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液病ppt课件

血液病ppt课件
心健康。
06
血液病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进展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病领域的新药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特定 基因突变的药物已经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治疗技术进展
除了药物治疗外,血液病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型 治疗手段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02
03
04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疾病的 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和理解。
心理疏导与支持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情绪。
应对策略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病情变化 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提高应对能力。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增加社交支持和交流,促进身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早发 现血液异常指标,预防血液疾
病的发生。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 入。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降低血液疾病的风险 。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避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放射 线等有害物质,减少对血液系
详细描述
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功 能,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检测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制 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旨在精准打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 胞的损害。

血液内科ppt课件

血液内科ppt课件

四、诊断
(一)确定贫血的有无、轻重 (二)确定贫血的病因:这是最重要的,每个病 人要明确此点。 (三)贫血病人诊断的要点:
(见下)
⑴ 病史:全面掌握病史,有针对性的详细了解饮食史, 药物、毒物接触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 其他系统疾病。 ⑵ 体检:全面体检的基础上,特别要准确检查皮肤、巩 膜,肝、脾、淋巴结,骨压痛、指甲、舌乳头 ⑶ 化验:A:血Rt﹢细胞形态观察:初步确定贫血的细 胞类型 B:网织红细胞(RC)测定: 溶血? (0.5~1.5% 24~84×109/L),了解骨髓造血 活跃概况,>4~5%提示溶血或急性失血。 ⑷ 骨髓检查:确诊或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⑸ 生化检查:SF,Hb电泳,溶血相关检查
骨髓检查
禁忌症: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 价值: ⑴ 确诊意义:各种白血病,骨髓转移癌, 多发性骨髓瘤,脂质沉着病(高–雪氏病,尼 曼–匹克氏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疟 疾,黑 热病。 ⑵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再障,ITP, 感染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三、血液病的分类
一、红细胞性疾病: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 二、粒细胞疾病: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 三、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反应性组织细胞增 生症、恶组。 四、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淋巴瘤、淋巴细胞白 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五、造血干细胞疾病:再障、PNH、MDS、急性非 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六、脾功能亢进 七、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ITP、DIC、血栓性疾病
功能及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受影响.
四、临床表现
(一) 缺铁的原发病表现:如消化性溃疡, 肿瘤, 痔疮引起 的腹痛, 黑便, 血便
(二)贫血表现(共有)
(三)组织缺铁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 体力耐力下降, 易感染, 口角炎、舌 炎、舌乳头萎缩、 吞咽异常、皮肤干燥、毛发无光泽、 干燥易脱、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异食癖、智商 低。重者指(趾)甲变平, 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

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ppt课件

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ppt课件

选药 首选亚铁类,效/价比高:硫酸亚铁控释片
l 片/次/d (FeSO4-VitC)。
确诊、治疗得当:5d 网织红细胞增加,1 周后 Hb回升,1 个月基本正常。
继续口服 3-6 个月,补充储备铁量。
治疗 3 周未纠正, 重新评价诊断、病因、吸收、 制剂质量和生物利用度。
AR 消化道反应,小剂量开始, 逐渐加量, 进餐/ 餐后。
孕妇常见轻度叶酸盐缺乏,但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 其脐血血清叶酸盐浓度的均值较母血高2倍以上。 足月儿生后,血清叶酸盐浓度迅速下降,至8周时 已明显降低,早产儿更甚。.体内贮存量一般可供
叶酸(Folic acid) B族维生素,食物提供
功能:维持细胞的遗传基因,调节细胞分裂,促进 红细胞的形成,增进皮肤健康、维护神经系统、性 器官的发育、防止口腔黏膜溃疡等功能。
②肠黏膜吸收功能障碍 小肠吸收不良症群、节 段 性回肠炎、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空肠室、小肠淋 巴瘤等;
2 VitB12 缺乏原因:
③寄生虫或细菌夺取维生素 VitB12 寄生绦虫、 外科手术后存留的细菌与人体竞争食物中的 VitB12从而使其吸收减少;
④药物诱发 PAS、新霉素、秋水仙碱、奥美拉 唑、苯妥英等均可影响小肠内VitB12吸收, 致可 逆性VitB12减少;
吸收过程中, 大部分叶酸转变为甲基四氢叶酸盐。 叶酸进入细胞后转变为多谷氨酸盐, 是储存和发挥 辅酶活性的必要形式。
体内的叶酸储存量约5-lOmg, 每日需要量200μg。
维生素B12 嘌呤类化合物, 又称氰钴胺, 人体所需 VitB12 来自动物内脏等。 VitB12作为辅酶参与多种酶反应, 使N5-甲基四氢 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体内储存量为 3-5mg, 每日 需要 2.5μg。

血液科疾病常见症状护理ppt课件

血液科疾病常见症状护理ppt课件

预防感染
告知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
预防并发症
教会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控制血压、 血糖等基础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保持积极心态与生活方式的建议
积极心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正确面对疾病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有助于控制病情和 促进康复。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 ,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出血预防与护理
观察皮肤、牙龈、鼻腔等是否有出血 倾向,避免碰撞和挤压。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增强治 疗信心。
定期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白血病的症状与护理
总结词
白血病的症状与护理
症状描述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 的恶性血液肿瘤,主要症状包括发 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等。
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预防骨折
避免剧烈运动和意外摔倒,保持室内 安全整洁。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增强治疗 信心。
定期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友病的症状与护理
总结词
血友病的症状与护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
血液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要点一
总结词
血液科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 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血液科疾病的诊断需要借助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 断,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 患者的血液和造血系统情况,从而确诊疾病。此外,还需 要与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感染性疾 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通过详细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可以确诊血液科疾病,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

血液科品管圈ppt课件

血液科品管圈ppt课件

制定计划与流程
计划制定
根据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活动时间表、任务分配、预期成 果等,确保品管圈活动的有序进行。
流程优化
通过分析现有流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改进和优 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03
血液科品管圈的实施
数据收集与分析
准确、全面地收集数据是品管圈实施的基础。
通过分析现有护理流程、引入信息化管理系 统和加强团队协同,优化护理流程。
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数据 准确性。
现有护理流程分析
找出护理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出改进措 施。
团队协同加强
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确保护理工作顺 利进行。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经过品管圈活动,血液科在医 疗质量、服务态度和患者满意 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
目的
品管圈旨在提高员工参与质量改进的积极性,通过集体智慧 和团队力量,持续改善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产 品质量。
血液科品管圈的意义
提高医疗质量
提升团队凝聚力
通过品管圈活动,血液科医护人员可以共 同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 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品管圈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有助于 增强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整个 团队的凝聚力。
血液科品管圈实施过程中,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信息、医疗流程、设备使用情况、医护人员工作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疗设备自动记录、医护人员工作日志等方式获取。在收集数据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避 免遗漏和偏差。
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血液科品管圈需要对 改进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包括对相关指 标的监测、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如果改进效 果不佳,需要对原因进行分析,调整改进措 施。同时,血液科品管圈应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持续优化品管圈工作。 通过不断循环的评估和改进,实现持续的质

血液内科ppt课件

血液内科ppt课件
13
•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 泼尼松治疗有效 – 切脾治疗有效 – PAIgG增多 – PAC3增多 –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14
鉴别诊断
• SLE、脾亢 • AA、AL、 Evans综合症、TTP
15
治疗目的
• 控制出血症状 • 减少血小板破坏 • 提高血小板数
16
一般治疗
• 限制活动 • 避免外伤 • 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
2
定义
• 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以致广 泛的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有骨髓巨核 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出现抗 血小板自身抗体。
3
分类
• 急性型ITP • 慢性型ITP
4
概述
血小板减少原因 • 血小板生成减少 • 血小板破坏 • 消耗过多 • 血小板分布异常
• 血小板检查 急性型多<20×109/L 慢性型多在50×109/L左右
• 骨髓检查:红系及粒、单核系正常,巨核细胞异常 急性型:轻度增多或正常,幼稚巨核细胞增多 慢性型:显著增多,颗粒巨核细胞增多
•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补体(PAC3)阳性
12
诊断
• 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 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 脾不大或仅轻度增大 •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控制的感染,一般不选择脾切除术治疗
21
免疫抑制剂
• 适应证:
– 激素疗效不佳、不能切脾或切脾疗效不佳者 – 常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 长春新碱1mg/W iv或iv drip
• 环磷酰胺1.5~3 mg/kg·d
• 硫唑嘌呤1.5~3.5 mg/kg·d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红细胞检验的应用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2.贫血的辅助诊断与分类; 3.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4.职业病筛查。 5.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高性疾病 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疾病 急性失血,溶贫、 AA 巨幼贫、肝脏疾病
慢性感染、慢性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缺铁贫、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均一性 正常细胞非均一 性 小细胞均一性
疾病 急性失血 再障、G6PD缺乏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小细胞非均一性 大细胞均一性 大细胞非均一性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 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包括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 及各种骨髓炎,肝肾功能不全或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产生EPO不足 或肿瘤性疾病产生过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造成的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结合MCV和RDW分析贫血的类型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急性失血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非均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MCV RDW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缺铁性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液学检验
第一章 红细胞检验
刘子杰 云南省实验诊断研究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科ppt课件

血液科ppt课件

2024/1/25
8
血液的循环与调节
2024/1/25
血液循环
心脏泵血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实现氧气和营养物质 的输送以及代谢产物的排出。
血液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等多种机制共同维持血液循 环的稳定。
9
血液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血液病的分类
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血小板疾病和血浆蛋白异常等。
复杂病例分析
分享复杂病例的诊疗过程,涉及多病种交叉、并发症处理等方面 。
病例讨论与经验分享
组织医生团队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分享诊疗经验和教训。
27
血液科医生的职责与素养
专业知识与技能
掌握血液病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包括 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团队协作与多学科合作
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与多学科专家共同为患 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
2024/1/25
5
血液科的常见疾病
2024/1/25
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常 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它会导致异常白细胞的 大量增殖,影响正常造血功能。
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 淋巴瘤两种类型。它会导致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等症状。
血液科ppt课件
2024/1/25
1
2024/1/25
目录
CONTENTS
• 血液科概述 • 血液的生理与病理 • 血液检查与诊断 • 血液病的治疗与预防 • 血液科的研究与展望 • 血液科的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2
01
血液科概述

血液科常见病讲课课件

血液科常见病讲课课件

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针对血液科疾病展开,旨在验证新药和新型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试验为医 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
除了临床试验外,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也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现有的治疗手段。例如,针对特定类型的白血病,医 生通过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和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共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促进肢体功
能恢复。
药物治疗
0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
03
提醒患者按时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和病态造血。
病态造血
骨髓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血友病的病因与病理
• 凝血因子缺乏:由于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导致凝血障碍 ,引起出血倾向。
03 血液科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CHAPTER
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 食、适度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和减少 压力,有助于预防血液科疾病的发生。
06 血液科疾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CHAPTER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进展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科疾病的新药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特定 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设计,以及利用免疫疗法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疾病。
治疗技术进展

血液科出科PPTPPT课件

血液科出科PPTPPT课件
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 案,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 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生活照顾等。
出院流程
出院评估
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确认其是否符合出院标准。
出院手续办理
如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医生会为 其开具出院证明和出院带药处方, 并通知患者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责任护士会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 出院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包括 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注意
由于铁元素摄入不足或丢 失过多引起,表现为乏力、 头晕、心悸等症状。
巨幼细胞贫血
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 乏引起,表现为贫血、神 经精神症状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 起,表现为贫血、出血、 感染等症状。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起病急,进展快,表现为贫血、 出血、感染等症状。
慢性白血病
起病缓慢,病程长,表现为乏力 、低热、多汗等症状。
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融合
促进血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应用 范围。
人才培养引进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血液学科领域,推动 学科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血液学科 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复查
提醒患者按时到医院复查,以 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
果。
血液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 关系,倾听患者的诉求 和疑虑,给予耐心解答
和安慰。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给予 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 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

血液科常见疾病 ppt课件

血液科常见疾病 ppt课件

四、出血性疾病
(一)过敏性紫癜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四)血友病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五、白血病
• (一)急性白血病
• (二)慢性白血病
(一)急性白血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L3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细胞内有明显空泡,泡浆嗜碱性,染色深。
2.急髓系白血病
• M0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 M1 急性粒白血病未分化型 • M2 急性粒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M6 急性红白血病 •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二)慢性白血病
•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一)淋巴瘤 (二)多发性骨髓瘤(MM)
(一)淋巴瘤
• 1.霍奇金淋巴瘤(HL) •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七、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 恶性组织细胞病
谢谢

血液科常见疾病
血液内科
二、粒细胞疾病
• 白细胞和粒细胞缺乏症
三、造血干细胞疾病
(一)骨髓增殖性疾病(MPD)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AA) (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五)急性髓系白血病
(一)骨髓增殖性疾病
•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14
检验医师的责任
• 要有扎实的和全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 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疾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试
验 • 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试验 • 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 • 具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 • 具有与临床之间进(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寻求、 应用证据的医学,亦称实证医学、求证医学。EBM的基 本要素是证据;核心是追踪当前最好的外在证据以回答 临床解决的问题。
12
➢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全血→成分血 (RBC悬液、粒细胞、血小板、血浆、丙 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等)
➢ 输血存在的问题: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 播性疾病
➢ 自体血体外循环
13
•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 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 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细胞 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 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 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 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推动和促进血液学 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
16
• 循证检验医学(EBLM)/循证血液检验医学(EBHLM)的 循证步骤:循证问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 献查阅,全面收集所有相关、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对照、随机分组、盲法);应用meta分析对文献、资料 和数据进行严格的评价,评价其可靠性、真实性而得出全 面、真实的评价结果;进行调整,确定最佳方案进行临床 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对进行的临床实践做出后效 评价,发布新的结论与实践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 microRNA(miRNA):一组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 RNA,主要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调控mRNA,目前成为许多 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和治疗靶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3.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1):988-993
中国专家共识 对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的推荐意见
2013年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 对于基线HBV DNA ≥ 2000 IU/mL和(或)预期疗程> 12 个月的患 者,有条件者应尽可能选用高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 韦。
25
20
P = 0.027
17.9% (7/39)
HBsAg阳转发生率(%)
25
20
P = 0.052
15
10
2.4%
5
(1/41)
0 ETV预防性用药组
(n = 41)
对照组 (n = 39)
15
10
5
0
(0/41)
0
ETV预防性用药组
(n = 41)
10.3% (4/39)
对照组 (n = 39)
抗HBc是HBV既往感染的标志,仅抗HBc阳性,而HBsAg阴性/HBV DNA不可测的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期间仍可能发生HBV再激活。
血液疾病患者中合并HBV既往感染的比例是多少?
• 血液疾病患者中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比例为27%左右。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比例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血液疾病合并HBV现症感染的流行病学
➢血液疾病患者HBsAg阳性率
• 中国血液疾病患者的HBsAg阳性率约为10%1,非霍奇金 淋巴瘤(NHL)患者阳性率尤其高(12% ~ 30%)。B 细胞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30%)显著高于T细胞 NHL患者(20%)和其他肿瘤患者(15%)2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35
HBsAg阳性率(%)
315% 15
10
5
0 B-NHL
T-NHL
其他肿瘤
·
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2):74-76
2. Cancer, 2007, 109: 1360-1364.
血液疾病合并HBV既往感染的相关问题
HBsAg是HBV现症感染的标志,那抗HBc对于患者有什么意义呢?
影响因素
• 肿瘤类型:最常见于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接受免疫 抑制治疗的患者。
• 治疗方案:蒽环类、类固醇类、阿仑单抗和利妥昔单抗等 • 宿主因素 • 病毒学因素:治疗前血清HBV载量、HBeAg/抗HBs状态、ALT水平及肝内
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等
对预后的影响
• 增加患者的肝炎发病率及相关病死率 • 导致针对淋巴瘤的有效治疗延迟、中断或提前终止 • 总生存率降低
1:1随机分组
HBV再激活:定义为连续两次测定(相隔> 2周)HBV病毒载量升至2000 IU/mL。 HBsAg血清学阳转:定义为HBsAg阴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sAg。
R-CHOP =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联合方案;ETV =恩替卡韦;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N =正常上限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研 究 1
乙肝已控制的淋巴瘤患者使用恩替卡韦预防 利妥昔单抗相关HBV再激活的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
CD20阳性 非霍奇金 淋巴瘤患者
• 血清HBsAg(-) • 抗HBc(+) • 抗HBs(+/-) • ALT < 2×ULN • 胆红素< 2 mg/dL
R-CHOP方案化疗 ≥ 6周期
ETV预防性用药组 第一个周期化疗前1周至化疗完成后3个月时,
(n=41)
给予ETV 0.5 mg/d治疗
对照组
(n=39)
不进行预防性用药;如果患者发生HBV再激活和 HBsAg阳转,开始ETV 0.5 mg/d治疗;如果HBV载量 >2000 IU/mL且血清ALT > 100 U/L,立即开始ETV治 疗而无需等待HBsAg阳转
➢ 对于高危人群,如接受免疫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伴有肝硬化的 患者,抗病毒治疗应至少持续12个月;对于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 疗的患者,则应维持抗病毒治疗。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3.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1):988-993
主要内容
➢血液疾病合并HBV感染的现状和抗病毒治疗策略 ➢恩替卡韦在HBV再激活预防性治疗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发生HBV再激活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总结
为20% ~ 44%。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3.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1):988-993
HBV再激活的定义
➢各指南中的定义不同,2013年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 管理专家共识中的定义为:
• HBsAg阳性患者,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可定义为HBV再激活: ①血清HBV DNA由不可测变为可测或超过基线水平≥ 1 log10; ②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eAg转阳。
• 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可定义为HBV 再 激活: ①血清HBsAg转阳; ②血清HBV DNA由不可测变为可测。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3.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1):988-993
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
发生率
• 60%的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会发生HBV再激活 • 中国HBsAg阳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时的再激活率为21% ~ 60%
➢ 多变量分析显示,仅“使用恩替卡韦”一项因素与HBV再激活低风险 有相关性趋势(HR = 0.123,P=0.05)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4.J Clin Oncol. 2013 Aug 1;31(22):2765-72.
恩替卡韦在血液疾病 合并HB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
主要内容
➢血液疾病合并HBV感染的现状和抗病毒治疗策略 ➢恩替卡韦在HBV再激活预防性治疗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发生HBV再激活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总结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主要内容
➢血液疾病合并HBV感染的现状和抗病毒治疗策略 ➢恩替卡韦在HBV再激活预防性治疗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发生HBV再激活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总结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
4.J Clin Oncol. 2013 Aug 1;31(22):2765-72.
研 乙肝已控制的淋巴瘤患者使用恩替卡韦预防
究 1
利妥昔单抗相关HBV再激活的随机对照研究
主要结果1
➢ 与对照组相比,ETV预防性用药组HBV再激活和HBsAg阳转的发生 率明显降低
HBV再激活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