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14
新⼈教版⼋年级地理下册《九章青藏地区第⼀节⾃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14青藏地区⾃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运⽤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拉萨的⽓温曲线图和降⽔柱状图归纳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候特征。
2.理解青藏地区的⾼寒特征对青藏地区的农业⽣产和⽣活习惯的影响。
【过程与⽅法】:1.通过⾃主学习,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师⽣共同归纳青藏地区的⽓候特征。
2.运⽤图⽂资料,学⽣⼩组合作交流探究分析⾼寒对青藏地区⽣产和⽣活⾐、⾷、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1.通过⾃主学习,培养学⽣独⽴学习的能⼒,通过⼩组交流探究培养学⽣合作意识2.通过分析⾼寒特征对⽣产和⽣活的影响,树⽴学⽣正确的⼈地观,⼈类活动要因地制宜的适应⾃然环境,⼈与⾃然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然特征与农业⽣产、⽣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寒的⾃然特征对青藏地区⽣产、⽣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级学⽣,经过⼀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具备了深厚的地理基础知识,具有⼀定的⾃学能⼒和探究能⼒,所以本节课主要采⽤⾃主学习和⼩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法。
但毕竟是初中⽣仍然好奇⼼强,抓住这个特点,运⽤⽣动直观的视频演⽰,激发学⽣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参与意识强,⽼师就要给学⽣发挥⾃⼰特长的机会,例如:让学⽣当导游介绍景点,让会唱歌的学⽣带着⼤家⼀起唱《时间都去哪了》版的《青藏⾼原》,让不同的学⽣展⽰不同的才华,增强学⽣的⾃信。
也体现了课堂以学⽣为主体的原则。
三:教学⽅法:⾃主学习法,师⽣共同探究法,⼩组合作探究法,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展⽰法。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教学⽅法,因为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法,简单记忆性的知识适合⾃主学习,难度⼤的适合师⽣共同探究,⽽开放性的贴近⽣活的地理知识适合学⽣⾃⼰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探究展⽰。
【学⽣准备】以⼩组为单位收集藏族⽣活的资料,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包括图⽚和⽂字,介绍藏族主要的⽣活特点,并说明其与⾃然环境的关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材分析:与前三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相同,本节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一个标题为“世界屋脊”,从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入手,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高寒。
第二个标题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介绍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比较发达。
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相处这一感情的培养,并为此设计了相关的“活动”。
二、学生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设计理念:(一)课程内容:本课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地理播报,本内容为开放式地理课程内容,时间设定五分钟。
学生播报的内容只要同地理有关即可。
第二部分为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大块: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高寒特征对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1.地理播报每节课由一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完成。
2.教材内容:由青藏地区图片导入,创设情境进入本课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与自主学习内容。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由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完成。
高寒特征对人类生活,由学生回答、欣赏完成。
高寒特征对人类生产的影响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三)设计理念:地理播报内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及利用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地理播报自开设以来,内容繁多而精彩,涉及到了天文学、地貌成因、风景名胜、首都、国家、特殊地理现象如:伯利兹蓝洞、百慕大、北纬30度、流沙等等。
学生的播报形式由最初的读文字稿,到利用ppt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图片选择的能力日益增强,同时表述越来越专业化、术语化并通俗化。
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越来越高,能力也越来越强。
本节课教材内容难易适中,故采用我校“三步五环节”杜郎口模式,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内容非常简单,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完成。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5
《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
【学习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熟悉以下内容:
一、世界屋脊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_____部,_____山脉以西,_____山脉—_____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地势: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______米以上,是世界最___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特征:独特的_____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___,日温差___。
4.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_、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山间丘陵梯田上3.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二氧化碳浓度高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降水丰富读“青藏地区图”,回答4~5题。
4.图中青藏铁路修建的突出困难是( )
A.高寒缺氧 B.干旱缺水
C.草原广布 D.光照强烈
5.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
A.肥沃的冲积平原 B.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把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已表明了地形是影响本区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成为本区的主要特征。
它直接影响青藏地区的其他环境要素,并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本节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高”和“寒”。
“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
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阐述了高寒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利用地图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学生通过图表资料的对比分析,知道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征,了解高寒环境的主要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
2、以“高”为中心建立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青藏地区景观”图,即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和山地冰川特写。
让学生描述一下图上提供的信息。
教师:从这两个图可看出什么?学生: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和“寒”(可欣赏课本编写的妙处所在)。
电脑出示“青藏地区地形”图、“拉萨的气温年内变化”和“成都的气温年内变化”图进行比较:同纬度的拉萨和成都两地气温变化的差异(这里要教会学生读气温变化图的方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比较结果:拉萨比成都气温低。
主要原因:海拔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
6°c,这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相关图文资料理解青藏地区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了解青藏地区农牧业的特征,了解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重点:(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规律及主要农作物和优良畜种。
难点:(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2)当地人们衣食住行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导入素材】素材1 播放韩红的歌曲《天路》“……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展示青藏铁路的图片。
(见课件)教师(提问):歌曲中提到的雪域高原是指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个区域?学生:青藏地区。
教师:你们对青藏地区了解多少,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牦牛,布达拉宫,青藏铁路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素材2 (展示牦牛的图片)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畜种, 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牦牛所在的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这个神奇地区进行初步的了解。
牦牛【预习内容】一、世界屋脊1.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 横断山脉以西,平均海拔超过 4 000 米,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形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常年低温,但是空气稀薄, 太阳能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课题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多媒体、ppt重点难点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问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
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世界屋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师生问好.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读图9.3 青藏地区的地形,回答: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2、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3、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4、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组织课堂纪律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课堂小结巩固练习活动: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P86--87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阅读材料:藏袍1、应该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2、你最想看哪些景观?为什么?3、旅途中,经常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推测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的环境的。
读图9.11,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回答问题:1、这里有哪些特殊牲畜品种?2、这里有哪些农作物品种?3、这里种植农作物有哪些有利条件?阅读材料:青稞的高产地区学生总结填充图册同步解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及时巩固板书设计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世界屋脊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教学后记本节内容非常丰富有趣,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不错,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
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
【设计意图】多彩的画面和着优美抒情的歌曲,瞬间把学生带到了那一望无际,牛羊成群的内蒙古大草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请大家在学习中时刻牢记目标,带着目标学习。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形图)请大家看图学习P73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并把重要知识点标记在书上和图上。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与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4、找出本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描述位置、范围、地形等了解自然概况,学生们对此已经比较熟悉了,让他们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的读图用图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学生指图)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2、(学生指图)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3、主要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原和盆地相见分布。
4、黄河、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教师点拨】西北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西部的新疆境内有我国的两大盆地,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
本区位于内陆,气候十分干旱,下面我们就领略一下。
教师(展示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图阅读P73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读本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本区的降水分布状况。
2、总结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说出本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3、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4、从东向西,地表植被有什么变化?(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课文先从原因讲起,一步步把干旱的特征和表现讲述的清清楚楚。
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本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不少地区在50毫米以下。
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十分干旱。
本位于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3、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
(教师简单介绍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4、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
(教师同时展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图片)【教师点拨】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
由于干旱,河湖稀少,且多内流河(湖)和季节性河流。
主要外流河有黄河和额尔齐斯河,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出示塔里木河图片)。
教师: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从东向西植被也有差异。
下面我们就为摄影家拍摄的照片找找“家”。
欣赏照片,完成P74活动题。
(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植被是反映气候的一面镜子,本区各地降水不同,地表景观必然不同,学生很容易理解。
前面学习了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此活动题。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B A C2、A——乙 B——丙 C——甲3、由丙到乙再到甲,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降水多的地方草木茂盛(B);降水很少、极端干旱的地方地表全被沙漠覆盖(C);A地降水介于二者之间,属于荒漠草原。
(P74活动题答案)【转承】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部分: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师(出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读图和P74课文,思考下面几道题: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部和西部比较,畜牧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3、本区有哪几大草场?有哪些著名畜种?4、本区牧民的传统房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畜牧业是本区农业的经济支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
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安排学生读读小资料“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本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场广布,草质优良。
2、两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
分布差异: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草场多;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只在降水较多的山区分布有高山草场。
3、本区主要草场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以及新疆的天山草场。
著名畜种: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新疆牧区的新疆细毛羊、伊犁马;宁夏滩羊等。
(教师展示主要畜种的图片)4、传统房屋是蒙古包。
特点: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白色羊毛毡;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转承】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及特点。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1、本区的种植业有什么特色?分布在什么地方?2、本区有哪些种农业区?发展种植业有什么优势?3、本区有哪些优质农产品?为什么瓜果特别甜?(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本区的农业不同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通过让学生自学解答问题,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区农业特色的理解。
1、本区由于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学生长的需求,所以本区的种植业只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可以灌溉到的地方。
属于灌溉农业。
2、宁夏平原、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的山麓地带。
本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农产品:新疆的瓜果(哈密瓜、葡萄等)和优质的长绒棉。
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因此瓜果特别甜。
(出示哈密瓜、葡萄和长绒棉图片)【教师点拨】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由于干旱,本区农业都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
如黄河沿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正是有了黄河水的灌溉,才成为稻花飘香、绿树成荫的“塞外江南”;甘肃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的山麓地带正是有了高山冰雪融水的浇灌,才形成了重要的农业区。
还有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等等。
夏季充足的光热,强烈的昼夜温差,稳定的灌溉水源,使这些地方成为西北重要的粮棉和瓜果基地。
教师:(出示坎儿井示意图):为了应对干旱,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坎儿井这种水利设施,设计的巧妙、工程的艰巨使它与京杭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正是新疆人民发明和利用坎儿井,使沙漠边缘的片片绿洲,呈现出一派学生机盎然的景象。
直到今天,它还为新疆的农业和人民的学生活提供水源。
你能看懂吗?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着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及是如何引水的。
完成P76—77的活动题。
(指导学生看图讲述,老教师指导并作简评)学生展示探究结果:(P77活动题答案)坎儿井介绍: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组成。
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
利用山的坡度通过暗渠把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灌溉农田。
1、那一个个的小沙丘就是坎儿井(竖井),由图可以看出,当地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气候十分干旱。
地表沙漠广布,植被稀少,农田依靠坎儿井引出的水灌溉。
2、①修建坎儿井首先要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②要有一定的高差,水才能自流出来③土质要坚实,不坍塌修暗渠而不修明渠是为减少水的蒸发和防止风沙的侵袭、掩埋。
3、古老的新疆人民是勤劳、智慧、伟大的;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怕困难、顽强学生存的精神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