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体制改革探索——由渐变到裂变的构思

合集下载

我国现行规划编制体系初探

我国现行规划编制体系初探

我国现行规划编制体系初探摘要:建国之后,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调整,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是由1991年制定的,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规划编制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广州的战略规划的出现是规划编制大的转变,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与种类日益增多的规划编制出现了一些矛盾。

关键词:规划编制体系调整转变矛盾Abstract: after the founding, our urban planning system experienced three times larger adjustment, the current city planning system is formulated by 1991, but after 10 years of development, our country’s planning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new situation, guangzhou’s strategic planning is the emergence of the planning big change, the current planning system and kinds of increasing Numbers of planning appeared some contradictions.Keywords: planning system change contradictions adjustment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刻影响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目前,我们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阶段,城市规划编制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规模空前庞大,城市规划的实践十分活跃,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也暴露出了不少现实问题与矛盾。

当前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思考_基于对新版_城市规划编制办法_的解析

当前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思考_基于对新版_城市规划编制办法_的解析

当前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思考——基于对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解析刘宏燕【摘要】本文反思当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城市总规划编制工作的新的要求,明确新要求的重点体现在转变规划职能、明确重点内容、强化空间可操作性与实施引导等三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新《办法》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的框架下,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应成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深化与改进的重点,即更新规划理念,加强理论研究;改进规划方法,调整编制标准;把握市场规律,强化实施策略;加强公众参与,建立有效参与机制。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改革;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变革时期。

一方面经济体制转轨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凸显,逐步取代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地位。

相应地,政府职能由经济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的资金动力由政府扩展到企业、社会乃至个人,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另一方面,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五个统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传统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体系、方法、内容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因此,反思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问题,明确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调整思路与引导方向,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规划变革显得势在必行。

1 问题反思:当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的不足1.1 规划理念滞后1.1.1 传统规划观念的约束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天然密不可分的联系。

长期以来,由于学科背景、教育体制、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城市规划更多被看作是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忽视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充分衔接。

具体到城市总体规划,表现为城市用地布局缺乏宏观经济论证的支撑,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模、用地指标等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现代化标准的量化指标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与协调。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探讨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探讨
有 所 区 别 。针 对 我 国城 市总 体 规 划 内容 繁 杂 、 主
马武 定 (9 6 ,男 . 同济 1 4 一) 大 学教授 .博 士生导 师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学 会 理 事 . 国 外 城 市 规 划 学 术 委 员 会 副 主 任 , 全 国 高 等 学 校 城 市 规 划 专 业 教 育 评 估 委 员 会
维普资讯
我 国城 市总体规划 的改革探讨
马武定 文超祥
【 要 】针 对 当前 我 国城 市 总体 规 划 内容 繁 杂 、 摘 主 次 不 清 的弊 端 ,提 出按 照 法 定性 内容 、政 策性 内 容 和 引 导性 内容 划 分城 市 总体 规 划 的 内 容 , 分类
m a t rp a 局面 ,将重要
的 核 心 内容 简化 并 通 过 立 法 或准 立 法 程 序 予 以 法 定 ,其他 部 分 则 可 通 过 政 策 性 内容 和 引导 性 内 容 加 以 明 确 ,不 同性 质 内容 的 编 制 审批 程 序 也 应 当
委员。
KEYW O RDS: se ln c l r ; mp e n ai n ma tr a ; u t e i lme t t p u o
s se ;i ttton lrf ' y t m nsiu i a e oi m
【 章 编 号 】 1 02 9 文 0 —1 2 3
( 0 6) O O 9 5 2 0 1 —O O 一O
p o i e a ec n e t f s r ln c nb ls r v d st t h o tn s t a a eca - h t o ma e p sf d a g l p l isla n ud n eo e ih i e s e a , o i e - d a dg i a c n s t l c e wh c s o l e r s e t e y f r lt d a d a p o e y h u d b e p c i l o mu a e n p r v d b v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探讨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探讨

9【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繁杂、主次不清的弊端,提出按照法定性内容、政策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划分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分类编制、分层审批,并对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进行了初步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机制,包括组织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考核机制、救济机制等等,以期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

【关键词】总体规划;文化;实施机制;制度改革ON THE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IN CHINAMA Wuding; WEN ChaoxiangABSTRACT: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complicated and confused contents of urban master plan in China,provides that the contents of master plan can be clas-sified as legal, policies-lead and guidance ones which should be respectively formulated and approved by government at different level. Then, it points out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systems such as institution, supervision, feedback, examination and relief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KEYWORDS: master plan; culture; implementation system; institutional reform近年来,有关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审批改革的各种意见纷至沓来,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以滚动的近期建设规划取代总体规划的主张。

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2003年第5期 第19卷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朱文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7)[摘 要]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城市的快速发展,直接暴露了我国现存规划管理体制存在职能不健全、缺乏协调能力和手段、权威性不强等问题,而国外一些国家所采用的强管理模式和弱管理模式,在机构设置、管理手段、管理职能上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建设城市发展的市场调节机制,强化中央政府的调控和监督职能,对省级和市级规划机构进行改革,这些应是我国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能[文章编号]1006-0022(2003)05-0007-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COn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City Planning/ZHU Wen-hua[Abstract]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yste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expos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uch as incomplete functions and lack of coordination and authority. The way of establishing departments, management and functions in other countries are worth learning. T o construct market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city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power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controlling and supervising, and reform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lanning institutes are the directions of reform.[Key words] Management system; Department setup; Functions“如果没有有效的政府,经济的、社会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探讨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探讨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探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广大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逐步开展。

近年来,有关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审批改革的各种意见纷至沓来。

本文对城市的总体规划改革做了一些探讨。

标签: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探讨1、总体规划编制的本质1.1协调多元利益的过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作为城市规划实践过程的要素之一,主要是制定有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规划政策。

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上来看,城市是在政府、经济组织、居民(住户)之间互动的利益关系推动下发展的,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实质上是“在维护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各种动力主体有关土地利用的利益在政策框架中做出协调的过程。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隐含在共同利益之后,土地是以无偿的形式利用,所以规划编制面对的矛盾和冲突较之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小得多。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主体多样化,国有、集体所有制、股份制、合资、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城市土地使用上,无偿划拔方式转变为有偿使用和行政划拨并存;建设方式由统建转变为市场开发运作为主。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在满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城市土地进行空间组织,使各类开发建设都能获得适于其本身要求的土地使用,并能适应和适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开发方式和开发能力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按照社会整合要求对这些需求进行重组,使市场运作和社会利益双赢。

1.2动态连续性的過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而不是画出一定年代内希望实现的某些最终状态的详细图景。

这一过程所产生的一系列城市发展方针、对策和措施实质上是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公共政策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既定目标不断修正、对影响方案诸因素、诸利益不断协调的过程。

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注重规划的时序性和连续性,根据实施反馈的结果对规划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

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所采取的基于理想模式和纯技术的土地利用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社会的需求。

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城市发展环境,如何优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城乡规划的决策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点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创新等方面。

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了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规划管理的法治化等。

本文还对当前城乡规划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城乡发展不平衡、规划与市场脱节、公众参与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和发展策略,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

本文展望了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认为未来应更加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加强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推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和进步。

二、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形成到逐步完善的历程。

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探索阶段、制度建立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

在初始探索阶段,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规划管理的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级政府开始探索城乡规划管理的新模式,尝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进入制度建立阶段,我国在90年代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管理法律体系。

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思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城市规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我们要加强城乡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在以往的城乡规划中,往往出现了城市和农村规划之间的割裂现象。

城市规划强调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而农村规划则侧重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

这种分割的规划方式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

在新时期,我们要加强城乡规划的整体性,充分考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协调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同发展。

我们要注重城乡规划的可持续性。

城市发展一直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农村发展也存在着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在新时期,我们要注重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和生态城区的建设,在城市规划中,要加强对于节能、减排和环保的要求,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市容管理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在农村规划中,要保护好耕地和生态环境,鼓励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关注城乡规划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城乡规划中,要将公平和包容作为基本原则,尽量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保障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权益。

在城市规划中,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农村规划中,要加强农业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我们要加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城乡规划不仅仅是简单地安排土地利用和建设项目,更需要根据地方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

在新时期,我们要注重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城乡规划的数据分析和模拟评估,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我们还要加强城乡规划的创新性,鼓励各地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规划模式,推进城乡规划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与之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

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也在逐步加快,这一切对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工作者来说是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就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把握好城市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等方面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定义城市规划管理就是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已批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实施行政审查,批准、核发“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否符合已批准的规划,以及城市内的建设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行政管理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技术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

规划部门通过规划行政权履行规划管理职能,以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拥有依法干预城市开发的权力。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1、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进程滞后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要求人们必须依法办事,规划管理执法部门更应该建立、健全法制化的管理体制,但一些地方“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仍然存在,随意调整城市规划,而不履行程序的现象常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过分强调规划管理的行政手段,忽视法制手段作用,“人治”代替“法治”,体现在主要领导长官意识、本位主义浓厚,法制观念淡漠或者知法犯法,在执法过程中,出面讲人情、批条子,向规划执法人员施加压力,甚至采取强硬干涉措施。

关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与建议摘要:本文根据我国自建国以来的国家规划编制体系发展历程以及其发展的逻辑认识,对现有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编制类型做出了深入的解析。

除此之外,在深度把握了城市的发展动力、机制、特点以及对应的编制工作性质的基础之上,对现行规划编制体系、类型的反思以及规划编制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构想。

关键词:规划编制;体系;思考与建议引言规划编制体系的变革就是规划制度的重建过程,以下将以规划编制类型以及序列构建角度为主,对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诸位提供参考的思路。

1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发展回顾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对于苏联采取“一边倒”的政治政策,进而全面学习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与城市规划、编制。

1956年7月,由于“一五”的实践基础,我国建委颁发了《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具体步骤,其步骤主要分为初步、总体、详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具体规划对应着不同的城市,从初步规划来讲,一般就用于不具备总体规划条件的城市,初步与总体本身具有同一性质的规划,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计划的两个不同阶段。

该暂行办法在经历了“大跃进”、“十年动乱”等诸多困难的时期下,依旧先后指导着我国一百多个城市的具体规划,在这风雨飘摇的24年中,成功的完成了编制。

七十年代后,城市规划重焕生机,并且在1980年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中,通过了全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

在该办法中将城市规划根据内容以及深度明确区分为总体、详细两大部分,于“六五”时期所大范围展开的全体规划和审核批准就是按照该编制方法执行的,并具体于八八年的年终时期完成具体目的。

到此为止,中国的城区建造发展已经开始变得有规划了。

在1990 年之后,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便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1992年,国家打算将具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计划首位,而且不仅这样,更是在21世纪的第三年确立了全民奔小康的伟大计划,经过了将近十年多的改革发展,不论是对于社会、文化,还是对于经济、政治,这都是影响十分重大的。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体制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体制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

【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传统城市规划的主导学科严重滞后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于城市建筑与工程建设时期,主导城市规划格局的科学主要来源于建筑学和市政交通等工程学科,客观地讲,以工科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曾有效地推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张。

但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到以环境保护和社会建设为主导的时期,以建设工程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将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甚至造成城市的重大失误。

而这一现象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体制下并没有得到缓解,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例,现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理事,90%左右来自工科,并且几乎具有同样的教育背景,这对于一个需要多学科融合的行业,这种制度设计的伤害无疑是致命的。

试想一个没有环保,旅游,景观发声的城市规划体系,能做出好的规划吗?也正因为如此,我今年向城市规划年会提出了以“景观与环境在城市规划层面制度保障”为题的分会论坛,却遭到了年会无理由拒绝,并在再三索要理由之后不做任何答复,体现出了拒绝改变和傲慢的秉性,这也坚定了我之后一系列的文章声讨。

当不能主动开放适应新的发展,只能采取的方式是以声讨和炮火,逼迫直至开放转型。

第二个问题:传统城市规划学科进入到了创新乏力和难以自我革新的困境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生态、社会问题,城市规划学科并未在学科体制和思想方法上做出积极响应,造成社会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质疑和诟病。

城市规划学科作为关系城市综合发展至关重要的学科,在新媒体时代的思想和舆论贡献微乎其微。

从微博和微信的专业人群和公共平台来看,城建科学中以思想理论著称的规划龙头,居然也远低于建筑、景观、旅游等下位学科。

在城市急剧变革的今天,城市规划作为龙头学科,在对社会的积极引导方面成果甚微,这也正是社会质疑和诟病城市规划行业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传统城市规划学科将自身定位为“匠”的格局,其知识结构和社会使命不足以承担起现有城市所赋予的综合要求,传统城市规划学科在面对新的挑战之时常常体现出“技术匠人”的直觉抗拒,导致了这门学科在当下的自我革新能力弱小,学科内外矛盾重重。

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思路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思路研究

城市规划·FORUM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思路研究周永杰(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290)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城市总体规划作为统筹各类发展空间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成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

本文基于对新时代国家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新要求的认识,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推进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实践探索,从强化战略引领、绘制全域蓝图、优化用地布局、精准要素配置、建立信息平台和评估、修改制度五方面,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思路建议。

关键词:总规改革;编制思路;战略引领;全域蓝图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生活。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统筹各类发展空间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在引领城市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规划理念、事权法理、规划体制、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导致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1],在编制、审批、实施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诸 多矛盾[2,3],使其在很多方面难以适应新时代调控城乡空间资源的要求。

为解决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和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城乡规划行业一直致力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以下简称“住建部”)也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与创新课题研究和多个城市总体规划试点工作。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点,在十九大的战略部署要求下,住建部于2017年12月23日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2018年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改革,全面开展规划期至2035年的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审督”一体化改革。

1 新时代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新要求的认识在当前城镇化转型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成为城乡规划工作的一项紧迫的任务[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迎来新改革

中国城市规划迎来新改革

中国城市规划迎来新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城市规划也迎来了新的改革。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将推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生活品质的改善。

本文将介绍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一、全面规划新改革要求城市规划从传统的单一功能规划转向全面规划。

以往的城市规划主要关注城市用地的划分和交通规划,而忽略了人居环境、文化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因素。

新改革强调要将城市规划纳入统一的框架中,将各个方面整合起来,实现城市发展的全面协调。

二、可持续发展新改革还着力推动城市规划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常常忽视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新改革要求城市规划要关注生态环境,推动低碳、绿色、循环的城市建设。

这将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减排碳排放。

三、人性化设计城市规划的新改革还注重人性化设计。

传统的城市规划注重功能性和经济性,而忽略了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新改革强调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优化城市布局和建筑设计,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这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区域协同新改革还提出要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过去的城市规划往往局限于城市范围内,忽略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和协调。

新改革要求城市规划要与周边地区的规划相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这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五、社会参与新改革还强调要加强社会参与。

过去的城市规划常常是由政府主导,缺乏民众的参与和监督。

新改革要求城市规划要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这将增强城市规划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有效防止不合理规划的出现。

总结起来,中国城市规划迎来的新改革将以全面规划、可持续发展、人性化设计、区域协同和社会参与为核心,推动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这是一个积极的变革,将为中国的城市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这些改革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探索

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探索

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探索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以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改革情况以及发展很令人满意。

但是,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规划是否合理,不仅与城市未来的发展进程相联系,而且也是城市经济进步的核心基础。

在新形势之下,进一步推动城乡规划改革创新已变成社会关注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分析在新时期中推动城乡规划改革以及创新时应该考虑的一些方面,以期相关工作者可以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乡规划;新时期;改革创新探索;生活环境引言城乡规划属于一项比较繁杂的任务,此任务在实践过程当中可能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想要将城乡规划工作做好,就需要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有所了解,找到城乡立法,保证城乡规划任务的无缝发展,给人们一个适宜的生活条件,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持续提高。

1城乡规划开展改革创新的必要性第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在不断更新,这让中国城乡规划构建产生了重大变化。

在最近几年中,城乡规划管理领域也在迅速进步,这也提高了建设项目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价格,致使城乡规划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增多,让城乡规划更具有风险。

对于上述情况,在现实工作期间,相关工作者需要搞好城市与乡镇管理体制的改革,搞好配套创新任务的进行。

第二方面,现如今,我国城乡规划任务的进行并不顺利,正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情况,基于此,城乡规划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以创新以及改革。

我国已经渐渐完善了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在监督时期或是落实工作内容方面仍然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私自构建城乡现状中,这些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会影响城乡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在进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改革,将所出现的问题一一处理好,如此一来,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2城乡规划改革创新所面临的问题2.1城乡规划工作面对被动转型困境处境在目前的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环节中,由于其缺少前瞻性以及预测性,导致大部分规划任务没有得到开展。

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其数据不对称、不及时,导致对整个治理系统开展的有效性造成阻碍作用。

新常态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改革的趋势与探索

新常态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改革的趋势与探索

新常态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改革的趋势与探索1郑有旭摘要:纵观我国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城市总体规划从“生搬硬套”到“体系完善”再到“自主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相应的改变,朝着更加适合城市的方向发展。

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总体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其次从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纵向分析不同时期编制内容的特征。

然后从相关重要规划出发,横向对比总规与其异同点。

指出现阶段城市发展要求与总体规划的矛盾冲突,从而提出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改革的对策与创新。

关键词:新常态,总体规划,改革1、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回顾1.1、国际宏观层面规划发展回顾从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上看,城市总体规划理论的发展往往是为了解决不同时期城市出现的不同问题。

总体规划理论体系也是随着不同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完善,目前来看,可以把其分为社会物质空间规划理论、空间功能主义理论以及区域人文主义理论三个阶段。

1.1.1、社会物质空间规划理论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技术革命引起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城镇化急速发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随之带来社会矛盾与问题日益加剧。

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问题,并没有针对平民的空间规划案例,为此,以“乌托邦”,“新协和村”,“太阳城”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相继提出。

通过消灭阶级差别,平均分配产品等主张,人们开始思考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理想主义脱离现实而最终走向失败,但其提出的理想社会在公共利益上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及理论起到了深远的作用。

为了解决工业城镇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瘟疫蔓延等生存问题,以控制疾病传播和治理环境为目的的城市规划建设得到重视。

在19世纪前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与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就是社会物质空间规划理论的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理论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于空间主义,其目的是解决工业革命后城市遗留的环境问题,最终形成了早期的城市规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1538004)划理论方法。

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的探讨

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的探讨

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的探讨【摘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改革和创新完善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本文主要从我国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入手,通过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的观念转变及其改革和优化完善措施等两个方面的论述和研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改革措施展开了简单的论述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6-0036-02近年来,由于我国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案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其在控制发展过程当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了出来,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效用的发挥以及社会经济向前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对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案改革措施研究和实施是势在必行的。

1.我国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好坏对于我国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

其中,我国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内容:第一,我国经济制度环境的迅猛发展为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模式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第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政府、各行业企业以及城市居民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对较为严重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第三,相关规划管理部门内部存在一定的缺陷;第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案与城市发展现状严重脱节;第五,我国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着观念落后以及层次定位方面的问题等等。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的观念转变依据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制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缺陷,其改革创新工作首先应从转变编制观念入手,不断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能够真正有效的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诸多要求。

2.1 促进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城市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只有切实认清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够在大力改革的过程当中,切实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心得体会:城市总规编制的创新与探索(最新)

心得体会:城市总规编制的创新与探索(最新)

心得体会:城市总规编制的创新与探索(最新)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最高层次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上下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也拉开了帷幕。

新一轮总规编制试点工作,是重在推动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方式改革与规划体系完善的一项引领性工作。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要求,X 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从X年8月份正式启动,按照高效、透明、民主的原则稳步推进,进展良好。

高起点定位,以新理念开启新总规X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新时代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高度,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产、城、人”融合、和谐,完善城市要素支撑体系。

统筹交通、人口、用地、市政、生态等重要布局。

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既考虑区域通勤需要,更考虑核心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共享需要、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物流需要、不同交通体系之间的衔接需要。

充分研究交通对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聚变作用,明确规划目标和阶段性考核目标。

本着有利于提高产出效益、聚集和吸纳人口、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等原则,对人口、用地、地区生产总值调控方案进行深化研究。

加强“一城三镇”历史文化保护。

在传承、发扬张謇城市规划理念的同时,本着“敬畏历史、修缮保护、改善民生”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寺街、西南营和唐闸、天生港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

积极打造城市特色空间。

落实《X省城市空间特色战略规划》,实施“生态+”战略,保护“江海山河岛”的自然生态基底,增加滨水环境、公共绿地等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塑造“江海绿城”。

构建江海联动的生态网络。

落实长江保护,建设沿江生态廊道;加强沿海保护,促进沿海经济带绿色发展。

组织国土、海洋、环保等部门与总规编制项目组对接沿江沿海岸线利用规划,就主要内容逐项进行对接。

高效率推动,以新机制统领新总规成立高规格的总规编制领导小组,坚持城市总规“全市编”,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凝聚合力。

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转变 ——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现状与改革的思索

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转变 ——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现状与改革的思索

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划分是市规划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

在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转变是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进行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放财政权和政管理权,使地方政府获得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也推动了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转变。

如上海在率先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规划管理模式后,一度成为其它大城市学习的榜样,然而实践的结果表明上海模式在配套改革措施不完善的前提下,有许多值得反省的地方。

至此,规划界对规划管理权限的下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目前,规划界对城市规划管理权限的划分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城市规划管理权应集中在市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因为“一放就乱”;而另一种则认为为了鼓励区县的积极性,应将城市规划管理权分散到区县级规划分局,因为“一收就死”。

孰是孰非,很难简单界定。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城市规划管理集权与分权模式上的实践也表明了集权和分权各有其优缺点。

集权有利于城市规划的统一管理,但难以调动各区积极性;反之,分权虽有利于各方工作热情的提高,却不利于城市规划的统一管理,造成各区为追求自身利益进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市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减弱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此外,由于缺乏在较为宏观的区域层次上的城市规划管理权限,使城市规划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协调显得软弱无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就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笔者认为,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划分,我们需研究的并不是简单的集权或者分权,而是哪些权力宜于集中,哪些权力宜于分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集权的成分应多一点,何时又需要较多的分权。

一、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权限转变的回顾 1、解放以后至1980年代中期 (集中统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逐步建立了城市建设管理机构,以统一管理城市建设工作。

此后,中国的城市建设工作进入了统一领导、按规划进行建设的新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研究14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作者简介】曹传新(1973-),男,博士,城市规划师,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士后科研人员。

董黎明(1942-),男,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

官大雨(1960-),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修改日期】2005-09-06【文章编号】1002-1329(2005)10-0014-05【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研究(编号:2005037025)。

【摘要】从当前我国总规编制体制演变的本质问题分析和反思入手,对我国总规编制体制演变的趋势进行了理性判断和科学假设,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适应目前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由渐变到裂变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演变体制,进而构思了当前我国总规由渐变到裂变的编制内容、编制组织、编制审批、成果表征等体制演变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我国;总规编制;体制;渐变到裂变;理论假设GRADUAL CHANGES TO ABRUPT SHIFT:FORMULATION SYSTEM O F URBAN MASTERPLANNINGCAO Chuanxin; DONG Liming; GUAN Dayu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formulation system of urban mater planning, this paper makes a judgment and assump-tion on the trends of the system. It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system suitable to current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Then it presents the change di-rection of the system in terms of planning content,planning organiz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ss, and expression of results.KEYWORDS: China; formulation of master plan;system; from gradual change to abrupt shift; theoreti-cal assumption进入到21世纪初期,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都相继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修编。

本轮总规是否继续走传统技术模式和法律模式,是否需要新的体制来支撑新一轮总规的编制、实施、监督?若需要,应该是什么技术模式、法律模式?这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从体制突破角度来探讨我国总规的改革。

从我国半个世纪的总规体制形成演变来看,每一次总规修编(或编制)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的,并且形成了与当时社会经济体制相互和谐可行的总规体制,从而保障了总规的顺利编制和实施;从本质上来说,我国历史上的几次总规体制的改进②,都是对最初总规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带有深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和烙印。

总的来说,我国还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规体制。

1 当前总规编制体制演变的本质问题反思1.1 概念反思目前,对总规没有一个正面的概念解释,只有对城市规划概念范畴的解释,包括规划目的、意义、作用、对象、性质、内容、任务等。

[1]解释的核心落脚点在部署、安排上,总规的任务、内容也不例外。

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事权的必然结果。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事权演变过程中,当前政府已不直接或不干预重大工业项目的部署、安排了,进而规划概念内涵的不全面、不完善和不适应便凸现出来,直接影响到规划的编制、实施等观念上的改变、革新。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事权的要求,宏观调控是政府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职能。

[2]而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总规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调控。

因此,规划编制就要转变观念,从项目部署安排转到政策制度调控上;规划实施就要转变职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当中。

这样有利于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体制的理顺。

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①编制体制改革探索*——由渐变到裂变的构思曹传新 董黎明 官大雨151.2 法律反思目前总规编制和实施已进入到国家法律层面,在规划法律以及其后出台的规划编制办法、细则中,对总规的编制进行了详细的法律规定。

经过10多年的实施,这个法律系统已经凸现出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在整个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中,规划编制规定较系统,而规划实施规定较粗糙。

也就是说,“一书两证”的规划实施制度系统,不能包括整个城市规划编制成果的实施,仅仅是一部分。

规划的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主要是城市详细规划的实施。

总规的实施在法律层面出现了“真空”,仅仅规定了总规编制完成之后,继续深化城市分区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这只是在技术编制层面上的延续,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延续,以及相关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延续,而其它专项规划的实施,譬如旅游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规划、风貌规划、防洪规划、防灾系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规划主管部门有没有管理事权,建设事权如何规定,城市规划法律没有回答。

在法律责任上,也仅对“一书两证”提出了法律要求,没有对总规编制、实施等行为提出法律责任要求,这是法律上的“空白”。

实质上,由于受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影响,这部法律对开发商行为、建设者行为考虑较多,而对其它社会阶层的行为考虑较少,甚至没有。

从法理来说,也是相当不完善的。

当前总规编制内容庞杂,但真正具有法律实施要求的内容体现较少,除了与“一书两证”有关的之外,其它都很难通过法律付诸实施。

这就必然造成“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残局”!再如,市域城镇体系的总规文本条文,谁来保证实施,当前实施事权是否与法律规定吻合?虽然每个规划法律规章中,都规定了相关规划的协调,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3]1.3 行为反思总规是政府行为,是国家和城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

[4]既然是政府行为,应该代表的是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城市整体利益,应该是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但实际上,无论规划编制还是实施,这方面都做得不够,进而使得总规成为实现“长官”意志、开发商利益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地方政府扩地扩模的工具。

1.4 成果反思目前,我国总规编制成果的文本条文就是法律文本,而实质上是技术文本。

法律制度有它的基本要素,假设、处理、制裁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行政法律规范。

[5]规划编制的成果必须转化为政府法律制度,而不是技术成果的描述,才能融入整个政府制度管理系列。

总规的编制,编就是科学分析研究;制就是把科学研究成果纳入实践管理。

一门学科实践中的一个转换过程和机制,往往是很关键的,但是,恰恰规划师很少研究这个问题。

目前的大部分总规,虽然颁布实施了,但是都是技术成果,而不是法律制度,导致政府执行实施难。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只能通过理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体制。

1.5 时效性反思其实,时效性应包括编制和实施,二者是相互影响的。

一般来说,总规具有很强的时空特征,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很多,在一个相对确定的时空范围内,编制和实施的时间总长度是一定的。

若编制审批时间长,就必然影响实施时间的跨度。

而目前总规运行体制的不科学造成了总规寿命过短,有些时候甚至总规审批之时就是调整之时、修编之时。

对于总规,在科学合理的编制审批时间跨度内,编制审批流程越短,相应的总规使用寿命就会越长,对总规的实施越有利。

这个时效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规划师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理顺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体制,可以大大提高总规服务产品的时效性。

2 当前总规体制由渐变到裂变的前提假设2.1 总规新体制适应阶段的判断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接近41%,各大城市基本上处于快速城市化推进时期。

2003年我国人均GDP9030元,已迈入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期,但是我国东、中、西、南、北地区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国得有适应各个区域发展阶段的总规体制。

[6]2.2 总规新体制适应政府行政制度的判断就目前来说,我国政府行政制度系统不适应现代城市规划体制运转的规律要求。

然而,考虑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就以当前的政府行政制度系统来考虑我国总规体制由渐变到裂变的演变过程。

2.3 总规新体制与老体制的关系判断既然沿用当前的政府管理体制,就我国国情规划研究16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表1 我国城市规划由渐变到裂变的编制体系构思分析Tab.1 Alternative formulation system of urban planning来看,总规体制改革就要充分考虑到新体制与老体制的继承与摒弃关系,所以,总规体制裂变不是彻底抛弃老体制,而是继承、发展、创新。

2.4 总规新体制的理论支撑判断公共政策、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理论的发展,[5,7-8]已经逐步融合到规划编制和实施系统中,并且逐步成为主导城市规划体制由渐变到裂变的主要动力和理论支撑。

3 当前总规编制体制由渐变到裂变的构思3.1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渐变到裂变的构思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五层次(含分区规划);相应地,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渐变到裂变的构思体系可分为三阶段七层次(含分区规划)(表1)。

③ 新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特点如下:(1)新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架构基本上沿袭了当前的政府管理体制。

(2)整个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放到了国家规划编制体系之中来定位,突出了城建部门的城市建设规划职能,核心就是城镇建设空间布局,优化组织城市空间资源。

(3)整个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突破了原来总体与详细规划阶段的概念,引入了战略、建设与设计规划阶段的概念,这既有利于与其他部门、层次规划的衔接,又能适应目前政府管理体制和各级政府的责权利关系;既体现了城市规划问题应从区域中解决,又体现了城市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真正体现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4)新规划编制体系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对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

战略阶段和建设阶段的规划编制,是政府调控行为;而修建性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等,是规划设计行为,应该采取行业规范、市场运作、中介审查、政府审批的运作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