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域生态环境问题新人教
小题培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分析新人教含解析
微专题五区域生态环境分析常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环境问题的考查,经常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
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2.主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多发区域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东北地区黑土冲刷、南亚、东南亚地区危害①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②引发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③径流含沙量增加,淤积河床、湖泊,加大洪水威胁湿地类型①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等。
②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湿地成因①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②蒸发量、③下渗量、④排泄能力、⑤水网密度等湿地功能①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②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③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④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⑤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破坏表现湿地面积减小、水位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湿地水质下降,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破坏,水生生物、周边植被减少等具体表现华北地区在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区域,因降水季节差异大,导致在旱季(春季、秋季)盐分向地表聚集,雨季(夏季)盐分则随降水下渗西北地区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发展农业需灌溉。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6
考试大纲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 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 保护中的作为。
选修六 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 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 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 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 用的成功经验。
1.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 题,以图、文资料形式, 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 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 治理措施等。 2.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 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 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目标定位
3.资源和能源价 格的剧烈波动对 社会经济的影 响,以及我们如 何合理开发和利 用也是命题所关 注的方向之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 人口(rénkǒu)对激生增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过度(guòdù)、樵过采度放牧、过度(guòd、ù)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不同地区 丘陵、山地 较干旱的地区 城市
交通道路两侧
热带雨林
森林的主要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 空气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第三十页,共118页。
2.图示法记忆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第十八页,共118页。
⑤森林 选择性采伐(c与ǎif更á)新造林相结合; ⑥加强雨林 缓冲区 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 林区的机会。
第十九页,共118页。
技能共同认知 一、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一般,生态环境问题多从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等方面着手分析,而成因与防治措施又是重心所在。
第二十页,共118页。
1.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方法 (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 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 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 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 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A.加强湿地管理,维护其生态功能
()
B.珍惜每一寸土地,禁樵禁牧
C.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2021年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生态破坏知识点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学案03生态破坏一、基础知识第1节森林及其保护1.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减弱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2.不同地区的森林的主要作用(1)干旱地区(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海浪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3)丘陵、山地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平原农田防护林——防风沙、防盐碱(5)城市绿地——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6)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7)热带雨林——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炭氧平衡;促进水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3.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4.森林破坏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变化;②森林火灾。
人为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
5.森林保护措施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⑥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⑦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第2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草地的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2.草原退化的危害:①载畜量下降②土地沙化、盐碱化③生物多样化减少甚至灭绝④草原生态恶化3.草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生态脆弱;(2)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3)鼠害、虫害严重(4)气候异常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2)过度开垦;(3)过度樵采;(4)滥捕滥猎野生动物;(5)规划管理少(6)水资源不合理利用4.保护草地的措施:(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2)改变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4)建立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5)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6)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为此整理了生态问题知识点,请考生一一掌握。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7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新人教版(2021学年)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考点07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2.(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3。
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法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措施。
4.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规范答题满分系列之1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解析】第(1)题,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磨损和掩埋,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 第(2)题,锡北地区路段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湖众多,风 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被难以生长,所以不能用生物为主导的防沙工程。第 (3)题,挡风墙可以阻挡风沙,石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共同使 用可以降低风沙对铁路的破坏,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第(4)题,铁 路修建可以从加强区域交流、促进资源开发、沿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方面分析。
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 秋季节暴雨多发,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 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 份, 径流主要来自雨水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常结合最新的时 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思维引领 建模】
【典题验证 用模】 (2020·山东等级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56平方千米(图1),是黄河粗
答案:(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 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视线,影响 运行列车安全。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年均温低;内陆盆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 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阻隔、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 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削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 防止就地起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生态环境效果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招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用严重失调,从而要挟到人类的生活和开展的现象。
为此查字典天文网整理了生态效果知识点,请考生逐一掌握。
1、水土流失效果我国典型地域: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域发生的缘由:(1)自然缘由:季习尚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缘由: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管理的措施:紧缩农业用地,扩展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管理。
管理的意义:有利于量体裁衣地停止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片面开展,可以添加农民支出,促进外地经济开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外地的生态环境,树立良性生态系统;树立生态农业形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继续开展。
2、荒漠化效果我国典型的地域:西北地域(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发生的缘由:(1)自然缘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域,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缘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应用;交通线等工程树立维护不当。
管理措施:制定草场维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建三北防护林树立;退耕还林、还牧;树立人工草场;推行轮牧;制止采伐发菜等管理意义:有利于量体裁衣地停止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片面开展,可以添加农民支出,促进外地经济开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维护土地资源改善外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继续开展。
3、干旱缺水效果我国典型地域:华北地域、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域华北地域:发生缘由:(1)自然缘由:温带季习尚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缘由:人口稀疏、工农业兴旺,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糜费多,应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管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增加水污染;增加糜费,提高应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开展;开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应用率;实行水价调理,树立节水看法;海水淡化等。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1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三选修6
环境保护过程及危害。
第1讲环境污染与防治考点一水污染及其防治命题角度水污染及其防治[经典例题](2018·全国卷Ⅱ)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
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
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2. 推理分析(1)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主要分析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________净化功能、水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结合上题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从管护和________两个方面作答。
3.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湿地的作用。
[小试牛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归纳]针对性归纳:水污染的成因及危害根据污染物的差异,可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的类型,具体对比分析如下:1. (2016·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3.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法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措施。
4.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
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河流的截流改向浅,直至完全干涸5.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6)理顺关系、协调发展、综合治理。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
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自然原因⎩⎪⎨⎪⎧ 地形原因(海拔高度、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密疏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科学地做好整体规划,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等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2)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水分气温 B.土壤水分坡度 C.气温光照 D.光照坡度【答案】(1)D (2)B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3.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答案】1.A 2.C 3.A【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图中森林分布在高海拔区,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①对。
净化地表径流,使村落有清洁的水源,②对。
森林没有分布在农田周围,不是护田林,③错。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分布在城区绿地的功能,④错。
所以A对。
3.新年祭祀树神,将森林神化,坚定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减少或禁止破坏森林,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A对。
长街酒宴庆新年与保护生态无关,B错。
稻田养鱼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保护作用不大,C错。
土司制度范围大,对生态有保护作用,无促进作用,D错。
每道试题4分,共4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2.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原因可能是①地( )A.光照更强B.土壤的水分更好C.坡度更缓D.植被覆盖率更高【答案】1.A 2.B【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则沟谷地貌发育的原因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第2题,依据图中高度及沟谷位置,可判断①位于沟谷的南侧为阴坡、②位于沟谷的北侧为阳坡,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农作物长势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水分,阳坡光照强而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要弱于阴坡,故阴坡农作物长势要好于阳坡。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3~4题。
3.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 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 D.荒漠化4.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答案】3.C 4.A呼伦湖(图1)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
图2为1975~201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据材料可知( )A.1975~2011年水体面积持续减小 B.1993年湖区降水量最大C.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最大 D.2011年湖区蒸发量最小6.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可能导致( )①湖水盐度增加②温差增大③周边草场退化④水土流失加剧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5.C 6.D【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5~2011年水体面积波动下降,并不是持续下降,故A项错误;湖泊面积的大小和补给量、蒸发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且图中1975年的湖泊面积和1993年的湖泊面积相当,故不能确定1993年湖区降水量是否最大,B项错误;2000年的变化率大约为0,2002年的变化率大约为-10%,由此可计算出此时段的年均变化率,同理可得出其余时段的年均变化率,对比可知,C项正确;2011年湖泊水体面积最小,主要与湖泊补给量和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湖泊水体面积小,可能是补给量小或者蒸发量大造成的,故D项错误。
第6题,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说明湖泊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湖水盐度增大,故①正确;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导致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气温的日较差增大,故②正确;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使周边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导致草场退化,故③正确;水土流失加剧说明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加强,而该湖水位下降,湖水补给量减少,故水土流失不会加剧,故④错误。
D项正确。
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荒漠化分布。
读图,完成7~8题。
7.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7.B 8.A漠化的首要因素。
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
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9~10题。
9.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10.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答案】9.A 10.C【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向东部移动,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第10题,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
读“某省1997~2007年农业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省是( )A.吉林省 B.广东省 C.云南省 D.青海省12.该省1997~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破坏、被迫弃耕B.建设用地大量侵占C.保护环境、生态退耕D.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答案】11.D 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