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复习:3.14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昌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4)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基本内容:(1)口号:“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2)前期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狂人日记》鲁迅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3)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为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坚持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1)积极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5、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以及原因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1)代表阶层不同。
高中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今天我们来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的知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大家准备了知识点总结和习题,大家认真看看哈!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1.共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着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识记知识点: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及主要阵地: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于1917年初迁至北京。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
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文,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革命的先声。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理解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用民主来反对专制独裁,用科学来破除盲从和迷信,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尺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备课教案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备课教案一、引言近代中国曾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和思想改造,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运动,它在思想、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并在备课教案中指导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始于20世纪初期,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倡导民主、自由、科学、人道主义、女权主义等新思想,并以此反对旧文化、旧观念和封建传统。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也开始被引入到中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具体表现包括:1、康有为等一批早期思想家通过翻译和创作,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入中国。
他们的著作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反映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和推崇。
2、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社会主义者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鼓励中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
他们试图通过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新文化运动对文化、思想和社会的批判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新文化运动拒绝封建主义的权威性和教条性,强调人民群众的自由和民主,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相契合,因此也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1、加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如自由、民主、科学、人道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契合,因此新文化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温床之一。
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促进了理论的传播和实践的发展。
2、引领中国革命的走向。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革命运动,其思想和实践活动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它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和推翻,揭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催生出革命的运动和意识形态。
3、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领域。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是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第一次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关键词:代表人物,条件,发展,意义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他们学习的内容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暴露无遗。
面对这种情况,资产阶级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又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的?他们又将学习西方的什么?对,是思想。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列强侵略,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2)思想文化: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3)经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根本原因)(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3)指导思想: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4)宣传阵地:《新青年》(三)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陈独秀指出,民主就是人权。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3 第14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4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夯实基础【P141】一、新文化运动【基础梳理】原因:(1)辛亥革命后:西方人文精神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2)袁世凯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概况:(1)序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2)阵地:《新青年》;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奉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方针.(4)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文学革命代表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6)后期: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3)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重难突破】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相互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专制。
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民主与科学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民主与科学是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2018年高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 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枯了,……
探究
1、为什么说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就要恢复封建 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 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3、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
前期: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思想 革命
文学 革命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 克思主义
主要内容:
民主
科学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 独立人格、共和体制等; “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 事物的科学态度、法则,主要包括进化论、 相对论等。
天啊!我要和你 相爱,一辈子也不 断绝。除非是山没 有了丘陵,长江、 黄河都干枯了,冬 天雷声隆隆,夏天 下起了大雪,天与 地合到一起,我才 敢同您断绝!
天为命上 地竭无邪 合冬绝我 乃雷衰欲 敢震山与 与震无君 君夏陵相 绝雨江知 雪水长
主要内容:
旧文学
胡 适
新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概况 (1)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旗帜(口号) :
“德先生和赛先生” ——民主和科学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
胡 适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鲁迅
蔡 元 培 辜鸿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选6篇)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选6篇)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篇1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了解和学习先辈。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音乐送别)方案一:导入新课,大家好,我来自—,很荣幸能和大家相识,心情特别激动。
今天将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首先大家先请看一段视频资料感受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当时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但民主共和仍与中国擦肩而过,)插入视屏由此可以得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3.14.4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解析】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答案】 C2.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
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
这一思潮兴起于( )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动民众,故B错误;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上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错误。
【答案】 C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解析】材料信息“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反映出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故A正确。
【答案】 A4.(2020·武汉模拟)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
[2007--2018真题]文化史考点精练14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版)
考点14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考点图解】【名师点拨】1.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思潮态度原因洋务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思潮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相结合顽固势力强大,借孔子的名义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创造历史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三民主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建设新文化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展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2.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国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东南沿海、城市要优于内陆、农【历年真题】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而且材料中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方式,故D项错误。
最新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复习 精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标准: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4.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建议:1.以胡适、鲁迅、蔡元培等等人文知识分子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联系本专题的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在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3.探讨影响,也可以适当联系必修Ⅰ的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来加以说明。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体经历了“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论战——广泛传播”的历程,沿着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清晰的历史脉络。
诸多人物、文章和刊物等历史知识,也可以连缀到这一线索之下。
5.联系19世纪中期以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变迁史,结合必修Ⅰ第三专题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有关政治史,帮助学生在比较开阔的历史视野里,认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6.教学时要关注以下三点:对史实,需化繁为简、去粗取精;对认识,不要单纯地宣讲和机械地告诉;对本单元,需关注整体回顾。
史论共享: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也是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高考历史专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①撰写文章: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 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成立社团: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③组织建立: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建立 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
④创办刊物:
《新青年》《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 积极努力。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概况
(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第一次 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性 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思想
的文化启蒙运动
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积极性:3.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 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前期新文化运动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思想文
“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
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
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
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
陈独秀( )
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D
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
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
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
2.胡适曾说:“我曾向我的同事们建议,我们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提示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实业救国思潮:一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
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
(4)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学习延伸
提示(1)同意观点一:儒家传统文化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非常顽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尊孔复古更是变本加厉。
因此要反封建,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推翻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同意观点二:儒家传统思想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它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要看到其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的方面,应辩证地对待。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向预测】先进的思想能够引领社会的进步,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思想解放的历史上可谓功不可没。
今日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据此判断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意义仍将成为未来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
要点1:《新青年》的诞生: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辛亥革命的影响: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2)启蒙思想的作用: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启迪了民智;(3)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4)尊孔复古的逆流: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忍无可忍,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
(3)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思考: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①蔡元培提出“思路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②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③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
正是由于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青年》迁到北大,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也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这样,《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
要点2:新文化运动1. 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
思考: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高二历史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法指导】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联系必修一、二各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背景:1、经济:2、政治:3、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概况:1、标志:2、指导思想:3、代表人物:4、主要阵地:5、主要活动基地: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1、提倡,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2、提倡新道德,反对(思想革命)3、提倡,反对(文学革命)代表作:(二)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 李大钊《》、《》、《》(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A、撰写文章:B、成立社团:C、建立组织:D、创办刊物:(3)成为主流:1921年、中共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2)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组织基础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一)性质:前期是后期是(二)进步性:1、2、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4、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三)局限性:【夯实基础】A级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高考历史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试题1.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中指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解析: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尊孔复古,并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其
尊孔的根本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做好舆论准备。
答案:D
2.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
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答案:B
3.1923 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解析:从材料中分析,可以排除A、B、C 项,因为变法、革命和民主都遭到部分派别的反对。
只有科学,从戊戌变法到中华民国成立一直在中国得以发展下来,被人们
1。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3-14-4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局限性 (1)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2)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 定或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1.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
,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
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离家出走的自我觉
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 系不大,故A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 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正确;提倡新文化推动了白话文 的普及,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推 动了无产阶级的觉醒,故D错误。
[真题链接] (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 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 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 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 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 B
2.(2019·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 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01知识讲解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新文化运动1、背景:思想方面:一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另一方面,袁世凯掀起____①_____逆流。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
2、概况: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____②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主要阵地:《新青年》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内容: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____③_____。
4、影响:进步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____④_____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与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概况(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1919年的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李大钊的《______⑤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2.影响(1)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2)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集训【P
】
286
一、选择题
1.(2016三湘)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已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
这一变化(D)
A.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B.是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
C.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
D.表明西学东渐下中学渐趋式微
【解析】注意材料的前后比较,不到20年间,中学与西学已是主客易势,D 项正确。
A、C两项程度用语失当;不要迷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民族资本弱小,达不到决定性作用,B项错误。
2.(2016长郡)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这说明(C)
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
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
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
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解析】民约论体现民主,“相对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体现科学,所以选C。
3.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些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据此,陈独秀强调(C)
A.清除专制的思想根基实为前提
B.民主共和政体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C.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应更为彻底
D.封建伦理是共和政治的主要障碍
【解析】由材料“非得将这些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可知,陈独秀强调清除封建旧思想的重要性。
即认为思想革命不彻底,政治革命的成果就无法得以巩固。
据此推理,C项正确。
材料虽强调思想革命的重要性,但清除专制的思想根基并非是革命的前提,A项错误。
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封建伦理是旧思想的表现之一,故D项概括不全面。
4.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该文章是(B)
A.《敬告青年》
B.《文学革命论》
C.《文学改良刍议》
D.《新学伪经考》
【解析】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形式就是白话文,因此四个选项中以白话文形式书写的便是新文学。
A项《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是文言形式;B项《文学革命论》于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作者陈独秀,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是白话文形式;C项《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是胡适以文言文写成;D 项是康有为的作品,是文言文。
5.(2016长郡)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作家都热衷于用现代精神对传统的人物形象重新解读,如鲁迅在白话小说《理水》里将大禹的形象从刻板的儒家圣人变为一个为民众艰苦奋斗而最终为陈腐的官僚集团同化的悲剧人物,《采薇》中把儒家经典中的义士伯夷叔齐塑造成在媚俗的社会里被剥夺了尊严的可怜人。
这种经典重构的意义是(A)
A.通过对经典的重构,传播现代精神
B.对儒家圣人形象进行改造,以起到“打倒孔家店”的作用
C.借助古代经典的影响力来宣传民主与科学
D.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解析】题干可以转换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A项符合题意;孔家店指孔子的学说,对大禹的重构起不到“打倒孔家店”的作用,B项不对;C项材料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