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稠油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20年第36卷(1-12期)总目次
2020年12月第36卷第12期石油工业技术监督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Dec.2020Vol.36No.12■质量渤海大斜度井超长射孔层段射孔管柱防卡技术研究与应用邓永刚,林家昱,王翊民,王菲菲,周祥(1-1)提升大型低渗透油田压裂措施管理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于海山,张兆欣(1-5)利用质量控制和方法确认数据评定汽油中MTBE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赵蕊,于毅涛,杜美玲(1-9)超低密度钻井液技术在大庆油田易漏复杂层的应用李晓波(2-1)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韩明刚,李鸿儒,陈勇国,张志虎(2-5)PH-15超深大位移井随钻监测支持技术的应用曹磊,宫吉泽,和鹏飞(2-8)渤海老油田钻完井高效高产配套技术及其应用王晓波,王菲菲,王翊民,魏辉龙,柳晓宇(2-12)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旭,付甜(2-16)两种提速工具在渤海油田某深井的应用评价张磊,霍宏博,李治衡,龚宁,岳明(4-1)创新型QC活动在小型化激光岩性分析仪研制中的应用万利,佘明军,毛学斌(4-4)大港油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研究与试验朱旭,翟泽宇(4-8)一种便携式四氢噻吩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卓勇,刘宏,伍淑辉,刘楚茹,杜志波,母小琳,葛亮(5-1)提升气井不动管柱多层压裂可靠性的质量措施郭宝杉,蔡萌,李俊亮,吴恩成(5-5)建立钻井监督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柯岩,刘剑飞,王睿,张学东,何震(5-10)油气管道项目简化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崔琳,孙毓,牛亚坤,杨爱兴,王鹤(5-14)运用QC小组活动提高清洗剂在伊拉克现场应用效果徐杏娟,付月永,王云云,潘炳龙,崔福员(5-19)炼化工程公司设计质量管理浅析田镕汇,陈宇洋,冷方媛(5-22)油气田场站工程工艺管道渗透检测质量管理刘保平,朱永,和莉园,齐涛(6-1)油气运输管道智能清洗管理研究何娜娜(6-6)渤海油田水平生产井控水及泥岩封堵技术创新应用石张泽,刘国振,龙江桥,杨子,张帅(6-10)新工艺提升超稠油脱水质量的实验研究及其应用韩帅(6-15)提高卫42块CO2驱井测压质量的探索与实践田翠平,石庆林,丁传振,万式甜(6-18)运用六西格玛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与评价的可靠性万式甜(6-22)渤海边际油田小井眼出砂数值模拟研究龚宁,林海,李进,徐涛,贾立新(7-1)通过质量攻关提高砾石充填完井筛管打捞成功率的方法研究刘言理,王晓轩,曲庆利,王晓梅,杨延征,孙景涛,李海伟(7-5)松辽盆地录井现场页岩油气测异常卡取方法的探讨刘斌,张晓娇(7-9)六西格玛在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中的应用李云(7-13)PDC钻头定制设计及在东海超深井的应用左宏刚,何福耀,严维锋,和鹏飞,李旭东(7-17)可控震源高效采集中TD规则的研究与应用聂明涛,魏铁,齐永飞,叶朋朋,梁顺利,张健宸(8-1)风险管理模式在降低设备故障率中的应用范林(8-6)渤海J油田D09h井连续油管泡沫诱喷复产技术研究郑继龙,祖健,翁大丽,赵传勋,蒋军,史锋刚(8-9)中国长输油气管道外防腐及补口技术进展及展望陈群尧,金庆国,张伟(8-13)综合录井仪大修与质量控制研究肖刚,景静,王志成,张宾,郭素杰,乔德民(8-19)不同渗透率级差下聚合物微球调驱室内实验研究张金元(9-1)运用QC方法缩短开发井单井解释时间郭素杰,张宾,王志成,王灿丹婷,赵伟峰,李佳阳(9-6)浅谈大数据时代制管企业的质量管理创新范林,王铁民,张维兵(9-10)火驱出砂井管理对策研究熊纪敏(9-14)临兴地区浅层气井钻固井技术研究与应用李建,冯雷,和鹏飞,王烊,王涛,李洪磊(9-18)胜利一趟式177.8mm(7″)套管开窗工具在渤海油田的成功应用石磊,李洪方,赵海建,王晓波,史富全(9-21)水力扩容技术在提升天然气驱增注效果上的应用胡鹏程(9-24)渤海油田侧钻水平套管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刘鹏飞,王昆剑,李进,杜小野,林家昱(10-1)中缅油气管道进口原油品种的质量解析邢翠敏,刘汗青,李秀林,林海,杨富全,韩家曦(10-6)胜利油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刘自山(10-11)关于中石油产品质量监管现状的思考与建议肖啸,刘长跃,辛杰(10-14)一线监督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探索与应用张宏江,高赛男,王鹏,苗庆宁(10-17)RCT径向切割技术在海上气田修井作业中的应用徐太保,肖泽蔚(12-1)鄯善油田三类油层压驱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王静,蒋明,向洪,段勇成,张宁县,邓强(12-6)《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20年第36卷(1~12期)总目次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油泥调剖技术在中高渗砂岩油藏的应用胡鹏程(12-10)基于数字化变革的钻井远程支持班组建设实践和鹏飞,陈波,韦龙贵,于忠涛,袁则名,李明明(12-12)科威特油田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及预防宋张康(12-16)螺杆钻具传动轴连接失效分析任小玲(12-20)■标准化“中原服务”品牌标准体系研究范春,王世红,郭红卫,任利芳,常晓威(1-12)抽样方案变化对聚能射孔器穿孔深度评价体系的影响荆立英,郭金荣,董喜庆(1-16)钻井级膨润土质量评价方法探讨杨新,杨小芳,孟洪文,胡亚楠,张茉楚,李胜男(1-20)油田“采油区岗位标准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程秋华,卫丽霞,徐丽芳,白云,华承金(1-24)基于可控震源高效采集的单炮智能化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余飞君,毕广明,曹晓辉,于文杰,聂明涛,李金刚(1-29)强制性国家标准《天然气》的修订分析及企业应对措施探讨丁思家,周盛,杨建明,刘鸿,徐冲(1-34)油基钻井液化学剂产品标准适用性分析魏玲艳(2-19)液体硫磺产品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改进及其修订建议郑莉萍(2-23)油田建立基础保障标准体系的探讨卫丽霞,徐丽芳,程秋华,华承金,常晓威(2-27)中国天然气计量标准体系现状简析高军(4-12)油气田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程秋华,白赟,卫丽霞,徐丽芳,谭梦琦,张予杰(4-16)刍议防喷器控制装置产品行业标准的修订陈慧慧,张宏英,王兴燕,陈星,吴楠,郑翔(5-25)影响油田企业标准编写质量的原因及对策范春,张梅(5-30)LNG接收站工艺管道试压标准对比分析侯军(5-33)国内外承压设备完整性事故调查标准的对比及实用性评价戚菁菁,孙伶(5-37)从页岩气井用套管浅谈API Spec5CT/ISO11960的发展张宏英(6-27)浅谈顶驱技术的标准化和有形化张军巧,孙明寰,庞辉仙(6-30)适用于海上钻修机标准的液压举升装置适用性分析王莉,袁则名,和鹏飞,吴事难,张胜宝,倪益民(6-33)PAUT在长输天然气管道环焊缝检测中的应用实践田绍伟,刘春雨,王大庆,于洋,马飞龙(6-36)中俄石油工业标准化领域合作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何旭鵁,丁飞(6-40)我国储气库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分析吴张帆,姜炜,赵艳杰(7-23)长输管道交流干扰腐蚀判定准则探讨蔡亮,姚森,李建国,李磊,郝小虎(7-30)提升标准化能力助推油田高质量发展陈国宏(7-34)长输管道完整性评价方法决策分析马伟平,窦志信,姜垣良,黄薇,路阳(8-25)螺杆泵标准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浅析王兴燕,陈慧慧,张红军(8-29)ISO11960: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标准解读申昭熙,林凯(9-29)过程方法在管理体系结合审核中的运用张祥兆,陈慧智,尚春芳(9-32)对钻井液用降黏剂评价标准的认识和室内研究王琳,杨小华,王海波,钱晓琳,林永学(9-36)中国和欧美储罐阴极保护标准重要差异研究蒋涛,李海,金海洋,李贵荣,冯建龙,路阳(10-20)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界面分析谭越,杨龙霞,郑辉,吴炜(12-25)■计量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输差定位研究王嘉彬,谢英,王兴智(1-37)油井采油实时监测及计量高玉森,初波,陈胜利,杨广军,王树学,周景林(1-43)计量用圆筒容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赵文海(1-47)对有效开展检定校准确认工作的探讨郑贵(2-31)新型黏土稳定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高凯歌,万古军,李勇,逄铭玉,刘铭刚(2-35)膨胀仪法测定黏土稳定剂防膨率的影响因素刘莉(2-39)天然气孔板流量计流量核查方式研究黄忠华,蒋佩忱,羊映,徐永洪,张勇(2-42)直读光谱仪校准不确定度评估郑道雯,牛秦午,严康,王骏,丁雯婷,何松杰(2-46)一种油品黏度测定过程中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研究董小丽,曹鹏章,李安,王天明(4-21)噪音对超声流量计计量性能的影响及其改进措施刘博韬(4-25)温度变送器现场校准方法研究张灵聪(4-29)进口原油船运损耗成因及其对策梁昱(4-32)管壁粗糙度影响超声流量计测量性能的研究蔡浩晖(5-41)原油贸易计量中净重量计算方法的差异分析施盛林,张达智,崔立,马德起(5-48)无线修井参数仪的设计与应用李娟(5-51)降压增注工作液配方研究及性能评价任刚(7-39)渝浅8井干法脱硫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肖仁维,熊兰琼,柯凌云(7-43)微粒群进阶算法在天然气管道优化运行中的应用林棋,娄晨,向奕帆,杨金威,朱莉,刘宏刚(8-33)拉伸试验软件有效性确认孙宏,宗秋丽,郑青昊(8-40)永21储气库防气窜水泥浆体系研究侯业贵,戴荣东,于少卿,王健,陈丽媛,王锴(9-42)非抗硫管在微/低含硫化氢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刘成(9-46)疏松砂岩扩容力学性质研究闫新江,李孟龙,范白涛,于继飞,侯泽宁,袁岩光(10-24)石油地震勘探测量点位精度探讨聂明涛,陈巍,范铁江,占春启,戚振利,时妍(10-27)··64兰成渝管道模拟软件开发与应用徐太贵(10-32)挤压破碎型胶囊破胶剂检测方法改进研究邵红云,夏凌燕,宋时权,赵俊桥,张贵玲,丁杰(12-31)胶囊破胶剂有效含量检测方法的优化及评价何留(12-34)成品油检测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要点分析薛凯旋(12-38)■质量安全论坛成品油管道批次跟踪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于阳,沈亮,李君,郝元放,翟培君,马帅,刘超(1-49)油井护理技术在采油厂的应用陶世杰(1-55)基于事故树模型的井喷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阮存寿(1-60)海上采油平台溢油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李杨,吴亮,孙寿伟,赵宇鹏,钱雨晨,王丽薇(2-49)页岩气开发中连续油管管体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福君,蒋涛,王国峰,田军,张晓亮,谭文波,邹先雄(2-54)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含蜡原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模拟戚菁菁,初同龙,孙伶(2-58)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套管柱挤毁风险分析孙连坡,陈卓,霍宏博,张磊,王文,赵洪山(4-37)可燃气体检测仪在终端燃气公司的应用探讨卓勇,刘宏,陈琳,王超(4-40)浅析压力容器检验风险的防控凌富银(4-45)新建天然气管道水合物防治对策研究李方圆(4-48)天然气低温分离系统低温安全性分析及应用梁德炽,符参,汪建明(4-52)基于RBI的站场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杨洪丽,贾明德,陈文贤,王宏武,梁昌晶(4-57)钻完井动静态数据集成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魏刚,于忠涛,和鹏飞,袁洪水,李明明,袁则名(5-53)南A井一级井控风险治理的实践与认识杨延峰(5-56)基于GIS的管道高后果区管理升级及其实践高海康,戴连双,贾韶辉,刘天尧,徐杰,刘亮,吴官生(5-60)渤中19-6区块钻具安全下放速度图版建立及应用陈立强,薛懿伟,王赞,王占领,贺占国,邵宇航(6-43)场站运行中燃气发电机的可靠性保障措施探讨赵海宁,刘帅,廖贵枝,雷龙龙(6-49)石油钻探企业钻井液材料视频抽样风险评估王波(6-52)天然气管道高后果区第三方施工破坏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马玉宝(6-55)岩心气测渗透率的不确定度评定高丽蓉(6-59)柱塞式往复注水泵曲轴断裂失效分析申昭熙,程建平,仝珂(7-47)一种新型井下安全阀全通径强开工具的研究与应用万宏春,李三喜,李艳飞,蔡斌,葛俊瑞(7-51)液压举升装置侧钻作业安全稳定性分析王莉,张胜宝,袁则名,陈鹏飞,倪益民,吴事难(7-56)断裂构造对井壁稳定影响的有限元分析张磊,李治衡,董平华,岳明,王桂萍(8-43)油气管道安全防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冯黎明,伍淑辉,卓勇(8-48)杭锦旗地区J58井区低压易漏失井固井技术何斌斌(8-52)引压管根部阀泄漏处理中带压堵漏夹具的设计及应用李晶,王振洪(8-57)爆破振动对管道安全性影响评估研究马伟平,姜旭,李贵荣,李萌(9-50)石油企业基层HSE培训问题探讨韩耀明(9-54)一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事故原因技术分析杨凤琦,王文,李淑娟,丁宪振,丛晓(9-57)国内外管道防腐涂层修复技术最新进展高山卜,祝悫智,刘诚,田磊,王乐乐(9-61)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海上钻完井作业安全管理研究刘晓宾,和鹏飞,万祥,李君宝,楚华杰(10-36)龙河跨越悬索管道桥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植海刚,王坤(10-40)国内外油气管道消磁技术对比分析谭笑,刘少柱,徐葱葱,赵云峰(10-46)海上速度管柱工具的研制与应用万宏春,刘信雄(10-49)基于STM32的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压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汪锐,王洪钧,焦爽(10-54)“一趟钻”技术在福山油田花121-18x井的应用张涛,董宏伟,孙麟,马杰(10-57)天然气管道起重作业安全管理研究王坤,杨文,赵志超,李重剑,徐慧兰,张剑雄(10-61)砂岩油藏聚窜通道深部长效封窜技术研究与应用邹小萍,何磊,王浩,曹作为,齐行涛,张秋红(12-42)集气管道绝缘接头非阴极保护侧腐蚀穿孔失效分析薛继军,史盈鸽(12-46)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在安塞油田的应用宋志俊,马永明,章玮,何泓屿(12-49)游梁式抽油机智能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孔红芳,周小东,尤立红(12-52)油田加热炉节能技术应用效果评价研究陈立达,杨光,宋晶(12-55)桂中-南盘江地区黔水地1井卡钻事故处理及原因分析王文彬,郭军,苑坤,董旭,韩菲(12-59)■地质研究三维地震储层预测在苏里格南区块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戴立斌,梁常宝,贾永辉,于秀英,刘蕾,王博(3-1)TAP阀压开地层解决方案及其在苏南的应用杨圣方,董易凡,董永恒,刘媛(3-5)■工程建设气田地面集输工艺优化研究刘鑫,柳胜虎,唐瑞志(3-7)苏南国际合作区C3集气站工程质量控制与分析赵鹏敏,柳胜虎,刘鑫(3-10)■生产工艺单井同步回转增压技术在苏里格南区块的应用乔炜,顿昊龙,蔡思敏,刘琳(3-14)《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20年第36卷(1~12期)总目次··65石油工业技术监督集气站工艺安全管理研究罗媛媛,蔡思敏,余洋,王洋(3-17)集气站气动球阀异常关断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程旭明,王小宁(3-20)远程智能开关井应用与分析王小勇(3-25)冷冻暂堵技术在陕5X井的应用雷宇,贾增强,王海峰,刘琳(3-28)浅谈Z集气站采出水工艺流程优化措施杨云鹏,雷宇(3-32)特殊螺纹接头油管在苏里格南气田的应用董易凡,雷宇,杨圣方,刘媛(3-35)苏里格南区块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应用分析李泽亮,张华涛,彭清明,王博(3-39)■综合管理浅谈高质量二次发展过程中合作项目的管理——以苏里格南国际合作项目为例何涛,史诚(3-45)苏南XX集气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控制措施蔡思敏,刘正卫,乔炜,王海峰(3-48)苏南项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探索张川,苗震,张雅宁,杨小军(3-51)对外合作企业在降本增效中的技术创新刘媛,董易凡,刘博卿,杨圣方(3-55)开发II区气井分级分类管理及稳产措施研究张华涛,刘炳森,金婷,王博,李泽亮,马力,李梦(3-58)苏南公司对外合作项目管理优化及其实践苗震,吴俞霏,杜颜,姜宛辰,马晓蓉(3-63)浅谈基层作业区家园文化建设及其实践叶羽婧,任振江,王奕儒(3-67)■大家谈中原水务创新创效与绿色发展模式的探索马防修,初瑞光,廖今朝,杨勇,陈新国,秦彦晨(4-61)■监督管理以梯队结构和团队模式推进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高振果,毕国强,黄伟和,吴虹,杨德凤(11-1)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服务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张绍辉,毕国强,杨姝,刘盈,张晓辉,郭亚飞,李海军(11-5)推行“四个一”与实效性培训,全面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李丙文,郑晓峰,晋生凯,王正华,朱庆华(11-9)抓好监督信息汇报,提高异常事件处置效率张南军,韩烨,彭宁,贾思航,卢印生(11-12)长庆油田采油一厂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蒲新辉,俞海芳,赵瑞元,巩继云(11-15)浅谈探井钻井过程安全监督王海军,张亚虎,周赟玺(11-19)钻井、试油变更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叶小科,谯青松(11-23)浅析如何做好监督人员廉洁从业风险防控苏建军(11-27)■工程技术精细控压固井在ST7井的应用实践罗双平,杨哲,舒畅,周焱(11-31)双鱼石-河湾场构造带茅口组分层探讨何仕鹏,袁浩森,庞淼,吕泽飞,文冉(11-36)特色录井技术在川渝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文冉,陈轶林,舒赢,郑科(11-40)■案例分析高磨地区水平井下完井管柱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曾宪举,曾鸿,王欣,罗双平(11-44)GaoShi X井测井工程故障剖析熊永立(11-47)PDC钻头涡动和粘滑震动现场识别方法及消除措施阴治平,朱剑飞,尚钲凯,李兴鑫,王关锁(11-52)■简讯《关于发布第一届中国石油工程监督行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11-55)··66。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摘要】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油品,其开采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稠油开采效率,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工艺技术,包括水热法、溶剂循环法、油藏加热法、微生物法和电加热法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将继续发展,趋向更智能化和绿色化。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在能源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应用、特点、挑战、水热法、溶剂循环法、油藏加热法、微生物法、电加热法、发展趋势、未来应用前景1. 引言1.1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通常指粘度大于100毫米2/s的原油。
稠油开采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其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
稠油开采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粘度大,流动性差,难以通过普通的开采方法进行开采;2. 含油层渗透率低,使得原油开采效率低下;3. 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废水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有效开采稠油,人们研究出了多种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水热法、溶剂循环法、油藏加热法、微生物法和电加热法。
这些技术各具特点,能够有效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向着更加高效、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稠油的开采将会变得更加高效并且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减少。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在能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稠油的特点稠油是指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的油类资源。
其主要特点包括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渗透性差等。
稠油的粘度通常大于1000mPa.s,密度在0.93-1.0g/cm3之间。
由于稠油的特点,其开采过程相比常规原油开采更加困难和复杂。
稠油的流动性较差,使得在采收过程中需克服高粘度油液运输的困难。
由于稠油的密度大、粘度高,使得其在地下储层中通透性差,难以自然流出,需采取特殊的开采工艺技术。
潭口浅层稠油水平井轨迹控制及套管柱下入技术初探
2 采用 的关 键技术
2 1 井眼剖 面设 计特点 .
1 浅层 稠油水平井施工 主要技术难点
11 大井眼 造斜率 高 .
对水平井作剖面设计时 , 要充分考虑在现有工 具、 仪器、 工艺情况下能够完成施工。考虑到该类型 井储层 浅 、 造斜井 段 短 , 眼剖 面 采用 “ 一增 一稳 井 直
() 2 在可钻性极好 的软地层定 向造斜 , 进参 钻 数对井眼轨迹影响大 , 钻头水马力对地层的冲蚀影 响螺杆钻具造斜率 。 13 大直径套管柱在高 曲率井眼中下入困难 . 在 ( 4 .m 井眼 内要下入 ( 7 .r 的套
倒换钻具 , 使施加钻压的加重钻杆于直井段。
( ) 3 m; 。/0
一
)
式中: 为 套管允 许通 过 的最大井 眼 曲率 , c
套 管螺 纹极 限抗 拉强度 ,N; k
测量精度的影响, 每一个测点一般测 2— 3次 , 用加 权平 均数作 为井 眼轨迹 计算 和预 测 的依 据 。根据测 量的结果采取 对应 的钻 进 方式 , 井 眼 轨迹 控 制 在 将
() 1 浅层水平井造斜井段短 , 可调节余地小 , 井
眼轨迹控制的精度要求高 , 轨迹稍有偏差就有脱靶
填井 的危险 。
钻速的过快造成造斜率波动或过低 的造斜率。机械
钻速控制为 3 5 / 。随着井深的增加和摩阻的增 — mh
大, 逐渐增 大钻压 。为避免 “ 托压 ” 现象 , 应及 时起 钻
第一作者简介
工设计工作 。
王莉 , ,01 女 20 年毕 业 于石油 大学 ( 华
东 ) 助理工程师 , , 现在江汉油 田钻井工艺研究所从事钻井施
第2 期
海上油田一体化运营管理探索与实践
国外上游能源公司已经基于信息化技术对勘探开发 生产一体化的管理决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BP 公 司的“Field of the Future”项目,将现场实时数据传 送到“先进协作中心”进行分析,实现基于分析的快速 决策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与 IBM 公司合作设计 “智能油 田”,创建了全新的业务流程框架,将油田实时传感系统 与协作分析资源链接,使得勘探、开发、生产作为一个 完整的系统进行整合运营 ;其他如壳牌 (Shell)、道达尔 (Total)、雪佛龙 (Chevron)、沙特阿美 (ARAMCO) 等公 司均通过建立数据标准和共有信息平台,整合多种业务 及物联网数据进行应用 [1-3]。国际一流油公司重视利用信 息化技术推进数据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领域 的智能化和协同管理,提高了油田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效 果,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并且增强了安全性。
决策的支持。根据各关键业务专业特色及数据管理和应 完成情况、地震采集完成情况、钻井动态、测试动态和
用标准,建立基于 MongoDB 数据库的知识库、算法库 储量完成情况,对下步勘探决策起到了辅助和指导作用。
和模型库,以松耦合的方式统一管理海量的研究、作业、
其中勘探目标管理应用数学地质理念,根据勘探目
策,实现从陆地指挥中心到生产现场的视频远传和集成 联动,支持应急状况下现场视频多屏展示、实时切换和 远程备份。采用雷达 &AIS 监测海管技术,对石油平台、 海底管线周边海域上的船舶目标进行探测感知,获得目 标的位置、航速、航向,分析判断目标是否存在入侵警 戒区情况,发现异常行为时告警。
浅层稠油水平井轨迹控制及套管柱下入技术
国 内垂 深最 浅 的水 平 井 , 深 仅 有 1 8 6 I位 移 垂 3 . 0 I, T
2 采 用 的关 键 技 术
2 1 井眼剖 面设 计特 点 .
对 该类 井 作 剖 面设 计 时 , 充 分考 虑 在 现有 工 要
具 、 器 、 艺情 况 下 , 仪 工 能够 完 成 施工 。尽 可 能 采用 国产 化 工具仪 器 , 降低 投 入 产 出 比 , 低 施 工成 本 。 降
侧 向破 岩能力 , 到稳定 造 斜 目的 。 达
13 大 直径套 管柱 在 高 曲率井 眼 中下入 问题 .
在 3 1 2mm井 眼 内要下 入 2 4 5mm 的技 l . 4 .
1 浅 层 稠 油 水 平 井 施 工 主 要 技 术 难 点
11 大 井眼造 斜率 高 . 稠 油 的黏度 高 , 了满 足稠 油热 采 的要求 , 下 为 要 入大 直径 的套 管 柱 。受 地 层 条 件 和 油 藏 状 况 的 限 制 , 要在 1 1. m井 眼 内完成 直井 段 到水 平段 需 2 12m 1 3 的施工 , 要求 平均造 斜 率 大 于 l 。/ 0I, 大 且 5( )3 I最 T 造斜 率 达 2 .6 。/0 m。大 井 眼 钻具 直径 大 、 2 2 ( )3 刚 度大 、 抗弯 曲能 力强 , 与常 规 0 1. 2 59mm井 眼相 比 , 在相 同 的螺杆钻 具 结 构参 数 情 况 下 , 造 斜 率 显著 其
中 图分 类号 : E 1 T 2 6 2 T 2 ; E 5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浅薄层稠油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高孝田赵庆(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90-1100m,单层厚度1-4m,层系组合厚度3-10m,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90-160000mPa•s,具有“浅、薄、稠、散”特点。
按照当时国内外稠油注蒸汽开采标准筛选,绝大部分稠油储量不能投入注蒸汽开发。
经过近二十年的稠油开采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薄层稠油配套开采技术,成功地将大于3m的薄层稠油投入工业性开发,原油粘度界限增大到80000mPa•s,拓宽了稠油注蒸汽开采领域,使井楼、古城油田稠油资源利用率由8.3%提高到87.4%,高周期吞吐综合递减控制在5%左右,吞吐采收率达30.7%,油汽比达0.4,采油成本降低23-30%,闯出浅薄层稠油开采新路子。
主题词:浅薄层特超稠油蒸汽吞吐动态配汽组合注汽二次吞吐蒸汽增效剂高周期一、油藏地质特点自1985年9月以来,河南油田在泌阳凹陷西斜坡和北斜坡相继发现了井楼、古城、杨楼和新庄等四个稠油油田。
目前探明含油面积31.6km2,地质储量6,602×104t,分布在盆地西、北边缘地带,距物源近,主要含油层位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沉积,砂体相变快,断层发育,具有浅、薄、稠、散的特点,资源品位低。
主要油藏地质特点有以下几点:1. 油藏埋藏浅,成岩作用差油层埋藏深度90-1,100m,绝大部分在100-900m之间,特、超稠油一般在100~450m之间。
储层物性普遍较好,油层孔隙度一般为25-34%,渗透率0.3-5.0µm2,含油饱和度60-75%。
绝大部分储层胶结疏松。
2. 油层厚度薄,非均质性严重单层厚度一般在1-4m之间,层系组合厚度一般在3-10m之间。
据统计,井楼、古城油田单层厚度小于 2.0m的油层层数占49.4%-64.3%,单层厚度大于10m的层数占3.1%-0.30%。
石油化工行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的行业,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和提升,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挑战,如环保、安全、质量和效率等方面。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石油化工企业需要探索和实践新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讨论石油化工行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当前,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三个主要方面的挑战:可持续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石油化工行业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成本角度来看,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能源成本都在不断上涨,这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市场对品质、价格、响应速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需要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提高竞争力。
二、创新发展模式针对石油化工行业遇到的挑战,企业需要创新发展模式,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下面提出一些创新发展模式:1、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设备、机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生产。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实现更快、更准确、更智能的决策和管理,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绿色化生产绿色化生产是指将石油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等“三废”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
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3、战略性合作在新的发展模式方面,战略性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与供应商、分销商、其他企业等进行合作,以便更好地利用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三、实践研究对于上面所提出的创新发展模式,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1、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改进国内某石油化工企业拥有了自主开发、生产和销售高温高压器材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子海8-3油田开发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影响九6区、九7+8区浅层稠油水平井生产因素分析
* 收 稿 日期 :0 10 —9 修 回 日期 :0 1 31 2 1-30 2 1 ̄ -5
九e 九 s 区、 + 区部分井由于原油粘度过 高, 造成井筒举升 困难 ; 部分井地层含 气较高, 缺乏较为可靠的 自 动排 气装置, 较严重地影响 了水平井的正常生产及计量工作 。抽 油杆柱在安装 防脱 器的情况下仍 发 生杆脱 现 象 , 油 泵在 高温环 境 下受 热 变形 ; 注汽过 程 中 , 抽 在 易发 生井 间汽 窜干扰 , 成 出砂 导 致 泵 造 卡 直至砂 埋 管柱 , 造成 躺 井。 关键 词 : 水平 井 ; 油粘度 ; 柱故 障 ; 层 气 ; 窜 ; 原 杆 地 汽 出砂 中图分类 号 : 3 56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o 4 5 1(O 20一 O 9— O TE 5. A 1 0— 76 2 l) 1 0 l 2
21 0 2年第 1期
西部 探矿 工程
9 l
影 响 九6区 、 78 九 + 区浅 层 稠 油 水 平 井 生产 因素分 析
徐 国鑫
( 克拉玛依三Biblioteka 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克拉玛依 8 40 ) 30 0
摘 要: 九6区八 道 湾组 油藏位 于克拉 玛依 油 田九 区 东北 部 , + 区位 于克拉 玛 依 油 田九 区 西 : 部 , 九 8 l 匕
1 地质 概 况
九 s 十 区位于克拉玛依油 田九 区西北部, 油藏 中部
春风油田排601区块浅层超稠油HDNS技术先导试验效果评价
引 言
准 噶 尔盆 地 西 缘 车排 子 凸起 东 北 部 春 风油 田 排 6 1区块 属 于浅层 超稠 油 ( 0 下文 简称 为排 6 1区 0
块) 。排 6井 、 6 1井 试 采 表 明 , 规试 采 无 产 排 0 常 能 , 汽吞 吐获得 低产 工业 油 流 , 6 1~平 1井 、 蒸 排 0 排61 0 一平 2井蒸 汽吞 吐 获得 了工 业 油流 , 定 了 坚
为 7. % , 酸盐 含 量 为 7 3 ~1. % , 质 含 26 碳 .% 27 泥
量 为 0 7 ~ . % , 选 系数 为 1 5 2 3 , 均 .% 76 分 . 9~ . 2 平
孔喉半径为 2 . m, 岩作用 弱, 74 成 胶结疏松。油
藏温度为 2% , 层温度 之低为 国内外所 罕见。 6 油
( .中石化胜利油 田分公 司 , 1 山东 东营 2 7 0 ;.中石化胜利油 田分公 司, 50 0 2 山东 东营 270 ) 55 6
摘要 : 准噶 尔盆地 西缘春风 油田排 6 1区块属 于浅层超稠 油 , 0 由于原 油黏度 高、 埋藏浅 、 地层温 度低 、 天然能量 不足 , 油藏流体不具有流动性 。常规试 油无产 能, 直井热采低产 , 水平井热采获
必
文 章 编 号 :10 0 6—63 ( 0 1 0 5 5 2 1 )4—0 5 0 09— 4
鼻 藏 ’8囊 第4期 2 1 8 O1 年 月
春 风 油 田 排 6 块 浅 层 超 稠 油 0 1区 H N D S技 术 先 导 试 验 效 果 评 价
王金铸 王 学忠 , 凯 沈海兵 , 刘 ,
整体开发提供 了资源基础。油层岩性以棕褐色 中 砂岩为主 ,有效厚度为 28— . I . 861,粒度 中值为 T
油藏描述在浅层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完成 了相控储层三 维定 量化研 究 ; 立 了反 映不 同开发阶段储层 、 建 流体变化情 况的四维地质模 型; 掌握 了油藏动用特征及剩余 油分布规律 , 大 了找 油领 域和 滚动 开发 范 围。对 开发 层 系、 扩 井 网、 井距、 开采 方式等进行 了优 化研 究, 为开发 调整方案部署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为4 5— 6 1 原油 粘度 ( . 2 .。 地层 温度下 脱气 油 ) 为
200 1 0 0 P ・o按 原 油 性 质 及 油 层 厚 度 0 000 m a S 0
等地 质条 件 , 可划 分 为普 通 稠 油 油 藏 、 稠 油 厚 油 特 藏、 特稠 油 薄油藏 、 稠油 油 藏 4种 类 型 , 超 生产 效 果
律组合条件下油水运动关系 , 明确成藏机理、 储层
作者简介 : (97 , , 霍进 16 一)男 高级工程师 ,90 19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 院石 油地质专业 , 0 年 获西南石 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 , 刊编委 , 25 0 本 现从事 油 田开发研究 及管理工作。
藏描 述 成果 的应 用 , 藏数 字化 程 度 显 著 提 高 , 油 技
术人 员 综合 素质 有 了长 足 的进步 , 效提 高 了措施 有
上渗透率 级差为 32 . 倍 , 向上可达 48 . —56 纵 .—
100倍 , 异 系 数 为 05 一 i3 , 进 系 数 0. 变 .6 .2 突—Βιβλιοθήκη 2 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做 法
稠油井调堵防一体化工艺技术
稠油井调堵防一体化工艺技术引言:稠油开采是全球各地重要的能源开发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地下沉积物特殊结构和脆弱性,稠油开采中往往会遭遇堵井现象,给工艺生产带来困难,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原油资源。
为此,稠油井调堵防一体化工艺技术应运而生,致力于解决稠油开采中的堵井问题,提高井口生产效率。
一、调剖技术调剖是稠油井调堵防一体化工艺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地层水驱油能力,防止工厂和井筒堵塞。
具体操作如下:(一)确定调剖剂的种类和作用:主要有动力调剖剂、矿化物调剖剂、消泡调剖剂等,根据井口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剖剂,以提高效果。
(二)测定深度和排量在注入调剖液前,需要确定作用深度和注入剂量。
这可以通过分析侵蚀岩层、发现浅层地下水位和开采历史等因素来确定注入量。
(三)注入调剖液在确定深度和注入量后,开始注入调剖液。
调剖液进入地层之后会通过岩石孔隙和裂缝的介质中进行流动,并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冲刷出来,同时增加地层渗透性。
二、防污堵技术防污堵也是稠油井调堵防一体化工艺技术中的重要技术。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降低地下液体中的颗粒物浓度,使土壤孔隙中的颗粒物减少,从而降低堵塞的概率。
具体操作如下:(一)开采前的预处理在稠油井开采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地层中颗粒物的含量。
这可以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矽酸盐来实现。
(二)注入颗粒物抑制剂注入颗粒物抑制剂是在稠油井生产过程中进行的。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控制地层中的颗粒物浓度,减少流体在地层中的摩擦和粘性,降低土壤孔隙中颗粒物的堵塞概率。
三、结语经过多年来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稠油井调堵防一体化工艺技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稠油井生产效率,也为全球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一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未来的能源领域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超浅层稠油水平井注采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隔热注采 一体化 工艺 和大 斜度抽 稠泵 抽油 工艺 等超
图 1 水 平 井挤 压 充填 防砂 管柱 结构 示 意 图
l 一 l7 8mm套管 ;2 7 . 一油管 ;3 等径冲管 ;4 一 一空心桥 羲 5 信号筛 管 ; 一密封 短节 ; 一增 阻器 ;一 充填 服务 一 6 7 8
是典 型 的超 浅层 超 稠 油 油 藏 。2 0 0 6年 8月 ,为 了 动用该 区储量 ,设计 了 5口水平 井 ( 平 1 楼 一楼 平 5 ,造斜 点 2 ) 0~5 0 m,造 斜 率 0 5 . 8—0 7 。 m, .4/ 最 大井斜 角 9 . 。 6 1 ,水 平段长 3 0~ 5 ,位垂 比 5 40I n
难 达到要 求 ,超 浅层 稠油 水平井 防砂 一直 是 防砂 的 难 点 。以河南 油 田分 公 司采油二 厂 为例 ,目前全 厂 2 0口稠 油水平 井 中约 有 2% 在 携砂 生 产 。如 何 管 0
理好 这些 出砂 水平 井 ,让 这 些 出砂 油井 正 常 生 产 , 将直 接关 系到油 田今 后 的发展 和经济 效益 的提高 。
器 ; 一 不 锈 钢 精 密 防砂 管 充 填 防 砂 装 置 ; O 丝 堵 。 9 1一
其工 艺过 程是 :将 管柱下 入设计 位置 后 ,坐封 桥塞 ,此 时充 填 防砂 装 置的 内外 充填 口相 对并互 相 密封 ,冲管尾 部 的挤 充 服务器转 换 总成密 封 ,与常
解决 了困扰多年 的超 浅层 稠油水 平井 注采 问题 。实
摘要 针对 井楼 油 田超 浅 层 稠 油水 平 井原 油 粘度 大 、储 层 胶 结疏 松 、 出砂严 重 、造 斜 点 浅 、
浅层、大尺寸井眼水平井的钻井实践与认识
程序设计为: 造斜点( 井深 10m、 10 井斜 4。 o) 5 ~5。以上至井口, 用 壁厚 1.3 m、 8 23 m套管封固, 14r N 0的 7m a 造斜点以下到井底,
用壁厚 1. 5 1 0 mm、 0或 T l0 的 2 4 5 m 套 管完井 , N8 P lH 4. m 水
眼施 工的水平井的施 工难点 、 钻进技 术措施 、 完井组 合套管一次性下入 、 井液技 术及完 井作 业等 情况 。该 井成 功 实践 钻
对今后类似 大尺寸井眼 的施 工具有指 导意 义。
关键词 : 郑科平 1井 ; 水平井 ; 施工难点 ; 术措 施 ; 技 井眼轨迹控制 ; 组合套管柱
表 1 郑科平 1井井身轨迹设计参数
增一稳
增… 平 , 基
工来 说, 眼 轨 迹 控 制 难 度相 当 大 井 设 计 井 底 垂深 井 该
15.3 , 321m 斜深 25.7 水平段长为 56 7m, 0 56m, 5.8 井底水平位移
8 1 3 m。 6.1
( )井眼轨迹精度要求高 。为满 足注汽管柱 、 3 作业及采 油管
中 图分 类 号 : 2 3 文献标 识码 : TE 4 B
浅 层 、 尺 寸 井 眼水 平 井 的钻 井 实践 与 认 识 大
周 悦 良, 李佩 武
( 胜利石油管理局黄 河钻 井五公 司 , 山东 东营 2 7 1 ) 5 53 摘 要: 结合胜利油 田王庄地 区郑 4 1区块郑科 平 1井的设计与施 工情况 , 细介 绍了我国第一 口浅层 、 1 详 大尺寸井眼 、 裸
速不等速及大斜度井 眼 和水平 段 的岩 屑 床 , 导致 井 眼净化 困难
形势任务教育第六期
形势任务教育第六期形势任务教育报告材料20__年第6期中共胜利石油管理局委员会宣传部 20__年7月11日编者按:7月8日,油田召开半年工作会议,对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的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
为使广大干部职工及时了解会议精神,我们根据会议有关材料,以问答的形式编辑了本期报告材料。
希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及时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进一步发扬传统、鼓舞斗志,乘势而上、实干奋进,确保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油田半年工作会议精神有关问题解答(供向职工群众宣讲用)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绩1、上半年油田生产经营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哪些?上半年,全油田实现总收入781.63亿元,同比增加145.24亿元;实现利税437.44亿元,同比增加129.13亿元;生产原油1356.35万吨,同比增加2.18万吨,生产天然气2.52亿立方米,全面实现了“双过半”,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基础。
2、上半年油田在勘探上实现了哪些重要突破?东部老区保卫战扎实推进,滩海、滩坝砂、岩性油藏三大增储阵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埕岛、青东地区获得新的较大突破,“十二五”期间“加快海上”发展战略的资源基础更加厚实。
西部新区进攻战步伐加快,新领域、新层系获得战略意义的突破。
准噶尔西北缘的哈浅1井在浅层钻遇油层,热试日产油10.6立方米,展现了一个千万吨级的规模增储新领域;准噶尔西缘的排61井首次发现石炭系油藏,并且是可以常规开发的稀油油藏,开辟出一套对增储上产、优化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层系。
非常规资源的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全面提速,对东营凹陷泥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和关键地化评价指标,已经取得一些重要的基本性认识。
3、上半年油田生产经营运行有哪些新措施新成效?上半年油田生产经营均衡平稳运行。
不断深化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生产经营一体化、投资成本一体化,管理模式、运作方式更加科学高效。
稠油油藏热采井汽窜治理措施分析
一、开发概况某浅层稠油油藏构造为一向东南抬升斜坡背景上的构造-岩性圈闭。
经过年多轮次蒸汽吞吐开采后,受油藏地质条件、热采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汽窜现象严重。
其危害使得注汽井注汽效果变差,蒸汽吞吐量流失,影响热采效果。
被窜井液量、含水量大幅上升,液体温度升高,影响油藏整体产量。
二、汽窜典型现象1.汽窜类型层间汽窜注汽井注汽时压力突降,压开邻近水层,含水上升,热采失效。
某1沙四段汽窜突出现象体现在平面上注水水道形成,易发生汽窜。
某1-7-斜19和某1-6-斜18为原注水井某1-6斜20注水收效油井,其邻井某1一斜8和某1-6-斜20一轮热采时分向注水受效和沿水道方向向某1-7-斜19和某1-6-斜18方向汽窜,并未向井距相对较近的邻井汽窜。
层内汽窜表现为被窜井产液量增加,含水上升,液面上反。
目前该类型为该油藏主要汽窜类型,汽窜油井35口,影响被窜井油量吨。
2.汽窜现象压力传递邻井注汽压力通过高渗层传至对应生产井,生产井液量、含水、液面变化幅度较小,影响不大。
以某1-4-斜7井为例,邻井某1-4-斜6井注汽,某1-4-斜7液面由1040米上反至600米。
热水窜:邻井注汽蒸汽由注人井向生产井推进,过程中热量损失,冷凝成热水,由生产井产出,生产井液量含水明显上升。
注汽井热能损失,对应被窜生产井油量下降,影响热采效果。
3.汽窜特点重复性:一口井多轮热采时,重复向邻井汽窜。
在某1区沙三段上体现为汽窜向河道中部物性好的邻井方向窜沙四段体现为注水期注水形成水道,汽窜沿水道方向向邻井汽窜。
可逆性:即油井互窜,两口井井距较井,曾经汽窜形成一定通道,当被窜井注汽时,汽窜沿汽原方向向原注汽井汽窜,形成互窜现象。
负效性:汽窜时部分低产井在被窜后油量增加,体现出一口注汽两口受效现象,但影响注汽井和被窜井产量现象占80%,弊大于利。
三、汽窜原因分析1.井网、井距影响随着油田不断开发,井网不断完善,井距变小, 以热采为主要开发方式区块井间汽窜几率增加。
西南石油大学文献检索上机实习题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塘厦村委会洲尾村1号;
申请人邮编
523281;
专利正文中图的数量为7张。
11、请在我校图书馆的全部电子资源中找出3个可以用于查询标准的电子资源(或数据库)名称,请列举出来。
1.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数据库
2.石油工业标准化信息网
3.万方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
18、在Onepetro(SPE+)数据库中搜索有关管道腐蚀方面的文章。CNKI翻译助手找到的“管道腐蚀”最常用的翻译词是(pipeline corrosion),Onepetro中检出的相关文献数量是(8599)。
19、根据自己小组的课程报告课题名称,在图书、期刊、专利、标准、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中各找一篇相关的中文文献,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再各找一篇相关的英文文献,共计8篇,按照GB/T 7714-2005中的例子著录成参考文献列表。
17、PQDT中查找篇名为“Evolution of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fractures due to hydro-chemical and thermo-hydro-mechanical processes”的论文,作者通过这篇论文获取的学位是(Ph.D.博士),这篇文章除了是一篇学位论文,按照出版形式划分,还属于哪种类型的文献?(图书),判断依据是(来源: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练习,下载并打开全文。
浅层稠油水平井采油工艺技术优化
剧升 高造 成井筒 举 升 困难 , 杆不 同步 , 光 需频 繁伴 热 。 由于蒸 汽 入 口距 离 泵吸人 口距 离 过远 , 由于伴 热汽 会 量过 小使 油井 出现 高含水 或 由于 汽量 过大造 成汽 锁 ,
严重 影 响生产 。
分 析各 区水 平 井 生 产效 果 ( 4 , 以看 出 , 图 )可 随 着原 油粘 度 的降低 , 单井 累计 产油 及 日产油 水平呈 明
・
1 2‘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1 0 0年 第 3期 ( 2 第 0卷 )
浅层稠油水平井采油工艺技术优化
陈容① 栾海 军 江莉 芦 学惠 徐 明强
新 疆 油 田 公 司 重 油 开 发 公 司 , 8 4 0 新 疆 克 拉 玛 依 30 0
摘 要 分析了浅层超稠油水平井应用情况、 生产效果及影响因素, 出了工艺完善思路; 提 对水平井段副管多点注汽进行数值模
l 地 质 概 况
六九 区稠油 油 藏 在 区域 构造 上 位 于 克一 乌 大 断 裂上盘 ,底 部构造 为 一 由西 北 向东南 缓倾 的单 斜 , 地 层倾角 4~ 。 。 8 。主力 油层为 齐古组 和八 道湾组 。
要采用 割缝 ( 冲缝 ) 管完 井 , 平 段长度 在 9  ̄ 9 m 筛 水 021
度在 35 0 2 0O 0 P ・ 之 间 ,平 均 7 0 P ・; 0  ̄ 9 0 m a s 30 0m a s
3 水 平 井生产 影 响 因素 分 析
31原 油 粘 度 高 .
由于原油 粘度 过高 , 造成 水平 井注 汽结束 后 生产
时 转抽 困难 ; 油过 程 中 , 抽 原油 在 由水 平 段 向抽 油 泵
浅层稠油水平井采油工艺研究
现状 , 特别是 十一五” 以来, 油田动用储量2 1 2 0 . 5 x 1 0 4 吨, 其中稠油储量达
l 1 6 4x 1 0 4 吨。 小于5 0 0 米 的占8 5 %以上 l 油层 单层厚 度小 于 l 咪 的 占9 6 %, 油层
单层厚度小于5 米的占7 8 %。 主力热采单元原油粘度1 0 0 0 0 - ̄ 特点。
收率。 本文通过试验与研究, 综合评价了水平井配套使用定向变密度射孔技术和注采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 关键词] 变密度射孔 注采一体化 水平井 稠油 中图分 类号 : T E 3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l 4 X( 2 0 l 4 ) o 卜0 3 0 3 一 O l
径向流人量大幅度增加 , 这对于高渗油藏来说 , 很容易引起水平并跟端的水
气锥 进 。
对 于均 匀射 孔 而言 , 沿轴 向的持 液率是逐 渐增大 的。 在 距水平井趾 端 1 0 0 m 处, 持液率 急速上 升 , 到 ̄ k 2 O O m以后 。 持液 率变化逐 渐趋 于平缓 。 这是 因为水平 井简趾 端压力 较大 , 导 致汇流现象 明显 , 持液率 陡然增大 。 而 随着沿水平井 筒轴 向距离 的增大 , 对 水平段 采用变密 度射 孔, 使得水 平段径 向流均匀流 人 , 所 以持 液率变 化 缓慢 。
升l
( 1 ) 注气 工 艺 在稠 油井注 气开 采的过 程中 , 随着油 井生产 时间的 延长 , 受油层 非均质性 的影 响 , 渗 透性 好的油 层在每 次注 气时多 次重复利 用 , 而渗透 性差 的油层 吸气 量 较少 或几乎 不 吸气 , 从 而导致 油井综 合含 水率上 升 以及油量 下 降。 超稠 油难采 储量开 发面临 的主要 问题是将 高质量 的蒸气 注入油层 和保 证 水 平段 均匀 吸气 。 注蒸 气开采 能否成 功的关 键在于 , 如何 保证 注入油 井的 高压 湿饱 和蒸 气 , 由井 口到达 井底时 有相 当高的 干度 , 也 即将 井筒 热损失率 降低 到 应有 程度 , 同 极 限以内 , 以保护套管 不受热应力损 坏 。
浅层稠油水平井“杆脱”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水平 井抽 油杆 柱 间螺 纹 与接 箍 螺 纹 受力 为 作 用 力
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嵌入式抽油杆柱通过嵌入槽隼传递 径 向扭 矩 , 当径 向扭 矩超 过 接 箍 最 大 预 紧扭 矩 时 , 会 就 发生 倒 扣现 象 , 致 槽 隼 被剪 断 , 槽 变 形 、 坏 现 象 。 导 插 损 水平井小修作业过程中, 由于修井作业施工人员操作不 当以及对 当前不合格的杆柱不经检查 、 更换就实施下井 作业 , 成槽 隼未 完全 进 入 或 未 进 入插 接 槽 , 与 螺 纹 造 箍 紧锁程度不够, 向扭矩不能发生传递就容易发生杆柱 径 剪断 、 扣而 造成 杆脱 。 倒 3 应对 措施 3 1 采用 新的 防脱 抽油杆 柱 . 有备帽紧锁的接箍连接抽油杆柱下杆体螺纹与接 箍螺纹间在垂 向上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产生的摩擦 力大, 紧锁程度高 ; 上杆体螺纹与接箍螺纹间在径 向上 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接箍螺纹与上杆体螺纹产生的 摩擦力较大 , 紧锁程度较高 , 从而起到 了抑制杆柱断脱 的几 率 。 杆柱在工作过程 中沿着相同的轨迹运动过程 中由 于扭矩 不 能完全 消 除 , 油杆 柱发生 翻转 、 抽 碰撞 , 柱连 杆 接 部位 产生 的摩 擦力 越小 就越 容易 造成 杆柱 断脱现 象 , 因此更 换有 备 帽的插 接式 抽油 杆柱 既解决 了丝扣 、 接 插 槽 老化 变形 的问题 又 解决 了杆 柱 连 接 的 紧锁 问题 。通 过 20  ̄2 0 的现 场试 验 取 得 了较好 的效 果 , 平 08 0 9年 水 井杆柱断脱事故率 由 3. 降至 1. 。 O1 39 3 2 采 用新 的扶正 、 . 防脱 工 艺技术
21 0 1年第 1 期 1
西部探 矿工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层稠油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原文作者:熊建平
重油开发公司是克拉玛依油田中专门从事浅层稠油开发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连续滚动开发,不断探索稠油开发管理模式,建立稠油生产经营管理的“前评估、中反馈、后评价”三个环节的控制管理体系,通过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流程、加强过程管理、提升生产技术创新、优化标准作业程序、实施成本对标管理、健全业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使生产、经营、科研在各生产经营环节能够紧密衔接,实现生产与经营的协同工作,达到稠油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的目标。
浅层稠油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浅层稠油油田自身持续发展的不足
由于该油田经26年的开发建设后,生产作业环境变的异常恶劣:井点多、设备、设施因使用年限较长面临着报废及淘汰风险,可利用价值较低,油藏因其自身物性差,不具备低成本高效开采条件,导致生产操作成本逐年上升,造成油田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二)产量下降使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增大
由于浅层稠油生产方式主要为高温高压蒸汽驱油开采,由于稠油产量持续快速下降,高温高压蒸汽量并没有减少,使注采比下降,稠油吨油生产运行成本不断上升,使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生产经营压力增大。
(三)“以产量为主”的管理方式
对于一个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下属,由于稠油原油产量不断下降,油田生产效益持续下滑,生存压力突显。
为了提高稠油原油产量,在紧紧围绕如何完成稠油计划产量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经常采取“上产会战”的方式完成计划产量,吨油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且控制困难。
浅层稠油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指导思想
根据发展的迫切需要,运用统筹规划的方法,针对油田开发现状,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设计规划制定生产与经营一体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思路。
将一体化管理理念及方法融入于生产经营的实践中,管理完成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生产型”向“生产经营管理型”的转变,从而为油田实现高效开发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目标
1、完成原油产量计划
完成原油计划产量是每个石油的首要任务,也是石油生存的基础,根据油田实际开发现状运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制定科学细致的上产措施,保证产量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
2、实现生产成本节约
要细分成本构成,对下达的吨油操作费用进行层层分解,实施预算管理、指标分解管理,各项经营活动都紧紧围绕原油产量这个中心去开展工作,全面核算经济成本与作业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稠油生产成本的控制和节约。
3、健全管理制度流程
建立和不断完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梳理管理流程,健全质量管理、设备管理、HSE管理等各类管理体系。
各种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层次分明,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原则,实现程序化工作和程序化管理。
4、建立全员考核体系
构建了层次分明、执行有效地考核监督机制,决策与管理层、技术层、生产层的领导签订绩效考核目标任务责任书,对生产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分解到班组,实现全员考核。
(三)管理模式
建立生产经营“前评估、中反馈、后评价”三个环节的控制管理体系,其中,前评估是对稠油开发方案、技术改造、科研等项目在实施前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和实施的可行性审查评估;中反馈是通过生产中过程数据信息的反馈,实现过程的持续改进;后评价是实施完成的项目和生产措施进行数据分析和经济效果评价。
以三个环节为基础,利用科学决策、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实现生产与经营的协调工作,达到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的目标。
(四)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的特征
协同性。
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体现生产与经营、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协同一致性,即:生产管理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管理者与操作者之间创造一种协同工作环境,紧密,彼此协调。
关联性。
通过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控制,分析研究生产经营数据,对各个过程进行辨析,总结相互间的规律,找出相互影响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关联,消除了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
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使更好更快发展,使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模式充分有效运行,关键在
于推进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建立集约化的管理机制
建立集约化的管理体系。
建立由公司值班领导、机关各部门和生产、科研部门的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机构,按照将各个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作用,协同运作,生产指令得到快速执行,实现生产过程的协调统一指挥,提高办事效率,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难题。
该机构的工作模式是采用日生产碰头会、周例会制、月度生产经营例会的流程。
(二)整合制度标准
根据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需求,建立以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设备管理、HSE管理、质量管理、内控管理、培训管理、开发管理等覆盖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的八大制度和标准,形成指导工作的基本管理制度标准。
(三)建立成本预算定额管理机制
成本预算定额管理机制是通过预算管理、计划管理、材料的统一采购、结算管理、绩效管理形成一个闭环管理,使稠油生产的全过程得到成本控制。
对生产单位制定成本预算定额指标采取两个原则:一是对重点油区加大人力资源及资金投入,对低效油区合理优化管理;二是按照优先保障人员、安全环保隐患治理的费用,合理控制材料、井下作业及用电费用,从而确保操作成本不突破预算目标。
(四)加强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
加强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是各单位按照年初下达生产经营计划,以成本预算定额指标为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目标,加强生产经营的过程管理,实现成本定额指标的控制。
具体执行措施有:一是实施成本的精细管理,将成本构成层层分解,落实到区队、基层班组、每一个员工,形成人人有成本的紧迫感;二是实施成本的控制管理,对单位耗水、电、材料等实行对标管理;三是运用节能降耗技术手段实施保温改造、强化合同能源管理、电优化升级等项目,达到降本增效;四是每月对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的经营状况结算,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对成本的各类指标进行绩效考核。
(五)建立技术创新机制
一是制定出合理的科研规划。
不断完善科技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规范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跟踪和评价,积极推动科技项目有效实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建立健全科技评价与奖励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率。
二是推动协作技术研究创新。
积极借助科研院所、大学院校的技术力量,开展多项科研攻关,形成符合稠油油藏特点的高效开发技术、方案和策略。
遵循
和坚持一个中心“以油田生产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各专业、各部门、各层面的大力协作,解决油田开发中的三大难题(解决:油层平面和纵向上蒸汽推进不均衡、特超稠油开采技术、油藏中后期开采)。
[论文]
(六)运用科研技术推动生产经营最佳运行
推动全员参与技术研究的创新及实施。
一方面研究所加大油田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稠油生产中成本所占比例最大的蒸汽,对蒸汽有效利用的研究,在稠油开发中实施注汽精细管理,通过提压注汽、蒸汽计量、吞吐井分层合采、汽驱井单层注汽、提高蒸汽干度等科研技术手段,有效缓解了油藏开发矛盾,降低了稠油生产吨油成本;在工艺技术上开展降粘、防砂、封堵、优化井下管柱结构和泵型、提高供热锅炉热交换等科研攻关,有效改善了单井生产环境,从而提高单井最终采收率。
另一方面对生产各环节进行精细管理,针对制约生产的关键问题,坚持“因地制宜,适用简约,低耗高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群众性献计献策、小改小革、发明创新活动及QC质量管理活动,集中团队智慧解决实际生产难题,如:电改造、污水回用锅炉、冬季采出液站区保温等,减少了人员、设备、燃料、水量等生产成本的费用,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结语
通过构建稠油油田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机制,确保了油田的高效开发。
使原油生产任务、成本、效益的理念深入至中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持续发展意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结合科研技术的攻坚克难,寻找摸索出符合稠油油田开发特点的管理之路,使油田各项生产指标呈现良好态势,油田递减率得到控制,为今后油田持续、高效、快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