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Antrodia Camphorate纯化物抑制人类直肠肿瘤细胞(

合集下载

抗肿瘤新药一豹蛙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分离纯化化

抗肿瘤新药一豹蛙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分离纯化化

抗肿瘤新药一豹蛙酶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医)王娜108120105/12/2011随着医学的进步,普通传染病逐渐被控制,恶性肿瘤(癌症)成为目前最为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抗肿瘤药物市场近年来呈逐年增长的势头,目前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2%左右。

份额虽小,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肿瘤病人的总体增加趋势和肿瘤发病者的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对于新型肿瘤治疗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豹蛙酶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属于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它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低,细胞毒性较强,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杀伤作用,是目前全球正在重点研究的100种新药之一。

豹蛙酶英文名称为onconase,最早分离自北极豹蛙的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属于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

1988年Mikulski等发现蛋白经过纯化和粗提,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人下颚癌细胞株A-253、人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腺癌细胞株Colo 320等的生长并能杀死细胞,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其抗肿瘤活性,同时并显示出时间剂量依赖效应。

1991年Aldelt等测出了它的全序列,并根据oneology和ribonuelease将其命名为onconase。

1994年Merlino等用1.7AX 射线对其三维结构做了准确的描述,其结构和性质均类似于天然蛋白质。

从1996到2004年Alfacell公司相继开展了豹蛙酶对肺小细胞肺癌、恶性间皮瘤、乳腺癌、胰腺癌、肾癌等临床研究,其中对恶性间皮瘤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

一、豹蛙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转入细胞质,破坏细胞膜的整体性,降解胞质中高分子rRNA,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减缓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是豹蛙酶细胞毒性的基本机制,这在目前所有上市药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豹蛙酶与细胞膜受体结合,通过内吞作用转入细胞质,同时破坏细胞膜的整体性,这一过程需要三磷酸腺苷(ATP),是豹蛙酶细胞毒性作用的关键步骤。

熊猫豆提取物抑制肿瘤活性及诱导结肠癌细胞Caco-2凋亡机制研究

熊猫豆提取物抑制肿瘤活性及诱导结肠癌细胞Caco-2凋亡机制研究

莱宝科 技有 限公 司 ; D N A L a d d e r 检测试 剂 盒 : 南京 建
成生 物 工程 研 究 所 ; 人 c a s p a s e一3 、 c a s p a s e一9 、 C y t C
酶联免 疫分 析试 剂盒 : D e c o 。
1 . 2 仪器设 备
0 . 7 2 mg / m L 。0 . 4 、 0 . 6 、 0 . 8 m r /m L熊猫 豆 丙 酮提 取物 处理 7 2 h后 的 C a c o一 2细胞 , 可 以观 察 到典 型的 凋亡 细
胞的梯状 D N A条带, 细胞周期 G 1 期延长, C y t C 、 c a s p a s e 一 9 、 c a s p a s e 一 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上升。熊 猫豆 丙 酮能够 抑制 结肠癌 细胞 C a c o一 2增 殖 , 这种 抑制作 用是 通 过 阻滞 细胞 周 期和 诱 导线 粒体 通路 介 导 的 细
2 0 1 5年 4月
中国粮 油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Ce r e a l s a n d O i l s As s o c i a t i o n
Vo 1 . 3 0. No . 4 Ap r . 2 01 5
豆粗提 物 , 通过 MT T法测 定其对人 结肠 癌 细胞 C a c o一 2增殖 的抑 制 效果 , 琼 脂 糖凝 胶 电泳 、 流式 细 胞 术 、 酶 联
免疫 分析 等技 术与 方法检 测 细胞 周期 、 D N A及 凋 亡相 关蛋 白相 对 表 达量 的 变化 。结果 发 现 , 与 空 白对 照组 相 比, 0 . 1 ~ 1 . 0 m r , / mL熊猫 豆 丙酮提 取 物对 C a c o一 2细胞 增殖 有 明显 的抑 制作 用 , 且 呈现 剂 量效 应 关 系 , I c 为

台湾特产珍稀药用真菌樟芝的深层发酵与产品开发项目计

台湾特产珍稀药用真菌樟芝的深层发酵与产品开发项目计

台湾独有珍稀药用真菌樟芝液态发酵产业化及其产品开发项目计划书一、项目的目的及意义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又称牛樟芝,牛樟菇,樟内菇等,是台湾特有的珍贵药用真菌,仅生长在中国台湾山区海拔450-2000米之间的牛樟树腐朽的空心内壁,具有强烈的黄樟气味。

樟芝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多糖,三萜类,超氧化物歧化酶,腺苷,维生素,微量元素锗和氨基酸等,其中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保护神经系统、抗高血压、抗高血脂、抑菌、抗辐射、抗氧化、抗炎症,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日化等领域。

樟芝自然生长条件苛刻,生长缓慢,此外不法商人的滥采滥伐,导致野生樟芝资源严重短缺和价格的一路飙升。

人工栽培面临不能获得樟芝子实体,不易除去不可食用部分,易染菌,周期长等问题。

而樟芝深层液态发酵产物富含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几乎无毒副作用,易于大规模人工生产。

因此采用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来生产樟芝的有效物质是开发樟芝,造福人类的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

在前期已完成深层液体发酵试生产的基础之上,本项目拟采用投融资,项目整体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建立樟芝深层液态发酵生产线一条,同时展开后续研发实验,开发以樟芝为原料的日化产品2-3个,健康产品2-3个,药品1-2个,最终填补国内空白,为这一珍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樟芝的生物学特性樟芝又称樟生薄孔菌、牛樟菇、牛樟芝、红樟芝、血灵芝、樟内菇、红樟菰等,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薄孔菌属,属台湾独有物种。

子实体多年生,平伏无柄,木栓质至木质,多附着于牛樟树中空心材内壁上生长。

子实体菌肉两层,初生时表层(上层)鲜红色,渐长为白色、淡红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下层淡黄色;老熟后成钟状,皮壳黄褐色至黑色,外皮有明显的环状构造,质地极其坚硬。

子实体形态多变化,有板状、钟状、马蹄状或塔状,一般以板状居多。

艾玛昔替尼化学结构

艾玛昔替尼化学结构

艾玛昔替尼化学结构艾玛昔替尼(Imatinib Mesylate),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等肿瘤的治疗。

艾玛昔替尼的化学结构是一种咪唑基取代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

它的分子式为C29H31N7O,相对分子质量为493.61。

艾玛昔替尼的结构中含有苯环、咪唑环和胺基等功能基团。

艾玛昔替尼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的活性,从而干扰了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具体来说,艾玛昔替尼通过与BCR-ABL融合蛋白结合,阻断了BCR-ABL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CML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此外,艾玛昔替尼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中的KIT受体激酶,从而发挥对GIST 的治疗作用。

艾玛昔替尼的药物代谢途径主要是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进行。

它主要经过CYP3A4酶代谢,形成活性代谢产物N-甲基艾玛昔替尼。

这些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艾玛昔替尼一般口服给药,每日一次。

由于其强烈的作用靶点选择性,艾玛昔替尼在治疗CML和GIST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艾玛昔替尼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以及水肿、皮疹、疲乏等全身反应。

此外,由于艾玛昔替尼的药物代谢途径主要经过肝脏,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肝功能的监测。

尽管艾玛昔替尼在治疗白血病和肿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药物靶点的突变导致药物失效。

为了克服耐药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发了多种新型的靶向抗癌药物,如二代和三代BCR-ABL抑制剂。

这些药物在治疗耐药患者方面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

艾玛昔替尼作为一种重要的靶向抗癌药物,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其副作用和耐药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美洲大蠊、斑蝥提取物对3株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美洲大蠊、斑蝥提取物对3株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美洲大蠊、斑蝥提取物对3株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从昆虫美洲大蠊和斑蝥中提取的3个活性部位YS-I、YS-II、YS-III 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和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从昆虫美洲大蠊、斑蝥中提取的3个活性部位分别作用于MGC-803、Eca-109、HepG2細胞株,采用MTT法检测受试物作用24、48、72小时后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计算IC50值,并研究其量效、时效关系。

结果:3个由昆虫中提取的活性部位对人源MGC-803、Eca-109、HepG2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现较好的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YS-I及斑蝥不同极性提取物YS-II、YS-III对人胃癌、食管癌、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抑制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发昆虫源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标签:昆虫;美洲大蠊;斑蝥;增殖抑制;抗肿瘤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f Extracts from Reriplaneta amerlcana and Mylabris on Three Human Tumor CellsYAN Shuang1,2GAO Meng ting1,2ZHENG Yuanyuan1,2GUO Nana1,2CHEN Junya2GEN Ling2XIAO Huai1,2,3,4LI Yue1,2,3,4*1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tomological Biopharmaceutical R&D,Dali 671000,China;2College of Pharmacy and Chemistry,Dali University,Dali 671000,China;3Yunnan Provincial 2011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Entomoceutics,Dali 671000,China;4National-Local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Entomoceutics,Dali 67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n MGC-803 cell、Eca-109 cell and HepG2 cell with three active extracts(YS-I,YS-II,YS-III)from Periplaneta americana and Mylabris Methods To incubate MGC-803、Eca-109 and HepG2 cell with three active extracts from Periplaneta americanaand Mylabrisfor 24,48 and 72 hours,cell proliferatio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time wa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Calculating IC50 values and study its dose,time-effect relationship Results Three active extracts frominsects have a certain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n MGC-803 cell,Eca-109 cell and HepG2 cell The inhibition effect had good time-dependent and dose-dependent Conclusion Three active extracts fromPeriplaneta americanaand Mylabrishave a good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n MGC-803,Eca-109 and HepG2 cell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ow toxicity,efficient insect anti-tumor drugs.Keywords:Insects;Periplaneta americana;Mylabris;Proliferation Inhibition;Antitumor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提及未来20年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达到2200万,同期癌症死亡数将上升至1300万例[1]。

活体成像在药物研发研究领域的应用

活体成像在药物研发研究领域的应用

PerkinElmer 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已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临床前医学研究及药物研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药物研发是科研机构和医药公司的重点研究领域。

在活体光学成像实验中,常用于药物研发的方法包括:1.使用构建好的生物发光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应用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观测给药后疾病信号的改变,从而评价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2.通过注射功能性荧光探针,观测疾病发展过程中分子事件,从而反映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例阐述应用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进行药物研发的七个方面:1.抗肿瘤癌症药物研发。

2. 关节炎治疗药物研发。

3.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研发。

4. 抗炎症的药物研发。

5.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6.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7.构建新型老鼠模型。

一.抗肿瘤癌症药物研发肝细胞性肝癌是肝癌的主要形式,而且每年死亡多达598,000人以上。

索拉非尼(Sorafenib )是一种合成的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而且用于治疗30%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肝硬化,因此研究人员开发其他类型的药物用于治疗肝癌患者。

表观遗传变换能够引发肝癌和促进肿瘤的发展,表观遗传变换而且是药物可逆的,因此转录后调控可用于肝癌的治疗。

DNA 异常甲基化是早期和晚期肿瘤癌症的重要事件,因此研究异常甲基化对于癌症风险性评估,治疗和化学预防都有积极的作用。

抑制DNA 甲基转移酶1(DNMT1,DNA methyltransferase 1) 能够再激活表观遗传沉默的肿瘤抑制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且促进细胞分化,凋亡和提高免疫监督。

研究者在免疫缺陷的小鼠(NOD/SCID )脾内移植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敏感人肝癌肿瘤细胞株(Huh7-luc ),从而建立人异种移植肝细胞性肝癌肿瘤模型。

使用PerkinElmer 的IVIS 系统成像显示小鼠服用低毒性的Zebularine (第二代稳定的亲水性DNA 甲基转移酶1抑制剂)后,生物发光强度明显降低(下图)。

铁死亡诱导剂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铁死亡诱导剂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 180 -end-expiratory pressure alone minimizes atelectasis formation in nonabdominal surg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esthesiology,2018,128(6):1117-1124.[39] KIM N,LEE S H,CHOI K W,et al.Effects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on pulmonary oxygenation and biventricular function during one-lung ventilation: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J Clin Med,2019,8(5):740.[40] KATZ J A,LAVERNE R G,FAIRLEY H B,et al.Pulmonaryoxygen exchange during endobronchial anesthesia:effect of tidal volume and PEEP[J].Anesthesiology,1982,56(3):164-171.[41] SENT ÜRK N M,DILEK A,CAMCI E,et al.Effects of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on ventilatory and oxygenation parameters during pressure-controlled one-lung ventilation[J].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05,19(1):71-75.[42] KANG W S,KIM S H,CHUNG J parison of pulmonarygas exchange according to intraoperative ventilation modes for mitral valve repair surgery via thoracotomy with one-lung ventil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14,28(4):908-913.(收稿日期:2023-03-03) (本文编辑:田婧)*基金项目:安溪县科技计划项目(2022S002)①福建省安溪县医院 福建 安溪 362400通信作者:许永鹏铁死亡诱导剂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陈伟鸿① 苏小苹① 苏宇超① 黄栋钦① 许永鹏①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传统治疗方案对CRC 晚期患者的疗效不佳,因此,发现新的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CRC 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基于RNA-seq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基于RNA-seq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基于RNA-seq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陈峰;陈佳松;彭锐;耿福能;邹方东【摘要】Periplaneta americana extracts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several tumors,and even induce tumor cell apoptosis.However,the influence ofP.americana extracts on the signaling pathways in cancer cells is still unknown.In this study,RNA-seq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ignaling pathways in colon cancer cells that treated withP.americana extracts and cisplat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ing tothe untreated group,colon cancer cells tha t treated with 30 μM cisplatin and 0.6% KFXY had 1 90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including 1 555 up-regulated genes and 346 down-regulated;30 μM cisplatin and O.8%JFJJ treated group had 2 587 DEGs,including 2 183 up-regulated genes and 404 down-regulated;30 μM cisplatin and 100 μg · mL-1 JF treated group had 1 488 DEGs,including 1 164 upregulated genes and 324 down-regulated.GO analysis and KEGG pathwa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up-regulated DEGs were enriched in p53 signaling pathway,cell adhesion and apoptosis,while the down-regulated DEGs were enriched in aminoacyl-tRNA biosynthesis,one carbon pool and 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甚至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是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基于RNA-seq技术初步分析了美洲大蠊提取物联合顺铂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表明:30 μM顺铂和0.6%康复新液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1 901个差异基因,其中1 555个基因表达上调,346个基因表达下调;30 μM顺铂和0.8%精粉酵解液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比,共有2 587个差异基因,其中2 183个基因表达上调,404个基因表达下调;30 μM顺铂和100 μg·mL-1精粉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1 488个差异基因,其中1 164个基因表达上调,324个基因表达下调.用WEGO和DAVID进行差异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联合顺铂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53、细胞粘附分子、MAPK、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表达下调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抗生素生物合成、一碳代谢等信号通路.【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8页(P649-656)【关键词】美洲大蠊;提取物;转录组;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功能注释【作者】陈峰;陈佳松;彭锐;耿福能;邹方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5;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610065;药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5;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610065;药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5;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610065;药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药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5;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610065;药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5.9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隶属于蜚蠊目Blattodea蜚蠊科Blattidae大蠊属Periplaneta,俗称蟑螂,是世界性卫生害虫,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樟芝的药理作用及其培植方式的研究进展

樟芝的药理作用及其培植方式的研究进展

樟芝的药理作用及其培植方式的研究进展陈清法;赵宗杰;谢海涛;张向阳;王鹏亭【摘要】樟芝富含多种生物成分,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药用真菌.在此介绍了樟芝的药理作用及其培植方式的最新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9【总页数】3页(P10129-10130,10133)【关键词】樟芝;药理作用;培植方式;研究进展【作者】陈清法;赵宗杰;谢海涛;张向阳;王鹏亭【作者单位】香港中医科学院,香港999077;香港中医科学院,香港999077;香港中医科学院,香港999077;香港中医科学院,香港999077;香港中医科学院,香港999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2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又名牛樟芝,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目真菌,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子实体和菌丝体均可被食用,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药用真菌。

具有抗癌、保肝、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力、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珍品。

笔者在此对樟芝的药理作用及其培植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1 樟芝的药理作用机理1.1 抗肿瘤作用机理樟芝因其具有抗肿瘤的活性而广受重视,不论在体外细胞试验或是体内的动物试验中,都有文献指出樟芝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Kuo等用樟芝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EAC)处理人肝癌细胞Hep3B,结果发现EAC可以减少Hep3B细胞的增殖,达到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1]。

EAC能够增加细胞间质Ca2+的含量,以及增加钙蛋白酶和caspase-12的表达。

Song等对樟芝发酵菌丝的甲醇提取物(MEM)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EM通过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化及阻断细胞循环,实现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从而达到诱导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2]。

Hseu等对樟芝诱导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体外凋亡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樟芝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和生长[3]。

显示它也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巨噬细...

显示它也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巨噬细...

学校代码:学号: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羧胺三唑的抗癌新机制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所院:鞠瑞姓名:张德昌教授指导教师:导师小组: 张德昌教授叶菜英教授药理学学科专业:肿瘤药理研究方向:完成日期: 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一日\目录摘要??。

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长键词??.?..?.?...?.?...............??...... .....。

缩略术语表??.前言?.实验材料一.细胞系二.动物?三.药品及试剂?.细胞培养材料?一.动物模型。

.冰冻切片及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细胞免疫组化荧光染色? .组织匀浆..总蛋白测定??..??..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和侵袭.四.抗体?五.试剂盒六.常用溶液配制.细胞培养用液?..动物模型..冰冻切片及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细胞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总蛋白测定??。

.细胞实验.七.主要仪器北京协和医学院博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方法?.一.细胞复苏二.细胞培养三.细胞冻存四.动物实验模犁..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裸鼠移植瘤模型?五.体内巨噬细胞提取分离.人鼠腹腔巨噬细胞提取..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提取.荷肿瘤的/小鼠中肿瘤组织巨噬细胞提取??。

.荷移植瘤裸鼠腹腔巨噬细胞提取??..六.肿瘤组织冰冻切片及免疫组化或荧光染色七.肿瘤组织匀浆制备八.法测定蛋白浓度?..九.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化学染色.肿瘤组织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与细胞共培养的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肿瘤组织匀浆:..原代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体外与共培养或经条件培养基诱导的巨噬细胞上清?..十一.荧光定量实验.肿瘤组织巨噬细胞中. 的表达?.体外与经条件培养基诱导的.细胞中和的表达.:;十二..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检测药物对单独培养的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药物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增殖的影响。

培米替尼作用机制

培米替尼作用机制

培米替尼作用机制培米替尼(Pemetrexed)是一种抗癌药物,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胸膜间皮瘤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培米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被广泛高表达的抑癌基因。

1. 培米替尼抑制甲蓝酸还原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

甲蓝酸是一种核酸前体,它是合成DNA所必需的,而TS是甲蓝酸的合成酶。

培米替尼能与TS结合,抑制甲蓝酸的合成,进而影响DNA的合成与修复。

这使得肿瘤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DNA复制和修复,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

2. 培米替尼还抑制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

DHFR是叶酸代谢的重要酶。

叶酸是葉酸代謝途徑中的一種維生素B9,对细胞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细胞利用叶酸进行单碳代谢,而DHFR是叶酸代谢中的关键酶,它能还原活化的叶酸,从而使其可以再次参与单碳代谢。

培米替尼能抑制DHFR的活性,减少了可用于细胞生长和DNA合成的还原型叶酸水平,从而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

3. 除了TS和DHFR外,培米替尼还通过抑制核苷酸代谢途径中的其他关键酶发挥作用。

它抑制了三磷酸核苷糖(thymidylate kinase,TMK),这是叶酸代谢路径中的酶,对细胞的DNA合成来说至关重要。

培米替尼还可以抑制核苷酸合成酶,如核苷酸还原酶和核苷酸环化酶,从而降低了DNA和RNA的合成。

总之,培米替尼通过多种机制抑制了核酸的合成和修复,破坏了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这种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得培米替尼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直肠腺癌实验报告

直肠腺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建立直肠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2. 探讨不同药物对直肠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3. 为临床治疗直肠腺癌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

2. 试剂与仪器: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胰蛋白酶、二甲基亚砜(DMSO)、MTT试剂盒、细胞计数板、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细胞分离与培养(1)取新西兰大白兔直肠组织,置于75%乙醇消毒5分钟。

(2)用无菌剪刀剪取适量组织,放入含有DMEM培养基的离心管中。

(3)加入适量胰蛋白酶,37℃水浴消化10分钟。

(4)加入胎牛血清终止消化,用吸管吹打组织,制成细胞悬液。

(5)将细胞悬液用细胞计数板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个/mL。

(6)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放入CO2培养箱培养。

2. 细胞传代(1)当细胞长至80%左右融合时,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

(2)加入胎牛血清终止消化,吹打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3)将细胞悬液按1:2比例传代。

3. 细胞鉴定(1)取传代后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2)提取细胞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癌基因表达。

4. 药物敏感性实验(1)将传代后的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小时。

(2)根据实验设计,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

(3)培养48小时后,加入MTT试剂,继续培养4小时。

(4)用酶标仪检测各孔吸光度(OD)值。

(5)计算细胞抑制率。

四、实验结果1. 细胞培养(1)细胞生长旺盛,呈梭形,排列整齐。

(2)细胞传代顺利,生长状况良好。

2. 细胞鉴定(1)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呈梭形,排列整齐。

(2)PCR扩增:癌基因表达阳性。

3. 药物敏感性实验(1)不同药物对直肠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

(2)药物敏感性排序:顺铂 > 5-氟尿嘧啶 > 卡培他滨。

五、实验结论1. 成功建立了直肠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2. 顺铂、5-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对直肠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顺铂抑制作用最强。

《细胞·代谢》肠癌“氨”杀T细胞...

《细胞·代谢》肠癌“氨”杀T细胞...

《细胞·代谢》肠癌“氨”杀T细胞...结直肠癌(CRC)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全球癌症死亡原因[1]。

近年来,结肠镜检查率的提高促进了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提高了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2]。

然而,有20%的CRC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这部分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10.5%[3-4]。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在绝大多数CRC患者中无效[5]。

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CRC的肿瘤微环境(TME)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TME中缺氧、营养物质缺乏、代谢废物浓度很高,可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失调。

同时,由于肠道菌群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原发性CRC的代谢失调也受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代谢均可产生大量的氨,由于氨对许多细胞有毒性,正常情况下,代谢产生的氨被肝脏处理后通过尿素循环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癌细胞可以通过吸收氨驱动氨基酸代谢,但是细胞外氨在TME中的作用尚不明确[6]。

近日密歇根大学的Yatrik M Shah教授团队在Cell Metabolism 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结肠肿瘤微环境中有大量氨的积聚,并通过抑制T细胞功能来降低免疫反应。

去除微环境中的氨可以重新激活T细胞,抑制肿瘤增长,并使增加肿瘤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7]。

文章封面ICB治疗最近在肾透明细胞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肿瘤方面取得了临床突破,然而在绝大多数CRC中,ICB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广泛使用的小鼠结直肠癌模型对免疫治疗反应较好,与人类结直肠癌的情况存在明显不同,既往文献表明,APC、KRAS和TP53基因突变在CRC中更为常见,因此研究团队在特异性靶向结肠上皮的他莫昔芬诱导CDX2-CreERT2小鼠中分别构建了单基因(Apc,SingleMut)、双基因(Apc和Tp53,DoubleMut)和三基因突变(Apc、Tp53和Kras G12D,TripleMut)模型。

随着他莫昔芬剂量增加,小鼠生存时间逐渐缩短。

《Erastin联合紫草素通过调节EMT和凋亡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Erastin联合紫草素通过调节EMT和凋亡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Erastin联合紫草素通过调节EMT和凋亡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一、引言结直肠癌(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Erastin和紫草素因其独特的抗癌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Erastin是一种具有细胞凋亡诱导特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而紫草素则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肿瘤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Erastin联合紫草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特别是对上皮间质转化(EMT)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用的结直肠癌细胞株、Erastin、紫草素及其他试剂均采购自正规渠道。

2. 方法(1)细胞培养与处理:将结直肠癌细胞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rastin和紫草素处理细胞。

(2)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MTT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的活力变化。

(3)Western blot检测: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包括EMT相关蛋白(如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等)及凋亡相关蛋白(如Bcl-2、Bax等)。

(4)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变化。

(5)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1. Erastin和紫草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Erastin和紫草素均能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活力,且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在MTT法检测中,联合使用Erastin和紫草素的处理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单独使用任一药物的处理组。

2. Erastin联合紫草素对EMT的调节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联合使用Erastin和紫草素能显著降低Vimentin等间质标志物的表达,同时增加E-cadherin等上皮标志物的表达,表明联合使用Erastin和紫草素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EMT过程。

【高中生物】近代物理所揭示高LET射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理

【高中生物】近代物理所揭示高LET射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理

【高中生物】近代物理所揭示高LET射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碳离子将恶性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其生长,并明显诱导了肿瘤细胞凋亡。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辐射医学室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碳离子束,研究高线性能量传递(let)射线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分子机理获得新发现。

细胞细胞分裂就是电离辐射所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

p73就是p53家族蛋白成员之一,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很少出现缺位或变异,反而呈现很高量的抒发。

p73就是遏制细胞分裂基因还是推动细胞分裂基因这个问题仍处在争议之中。

p73存有两组蛋白异构体:tap73和np73。

tap73和δnp73被誉为肿瘤生死存亡的“控制器”。

目前对于p73异构体在低let射线诱导的肿瘤细胞细胞分裂中的促进作用机制尚未见到报导。

近代物理所辐射医学室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碳离子辐射诱导肿瘤细胞g2/m期阻滞,抑制其生长和增殖,并明显促进了肿瘤细胞凋亡(如图1所示)。

其机理为:电离辐射通过激活p73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启动p73介导的死亡受体和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如图2所示)。

此外,大蒜的天然活性产物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disulfide,简称dads),不但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而且对正常细胞具有辐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dads协同碳离子,通过上调癌细胞tap73/δnp73,激活凋亡信号通路,促进了癌细胞凋亡;而对于正常细胞,则通过下调tap73/δnp73,抑制其凋亡信号途径,并促进dna损伤的修复。

这些发现首次揭示了高let射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分子机理,有可能为提高重离子放疗效果及阐明其安全性机理提供新思路。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小科学装置联手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scientificreports(,5:16020)和cellcycle(,doi:10.1080/15384101..1104438)。

天然驱蛔药可抑制耐药乳腺癌细胞

天然驱蛔药可抑制耐药乳腺癌细胞

天然驱蛔药可抑制耐药乳腺癌细胞上个世纪出生的读者,应该还记得一种叫宝塔糖的药品,其主要成分即蛔蒿素,又称山道年、散道宁,是从菊科植物蛔蒿(山道年蒿)头状花序提取的倍半萜酮内酯,也可人工合成,具有麻痹蛔虫的作用,过去被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国药典列为驱蛔药。

近年来,由于倍半萜酮内酯被发现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而备受关注。

2019年5月18日,美国《医学科学监测》在线发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报告,评估了天然倍半萜酮内酯蛔蒿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的抗癌作用。

该研究所用人类乳腺癌细胞(SK-BR-3)来自1970年美国纽约纪念医院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从一例43岁白人女性分离培养的HER2过表达耐药乳腺癌细胞后代。

本研究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对细胞活动进行测定,利用能够与DNA强力结合的荧光染料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和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染色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于细胞分裂周期进行分析,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对蛋白质表达进行估算。

结果,蛔蒿素随着浓度增加,对乳腺癌SK-BR-3细胞发挥显著的抗增殖作用,50%抑制浓度为16微摩尔。

DAPI染色表明,蛔蒿素引起SK-BR-3细胞DNA断裂,提示细胞凋亡。

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染色表明,蛔蒿素浓度达32微摩尔时,凋亡细胞比例增至34.32%。

蛔蒿素可引起调节细胞凋亡的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胱天蛋白酶9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

蛔蒿素还阻止SK-BR-3细胞由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后期G2进入有丝分裂期M,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周期蛋白A和B1的表达。

最后,蛔蒿素还可阻断乳腺癌细胞的有丝分裂信号转导通路RAF→MEK→ERK。

因此,该体外细胞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倍半萜酮内酯蛔蒿素通过诱导线粒体所致细胞凋亡、胱天蛋白酶活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停滞、阻断细胞有丝分裂信号转导通路,对于耐药乳腺癌细胞可以发挥抗癌作用,对于耐药乳腺癌具有治疗潜力,有望成为抗癌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1:Antrodia Camphorate純化物抑制人類直腸腫瘤細胞(COLO 205) 生長及細胞週期G0/G1調控PART 2:探討LOX(Lysyl Oxidase)在乳癌細胞中所扮演之角色PART 1: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SY-1 Induced Apoptosis andG0/G1 Cell Cycle Arrest in 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s PART 2:Studies on the Role of LOX(Lysyl Oxidase) in Breast Cancer中文摘要PART 1:本篇論文研究來自三種不同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e;AC) 的子實體中之純化物4,7- Dimethoxy-5- methyl-l,3- benzodioxole (稱做SY-1)。

AC是一種藥用傘菌,主要生長在牛樟樹樹幹腐朽之心材內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樹木材潮濕表面,而且可以利用於中藥上,具有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

我們證實SY-1能有效抑制人類直腸腫瘤細胞(COLO 205)的生長,濃度在75-225μM 的SY-1的濃度劑量會使癌細胞之細胞週期停留在G0/G1期,而在SY-1 濃度大於225μM時,則會誘導細胞產生細胞凋亡(apoptosis)。

SY-1調控之COLO 205細胞週期停留在G0/G1期時,p53 、p21/Cip1及p27/Kip1蛋白的表現會增加,而cyclin D1 、cyclin D3及cyclin A表現量則減少。

相較之下,我們使用人類正常結腸黏膜細胞(FHC),給予SY-1後,並沒有引起顯著的影響細胞週期G0/G1期調控蛋白的表現量改變。

將COLO 205細胞培養於軟性瓊膠(soft agar)上,給予SY-1之後觀察群落之生成與型態,發現細胞群落聚集的現象有明顯降低的趨勢。

根據以上結果證實,我們首先證實SY-1可以抑制COLO 205細胞的增殖,主要是經由抑制細胞生長和群落的聚集。

PART 2:Lysyl oxidase是一種需銅的氨基氧化酶,位於細胞外基質,會與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相互作用。

最近研究發現,lysyl oixdase會去氧化細胞外基質內的蛋白,lysyl oixdase對組織生長、細胞增生、細胞內訊息傳遞及細胞轉移是扮演重要的角色。

由Real time PCR定量mRNA的表現量,發現lysyl oixdase在乳癌腫瘤病人組織表現量比正常組織較多,大約占62%。

更進一步利用雷射顯微擷取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和IHC的方法,確認其再現性及表現分布。

另一方面,利用實驗室現有乳癌及正常細胞株中lysyl oixdase的表現,發現在MDA-MB-231細胞株中lysyl oixdase被大量表現。

在過去研究發現,lysyl oixdase 會與鄰近的lysine結合分泌出過氧化氫,會使FAK/Src pathway被活化,進而使癌細胞移動能力增加。

因此使用lysyl oixdase抑制劑(β-aminopropionitrile;βAPN),抑制其活性,發現過氧化氫分泌減少和下游FAK/Src pathway磷酸化也降低。

接著利用wound healing assay觀察MDA-MB-231細胞移動能力,由結果得知加入lysyl oixdase抑制劑能有效抑制MDA-MB-231細胞移動能力。

因此,我們發現lysyl oixdase在乳癌細胞中大量表現,主要功能是促進細胞移動能力。

英文摘要PART 1:In this study, 4,7-dimethoxy-5-methyl-l,3-benzodioxole ( designated as SY-1 ) was isola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sources of dried fruiting bodies of Antrodia camphorate (AC). AC is a medicinal mushroom that grows on the inner heartwood wall of the endemic species Cinnamomum kanehirai Hay (Lauraceae), and i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for its 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We demonstrated that SY-1 profoundly decreased growth of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COLO 205) through G0/G1 cell cycle arrest (75-225μM)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 225μM). Cell cycle arrest induced by SY-1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otein levels of p53, p21/Cip1, and p27/Kip1, and a decrease in cyclinsD1, D3, and A. In contrast, in normal human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FHC), SY-1 treatment did not induc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G0/G1 phase cell cycle regulatory proteins. The cells were cultured in soft agar for evaluation of anchorage-independent colony formation, and the number of transformed colonie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in the SY-1-treated COLO 205 cell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SY-1 inhibits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inhibition of cell growth and anchorage-independent colony formation in soft agar.PART 2:Lysyl oxidase (LOX) has been show previously, is an extracellular cupper enzyme that initiates the crosslinking of collagens and elastin. LOX catalyzes the oxidation of the side chain of a peptidyl lysine converting specific lysine and hydroxylysine residues of α–aminoadipic-δ-semialdehydes. Current findings have shown that LOX is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jor organs, and have assignedit highly important roles 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 in terms of migration, invasion,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and even intracellular signalling. Form real time PCR data, we can see that LOX mRNA level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re higher than in normal tissues. It has been show previously, LOX protein was up-regulated in a lot of cancer tissue, included liver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and IHC shows that LOX mRNA was over-expressed in breast cancer tissu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X facilitates migration andcell-matrix adhesion format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ncer cells through a hydrogen peroxide–mediated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FAK/Src signaling pathway.Treatmentof the invasive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DA-MB-231, with β-aminopropionitrile(βAPN), an irreversible inhibitor of LOX catalytic activity,lead t 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ell motility/migration. Moreover, a decrease in activated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and Src kinase, key proteins involved in adhesion complex turnover,was observed when invasive breast cancer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βAPN. So, we predict that LOX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reast cancer grow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