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送别》教案苏少版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学习曲目,选自苏少版教材。
歌曲以柔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展现了别离时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以歌曲《送别》为主线,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简谱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简谱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学生在情感方面,对离别有一定的体会,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加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
3.通过歌曲《送别》,感受离别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眼前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
2.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3.难点: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加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运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提高。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4.利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送别》歌曲的简谱资料,便于学生学习和识谱。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教学活动。
3.准备教学PPT,展示歌曲信息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离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送别》所要表达的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简谱,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
让学生相互交流、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其他方式表现离别时的情感,如舞蹈、朗诵等。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体会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2、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通过演唱和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绪,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通过演唱传达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2、教学难点(1)歌曲中长音的保持和气息的控制。
(2)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离别的视频片段,如毕业时同学们告别的场景,引发学生对离别的感受和思考。
(2)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离别?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引出课题《送别》。
2、歌曲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学堂乐歌的概念和特点。
(2)讲述《送别》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叔同的生平事迹。
3、欣赏歌曲(1)播放歌曲《送别》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2)提问学生: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4、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注意倾听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换气点。
(2)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重点练习长音和一字多音的部分。
(3)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如第一乐段旋律平稳,表达了淡淡的忧伤;第二乐段旋律起伏较大,情感更加深沉。
(2)让学生根据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和语气的处理。
6、拓展与延伸(1)让学生分组讨论:除了唱歌,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如用舞蹈、朗诵、乐器演奏等方式来表现歌曲。
7、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教案:小学音乐送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理解、演唱《送别》这首歌曲。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离别等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送别》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内容,并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送别》这首歌曲。
2. 教具:音乐播放器、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送别》这首歌曲,让学生静听,营造出人们在送别时的情感氛围。
2. 学习歌曲教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并播放歌曲的录音。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传达的情感内容。
3. 分析歌词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歌词,并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每一个词语的意义。
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短语。
4.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演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首与离别有关的歌曲进行演唱。
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指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表达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5. 合唱演出小组演唱结束后,全班学生一起进行合唱演出。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合唱指导,并适当安排各个小组之间的协调演唱。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友谊、离别等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全班合唱演出等形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此外,在课堂的设计中,也可以融入一些与离别相关的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最后,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进行情感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
《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悲伤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听辨”“模唱”、“感受”、“对比”、“体验”、“表现”等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抒发感情。
3.知识与技能能用连贯的气息,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在演唱中感知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1.感知歌曲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时声音略有起伏。
2.体会歌词中的内涵,感知两个声部的旋律线。
三.教学难点在演唱中感知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四.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导入:今天,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在欣赏之后告诉我:那些画面让你映像深刻?(观看视频,生回答)看完以后你们有怎样的感受?(难过,悲伤等)当我们最亲的人要离我们而去,却没有办法挽留,我们只能依依惜别,心中肯定是有千万的不舍,只希望告别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千言万语回程了一句珍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送别》。
3教唱:(1)听范唱,提示歌曲的力度和速度。
(2)教师范唱一声部歌谱,出示一声部歌谱,讲解歌曲中的音乐知识:相同乐句,附点,四分休止符等。
(3)以2小节为一句跟唱一声部歌谱,随后连贯视唱歌谱。
提示声音略有起伏,表现惜别时伤感流泪的情绪。
(4)师范读第一段歌词,生齐读2段歌词。
这首词是李叔同(弘一法师)所做,“长亭、古道、芳草、笛声、夕阳”这些词语皆是体现凄美伤感之意,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这首歌是李叔同,也是弘一法师填词,作为学堂乐歌中的经典百年传唱而不衰,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它吧。
(5)随钢琴伴奏跟老师填词演唱歌曲。
随后,自己唱一唱巩固一下。
(6)试试让学生清唱歌曲,师唱2声部。
谈一谈二声部的感受。
(让歌曲更好听更丰富,也使伤感的氛围更加的浓烈,音乐色彩更丰富了。
)(7)出示二声部歌谱,引导学生随钢琴以2小节为一句跟唱二声部歌谱,随后连贯唱歌谱。
(8)学生分组清唱,第一组唱二声部,第二组跟老师唱一声部。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送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送别》【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材分析】《送别》是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先驱”的音乐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学堂乐歌作品。
是根据美国音乐家J.P.奥特威所作的歌曲 《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改填歌词而成。
该曲旋律流畅,音律婉约,4个下行的主题乐句,使歌曲表现出忧伤的情绪,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产生凄凉、悲伤之感。
词曲结合贴切自然,天衣无缝,让人触景生情。
前半段全部用来写景: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离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
后半段以“今宵别梦寒”“唯有别离多”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和创作背景。
2、能唱好歌曲中的长音、唱准大跳音程。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 《送别》,唱出歌曲凄凉悲伤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听结合、模唱、划拍等方法,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无奈之情,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创造力及团队合作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和创作背景2、能唱好歌曲中的长音、唱准大跳音程,二声部合唱时能唱准低声部的音准和节奏。
难点: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送别》,唱出歌曲凄凉悲伤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教学准备】钢琴、吉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 导入1、师:在上课之前我要来采访一下大家,咱们同学之间平时喜欢分享什么流行歌曲呢?跟老师来分享一下。
(生回答)2、师:看着大家这么活跃,老师想起了一首我小时候很流行的歌曲,大家想听一听吗?(弹唱校园民谣《童年》)3、师:这是一首校园民谣,流行于七八十年代的校园,口琴和吉他是校园民谣最主要的伴奏乐器,一开始流行于我们的台湾,传入大陆后,逐渐形成一种音乐现象。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亲密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识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设计意图】调动心情,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开心、兴奋地开头音乐课。
2、师生问好(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知教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指生答复,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识的影视歌曲)(2)倾听影视歌曲片段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漂亮的神话(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依据音乐在影视剧中消失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我们今日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表达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提醒本节课的主题。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送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唱:深情演唱《送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送别》,感受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统一,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能准确的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情感,深情演唱乐曲。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力度记号的加入,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唱《送别》,感受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统一,想象歌曲表现的情境。
用力度记号提高学生演唱乐曲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理解、感受乐曲的相关背景,用歌声充分表现乐曲情感。
教材分析:《送别》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
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
曲谱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梦见家和母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它的旋律舒缓,曲调沉郁,与《送别》的歌词搭配,可谓珠联璧合画意诗情,相得益彰。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竖笛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多种方式感受乐曲1、用竖笛演奏乐曲,初次感受旋律师:同学们,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样乐器,你认识它吗?师:其实,它也是竖笛,只是它长的比较粗比较高,它叫中音竖笛。
师:下面我就用它来给大家演奏一首令老师十分难忘的旋律,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音竖笛的音色,同时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乐曲?生:低沉、浑厚———优美、舒缓、淡淡的忧伤、伤感、凄凉师:是的,舒缓的旋律,沉郁的曲调正是这首曲子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为吸引我的地方。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送别”的含义和情感;2.学生能够正确演唱《送别》歌曲,并表达出歌曲的情感;3.学生能够合唱《送别》歌曲,并协作发挥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1.《送别》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歌曲的情感表现;3.合唱与个人表演的比较。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介绍《送别》的歌曲背景、意义和情感;2.播放《送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旋律;3.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有哪些情境需要“送别”?步骤二:个人表演1.分发歌曲歌词,让学生自由阅读和感受;2.演示个人表演,让学生了解个人表演和合唱表演的区别;3.引导学生表现歌曲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音乐表情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步骤三:合唱练习1.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分成小组,分别练习和谐声部和主旋律;3.合并两个声部,开始整体练习;4.练习过程中,着重讲解合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步骤四:合唱展示1.学生进行合唱展示,让他们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表现力;2.分享经验和感受,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巩固练习1.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表演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2.着重讲解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给学生安排巩固练习,不断提高音乐表演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作业1.学生分配作业:反思音乐表演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2.督促学生练习和巩固歌曲,准备下次表演。
通过《送别》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验了音乐带来的情感和美好。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际表演能力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节课,教学对象为小学生。
我们要学乐曲《送别》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送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会演奏《送别》的乐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乐曲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演奏中理解曲子,将音乐与情感相结合,达到表现力的提升。
2.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让乐曲表现得更为完美。
四、教学内容及其安排1. 乐曲欣赏本节课的第一部分是乐曲欣赏。
在乐曲欣赏环节,老师会介绍《送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指导学生如何从音乐和情感的角度去理解这首曲子。
2. 乐曲教学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向学生展示《送别》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每个乐器的演奏方式。
同时,老师还会对整首曲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曲子的结构和乐谱中的标记。
3. 演奏实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实践。
学生应该根据老师的指导,通过集体实践,达到熟练掌握曲子的目的。
学生还应该注意乐曲氛围和情感表达。
4. 个人演奏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在班里进行独奏。
通过个人演奏,学生可以更加突出自己的音乐特色和风格。
5. 合奏训练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合奏训练。
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协调来达到音乐演奏的和谐。
6. 课堂总结在最后的环节,老师会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演奏技巧。
2.听说法:通过欣赏与讨论,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
3.合作学习法:在合奏环节中,学生需要积极与他人沟通和合作,以达到完成整个曲子的目的。
六、课堂评价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个人演奏评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对其进行评价。
2.合作评价: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送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作品的演唱,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强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的主要贡献。
3、双声部演唱和谐饱满,充满情绪。
教学重、难点:1、双声部演唱能和谐饱满。
2、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1 半音级进练习。
2 学生模唱音阶,并做柯尔文手势。
3 听音练习,单音到双音演唱。
三、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师播放《送别》。
刚刚我们欣赏的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歌词,演唱形式,情绪上回答)《送别》是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先驱”的音乐家李叔同根据美国音乐家奥特威所作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改填歌词而成,是一首流行于一百多年前新式学堂中的歌曲,我们称这类歌曲为学堂乐歌。
这首歌曲至今仍保持着新鲜的艺术生命力,被人们广为传唱。
还被电影《城南旧事》引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有感情朗读歌词!过渡:这首歌曲清新淡雅,情真意切。
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和朋友离别时的忧伤和凄凉。
2 学习高声部旋律。
注意音准节奏准确。
(1)分析拍号(2) 指出旋律重难点,单独训练(3) 划分乐句,找出相似乐句。
(4)分析旋律特点:起伏悠长。
(5)用wu演唱旋律并画出旋律线,注意旋律的起伏变化。
3 学习高声部歌词。
(1)听琴完整演唱两遍(2)生指出歌曲难点,共同解决。
教师强调发声方法。
(3)再次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4)歌曲重点难点分析,练习。
强调歌曲意境。
(5)分析处理歌曲,加力度记号。
第一二乐句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安静冷落的气氛,表达了惆怅忧伤的心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和声音演唱?(轻柔连贯、稍弱)第三乐句和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情绪变为激动,深沉的感叹,要用什么力度?(渐强渐弱)第四乐句重复的第二乐句,加强的作品的完整性的统一性。
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七单元《送别》教案 苏少版
送别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送别》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2、简介歌曲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二、认识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3.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2. 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歌曲旋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反复练习;2. 歌曲情感较为深沉,需要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把握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送别》的歌词、旋律、作者介绍等;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3. 纸、笔,用于学生记录歌词和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作者;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3.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4. 学生汇报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歌曲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器乐演奏、舞蹈等);2. 学生分组排练,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情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3. 拓展: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送别》的资料,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在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同时,通过分组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 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2. 运用小组讨论、即兴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及意义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及旋律分析分析《送别》这首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3 歌词解析对《送别》的歌词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3 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送别》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4 歌曲演唱教授学生演唱《送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3.5 即兴创作让学生根据《送别》的旋律,即兴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演唱和创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5.2 教学音频准备《送别》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用于课堂聆听和演唱。
5.3 乐理教材准备乐理教材,用于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6.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关于送别的歌曲创作。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附点节奏、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教学过程:一、新歌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吴老师很高兴,因为看到你们就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我,那时的我也是小学四年级,喜欢音乐课酷爱唱歌,想知道老师上小学时爱唱什么歌吗?请听!这首我当年最爱唱的一首校园歌曲,请大家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童年》,师演唱)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师: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学唱的也是一首校园歌曲,但不是《童年》,而是一首传唱了百余年的校园歌曲《送别》。
(欣赏《城南旧事》电影片段,第一次听)学堂乐歌介绍:刚才听到的《送别》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同学们请看屏幕,为什么老师出示的是——学堂乐歌之《送别》呢?师总结:我们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在1901年清政府实施了“废科举、兴学堂”的改良措施,那么“私塾”就变成了“学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校。
有了学堂后就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并开设了乐歌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音乐课。
后来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送别》。
二、作者介绍师:这首歌的词作者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性人物。
李叔同艺术造诣深厚,他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从引进外来曲调,填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开始,探索现代新音乐的发展道路。
《送别》就是其中优秀之作。
【设计意图:如果单单只学唱这首歌曲,会稍显单调,学生在不了解背景的基础上,不可能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送别》教学内容: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2、认识词作者李叔同3、学唱学堂乐歌《送别》情感目标:通过学唱《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知识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2、了解词作者李叔同教学重点:1、了解李叔同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教学难点:1、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2、能够再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问好2、老师来考一考大家:刚才播放的歌曲谁能猜出它的名字。
学生答:《童年》3、(介绍学堂乐歌)这首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童年》。
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
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那个年代,把学校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
因此人们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
二、新歌教学:1、仔细聆听器乐曲《送别》,说出乐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乐曲迷漫着怎样的色彩?(古筝)(抒情、忧伤)2、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这首曲子的作者为美国的J.P.奥特威,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李叔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大师。
他7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成就非凡,颇有造诣。
对于李叔同的歌曲,有学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即:爱国歌曲、抒情歌曲、哲理歌曲。
3、出示词《送别》,这就是李叔同先生的代表作。
4、学生朗读,突出觚(gū)的正确读音5、同学们表现不错,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词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又有怎样的意境呢?6、学唱《送别》(出示歌谱)⑴用“lu”模唱,要求气息连贯流畅。
(钢琴)⑵将《送别》旋律作为视唱练习,注意节奏、音准。
(钢琴带唱)7、试着将词填入旋律,按节奏读一读。
8、将《送别》诗填入这段旋律学唱。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送别》课型:歌唱课课前准备:电子琴、音频资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了解学堂乐歌,掌握歌曲的节奏,有情绪的演唱歌曲2.过程与方法:通过富有情绪的演唱歌曲以及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4/4拍的强弱关系,正确并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难点: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长音、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新课导入:游戏导入(首先很高兴能和我们三(2)班的孩子们再次的见面,今天在上课前呢,我们先做个关于听力和反应的游戏好不好?然后介绍游戏规则)3.教师通过总结歌曲的性质,向学生推荐《童年》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再引出今天的新课《送别》4.初听歌曲在播放歌曲前教师先进行问题的设定,让学生在听歌的时候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5.介绍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以及学堂乐歌和歌曲的填词背景。
6.节奏练习:4/4 (1)X X X X (2)X XX X XX (3)XX X XX X (4)X XX X. X练习节奏后,待学生掌握后教师加入歌词进行带读,学生熟悉后教师进行教唱。
7.教师范唱:然后让学生跟琴小声地哼唱,对于处理不好的地方,教师可以问学生自己觉得哪里唱的不好,然后再进行纠正。
8.歌曲编排:(1)在歌曲的开始前加入撞铃,重拍处加入沙锤。
增加歌曲的趣味性。
(2)对于副歌部分可以进行轮唱。
9.让学生欣赏不同的版本演绎,进一步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10.课堂小结:孩子们,人的一生总会面对离别,和家人、朋友、老师……,但我们不必去悲伤,因为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
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 、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
三、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
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四、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
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着《送别》所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