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送别4人音五线谱
送别曲谱教案
送别曲谱教案教案标题:送别曲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送别曲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习演奏送别曲谱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送别曲谱2. 音乐播放器或乐器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一段送别曲谱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送别曲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送别曲谱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不同文化和场合中的应用。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送别曲谱的基本元素,包括音符、节拍、节奏等。
2. 解释送别曲谱中常用的符号和记号,如音高符号、连音线、变音符号等。
3. 演示如何阅读送别曲谱,并解释如何识别音符的时值和音高。
实践演练:1. 分发送别曲谱给学生,并让他们跟随谱子一起演奏。
2. 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一起演奏送别曲谱。
3.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表演,展示他们对送别曲谱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创作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编写一段送别曲谱。
2. 学生可以使用已学的知识和技巧,自由发挥创作能力。
3.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反思:1. 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所学的送别曲谱知识和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送别曲谱对人们情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送别曲谱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其他类型的曲谱,拓宽音乐素养和技能。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演奏和创作成果。
3.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社团或乐团,提高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人音版(五线谱)(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送别》说课稿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送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音版(五线谱)》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一套权威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适合各个年级段的学生使用。
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送别》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歌曲,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离别的情绪,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离别主题的歌曲可能对他们的情感体验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第三单元送别》这首歌曲,并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离别的美。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特别是高音部分的演唱。
2.对离别主题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3.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离别情绪。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用图片和故事引入离别主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然后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情境演唱:设置离别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演唱歌曲,增强情感体验。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第三单元送别》、歌曲主题“离别”、教学目标“熟练演唱、理解情感、表达自己”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演唱水平、情感体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学生的演唱、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 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提高声乐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2. 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2. 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音乐录音带。
2. 教学琴谱和歌词。
3.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歌曲。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然后,播放歌曲的音乐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气息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歌曲的唱法,让学生跟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
3. 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包括歌词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 综合训练和表演。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表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歌曲的综合训练和表演,展现他们的声乐表现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提高声乐表现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
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能力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合唱艺术表现力。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内容:演唱二声部歌曲《送别》。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学堂XXX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难点:1.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2.二声部声音的均衡和谐与统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XXX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是一段体的歌曲,降E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
教学过程:一、聆听导入,引出概念老师先播放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童年》作为导入,再播放《送别》。
介绍这首歌是流行于100多年前新式学堂中的歌曲,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
二、新歌研究,体验情感老师出示打乱顺序的图片,让学生听歌曲后排顺序,然后朗读歌词,并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
教师解释反复记号的用法,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伤情感。
三、合唱练,提高表现力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指导学生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并注意二声部声音的均衡和谐与统一。
最后进行全体合唱练。
四、情感体验,珍惜情谊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体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的重要性。
五、总结反思,巩固研究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巩固研究。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保持真挚的情谊。
老师: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相见。
现在,同学们可以尝试划一下旋律线,看看它像什么。
(老师唱出谱子,学生划出旋律线)学生:像山。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现在,我们可以唱着旋律,沿着山路寻找朋友。
(学生唱出旋律并划出旋律线)老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也许你们真的能找到朋友。
我们说,朋友走上不归路,前方的道路也许会被迷雾所笼罩。
因此,我们可以用音乐中的“u”音来为朋友送行。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三单元 送别》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送别》教案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离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对象的深情祝福和依依不舍的情感。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强,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五线谱的认识和演唱技巧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送别》。
2.学会用五线谱阅读和演唱歌曲《送别》。
3.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内涵,表达出歌曲的深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和演唱技巧。
2.歌曲中旋律的掌握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演唱方式示范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五线谱的知识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五线谱的识谱和演唱技巧。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五线谱和相关知识的PPT。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伴奏音乐。
3.乐谱:每人一份《送别》的乐谱。
4.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送别》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送别》的五线谱,讲解五线谱的识谱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的音高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呼吸和发音。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指正。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案 送别
教案送别浦秋娟| 课例研讨| 2008-1-23 16:27:49 | 收藏| 阅读1275次一、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送别》的教学,进一步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与音高,学会用轻柔的声音唱出人们分别时的惆怅与眷念之情。
2、通过听唱等不同形式学习歌曲《送别》,并对学生进行珍重和爱惜情感的教育。
3、通过歌曲速度与力度的对比,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
二、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三、教学难点:1、唱准纯五、减五音程,掌握x·x 节奏型;2、用自然、轻柔的声音,唱出人物分别时的情感。
四、教材分析:这首歌节奏舒缓沉稳,词曲结合十分妥贴,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歌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共有四个乐句。
第二个乐句由第一个乐句变化重复而来,第三乐句出现对比,第四乐句完全重复第二乐句。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我们又来到了快乐的音乐时空,同学们好!”今天我带来一首歌在我学生时代喜欢的一首校园歌曲,,请大家欣赏,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学生可以跟着哼唱。
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说起这首《送别》,你们父母一定很熟悉,那么就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这首歌曲的相关知识,来告诉大家。
看谁说的更详细。
(活动)三、大家说的都非常好,老师再来补充一下。
介绍词曲作者(出示李叔同的画像与简介)这原是一首流行于19世纪的美国歌曲《梦见故乡和母亲》,由约翰·奥德威作曲,后来李叔同又根据原曲眷恋、惆怅的情调,填写了现在的歌词,改名为《送别》,电影《城南旧事》还以此为主题曲,使电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四、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一定等不及了,那么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经典的学堂乐歌《送别》。
(放音乐)五、听过一遍音乐,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请同学们为歌曲打拍子。
五音谱初学入门送别教案
五音谱初学入门送别教案今天,我们将要送别初学五音谱的学生们了。
在这段时间里,你们用心学习,认真练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你们在五音谱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为你们送上一份送别教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顺利。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五音谱的基本知识。
五音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它由五个音符组成,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这五个音符分别对应着五种不同的音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
在学习五音谱的过程中,你们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包括音符的名称、音高的变化规律等。
其次,我们要重点讲一下五音谱的演奏技巧。
在演奏五音谱的过程中,你们需要注意音符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另外,还需要注意音符之间的连接和转换,这样才能够使演奏更加流畅。
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们要多加练习,尽量做到每一个音符都清晰准确。
另外,我们还要提到五音谱的曲目选择。
在学习五音谱的过程中,你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来练习,比如《梁祝》、《二泉映月》等。
这些曲目旋律优美,易于上手,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
最后,我们要谈一谈五音谱的艺术表现。
在演奏五音谱的过程中,你们要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的表达。
要通过音符的变化和节奏的处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演奏更加生动、感人。
同时,还要注重舞台表现,包括仪态、服饰等方面,使自己的演奏更加完美。
在送别的同时,我们还要为你们送上一份送别教案。
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可以根据这份教案来进行练习,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你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来进行练习,比如《梁祝》、《二泉映月》等。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音符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另外,还要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的表达,使自己的演奏更加生动、感人。
另外,你们还可以结合五音谱的基本知识来进行练习,比如音符的名称、音高的变化规律等。
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练习,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地掌握五音谱的演奏技巧。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第一篇: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本节课中了解什么是和弦2、运用和弦为作品简单编配伴奏【教学重难点】:歌曲伴奏编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践【教具】:电脑、多媒体、作曲软件上课礼仪。
导课: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作品吧:点击打开链接【作者简介】:李叔同,学堂乐歌代表人物。
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
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
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这首作品非常的好听是吧,我们来看一下这首作品的谱子。
谱面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再来唱一遍。
同学们说我们唱的和刚来老师给大家播放的音乐有什么区别?——缺少伴奏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大家来学习简单的乐曲编配。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和弦。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即构成和弦。
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之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和弦。
和弦是建立在调式音级基础上的,旋律中一些音总是围绕着某一个音运动,这个音是主音,以主音为中心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就构成了调式,调式中的各音称为调式音级。
和弦与和弦按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和声。
我们来看一下C大调的正和弦有Ⅰ:1 3 5 ;Ⅳ:4 6 1 ;Ⅴ:5 7 2同学们根据作品里出现的音来试着给作品写上正确的伴奏和弦。
在钢琴上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运用不通的伴奏音型比如分解和弦就是比较简单的一种。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是不是觉得创作课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创作属于你们自己的音乐吧~~第二篇: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五线谱】送别 D调 合唱谱 钢琴伴奏 五线谱
送别 D调合唱谱钢琴伴奏五线谱D调合唱谱《五线谱》钢琴伴奏
1. 合唱部分:
(第一声部)谱号:G谱号调号:D调旋律:5 6 5 4 3 2 1 3 5 6 5 4 (第二声部)谱号:G谱号调号:D调旋律:4 5 4 3 2 1 2 4 5 4 3 2 (第三声部)谱号:G谱号调号:D调旋律:6 7 6 5 4 3 2 4 6 7 6 5 (钢琴伴奏)谱号:G谱号调号:D调旋律:5 6 5 4 3 2 1 3 5 6 5 4
2. 钢琴伴奏部分:
(前奏)旋律:5-4-3-2-1-2-3-4-5
(主旋律)旋律:5 6 5 4 3 2 1 3 5 6 5 4
(过渡)旋律:4 5 4 3 2 1 2 4 5 4 3 2
(尾声)旋律:6 7 6 5 4 3 2 4 6 7 6 5
在此五线谱中,音符跃然纸上,仿佛诉说着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旋律婉转动人,如细雨润物无声,将心绪牵引至那个离别的午后。
钢琴伴奏与合唱声部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令人不禁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愿这份音乐,成为送别时的美好回忆,陪伴我们度过那段离别的时光。
音乐教案《送别》 【完整版】
《送别》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3.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2.歌曲情感的把握3.“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发声复习:①火车传递游戏(母音:U)②吐丝训练(快吐、慢吐)③回声练习(Ma、La、Ha)2、练声曲①哼鸣练习:5432|1-||恩(Nu)②连音练习1234|5432|1-||MiMa练习提示: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二、讲授新课:1、新歌教学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
(“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④完整演唱歌曲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1.演唱提示: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
训练提示: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①《故乡的小路》②《半屏山》③《我有玩具大家玩》④《小篱笆》进行儿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演唱 送别-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送别-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生能够听懂和模仿《送别》这首歌曲的旋律;2.学生能够识别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并跟随节奏演唱;3.学生能够表达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4.学生能够完成简易的合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听、说、唱、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和旋律;•教学难点:调性、节奏及情感表达。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送别场景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拥有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音乐素材的引入在充分调研之后,选用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送别》这首歌曲为本节课的主要配合素材,并介绍其简要历史发展及重要曲调。
3.歌曲旋律的引入播放《送别》这首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听,感受中间高低起伏的旋律及整首歌曲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跟随旋律哼唱,达到理解歌曲的效果。
4.情感表达指导通过对歌曲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抒发的感情,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感受每个音符蕴含的情感。
5.节奏练习学生运用拍子打击自己身体,或双手拍击让自己听得到的物体,跟随歌曲中的节奏练习,在使用节奏器材的基础上,利用口齿模拟歌曲节奏。
6.合唱分组进行简易的合唱练习,教授歌曲中间简单的和声,并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及对合唱的理解。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听、说、唱、做等,待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后,通过参口唱法、讲解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带领唱等多种方法,达到快速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本场课的教学进展,灵活变通,合理调整,对学生成长所需给予适当的帮助,建立起便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动力,加深学生反思,扩大学生成长的发展视野。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反思,以更好的方式展现学生个性。
《送别》编配伴奏教案
《送别》编配伴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用Ⅰ、Ⅳ、Ⅴ和弦为歌曲配置简易伴奏。
情感目标:为《送别》编配伴奏,初步感受不同的伴奏音型,给人不同的感受,从而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钢琴、多媒体、黑板等常规教具
教材分析
重点:选配和弦,选配伴奏音型。
难点:在选配和弦和伴奏音型中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并演奏。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教师几种伴奏音型弹奏《送别》,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情绪。
2、出示曲谱《送别》。
二、选配和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送别》的音乐结构以及为歌曲配和旋。
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送别》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大赛教学基本信息课名送别是否属于否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学科音乐学段3-6 年级五年级授课日期2016.1相关核心内容:歌曲《送别》的演唱相关内容:歌曲《送别》的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感受与欣赏领域之领域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线谱)五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 年1 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设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审美为核心”的学科素养理念。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合唱的魅力。
(二)理论依据1.新课标(2011 版)表现领域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然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合唱。
2.根据课标中“强调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二声部合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音乐学科课程标砖》(2011 版)总目标明确提出: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歌曲背景分析本课教学歌曲《送别》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歌曲,此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歌词朗朗上口,是广为传唱的一首经典歌曲。
该曲调出自美国约翰·P·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艺人歌曲”——由涂黑脸扮“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的歌曲格调创作而成),于19 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中国音乐教育家李叔同1941年日本留学期间,因与友人突然离别,挥毫写下《送别》(诗词),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填入歌词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此曲原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见图1)。
歌曲经后人加工改编成了现在的多个版本的合唱歌曲及多种演唱或演奏形式的乐曲。
【曲谱分享】手风琴独奏《送别》示范+曲谱(五线谱+简谱)
【曲谱分享】手风琴独奏《送别》示范+曲谱(五线谱+简谱)
《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李叔同于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留学,学习油画兼修音乐戏剧。
此间他接触到了犬童球溪的《旅愁》,将歌词作了翻译。
本曲改编成手风琴演奏,也是非常好听,由于乐曲整体曲调舒缓,因此在手风琴左手伴奏的编配上,采用了切分的节奏,在演奏过程中尽量的平均每一个根音和和弦的长度,在演奏力度以上也尽量保持平缓平稳,乐曲一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旋律用了单旋律,情绪一般,到了第二段右手旋律加入了一些和声,使得乐曲情绪更高一层,两段之间由一个间奏连接在一起,总体难度适中,适合大部分手风琴爱好者学习!
有人问曲谱在哪里?。
《送别》名师课件(五线谱)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就是这首歌曲的填词者李叔同,你们对 李叔同有了解吗?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欣赏更多的学堂乐歌,深入了解20世纪 初这种具有特色的音乐形式。下课!
下课
我们下节课见
请同学们视唱下面的乐谱,你认为这条旋律的节奏具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分两组,视唱下面的乐谱,说一说两个声部的配合具 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填词演唱,注意演唱时力度的处理,高音不要喊唱, 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仔细倾听另一个声部。
请同学们再次完整欣赏这首歌曲,观察歌谱,第一部分和第二 部分有什么关系和不同?
请同学们随老师琴声轻声跟唱第一部分,注意用声音表现出 歌曲表达的情感。
请同学们随老师琴声完整演唱歌曲,歌曲中出现的D.C.和FINE,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请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看老师的指挥,按照老师的指挥 完成歌曲的演唱。
这首歌曲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 校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 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 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导入
同学们,电影除插曲外,还有主题曲,请你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主题曲 的认识。
送别
SONG BEI
请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音乐, 贯穿全片。通过听赏这首歌曲,你能分析出《城南旧事》表 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么?
请同学们用“ ”音跟琴轻唱下面的乐句,注意声音位置和 气息要保持稳定。
请视唱下面的乐谱,其中的附点节奏具有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
一、概述
1、本节音乐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和学唱《送别》。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用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深情演唱歌曲《送别》。
(2)了解4/4拍的特点,唱准歌曲中的长音,注意音准。
(3)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学习的正确发音方法,学会唱高,低声部谱子。
(2)能够结合其他课程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理解歌曲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唱《送别》,使学生理解友谊的价值,教育他们要珍惜同学间的情谊。
(2)通过力度,速度,音色上的变化,在感情表达上做细腻的处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模唱歌谱、填词演唱、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歌曲教学,培养学生演唱能力。
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设计意图:
本课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名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运用了欣赏、演示、讲授、练习、讨论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学习,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
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三)、了解学堂乐歌
师:如果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是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呢?那时候的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曲叫做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流行于校歌曲叫做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了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只是教育外,还有反应人们的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还有宣传学习科学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非常经典的学堂乐歌《送别》。
1、学唱新歌《送别》
2、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
3、师介绍作者
作词—李叔同(中国近代音乐家)。
李叔同(1880~1942) 中国现代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
尤其是李叔同创作的《送别》广为传唱。
4、学习交流,分组讨论:
⑴你觉得这是怎样风格的一首歌?
⑵歌曲中唱了些什么?你能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绪?5.用“lu”来哼唱旋律(这里重点练习)
(重点指导:5 23 ︳ 4 · 7 ︳ 1- - - ︳这一乐句的演唱音准。
)6.模唱歌谱(要求用轻柔,深情的声音演唱。
)
7.跟背景音乐,按节奏朗读歌词。
(要求读出朋友间的依依不舍的感情。
)(关键要深情要体会其中的情感)
8.填词演唱(着重唱法指导。
)
9.歌曲处理(力度,音色的变化,唱出歌曲情绪)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样的一首歌曲可以怎么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唱法?
(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渐慢渐弱)
10.讨论:你更喜欢校园民谣还是学堂乐歌?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校园民谣或者学堂乐歌?能不能给我们大家哼几句?
11、完整,有感情演唱歌曲
12、一部分同学唱歌词,一部分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内容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