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双引擎”驱动模式的创新教育方法研究与探讨

合集下载

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振道先生在西北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典礼上提出:“培养青年人才,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和靠高科技工具,人才的培养要在实践当中去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变成老师的助手。

”[1]由此可见,实践教学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操作、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质量最直观的反映。

尤其对高等工科院校而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应重视实践教学。

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一、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高等院校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的认识逐年提高,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效果也有所改善。

但是,国内高校特别是一般高校在实践性环节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下困难与不足:[2]1.对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仍不够到位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为了巩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实践教学缺乏设计性、创新性。

学生实验时往往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单纯依据指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仅仅是掌握了最简单的操作技术,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时间比例偏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近几年来,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环节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加。

但总体来看,集中实践环节教学的总周数占总教学周数的比例约为20%左右,仍然偏低;特别是课程教学中,大部分课程实验学时数占该课程总学时数的比例只有10%左右,而在欧美国家,这个比例可占30%~50%,甚至更高。

3.项目设置欠合理,内容陈旧,信息量小,学生反映收获不大几十年来,大学工科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内容变化很小,套路基本不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位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位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位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电气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工程等领域的知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案例教学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如何设计和实践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设计1.案例选择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作为教学案例,例如某个工厂的能源利用情况、某个设备的故障分析与维修、某个新能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等。

这些案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当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针对选定的案例,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例如案例中存在哪些能源利用问题、如何优化能源利用、如何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还能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团队合作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每个小组可以分工合作,共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地调研针对某些实际的工程案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案例背后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更好地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1.案例教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背景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教师可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案例内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针对选定的案例,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和提交。

在报告中,学生需要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分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实验课程在动力工程实验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案例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能源与动力工程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系统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能力工程师。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安排1. 理论授课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将理论学习作为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侧重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建立起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本了解。

2. 实验室实践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将设置实验室实践环节。

学生将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与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的实际操作,如能源转换实验、动力机械实验等。

通过实践,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

3. 项目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

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并选择一个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使用1. 《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该教材是本课程的主要教材,涵盖了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各个方面。

教材结构严谨,内容全面,既包含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又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技术。

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可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

2.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指导》该教材是配合实验室实践环节的教材,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指导和操作步骤。

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指南》该教材是配合项目实践环节的教材,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际项目的案例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项目的选题和实践。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指导,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并根据教材中的建议进行实践。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之探索与实践——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之探索与实践——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之探索与实践——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摘要: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探索并实践了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通过总结实践结果与教育教学理论指导相结合,以期在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中取得创新性的教学成果。

一、引言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中必修的基础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抽象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合作等因素的引入。

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BOPPPS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原则BOPPPS教学模式由五个环节组成,即预热、目的、概念检查、主体教学和归纳总结。

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2.1 预热环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介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需求。

2.2 目的环节:教师在本环节中明确课程的目标和重点,让学生清楚知道他们将会学到什么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3 概念检查环节: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已学概念和知识点,并给予简短的回顾和巩固,帮助学生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4 主体教学环节:教师在本环节中引入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现实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案例,将学生置于实际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5 归纳总结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实际应用与教学效果在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中,我们运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际应用与实践。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能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能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能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作者:李东方祝星李舟航王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4年第01期[摘要]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针对支撑毕业要求的重要基础课程“能源化学”,遵循OBE理念反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特征,强化学科间基础理论的交叉,重视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有机融合,结合科技及产业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丰富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多采用开放式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同时,注重科研的引领作用,突出课程思政的德育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服务。

[关键词]能源化学;创新思维;OBE理念;绿色低碳转型[基金项目] 202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工程热力学’思政教育—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施”(9200246801745540192);2023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能源动力类‘一带一路’新工科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23WL0401);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G2023013)[作者简介]李东方(1984—),男,河南新乡人,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祝星(1984—),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李舟航(1988—),男(回族),云南宣威人,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1-0133-04 [收稿日期] 2023-09-14能源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关键保障。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随着能源与动力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就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随着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在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方面存在不足,不能让学生对实际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和体验,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程度也不够,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无法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 课程设置的优化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针对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可以将实践性课程设置为主导,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也要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2. 实习实践的加强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实习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习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工作内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掌握实践操作的能力。

3. 科研能力的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科研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企业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可以在课程设置、实习安排、专题讲座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

能源动力专业研究及实践

能源动力专业研究及实践

能源动力专业研究及实践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加快,工程实践的复杂化和世界化日趋明显,相对应地,对工程教育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师的主渠道,对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水平、素质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研究如何在新的时代需求下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合格工程师具有重要意义。

1能源动力工程以能源的有效利用及转换与传递规律为其基本内容,在我国工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已经确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为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了节能优先战略,这些都迫切要求能源动力工程的高等教育建立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合的工程教育体系与结构,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提升能源动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2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对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本科工程教育实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工程教育模式。

本文首先分析了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高等工程教育现状和存有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实践现代工程教育的思想和方式。

能源动力工程专业是伴随着近现代工业革命发生、发展、加速过程成长起来的传统专业,在新的能源形势和建立工业强国的需求下承担着崭新而重大的培养责任。

我国当前设有能源动力大类专业的学校有130余所。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能源动力的工程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整个工程教育体系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工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3能源动力领域的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存有四个方面的不足。

很多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而不是工程师。

而工程教育和科学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

科学家从事研究发现,工程师实行创造发明。

培养工程师和培养科学家需要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程学科,能源动力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工程师为主。

在现实需求下,就是培养既有创新水平又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生的节能创新能力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生的节能创新能力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生的节能创新能力培养郝晓文,王富强,王方舟(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新能源学院,山东威海264209)[摘要]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掌握能源的相关原理和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动专业的专业课涉及节能,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节能并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依旧缺乏。

在能动专业教改的背景下,提高能动学生的节能创新能力非常必要,但是以其为目标的研究很少。

参考创新教育的三层深度,根据年级特点分阶段进行节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培养中的团队协作,强化教师科研引领和辅导员的价值观引领,以竞赛为手段提高大学生节能创新能力,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节能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节能;创新;能源与动力工程;科技竞赛;分层递进[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阶梯式科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M2018B332);2019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能源专业教改背景下的大学生节能创新能力培养”(BKJY201919)[作者简介]郝晓文(1977—),男,山东济南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新能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节能与减排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TK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2-0169-04[收稿日期]2020-09-13一、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新决胜未来”“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人类社会创新发展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技术革命。

所以,通过以高校为平台的各种理论与能力教育,把大学生高质量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构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制,使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拥有很好的创新实力,才能助推我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能量利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新动能发展的基础之一。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量消费急剧攀升,由此带来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

浅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

浅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

浅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摘要:在深入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社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民航”三航办学特色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特点,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分析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探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方法高效动力应用技术和能源开发综合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已被确定为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中的第一项内容,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

加快能源生产和高效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快速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新时代能源产业体系。

国家即将启动以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为核心的高效动力装置重大科技工程专项,明确提出要突破高性能动力装置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各类核心装备、重大机械设备动力系统的自主保障能力。

目前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雾霾天气不断,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如何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

目前,国家正在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高效动力技术等为主的多项计划,作为涵盖能源、动力及环境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必将在新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高效低污染排放动力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发挥关键的科学与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早日实现节能减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重大计划和实施纲要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和美好的前景,本专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了巨大的挑战,尤其在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办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水平、做好高水平人才培育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毕业论文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毕业论文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毕业论文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与动力工程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研究课题可以作为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就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毕业论文的相关课题进行探讨。

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如今能源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在这个方向上,学生可以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可以探讨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输送技术,并考察可再生能源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及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二、能源转换与利用技术的研究能源转换与利用技术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方向上,学生可以研究不同能源的转换过程和利用技术,如燃烧技术、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

可以探讨如何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并研究新能源在能源转换和利用中的应用。

三、能源政策与管理能源政策与管理是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可以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政策,探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管理策略和政策。

可以分析各种能源政策的效果和影响,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推进可持续能源发展。

同时,还可以研究能源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能源市场的运作机制,探索如何提高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新能源材料与能源储存技术的研究新能源材料和储存技术是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学生可以研究新能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探讨如何利用新能源材料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的效率。

同时,可以研究不同类型的能源储存技术,如电池、超级电容器、储氢技术等,以提高能源储存的效率和安全性。

五、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研究能源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方向上,学生可以研究不同能源的开采、利用和排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如何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实现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

可以研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的技术及政策,并分析其在环境保护中的效果。

新形势下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形势下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形势下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

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新能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进行探讨。

1.符合产业需求的课程设置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新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新能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还应该加强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新能源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当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开展。

通过实验、实训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新能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加经验。

3.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新能源专业课程可以引入更多的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虚拟仿真、远程教学、互动教学等,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1.产学研结合新能源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应当更加注重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路径。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资源,打通产学研的壁垒,让学生在学习新能源专业课程的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2.跨学科专业的建设新能源领域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决定了新能源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需要更多地拓展跨学科专业。

学校可以开设新的跨学科专业,如新能源与环境科学、新能源与信息技术等,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3.国际化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新能源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也需要更加国际化。

学校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三、新能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师资队伍建设新能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

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案例

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案例

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案例
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案例包括了许多领域的创新,包括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智能化控制、机械化装备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1. 智能化控制系统:某电厂采用了一套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
对燃煤锅炉的氧量、煤量、水量等参数进行自动调节,实现了燃煤效率的提高,减少了能源浪费,同时也降低了污染排放。

2. 新能源开发:某地区的光伏发电田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当地居民供应清洁能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3. 机械化装备:某制造企业引进了一套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
通过机械化装备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减少,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4. 节能减排:某化工企业采用了一种先进的工艺技术,通过将
工艺废水处理成清洁水源,降低了企业的污染排放,同时也实现了对能源的节约,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案例展示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的多个方面,提高了我们对于如何应对未来能源需求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方法。

- 1 -。

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

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

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新能源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带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之一,那么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进行分析。

一、政策导向政策的导向是新能源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力。

政府出台的政策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比如制定补贴政策,设立新能源领域的专项基金等。

政策的导向,可以引导企业和机构的研发方向和技术布局,同时也可以对新能源技术的市场推广进行指导和支持。

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也是新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市场是实现投资回报和企业利润的最终目标。

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其市场行情的红火不无关系。

市场需求对于企业技术研发方向、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起到关键作用。

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就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助力新能源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三、行业竞争竞争是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技术是一个集成性很强的关键性产业,它不仅在技术研发、产品推广等方面存在行业竞争,还存在在资本、人才、设备方面的竞争。

行业竞争的激烈,不仅能够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促进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新能源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了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技术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

技术创新涵盖了科技研发、试验验证、工程实践、市场应用等方面。

技术创新需要不断挑战的领域,当前既是能源转型阶段,也是全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不断突破瓶颈和困难,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从而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总之,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和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是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

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案例

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案例

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案例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基础,其创新案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几个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案例的介绍。

1. 新型太阳能板。

传统的太阳能板在发电过程中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效率下降,而新型太阳能板则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仍然保持高效率的发电。

2. 能量回收系统。

某工厂利用汽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智能化动力系统。

某汽车公司研发出一种智能化动力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动力输出和更低的能源消耗。

4. 高效节能的电机。

某电机公司研发出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机,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磁场设计,能够在不影响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将能源消耗降低到最低。

这些案例的成功,不仅为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思路,也为现代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1 -。

能源动力学科

能源动力学科

能源动力学科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能源动力学科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能源动力学科涉及能源转换、利用和优化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能源动力学科的内涵、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能源动力学科概述1.定义和范畴能源动力学科是研究能源的高效、清洁、可持续转换与利用的科学,涵盖能源化学、能源物理、能源工程等多个领域。

其研究内容包括能源资源评价、能源转换技术、能源与环境、能源政策与规划等。

2.学科发展历程能源动力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蒸汽机、内燃机到燃气轮机,能源转换技术不断革新,推动了能源动力学科的壮大。

3.研究领域和分支能源动力学科主要包括能源化学、能源物理、能源工程、能源与环境、能源经济等研究领域。

其中,能源工程涵盖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等分支。

……九、结论与建议1.能源动力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成果能源动力学科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能源的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我国,能源动力学科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产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不断,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2.促进能源动力学科发展的策略和建议(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环境;(2)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转化;(3)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素质;(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动力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

3.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能源动力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之探索与实践——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之探索与实践——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之探索与实践——经济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乔岚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23()5
【摘要】基于双引擎驱动的BOPPPS教学模式受启发于几档极受欢迎的益智竞赛类电视综艺节目。

作为驱动引擎之一的小组竞赛机制将贯穿于整个经济类高等数学授课过程,既有助于形成团队合力攻坚克难,又可以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朋辈学习,不断达成自我突破,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此外,本课程还融入了“做中学”“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作为第二驱动引擎,以避免枯燥的数学课程学习,借助案例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微积分知识,并将之应用于研究和生活之中。

竞赛制与“做中学”的双驱动,寓教于乐且寓教于行,在契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同时着眼于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乔岚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基于“双主模式”的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理论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介绍
4.基于过程性考核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
5."共研型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基于湖南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引领团队研修项目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要求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是一门关于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学科,涵盖了能源的生产、转换、储存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是一门研究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学科。

能源是指可以进行有用功的物质或现象,如燃料、水能、风能等。

动力工程是指通过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来产生动力的技术和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能源的生产、转换、储存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1. 能源的生产能源的生产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能源的过程。

常见的能源生产方式包括燃烧、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能源的生产需要考虑能源的稳定供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2. 能源的转换能源的转换是指将能源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常见的能源转换方式包括热能转换、机械能转换、电能转换等。

能源的转换需要考虑能量转化效率、能源损失等问题。

3. 能源的储存能源的储存是指将能源暂时保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使用的过程。

常见的能源储存方式包括化学能储存、热能储存、电能储存等。

能源的储存需要考虑储存容量、储存效率等问题。

4. 能源的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指将能源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或动力的过程。

常见的能源利用方式包括发电、驱动机械设备等。

能源的利用需要考虑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等问题。

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应用领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电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领域,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等方面。

2. 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包括航空、铁路、汽车等方面。

3. 石油化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包括炼油、化工生产等方面。

4. 建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包括建筑能源管理、节能设计等方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有意义且研究价值较高的方向。

1. 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应用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选题可以围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展开。

具体研究内容可以包括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风力发电机的优化设计以及水力发电站的效率提升等。

这些研究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很好,传统能源依然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供能来源。

然而,传统能源的利用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问题。

本论文选题可以围绕燃煤电厂、石油化工等传统能源行业展开研究,寻找清洁利用和高效利用的途径。

具体可以包括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炼油厂废水处理技术的改进等。

这些研究对于传统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新能源车辆技术与应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

本论文选题可以围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车辆的技术和应用展开研究。

可以从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电动汽车性能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新能源车辆的优化设计和市场应用。

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能源系统与能源管理能源系统是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利用等方面。

本论文选题可以从能源系统的优化规划、能源管理的技术和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能源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这些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需要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方向,从而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双引擎”驱动模式的创新教育方法研究与探讨
作者:童军杰,方运惠,刘志军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第06期
[摘要] 针对广州航海学院面向珠三角经济区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探索“问题启发+项目驱动”的课堂教学结合课外教学的“双引擎”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能源动力专业教学活动实践中,使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习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问题启发;项目驱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84-02
广州航海学院作为面向珠三角经济区域,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非常必要,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能源动力工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在传统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原有专业进行拓宽,而形成的知识领域宽广、实践要求强的新型专业。

针对国内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从事该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根据以往能源动力专业的教学经验总结,探索了“问题启发+项目驱动”课堂教学结合课外教学的“双引擎”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能源动力专业教学活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一、“双引擎”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及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很多教师为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及实践的年轻教师,容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及企业需求脱节。

同时,企业过多地强调实践能力而忽视理论知识能力,容易造成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更新及产业升级能力下降。

基于以上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提出并采用了“问题启发+项目驱动”课堂教学结合课外教学的“双引擎”驱动教学模式。

(二)“双引擎”驱动模式及其环节
“双引擎”驱动模式,结合“问题引导”引擎和“项目驱动”引擎,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1.“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
“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将讲授环节、问题及讨论环节和总结环节有机联系起来。

作为教学活动的“导演”——教师,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探索。

其主要环节如下:(1)讲授环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的思想交流。

(2)问题及讨论环节:针对某一知识点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学生或师生需要展开探讨并优化解答。

在讨论时,所遵循的原则为:①知识点议题探讨需要综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②探讨的知识点议题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前期学习基础。

(3)总结环节:对讨论的议题总结为开放性的结论,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教师及各位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

如图1所示为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流程图。

通过参与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课堂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2.基于项目驱动的课外教学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个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项目使学生获得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如图2所示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流程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项目驱动式教学主要为解决多个实际需求的知识点议题,通过项目提出、项目执行和项目结题,在项目参与过程中,系统运用能源动力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以笔者近年来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例。

“一种新型的基于余压能驱动的磁力耦合泵”,进行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能量分析、结构选型及设计、材料选取及应力计算和经济性评价,因而项目需要相关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力学、财务分析、三维结构设计和绘声绘影等多方面专业知识。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经过理论分析、系统计算和试验模型样机加工,有效锻炼了多种专业知识能力。

(三)“双引擎”驱动模式教学活动区域相互关系
“双引擎”教学模式中问题引导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和总结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

图3所示为“双引擎”教学。

从图3中可以看出,“双引擎”教学模式中问题引导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和总结有机结合起来,总结教学活动存在于其他两个教学活动区域中,引导式教学活动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活动需要专门预留一部分教学活动区域实施开展总结教学活动。

(四)“双引擎”驱动模式中的教师及学生信息交换模式
如图4所示为“双引擎”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换模式。

从图4分析可知,在“双引擎”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为“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活动结合“项目驱动式”课外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双向信息交换,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出者,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取知识。

二、“双引擎”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从2011年探索“双引擎”教学模式并将其逐步运用于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如流体力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和泵与风机等多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外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1)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和优秀组织奖1次;(2)指导学生参加了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主办的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获得银奖2次,三等奖1次;(3)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4篇,获专利授权6项,获校优秀论文1篇。

三、结语
“双引擎”教学模式中,“问题启发”的课堂教学与“项目驱动”的课外教学为学生学习的双引擎驱动力,教师与学生间开展双向信息交换,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出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取知识。

“双引擎”教学模式中将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环节、项目驱动式课外教学环节和总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总结环节存在于其他两个环节中,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环节和项目驱动式课外教学环节需要专门预留一部分教学活动区域实施开展总结环节。

笔者从2011年将“双引擎”驱动教学模式逐步运用于教学具体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学俊.能源动力工程的发展与展望[J].热力发电,2003(7).
[2]邱洁.关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