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第一部分:概述1. 背景介绍:本文记录了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的过程和成果。

2. 目的和意义: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讨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二部分:备课前的准备1. 确定备课时间和地点:备课组成员确定了备课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全体教师都能参与进来。

2. 提前准备教材和教辅资料: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了相关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以便于讨论。

第三部分:备课过程1. 分析教材内容:教师们对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们共同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讨论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畅所欲言,就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四部分:备课成果1. 教学设计方案:备课组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 教学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共享了各自搜集整理的教学资源,互相借鉴,丰富了教学内容。

3. 实地试教:部分备课组成员在备课结束后进行了实地试教,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第五部分:备课后的反思和展望1. 反思总结:备课组成员就此次备课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共同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提高的空间。

2. 展望未来:备课组成员对下一次备课提出了期望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加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取得更好的备课成果。

结语:通过本次集体备课,备课组成员们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和了解,共同提高了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备课组能够继续加强交流,共同进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二部分:备课前的准备3. 确定备课内容:在确定备课时间和地点之后,备课组成员进行了讨论,共同确定了备课的内容范围和重点。

大家一致认为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涉及加减法、数字排列、数的关系等方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认真准备备课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5 观察物体(一)本单元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实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初步教授“三视图”的知识,在有层次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根据表象进行推理,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达到课程教学中的三个核心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和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能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辨认从侧面观察简单物体和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经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图形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

只是在这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是很准确。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精心选择要观察的物体,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为使学生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首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情境模拟中以直观经验为基础,建立表象,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时间认知的过程中,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时间认知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时间的认识和学习,使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培养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注: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时间,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认识时间的概念和基础:使学生了解时间的含义,初步掌握钟表的认识,能够识别时针、分针和秒针,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时间单位及其关系。

掌握整点和半点的识别:通过实物钟表或模型教学,让学生能准确读出整点时刻和半点时刻。

学会读取时间的读写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时间用文字表述(如“几点几分”)和用电子表格式(如“XX:XX”)两种方式表达出来。

理解时间的基本运算:包括时间的加减运算,如经过时间的计算等,为今后更复杂的时间问题打下基础。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进行简单的日程规划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认识时间,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和基本运算,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课堂互动的效果等。

对于教学效果不佳的部分,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下一单元的教学中,将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反思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和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7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1)【教学内容】课本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 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分。

难点: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课件、钟表学具。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师:上课之前呢,我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打一日常用品二、旧知回顾。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认识钟表,今天就再来复习一下。

(课件出示。

)师:钟面上现在显示的是几时?预设:8时。

师:你是怎么认的?预设: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

师:你认识下面的时刻吗?(课件出示。

)预设:8时,3时,6时。

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探究新知☆教学例1。

(课件出示钟面)1.引入新知。

师:观察钟面,现在是什么时间?预设:部分同学会认,部分同学不会认。

师:今天我们来深入认识一下钟面。

2.深入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仔细观察,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数字外,还有什么?预设1:还有长短不一的黑线。

预设2:还有很多格子。

师:钟面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形成1个大格,共12大格。

这些大格又被黑线分成了若干小格,数一数,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预设:5个。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用自己的方法数数看。

预设1:我一小格一小格地数,1,2,3,4……60,共60小格。

预设2:我一大格一大格地数5,10,15,20……60,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3:从12开始看,半圈是30个小格,一圈是60个小格。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并探索1时=60分的关系。

通过1分1分或5分5分的数数方法,学生能够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日常生活中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本单元只安排时、分的认识和研究看钟面上的时刻。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研究经验迁移到后续研究中,并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一研究难点。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知道1时=60分;2.能够认、读、写几时几分。

由于时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需要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知识。

同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已有知识的认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能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出钟面上的时刻,以及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学生上学时先看一看钟面上的时刻、老师的作息时间、自己的作息时间等。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例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几大格、每大格有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这几个问题,以及1时=60分的关系。

此外,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刻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把认识几时几分单列一课时,并充分利用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经验。

先呈现表示整时和半时的钟面,引导学生先判断大约是几时,再过渡到判断具体是几时几分。

此外,教材还注意用色块清楚地标明分针从12起已走的部分,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

时钟指针的走动规律教师向学生展示时钟,指出指针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

教师演示时针从12走到1的过程,询问学生时针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小时。

教师出示结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也称为1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的:第一层次是用读分钟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践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作息时间。

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教材在编排上还体现了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来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课时认识时间(一)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实际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重点:能5分5分地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

难点: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课件、钟面。

猜谜语: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跑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打一物。

(钟表。

)师:钟表有什么用?师:生活中我们说几点几分,数学语言中我们说几时几分。

今天,让我们在时间的“滴答滴答”声中,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表模型。

师: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板书。

)生:12个数,时针,分针。

师:我们一起数一下这12个数。

师:钟面上相邻两个数之间是一大格,仔细观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生:12大格。

师:每一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生:每一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我们一起5个5个来数一下钟面上的小格。

(课件出示。

)师:好,请你说一下,从12到1是几小格?从12到3是几小格?从12到8呢?2.认识时间。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集体备课)(14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集体备课)(14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147页)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147页)人民教育版数学二年级第一册教案一、班级情况分析:这个班有20名学生,包括8名女生和12名男生。

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二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中,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优秀学生思维活跃,言语积极;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不为人所知”;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掌握每一项基础知识的速度总是慢得多。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更注重对后进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比较长度”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测量长度的知识,对长度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进度。

难点在于让学生知道线段及其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注意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了解线段、学习量和绘制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以学生的两位数加减和两位数加减的口头算术为基础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算理的理解。

(三)对概念和角度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在课的开场,我让学生进展两道计算练习:561+325= 37+25=通过学生的计算与交流,稳固了竖式计算中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方法,同时也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这样的复习既稳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还是利用前面的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题材,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算式后,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因为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数相加满10要想十位进1的方法,因才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题,在交流算法时,提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十位上的8+4=12,该怎么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教学试一试时,虽然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比拟高,但遵循的是一样的运算方法,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考虑计算,再同桌交流。

交流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顺序时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根底上完成对加法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展验算,进一步进步计算正确率。

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比拟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稳固了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练习时,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

竖式计算中学生计算速度比拟慢,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展改正。

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完成。

本节课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究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内容教材90~96页●教学分析“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2.通过观察、探究学习与实际操作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看时间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单元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单元难点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面等。

第一课时认识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老师这有一个谜语,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到谜底?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认识时间)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认识钟面。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认识时间(1)认识时。

多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4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4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4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5-46页教学目标:1、a组学生能在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进一层地认识到线段的由来,知道每两点就能画出一条线段,尤其是四个点能画六条线段。

3、c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段有长有短,并能通过折知道线段的长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的两个端点教学过程:一、新授1、比较红、黄短线的长师:①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根线,一根是弯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线比较长?②小朋友意见这么多,谁说的才是对的呢?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生:把弯的拉直就好了。

师:他的意见好不好?那老师就拈住这根线的两头,拉直了贴在黑板上,把黄线也贴在黑板上。

现在两根线都是直直的了,谁来说说哪根线更长呢?生:不能比较师:那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哪根线长?这个办法好不好?好,我们就把这两根线的一头对齐,现在你能比较出来吗?对啊,红色的线从这里开始(点一点),到这里结束,黄色的线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了?到这里结束(点一点),所以黄色的线比红色的线长。

2、揭示线段概念象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齐读线段(指着线)现在谁来说说哪条线段比较长,哪条线段比较短。

3、直观判断师:(出示较长的线段)小朋友,老师这里还有一条绿色的线呢,你们看这是不是线段呢?为什么?怎样可以让它成为一条线段?师:这是不是线段?不管这些线段位置怎么变,但它们都是线段4、举例得出线段表示法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看我们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从这点开始直直的到这点结束也是一条线段,你能跟老师一样也来找找看吗?同桌一起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

(示信息)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怎么列式?126+132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2、探索验算:(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

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

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8:35 10:05 12:30)。

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

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乘法口诀、乘法算式、除法算式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对于乘法和除法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会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会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讲解、小组讨论、游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问小红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进入乘法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口诀表,讲解乘法口诀的定义和运用。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如“3乘以4等于12,那么12除以3等于几?”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联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的练习,如完成乘法口诀表、解决实际问题等。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乘法和除法,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学生进行乘法口诀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如何分配物品等。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7 认识时间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新知识中认识的“分”,涉及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如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如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中第4~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判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无定法,学贵有法。在学习例3的解决问题上我注意指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用“排除法”去思,去想。根据信息一可以排除掉哪个时间,信息二又可以排除掉哪个……并结合他们做作业,玩,上课等的时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让轻松的课堂带给学生更多的阳光,让每一朵郁金香都焕发出自己的光彩!轻松、愉快、高效的课堂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课人:彭军波备课时间:8月28日上课时间:9月日
课题:认识时间(1)
课时:1
课型:概念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学模式或方法
三步四环节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读出时间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读出时间的具体方法。
教学手段: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板书设计:认识时间2----用数学
9:00 9:15 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没有直接经验作基础,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亲切和熟悉感我做了两点尝试:
一、注重感性认识的培养。
数学新课标中讲到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我认为,数感的外延很大,可以是对数的感性认识,对长度单位、角等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是对数学知识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我注重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知1分和1时,和每个时间段能做什么事等,使学生建立真实的时间长短和先后顺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熟悉感和感性认识,学生学起来觉得并不是很困难。
3、时间分配不够好,前面环节节奏太慢,导致后面学生活动后没有汇报,且巩固练习没有时间做
4、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还是老师带着做的居多。
5、8时5分的电子计时法没有说明“:”后面必须是一个两位数,在为什么这里应该写“8:05”方面处理不够恰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内容教材90~96页●教学分析“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2.通过观察、探究学习与实际操作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看时间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单元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单元难点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面等。

第一课时认识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老师这有一个谜语,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到谜底?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认识时间)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认识钟面。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认识时间(1)认识时。

多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分苹果分香蕉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2.板书二、问题探究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三、体验感悟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初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之上的。

教材呈现的是小女孩参观姥爷的花圃的情境。

蓝天、小鸟、蜻蜓、树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认识时间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新知识中认识的“分”,涉及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如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如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中第4~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判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

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采取有效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

如教科书P91例2中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但没到5时,是4时45分,关键是要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

也可以借助“几时半”为分界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对教科书P91“做一做”中7:40、10:45尤其是9:55的认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笔记第1课时认识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P90~91例1、例2,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和P93“练习二十三”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课件,钟表模型,钟面学具,钟表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这个好帮手是什么?(钟表)它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师:我们以前学习过认识整时的方法,你能告诉大家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吗?(课件出示9时钟表图)【学情预设】9时。

师:你是怎么认的?【学情预设】分针指12,时针指9,就是9时。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时间你一般在做什么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早上9时在读书,也可能说在上课;晚上9时在睡觉。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看看这幅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科书P90例1主题图)师:钟表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呢?你们会读吗? 【教学提示】注意回顾归纳整时的认识方法。

◎教学笔记学生尝试认读。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认,有的学生可能不会认。

师: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意见,说明关于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是我们没有学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引入新课,复习整时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分”1.深入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

师:仔细观察,钟面上除时针、分针、数字以外,还有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钟面上有黑线,黑线有长有短,还有很多格子等。

师:钟面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形成1个大格,一共有12个大格。

课件动态演示:依次闪动12个大格。

(板书:12个大格)(2)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观察每1个大格,你又发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学情预设】有细细的黑线,还有一些小格,等等。

师:这些黑色的线就是钟面上的刻度线,当时针、分针指向它们时,可以表示不同的时间。

师:同学们知道1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3)钟面上有60个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用你自己的方法数数看。

【学情预设】预设1:我一大格一大格地数,5个、10个、15个、20个……60个,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2:我这样想:1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2个大格里有10个小格,10,20,30,40,50,60,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3:我一小格一小格地数,1,2,3,4……60,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4:我从12开始看,一个半圈是30个小格,所以一圈是60个小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对生活中的实物钟表进行详细观察,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让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更生活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2.认识“分”。

(1)认识1分、几分。

师:仔细观察分针的走动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吗?课件动态演示:钟面上的时刻是8:00,分针走动,从12起走动1小格。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那么分针在钟面上走2小格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学情预设】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2小格就是2分,走3小格就是3分,走4小格就是4分……(2)认识5分。

师:想一想,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1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学情预设】1大格里有5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所以分针走1大格是5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钟表,得出分针走1大格是5分,使抽象的知识◎教学笔记形象化。

(3)读出“多少分”。

师:同学们,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预设1:可以数一数,分针从12走到2是10个小格,就是10分。

预设2:5+5=10(分)。

预设3:分针从12走到2有2个大格,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2大格就是10分。

师:分针从12走到3呢?除了数一数,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直接得出结果?【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加法10+5=15,也可能想到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计算,3个5是15。

师: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分针指向其他数字,分别表示多少分呢?你能继续往下说吗?请大家打开教科书,快速完成教科书P90“数一数,填一填”。

学生集体汇报,教师课件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分针指着的每个数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难点,借助于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小格的结论。

看“几分”时,可以数一数,也可以连续加5,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直接计算。

这让接下来的认时、分的环节变得简单,也为正确读写时间奠定基础。

3.时与分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时和分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12时钟表图。

师: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是几时?【学情预设】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是12时。

师:(课件播放时针和分针转动的画面)再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师:它们同时转,也就是说时针和分针走的时间相同。

时针走1大格的一半就是半时,分针从12开始走到6是30分,时针走1大格的一半,同时分针走一圈的一半,所以30分也可以说成半时。

师: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分针继续转,时针会怎样?【学情预设】也会跟着同时转动。

师:如果分针继续转,转到12,时针走到几?【学情预设】时针会走到1。

师:仔细思考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新发现?【学情预设】分针走一圈和时针走了1大格。

【教学提示】“多少分”的认识要让学生多练习:数字几对应的是多少分。

【教学提示】分针走一圈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几遍,使学生真正明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

◎教学笔记师:对!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这时分针和时针用的时间是怎样的呢?【学情预设】相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那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能马上说出1时=60分,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完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动态演示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时与分的关系,不仅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三、认识几时几分1.认识4时5分的读法和写法。

(1)试读时间。

师:请大家看这个钟面,试着读出时间。

(课件出示钟面:4时5分)【学情预设】学生读出4时5分。

(2)观察时针。

师:你们都认为是4时5分,请仔细观察,时针是正指着4吗?【学情预设】学生能够直观地从钟面上观察到时针并不是正好指着数字4,而是指向数字4和5之间。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为后面说“时针走过数字4”打基础。

师:时针指向数字4和5之间,表示时针走过数字4,还不到数字5,应该是4时几分。

(3)观察分针。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是几分?【学情预设】分针从12起走了5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5小格就是5分。

(4)小结方法。

师小结: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4时5分,写作4时5分。

课件出示相应电子表时间。

2.认识4时30分或4时半。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课件出示钟面:4时30分)师:用刚才学过的方法,你们来读一读钟面上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