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之纠正_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之纠正_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之纠正_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也称为CAPA,是组织内组织面临质量问
题时应采取的管理行动,用于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CAPA程序的目
的是找出问题的根源,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系统,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以减少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CAPA项目涉及组织内的很多方面,包括程序、技术和设备,这些项
目与任何质量系统框架中所提出的那些类似的目标相关,如准备、操作和
控制。

CAPA被认为是一种从系统故障中学习并纠正质量系统中可能存在
的问题和缺陷的途径,在改进组织质量系统时也是有用的。

1.实施CAPA流程
在实施CAPA流程之前,组织应该对质量系统进行审查,以了解所有
可能的质量问题,并选择最有可能导致不符合规定的原因。

组织也应将非
质量问题(如人员问题)考虑在内。

审查后,组织应该实施一个简单的CAPA流程,以确定质量问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质量改进可能性。

CAPA流程的步骤如下:
1.确定问题的类型和原因。

2.定义改进的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阻止问题再次发生。

3.实施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它们应包含一系列时间表和绩效指标。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错误进行改正和预防的一套操作流程和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减少潜在错误和问题的发生,并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质量的提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问题识别:识别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义和描述。

2.问题报告:将问题报告给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让其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问题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根源。

4.制定纠正措施:根据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以解决问题并防止再次发生。

5.实施纠正措施:将纠正措施付诸实施,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6.问题效果评估: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在一定的时间后,检查问题是否彻底解决或减少。

7.记录和汇报:将问题纠正过程的记录和相关结果进行汇总和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问题预测:通过分析和研究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2.制定预防计划:根据问题的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和措施。

3.实施预防计划:将预防计划付诸实施,并确保其执行情况。

5.效果评估: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或有待改进。

6.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7.培训和沟通:培训员工并加强沟通,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角色和职责明确: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角色和职责,确保责任清晰,避免责任推卸。

2.建立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标准: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流程和标准,以保证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建立反馈渠道:建立反馈机制和渠道,让员工能够随时报告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4.数据分析和监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错误,以便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纠正和防止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
1. 识别问题原因:当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时,首先需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2. 确定纠正措施:根据问题原因,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避免其再次发生。

3. 实施纠正措施:将纠正措施付诸实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4. 监测结果:持续监测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预防措施:
1. 风险评估: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 制定预防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预防计划,包括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人员等。

3. 实施预防措施:按照预防计划,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概率。

4. 监测效果:持续监测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完善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预防效果。

这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需要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通过持续改进的循环来确保问题的纠正和预防。

此外,培训和教育也是重要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生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篇

生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篇

生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篇第一篇:生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生产课纠正和预防措施1、目的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已发现/生或者潜在存在的不合格,防止不合格的发生;2、适用范围适用于已发生、发现的不合格及潜在存在的不合格的管理和控制;3、纠正和预防措施来源3.1.1工位操作、工艺执行;3.1.2重复发生/现的不合格品(项);3.1.3产品情况分析报告(例:样车的评审、散件、成车的一致性抽查等)3.1.4质量监督检查; 3.1.5设备不良造成停线;3.1.6市场(客户投诉)/现场质量信息; 3.1.7通报批评的不合格项;4、不合格评审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和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评审主要包括:a)不合格性制:一般、严重;b)不合格项(品)是否重复发生;5、内容5.1依据:4M1D法则(MAN操作者、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操作和DESING设计)等5个方面制定本程序。

5.2操作者5.2.1新员工必须通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岗前培训主要包括:《职业化进步手册》、企业文化、工具的使用、工艺的要求、现场6S管理、安全生产等);5.2.2新员工上岗后必须与老员工建立一对一的师徒关系,签定师徒协议;5.2.3员工自检:每日对照《职业化进步手册》进行自检,如有不合格应立即整改; 5.2.4互检:部门设立专人每日对员工行为规范及仪表进行全面检查,如有不合格者根据《不可接受行为兑现标准》进行相关激励;5.2.5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对来件应对照生产计划状态表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核对,如有不合格品流入相关准则按《生产课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5.2.6关重工位、调试员进行以持证上岗位为目标的上岗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位,不合格者调换岗位或淘汰;5.2.7员工必须熟练、精确操作本工位,使设备和人达到最优结合,效率达到最高。

5.3设备5.3.1车间设备指定专人管理;5.3.2严格执行公司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设备保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3.3做到设备管理“三步法”,坚持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每天上班后检查设备的操纵控制系统、安全装置、润滑油路畅通,油路、油压油位标准、并按润滑图表注油,油质合格,待检查无问题方可正式工作;5.3.4设备点检记录、运转记录齐全、完整、帐物卡相符、填写及时、准确、整洁;5.3.5实行重点设备凭证上岗操作,做到证机相符,并在设备所使用的部位设置明显的标志;5.3.6严格设备事故报告制度,一般事故3天内,重大事故24小时内报生产主管或公司领导;5.3.7坚持八字要求,即:整齐、清洁、安全、润滑,做到“三好”“四会”“五项纪律”;三好:管好、用好、保养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五项纪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并按规定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通知维修人员检查、处理;5.3.8设备运行中,观察设备响声、温度、压力有异常时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做到勤检查、勤调整、勤维修;5.3.9操作人员离岗位要停机,严禁设备空车运转;5.3.10保持设备清洁,严禁泡、冒、滴、漏;5.3.11设备应保持操作控制系统,安全装置齐全可靠;5.3.12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职责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所导致的质量异常问题加以纠正改善,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加以预防,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追究经济责任。

4.定义无。

5.工作流程5.1来料质量纠正和预防措施5.1.1由品控部负责收集、整理进料检验报告,提出需要改善和纠正的不合格项目。

5.1.2品控部、仓库、生产部、研发部组织相关人员负责针对不合格项作进一步调查分析。

5.1.3品控部负责将《品质异常反馈单》传达给供应商,并要求作出实际性限期改善的书面回复,必要时提出索赔。

5.1.4当供应商连续出现产品品质不合格或是重大品质问题时,应对供应商的供给资格依《采购控制程序》重新进行评审。

5.2生产过程中质量纠正和预防5.2.1品控部、生产部应及时收集、整理《IPQC制程巡检表》、《生产日报表》和现场各种检查的结果,组织相关人员对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

5.2.2通过调查分析,按不同的质量问题划分产品工序和责任,讨论针对性的、具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2.3生产部门负责将《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交责任人签名,并实施纠正和预防,相关负责人进行跟踪直到结案。

5.3客户抱怨、退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4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跟踪品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和客户退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

5.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依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进行。

5.6对管理评审提出的不合格项,由相关部门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交责任部门负责人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管理者代表负责跟踪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

5.7质量目标未达到要求时,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进行改善。

5.8当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质量体系文件,与相关文件相矛盾时,应及时上报管理者代表,依《文件控制程序》进行修改,以便纠正和预防措施能持续有效性。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什么是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在制造业或生产流程中,常常会出现意外问题、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一种程序,通过识别问题、确定原因,并通过执行纠正行动和预防措施,确保再次发生类似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处理。

这个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工厂或组织的产品可以稳定地生产,并且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性能标准。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基本步骤1. 问题识别和记录要实现良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首先应该识别和记录问题。

问题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可以是客户投诉,也可以是生产线上的质量问题。

问题记录应该包括问题的描述、问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能的原因、受影响的部件或原材料、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问题原因的确定一旦问题被识别并记录,下一步就是确定问题的原因。

这是通过在问题发生之后重现整个过程来实现的。

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必须确定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检查数据并分析结果,可以确定造成问题的因素。

3. 采取纠正措施确定问题的原因后,接下来就要采取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应该确认攻击问题根源并避免其在未来再度发生。

纠正措施的实施应该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或者工程师来管理。

4. 实施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的目的是消除、或者至少减少再次出现的问题,而预防措施的目的则是在未来更好地控制可能引起类似问题的因素。

这种预防措施通常包括培训和培训课程、新设备、流程的修订以及创新的解决方案等。

5. 确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最后,应该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应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在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之后,问题的发生率是否得到了改善。

如果确定了正确的原因,并且实施了合适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那么在后继的过程中,问题应该会减少。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优势在制造业或生产流程中,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有许多优势,包括:1. 减少质量问题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意味着从根本上消除问题。

2. 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可以消除或减少问题的发生,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成本。

三标管理体系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三标管理体系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三标管理体系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三标管理体系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指对于三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问题,进行改正和预防的一系列措施。

这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程序,旨在提高管理体系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三标管理体系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相关内容。

一、纠正措施1.问题识别: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或者客户的投诉,需要进行及时的识别和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改进。

2.问题分析:对于已识别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进行记录。

这一步骤是整个纠正措施的基础,只有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纠正措施的制定:根据问题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责任人,并将其记录下来。

4.纠正措施的实施:按照纠正措施的制定,进行相应的改进。

需要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实施,包括制定实施计划、执行计划、监控和评估等。

5.纠正措施的验证:在实施纠正措施后,需要对其进行验证,以确保问题得到了解决。

验证过程中可以采用抽样检查、流程监控等方式,评估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纠正措施的持续改进:通过定期的审查和评估,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和改进,以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二、预防措施1.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2.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责任人和时间要求,并将其记录下来。

3.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按照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执行相应的操作步骤,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需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预防控制措施的验证:在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后,对其进行验证,以确定其有效性。

验证过程中可以采用抽样检查、流程监控等方式,评估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预防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通过定期的审查和评估,对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和改进,以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一、概述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也称为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CAPA),是用于纠正和预防可能导致失败或者质量问题的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一个必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它为企业制定有效的措施和程序,分析和评估产品和流程的相关数据,以便追溯问题的根源并确保未来类似问题的避免。

本文将详细介绍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步骤和相关工具。

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步骤通常情况下,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 问题定义问题定义是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第一步,它主要涉及到产品和处理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定义和分析。

当发现产品质量不好或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时,就需要定义问题。

2. 问题原因分析当问题得到定义之后,就需要进行问题原因分析。

问题原因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以及需要耐心和精力的过程。

在问题原因分析期间,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便很好地理解问题的情况。

问题原因分析通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包括:鱼骨图(因果关系图)、5为法(为什么?)、直方图等。

3.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并且是保证措施控制程序成功的关键。

正是通过实施纠正措施,企业才能更好地控制问题,并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在实施纠正措施之前,需要确保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并留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实施。

之后就需要设置进度表来追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4. 验证效果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之后,需要对这些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实施的措施能够控制问题,企业才能够确信问题得到了解决。

效果验证过程通常包括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报告等步骤。

5. 预防措施跟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最后一步是预防措施跟进。

这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企业了解问题是否真正解决,并且进行改善。

在预防措施跟进时,需要跟踪实施的措施的效果,并不断进行反馈以便针对问题而进行修改或其他方面的改进。

三、工具和技巧除了上述步骤,还需要借助工具和技巧来实现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基本目的。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简介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一种旨在防止事故和意外发生的控制程序。

它通常是指在工业和生产环境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意外。

重要性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故和意外不仅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还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损失产量以及对企业声誉的损害。

通过制定和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可以降低这些风险,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效率。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步骤以下是制定和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步骤:1.识别潜在危险: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这包括对工作流程、设备和材料进行分析,以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意外的因素。

2.制定预防策略:根据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工艺改进、工作流程优化、设备更新和维护等。

3.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OP):标准操作规程是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通过编写和实施SOP,可以明确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遵循的安全程序和操作步骤。

4.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提高他们对安全的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SOP的理解和遵守,紧急情况处理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5.定期检查和维护:预防控制措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检查可以包括设备的保养、巡检以及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的评估。

6.改进和持续完善: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通过不断改进控制措施,可以提高其效果和适应性。

并且要定期审查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调整。

最佳实践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些制定和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最佳实践和注意事项:•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预防控制措施符合法规要求。

•与工作人员和管理层密切合作,确保他们对控制措施的理解和支持。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和问题。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0 目的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发生。

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正。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体系管理工作中对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3.0 职责3.1 各相关部门负责对维护和服务活动的潜在不合格品采取预防措施并归口管理。

3.2 对质量有影响的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预防措施的实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重大预防措施进行审批。

4.0 定义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5.0 工作程序5.1 各部门、管理处注意收集汇总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填报《预防措施记录》,以便确定、分析潜在不合格原因。

5.2 信息来源有:质量记录、顾客投诉、维护和服务的工作检验、内部质量审核结果等。

5.3 潜在不合格原因的调查与分析5.3.1 各部门、管理处根据工作质量检查情况,分析质量波动趋势。

5.3.2 各部门、管理处必要时组织召开专题分析会,依据所收集到的维护和服务质量信息进行不合格原因的分析研究。

5.3.3 对新维护和服务推广应用过程遇到的潜在不合格原因,根据状态特点进行专题分析。

5.3.4 调查结束后,由可能发生潜在不合格的部门在《预防措施记录》中填写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内容。

5.4 制定预防措施5.4.1 针对调查分析结果,由可能发生潜在不合格的部门制定预防措施,填写《预防措施纪录》。

5.4.2 预防措施的审批由管理者代表或相关部门经理负责。

5.5 预防措施的实施各相关部门参与实施、监督与评价,必须与所遇到问题的影响相适应。

5.6 预防措施有效性评审5.6.1 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实施责任者应做好记录。

5.6.2 其有效性由该预防措施的制定或相关部门跟踪评价验证。

5.7 预防措施的验证5.7.1 应注意预防措施的可信任程度,应提供充分的证据。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对潜在的不合格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部质量活动及生产、交付全过程。

3 职责3.1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预防措施的实施。

4 程序4.1 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采取预防措施一般程序:评价无效评价有效4.2 识别潜在不合格生产技术部应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a)产品销售后质量问题统计(如调查表)、顾客满意程度统计等。

b)以往的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4.3 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生产技术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分析原因。

可能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a)质量记录b)顾客的要求和期望c)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结果d)技术总结及产品试验4.4 针对可能发生不合格的分析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

4.5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由于预防措施针对的是潜在原因,因而一般只能采取以下方式来验证:a)与本公司以前相似情形或相同、相似工序间纵横比较;b)与同行业厂家之间的相似情形比较;c)在顾客中的使用效果调查和市场信息反馈;d)其它验证方法。

4.6 如在实施中发现不合格,则证明预防措施不完善,应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4.7 重大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资源投入信息,提交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做最终评价。

4.8 因预防措施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有关的质量记录由生产技术部保存。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Preventive Control Program)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控制潜在风险和威胁的程序,旨在确保组织的运营正常、安全和符合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个包括多个预防措施的控制程序的示例,用于帮助组织识别和处理各种潜在风险。

第一步:风险评估1.组织应对自身的业务和运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确定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并评估这些风险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2.评估完成后,组织应优先考虑高影响和高概率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二步:制定预防措施1.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和威胁,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

这些预防措施应清晰明确,并包含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责任分配。

2.预防措施应基于已有的最佳实践和标准,并经过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审核和验证。

第三步:实施预防措施1.将制定的预防措施转化为实际行动,确保其落地执行。

2.涉及到人员的预防措施,应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措施内容和目的,并能正确执行。

第四步:监督和控制1.监督实施预防措施的过程,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2.定期审查并更新预防措施,以反映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确保措施的持续适应性。

第五步:指导和改进1.根据监督和控制的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

2.基于实际的学习和经验教训,对预防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六步:沟通和协作1.在整个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中,组织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各方的参与。

2.沟通和协作可以通过定期会议、报告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

第七步:内外部审核1.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核,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2.内部审核可以由内审员或独立审计部门进行,外部审核可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

第八步:修订和更新1.根据审核结果和实际需要,修订和更新预防措施。

2.组织应确保修订和更新后的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推广和执行。

以上是一个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可根据具体组织的需求和环境进行定制和调整。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潜在不合格的发生或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潜在不合格项采取预防措施。

3.职责3.1 技质部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对本程序进行归口管理,组织对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营销部、生产部、生产车间配合执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3.2技质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中有关质量信息的反馈。

3.3营销部负责采购过程中的采购产品质量信息的反馈、顾客对产品质量意见和有关服务信息的反馈。

3.4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有关的质量波动信息的反馈。

3.5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研究制定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的预防措施,并认真实施。

4.工作程序4.1通过信息的分析寻找潜在不合格4.1.1应对以下信息进行分析:——营销部负责在交付中和售后服务中收集的顾客对本公司产品质量的意见或申诉,有关经营活动和服务工作的信息;——技质部各检验点在检验过程中和不合格控制过程中记录的检验结果和不合格统计数据;——过程监视和测量中的有关信息、质量目标和过程指标完成情况数据;——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

4.1.2分析问题的发展趋势,寻找潜在不合格——通过对顾客的意见和申诉、顾客意见处理单和顾客反馈的质量信息、不合格处置结果、各种记录、审核评审报告等,及时加以整理,通过分析问题发展趋势,来寻找潜在的不合格问题。

4.1.3分析潜在不合格原因——技质部负责对发现的潜在不合格问题,组织有关部门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原因分析(可能是原因之一或其组合),以确定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

4.2按预防措施需求确定和实施预防措施——技质部负责人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评价预防措施需求,按需要编制预防措施计划,填写“改进措施实施结果记录”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核后,交总经理批准后下达实施。

GBT1902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GBT1902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通过对测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己发生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保证测量体系的稳定运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测量管理体系中发现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管理控制。

3职责分配3.1企业管理办公室为测量管理体系纠正、预防措施的监督管理部门。

3.2项目总工办对有关部门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并验证其效果。

3.3各部门负责对测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生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的产生。

3.4管理者代表或项目经理负责对重大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审批。

4术语4.1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3纠正:为消除己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5要求和过程实施5.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过程识别输入是识别不合格的测量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输出是完成纠正、预防措施并达到持续改进;活动是确定不合格、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评审、跟踪和验证;资源是人员、设备、环境等。

5.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过程实施5.2.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过程要求5.2.1.1应分析评价现有的测量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确定改进的方法和目标。

5.2.1.2顾客投诉的不合格信息由项目部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上报公司企业管理办公室。

5.2.1.3测量过程中所形成的批量不合格,由使用部门上报项目总工办。

5.2.1.4对产生的测量不合格,应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单》,报部门领导。

5.2.1.5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由审核组组长提供审核、评审报告,并附上《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

5.2.1.6对重大测量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必须由企管办、项目总工办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预防措施方案交付实施。

5.2.2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原因5.2.2.1测量过程中发生的批量不合格、测量过程失控或类似的不合格情况多次重复发生。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把质量管理活动中查出的潜在的不合格或不符合及时找出其产生原因,制定措施,防止再发生。

2、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对预防不合格或不符合采取的措施。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是预防措施控制的主管领导。

3.2质检部是预防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3.3各职能部门制订预防方案并组织实施。

4、程序概要4.1收集质量反馈信息4.1.1质检负责收集整理质量反馈的各种信息,管理评审提出的质量问题,由管理者代表似订预防措施方案。

4.1.2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控制工序的图示反馈信息由质检收集整理并总汇。

4.1.3质检部收集整理进货检验、成品检验的数据趋势信息.4.1.4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的质量潜在发展趋势由管理者代表整理。

4.1.5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需求、期望和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由供销员收集整理。

4.1.6质量数据分析、质量记录、企业自我评价和质量管理失控的早期报警操作由管理者代表负责。

4.2潜在不合格因素分析4.2.1管理者代表组织潜在不合格因素分析4.2.2管理者代表组织关键产品质量生产工序人员分析产品生产质量趋势,提出预测产品质量不合格因素,制定防止不合格品产生措施.4.2.3质检部汇总进货、过程、成品的检测数据,预测产品质量生产不合格的因素,交管理者代表组织制订预防措施。

4.2.4管理者代表汇总内部质量审核发现的质量潜在的不合格趋势,提出预防措施方案。

4.2.5供销员整理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与建议,整理、提出预防措施方案。

4.3制订预防措施。

4.3.1技术提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方案。

4.3.2管理者代表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符合项的预防措施方案。

4.4预防措施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4.4.1预防措施方案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

4.4.2产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方案实施过程由技术组织协调,质检负责产品检验。

4.4.3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预防方案实施过程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协调,监控实施过程。

4.4.4预防措施的实施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有进度要求,落实到人,限期完成。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5 预防措施的评审与验证:
5.5.1 公司管理者代表对管理评审及内、外部质量体系审核中提出的潜在不合格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评审与验证。
5.5.2 针对其它方面潜在不合格采取的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负责人进行评审与验证。
5.5.3 对评审与验证中发现预防措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按以上步骤重新制订预防措施并实施。
a)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潜在不合格项,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批准预防措施;
b)对内、外部质量体系审核中提出的潜在不合格项,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预防措施。
c)对其它方面的潜在不合格的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负责人批准预防措施。
5.3 预防措施的实施:
有关责任部门对经批准的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并将预防措施结果记录在《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中。
3、职责:
3.1 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管理评审、外部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的潜在不合格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评审。
3.2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出现的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潜在不合格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并对预防措施进行评审。
4、定义:
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措施。
5、程序:
5.1 潜在不合格的识别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文件使用部门
部门
签收
部门
签收
总经办
财务部
供应链
生产部
品质部
研发部
业务部
人力资源部
文件修订记录
日期
修改类型
版本
修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
修改内容
修改人
批准人
1、目的:
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识别和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EOHSMS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实施本程序,对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和保持过程、内部审核过程、管理评审过程、检查等监控过程发生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监控,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生,达到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保持过程、内审过程、管理评审过程、检查等监控过程发现的事故、事件、不符合或潜在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3术语3.1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等意外事件。

3.2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

3.3不符合:未满足作业标准、惯例、程序、规章、管理体系等要求。

3.4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3.5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6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4.1运营中心负责对组织重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的调查、报告和评审、处置;提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参与措施的评审,并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

4.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发生的、事件、不符合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并实施。

4.3项目经理部负责事故、事件的统计、上报,负责本项目一般及轻微不合格品、一般质量、环境、安全事故和不符合项的评审和处置,制定、实施本项目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工作程序5.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识别本程序要求的纠正、预防措施,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和保持的过程、内审、管理评审过程、检查方针、目标考核、顾客满意度调查等监控过程所发现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的纠正、措施或潜在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的预防措施。

5.1.1 质量问题的识别包括:a) 重大的顾客投诉问题;b)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预见的、潜在发生的问题;c) 日常工作中多次出现的共性问题;d) 开发过程监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e)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或以往的纠正预防报告发现的问题隐患;f) 内、外部审核、过程检查、管理评审中收集的有关信息。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程序目的通过对获证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中潜在的不合格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产品质量或质量体系的不合格项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对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的潜在不合格项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活动。

3. 定义无。

4. 主要职责与权限4.1 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潜在不合格提出预防措施要求。

4.2 各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4.3质量部:负责跟踪和验证与产品有关的预防措施的执行和有效性。

5. 程序内容5.1 预防措施的识别5.1.1 产品质量有关的预防措施各相关部门对各种品质信息按数据分析工作规范进行全面的分析,确认产品是否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后,由数据分析使用部门填写《异常报告单》,交质量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通报责任部门。

5.1.2 质量体系的预防措施生产部在开展内部审核时,经分析确定有潜在的质量体系不合格项,由内部审核组负责提出《异常报告单》。

交管理代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通报责任部门。

5.2 预防措施的制订和执行各责任部门根据《异常报告单》中潜在的不合格项内容,制订预防措施,呈部门经理/主管批准后,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与执行。

5.3 预防措施的验证各责任部门将要实施的预防措施填入《异常报告单》中,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负责跟踪和验证预防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将结果记录在《异常报告单》中。

5.4 巩固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经验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有必要纳入质量体系文件中,则由相关部门提出,具体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5 文件和记录的归档保管所有关于预防措施的文件和记录由各部门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归档保管。

6 相关文件6.1 ZB/CX4.2.3 文件控制程序7 记录7.1 ZB/RD8.52/3-01 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编制审核批准本条款主要责任部门:技术部。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为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采取预防措施。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院质量活动过程中潜在的不合格,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职责3.1 技术计划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预防措施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审工作。

3.2 各相关部门负责各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的确定、评价措施的需求、确定和实施措施、记录各措施的结果。

4 工作流程5 工作程序5.1 潜在不合格的识别5.1.1 技术计划科每半年或不定期组织一次质量分析会,根据以下信息的分析来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a.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b. 市场分析的情况c. 管理评审的情况d. 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情况e. 各过程操作条件失控的早期反应。

f. 各工作岗位人员的自我评价结果。

g. 产品潜在不合格信息5.2 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5.2.1 技术计划科针对以上潜在不合格原因,在权衡利益、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上确定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2.2 技术计划科向责任部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由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并监控各措施的实施过程和记录所有结果。

5.2.3 各责任部将制定的预防措施填于《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上,送技术计划科评审,经主管院长批准后实施。

5.3 预防措施的验证5.3.1 技术计划科对预防措施的运行进行监督和协调。

5.3.2 技术计划科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结果达不到预定要求,则责任部门应重新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直到有效。

5.3.3 技术计划科负责将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5.3.4 对有效性预防措施所引起文件更改的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4 各部门识别、确定各自分管范围内的潜在不合格(包括突发的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制定、实施预防措施,验证其有效性。

5.5 文件和记录的管理所有关于预防措施的文件和记录,按《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管理。

6 相关/支持性文件6.1 《文件控制程序》7 质量记录7.1 《过程指标检查记录》7.2 《管理评审记录》7.3 《检查清单及现场记录表》7.4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7.5 《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中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避免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潜在的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的控制活动。

3职责
3.1 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预
防措施、跟踪和验证预防措施的执行、评审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3.2相关部门负责实施预防措施。

4工作程序
4.1 潜在不合格的识别
4.1.1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种记录包括各种监视和测量记录、审核报告、
顾客投诉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是过程的业绩及其变化趋势)。

分析的方法可以是数据分析,分析时可采用排列图等统计工具。

4.1.2 当存在不良的趋势时,应深入分析,发现潜在不合格的因素。

对潜在不合格是否采
取预防措施,应根据涉及的成本、风险、效益进行平衡分析。

如不需采取预防措施,则作出结论。

如需采取预防措施,则按下述程序进行。

4.1.3相关部门根据识别结果开具《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

4.2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
4.2.1 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组织或委派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确定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所需
的预防措施,形成预防措施计划,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中。

4.2.2《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经相关部门主管审核,必要时,报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审批
后,分发相关部门。

4.2.3 相关实施部门按《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中的预防措施计划实施。

需要更改时,应
重新制订,报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审批。

4.3 预防措施的验证
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委派专人跟踪和验证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填写在《预防措施报告》中。

4.4预防措施的评审
4.4.1 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负责在每项预防措施实施后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审,
确定有效性及是否进一步采取措施。

4.4.2 按管理评审要求,在管理评审实施前应将一段周期内的预防措施提交管理评审。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6.1 TQR-8.5-001《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