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刍议

合集下载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研究作者:白英平裴梦婷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地方政府在其管理的辖区内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当地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民族自治地区地方政府是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行政机关,对发展民族自治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承担着重要任务,而其职能与环境比其他地区地方政府有明显的特殊性。

民族自治地区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和运用到其特殊性,规范确定其职责和任务,正确行使其职能并结合特殊环境对其职能进行转变,从而能推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民族地区;政府职能;职能转变;特殊性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改革开放之后,五十六民族的大家庭为新中国的发展都各自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在经济高速腾飞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发展程度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较发达且均衡,中西部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差距较大。

那么为实现我国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目标,对加大民族地区发展力度,积极扶持民族地区全面建设的工作是平衡我国发展贫富落差,解决我国全面发展瓶颈的首要难题。

政府作为一个地区的首要行政机构,对该地区的各项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改地区的建设改造起着积极地引导作用。

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

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有社会管理,经济调控,市场监督,公共服务。

民族自治地区地方政府作为民族自治地区的政府,其职能相对其他地方政府职能而言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具有除基本职能以外的其他地方政府所没有的职能。

那么在行使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是民族自治地区的国家行政机关,它在行使一般地方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必须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充分行使自治权。

试论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试论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试论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作者:张民阔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11期摘要:民族地区要实现公共服务型乡镇政府,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切实增强乡镇政府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民族地区要实现公共服务型乡镇政府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从过去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府缺位、越位与错位并存转变到职能明确、权责统一、管理科学、精简高效的轨道上面来。

把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完全剥离出去交给市场、中介组织、社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培育与维护、信息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上,增强乡镇政府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一、增强服务经济发展职能在民族地区,为发展当地经济做好服务,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尽的职责,乡镇政府应认识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

“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如果不能在促进本国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积极的、直接的、有效的作用,进而通过合理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能力的政府,亦不能称之为负责任的政府。

”服务发展当地经济时,乡镇政府应把握好尺度,既不能成为经济建设的主体、直接包办代替,也不能甩手不管,要结合当地的条件、特点,从实际出发,走适合本地区的科学发展道路,实现政府职能的归位。

(1)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发展地方经济,首先要先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公平公正、开放文明的良好投资环境。

取消对投资领域的不合理规定,鼓励国内外企业到民族地区来投资开发,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政府要把精力主要集中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营造一个有利的激励环境,建设市场制度,并促进市场的有序进行。

”同时,要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协调机制,推行服务环境招商、产业整体招商,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创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增强对外资金的吸引力;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政府管理职能的优化

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政府管理职能的优化
Ab ta t De e o i g r r lh ma e o r e s t e p e e u st n t e c n t u t n o e s ca it sr c v l p n u a u n r s u c s i h r r q iie i h o s r c i fn w o i l o s c u t y i e Atp e e t t ef n t n o o e n e ta m i it a i n i a e u t n t e p o e s o e e o o n r sd . r s n , h u c i f v r m n d n s r to si d q a e i h r c s fd v l — o g n p n u a u a e o r e . e e o e i i c iia o f r h r o t ie t e f n to s o o e n e t a — i g r r l m n r s u c s Th r f r ,t s rtc lt u t e p i z h u c i n f g v r m n d h m mi it a in i e eo i g r r lh ma e o r e t h u p s fp o o i g t e c n t u t n o e n s r t d v l p n u a u n r s u c swih t ep r o e o r m tn h o s r c i fn w o n o s ca itc u t y i e a d r r le o o i a d s ca e eo m e t o i l o n r sd n u a c n m c n o i l v l p n . s d Ke o d d v l p e to u a u n r s u c s u c i n o o e n n d n s r t n;o t i yw rs e e o m n fr r lh ma e o r e ;f n to f v r me ta mi it a i g o pi — m

试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职能

试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职能

业和增加农 民收入 , 动城 乡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 有 着重要 意义。但 由于各 级政府在 管理 方面, 推 存在 着“ 错位 ” “ 和 缺
位” 象, 现 政府职能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发挥 , 制约 了阳光 工程 的持续健康发展。按“ 政府推 动、 学校 主办、 门监 管、 部
农 民受益” 的实施原 则, 如何定位政府的主导推 动作用 , 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在农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 中的有效发
moe e o o c a d s ca h o r i ae e eo me t f r a inf a c . w v r o e n ns a al e e si u s i o t c n mi n o i T e c o dn t d d v lp n e t g i c n e Ho e e ,g v r me t t l lv l n p ru t f l og s i
teojcv n cp fh a ae n o ieecs t r m slcd n ofd ”a dte‘ sne f vr・ h bet eadsoeo te ngmet f f rne .h ei i m d e s“ i ae ”ad“f i p s e n ‘ ec ”o g e h a b o n metu coshsnt enfl n f cvl, etcn eS nhn rj t fh ut ndadh ah ee p et n fnt n a o be l a de et e rs t gt usiePoe ess ie n e tydvl m n. i uy f i y i r i h c ot a l o
挥 . 政 府 职 能 转 变 的 重要 方 面 。 是
关 键 词 : 村 剩余 劳动 力 ; 移培 训 ; 府 职 能 农 转 政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unlf nu A r Si20 。 4 4 :9— 9 J ra o A hi g . c 06 3 ()75 76 o i .
责任编辑 朱永和 责任校对 朱永和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中的职能
张 燕 延 大 政 学 ,西 川72 ) (安 学 法 院陕 延 10 7o
不同。由此 ,农村人力资源 的开发教育活动应依托各级政 府, 特别是基层政府 , 科学规划 , 合理安排 , 逐渐探索出一种 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 民需要的开发模式。
1 城 乡互动式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目前 , 国农村平均 . 1 我 每年在农闲期 间外 出务工人员大约在 7 o 万~ 0万。 0 90 o 0
龄人 中仅有 5 %左右能够进人普通高 、 中等院校学 习, 每年 农村有 1 0 0万小学 、 2 初中 、 中毕业生没有进更高一级学 高 校学习的机会 。 这批人接受甚至完成了 9年的义务教育, 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结构和素质 ,若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 的职业技能培训 , 采用“+ ” 3 1的形式 , 即对受过初 、 高级教育 不能升人上一级学校的毕业生 ,留校再学习 1 年与当地经 济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 , 比如适 当设置相应的农村经济 、 市 场经济 、 乡镇企业等专业课程 , 必将会为农村培养一大批有 文化 、 懂技术、 善经营 、 会管理的新型农 民。因此 , 在基础教 育后期引入职业技术教育结合的科技教育 , 将会取得农村
村人力资源是发展农业的主体要素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 个总量概念 , 然而从农村劳动力结构上看 , 有知识 、 有文化 、
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流程的新型农民数量有限。 因此 , 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全方位 、 多层次进行。 既要进行文 化知识教育 、农业科技培训 ,还要对其进行管理能力的训 练 ,使农村劳动者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知识 和实 用技术 。 可采取委培的方式 , 选送农村一些优秀青年到省 内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方政府管理职能转型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方政府管理职能转型


6 8一
才市场建设 并未得到应有重视 ,不容乐观 。为了保证就业 的 元化 。要 保持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 维持平衡状态 ,采取积极
协调性与平 衡 ,政府应当构建出统一化 的城乡人才市场 ,
市打工的农 民大部分 来 自于贫穷地区 ,但是却 不是 当地的贫 须脚踏 实地的进行调查 ,集 中多方的智慧 ,制定出合理 的规 困户。而且 ,这些农 民的就 业方 向是有局 限性 的 ,他们花费 划 。政府机 关要发挥组织领导 的作用 ,从全局 出发 ,分 步骤 向 社会 环境 ,倡导更多 的人加入 很 多的时 间和精力去从 事的工作待遇都很 低。所 以 ,即便是 完成任务 ,打造 出适合发展 [ 有非农 业的工作 ,他 们也很难 争取 。 到这项 工作 。此外 ,对于经历过实 践检验的规划 ,可 以通 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中的地 方政 府管理职能转型
◎魏


要 :中国进行新 型农村 建设 ,是 离不开农村人 力资源的。现阶段 ,政府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 面,工作还 不是很到
位 ,所 以为了建设新型农村 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 向前发展 ,我们有必要 对政府机关的管理职能进行 调整。
关键词 :人 力资 源开发 ;农村 ;地方政府 ;管理职能 ;转型


Hale Waihona Puke 现 阶段 政 府 在 开 发 农 村 人 力 资 源方 面 的不 不 完善
农村剩余劳 动力 的流动是一个大事情 ,政府 不但要行使 足 之处 ( 一) 从制度建设角度来讲, 政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 管理职 能 ,还需要提供一 系列的服务 ,比如组织 培训 、提供
某 些制度会影响到开发农村 人力资源 ,比如土地制度 、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研究
目前 , 国 农 民工 的 培 训 工作 很 多 是 由各 级 地 方 政 府 职 我 能 部 门 具 体 来做 的 , 有 些地 方政 府 职 能部 门采 取 开 设 一 些 如
免费培训班 的形式对农 民工进 行培训 。但还存在着一 些 问
题:
() 1 培训理念模糊 , 培训时 间短 、 质量 差, 训内容与实 培 际脱节 。 现有 的培训 中, 在 培训理念模糊, 培训 目标未能紧紧 聚焦在 “ 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 以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 目标” 上 面 : 训 方 法 只 是 把 “ 讲 你 听 、 教 你 学 ” 套 学 校 教 学 培 我 我 那 生 的办法 照搬过来 ; 培训 内容仍 以理 论讲述为主, 缺乏实用 性 和操作性; 开设的课程在 很大程度 上带有随意性 , 没有考 虑 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一群体的特定情况, 同时也不注重实 用 性、 科学性 ; 此外, 各种培训班的开课时间大都很短。 因此, 现
级 职业 技术培训或教育的 占 3 4 ,接受过 中等职业 技术教 .鬈 育 的 占 0 1 鬈 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 7 .% .3 , 64 。
报 告指 出, 我国农村劳动力 整体技能水平不高 , 就业竞 争力不强 。据建设部统计,建筑 行业 的农民工 已达 3 0 20万 人, 加过培训的仅占 1% 参 0 。而美国 、 加拿大、 兰、 荷 德国 、 日 本农村 劳动 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 7 % 0 以上 。 由 以 上数 据 可 知 , 国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开 发 培 训是 非 我 常落后的, 在这方面, 政府职能是有缺 陷的。 1 地 方 政 府 参 与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开发 存 在 的 问题 和 原 因

要: 目前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存在培训效果差、 培训师资力量 匮乏 、 信息不对称等 问题。要解决这 些问题, 地方政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责定位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责定位

切入 点, 阐析 制 约 中 国农 村 劳 动力 顺 畅 转 移 的 二 元 就 业 体 制
和城 乡分 立 的基 本公 共 服 务 供 给 体 制 问题 , 出政 府 在 农 村 提
劳 动力 转移 过 程 中的 职责 定 位 和 促 进 农 村 劳 动力 合 理 、 序 有
转 移 的 建设 性建 议 。
第 8卷
第 3期
大连海 事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un l fD l nMaimeU i ri S ca S i cs dt n o r a o ai r i nv st oi ce e E i o ) a t e y( l n i
Vo . No. 18, 3
量同时作用 的影 响 ) 舒 尔 茨 的人 口迁 移 学 说 ( 人 , 从 力 资本投 资 的角度来 解释劳 动力迁 移行 为 ) 库兹 涅 , 茨的人 口迁移 理 论 ( 宏 观方 面 把农 业 劳 动力 转 移 在
( o ee f i n e dT xt n C lg n c aai , l oF a a n o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与 二元 结 构 转 换
关键 词 :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 元 结 构 转 换 ; 制 约 束 ; 府 职 农 二 体 政
责定 位 中 图 分 类号 :3 3 6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农村 劳 动 力 转 移 问 题 是 自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国研 究 “ 农 ” 我 三 问题 始终 关 注 的一 个 十分 重 要 的 内容 。从 国际 学术 界 来 看 , 一 问题 也 是 一 个世 这
Ru a a o r nse n o e nm e r ll b r ta f ra d g v r nt o iato re t to blg in o in a i n

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政府行为优化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政府行为优化对策研究

5 培训项 目的针对性有 待提 高 .
虽然各 地开 展培 训前 , 也会综 合上 级任 务和 本地 实 际 进 行一些调研 ,但 政府提供的培训项 目与当地产业需求 、农
2 思想认识有待提 高,宣传 力度有 待加 强 .
[】 克 思 恩格 斯 全 集 (第4 卷 上 )【] 1马 6 M .北京:人民 出版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人 文学院 )

民需 求 愿 望 的 结 合 并 不 十 分 紧 密 。 如 农 民最 想 参 加 的创 业 培
各级政府要通过集 中培训 、座谈会等形 式做 好对 地方政 府 官员 的宣 传工作, 督促他们 下农村进 行调研 ,使他们 充 并
训 ,各地才 刚起 步,而且能提供 的培 训名额很少 。再如 ,市 场需要 的一 些高技能人才培训 ,各地的供应量也很少 ,大 部 分 的培 训仍 然局限于初级人才培 训,导致一方面是用人 单位 缺乏高技 能的技 术工人 ,另一方面 是参培 以后 的农 民却无 法 满足其需求 ,出现了劳动力供给 的结构性矛盾 。
农 村 劳 动 力 墙 l 的 政 府 行 为 l 中 优 化 对 策 研 究
政府 行为是指 国家行政机关在法 律规定范 围内对公共事
一 文/ 王彩芳
农村 劳动 力培训 中 “ 上头热 、下边 冷”的现象具有普遍 性 。相当部分基层干 部把农 民参不参加技 能培i 看做是农 民 J i I 自己的事, 没有充分认识 到培 训工作对增加农 民收入 , 促进农 村 社会稳 定, 进而推 进城 乡协调发展 的重要 意义 。因此 ,对 农 村劳动力培 训工作不是从 当地产业特 点和农 民需求 出发 , 千方百计 、尽 心尽力去宣传发动和组 织实施 ,而是 以完成上 级下达 的培训任 务为 目的,导致大量 的农民至今都不 了解开 展多年 的劳动 力培训工程 的实质 ,使 许多本来有条件享受 该 项优 惠政 策, 望参加培 训的农 民因不知 情而失 去了接受培 希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维普资讯
E O O I P A TC ・ C N MC R CIE经济工作—■■■●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文/ 常 婕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事其他劳动 的收入 、 移性 收入和财产 性收入构成 )工资性 转 , 收入是增 长最快 的。 19 — 03 。 从 95 20 年 农村居 民人均 收入大 幅 度增长 , 19 年 的 17 . 元增加到 20 年的 22 元 , 幅 由 95 54 4 7 03 62 增
维普资讯
■—■■■经济工作・C N MCP A TC E O O I R C IE
要以农村内部转移为主,重视农村本身的发展和农村非农产业 的发展, 期间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政策 , 积极引导, 挖掘农业 内部潜力。 一是加强水、 路 、 电、 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挖掘 农业内部的就业空间, 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保证农业 可持续发展,做到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据有关专家测 算, 仅水利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两项每年即可创造 20 30 0 ~ 0 万 四是就业服务、 培训制度。 在农村没有为劳动力提供就业信 息的机构,农村劳动力不能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和进 行与市场需求相符的技能培训, 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减少
列 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 向城 市流动的政策 ,如粮食购销 制度 的
改革 , 放松了对农 民迁居 的限制 , 允许农 民 自带 口粮进入 县城 以
夺性开采 , 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不能使农民摆脱
贫 困, 发了不稳定 因素 , 诱 使农村 的社会秩 序更加 紧张 , 利于 不
和谐社会的建立 。 从农 民 自身 的发展来 看 , 通过 向城市 的转移 , 民一方面可 农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政府职能建设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政府职能建设
理转移和流动的目 标, 必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
【 关键 词 】 农村剩余劳动力 合理流动 政府职能 【 中图分类号 】 F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新 时期党 中央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问题置于统筹城 的边 际生 产 率 已经 接 近 于0 。 按照此观点, 在 我 国农 业 技 术 不 乡发展 的战略 高度 。 耕地和劳动力都是农业 生产 中必须具备 断发展的背景之下,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是不可逆转之趋 的生产要素, 但 由于农村劳动 力的供 给远远 大于耕地对于 劳 势。 对此, 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 神门善久在其著作 《 发展 动力的需求, 导致我 国出现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 。 依据 经济学》 一书中也认为:“ 对于发展 中国家而言, 存在着大量剩 边际效益递减 规律 , 如果继续将农 村剩 余劳动力投入到有 限 余劳动力是其传统农业部 门的典型特征。 ” 据此 , 我国农村出
农村剩 余 劳动力流 动 中政 府职 能建设
口 叶 迎
【 摘要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是我国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4 z 4 . z -  ̄靠市场的自 我调节不足
以促 进农 村剩余 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这就 为政 府职能介入提供 了经济 学基础 。 从 现状来看, 在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 合理流动 的过程 中 , 我国政 府就 业服务职能、 调节职能、 保 障职能都存在着明显不足 。 要 实现我国农村剩余 劳动力合
是边 际生产率为0 或负数的劳动力。 ” 在阿瑟尔 ・ 刘易斯 看来 ,
面, 农 村 剩余 劳 动力 流 动是 一项 系 统工 程 , 涉及 到 养 老、 医 疗、
在其他 生产条件 变化不大的前提 之下, 劳动力数 量的不断增 教育、 社会保险、 公共服务等 多个方面的问题 , 而这 些问题 需

农村经济发展的政府角色探讨

农村经济发展的政府角色探讨

农村经济发展的政府角色探讨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然而,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并总结其重要性。

一、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第一项职责是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鼓励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农民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免农业税收、提供农业补贴和发放贷款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政府可以投资兴建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交通、农田灌溉等方面的条件。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通信等公共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品质。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政府可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精细化。

四、维护农民权益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还包括维护农民权益。

政府可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确保农民的土地产权稳定和合法性。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打击虚假农产品和恶意倾销,保护农民的利益。

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劳动权益。

五、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可以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政府可以设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和金融支持。

政府还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保险、农业融资租赁等业务,降低农村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成本。

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中进一步发挥基层政府职能

在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中进一步发挥基层政府职能

在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中进一步发挥基层政府职能王晶晶西宁市湟中区摘要: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扩就业、保就业、促就业并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尽管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就业形势比较复杂。

为更好掌握城乡劳动力基本情况,了解“招工难”、“就业难”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基层政府在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能,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基层政府职能,促进就业创业,缩短城乡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期对我国的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层政府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政府的一切权利都来自政治契约和公民的委托,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公众提供服务,以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换取公众的更多支持。

因此,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成为衡量一国或一地区政府能力的有效指标。

基层政府在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中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劳动力转移规模和方式。

一、基本情况(一)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坚持扩就业、保就业、促就业并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和关键路径。

当前,尽管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就业形势比较复杂,人口构成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劳动力供求双方都有较大变化,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务工人数逐年增大,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规模性失业风险不容忽视。

同时,就业歧视仍然存在,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就业的潜在冲击需警惕防范。

总之,就业形势仍较严峻。

(二)基层政府职能1.对城乡劳动力转移输出结构、转移就业人数、去向及收入等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形成台账,及时认真做好信息采集、职业介绍、信息发布、就业咨询等就业服务工作。

2.打造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把劳务品牌作为推动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加大劳务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培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劳务品牌。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
张燕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6(034)004
【摘要】着重探讨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开发模式,制订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及措施,将我国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变成人才资源.
【总页数】2页(P795-796)
【作者】张燕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川,71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6
【相关文献】
1.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探讨——以邯郸市为例 [J], 冯伟彬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政府职能评价 [J], 郭睿
3.政府职能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 [J], 艾娟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方政府管理职能转型 [J], 魏艳
5.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政府管理职能的优化 [J], 李文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责任

试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责任

试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责任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以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标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府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以下简称《培训规划》)显示,我国农村目前有1.5亿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城市近郊农村的一些耕地正在不断减少。

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如果这些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转移,长期滞留农村,守着十分有限的耕地,在增收困难的情况下,势必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笔者下面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试做一番分析,以期能给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可以值得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文化程度不高。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为87.8%。

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具体结构分布是:文盲或半文盲占7.4%,小学文化程度占31.1%,初中程度占49.7%,高中程度占9.7%,中专程度只占2%,大专及以上程度仅占0.5%。

由此不难看出,这一现状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变化,为顺利实现转移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兴产业的逐渐兴起,这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也将会随之增加。

(二)缺乏专业技能。

从目前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4年,中西部地区外出的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66.7%。

因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所限和经济状况制约,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基本上还是沿袭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方式,从而导致来自这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十分突出: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二是缺乏专业技能。

论我国民族地区政府职能转变

论我国民族地区政府职能转变

论我国民族地区政府职能转变摘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承担着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任务,其职能和行政环境与其他地方政府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其特殊性,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正确行使并转变职能,推进民族自治地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政府职能作者简介:包小蕾,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9级学生;刘堂灯,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博士。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165-02我国是56个民族共存的国家,少数民族多处在偏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全国总体上相对落后,各种社会矛盾与弊端业已凸显。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缩小乃至逐渐消除上述诸多差距,需要我们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做好民族地区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民族地区政府职能的特殊性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个基本职能。

我国是多民族单一制的国家,为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其职能较一般地方政府职能而言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具有一般地方政府不具有的职能:第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不仅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行政机关,还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在行使一般地方政府职能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充分行使自治权。

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二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是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第二,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中也夹杂着非自治的少数民族及汉族,民族关系复杂。

因此,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就必须承担起正确处理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职能,使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得到良好有序发展,为全国民族关系的总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刍议
鲁蕊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本文从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出发,总结了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存在着基础薄弱、机制不健全、开发主体单一等问题,最后着重阐述了在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中政府所应发挥的职能。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政府职能
在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而农村也占有整个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

这就决定了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同样,在民族地区,农民占人口的更大比例,农村占区域面积的绝大部分,这就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始终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首要问题。

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不顺畅,由此导致农业资源集约式开发不够。

因此,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的发展。

一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 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素质低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校舍得到改善、在校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显著增加。

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民族地区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民族地区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占人口总数的3.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4%;具有高中和中专文化的占人口总数的10.0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占人口总数的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45%;只有小学文化和不识字的从业人员总数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

(二) 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资金短缺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我国用占世界0.78%的资源教育了占世界20%的中小学生。

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发展中国家中属于低水平,并且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经费、设备等差异明显。

这种困境在城市学校基本不存在,投入的差距导致教学质量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质量的不同。

投入不足成了农村教育的“瓶颈”,由此引发的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不利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妨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④。

二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则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个别地方对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是偏重于劳务输出方面。

其次,农民的自我开发意识薄弱。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素质较低,观念落后,没有意识教育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民族地区,农村适龄青少年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民个人教育投资并不积极。

同时,我国民族地区农民普遍比较贫困,经济原因也是很多家庭不重视人力资源自我开发的重要原因。

(二) 人力资源开发压力大、开发基础薄弱
首先,民族地区人口增长率高,人力资源开发压力大。

其次,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偏低,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薄弱。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劳动技能低下。

据统计,西部民族地区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15岁以上成年人口的比例为36%,而东部为48.7%;成人文盲率西部为28.7%,东部仅为19.4%⑥。

劳动力平均文化素质比平均水平更低,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薄弱。

(三) 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不健全
总体来说,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的机制还不健全。

首先,政府并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大部分民族地区政府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仅限于国家规定的教育投入,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引导和投入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

其次,市场机制不健全。

劳动力供求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就更加严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

再次,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具体来说,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医疗保障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教育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教育投入的不足,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的限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三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中政府应发挥的职能
(一)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农民工的收入成了民族地区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但是现实中的户籍制度、保障制度、用工制度等诸多城乡壁垒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就业转移这一进程。

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有必要加大,各种保障制度应覆盖到农民工,城乡子女的受教育机会要趋于平等,就业方面的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要逐步消除。

帮助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能够在城乡之间顺畅地转移就业。

(二)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要建立农村科技推广型人才、生产开发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外出务工型人才、乡土人才为中心的农村人才体系,以此促进农村应对市场竞争力的能力,做好农产品的产供销、发挥现有资源的真正作用。

还要将农村专业技术骨干、乡镇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能工巧匠、村组干部、农村青年纳入到民族地区农村人才资源体系中来。

同时也要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和刨新者视为本地区的独特人才。

这样就从根本上做到了农村人才资源底子清晰、建设有序。

(三) 发展特色经济,制定特色人力资源规划
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积极发展特色经济。

如前所述,特色经济的发展是特色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

各民族地区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特色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同时,确实保证特色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吸引和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式来进行。

以来凤县为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之一的来凤县位于湖北省的西南边陲,来凤县总人口31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土家、苗、瑶、汉等17个民族,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62.5%。

来凤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凤头姜、大头菜、松花皮蛋、凤鸣藤茶、宝石花漆筷等名特产品驰名中外,各个农业项目逐步实现小型产业化。

工业经济在2005年之前以卷烟工业为龙头。

目前,工业以能源、建材、农副
产品加工为骨干。

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模式,制定特色人力资源规划并确实实施⑦。

(四)多方努力,发展教育和培训
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教育政策的施行,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量很大,教学质量也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除上述的经费不足和“普九”反弹之外的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与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脱节、办学模式对“三农”服务能力低等问题。

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素质。

1.重视对农村女性的教育和培训
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以小学和初中文凭为主,文盲和半文盲率高于城市女性10.07个百分点,而高中及以上的比例低于城市女性许多。

不仅城乡教育有失公平,在农村家庭教育中也因“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使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女性辍学率高,从而导致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首先,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奖励和扶持农村女生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

其次,发挥妇联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对农村成年女性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她们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劳动力转移,使她们做到自尊、自信、自立。

2.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和调整教育结构
民族地区农村在教育投入、教育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

首先,要确保基础教育投入,确实落实义务教育。

基础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具有投资少,收益率高的特点。

虽然从今年开始,国家在西部地区农村实行了真正的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民族地区长期以来较差的办学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民族地区应该确保和加大基础教育投资,确实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3.加强农村农业人才培训和实用职业技术教育
开展实用职业技术教育要改变以往教学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的弊病,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者需求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做好市场调研,收集市场用工需求的职业类型和行业特点,针对劳动需求缺口开展培训科目,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概率。

另一方面要了解待转移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愿望,针对待转移人员的不同特点和喜好,做好长期职业规划和定位,开展培训科目。

另外,要把属地职业技术教育和流入地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方便转移人员参加培训。

把职业学校培训和企业内部培训有效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曹明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流动研究.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 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 [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3] 伊丽娜.开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J]北方经济. 1999. (9)
[4] 张立.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浅论. [J]西部论坛.
[5] 孔春梅.“三农”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人口与经济. 2004.(5)
作者简介:鲁蕊(1991—),女,湖北宜昌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