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天文历算
天文历算
谢 谢观 赏
完
它属于藏族传统文化大小十明(学科)中小五明之一, 它属于藏族传统文化大小十明(学科)中小五明之一,藏语 叫“孜”即“算明”。简单地说,藏族的天文历算是通过对 算明” 简单地说, 宇宙中星体的运转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 宇宙中星体的运转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并 参照一些物候,分别判断出一岁中的年月日时, 参照一些物候,分别判断出一岁中的年月日时,预推各种星 体的运行规律及位置来了解气候变化、事物发展的善恶, 体的运行规律及位置来了解气候变化、事物发展的善恶,以 帮助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避恶扬善的一门独特的学科。 帮助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避恶扬善的一门独特的学科。在藏 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 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授时、编制历法、 位等。它是伴随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位等。它是伴随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观 察日月星辰、冷暖气候等天象和四时节气、 察日月星辰、冷暖气候等天象和四时节气、动植物生长变化 等大自然现象规律, 等大自然现象规律,积累和总结实践经验同时吸收兄弟民族 和友邻邦国的优秀科学思想文化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和友邻邦国的优秀科学思想文化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藏族 天文历算学包括天文、历算、五行占算、韵律占算和年代学 天文历算学包括天文、历算、五行占算、 等内容, 等内容,其中又分为从印度传入的时轮历法和从内地传入的 时宪历法。它总结了上观天文,下查地理的各种经验, 时宪历法。它总结了上观天文,下查地理的各种经验,并不 断地完善,是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与自然进行交流的智慧结晶。 断地完善,是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与自然进行交流的智慧结晶。
算法
藏传时轮历的计算方法也很独特。 藏传时轮历的计算方法也很独特。 其计算时间的单位有7个 其计算时间的单位有 个:息(呼 吸顷), 息为一分(漏分), ),6息为一分 ),60 吸顷), 息为一分(漏分), 分为一刻(漏刻), 刻为一日, ),60刻为一日 分为一刻(漏刻), 刻为一日, 30日为一月,12个月为一年。其 日为一月, 个月为一年 个月为一年。 日为一月 中“息”的测计方法为健康的壮年 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 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约等于 一个太阳日的1/21600;一刻相当 一个太阳日的 ; 分钟。 于24分钟。它测定每个太阴月为 分钟 29.53058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 太阳日, 太阳日 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阴日 个整太阴日。 太阴月为 个整太阴日。为了相应 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 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 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日” 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日”,
藏历天文历算
藏历天文历算书藏历天文历算是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通过日月星辰、万物的生长、河水湖泊的涨落等现象,日观天体太阳,夜观月亮星座,不断总结和实践后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和富含科技知识的一门学科。
从藏始王聂赤赞普开始在实践中借鉴各种历法形成了藏历天文历算的雏形。
公元7世纪前后随着藏汉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许多唐朝天文历法的经典译成藏文在西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莲花生大师和印度翻译大师辈如赞纳等翻译了大量古印度天文历算文籍,使藏历天文历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八世纪玉拓云旦贡布等研究和编著大量天文历算著作,培养了诸多藏医历算人才,使藏历天文历算得到传播和发扬。
1027年翻译大师吉杂、杂米等从古印度把《时轮经》翻译成藏文,这是一本天文历算也是藏医药方面的著作。
此书中详细记载天体日月星辰的规律活动,地球四季气候的规律变化等。
藏历天文历算从此以此书为版本和基础,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公元十三世纪荣巴嘎罗、勇段多吉白瓦等天文历算大师以《时轮经》为版本和基础,结合“本教”历算和西藏环境气候实际,借用汉历黄历历算,创立了藏历天文历算书。
之后巴思巴等许多前辈大师继承和发扬了藏历天文历算。
公元18世纪,山南敏竹林寺医算学院成立,并开始出版《敏竹林历书》。
公元20世纪钦绕罗布等以敏竹林天文历算为蓝本编写了门孜康天文历算书,从此藏历天文历算书一年出版一次。
敏竹林天文历算书对藏历天文历算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藏历天文历算文化得到了保护和进一步的发扬,时至今日很多学者仍对敏竹林天文历算进行研究和发展。
藏历天文历算含有多种学科知识,有医药、文学、人文历史等集藏族文化所有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极具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藏历天文历算的演变包含着藏族与外界联系和藏民族发展的历程,对藏民族与各族之间的历史渊源考证有着重要的价值。
藏历天文历算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对藏历天文历算的进一步研究和系统地介绍到外界,对了解藏族文化,了解藏历天文历算的真正内涵和科学原理,消除对藏历天文历算的误解有着重要的价值。
藏历简介介绍
藏历也对畜牧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根据藏历中的季节变化和草木生长的情况,牧民可以合理调配饲料、安排 放牧时间,提高畜禽的养殖效益。
现代社会对藏历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藏历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保护。各级 政府和文化机构通过资助修缮藏历历法、编纂藏历历书等方式,推动藏历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
婚丧嫁娶
藏历在藏族人民的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很多人会按照藏历上的吉日来选择结婚、搬家等重要事 务的日期,认为这样可以祈求吉祥和顺利。
藏历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农事活动
藏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藏历中的时令和气象规律,农民可以合理安排耕种、播种、收割等 农事活动,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藏历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汉 族农历的异同。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部分,藏历的研究和传承有 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藏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历的构造和特点
藏历的构造和特点
• 藏历,又称藏族历,是藏族人民根据天文、地理和宗教文化等 因素,结合长期实践经验制定的一种独特的时间计算系统。藏 历在藏族地区及部分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其构造和特点深受藏 族文化影响。
藏历与汉族农历的异同
相同点
藏历和汉族农历都是根据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的,都以月相为基础,将一年分为 12个月,都有闰月的设置。
不同点
藏历在计算方法、节气设置、节日安排等方面与汉族农历存在差异。例如,藏历 中设置有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而汉族农历则包含了更多与汉族传统文化相关的 节日。
藏历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
科技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被引入到藏历的编制和推算中,提高了藏历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天文现象和气象变化,为藏 历的编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2021藏历的纪日法和纪时法浅谈范文3
2021藏历的纪日法和纪时法浅谈范文藏族传统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历算学中的一枚瑰宝 . 它是藏民族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 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 直到现在还在逐年编制的历书由于对农牧业的生产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形式也符合藏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每年发行数十万册,并发行到喜玛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国[1]. 为了了解藏族历算,以及历算中纪日纪时的推算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纪日法是每天日期的纪录方法,一般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纪日 . 藏族纪日方法有两种,即藏族传统的纪日法和印度时轮经的时日法 .1 藏历的纪日法.日是最基本的时间计量单位,也是最重要的时间单位 . 只有认识了日,把日子连续不断地记录下来,才可能产生比日大的时间单位月、年,安排了年、月、日,制历才有基础[2].日是最有长度的时段,有起止时刻,或者说,日与日有一个分界 . 初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把白天当一日,夜晚并不重要 . 有了火的发明,夜以继日,一日一夜合在一起,称为一日 .1. 1 十二生肖的纪日法.藏历中的十二属肖纪日法是把每月初一固定为虎日或猴日,单月为虎日,双月为猴日,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每两个月循环一次,以正月、二月两月为例,具体如表 1.四月再循环一次,以此往下类推 . 这种算法是以太阳日为基础的,每个月固定为 30 天,没有大月、小月之分 . 其实这种算法在藏族民间中至今仍然使用,特别是地处相对偏僻的地方,还根据属相的情况处理有关婚嫁丧等事,是一项重要的民俗事项,这种习俗代代相传 .1. 2 时轮历的纪日法.印度时轮历纪日法是以喜、善、胜、空、满五个轮流纪日 . 这种纪日法一般是黑分在前白分在后的顺序纪日 . 以望日的第二天( 即天亮后) 为初一,朔日这天为十五( 天亮之前) ,这十五日为黑分; 以朔日第二天( 即天亮后) 为初一,望日这天为十五( 天亮之前) ,这十五日为白分; 黑分与白分合在一起,正好一个月 . 这种纪日法非常古老,主要运用在宗教活动中 . 佛教认为,凡出家人开始都无知,就像朔日天一样黑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知识的不断积累,就像望日一样圆满无缺,最终到老时什么都能得到 . 所以平时纪日时望日的第二天相当于现在的初一,望日天相当于 30 日,与现在恰好相反 .现在藏族时轮历的纪日方法是以喜[dgav]、善[bzang]、胜[rgyal]、空[stong]、满[rdzogs]五个字轮流,与过去一样,但每月白分在前,黑分在后,也就是现在的初一至初十五是白分,初十六至三十是黑分,见表 2.从表 2 可以看出,每月白分、黑分各三轮,分别是白分的第一轮为初 1、2、3、4、5; 第二轮为初 6、7、8、9、10; 第三轮为初 11、12、13、14、15. 黑分的第一轮为 16、17、18、19、20; 第二轮为 21、22、23、24、25; 第三轮为 26、27、28、29、30 等,共 30 天 . 这种纪日法是目前藏族历算中的主要纪日法,也是世俗的纪日法,认为世俗社会中的人们开始成长,到 20 岁左右青春年华,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衰退,走路不便,思路紊乱,便成为像黑分中的月亮一样,暗淡无色 . 这与上述黑分在前、白分在后的方法恰好相反 .1. 3 公元的纪日法.公元即公共的纪元,具体地说,就是许多国家共同使用的纪元 . 公元纪元法就是我国现在使用的纪年法,又称公历 . 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有人称它为西元或西历的[3].公元纪年法的前身是基督教纪年,而基督教纪年又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形成的 . 公元前 46 年,罗马最高统治者儒略·恺撒为了使相当混乱的历法趋于一致,就颁布了改革历法的命令 . 命令规定: 每年设 12 个月,共 365 天,并每隔三年置一闰年 . 这种历法以回归年为基本周期,是属于阳历的 . 它具备了现行公元纪年法的主要特征,这在当时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 公元 325 年,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共同召开宗教大会 . 会上一致认为儒略历是很准确的历法,决定信奉基督教的各国共同采用这种历法 . 但是在纪元方面并没有要求一致,各国有自己的纪元时间 .公元 532 年,即狄奥克列颠纪元 248 年,基督教的著名僧侣狄奥西提出: 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 284 年,并说以后基督教的纪年不宜再用别的纪年法,而应以耶稣诞辰那年作为纪元 . 他的这种主张得到了绝大多数教会的支持 . 于是狄奥克列颠纪元248 年一下子变成了公元 532 年 . 信奉基督教的各国都相继使用了这种纪年法 . 由于这些国家多是政教合一,所以先在教皇颁布的文告中使用它,后来在国家发布的政令、文告中也使用它 . 公元纪年的基础就这样奠定了 . 目前在藏区的各种历书中主要除藏族本土的纪年法以外,还运用公元纪年法,并且相互可以转换算法 .2 纪时法.小时、刻都是现代计时所应用的单位名称 . 它们和我国传统的纪时方法都有关系 . 我国传统利用表影的方位来报时,而且自成系统 . 这也是观测太阳位置来确定时辰的一种方法 .2. 1 利用自然物的纪时法.藏族最早利用自然物( 山势、树木) 的影长,进一步发展成为立竿测影 . 古代的“表”,就是竿,直立的竿子 . 古人十分重视“表”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定方位 . 根据太阳高度利用日影测置地理位置. 二是报时辰,这是观测表影角度的变化,从日出到日落定出一天的时间 . 这种“表”发展为后来的日晷 . 古人将地平圈从北向东向南向西按十二支顺次分为十二等分,定出地平方位 . 春分、秋分日出正东而没有正西,即日出卯位没于酉位 . 冬至日出东南而没于西南,即日出辰位而入于申位 . 夏至日出东北而没于西北,即日出寅位而入于戌位,这是利用表影的方位来报时的 . 观测每天正午的日影长度及其变化,测量回归年长度并确定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除此而外,还有十二生肖纪时、漏刻、卫生香等纪时方法.2. 2 十二生肖的纪时法十二生肖纪时法是早7-8 点是兔,9-10 点是龙,11-12 点是蛇,下午13-14 点是马,15-16 点是羊,17-18 点是猴,晚 19-20 点是鸡,21-22 点是狗,23-24 点是猪,凌晨1-2 点是鼠,3-4 点是牛,5-6 点是虎,十二生肖纪时是藏族民间普遍的纪时方法[4].2. 3 漏刻纪时法.漏刻纪时法的主要器具是铜壶 .“漏”即漏水的铜壶,“刻”即壶中的刻箭 . 漏刻是以壶中的滴水的变化而带动刻箭显示出刻的计时器 . 漏刻是沉箭漏,靠漏水水位的沉降在刻箭上显示时刻,这种沉箭漏的明显缺点是: 水位高时压力大,漏的快; 水位低时压力小,漏得慢 . 这就影响计时 . 为此人们又改革为浮箭漏,即在漏壶下放一个接水壶,壶中置一可以浮起的箭,从接水壶的壶盖上露出来 . 接的水越多,箭浮得越高 . 这样,箭上的刻度就可以显示出不同的时刻来 .漏壶箭上的刻度 100 刻 . 一般春、秋分: 昼夜各五十刻; 冬至: 昼则四十刻,夜则六十刻; 夏至: 昼六十刻,夜则四十刻 . 因此,藏语中表示时间叫〔chu tsho〕,就是水时表的意思 .2. 4 更香燃烧的纪时法.它是用燃烧性能均匀的木料屑做成的盘香 . 这种计时法距今也很久了 . 它的特点有的盘香很长,挂起来可以燃烧几天或十几天; 有的还特意制作成吉祥八宝等子样,有的还在香条上划上更次、时次的标志; 还有的在更次处粘上或系上金属珠,待燃烧到粘处或系处时,金属珠下落在铜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告诉人们到了几更天 .更香的优点是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还可以随身携带 . 其缺点是易受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燃烧起来会有快慢 .2. 5 时轮历的纪时法.印度的时轮历传入藏区,有独特的纪时方法,即“息”纪时,“息”是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是时轮历法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 一般一昼夜的时间为 21 600 息 . 时轮历特别注重“息”这个时间单位,因为“息”这个时间单位可以将《时轮经》的外时轮和内时轮紧密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炼目的 .比如内时轮说人体 23 次呼吸中有一次“慧风”,而这个 23 次的 300 倍正好是外时轮中所讲的罗目侯周期的 6 900 个太阳日 .“息”与其他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 息 = 16 次呼吸,6 息 = 1 分( 滴漏单位)60 分 = 1 刻( 滴漏单位) ,60 刻 = 1 昼夜1 分( 滴漏单位) = 24 秒( 钟表上的秒)1 刻 = 24 分( 钟表上的分)2. 6 机械纪时法.机械计时法在我国始于宋朝 . 宋朝苏颂研制的供观测日月星辰位置的水运仪象台,其中已有了机械计时的装置 . 这种仪器的下层设有木阁,木阁有门,每到一定的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报时 . 原来在木阁的后面放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 漏壶引水升降,转动齿轮,使机轮发出机械性的动作,和机轮相连的有好几个机件,组成一个巨大的机械纵擒器 . 这种纵擒器与现代钟表中的纵擒器作用相似,因此可以说水运仪象台中的纵擒器是现代机械钟表的祖先 . 英国专家李约瑟在研究了苏颂制的水运仪象台后,承认中国在 14 世纪欧洲发明钟表装置前,“就已经有了装有另一种纵擒器的水力传动机械时钟”[5].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把充分成熟的机械计时器从天文仪器中分离出来,制成了供皇帝用的“宫漏”. 明代初期又有人创造了五轮相互转动的计时器,即五轮沙漏,但在当时没能普及推广 .明代后期,随着海上船运事业的发展,外国有些具有科学知识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向徐光启等著名士大夫讲授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 接着西方的机械钟表传人我国,把一昼夜分为 24 个时段,称 24 时 . 我国的计时工具逐渐以这类钟表为主 . 随着藏汉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相互吸收,18 世纪也传人藏区,藏区也开始使用了这种计时方法 . 当今以机械、钟表计时转入电子钟表时期,是计时史上的一大飞跃 .3 结语.综上所述的纪日和计时是天文历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藏族天文历算中也不例外,没有准确的纪日和计时的科学方法,无法谈起天文历算的主要性及其他的作用 . 因此,任何国家以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纪日及计时的方法,通过自己独特的纪日与计时的方法,指导一年的生产与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主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藏族天文历算中纪日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十二生肖纪日法、时轮历的纪日法、公元的纪日法.这三种方法有着不同的功能: 十二生肖纪日法主要是传统的纪日法,藏族民间中流传广泛,人们出行、办各类黑白事,都通过十二生肖纪日法的时辰来进行 . 时轮历的纪日法是根据时轮经为理论根据,推算出来的一种藏族历书,至今已有 986 年了,在藏族社会生活中起主流作用,尤其是现在的藏历年以及藏族的各种节日都是以这种历算为根据的,在藏族天文历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公元纪日法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也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历算,人们出行、办事都依据这个历算来进行指导 .计时方法主要有: 自然物、十二生肖、漏刻、更香、时轮历、机械计时等方法 . 这些不同的计时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进行运用,其中自然物计时方法和更香燃烧计时方法及漏刻计时方法在古代普遍运用,目前使用的很少; 而十二生肖和时轮历计时方法目前藏历中仍然运用,其成为藏族历书中看时间的主要依据,人们通过历书中的时间来安排一切,也得到大家的共识 . 机械计时方法目前全人类都使用,藏区也不例外,它使用简单,计时准确,美观大方,受到人们的青睐,是计时史上的一大飞跃 .。
藏族历算中纪年与五要素的运算法则
1 9 —18 =1 99 97 2 5 =2 —3
上 位 (2×1 1 2+2 +下位 商数 4 5 ) =10
下 位 [1 (2×1 2+2 ×2 ÷6 =4 ) ] 5 …… 闰余
在计算器上的算律为: 6 6+ 5 I o1 … 1 X 7 6=1 .. 4 5 . .
一
10 6 =3] 5 =× 5 1 ( 2 四舍五入)
素, 从第十七胜生周( 绕迥) 的丁卯起, 计算已经过去的年数, 以 1 , 乘 2 加上从( 当年的) 角宿 月起 已过月
数, 把这个数值) 上下) ( 写( 两遍 . 下位乘以 2 除以 6 , , 5 以其商数加于上位, 得朔望月的积月 . 上位加 1 ,
下位( 的余数) 2 即得下一月的积月( 加 , 和闺余) ……” 体系派与作用派的有些数据不同, 但基本算法同 理类推 . 现将藏厉第十七绕迥土兔年 (9 9 己卯) 19 年 心宿 月十五 日( 五月十五 日) 的体系派五要素之描 述及计算步骤展开如下 : 1 )已经过去的年数乘以 1, 2 加上从角宿月起已过月数, 乘以 6 , 7 除以 6 , 5其商数为积月 . 设积年为 a入年月数为 b则 , , ( X1 + ) 6 ÷6 =6q (≤r 5 . a 2 b × 7 5 5 +r 0 <6 ) 其中 q 为积月, 为余数 . r
[1 (2+1 9 2 ) 2 ] 5 0 1 …… 0 7 0 ×1 +2 ÷6 =4 5 6
一
41 6 6 =J I ( 05 =X 5 3 2 四舍五入)
2 一
可见 曜积 月 1 532 闰 月 3 . 3 70 , 2
一
2 )曜基 数 . 15 30- 99 =有悠久的历史, 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 . 它是藏族天文学家根据藏区的 实际,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 在纪年方面, 吐蕃 曾先后采用过汉地十二生 肖记年、 十二
“五明”文化中的“孪生姊妹” 藏医学和天文历算
中国梦 西藏的故事织氆鲁的老太太,她居住在雍布拉康上面,在纺织氆鲁的过程里,观察到日月星辰的变化,最早总结了日、月、以及星期的变化规律。
那时候,她就已经知道了月缺盈亏等,所以现在的人们,对西藏的天文历算的起源,归结到最早是从那时开始的。
”次多老师还说,西藏的天文历算,经历过很多的时期与变化,非专业人士理解起来是有一些吃力。
但简单地说,最早是在青藏高原上产生的一种“物侯历”,后来又从印度引进了“时轮历”,再后来,又引进了我国汉地的“时宪历”,再后来,又从汉地引进了“五行”的运算方法,以及从印度引进了“占音术”等。
此后,西藏的天文历算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人物、学者、事件,逐步将西藏的天文历算学,形成一门成熟而独立的学科。
“西藏的天文历算法,分为纯天文和纯历算两个方面,但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研究的领域比较广,不仅包括五大行星运行值的推算,还利用天文历算学的原理,进行日月食的预报,闰月和重缺日的设置,还涉及到依据天文历算学原理推算各地适宜的农耕牧作时机、物候、节令、人体脉象变化周期等,特别突出的一点,正在埋头进行2016 年藏历历书校定和录入工作的旦增扎西老师。
(摄影/张延红)依据《白琉璃》描绘的行星运行及日月星辰变化规律图。
(摄影/张延红)西藏天文历算中渊源于汉历的太阳、宫宿、季节关系示意图。
(摄影/张延红)次多老师介绍,天文历算和藏医学这两大学科,其重要的理论基础,都是藏医学中也提到的“五源学说”。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副所长次多老师在向我们介绍天文历算的知识。
(摄影/张延红)季节的到来。
而这个观测点,300年前就已存在于西藏的天文历算研究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照物。
这是西藏唯一现存的古时天文观测台,尼木县历史上也曾有类似的一个,但文革时被毁,现在已经无法复原。
达普日光观测站。
(摄影/张延红)。
[嘉绒藏族与藏族的区别]藏族历法,藏族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
[嘉绒藏族与藏族的区别]藏族历法,藏族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藏族的传统历法简介与特点藏族在一千多年前创造出了自己的历法,藏族的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来计算时间,到了十九世纪之后,藏历的编订也越来越趋于完善。
那么,藏族文化中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呢?藏历的简介藏历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
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岁首与今《夏历》同),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
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
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文殊金轮季节的季节的关系。
置闰时间,又与农历有所不同。
由于受到汉历的影响,从9世纪以来,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依此类推。
譬如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叫木鼠年。
干支60年一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内地“六十花甲子”相近,这反映了汉、藏两族历法的渊源关系。
此外,藏历还设24节气,对西藏地区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五大行星运动和日月食也作预报。
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
藏历的特点藏历是在藏族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沿用、吸收和借鉴来自印度、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天文知识,而逐渐发展形成为的规模和系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藏历内容丰富:由于藏地地域广阔,各地观察天文的方法、条件以及传说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谚语,而藏历都尽可能地将这些谚语收入自己的历书中,丰富了藏历的内容。
藏历的方法不同:藏历在节气与季节划分上,不是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位置)定点进行推算,进而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
藏历根据高原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
这种划分方法,符合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域的气候特点。
藏族历算文化现状及其课程原则
藏族历算文化现状及其课程原则【摘要】藏族历算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里历经两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系。
系统解读藏族历算文化现状及其课程原则,讨论藏族历算文化特征。
【关键词】藏族历算;文化;课程原则一、藏族历算教育的现状藏族主要居住和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民族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影响,这就为藏族历算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在藏族悠久的历史上,由于生产、生活和宗教的需要,形成结合本地实际,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历算。
七、八世纪前,藏族地区就有较粗疏的历算,之后由于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带进了卜笼占星堪之术。
藏族历算吸收了中原周边历算的先进成份,开始用五行、干支配合纪年。
十一世纪以后,藏族从印度引进了较完整的时轮历体系,其主要经典有《时轮根本经》、《时轮摄略要》、《十二月目经》、《金刚空行经》、《摩登伽经》、《日藏经》、《时轮历法秘诀》等。
之后,就有藏族学者的论著计数百卷,内容相当丰富。
布顿的《智者喜悦》;克朱杰的《时轮经无垢先释大疏》;克朱?诺桑嘉措的《时轮经无垢先释庄严篇》;普巴?天成海的《白莲教亲论》;达摩师利的《日光论》;普巴?伦珠嘉措的《晶教》;第巴?桑结嘉措的《白琉璃》;桑卓?桑热的《时轮法散心要》等给藏族历算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料。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听取了课程资源方面的一些内容。
比如:①通过对藏族长者的调研,了解了他们如何推算播种的时间,在卓尼县的禅定寺,与罗藏三智和尚交流,了解了藏族数学计算的工具(沙盘),以及算笔的拿法手姿,算法规律与性质,计算方法的设计,进位制的处理,四则运算及基本法则,藏族历算教育与汉藏传统节日文化等。
②在玛曲县藏族中学的两名教师与一位退休老师交流,了解现代文明与藏族历算教育,藏族历算教育中的绘画与唐卡技术,如:吉祥天女,绿度母,吉祥八宝,弥勒佛等的唐卡,在什么季节搬家,是怎么判断四季的(通过鸟类)。
藏族历算中五种积月的算法以公元2010铁虎年为例
于藏 历第 二绕迥 之火 蛇年 (7 7年 ) 一月 初七 出生在 颇若 特凉 州地 区的彭 措 沟 ( 13 十 今甘 肃 武威 地 区天祝 藏族 自治 县松林 乡 ) 他 通晓汉 、 、 三种 文字 , . 蒙 藏 著书颇 多 , 尤其是 所著 的藏 文 历 算方 面 的< 者珍 要> 智 , 其写 于火 龙 (77 年, 19 ) 后来 被米庞 达瓦 整理 , 是藏族 历算 中积 月算法 的重 要理论 著 作之一 【 . 3 J 根据< 智者珍要》 的推算 方法, 绕迥第十七胜生周 的二十 四铁 虎年起, 推算 已过去 的年数, 以 84加 5, 乘 0, o
四年 铁虎 起, 算 已经过去 的年 数乘 以 1 , nl 计 2 3 _ 当年 的 氐宿 月 已过 月 数 , 数写 上 下 两位 , : 此 下位 乘 以 2 , 加 6, 以 6, 0除 5 其商 数加于 上位 , 得朔 望 月 的积 月 . 在上位 加 1 下位 加 2 就 得下 一月 的积 月 . 再 , , 例如 : 求第 十七胜 生周 铁虎年 氐宿 月 1 5日的积 月 .
第 3 卷总 第 8 1 0期
2 010 年 12 月
西 北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版 )
Vo . 1 No 4 13 . .
J un l f otw s U i ri rN t n li ( t r l ce c ) or a o rh et nv s yf ai aie Nau a in e N e t o o ts S
① (7—1 ×6 +1 2 1 ) 0 0 6+2 4
= 1 ×6 -1 2 +2 6 0I 0 6 - 4 = 1 86+ 2 9 4
:2 1 ( 元 ) 0 0公
藏历的原理与实践
藏历的原理与实践《藏历的原理与实践天文历算学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相关学科成果发展起来的。
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直到现在,藏族仍逐年编制自己的历书。
由于它对农牧业生产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形式也符合藏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深受广大农牧民及各界的欢迎。
但是藏历究竟是怎样一种历法?它与夏历、公历,有什么不同?它的理论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其科学性如何?则还很少有人全面地介绍过。
现在国内对于藏学的研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历史、宗教、社会、经济、艺术、医药等许多方面都有人进行研究,近年来研究的成果越来越丰硕,呈现出喜人的景象。
但是天文历算方面进行探索者却很少。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人文学科的学者们以为天文历算是非常专门的学问,需要有高深的数学和天文学的基础知识,以至望而生畏,却步不前,不敢问津。
二、自然科学的学者们,受到语言文字的限制,无从下手。
即使找到一般的藏语翻译,译者没有专业知识,难以如实地、准确地表达。
三、藏文历算著作的传统写法是一种口诀式的,由于每句的音节数目必须相同,就难免有勉强缩简之处,其中又夹有大量的代用的藻词异名,因而难于理解。
如果不是经过老师的口头讲授,再经过实际演算,单靠自学,即使是藏文水平较高的人,也很难入门。
四、有些人以为现在既然已经有了现代科学的、精密的天文学,藏历已是过时的东西,不值得再去学习和研究。
他们不理解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这种种原因,藏历没有被系统地、全面的加以介绍,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一些误解:有的人以为藏历基本上就是汉历,没有多大不同;有的人看到了藏历的某些特点,而不明白其天文学上的意义,又因为这些特点被占星算命所利用,就以为这些完全是人为捏造出来的迷信的东西,没有价值。
为此,我和陈久金先生共同写了《藏历的原理与实践》一书(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汉藏合壁)对藏历进行了科学的探讨。
藏医与天文历算
春牛图
西藏历书中的《春牛谣》
虽无绝妙超人智,但以皓月无暇心,潜心推演历算歌,贤者闻听亦开怀。
今朝一年春之初,当立一月十一日,藏历十二一十日,承此明兆付推演;一来公牛色青蓝,意喻风调雨又顺,香草花开齐富贵,但有风寒疾病发;再者牛头呈白色,上部林农易干旱;牛腹金黄兆丰年,中部农田丰收广,牧区各地雨水足;牛角鼻尾发红火,兆喻干旱雨水稀,偶有热病流感促;四蹄发黄谷物丰,乡土农田焕生机;牛啼尾巴向右扬,牧优家畜产子多;牧者为童少年安,长者暴躁青年疑;牧童身着绿青衣,买卖收获俱平平;衣领外露显白色,时有敌人前来扰;左边发辫耳前缀,右边耳后随风落,意味收获平平矣;足上满踏两只鞋,雨盛众生多奔波;牧鞭铁绳拖长地,各地平安四周益;公牛牧童款款行,收成长势均平平,家畜受挫乡土兴;但见公牛十一头,初春早至福泽增,秋意绵延收获丰;碧空中央现二龙,意为干旱雨露稀;初一阴火兔之日,春旱秋雨常降临,谷物充裕豆类优;六人背负十包袱,五重粮食圆鼓鼓;如是贤圣绝妙言,牛算立法宝石串,敬献智者项上饰,惟愿盛名永流传。
农轮与犁轮
西藏人文地理145。
藏医学的“孪生姊妹”:天文历算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ibet 西藏非遗126T IBET GEOGRAPHIC 2014 03藏医学的“孪生姊妹”天文历算撰文、摄影/索穷古老的藏历历书可以说是藏族人民的生活伴侣、生产指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可分离。
自古以来,西藏的传统文化认定医算不分家,医与算为“孪生姊妹”。
2008年,走过上千年历史风尘的西藏天文历算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著名历算学教授贡嘎仁增先生。
著名历算学教授贡噶仁增在历算门诊室接待客人。
127西藏人文地理西藏的天文历算学是通过对宇宙中星体的运转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分判一岁中的年月日时,预推各种星体的位置来了解事物的善恶,帮公元6世纪前,西藏已有较粗疏的历法。
史料记载“其四时,以麦熟为岁首。
”公元7世纪后,吐蕃王朝建立,统一了文字,确传统历书内页插图,藏历历书中的内容,是藏族人民的生活伴侣、生产指南。
2008年,走过上千年历史风尘的西藏天文历算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著名历算学教授130T IBET GEOGRAPHIC 2014 03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里的宇妥·云丹贡布像和挂在墙上的天相图遥相呼应。
2014年藏历木马年西藏气象历书。
藏历历书可称之为西藏发行量最大的藏文书籍。
藏医院老师在给贡嘎仁增他们授课时,用一种叫到入寺的条件,被色拉寺拒收,后投奔藏医院跟贡嘎在曲扎家里,我们看到用完的十几本历书用绳子穿在一起挂在门楣。
据说这里有这样一些解释:一,表示主人对字纸的尊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藏族老人发现字纸掉在地上就会马上捡起来,喃喃祷告,并把书举到头顶,然后再放到一个高处,表示对字纸和知识的尊崇;二,用完的历书挂在门上据说。
简述藏族天文历算的早期发展概况
一
、
萌 芽 和 形 成 阶段
藏 族 天 文 历 算 的 萌 芽 时 期 可 追 溯 到 远 古 社 会 。 以 狩 猎 和 采 集 为 生 产 方 式 的远 古 时 期 ,人 与 自 然 的 矛 盾 是 社 会 的 主 要 矛 盾 , 藏 族 先 民 在 为 了 自 身 的 生 存 而 与 大 自然 进 行 斗 争 的 过 程 中 ,通 过 观 察 日月 星 辰 的运 行 、万 物 的 生 长 、江 河 的 涨 落 、气 候 的 冷 暖 交 替 等 自然 界 的 物 候 现 象 与 寒 暑 现 象 后 , 逐 渐 掌 握 了 何 时 花 开 果 落 、 何 时 鸟 兽 出 没 等 植 物 的 生 长 规 律 和 动 物 的 活 动 规 律 ,认 识 作者简介 :娘毛加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 究院民族 学专业博士研 究生。(四川成都 ,邮编 :6 1 0 0 4 1 )
r u r l a b a c k g r o u n d s o f Q i n g h a i — T i b e t P l a t e a u .Wi t h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s o c i l a d e v e l o p me n t , c o n t i n u a t i o n o f a s —
o f s c i e n t i ic f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kn o wl e d g e .Th e r e f o r e,t h i s e s s a y d i v i d e s i t s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t o t h r e e s t a g e s : Ti be t a n a n c i e n t t i me s ,Tu b o p e io r d,a n d l a t e r l Ot h c e n t u r y,a n d t h e n d e s c ib r e s t he 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奇特的少数民族历法
奇特的少数民族历法——藏族物候历人类的演发历史告诉人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法门,尤其是生活在象中国这样广袤阔大的国度的民族。
泱泱华夏,56个民族都有其具体的的发展历程,或早或晚,或迟或缓。
生活在地球之巅的藏族人民也不例外。
藏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白天他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夜晚看着天空的星星和月亮。
那雄贯千里的高山大河显示出了大自然的魅力,而伟大的藏族的先民在诞生于西藏高原之日起,就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和生存的愿望,以丰富的想象力试图揭开这个世界之谜,由此诞生了神话,诞生了原始宗教,也随之诞生了古朴的自然历法。
诞生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青藏高原中的藏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不断的创新吸收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文化。
其中藏族的历法就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善于思考总结的藏族经历了许多世纪,认识到日、月、星辰变动不居,而植物生长,花开花落以及大自然中的霜雪雨暴,动物迁徙都与天体运行有着某种神奇的关系。
这样,在通过对自然现象的长时间观察之后藏民总结归纳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西藏地区古谚中说:观察禽鸟和植物是珞巴、门巴法;观察星和风雪是藏北法;观察日、月运行是本象法;观察山、湖、牲畜是岗卓法。
而藏族牧民在夜间则常用肉眼识别各种星星,善于用星光、云团和风向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一套以每月十五满月时所处的星宿位置而命月名的体系:一月星宿;二月翼宿;三月角宿;四月氐宿;五月心宿;六月箕宿;七月牛宿;八月室宿;九月娄宿;十月昴宿;十一月觜宿;十二月鬼宿。
传说西藏在很早就以观测日、月、星、辰和山、湖、牲畜类变化来预测天气。
据传在吐蕃早期有一位纺羊毛老妇人就有这样的叙述:“1至7天后第一天为月上弦,月光可照亮上半夜;7加7的后一天(正是15日),月亮正满圆照一夜;三七(3周)的第三天,月弓朝下照亮下半夜;四七的后一天,称为无月光夜。
照计算每3个月为一季,第一季称暖风期,第二季为丰叶雨季,第三季为熟果期,第四季为冷风期。
藏族天文历算常识的文化特征刍议
’ 目 1
目 1 ’
惫 窝 5 J ‘ 司 ‘ 习 1 习 1
日 1 1 仅 蕾 司
‘ ’ 囱 ‘ 蕾 司 茂 ’ 习 1 冈 萄 圈 ‘
日 1 ’ 司 茂 日 1 ‘ ’ 司 姜
’ 1 1 ‘ 亏 ‘
< ‘ 。
曹 1 <
’
q 萄
1 日 1
习 1 ’ 。 司 ’ ’ 司
日 1 1
富
‘
1
[ ’ 黾 ’ ’ 气 目 ’ 营 ’ 弓 ’ l p 1 9 4 E  ̄l ’ ’ 5 富 ’ 弓 ’ ] A [ 暮 嗣 ’ ’ ≮ ’ 穹 ’ ’ 蓟 ] l 0 0 5 — 5 7 4 6 ( 2 o 1 3 ) o 2 — 1 2 5 — 1 1
日 1
《
’
< ’ 目 1
^
司 弓 Z 了 1 , : ( 1
^
司 ’ 司 亏 司
~
奇
’
《
习 1
’
’ 习 1
( 、 a \
^
’ ^ ^ 习 1 目 1 ^ 9
^ ^、
蜀 日 1 ’
蓟 磊 ’
习 1 ( a 1 ’ q
习 1 习 1 9
9
司 ’ 1 、 习 ^、 1 ^ 习 1 ’ ^
’ ’
、
八
翻’ ’ 斜 豸
、 ^
寒
^ ^
’
r 4 ’
八
1 丐
‘ ’
目
’
日 1
^ . 、 . 、
。 圈 蕾 1
一 歹 、 1
q 日 1 ’ g
西藏天文历算
POINTS藏事宝典西藏天文历算▲2021年西藏天文气象历书封面。
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十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流传于藏族地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藏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干百年来一直在藏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古象雄时期,西藏就出现了天文历算学,后来随着吐蕃王朝时期藏文化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不少学习和研究天文历算的学者。
文成公主入藏时,将内地的部分天文历算学知识带到了西藏;后来金城公主又将内地的医学和算学方面的内容也传播到西藏,融入到西藏天文历算学系统中;之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挑选专人赴内地学习五行历算,直至公元1027年印度的《时轮经》传至西藏并完全翻译成藏文,从此,西藏天文历算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系统的天文历算体系。
在墨竹工卡县唐加乡达普村,有—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天文台。
每年,当太阳光透过测孔楼顶的日光出孔照到测光石,三点连成一条线的时候,就到了春耕及灌溉的时间了,一年仅出现一次,精准程度等同于传统的24节气。
这座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天文台,背后折射出的是西藏天文历算学历经干百年发展变迁的真实写照。
西藏天文历算学是通过对宇宙星体的运转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并推算出一年的年月曰时,预测各种星体位置的一门独特的自然学科,它由原始天文历算学、五行占算、时轮历算、汉历即时宪历、占音术、风水学等许多分支组成,是藏族人民干百年来与自然进行交流,通过上观天文、下查地理得到的智慧结晶,不仅涉及藏医学,还涉及依据天文历算学原理推算出的各地适宜的农耕牧作时机、物候、节令等与广大农牧民息息相关的特殊领域,特别是中长短期天气预报等气象学,辐射多个相关科学领域。
藏历是阴阳合历,其纪年法仿照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但形式采用五行与12生肖配合的方法。
木代表甲、乙火代表丙、丁,土代表戊、己,金代表庚、辛,水代表壬、癸,也采用24节气来指导生产和生活。
我国少数民族的历法
我国少数民族的历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有些兄弟民族,有自己的历法。
这些历法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现在,分别来介绍一下。
藏历自古以来,藏族就有自己的文化,从汉朝开始,藏族就和汉族有文化交流。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进藏,带去了不少书籍文物,促进了汉藏文化的融合,藏历也逐渐完善了。
在藏历当中,还掺有印度历的成分。
藏历每年十二个月,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
每两年半到三年加一个闰月,用来调整季节关系。
藏历也是一种太阴太阳台历。
藏历也是用干支来纪年的。
不过,改变了一下形式罢了。
十个天干就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代替: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十二地支就用十二生肖来代替:子用鼠来代,以下分别是: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样一改变,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称它为木鼠年;农历的丙寅年,藏历就叫做火虎年。
回历回历是伊斯兰教(也称回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所创制。
因而又称为穆罕默德历。
回历有太阴年、太阳年两种。
太阴年是纯粹的阴历,全年十二个月,单月三十天,双月二十九天,全年三百五十四天,不设闰月,只在三年间设一闰年,多一天放在十二月。
闰年有三百五十五天。
回历的一年,比回归年少十至十一天,所以寒暑变化无定。
过年的时候,有时下雪;有时又吃冰棒。
这种太阴年,只能供给历史纪录和宗教祭祀之用。
回历的太阳年,每年一共有三百六十五天,闰年提三百六十六天。
一百二十八年当中闰三十一次。
回历年和回归年要经过八万年才相差一天。
太阳年专供耕种之用。
傣历傣族是历史悠久的兄弟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傣族人民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历法。
傣历是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单月三十天,双月二十九天。
闰月规定放在九月以后,也是十九年七闰。
傣历也用于支纪年纪日,这个做法和汉族的农历一样。
傣历称初一为月出一日,初二为月出二日;月中望日叫“登柄”;下半月十六日称为月下一日,十七日称为月下二日……五十年代,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
摄绘主义|达叔藏历
摄绘主义|达叔藏历
藏语好声音索朗德吉为您播报
藏族天文历算达叔译明天是公元2016年6月4日
藏历为第17绕琼之火猴年4月29日
星期六(萨边巴)
吉祥指数:低
四大元素最合为地和火
忌超荐法事
任何仪式所忌讳之朝向为:南
农历4月29日藏历主要术语解释1、吉祥指数: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若此等级为“高”,则当日为藏历吉日。
2、四大:佛教说地、水、火、风为组成物质的四大基本元素。
即“四大”。
3、星期一至星期日,藏语分别是:萨达娃、萨米玛、萨拉巴、萨普布、萨巴桑、萨边巴、萨尼玛。
萌绘藏地才吉大人绘藏地摄记达叔摄且文经筒与光经筒,于转经的人群里突显出一种神圣的仪式感;光,无时不刻在向世人展现着美好,尤其在当它需要表达精神力量时,及时的出现是如此的简洁而有力!经筒,转动仅为祈祷光明,光,普照只因驱散黑暗。
此刻,共依存,相辉映!摄绘主义文创工作室出品。
西藏沙盘西藏历法书
西藏沙盘西藏历法书⽅⼨沙盘演绎西藏千年历法西藏旅游攻略⽹西藏的沙盘是藏族天⽂历算所⽤的传统计算⼯具,⼜称作历算盘。
2012年已陆续上演的⽉蚀、⽇蚀、⾦星凌⽇等天⽂奇观,让世⼈惊叹不已。
西藏的沙盘是藏族天⽂历算所⽤的传统计算⼯具,⼜称作历算盘。
2012年已陆续上演的⽉蚀、⽇蚀、⾦星凌⽇等天⽂奇观,让世⼈惊叹不已。
这些⾃然现象,除了⽤现代物理学预测,也能⽤中国西藏的沙盘推知。
正在拉萨举⾏的⾸届西藏⾮物质⽂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国家级传承⼈贡嘎仁增,展⽰了西藏沙盘这⼀独特学科的奥妙。
这张长约80公分、宽约40公分,以朱红⾊为底,绘有藏式花纹、图案和藏⽂的⽊板,如果没有专家当场介绍,⾏外⼈⼀定会把它当做普通藏式家具的某个部分。
贡嘎仁增⼩⼼翼翼地从沙盘⼀端的暗盒中倒出沙⼟,均匀地铺在沙盘底部,⽤⼀⽀细细的铜笔在上⾯写下⼀个个数字,边写边擦。
西藏天⽂历算研究所所长银巴说,沙盘历史悠久,古印度⼈学习梵⽂时,使⽤⼀种相似的⼯具,沙盘可能由此发展⽽来,⾄今最少有1000多年历史。
据银巴介绍,沙盘功能强⼤,可以⼀次性计算30多位数据。
按照西藏天⽂历算的原理、⽅法,星宿运⾏、⽅位,年、⽉、⽇,⽉蚀、⽇蚀以及⽓象等数据都可以在沙盘上推算出来。
⼀部厚厚的藏历,在沙盘上通过成千上万次的演绎,就编制出来了。
银巴拿起⼏本⽤不同颜⾊纸张印制的长条书说,这些就是由天⽂历算研究所每年出版的藏历,不同颜⾊代表了不同年份,今年是⽔龙年,所以就⽤蓝⾊纸张印制。
“西藏天⽂历算兼容并蓄,吸收了其他历法的精华,显现出很强的包容性”,银巴说,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藏天⽂历算,在本⼟原始历法的基础上,还吸收了内地五⾏占算、印度时轮历及欧洲时宪历等⼿段和⽅法。
据介绍,公元七、⼋世纪时,西藏与内地的交流⽇益紧密,随着唐朝⽂成、⾦城两位公主先后嫁⼊西藏,陪嫁书籍中关于五⾏占算的知识,被西藏天⽂历算所吸收。
西藏天⽂历算研究所已开始搜寻整理藏汉两个民族在天⽂历算知识交流⽅⾯的古籍史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天文历法
藏族天文历法,是在青藏高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总结藏族人民长期实践经验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
它既有藏族人民的独创,也吸收了其他民族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适合藏区的天文历法,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人民生活在地球之巅,白天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夜晚看着天空明亮的月球和星星,雄贯千里的高山大河显示了大自然的魅力,藏族先民在诞生于西藏高原之日起,就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和生存的愿望,以丰富的想象力试图揭开这个世界之谜,由此诞生了神话,诞生了原始宗教,也随之诞生了古朴的自然历法。
藏族经历了许多世纪,才逐步认识到日、月、星辰并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处在运动当中的。
如太阳早晨东升、傍晚西落,夜间、白昼,月亮、垦星的显隐,都与日月的变化有某种奇特的联系;又如植物萌芽、长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大自然中的下霜、下雨、冰冻、冰融,动物的迁徙活动等也都与天体运行有着某种神奇的关系。
藏族通过对上述自然现象的长时间观察,总结归纳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西藏地区古谚中说:
“观察禽鸟和植物是珞巴、门巴法;
观察星和风雪是藏北法;
观察日、月运行是本象法;
观察山、湖、牲畜是岗卓法。
从谚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因所处的自然地理和环境不同,他们所观察的对象也有不同。
珞巴、门巴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或亚热带
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常年生长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农作物一年可二三熟,所以这里的人善于观察一年中禽鸟来去、植物生长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常年累月积累起了分辨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丰富经验。
藏北牧区,海拔高,冬长夏短又多风雪,而且空气稀薄。
夜间牧民们易用肉眼识别各种星星,善于用星光、云团和风向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一套以每月十五满月时所处的星宿位置而命月名的体系:一月星宿;二月翼宿;三月角宿;四月氐宿;五月心宿;六月箕宿;七月牛宿;八月室宿;九月娄宿;十月昴宿;十一月觜宿;十二月鬼宿。
观察山、湖和牲畜的活动变化以预测天气,是藏地农区或半牧区的一大特点。
居住在青海湖、羊卓雍湖边的人们,至今仍仔细观测每年湖面的结冰和化冻时间。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编纂的藏历中,仍将羊卓雍湖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点。
当地人认为,若结冰或化冻时间提前或推迟一周左右,那就表明当年气候将会出现异常现象。
这种物候现象,在其他藏区也存在。
西藏乃东地区流传的《雅桑岗卓巴拉杰》,传说西藏在很早就以观测日、月星辰和山、湖、牲畜类变化来预测天气。
据传在吐蕃早期有一位纺羊毛老妇人就有这样的叙述:“1至7天后第一天为月上弦,月光可照亮上半夜;7加7的后一天(正是15日),月亮正满圆照一夜;三七(3周)的第三天,月弓朝下照亮下半夜;四七的后一天,称为无月光夜。
照计算每3个月为一季,第一季称暖风期,第二季为丰叶雨季,第三季为熟果期,第四季为冷风期。
在暖风期开始的日子里,雅拉湖边,聚集男女老少共度一年伊始的日子,称之为共享喜歌的聚会。
”至今,藏族群众中还流传着与上述内容相同的说法。
这种“月(阴)历”,是古人长期观察与记录月亮的圆缺现象,而探索出关于“月”在其运行轨道上运行的规律而制定的。
因此,
藏族群众能依据月亮的圆缺变化而定每月为上弦、望、下弦、朔4期。
本家善于观测日、月运行的记载,在许多藏文名著中屡屡提及。
据载,吐蕃自恰赤赞普时就有搞历算者,还提到了大算者琼布东祖等,这说明本象历法起源很早。
《象雄老人口算》记载:“冬至后过35日,又鸟日38天,又觜日37天,再有2天又木棍日15天,晚播种末5天,再过4天始见杜鹃鸟,又有16日早生山羊羔,又有15天太阳夏至;又夏至后21天乏又觜日时5天,再过3天罗刹女脸雨日3天,又彘日7天,又过狐日15天,又正日21天,又夏末日5天,又南门楼或鹿哭日37天,又水肿鬼日22天,又鬼宿光后8天,又盘羊顶角日15天,又太阳冬至7天。
”按以上太阳南至、北至,鸟和星日等,一年共计有365天,恰恰与后来西藏历算体系中作用派的太阳日数相同,也接近于公历中的一年天数。
而且这中间的“鸟日”、“觜日”、“木棍日”、“彘日”、“狐日”、“鹿哭日”、“盘羊项角日”等,类似于黄河流域汉族古人历法中的“月相”。
当然《象雄老人口算》中,除提到个别的夏至、冬至和星名外,还没有提出月份的概念,大部分的时间名称是以动、植物的象征来表达的。
说明这类口算基本上是古代的物候历。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藏族先民创造了多种观测自然现象以预测天气、计算时间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并同之处,是都积累了许多探测青藏高原物候现象的经验和规律。
若把这些经验和规律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整理,使之更加合理规范,这已不是原始时期的人们所能做到的,而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藏族古代物候观测编入历书,根据现能找到的藏文资料可追溯到1318年。
当时,噶玛巴·让琼多吉在他所著《星算广集》中就收集了民间的各种物候观测现象。
当然,还有许多有关物候现象和观测的记载,没有署名,无法确定作者和年代;
有的遗存几页,无法窥视全部内容。
1477年,楚普嘉央顿珠维色又在《星算广集》的基础上,收集增加了古代“鸟日”计算等内容。
17世纪第司桑结嘉措的《白琉璃》是一部吸收了古代藏族大量物候观测现象的权威著作。
古代藏族对于飞鸟的灵异性,有特殊的敏感。
人们特别喜欢鸟类,并用鸟类来预测自己的命运和天气情况。
由此,在古代的候鸟历法的基础上,又诞生了同样古老的诸如乌鸦卜、喜鹊卜等鸟卜术。
敦煌吐蕃文书中的“伯字1045号”藏文卷就是“以乌鸦叫声来判断吉凶”的文书。
这一习俗在民间世代沿袭,现代藏族群众依然对飞鸟抱有特殊的好感。
自然历或物候历的产生,是一个古老民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藏族物候历是藏族先民在不断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的长期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也正是古代物候历构成了藏族天文历算的基础。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藏族又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祖国内地和印度的天文历法知识,丰富和完善了本民族的天文历法内容,逐渐形成了内容完备、形式规范富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藏族天文历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