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下政府决策行为失范的反思

合集下载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兴经济学派别,其核心观点是政治行为是有动机的,而政治活动与经济行为是可比的。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灵现象是由于政治人物的私利追求而引起的。

在我国,政府失灵问题突出,尤其是在环境治理、社会福利等领域。

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探讨我国政府失灵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政府治理改进提供参考。

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政治人物在制定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到其私利。

在我国,一些官员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导致政府效率低下,政策效果差强人意。

对于环境治理来说,官员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政策,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政绩和收入。

在社会福利领域,政府的救济政策由于官员的个人利益而导致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这些都是政府失灵的体现,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那么,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有何启示呢?我们应当重视政治人物的激励机制,在制定政策时应当平衡政治人物的私利和公共利益。

应当加强监督机制,规范政治人物的行为,防止其违规操作。

应当增加政策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制定过程,提高政策的公信力。

在环境治理方面,公共选择理论启示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保产权制度,建立公正、透明的环保监督体系,防止政府失灵导致环境恶化。

还应鼓励公民参与环保,促进公众对环保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增加环境治理的公共性和透明度。

在社会福利领域,应当建立健全的社会救济制度,确保救济资金专款专用,避免被滥用和浪费。

要细化权限和责任,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确保救济政策的公平和合理性。

还应当加强对社会救济政策的宣传,提高救济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感。

在政府治理方面,应当加强官员激励机制的改革,确保政治人物的私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应当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建立完善的官员任命、考核和问责制度,规范政治人物的行为,防止他们利用行政权力谋取私利。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提出的一种分析政治经济现象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局限性入手,探讨其在现实应用中的反思和重构。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是在对政府行为进行个体理性选择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政府制定政策的目标、手段和结果,发现了政府行为中的利益冲突和局限性。

公共选择理论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忽视了社会公平和价值观的作用。

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反思和重构是必要的。

未来,可以通过结合其他理论,如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来重构公共选择理论,提升其预测和政策制定的准确性和效果。

对公共选择理论的有效应用将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政策和社会管理。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发展、反思、起源、局限性、重构、展望、结论、研究意义、简介1. 引言1.1 简介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理论。

该理论以个体的理性选择和利益最大化为基础,试图解释政府决策、政治行为和公共政策制定的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政府视为一种集体行为的结果,政府的决策是由个体利益的博弈和权衡所决定的。

公共选择理论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政府行为和制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性选择模型,公共选择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政府会做出某种政策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还为政府改革和公共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我们也将探讨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反思以及可能的重构路径。

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政府决策的本质,为构建更加公平和高效的公共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意义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可以为政府部门、学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和功能,其中包括公共服务的提供、资源的分配、社会秩序的维护等。

在实际的执政过程中,政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例如官僚主义、腐败现象、决策失误等,这些问题会导致政府无法有效地履行职责,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对政府的改革和提升效能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在政府效能和改革的研究中,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的问题所在,并提供有效的改革启示,这对于中国政府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一、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是研究政府决策过程和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并不是一个理性的、超然于阶级之上的实体,而是由有私利的个人组成的机构,这些个人在政府决策过程中追求的是自己的私利。

公共选择理论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内部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以及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从这个角度出发,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的局限性、不足性给予了深刻的分析。

2.政府的失败及原因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政府的官僚制度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和资源的浪费。

在政府机构中,官员和公务员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偏离公共利益,这就容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政府的决策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导致了政策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性。

政府的行为受到利益集团和利益诉求的影响很大,导致了政策的片面性和不公平性。

政府在资源分配和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失误和滥用,给社会带来了不成比例的损失。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的失败是由于政府内部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导致的。

而政府内部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的改变需要进行深入的制度和机制改革。

二、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1.加强政府内部的监督和制衡在中国政府改革中,应该加强对政府内部的监督和制衡,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公共选择理论的_政府失败说_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的_政府失败说_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4)实现分配公平。 政府实现公平的手 段主要是制定和执行收入分配政策, 致力 于实现收入分配结果的相对公平和保证个 人发展的机会平等。
(5)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可以承担提供 公共物品的职责,并根据它们不同的“公共 性” 程度及其与市场的关系来确定其被管 理的程度。
(6)调控宏观经济。 “国家可以通过经 济政策—通过支出、 课税和改变货币供给 量—对经济运行的表现施加重大影响。 ”
减少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首先, 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节政府机 构和公务员的行为。 其次,要加强行政监督 机构的权威,切实实行政务公开。 此外,还 要激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实现群众监督 制度化。 4.4 转变行政价值取向,树立公共行政理念
在我国转型时期, 需要不断加强公共 行政的理念。 首先,建立科学的民情民意反 馈体系, 以保证广大群众的政治参与。 其 次, 建立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 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 以尊重广大群 众对公共政策的知情权。 再次,完善专家咨 询制度,从专业的角度管理政府,对决策的 科学性和可行性作出有利论证和判断,以 使政府行为更加理性。 4.5 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 布 坎 南. 平 新 乔 译.自 由 、市 场 和 国 家[M].上 海 :上 海 三 联 书 店 ,1989
2 萨缪尔森. 高鸿业译. 经济学 (下 册 )[M].北 京 :中 国 发 展 出 版 社 ,1993
3 布 坎 南 . 平 新 乔 译 . 自 由 、 市 场 和 国 家 [M]. 北 京 :北 京 经 济 学 院 出 版 社 ,1998
在这一背景下,要求回归市场、为政府
收 稿 日 期 :2009-05-16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NO.8 2009 95

浅谈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浅谈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浅谈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分支之一,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

简单地说,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它的研究主题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等。

在"经济人"假定的前提之下,公共选择理论重点分析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探讨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经济分析公共决策政府失灵寻租行政效率前言:按惯例,首先我还是谈一下选择这个理论作为期末作业的原因:我们组讲课时选择的是维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但我对这个理论话题不是太感兴趣。

其实作为一个自认为是“愤青”的大学生,学了两年多的行政管理知识,对政府存在的行为问题自然有很多的义愤之词。

当然作为一个温和的“愤青”,对它的不满和愤慨更多的是希望国家和政府变得更好,真正履行起政府的职责,为人民谋福利。

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谈一下自己对“政府失败”问题的分析和改进的建议。

首先介绍一下公共选择理论,该理论基本出发点是经济人假设: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 ,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 ,即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将这种假设引入分析之中 ,将其运用到对政治行为的分析 .以"有理性的经济人" 来分析政治市场交换中产生的各种弊端。

而“政府失败”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在我们看来政府的存在,就是人民把部分权力交给政府来管理。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保证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不足(市场失灵)并使各经济人所作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干预以前高。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政府所做的事情往往不尽人意。

公共选择学者对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具体深入的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的一个新理论范式。

它的核心观点是,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其行为也受到激励约束和信息不完全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政府失败”。

这一理论对于政府的改革和提升其治理能力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对政府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行为的局限性。

传统上,政府被视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和实施者,但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了政府官员也是人,也存在私人利益、局部利益的问题。

政府官员往往会受到选民的压力、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及个人政治选举等激励约束,导致他们的决策可能偏离公共利益。

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谋取私利,而不是为人民谋福祉。

这种行为局限性在政府运作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府的决策可能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而偏离理性选择,导致“政府失败”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国政府中也同样存在,而且相当普遍。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行为的改进方向。

在面对政府行为的局限性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制度安排、激励机制和信息公开等手段来改进其决策和运作。

首先是通过建立规范和制度来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

在这个层面上,公共选择理论提倡通过监督和制约来遏制政府官员的权力滥用,遏制腐败行为。

其次是通过透明度和信息公开来加强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

政府应该主动地向公众公开信息,与其建立互信和对话机制,从而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公共选择理论还强调了激励机制对于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来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使他们更加关注公共利益,提升治理效能。

这些改进方向对于中国政府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对中国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政府在改革中应该重视政府行为的局限性,认真对待政府的激励约束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对政府官员的制约和规范。

政府行为分析与思考

政府行为分析与思考
政府 治理的概念 。 【 关键词】 政府行为; 经济人; 寻租; 治理


伴随市场失灵的政策失败
市场资源配置 的这一过程中 , 国政府的失败主要 还是在于地 我
() 府 失 败 论 的 提 出 。 O世纪 3 1政 2 O年代 以前 的西 方 经 济 学 方政府这一层面上 。我 国有史 以来就存在着腐败现象 , 即政府
主要听从上级政府 的 立 了公共选择理 论, 是为解决政府 为什么会 失败 , 就 这一 问题 由于种种 原因并不太受 同级人大的约束, 而提 出来的 。 2 政府失败 的新思考 。 () 在市场不能有效地调控资 意志 。这种特殊 的政府体制 导致 了大量的短期行为和 机会 主义 源 配置的情况下 , 政府 介入市场经济 活动 中, 通过政 策规则的 行为。二是政府 中的既得利益集 团的经济行为。其表现主要是 制 定、 实施 、 执行这一个完整 的政府活动 的过程 , 来发挥其宏观 双边垄 断和 不对称信 息、 官员预算 最大化和传统计划 管制条件 调控的功能 。但是政府 的调节也并不是万 能的, 同样存在着 下的既得利益 。 府机构是某种公共服务的惟一 并且是垄断的 它 政
而 府 的 认 识 更 接 近 马 克 思 对 国家 本 质 阶 级 性 的 认 识— — 阶 级 统 提 出具体的建议供政策制 定者选择 , 是为立宪 改革提供 一种 治 的工 具 。政 府 也 可 能不 代 表 公 共 利 益 , 只代 表 自 己或 自 己 指导或规范建议 ,为政策制定提 出一系列所 需的规则和程序 , 而
每个人都有 自利 。政治领域更是它应用 的核心领 域, 由此提 出
了国家 自主性的 问题 。对国家的 自主性从个人动机给予解释 ,
二 、 理 政 府 行 为 的 失败 治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是指政治经济学上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政府作出决策的过程中,政治家和官员们受到各种利益的影响,在没有公共压力或监督的情况下,往往会偏向于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是整体社会利益。

这种理论在我国政府治理中也有着明显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在政府失灵治理方面。

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利益的影响。

在我国政府失灵治理情景下,一些官员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偏向于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是为民众谋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出于政绩考核的需要,可能会过度依赖GDP增长,推动土地财政、固定资产投资等方式来提高GDP,而忽略了环保、公共服务的建设和改善。

而一些政治家为了获得选民支持,可能会偏向于采取一些短期利益较大的决策,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安排。

这些行为都是受到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也是政府失灵治理的一种体现。

公共选择理论提醒我们政府官员在决策过程中的局限性。

因为政府官员的利益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选民的支持、政绩考核的压力、利益集团的诉求等,而这些都会对决策有所影响。

在政府失灵治理下,当一些公共事务需要政府来调控和干预时,政府官员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利益受损而发生决策偏差。

在环境保护方面,一些政府官员可能会为了留住或引入大企业,而违背环保法规,导致环境恶化。

这就是政府失灵治理的局限性所在。

公共选择理论提醒我们在政府治理中需要设置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因为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利益影响,要防止政府失灵治理的发生,就需要有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来规范政府的行为。

完善的选举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可以促使政府官员和政治家更加重视公共利益,同样,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也可以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制衡。

在我国政府治理中,加强社会监督、推进政府透明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都是对政府失灵治理的有效遏制。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是指以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现象,探究政治参与者如何进行决策并洞察制度设计对他们行为的影响的一种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的理性选择和私利导向,在政治和公共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国政府在治理中出现的失灵现象,正是可以通过公共选择理论来解释和分析的。

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出发,探讨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参与者会出于私利进行决策,而政府作为最大的政治参与者,也会受到这种理性选择的影响。

在我国政府治理中,政府官员可能会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决策,而不一定是为了最大化社会福利。

这种情况常常导致政府失灵,具体表现为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治理结构腐败等问题。

具体来说,公共选择理论首先指出政府官员存在着追求自身私利的动机。

在我国,政府官员可能通过行政权力谋取私利,比如向企业索取贿赂、滥用职权为自己或家族亲属谋取利益等。

这种行为结果导致政府失去了原本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存在的意义,政府治理也就难以发挥效能。

公共选择理论还指出政府官员会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政府官员可能会有意隐瞒或歪曲信息,以获得更大的私利。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和不公正,进而影响政府治理效果。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局限性。

政府可能在干预市场时会考虑到自身的私利,而非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

这种政府干预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在于,政府需要重视理性选择和私利导向,优化决策机制,加强监督和制约,提高行政效能,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政府需要加强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减少官员追求私利的动机。

这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来实现。

在监督制度上,政府可以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在激励机制上,政府可以引入更多的市场化元素,提高政府官员的竞争性薪酬,增加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减少其谋取私利的动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1. 引言1.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鲍威尔首次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探讨个体在集体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动机,认为个体在做出选择时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并通过评估成本和收益来做出最优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了政府决策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个体理性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的决策者同样会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可能会追求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而不一定是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失灵现象,即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公众需求。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政府决策者必须面对自身的利益冲突,并通过透明、公正、民主的决策机制来有效治理问题,从而最大化社会福利。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中,我将探讨政府失灵的原因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在政府失灵治理中的应用,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字数:237】.2. 正文2.1 政府失灵的原因政府失灵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政府官员的利益相关性和行为动机可能会导致政府失灵。

一些官员可能追求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

政府机构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缺陷也是造成政府失灵的原因之一。

政府机构的体制设计不合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都会导致政府行为失效。

政府干预市场过度或者缺乏干预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市场资源配置失调,而过少的干预则可能导致市场无序和监管缺失。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不力也是政府失灵的原因之一。

如果公众对政府失职行为缺乏监督和制约,政府便会失去对民意的敏感性,导致行为不端和失灵现象的发生。

政府失灵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善和完善。

2.2 公共选择理论在政府失灵治理中的应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府失灵的根本原因。

从公共选择理论看政府失灵

从公共选择理论看政府失灵

从公共选择理论看政府失灵□刘一颖(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流派,政府行为是它的研究重心。

其又称为"政府失败"理论。

政府失败表现为寻租、政府规模扩大、工作低效、公共决策失误等。

市场和制度是解决政府失灵的良方。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市场公共选择理论始于1957年詹姆斯・布坎南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心"。

该理论集合了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

公共选择是将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政府对资源配置进行决策。

所以,对政府行为分析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部分。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选择,即政府选择[1]。

公共选择理论是随着公共产品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产品应该由公众选择、政府提供。

这和私人产品不一样,私人可以通过货币选票解决私人选择问题,而公共选择必须通过选票来解决。

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政治,将"经济人"的概念引入分析政府行为中,认为政府官员自身也存在个人利益,从而分析官僚经济。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同样的人绝不可能因为从经济市场决策活动转向政治决策活动之后,就由一个利己主义者转变利他主义者。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政治交易过程中的个体行动者的行为。

第一,"经济人"。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了经济人假设的理论观点。

维克塞尔认为,社会的总效用是由各个成员的效用加总起来的,而政府官员又总是从增加他们自身的效用出发来制定政策的,也就是说总是站在他们自己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不会完全地从只是增加公共福利的愿望出发去制定对全体人员都有好处的福利政策;政府官员们能从政府的经济活动中得到好处,所以不存在所谓的仁慈君主。

[2]所以布坎南认为政府官员也是自私自利的。

试析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试析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能 保 证 所 有 公 众 意 愿 得 以实 现 , 因为 难 以达 成 所 有 人 意 见 一 致 , 而
商, 提供 的东西 又贵又不 好。但是 国外 的厂商没有投 票权 , 并且 比 较分散 , 而国内的消费者 , 也很分散 , 没有积极的动力去组织 , 结合
起来去反抗贸易保护主义 。相反 , 国内被保 护的落后的厂 商 , 因为

的共 同利益 , 因而对政府 的政 策 目标具 有特殊 的偏好 的人群 。利 益集 团作 为一种具有 一致 性利 益方 向的特定 群体 , 对政府 的政策
往 往 具 有 特 定 的偏 好 , 因 而 可 能会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 如 承 诺 给予 资 金
步 导致政府 失灵 。“ 政府失灵” 将造成资源浪费 、 分配不公 、 效率
是少数 的, 容易识别 的, 会联合起 来 向政 府施压 , 致使 偏离 大众 消
费者偏好 的政 策得 以执 行。
2 . 外部 监 管 缺 位 政府 权 力 缺 乏 有效 的 监 管 是 政 府 权 力 滥 用 、 政 府 官 员 堂 而 皇
且 最终实施社 会决策 的是政府机构 , 其最终 的决策也就 很难体现 公共利益的最优化 。“ 为何 民选官员代表公众进行政治决 策 , 而最 后决策却违背公众 民意? ”这是公 共选 择理 论 的核 心 。詹姆 斯 ・ 布坎南在“ 经济 人” 假说下 , 指 出了市场 经济下政 府干预 的局 限性 和政府失灵问题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 议制 民主政治 中得不 到很好 的满 足 , 公共 部门在提 供公共物 品时 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 , 致使公共支 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 降低 , 政 府的活动并不像应该 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 的那样“ 有效 ”。

试析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失败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试析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失败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假 说 这 三 种 要 素 。 公共 选 择 理 论 的 主题 与 政 治 学 是 一 样 的 ,涉
二、公共选择 理论 视角下的政府 失败 及其原因剖 析 公共选择理论 的核 心议题是 用经济学 的方法 来说明市场经 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 为的局 限性 以及 政府 失败问题 。所谓政府 失败 ,是 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 的本质 上的缺失,无法使 资源配 置效率达 到最佳 的情形 ,政府活 动并不像 理论上所说 的能够做 到 的那样 “ 有效 ” 。理想 的政府是不存在 的,只存在做得好 的政 府 比做得 不好 的政府 失灵少 的问题 ,因此 ,政府失败是值得我 们去探究 的。总的来说 ,政府 失败 的根源 是公共选择理论 的基

及 国家理 论、投 票规则 、投 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 等 。在政府与 市场 的关系上,公共选择理论家们主张市场作用 最大化
张 向 自由放任 回归,倡 导新 自由主义。有的公共选择理论家甚 至提 出,“ 市场经 济有 可能失败 ,但政府干预一定 失败 ” 。 ( 三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定 公共选择 理论 是经 济学 应用于新公共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
本假定 “ 经济人 ”假说 。下面将 从多个具体角度 ,剖析 当代 西 方代议制 民主政府下政府失败的各种 原因。 ( 一 )公共决策失效或失误 公共选择 主要 是政府决策,政府 通过制定和执行公共 政策 对经济进 行干 预, 以达 到纠正市场失灵的 目标 ,政府 的行为是 离不 开公共决策的 。公共决策 以集体作为决策主体 ,以公共物 品为对象 ,并通过有一定政治秩序的政治市场来实现 。但公共 决策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存在着种种障碍和制 约因素,如 “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所证 明的将个人偏好或利益加 总为集体 偏好 或利益的 困难 ,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 的缺 陷,信 息的不完 全、公共议程的偏差、投票人 的 “ 近视效应 ”等 ,这都致使政 府难 以制定并执行好的或正确 的公共政策 。对政府 官员 自身来 说,人天生是 自利的动物 ,政府官员也带有 “ 经济人 ”的特 征, 在决策过程中 ,他们为满足 自身利益甚至 可能诱 导错误决策 , 从而引发公共决策 失效或 失误 的现象 。因此,这 非但不能弥补 市场机制的缺 陷,反而加剧 了市场失灵,造成更大 的资源 浪费 , 甚至引发社会灾难。 ( 二 )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政府机 构的低 效率的主要原因在 于: 是缺乏竞争力 。对政府 官员而 言,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 , 大多数 官员都 受到终身雇佣 条例 的保护,没有压力去提高 工作 效率 ;对 公共物 品的提供 而言,长期以来,公共部 门垄断 公共 物 品的供给 ,缺乏 公平 的竞争机 制,阻碍 了资源的有效配 置。 二是缺乏追求利润 的动机 ,趋 向于资源浪费 。政府官 员花 的是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丁煌(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武汉430072)内容提要本文首先简要地描述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接着对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家在政府失败及其根源和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上的基本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最后就该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所具有的启示作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政府管理启示公共选择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Buchanan,1919—)等人创立的一种新公共经济理论,其宗旨是要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

所谓经济人假定,即是指: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极大化为最基本的动机,亦即假定人都具有经济人特点。

基于这一假定,布坎南认为,通过类似的行为假设,我们也能够对集体选择的结构特征进行一些基本的预测。

他指出:国家不是神造物,它并不具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因为国家仍是一种人类的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既不更好,也不更坏,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

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的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为此,“我们必须从一方面是利己主义和狭隘个人所驱使的经济人,另一方面是超凡入圣的国家这一逻辑虚构中摆脱出来,将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过失的方法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

这样便使所有的分析有了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经济人———当人们必须在若干取舍面前进行选择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将政治决策视为一种集体的、有目的的选择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将政治行为解释为个人的自发行为。

这一理论在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发展与反思也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等人提出了“政府失灵”理论,即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分歧和行为局限等问题,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这一理论主张政府应当像市场一样,遵循自发市场的规律进行决策,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并且要保障自由竞争的环境。

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关于政府决策的局限性和市场机制的优越性的论述,还有关于选民、政治精英和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政治决策被视为一种集体选择过程,政治行为被解释为个人和集体的有目的行为。

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反思中,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批判和质疑。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公共选择理论假定个人能够理性地进行决策,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政治决策受到了信息不对称、心理偏差和群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过分强调了市场机制和竞争的作用,忽视了政府的调控和干预对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和反思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息息相关。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的决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和反思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问题,更是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现实的思考和应对。

对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政府决策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并且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反思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个人和集体决策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规律。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强调个体在作出政治决策时是如何基于个人利益和理性来进行选择的。

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核心观点,应用领域,争议和挑战,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例如过度简化了个体的理性假设等。

尽管如此,公共选择理论在帮助人们理解政府决策过程、促进社会福利改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其局限性也需认真对待,例如忽略了非理性因素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为我们理解政治经济现象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工具,但需要更加谨慎地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发展、反思、起源、核心观点、应用领域、争议、挑战、未来发展、启示、意义、局限性1. 引言1.1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共同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理论。

它主要探讨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人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以及这些决策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且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各种决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关注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到逐渐扩展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

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公共选择理论得到了更多的实证支持,并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

一些学者批评其过分简化了个体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对决策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完全解释一些现实中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未来,公共选择理论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理论进行交叉融合,以更好地解释和指导现实社会中的决策和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更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公共选择理论指的是一种理论框架,它试图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政治和社会行为。

这一理论的主要概念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以及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对于个人选择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离不开许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与探讨,同时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评与反思。

在本文中,将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其理论假设和应用进行反思和探讨。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等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府行为和社会决策的理论。

他们认为,政府和个人一样,都是理性行为者,会根据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

这一观点颠覆了以往政府行为理论中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假设,认为政府在实施政策时,并非总是为了最大化社会福利,而是受到了政治利益和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

随后,公共选择理论逐渐成为政治经济学、公共政策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框架。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个人的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人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偏好来做出最优选择,而政府的行为也受到这一理性选择的驱动。

在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下,政府的行为不再是超然于社会的,而是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政治决策的结果往往是各方力量博弈的产物。

这一观点对政治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对政府行为和社会决策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也受到了许多批评。

对于理性选择假设的合理性进行了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个人的行为并非总是理性的,其选择往往受到情感、社会习俗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忽视了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过分强调了政府的失灵和政治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忽视了政府为解决集体行动问题和市场失灵问题所做出的努力。

公共选择理论在政策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其过于强调了政府行为的非理性和利益驱动,忽视了政策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公共选择理论在不同政治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研究政治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的争夺与妥协,以及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与影响。

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及矫正_一种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考察

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及矫正_一种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考察

CANGSANG公共决策失误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由于主客观方面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决策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出现弊大于利的现象。

一般有以下特征:公共决策失误的责任承担主体是公共决策者,多数情况下为政府官员;公共决策失误的客体是决策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出现弊大于利的现象;责任追究主体为上级领导机关或行政监察部门,还可以是普通民众;责任主要承担方式有道义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刑事责任等。

近些年来我国公共决策失误还非常严重,2003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透露,“2002年1月到11月,全国共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金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严重,仅由于违规担保、投资和借款等,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达72.3亿元”。

因此,关注和探讨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决策失误问题应该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对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及其整治思路作一探讨。

原因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中的人,都是“经济人”,均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斯蒂格勒在分析政府官员的自利性时认为,“一个理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的支配。

无论他自己的个人欲望是什么,如果某种活动将带来惩罚,他必然会取消这种活动;如果能带来较大利益,将会吸收他趋于这种活动。

胡萝卜和棍棒对科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支配作用与对驴子的支配作用是一样的”[1]。

官员的自利性会促使决策者按照以下价值取向进行决策,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严重的决策失误,造成对国家财富的巨大损失。

具体分析如下:1.个人主义取向。

自私自利是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而谋求个人利益的实现和私欲的满足则是个人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

这种价值观念体现在公共决策者身上就表现为放纵私欲,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决策权力视为特权,决策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某一己私利等现象。

在决策过程中,受这种价值观念左右的决策者,其所作的决策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就会始终以个人利益的得失为原则和标准对决策目标进行鉴定,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然后,凭借其手中的决策权力,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麦奇逊提出的一种新型概念,它与传统政治经济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也是受经济理性的驱动,政治参与者追求自己的利益,政治决策也像市场交易一样,是在各种利益博弈中达成的。

这一理论的出现,对政府治理和公共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

在当今中国,政府失灵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失灵治理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公共选择理论提醒我国政府在治理中需要更加重视政治参与者的利益。

传统的政治决策往往是基于理想化的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政府将自己视为对社会整体利益负责的代表,而忽视了政治参与者的私人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政治参与者的个体利益是决定政治决策的根本动力,政府治理必须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

我国政府在治理中需要更加重视各方利益的平衡,确保政策的公正和公平,避免出现政府因偏袒特定群体而导致的失灵现象。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决策的制度性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决策不仅受到个体行为的影响,也受到组织和制度的约束。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政治机构和政治制度的作用,充分利用制度的约束和规范,避免政策失灵的可能性。

在我国,政府治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导致政策容易受到个人行为和群体利益的左右,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不足。

我国政府需要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建立健全的政策制定机制和规范,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决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参与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政府决策者很难获取到全部的信息,也很难向公众提供透明和真实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政府决策的盲目性和不完全性,从而产生政策失灵的现象。

在我国,政府决策常常缺乏透明和公开,政策执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我国政府需要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和民主参与,改善政府决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公共选择理论下政府决策行为失范的反思
朱家林
( 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
【摘 要】随着我国分权化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

地方官员的私利对地方政府行为亦有所加深。

同时,政府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政府公共行政的质量,由此可见,政府决策在公共行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根据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分析官员的自立性以及行为特点,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的失范行为进行反思。

【关键字】政府决策;行为失范;公共选择理论;规制
一、我国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选择理论下的政府行为“自立性”
通过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政府是一个有自身利益的实体,从而使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对政治人假设的幻想破灭。

由此,每一个政府的决策不仅仅是无私的利民主义,地方官员因手中掌握着很强的公共权力资源,使得他们趋利避害,相关政府决策不能够公平、公正、公开的得以做出决断。

一方面,政府官员面对短期利益的诱惑,需要超出通常的资源把“政绩工程”做的完美,从而得到领导认可得到晋升的机会;一方面,上级领导会做出超出短期目标的决策,出大成果,是下属从事超出资源范围和能力的项目。

政府官员的利益渗透在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自身的私人利益,还有在政府与劳资三方的关系重叠利益之中取利于政府以及官员自身发展的决策,而不是从社会和人民的角度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政府决策管理缺乏科学意识
科学管理是政府决策的基础。

在制定和执行任何一项政府决策都需要科学的论证,而非主观臆断。

政府决策最终需要付之于行动,错误的决定在实施之后会给政府自身和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且设计的范围广,影响的程度较深。

因此,科学化管理对于政府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决定了政府行为的目标和方向。

(三)缺乏民主参与机制
政府决策的方向和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但是,现如今的政府决策往往是一种精英决策,听不到群众的声音。

政府决策解决社会问题,文社会问题应充分参考人民的想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彻底的摒弃居高临下的“官老爷”思想。

(四)决策失误追究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政府决策中缺乏健全的决策失误追究机制,导致对政府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不力。

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府决策失误的责任人难以明确。

有些政府决策形式上是通过民主方式进行的,实际上却是个别领导的个人决策,因而即使决策失误也很难确定是领导责任还是整个领导集体的责任。

第二,决策失误追究的成本过高。

政府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三,缺乏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

造成决策失误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我国的政府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制度来规范和明确政府决策失误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决策失误追究做不到有法可依;此外,我国并无专门的决策失误追究机构对决策失误者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追究并依法处理。

二、对地方政府决策失范的规制办法(一)完善行政道德考核及处罚机制
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干部和公务员的“自利性”将政绩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不重视自我职业伦理修养,导致很多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

通过对行政伦理的考核,督促行政人员认真履行道
德规范,惩罚道德败坏的行为和思想,推动行政伦理监督建设。

对于行政道德考评合格的人员给予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并将考评意见纳入人事管理中,与行政工作人员个人的晋升、工作报酬等联系起来。

对于行政伦理考评不达标的情况,要严肃处理,并通过社会公示的方式公布于社会,按照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惩处。

(二)通过绩效管理完善政府内部缺乏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的管理当中不计成本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

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低下,公共部门的可支配资源有限。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必须对公共部门进行绩效管理。

“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是公共事业的内部管理,它既通过管理提高绩效,也通过管理不断地对管理结果做出评估,因而公共事业绩效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估过程,即内部评价过程,是以评估促绩效,绩效促评估的互动过程。

(三)建立多元参与决策模式
为减少和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的损失,必须要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①加强公民政策参与。

社会的变迁,治理模式的变革及其带来的其它规范性价值的转变,意味着公共管理者以及政府组织内外的领导都必须面对一个不断强化的、必须履行的责任,那就是,在所有类型的公共决策中,必须让公民参与进来。

②专家参与决策。

专家具有其他决策参与主体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够对社会形势和需求作出更好的判断,能够协助处理决策中的专业性事项,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

他们参与决策的主要方法有:
第一,专家提案。

可以规定一定数量的专家联名向决策机关提出决策提案。

第二,专家参与起草决策草案。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决策,决策机关可以委托专家单独起草决策的草案,也可以聘用相关专家参与起草。

第三,决策中的专家附署意见。

决策机关在作出决策时,须有专业性专家附署相关的意见并论证后才能公布。

参考文献:
[1]奚杨.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质疑和对政府决策失误的反思[D].电子科技大学,2008.
[2]王建明.防范地方政府决策失误的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张洁,梁作强.论政府公共决策失误的诱因及控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3):114-116.
[4]丁哲.我国政府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初探[D].吉林大学,2006.
[5]刘平,陈素萍,张华.建立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法律制度研究[C].政府法制研究,2006.
[6]王瑞丰.政府决策失误频现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 (05):7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