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基础知识-韩雪莲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培训
电离辐射损伤 慢性 皮肤伤 造血系障碍 (职业人群)
远期 致癌 致 (基因 染色体)突变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损伤 7.冻伤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 致病微生物 寄生虫
屠宰、皮毛作业——接触到炭疽杆菌 畜牧业——接触到布氏杆菌 森林作业 ——能受到带森林脑炎病毒的蜱叮咬森林脑炎 医务工作者——生物传染性病源物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 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 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原料 辅料 中间产品(中间体) 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如热分解) 产品 副产品 夹杂物 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
法定职业病目录
1957年—14种 1987年—9大类100多种 2001年--- 10大类115种 2013年---10类132种
三级预防
一级(病因)预防—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级预防—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发现 三级预防—积极治疗,促进康复
工作有关疾病
特点: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韩雪莲
预防医学
职业卫生学 (劳动卫生学) 以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
职业医学 (职业病学) 以人为研究对象
职业卫生学
研究内容 生产性毒物、粉尘 物理因素 生物学有害因素 不良气象条件 职业性伤害 不良体位 作业组织安排和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之一一、职业卫生名词术语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
职业卫生标准: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由法律授权部门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技术要求Q职业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透发可能导致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职业性伤害: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伤害。
高危人群:在职业活动中易遭受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的人群和(或)接触高浓度(高强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
密闭空间: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船舶燃油舱、燃油柜、锅炉内部、主机扫气道、罐体、容器等封闭空间和大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分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和需要准入密闭空间。
物质安全数据说明书:又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是化学品的供应商向下游用户传递化学品基本危害信息(包括运输、操作处置、储存和应急行动信息)的一种载体。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职业卫生培训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增强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专门培训。
以下是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职业病防护知识1. 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的损害。
根据病因、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化学中毒和职业性听力损失等不同类型。
2. 职业病的识别和评估:通过对工作环境、劳动者的作业行为以及职业病的临床症状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识别和评估职业病的危险性。
3. 职业病防护的原则和方法:根据职业病的危害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包括物理防护、化学防护和个人防护等。
4.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通过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对职业病进行及早发现和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后果。
二、职业健康监测知识1. 职业健康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劳动者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及时掌握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帮助提高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 职业健康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对职业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劳动者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以及职业健康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解读等。
3. 职业健康监测的常见指标和意义:包括生物学监测指标、生化指标、职业健康行为指标和职业健康效果指标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判断劳动者受有害因素影响的程度和健康状况。
4. 职业健康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因监测误差而导致的判断错误。
三、职业卫生管理知识1. 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职业卫生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2. 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家对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职业卫生管理的评价和改善:通过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目录CONTENTE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01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措施02法律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经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共7章90条。
2011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6年7月2日第二次修正颁布实施。
职业病防治法法律立法宗旨与原则•以人为本:强调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预防为主:控制危害源头•结合国情:重点控制严重职业危害•法律定位:明确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技术服务机构权利义务关系•职能转变:减少事前许可、强化事后监督•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强调企业自身管理•群众监督:工会、其它群众组织、劳动者参与管理•确保实施: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落实工伤保险和服务两个支持系统职业病防治法法律【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分别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以上30万以下的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法律2002年4月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下发“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共115种。
职业病的10大类: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疾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疾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
•2013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征求意见稿),增加到130种。
职业卫生概括法律职业卫生危害我国职业危害现状我国产生有毒有害因素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威胁的人数超过2亿。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病态状态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 %,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 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三篇)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在工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有有毒有害的物品,这些物品在生产、使用、运输、储存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或与人体接触,极易造成中毒事故。
安全检查人员必须要了解掌握职业卫生、预防中毒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检查要点。
一、氯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有灼伤和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后会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而出现“电击样”死亡;液态氯接触人体还会发生冻伤等伤害。
氯中毒经常发生在医药化学制品、城市供水、消毒漂白、金属回收等生产企业,预防氯中毒的方法主要有: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
2、含氯废气须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
3、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必须戴防护面具。
4、严格按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气瓶超装、超压、混装、摔跌等现象造成泄漏。
二、氰化物氰化物包括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乙腈、丙烯腈等,大多数属剧毒化学品,常用于金属冶炼、合成纤维、医药化学制品、粮仓灭鼠杀虫、仓储、废旧物质回收等生产企业。
预防氰化物中毒的措施主要有:1、改进工艺,以无毒代替有毒。
生产车间宜尽量采用露天框架式建筑,便于毒物扩散稀释。
2、加强密闭通风。
进入反应器清釜前,必须充分排风,以排除残留的毒物。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如氰化物的保管、使用和运输应有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专用制度;用氰化物熏仓库时要防止门窗漏气,并需经充分通风方可进入。
4、加强个体防护。
应配备防护服、专用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滤料)或供氧式防毒面具,不能戴橡皮手套进行操作;车间应配备洗手、更衣设备以及急救药品。
工作时应戴防毒口罩,工作后应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
5、操作工人在就业前应进行体检,上岗后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中毒现象并采取医疗措施。
三、苯、甲苯、二甲苯苯(甲苯、二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特殊的芳香味。
在常温下即可挥发,温度升高,挥发更快;用途极广,常用作油脂、橡胶、树脂、胶水、涂料等的溶剂。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摘录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摘录1.职业卫生学:是预测、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劳动者或相关人员疾病、健康损害、劳动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的危害因素的学科。
2.职业卫生学的基本任务:识别、评价、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及由此引起的健康危害,早期发现职业性病损,防治职业性疾患,以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和劳动生产率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统称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4.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5.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有所区别:它有三层含义:①职业因素是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②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③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粉尘作业工人的呼吸系统感染、视频显示终端工作者的颈肩腕综合征等6.职业病有下列5个特点:①病因明确,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②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作业者致病,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③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④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理处理,则容易康复,预后良好;⑤有些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如砂肺等,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预后愈差。
第一章1.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oxygen demand)。
2.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有锻炼者可达4L多。
3.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叫氧债(oxygen debt)4.人-环境相适应模式、工作需求-控制模式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紧张的动因模式有:人-环境相适应模式和工作需求-控制模式。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第一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第一节概述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剂量)。
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2)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3)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在同一个车间内)和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很多,导致职业性病损的范围很广,不可能把所有职业性病损的防治都纳入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范围。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当务之急是严格控制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几类职业性病损。
因此,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范围限定于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几类职业性病损—职业病,并且授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目前我国的职业病种类为10类、115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10类。
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较小的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职业卫生知识(f)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尘肺的种类
尘肺共分十三种:矽肺、泥尘肺、煤工尘土肺、石墨尘肺、 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 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尘肺的预防
至今尚无消除尘肺病变的办法,根据经验总结预防尘肺“八字”方针: (1)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2)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3)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4)密,将发生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中罩密闭 (5)护,即个人防护 (6)管,维修管理
职业病临床表现 职业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职业病通常指在一次或 一个工作日内接触生产中有害因素而发病。慢性职业病是由于 长期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所致。往往需要接触几个月,甚至数 年后逐渐出现症状。职业因素引起的肿瘤,一般需要数十年的 接触时间。
职业病病人待遇
1、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定期检查, 并对不适宜继续留在原岗位的病人妥善安置 2、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的津贴 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 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4、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和依照民事法律向用人单位提出赔 偿的权利 4、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5、症断是职业病的,应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伤残等级。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粉尘和尘肺 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 职业卫生中的“粉尘”专指生产性粉尘,即在人类生产活 动中,如粉碎、金属切削、研磨、电焊、铸造等过程中产 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劳动 者如果长期在生产环境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就可以产生以 肺部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 肺。这类疾病在我国已成为对劳动者危害最大的职业病。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8条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8条目录1、职业卫生“三同时”原则 (2)2、什么是劳动保护? (2)3、我国劳动保护的方针是 (2)4、化学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2)5、有毒物品进入人体的途径。
(3)6、几种毒物的简单介绍和救护常识。
(3)7、职业性危害因素 (8)8、自救、互救的方法 (8)1、职业卫生“三同时”原则“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的改造工程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什么是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企业和用人单位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消除劳动者劳动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及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3、我国劳动保护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4、化学毒物对人体的危害:(1)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如环己醇、环己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中毒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兴奋等。
(2)损坏呼吸系统,如液氨、浓氨水等引起鼻炎、气管炎等。
(3)损坏血液系统,如一氧化碳、苯中毒能使血液的转氧功能发生障碍,出现窒息性状态。
(4)皮肤溃烂。
如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可导致皮肤溃烂。
(5)化学毒物产生的气体:①有毒气体是通过人的呼吸器官在人体内部对人体内部其它组织器官造成危害的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
由于这些气体在人体内部一般起的作用是抑制人体内部组织或细胞的换氧能力,引起肌体组织缺氧而发生窒息性中毒,因此也叫窒息性气体。
②腐蚀性气体一般是消毒气体如氯气、臭氧气体、二氧化氯气体等发生泄露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起腐蚀作用产生毒害。
③而易燃易爆气体则通过与空气混合产生一定比例时遇明火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而造成生命危害,如甲烷、氢气等。
5、有毒物品进入人体的途径。
(1)皮肤毒物经毛囊空间达到皮脂腺,小部分通过汗腺进入人体,直接进入血液系统。
(2)呼吸道企业中的各类危险化学品经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和易挥发性液体毒物,主要是从呼吸道进入人体。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
• 第二级预防:是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
职业危害因素已开始损伤劳动者健康时, 应及时发现采取补救措施,主要工作是为 早期检测损害与及时处理,防止其进一步 发展。
• •
二、职业中毒 劳动者在接触生产性毒物通过呼吸道, 皮肤,消化道而进入人体内,引起的中 毒称为职业中毒。
• 职业中毒分类 •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 • •
后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多数是由生产 事故或违反操作堆积所引起。 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内,在 这些毒物的作用下逐渐使人体发生病变,称为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 毒物引起的。 亚急性中毒:是介于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二者 之间的中毒,也就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 进入人体内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第三节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范围 要点) (要点)
•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范围涉及职业病危害
因素识别,职业病发病规律分析,职业病 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以及职业病 预防等。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化学性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 粉尘。 • 物理性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噪音, 振动,非电离辐射。 • 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某些微生物或寄生 虫,森林脑炎病毒等。
第二节 职业卫生术语与概念
• 1、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
康的影响,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 • 2、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 生产作业环境三个方面。
• 3、作业场所:也称工作场所,是指劳动者
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作业场所的职 业卫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劳动者的身心 健康,影响劳动生产率,在实际的作业场 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二十 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 此时危害更大。
1.1.1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贵州理工学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法定职业病 是指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 • 第二级 2002年4月18日由卫生部、劳动部、 公布的。 • 第三级 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职业病 • 第四级 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的职 • 第五级 业病名单中共规定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
贵州理工学院
一、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概念:
《职业卫生术语》: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 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 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目的: 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 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 者在职业活动中的心身健康和社会福利。
2011-11-25
贵州理工学院
2.3.2职业病范围
• 第二级 ★立法意义上: • 第三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医学上:与工作有关,所致的疾病。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四级 ★1957年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包括 14种。 • 第五级
★ 1987 年 11 月修订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 理办法的规定》中列为法定职业病名单有9类99种。
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布氏 杆菌、森林脑炎病毒 致病寄生虫:煤矿井下钩虫
2011-11-25
贵州理工学院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1.粉尘类(52种) • 第二级 • 第三级 2.化学因素(375种)
• 第四级 3. 15种) • 物理因素( 第五级
贵州理工学院
1.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区别与联 系
职业安全 目的 又称劳动安全,是以防止职工在 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 故为目的, 职业卫生 是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 中免受有害因素的侵害为目的,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和控制工作场所可能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因素的一门科学。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下面将从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危害因素、评价方法、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职业卫生的目的是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职业卫生的危害因素职业卫生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精神因素。
其中,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粉尘、烟雾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精神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组织等。
三、职业卫生的评价方法职业卫生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确定职业病的危害程度;职业卫生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卫生问题;职业病诊断是指对患有职业病的工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职业卫生的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和工具等方式,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管理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个人防护措施是指通过佩戴防护用品、穿戴防护服装等方式,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五、职业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职业病防治包括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预防职业病主要是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进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和工具等途径,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
治疗职业病主要是通过对患有职业病的工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他们尽早恢复健康。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三)物理因素:
1.生产性噪声及噪声聋 (1)生产性噪声的种类
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 用所致。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等发出的噪声。
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产生的噪 声。如各种车床、球磨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磁性噪声:由于磁场脉冲等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荡器、发 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 • 异常气压条件 • 噪声、振动 • 非电离辐射 • 电离辐射
生产工艺
化学因素 • 有毒物质 • 生产性粉尘
生物因素 • 炭疽杆菌、
布鲁式菌等 • 医务工作者
接触的艾滋 病毒
• 劳动组织不合理 • 劳动强度过大 • 职业性精神紧张 • 长时间不良体位 • 劳动工具不合理
劳动过程
- 无中毒症状和体征,但 实验室检查体内毒物或其 代谢物超过正常值。 - 如铅吸收带毒状态。
甘肃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硫化氢中毒 3人死亡事件
2012年2月,甘肃省白银 乐富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 25号黑药时发生硫化氢中 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广东多例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 39人中毒事件
从 2011 年 10 月 开 始 , 截 至 2012 年 2 月 份 , 广 东 省 广 州市白云区、荔湾区先后 发生多例职业性1,2-二氯乙 烷 中 毒 事 故 。 造 成 39 人 中 毒(其中4人死亡),涉及39 家制鞋、箱包制造及皮革 加 工 企 业 , 其 中 34 家 为 无 牌无证小作坊。
(一)生产性粉尘
1、生产性粉尘: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 间漂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可分为:
总粉尘(总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2篇)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范围我国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共分为九大类:1.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钒及其化合物中毒;(8)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9)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10)砷化氢中毒;(11)氯气中毒;(12)硫化氢中毒;(13)光气中毒;(14)氨中毒;(15)氮氧化合物中毒;(16)一氧化碳中毒;(17)二硫化碳中毒;(18)硫化氢中毒(19)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铅中毒;(20)工业性氟病;(21)氰及腈类化合中毒;(22)四乙基铅中毒;(23)有机锡中毒;(24)羰基镍中毒;(25)苯中毒;(26)甲苯中毒;(27)二甲苯中毒;(28)正乙烷中毒;(29)汽油中毒;(30)有机氯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1)二氯乙烷中毒;(32)四氯化碳中毒;(33)氯乙烯中毒;(34)三氯乙烯中毒;(35)氯丙烯中毒;(36)氯丁二烯中毒;(37)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38)三硝基甲苯中毒;(39)甲醇中毒;(40)酚中毒;(41)五氯酚中毒;(42)甲醛中毒;(43)硫酸二甲酯中毒;(44)丙稀酰胺中毒;(45)有机磷农药中毒;(46)溴甲烷中毒;(49)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50)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中毒性肝病;(51)根据《职业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自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急性中毒。
2.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炭黑尘肺;(5)石棉肺;(6)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毒尘肺;(9)陶工尘肺;(10)铅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性气体
预防控采取耐腐蚀材料制造的生产设备并经常维修,防止跑冒滴漏 技术措施 生产和使用刺激性气体的工艺应密闭抽风 物料输送、搅拌采用自动化 个体防护-- 选用有针对性的耐腐蚀防护用品 职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各种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健康监护 管理预防和控制 职业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 应急救援 作业场所空气检测 职业安全与卫生培训教育--根据岗位变动和生产工艺变化及时 培训
铅
降低毒性:锌钡白(硫化锌、硫酸钡)的 、钛钡白(二氧化 钛、硫酸钡)代替铅白(碳酸铅)制造油漆 铁红(氧化铁)代替铅丹(四氧化三铅)制造防 预防控制 锈漆 激光排版代替铅字排版 降低浓度: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加强通风,设置吸尘罩,净化排放 个体防护:过滤式防尘口罩 建筑卫生:湿式清扫 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
致病微生物 寄生虫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不良生活方式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 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中的化学毒 物 呼吸道 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粉尘
进入人体途径
消化道 皮肤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生产过程所必须,或生产过程中产生 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压、气流) 噪声 振动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 电离辐射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原料 辅料 中间产品(中间体) 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如热分解) 产品 副产品 夹杂物 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与产生
形态:固态、液态、气态、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 的粉尘、烟、雾) 气态的物质 气态 液态物质蒸发,如有机溶剂 固态物质升华,如溶磷产生磷蒸汽 加温、搅拌、通气、超声、喷雾、增大表面积
毒物的体内过程
分布:分布不均匀,铅、氟集中于骨骼,CO集中于红细胞 氧化 生物转化 还原 毒性减弱 水解 毒性增强 结合 泌尿道 排出 呼吸道 消化道 其他:唾液、乳汁、头发、指甲 蓄积—慢性中毒
职业中毒的类型
闪电型中毒:吸入高浓度氯气,引起心跳骤停或者喉痉挛, 出现电击样死亡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吸 收进入人体 慢性中毒:毒物少量长期吸收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 迟发型中毒: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中毒临床表 现 毒物的吸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 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
氯气
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光气 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会发生燃烧爆炸 电解食盐产生氯气 接触 使用氯气制造含氯化合物 使用氯气作为强氧化剂和漂白剂 急性中毒 呼吸道症状 眼睛、皮肤灼伤—彻底冲洗,弱碱性 溶液冲洗 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 慢性中毒 皮肤丘疹等 牙齿酸蚀症
汞
常温下蒸发,气温越高、空气流动加快蒸发 汞矿开采冶炼 仪器仪表制造 接触 塑料、染料工业用作催化剂 含汞药物,用于鞣革、印染 口腔科用银汞填补龋齿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汞蒸汽;摄入可溶性汞盐 多数为密闭空间作业或意外事故 临床表现 慢性中毒 口腔-牙龈炎 肾脏损害 其他
刺激性气体
现场处理
迅速疏散,脱离有毒作业场所 中毒者迅速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暖 现场急救 处理灼伤及预防肺水肿:用水彻底冲洗污染处,吸氧、静卧、保持安静 对于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或者呼吸停止的患者,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尽快给氧,有条件的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 采取上述措施后,送往医院 保护和控制现场、消除中毒因素 按规定进行事故报告,组织事故调查 对健康工人进行预防健康筛检
加热至400~500℃,形成铅蒸汽,形成氧化物,凝集成铅烟 铅化合物多为粉末状,不溶于水,溶于酸。醋酸铅、硝酸铅 易溶于水 铅矿开采及冶炼 接触 其他金属的冶炼,制造合金 融铅作业:制造铅丝、铅管、电缆,铅回收 铅化合物:制造蓄电池、玻璃、颜料、防锈剂、制药、 塑料稳定剂、杀虫剂等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罕见 慢性中毒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韩雪莲
预防医学
职业卫生学 (劳动卫生学) 以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
职业医学 (职业病学) 以人为研究对象
职业卫生学
研究内容 生产性毒物、粉尘 物理因素 生物学有害因素 不良气象条件 职业性伤害 不良体位 作业组织安排和管理
质---量
刺激性气体
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 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 包括在常态下气体以及在常态下虽非气体,但可以通过蒸发、 升华或挥发后形成蒸气或气体的液体或固体物质 多数具有腐蚀性,常因不遵守操作规程,容器或管道被腐蚀, 发生跑冒滴漏而造成危害 按化学作用,主要是酸、碱、氧化剂
我国职业性病损特点与预防
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病损占职业病的大多数(尘肺、化学中毒、 职业性皮肤病、噪声性听力损伤) 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不良工效学设计,强迫体位、职业性心 理紧张等已成为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和农民工健康权益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工作相关疾病的因素更为复杂 低浓度、多因素长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暴露和健康损害关系 农业职业卫生问题农村农药中毒和有被忽视的趋势
窒息性气体
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 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 称。 单纯窒息性气体:无毒或低毒,对空气产生取代和排挤作 用,仅在高浓度和有限空间内才有危险性 包括氮气、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乙炔、二氧化碳、等 CO2主要起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作用,当浓度超过5~7倍时,可引起中毒性知 觉丧失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原则
易于清扫 降低毒性 无毒代替有毒 建筑卫生 防止积尘沾毒 低毒代替高毒 防止二次污染 密闭化 个体防护 降低浓度 自动化 职业卫生管理 通风排毒 分区隔离 工艺布局 有害物质发生源布置在下风侧 有毒气体放散源布置在建筑物上层
铅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 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 因素。 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 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原因: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不 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 影响劳动能力。 有害因素的性质 发病条件 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 个体的健康情况
化学窒息气体:不妨碍氧进入肺部,使血液对氧的运送、释放或组织利 用氧的机制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细胞缺氧窒息 血液窒息性气体:妨碍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或者分离,如:一氧化 碳,一氧化氮,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苯胺、硝基 苯)蒸汽等 细胞窒息性气体:抑制细胞内呼吸酶,如:硫化氢、氰化氢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 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 空气中的毒物 中毒:机体受毒物作用后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 的疾病状态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 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氨气
分子量17.04,密度0.5791g/l,比空气轻 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对眼及上呼吸道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合成氨 接触 氮肥生产 以氨为原料的各种化学工业 液氨作为制冷剂 防治肺水肿和肺部感染 处理原则 积极处理眼灼伤 皮肤灼伤迅速用3%硼酸液或清水冲洗, 眼灼伤彻底用3%硼酸液冲洗
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采光、照明、相邻 工段有害因素的影响等) 不合理生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所致环境污染
职业与健康
1、工伤:工作中的意外事故引起的伤害 2、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超过人体能够耐受或代偿的程度 有立法意义—职业病防治法 种类--《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2013年12月23日)) 3、工作有关疾病:有工作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加重病情,也见于非 职业人群, 行为(精神)和身心疾病 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 其他,高血压、冠心病、腰背痛等 4、早期健康损害:已经发生健康损害,尚未出现临床症状—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一级(病因)预防—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级预防—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发现 三级预防—积极治疗,促进康复
职业工效学—劳动组织
减少负重及用力— 机械化 改善人机界面—调节高度和角度 人员的选择和培训—更好地适应工作 轮班作业—尽量减少轮班作业 缓解疲劳—工间休息、年假、公休假 劳动定额、个人防护等
分支 职业毒理学 职业生理学 职业心理学 职业流行病学 人类工效学 妇女职业卫生学 职业卫生技术 职业卫生管理学
职业卫生学的主要任务
识别、评价、预防、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 业从事者健康的影响 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条件 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