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确实存在一些难点需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去突破。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迅速联想到具体的物品,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但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时,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案例,尽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但在引导讨论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立体图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不够熟练。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识别不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包装设计、建筑结构等。
2.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如何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是一大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它们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长方体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反思今天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1.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物模型和直观教具,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参考教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参考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学阶段也学过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对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区别有所了解,对几何体分类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2.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他们充满了对数学课以及数学教师的好奇和期待。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身边去发现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中感受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积极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四、教法建议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数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启迪诱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主动思考、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五、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任务1:在小学的时候,你学过哪些几何体?你能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常见的几何体吗?举例说明.任务2:(1)这些常见的几何体有什么特征?(2)棱柱的特征及分类(3)棱柱与圆柱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任务3:能从简单的组合体中分离出基本的几何体(B类)列举生活中的组合几何体,并找出其中的常见几何体(A类)2、预习自测(1)将以下物体与相应的几何体用线连接起来。

2024鲁教版六年级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案

2024鲁教版六年级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案

数学学科教案年级初一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型新授备课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序号 1 审核日期审核人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基本的几何体,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2)情感及态度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几何体,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游戏:老师准备一个“魔术袋”,袋中装有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球体5个常见的几何体。

邀请一些同学为大家揭开“魔术袋”的谜底,先让他们从袋中将物体一一摸出,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然后由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名称,由学生从袋中准确摸出。

二、讲授新课: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各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本阶段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已见,多给学生鼓励,表达他们各自不同的观点,老师适时地进行启发和点拔,引出圆柱、棱柱、圆锥、球体、棱锥等概念。

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

本节课设计从小游戏入手,让学生猜“魔术袋”中的物体,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充分调动学生触觉、视觉等各种感观,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本部分教学采用谈话法启发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究各几何体之间的联系区别。

组织学生观察,说出各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学会命名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

三、练习巩固:四、作业布置A组:课本随堂练习2 习题1.1.1 4 B组:习题1.1.1 4 同步学生自己总结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成为倾听者和参与者,在关键之处进行启发和点拔。

让学生很自然地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数学,最终又形成他自己的更高级的技能,师生彼此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柱体、锥体和球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立体图形,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圆柱、棱柱、圆锥、球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柱体、锥体和球体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和描述给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主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本节课的1.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是这一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加深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物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尝试区分和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魔方、纸盒等,引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能够识别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和识别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图1:一个平面上的正方形。
图2:一个立体的正方体。
解答:
图1不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只有一个平面,没有立体结构。
图2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有三个维度,即长度、宽度和高度。
2. 例题二:
题目: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体积。
图1:一个正方体,边长为6cm。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并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识别和区分立体图形时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较大影响,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它们。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制作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实物图片;投影仪;黑板。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剪刀、彩纸等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性质和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图片或图片卡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篮球、魔方、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以及它们的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命名,他们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命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命名。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物,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立体图形?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的《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的图形,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能正确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识别。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建立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篮球,圆柱形的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3.实例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

4.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识别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根据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要求而设计的。

本节课是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之后的延伸,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及其特征;2.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3.能够在生活中认识和应用立体图形。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球体的特征和分类;2.圆柱体的特征和分类;3.圆锥体的特征和分类;4.正方体的特征和分类;5.棱柱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 学习(3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讨论该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并用示意图展示。

•教师点拨:教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点拨学生们对各种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并对学生们的示意图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拓展(10分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师给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例,如篮球、水杯、蜡烛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征和分类。

4. 实践(15分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观察其特征、分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展示进行点评,并纠正不正确的分类方法。

教学要点•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立体图形的观察和应用。

教学扩展1.提供更多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类;2.练习识别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三、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以及展示的质量;2.学生能否正确分类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反思与改进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小组活动和展示环节较多,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但可能存在某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今后设计时,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或调整小组分组方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较为有限。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立体图形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物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

2.直观教学法:利用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立体图形。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模型,图片,黑板。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可用其他立体图形代替)。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精品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展开设计.课堂开门见山让学生观察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图片,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总结概括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名称及其特征;整个教学过程丰富图片的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兴趣,创建了活跃欢快的课堂气氛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理念.二、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的第一节内容的第一个课时。

这一章是在学生们在小学曾初步接触过基本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安排了这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内容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第一课。

本课时旨在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图形的观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图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中丰富的几何图形.三、学情分析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本几何图形知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内容从分类的思想来讲对刚刚步入中学大门的学生是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放慢节奏,尽量分类清晰明了,降低教学难度.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大量生活中常见几何图形照片的观察,能从中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和名词,并能概括出其特征.(2)使学生初步具备分类思想,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各种不同几何体的特征及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和参与观察、探索、归纳概括的过程,并能利用观察所得得出正确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分类、分析问题、归纳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观.(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2.难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相同点与不同点.六、教学方式观看诱导、讨论交流、语言概括等教学方法.七、学习方式基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互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八、网络、媒体、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九、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由网络热字“囧”引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涉及到的主要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立体图形是三维的,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较熟悉,但对一些不常见的立体图形则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3.让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分类法:让学生通过分类,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实物共同的特征吗?”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版七级上册第一章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材分析】1、编排意图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节,主要内容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地位、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一定数量的几何图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 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看,学生喜欢生动感性视觉体验,喜欢挑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设计思路】1. 理念上: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这是整节课的一条暗线,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设计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动态图片、幻灯片、音乐、等为一体的课件,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并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2.问题设计上层层深入:生活中的图片、--整体上感知--局部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勾股定理—巩固运用—延伸—解决生活中问题3.活动上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班内展示争做最优小组 1、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②通过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以课件展示问题设计、学生观察,独立学习学后,再组内合学,最后以动感课件及动感视频演示,疑难在班内共同讨论进行共学,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北师大
参赛单位:成安二中
参赛教师:刘丽霞
时间:2014
北师版七级上册第一章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材分析】
1、编排意图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节,主要内容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地位、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一定数量的几何图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 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看,学生喜欢生动感性视觉体验,喜欢挑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设计思路】
1. 理念上: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这是整节课的一条暗线,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设计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动态图片、幻灯片、音乐、等为一体的课件,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并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2.问题设计上层层深入:生活中的图片、--整体上感知--局部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勾股定理—巩固运用—延伸—解决生活中问题
3.活动上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班内展示争做最优小组
1、知识与能力: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②通过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中以课件展示问题设计、学生观察,独立学习学后,再组内合学,最后以动感课件及动感视频演示,疑难在班内共同讨论进行共学,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上课课件等.
【教学策略】
1.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更直观生动,便于生理解。

2. 以多媒体课件呈现问题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通过精彩的展示、为自己小组夺星,培养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4.教师适时指导点拨、追问、拓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生活中的图片引入本节内容
师:这些图形都是由数学中的点、线、面组成的。

你想细致的了解点、线、面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点、线、面、体师板书课题 1.2 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①由学生说出点、线、面、体知识或现象,便于在学生现有基础上展开新的学习。

②通过收集身边“点、线、面、体”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活动一
你能从下面物体中找出熟悉的几何体吗?

图1
2
①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②观察面与面相交的地方、线与线
相交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二:
(2)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④观察下图中的灯光线和喷泉中的水线有何不同
议一议
(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棱?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点、线、面、体
初露锋芒:
大自然是塑造“形”的艺术家,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给人以点、线、面、体形象的例子
吗?
活动三:
1,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 当笔尖在纸上运动时,观察下面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②你能举出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个结论吗?
2,①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②你能再举出生活的实例说明这个结论吗?
3,①观察现象;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②你能举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三、新知应用、能力生成
学生动手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四.新知应用、巩固提高
(1)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2)生活应用小乐园
①夜幕中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明了什么?
②将你手中的半圆形量角器绕着直径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
③若将手中的三角板绕着一边转一周,又会得到什么几何体呢?
(3)请将下列的平面图形和将它如图绕虚线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几何体连线.
五 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能力。

六、作业
1、课本第9页:
知识技能1题;数学理解1题。

2 、收集能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模型.
七、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阅兵”中点,线,面,体的体现。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轻音乐中师生共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阅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反思与感悟】
1.这节课设计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通过课上展示的动态图片及视频,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给学生以震撼,激起学生探究点,线,面,体的强烈欲望,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2)课件展示点,线,面,体的动态过程,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容易理解,是本节课的又一亮点。

(3)在优美的轻音乐中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的动态图案,感受生活的美。

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是本节课的第三个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