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评价的《多媒体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计.doc
2024年多媒体课件评分标准
多媒体课件评分标准一、内容设计1.科学性:课件内容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知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完整性:课件应涵盖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内容全面,无遗漏。
3.系统性:课件内容应具有逻辑性,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启发性:课件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5.互动性:课件应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如问答、讨论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二、界面设计1.美观性:课件界面应简洁、美观,色彩搭配和谐,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
2.清晰性: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图表等元素应清晰可见,无模糊、歪斜等现象。
3.导航性:课件应具备明确的导航功能,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内容。
4.一致性:课件界面风格应保持一致,避免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三、技术实现1.稳定性:课件在不同设备和操作系统上应运行稳定,无卡顿、死机等现象。
2.兼容性:课件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在不同浏览器和播放器中正常使用。
3.响应速度:课件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等待感。
4.安全性:课件中不应含有恶意代码,确保学生的设备安全。
四、教学效果1.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件的满意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作为评分依据。
2.教师评价:听取授课教师对课件的看法和建议,了解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教学成果:观察学生通过使用课件后,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表现。
4.课堂氛围:观察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情况,如学生参与度、互动性等。
五、创新与特色1.创新性:课件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是否有创新之处。
2.特色性:课件是否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个性化:课件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4.持续更新:课件制作团队是否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和反馈,持续优化和更新课件。
多媒体课件评分标准应包括内容设计、界面设计、技术实现、教学效果和创新与特色等方面。
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可以根据课件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各项指标的权重,以确保评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
3.课程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门类划分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又包括基于 工作过程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综合学科课程。 课时分配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之间的课时分配,应当以工作任 务掌握的难易程度和操作频度为基本依据。
课程安排
(二)课程内容开发
4.课程内容组织
职业教育的目的: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 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 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 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 位之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
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是学生获取工作岗 位的基本生存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与他人交往、 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发展能力是学生潜在的素质 是后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 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 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为基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 学为典型表现 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 课程。
第一部分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就是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区域经 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 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 为依据的原则,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 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 系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与工作 领域一致
以“三个一致” 为特征的课程组 织模式 学习过程 与工作过 程一致
基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评价指标
8 ・ 4
第2 3卷第 1 期
邯郸 职业 技术学 院学报
21 3 00年 月
多媒体教学中, 无论教师使用 自制课件, 还是使用精 品课课件 , 均会对课件进行仔细研读, 这一方面 会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 加深对本学科理解; 另一方面会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界面友好 , 内容丰富 , 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丰富并给学生感官以 多种综合作用 , 优化视听效果 , 能够有效 、 高效地将教学信息表达出来 , 加强教学信息在学习者头脑中的
摘
要 : 出了多媒 体教 学在教 育活动 中的重 要作 用 , 指 总结 了多媒体教 学争议 的原 因。 归纳 了
教 学评价模 式 的奖惩性评价 和发展性 评价 , 出 了教 学评 价 的各 个 环 节。总 结 了 多媒 体教 学 提
的特点, 重点评价 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出了多媒体教学评价体 系指标的内容与权重。 提 关键词 : 多媒体 ; 教学 ; 教学评 价
由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 有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 的唯一手段 , 的认为 有
多媒体 教学形式 大于 内容 , 的认 为传统 教学模式 中 , 生学得 慢 , 有 学 掌握程 度更 好 。围绕着 多媒 体教 学 ,
各方的观点有着显著区别 。在实际实行 多媒体教学的高校教师 中, 的使用能够搜索到的精 品课多媒 有
同 的教 师评价 制度 , 法合二 为一地将 二者 同时加 以应 用 。文献 [认 为 , 展性 评价是 对 奖惩性 评 价 的 无 4 ] 发 继承 与发 展 , 教师评 价分解 为发展性 评价和 奖惩性评 价 , 将 并将二 者对立起 来是不合适 的。
就实施教学评价而言, 其环节包括 : 设计教学评估标准 ; 搜集教学信息 ; 衡量教学的质 、 、 量 秩序等 级, 这种衡度过程是评价者推理 、 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 形成教学评价; 将评价反馈给受评教师 ; 受评教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多媒体技术应⽤课程标准多媒体技术应⽤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应⽤【适⽤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专业1.前⾔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专业的⼀门专业核⼼课程,多媒体技术应⽤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的多媒体技术应⽤能⼒,并为其后续专门化⽅向课程的学习和应⽤作前期准备。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邀请⾏业专家对计算机及应⽤专业所涵盖的职业群进⾏任务和职业能⼒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作任务,并按岗位任务的递进和流程关系来确定各个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项⽬任务为单元展开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完成项⽬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的职业能⼒,满⾜学⽣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2.课程⽬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的⽅法与技术,知道信息获取、使⽤的道德意识,学会按不同的任务要求组织和加⼯多媒体素材,在完成应⽤项⽬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合作,能基本胜任多媒体⽂档的管理、多媒体系统设备使⽤于维护等基础性⼯作,并为提⾼各专门化⽅向的职业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标:●能熟练使⽤解压缩等⼯具软件●能使⽤图⽚、⾳频、视频格式转换软件●能使⽤数字扫描仪、数字录⾳机、数字照相机、数字摄象机等多媒体设备●具备多媒体素材采集能⼒●具备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具备多媒体⽂档的管理能⼒●具备多媒体产品的发布与应⽤能⼒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教材编写要以岗位职业能⼒分析和职业技能考证为指导,以多媒体技术应⽤课程标准为依据(2)教材编写要以岗位任务引领,以⼯作项⽬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活动项⽬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从“任务”着⼿,通过设计解决“任务”的⽅法与步骤,⾃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
以解决实际问题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软件的操作。
幼儿园PPT多媒体课件评分标准
05 教学应用效果
提升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件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幼儿认知特点,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件中的互动环节设计巧妙,能够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课件中的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丰富多样,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发展
课件中的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 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课件应具备清晰的导航结构,使学 生能够轻松了解课件的整体结构和 当前所处的位置。
文件大小控制及播放流畅度
文件大小控制
课件的文件大小应控制在合理范 围内,避免过大导致传输和打开
困难。
压缩技术运用
制作者应运用适当的压缩技术, 减小课件文件大小,同时保证课
件的清晰度和质量。
播放流畅度
课件在播放过程中应保持流畅, 不出现卡顿、延迟等问题,确保
素材整合
课件中各种素材应整合得 当,布局合理,避免出现 过多的冗余信息和干扰元 素。
动画效果运用适当性
动画效果选择
课件中使用的动画效果应 与教学内容相符,能够增 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力。
动画效果运用
动画效果的使用应恰到好 处,不应过多或过少,以 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使 课件显得单调乏味。
动画效果创新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
对评审团队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熟悉评分 标准和评审流程,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
3
实行匿名评审和交叉评审制度,避免主观偏见和 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提供优秀课件展示平台,促进经验分享与交流合作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设立专门的优秀课件展示 区或在线平台,集中展示 获得高分的多媒体课件。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评价量表
6
艺术性
(5分)
1.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
2
2
2.媒体多样,选用恰当,设置和谐
2
2
3.视像、文字布局合理,声音悦耳
1
1
科学性
(30分)
1.内容来源须为国家教育部的各级各类大纲指定教材或其他与之相符的出处
10
10
2.资源内容表述清晰、准确,无二义性
9
9
3.教学课件与时间的搭配合理
10
10
实用性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评价量表
课件
名称
翠鸟
制作人
XXX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自我评价
组员评价
教育性
(30分)
1选题恰当,知识点表达准确
9
10
2.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9
10
3.场景设置、素材选取等与相关知识点结合紧密
9
9
技术性
(20分)
1.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7
7
2.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
7
7
3.图像清晰、色彩搭配得当
(15分)
1.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交互灵活
552.对硬件设源自要求适当553.具备完整的文字说明和制作脚本课件演示稿
4
4
总体评价
96
从AECT“教学技术”定义看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 . A C 的定 义 可 以 明确 的 几 个 问题 从 E T
教学的设计 意图 . 现预期 的效果 , 了课件本 身的适 实 除
用性 外 , 课堂教 学 的组 织 、 整 以及 其 它基 本 的教 学要 调
1 习过程是多媒体 教学评价 研究和 实践 的对 象 素 的协调起 重要作用 . 学 3系统方法是 多媒体 教学评 价的核心 . ” 习” 指学 习者通 过与 信息 和环 境 相互 作用 而 学 是 多媒体 教学 是 一个 开放 的组 织 复杂 巨系统 . E T A C 得 到知识 、 能和态度诸方 面的长进 。 技 这里 的环境包 括 传递教 学信息所 涉及到 的方法 、 体 、 备 以及 学 习者 的定义正是 从系统 的观 点来认 识教育 活动 的。定义 中 媒 设 所需要 的指导和 帮助 在多 媒体教学 环境 中 . 教师 的教 的设计是指 运用 系统科学 的方 法分析 教学 问题 .确定 学手段 和教学方 法得到极大 的丰 富 .新媒 体技术 赋 予 教学 目标 , 立解决 教学 问题策 略方案 。 建 并对 方案进行
的一 个 难 点 。
条 件
19 9 4年 美 国 教 育 传 播 与 技 术 协 会 A C ( soi. E T A se a
在多媒 体 教学 过程 中 .那 些 可以提 供给 学习 者使
t n frE u ain l mmu iain n e h oo y 提 用并 帮助 和促 进他 们 进行 学 习 的信 息 、 i o d c t a o o Co nc t sa dT c n lg ) o 人员 、 材 、 教 设
体 现其主 体作用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利于培 养学 源 和学习的全过 程进行 计划 、 有 组织 、 指挥 、 调 和控 制 : 协 生 主动发现 、 主动探索 的精神 , 学生认 知结构 的形 成 评价是指 以教学 目标为 依据 .对学 习者 的学 习结果 或 对 与发展 有着重要 帮助 教学设计成 果进行 为实 现不 同 目的 的评价 .以便为 进 教学 环境 的改变 必然导 致评 价要素 的改变 在 多 步 的修正 提供指 导 。这 五大 范畴基本 涵盖 多媒体 教 媒 体教 学 中各评价要 素呈松 散结构 .评价 的效度 和信 学 中的所有 问题 .据此 可 以确立 多媒 体教 学评价 的各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设计作者:李伯飞来源:《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02期【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网络学习资源不断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为混合式学习理论和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关键字】混合式学习;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设计1 混合式学习概述Singh & Reed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内,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和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协调,用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以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学习方式[1]。
我国学者何克抗认为,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发挥二者的互补性,以达到降低教学成本、获得最佳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2]。
有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形成[3]。
笔者认为在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条件下,混合式学习应该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基于我国教育领域中的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不能有机整合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将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以指导《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实施。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学者Badurl Khan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结构理论中,教学机构、教学论、技术、界面设计、评价管理、资源支持和道德伦理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4]。
可见,混合式教学包含的因素是多元性的,需要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有力支持,要有具体的学习和教学活动。
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设计,需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评价几个要素。
课程设计环境评价
课程设计环境评价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某一章节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相应的习题。
同时,学生需要完成某个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与课本相关联的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例如,我们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一讲解和巩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在讲解某个概念时,我们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会安排相应的习题和实验,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学习某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我们会将其与前后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此外,我们还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课堂上,我们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例如,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我们会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和阐述。
同时,我们会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用讨论法促进课堂互动。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们会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会在课堂上安排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改革
1 概
述
了 项 目驱 动 实 验 教 学 实 训 模 式 .并 制 定 了 以 学 生 自身 专 业 为 内容 .以本 课 程 学 习 到 的 专 业 知 识 和 技 术 技 能 为 方 法 .在 自身 专 业 知 识 领 域 中实 现 二 次 开 发 的 课 程
针 对 多 媒 体 技 术 应 用 课 程 项 目驱 动 实 验 教 学 . 组 织 了教 学 团 队进 行 了系 列 性 研 究 .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奠定 为 了基 础 本 文 针 对 实 验 教 学 课 程 设 计 改 革 进 行 了较 深
入地讨论 .为促 进和提高学生 的综合 素质和适应社会 需要 为 目标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 加强面 向社会 的专 业
能 力 、 会 实 践 能力 和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 社
2 树 立 科 学 理 制 度 和 工 作 机 制
展 、 应社会需要 。 适
作 精神 , 加强互学 、 互助 和互促作 用 : 依据教 学进 度和
项 目开 发 过 程 把 握 好 定 期 检 查 和 验 收 考 核 .检 查 学 生 真 实 的 学 习效 果 :指 导 学 生 在 课 程 设 计 实 训 中存 在 的
根据教育部 高等教育 司组织制定 的 《 中国高等 院
技 术 等 .从 心 理 上 产 生 了 对 程 序 设 计 成 果 强 烈 的 成 就
感:
高能力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央 政 府 门 户 网 站 . W . v n = /0 0 O/9cne L 1中 W Wg . / g2 1 一 72 / t ocj o n
1 6 1 3 h m , 0 0 72 6 7 4 .t 2 1 .. 9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与考核体系构建
2023.06近年,在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评价结果为依据,注重学生主体性的OBE教育理念倡导下,高校教育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来说,想要更好地适应当下教育大环境,高校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和“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完善学生知识架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注重终结性考核的方式,提倡过程性评价,依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身课程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元考核体系。
一、“OBE 理念”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构建现状OBE 教育理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21世纪初被国内教育学专家广泛关注,之后在各高校教学改革中被引入。
这一理念主要思想是依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估教学质量,是一种反向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效来反推教学框架和教学评价体系。
OBE 教育理念强调以产出结果为导向,与传统教学中重视投入的模式截然相反,它坚持“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激发他们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教师只是辅助学生达成预期学习目标的参与者、帮助者和管理者,教师对学生起示范引导和监督作用,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该理念不唯分数论,而是更关注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和真正掌握具备的能力、素质。
正是由于OBE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推动与引入,许多应用型大学教育发展有了新思路,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教研人员开始反思当下课程考核方式构建的现状与问题。
就目前来说,应用型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仍较多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即简单过程考核+终结性结课的考核模式。
期末成绩一般由期末闭卷考试或期末大作业组成,期末结果占比依然较重。
专门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欠完善,考核评价的类型与内容也显单一,且考核目标与互联网新媒体这一领域发展的需求对接不够紧密,考核方式无法展现学生真正的能力和素质。
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评分标准
艺术性
界面美观
课件的界面设计美观大方,色彩 搭配和谐,符合视觉审美要求。
创意独特
课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具有独特 的创意和个性化特点,能够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
艺术性强
课件中的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 体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能够 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03
CATALOGUE
课件设计
界面设计
布局合理,元素协调
01
02
03
内容准确
课件中的知识点、概念、 原理等表述准确无误,无 歧义。
结构严谨
课件内容逻辑清晰,层次 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 密。
符合科学规律
课件内容遵循学科内在的 逻辑和规律,有助于学生 理解和掌握。
教育性
教学目标明确
课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 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得当
课件采用的教学方法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 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操作便捷性
课件操作应简单易懂, 不需要复杂的步骤和过 多的点击。
稳定性
运行稳定
课件在运行过程中不应出现崩溃、卡顿等问题。
数据安全
课件应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如保存用户的学习进度和 成绩等。
兼容性
课件应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环境下稳定运行。
可维护性
代码规范
课件代码应遵循统一的编程规范,方便后期维护和升 级。
声音处理与效果
声音的清晰度
课件中的声音应清晰、洪亮,无明显的噪音和失真现象。
声音的节奏感
声音处理应具有节奏感,与课件内容相协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声音的多样性
课件中可使用多种声音元素(如音乐、音效等),以丰富听觉体验 ,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大赛参赛文档
第三届教学设计大赛参赛文档图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下而以“FLASH 补间动画”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按照上述三个模块.将整个教 学过程安排如下:•课前自主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教学微视频及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传统补间和形状 补间动画的特点和制作技术,并完成配套练习。
通过课前的口主学习,使学生明确学 习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课堂知识内化模块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导入一一检测一-进阶一-展示一一拓展一一小结一一反 馈共七个环节,以学生个体活动、学生团队活动、师生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
在整个 教学活动设计中注重挖掘新IU 知识点间的异同和关联,以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门槛, 同时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维持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捉升学课刖课堂 课后自主学习)/知识内化、C 拓展延伸•谡前宇习孜果检测一一岂室测試•课前实例銅__学生寸论络习、教児答鑒•小對加寸论•学生作品展评-一学生乍品展示 学生点評 ■■完號碑瘪习•柘展任务讨论一一 /」迦耐论尧展实例•完战花展任芻■网上亘动交流• 芋生日翊推圭\ • 題学习反険__手生反游习鳧遨及建议! •選前手习孜果行析教学反馈分析・•加析 i表1 "FLASH 补间动画”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内吝J视频类2P 建谆习E 长+酉!套练习卫 麋堂1用縉动 讲斛型农 M 分种 球的运动〜 当堂检斛-讲餡型卫10分钟卩 痔台效果Q 当堂枪测卩• 多种动画综含p演示型卩15分铀◊照相机动画卩协作讨论。
•要求:自主学习上述微视频 ,耳完成配套练习»于滦前48小时上交。
卩♦作业设置课后作业釆取套餐化梯度作业的形式,将课后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两种类型,基础作业以当堂课知识点的简单应用为主,由个人独立完成,每周一次;拓展作业以前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为主,并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不同等级,由团队协作完成,每月一次。
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
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程是基于幼儿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等发展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再造,提供与幼儿认知特征和学习目标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操作能力等的发展提供有趣、丰富、与时俱进的学习体验与环境。
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需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课程目标教师需要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课程时,明确课程的目标,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多媒体课程目标。
如,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训练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多媒体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与幼儿阶段学习目标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内容。
如,使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动画、图片等资源,讲授简单的拼音、字母、数字等内容,帮助幼儿进行基础学习。
三、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需要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如,通过数码板、音乐、图画、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
四、教具选择在多媒体教学课程中,教具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形式,选用与幼儿认知、情感体验相适应的教具。
如,选取适宜幼儿使用的数码板、音乐、故事等,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多媒体资源。
五、教学评价多媒体教学课程教学评价应包含目标的评价、内容的评价、形式的评价、教具的评价等多个方面,评估幼儿的各项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达成情况,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课程的设计内容,提高多媒体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资源评估在进行多媒体教育课程设计前,首先需要对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筛选、评估,从而选取出最适合幼儿群体认知发展特点与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育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幼儿园階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脆弱性。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选取适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音乐、图片等资源,融入基础学习等内容,提高幼儿基础素质。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尤其在教育评价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与效果,并就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建议。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1. 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更直观的展示方式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依赖于文字和数字的呈现方式,这种方式难以直观地展示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的实际表现,使评价更加全面和真实。
2. 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教师单向评价学生,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互动功能,给学生提供自主评价的机会,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评价过程。
例如,学生可以录制自己的演讲视频,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评价和点评其他同学的表现。
3. 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演示文稿、动画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效果1. 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受制于主观因素,容易出现评价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客观展示学生的实际表现,减少主观评价的干扰,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减少评价结果的主观误差。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例如,在考试成绩的评价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得分情况,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翻转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办公自动化杂志一、引言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它总是处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我们很难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因而,合理定位教育评价、科学制定教育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评价应兼顾主客观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而不能用一个统一的价值标准去限制个人的发展,去评价教育的结果。
目前,学生基本都是在一个共同的评价标准之下用分数来衡量水平的高低,学生的个性被掩盖、潜质被埋没,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是一个类型,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1]。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CIPP 评价模型重视过程评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注重个性差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其评价模型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翻转课堂的本质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内和课外进行颠倒,以学生学习为主,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那么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怎么翻转?近年来,虽然许多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但总体来说,大家对实施翻转课堂还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误区,把信息技术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误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翻转课堂的本质,这导致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处理上花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对教学的探索却无暇顾及;还有认为翻转课堂就是老师不讲,完全是学生操练,将课堂翻转理解为把讲授完全“翻出去”,等等[2]。
翻转课堂是实现以基于CIPP 模型的高校翻转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杨冬梅黄继章(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罗定527200)摘要: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我国,引发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和探索,对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的摸索,取得一定成效。
但对翻转课堂效果的评价相对较少,且效果也不够理想。
本文从教育平等观念出发,认为翻转课堂翻转的其实是一种理念,本质应以学生为中心。
多媒体教学验收标准(二)
多媒体教学验收标准(二)引言概述: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运用音频、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既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增强学习兴趣。
然而,为了确保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有一套严格的验收标准。
本文将从内容准备、技术设备、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估等五个大点来阐述多媒体教学的验收标准。
正文:1. 内容准备- 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内容的结构合理性和逻辑性- 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联性和易理解性- 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和适应性- 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2. 技术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完好性和稳定性- 设备连接和操作的简便性和灵活性- 多媒体资源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多媒体设备的兼容性和互联性- 设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 教学内容的分层次和分步骤-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整合- 多媒体元素的合理运用和搭配4. 教学效果- 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和积极性- 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和集中度- 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5. 教学评估- 教学效果的量化和定量化评估- 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教学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总结:多媒体教学的验收标准涉及内容准备、技术设备、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
内容准备要求全面准确,技术设备要求完好稳定,教学设计要求目标明确方法灵活,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参与度高和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评估要求量化评估和学生反馈。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能确保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课程设计评价体系
课程设计评价体系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和运用。
2.XX学科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3.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过程评价的《多媒体技术》课程考核评
价体系设计-
摘要:考虑到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针对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弊端,提出了一种侧重于过程评价的应用型本科《多媒体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题库的设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大力提高过程性考核在总体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可有效克服原有体系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出理论与实操俱佳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9-0214-02
1 多媒体技术课程在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学习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的相关概念与特点;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及相关多媒体设备;各种媒体(文本、声音、图形与图像、动画、视频)的性质及其数据的处理、存储和传输;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算法、编码标准与存储格式;多媒体应用系统的一般开发方法和工具;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熟悉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技术日新月异的综合性学科,该课程面向不同的本科专业学生开设。
不同的专业制定的课程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
术也不断更新,因而与此一致,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上和考试内容、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与时俱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提出意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目前的生源现状和学校的定位,对学生的培养既要有别于高职教育,也要有别于传统研究型本科院校。
2 目前多媒体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多媒体技术”课程考核评价通常将综合评价得分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得分两部分构成。
根据不同专业将该课程的属性设置为考试或考查,则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得分两部分的占比略有不同。
考试课属性则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考查课属性则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
2.1 课程内容特点决定期末考试难以有效覆盖所有知识点和技能,全面性不足
期末考试通常需要限定在100分钟内完成作答。
而《多媒体技术》课程所学内容繁杂,涉及多媒体类软件众多。
因此,若采用上机考核方式,则难以有效覆盖所有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无法有效考核该课程的多媒体理论知识,进而难以通过期末考试分数真实地反映每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若采用笔试考核方式,则无法考核学生掌握的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由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往往满足于考前的死记硬背,在日常学习中会忽视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课程人才培养的实践目标难以完成。
2.2 学生容易忽视平时学习过程
平时分数通常由考勤、作业和期中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W生的日常学习情况。
但是由于平时分数占比有限,普通本科院校的多数学生以“通过”作为终极学习目标的导向下会忽视平时成绩的积累,从而忽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2.3 缺少学习过程的有效考核方式
平时分数中的考勤分数部分通常由学生是否迟到、早退、旷课决定,这能够反映出学生是否做到按时上课,但是上课的效率如何就无法通过考勤分数予以体现。
作业包含书面作业和实验作业,作业分数的评定通常由作业是否完成和作业的简单等级评定决定,无法有效细分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对经过“适当修改和借鉴”的疑似抄袭作业也难以遏制。
期中考试是对半学期以来的学习效果的综合检测,对日常学习过程无法起到有效监督和检测的作用。
2.4 评价未形成标准,无法有效检测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高低
由于期末考试的难度标准因不同教师出题而异,平时分数的评定标准未统一,所以不同任课教师给出的学生综合分数难以作为教学质量的评定依据,无法真实体现教学效果。
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仅针对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平均得分、通过率等进行形式化统计分析,难以体现学生对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的具体掌握情况,并且对于在期末考试后就结束课程学习的学生而言,这些分析都毫无意义,与未来学习无关。
“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美好期许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3 多媒体技术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
上述《多媒体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尤为明显。
而且,《多媒体技术》课程在应用型本科具有的特点是: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又多而杂,教学目标既有
掌握或理解理论知识的要求,又有掌握常用多媒体类软件操作技能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基础理论知识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各种多媒体软件的技能操作采用以自学补充视频教程和学生个体习惯的其他自学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上,要确保能对学生的掌握程度的广度和深度做出相对客观、准确的鉴定。
并且考虑到在实施科学评价时,过程管理与控制是必要的[2],且目前学习评价的主流正在向“促进学习的评价”转变[3]。
因此,为了让学生重视多媒体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多媒体相关软件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在《多媒体技术》考核评价体系设计时应增大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权重。
3.1题库设计
为了在学习的每个阶段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重视日常学习和对知识的积累、技能的锻炼,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有琐碎的知识点,首先需建立涵盖教学大纲所有知识点的题库,供学生们日常练习和测试学习的效果。
目前,我院已构建客观题题库。
具体做法是:将多媒体技术所有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即教学大纲中涵盖的所有知识点、丰富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目前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等内容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然后从专业应用的角度出发,将题目分为公共类和专业类,公共类的题目为所有专业的学生使用,专业类的题目仅供相应专业的学生使用。
研究每个题目的难易程度,对每道题目确定对应难度等级。
通过应用题库组卷得到的过程性检测试卷,试卷的难易程度更加可控。
且由于题目覆盖所有大纲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则会避免随意缩减教学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学质量。
3.2评价主体多元化设计
在对多媒体各类别软件的操作结果进行等级评价时,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由任课教师一人说了算,这使得评价的结果带有浓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且,对于完成的作品会缺失学生的关注,学生ψ约褐谱鞯淖髌芬不岵辉谝獠僮餍Ч的好坏。
因此,在该部分评价机制的设定时,将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本人和其他同学也参与到软件操作结果的评定,那么为了追求在同学中能有好的表现,学生往往会抓紧课余时间不断完善多媒体软件操作的结果,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表明,对每个作品评价主体(教师、其他同学、学生本人)的各自权重比例设置为4:3:3,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评价的相对客观性。
3.3考核形式多样化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大纲中规定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是既有繁杂的理论知识的要求,又有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压缩等多媒体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要求,要求广泛,以通识教育为主。
这决定了要考核的知识点通常极小但种类多样。
因此,采用客观选择题作为理论知识和小型软件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形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而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相对容易实现开发客观题的自动化考评和阅卷系统。
而类似图像和动画软件的操作技能需求,直接由一位学生单独或多位学生共同通过Photoshop和flash软件完成相应作品,再通过自评、他评和教师评定综合构成该项目的评价分数,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团队合作意识,且贴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上课过程,如果有学生能完成某类软件的操作演示,或者是对理论上的某个小知识点进行公开发言解释,则可获得对应的过程性评价得分或对该阶段过程性得分予以附加,也能在日常
学习中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考勤要求转换为对应模块得分,完成某类别知识点或软件的调研报告也可获得学习过程性评价得分。
3.4综合评定各模块权重设计
将课程最后评定的综合分数,划分成多模块构成,各个部分在最后评定分数中所占权重如下表所示。
4 结语
题库的建设有利于提高试卷的标准化程度、控制试卷的难易程度;由于无法预知考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组织全面的学习和复习。
基于过程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摈弃在复习阶段押宝式地临时抱佛脚的恶习;有利于实现教考分离,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考核的变革反向促进教学的变革,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