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日记》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街头日记》有感
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叫街头日记,又叫自由作家,因为这是有一群叫“自由作家”的年轻人,他们记叙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日记,日记里有着暴力、无家可归、种族歧视、疾病和虐待,也有着改变人生的希望,他们的艾琳老师则用插叙,串起了这些篇章。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的不同,不仅仅是人种的不同,还有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可复制。
在美国,父母会在子女18岁成人之时送一串珍珠项链给他们,祝贺他们长大成人。影片开头女主角艾琳带着一串由父亲赠送的白珍珠项链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当时我就在那里猜想这珍珠项链和这部影片有什么关联呢?似乎整部影片中并没有对艾琳的珍珠项链有过多“独白”,但这项链却跟随者女教师和学生们走到最后,迎接新的生活,在18岁本应该是绝望死亡的分水岭,这群学生重获新生。
电影中,这所学校里有着给老师们带来噩梦的学生:他们虚度光阴,消磨时辰,把学校当成18岁之前的游乐场。而艾琳接手的班级是一个特殊的班级,由来自拉丁美洲、柬埔寨、犹太部落、波霸大陆等不同种族的学生构成,外加唯一的一位白人学生。与其说他们是一群学生,还不如说他们是帮派分子。他们彼此之间只有基于肤色的仇恨,一言不和就动手打群架,乃至随时有可能掏出身上的枪支致对方于死地。课堂上经常上演着种族歧视、暴力不断的一幕,彼此看对方的眼神中也流露出不屑和憎恶,关系非常紧张。就如嫒娃所说的那样,“学校就如这个城市,而城市就如一所监狱”。他们中有许多人是从监管所出来的,有着各自的帮派团体,有的来上学也并非本人所愿。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群内心充满着种族仇恨怒火的学生,对艾琳这个女教师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但艾琳依然以她执着的激情迎难而上。
看似野蛮、暴力的每个学生都曾有过辛酸惨痛的经历,那是种族歧视烙印在他们身上的仇恨。他们每一天都有随时失去生命的可能,在他们心里能活到18岁都是非常奢侈的,他们为着每一天活着而感到庆幸,谈何读书呢?他们内心的愤怒让他们敌对周围的一切,尤其是白人,包括艾琳这位白人教师。连艾琳也没有想到,她的学生们在宣泄式地述说各自的经历时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艾琳明白,只有让学生敞开心扉,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学记》如是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让学生相信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话,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于是,艾琳开始走进并倾听学生心扉的尝试。她带全班学生玩了个“线上”游戏:在教室中间拉一条红线,艾琳逐个提出问题,符
合的学生站到线上。这是对全班学生进行的一个大致了解。从喜欢的歌手、某本书是否读过到最后的“因为帮派暴力曾经失去朋友”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内心,叩开了学生的心门。游戏最后,艾琳让学生们站在线上一个个报出失去的朋友的名字,这又一次让他们感受到了痛彻心扉的滋味。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倾听学生的心扉,艾琳在游戏结束后顺势给学生发日记本,提议坚持每天写,可以写过去、现在、将来一切的善恶美丑。并强调如果日记要交给老师读的,就放在那个会上锁的橱柜里。若干天后,出乎艾琳的意料,橱柜里叠放着厚厚的日记本。其实,学生的内心有太多的情绪要诉说,有太多的记忆要回顾,有太多的压抑要释放,日记本与艾琳老师是他们可信任的观众,是共享的平台。在那个夜晚,在那个空旷安静的教室里,艾琳一口气阅读了学生的日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她震撼极了,原来她的学生都有着这样痛苦的过往。学生们的倾诉,艾琳的感同身受,日记本成了他们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真正的理解慢慢建立起来了。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远远不能帮助这些学生走出仇恨的阴霾,她开始创造条件让这些学生认识外面积极乐观的世界,如果仅仅止于了解学生的内心,而不想办法扑灭他们心中的仇恨之火的话,艾琳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还在商场卖东西,在酒店看门兼职,为的就是筹钱带学生去集体旅行。这对长期局限在学校的学生来说颇为难得,而且此次的旅行地点是艾琳曾在课堂上提及过的学生颇为感兴趣的博物馆。那是为纪念“二战”中被杀的人,尤其是犹太人所建造的,其中有许多人的生命就定格在孩童时代。当学生们进馆时,他们手中都会拿过一张印有小孩图像的卡片,等到出馆时才知道那小孩是否活着。当知道不幸时,学生们的心中阵阵绞痛,无不哀伤。除了博物馆中历史陈迹的回顾,艾琳还邀请了“二战”中集中营的幸存者,以他们真实的经历感染学生,让学生们明白其实活着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要热爱生命。这些都是艾琳的智慧——唤醒学生心中潜伏着的对全人类最基本的悲悯情怀,来治疗心中偏狭的种族歧视。
从这个电影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高贵品质,如同她父亲赠予她的的那串珍珠项链般高贵,纯洁,带着这帮对现实绝望的学生走出黑暗,重获生活的希望,跨过18岁的这道死亡之坎。这群孩子的父母都已不在,这些学生18岁成人之礼也无从获得,但是艾琳老师给了他们更加珍贵的礼物——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