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误用的文言实词

合集下载

成语中的文言实词 文档

成语中的文言实词 文档

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达于汉阴(到达)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

当是时(正当)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不负(辜负)众望。

负势竞上(凭借)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温故而知新(旧的)、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莫名其妙(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识时务者为俊杰(形势)、当务之急(任务)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发于南海(从)、飞于北海(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这里指随)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

首当(面对着)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

故水潦尘埃归焉(归到一处)、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假:久假(借用)不归。

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

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

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导语: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考试,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新唐书韩愈传》原文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

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

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

愈坐是复为博士。

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

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

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

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

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

”乃改袁州刺史。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

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

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愈性明锐,不诡随。

与人交,终始不少变。

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

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

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翻译: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

元和初年,暂时任国子博士。

改任都官员外郎。

升任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

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十五

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十五

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十五一、文言文翻译(1)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

懋自陈用巳尽,诏贷免。

(2)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译文:1)屡次被弹劾,皇帝曲意宽恕他,命令有关官员没收他的赃物。

陈懋自己陈说已经用光,皇帝下诏宽免了他。

(句意通顺2分,“宥”“征”“贷”各1分)(2)这年冬天,贼寇侵犯镇番,陈懋派兵救援,贼寇解围后离去,拿斩杀敌人、俘获物品报告皇帝。

(句意通顺2分,“掠”“解”“闻”各1分)(3)(1)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4)(2)昉勃然谓忻日:“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

译文:(1)等到北周宣帝继位,(刘昉)凭着谄媚而被室帝亲近,出入宫廷,宠幸冠绝一时.(“嗣”“见”“狎”各1分,句意2分)(2)刘昉生气地对宇文忻说:“形势已经如此,有什么磕头的(必要)呢!”于是伏法,(朝廷)登记没收了他的家产。

(“何…之有”“伏诛”“籍没”各1分,句意2分)二、文言实词讹:谣言恶:哪里,讨厌遏:阻拦而:你,表并列、转折、顺承、修饰迩:近贰:副的,从属二主,背叛伐:夸耀,讨伐,功劳法:效法,法令藩:篱笆凡:总共反:通“返”,违反范:模子方:正在、比作斐:有文采匪:不是奉:两手捧,尊奉,俸禄黼:古代礼服上的花纹伏惟:表敬副词,无意义服:佩带甫:刚刚三、谦敬词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三、成语141.怀瑾握瑜:瑾;瑜:美玉。

比喻人具有纯洁而美好的品德。

142。

涣然冰释:像冰块遇热,一下子就融解了。

比喻疑虑、误会很快消除。

143.讳莫如深: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报。

高考文言文备考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高考文言文备考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高考文言文备考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

文言文知识和语法大全

文言文知识和语法大全

文言文知识和语法大全1.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 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6. 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闻之,欣然规往。

7. 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①未果,寻病终。

②村中闻此人,咸来问讯。

③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8. 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常见:与、于、以、若、为等。

屠惧,投以骨。

属予作文以记之。

9. 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

例如:而、以、乃、且、因、则等。

表示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转折、顺承、因果、目的、条件、假设、选择。

【让步是假设的一种。

】①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 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文言文中常见结构助词和 语气助1 2 1 2 1 2 1 21 23 1 2词、音节助词。

所字结构、为所结构、之的的字用法和取独用法都是结构助词(极其高频)。

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

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

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考试,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核学生是否真正掌控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旧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下面由作者为您整理出的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新唐书韩愈传》原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嘉奖。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往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给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失误及对策例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失误及对策例谈(完美整理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失误及对策例谈基础知识0118 0641: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失误及对策例谈一、文言实词解释题1、答题失误:(1)词类活用误译例: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湖南卷)此项为不正确的一项,命题者故意以“怪”字的一般用法来解释,让考生落入“陷阱”。

其实应该是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可译为“因而以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为奇怪”。

(2)用今义释古词例①:于是其诗益工工:工整(福建卷)②:可以喻大喻:比喻(辽宁卷)③: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广东卷)以上三例,都是命题者以用今义释古词来设制的干扰项,“工”非“工整”,而是“精妙”;“喻”非“比喻”,而是“明白”;“候”也非“等候”,而是“问候”。

(3)多义词误用义项:例:景公与陈无宇……诛讨诛:杀掉(北京卷)句中的“诛”不是“杀掉”,而是“讨伐”,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就是此义,而“杀掉”则是“诛”的后起义。

(4)单音节词误作双音节词:例: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江西卷)此项中的“请假”不是双音节词,而是“请”和“假(代理)”两个单音节词,“令因请假”可译为“县令因而请他暂代县令”。

2、答题对策根据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复习时要对高中语文课本后的“文言实词表”中的实词认真梳理,注意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认真复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知识。

考试答题时认真地分析各个选项,将其还原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意思来理解,符合文意为正确项,否则为错误项。

二、文言虚词理解题1、答题失误:(1)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未过关。

例: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江苏卷)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这里题干中“为开救”中的“为”可译为“替”,介词,“为开救”即“替他展开营救”。

文言实词练习100题(有答案解析)

文言实词练习100题(有答案解析)

文言实词练习100题(有答案解析)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解析:选项B中的“爱”也是指喜爱、爱慕之意。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衣食所安,XXX也既来之,则安之解析:选项C中的“安”也是指安定、稳定之意。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解析:选项B中的“被”也是指遭受、承受之意。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解析:选项B中的“倍”与“背”通假,都表示翻转、反转之意。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解析:选项A中的“本”也是指根本、本质之意。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XXX鄙其小器解析:选项C中的“鄙”也是指轻视、不屑之意。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XXX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解析:选项A中的“兵”也是指军队、武力之意。

8.与“XXX为政,诸侯之币重,XXX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解析:选项B中的“病”也是指生病、不适之意。

9.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中的“请服”与②中的“入朝”意义不同;③中的“毁”与④中的“送”意义相同,都是指给予、赠送之意。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①中的“误”与②中的“无徒”意义相同,都是指没有跟随者;③中的“宰割”与④中的“乘人之危”意义不同。

1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解析:句子中的“存亡”指生死存亡、存亡关头之意。

1.XXX能够统领数万士兵,必定能够生擒敌方首领。

同时,听取臣子的计策,也可以不攻而降服城池。

选项C。

2.选项B。

第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清扫,第二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除去。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一、误译文言实词例: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国语》2004年高考福建卷第15题)误译:范献子执意要将董叔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执”是翻译本句的得分点,意为“捉住,拘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80页),译为“执意”是错误的。

应译为:范献子将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二、误译文言虚词例: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宋史徐绩传》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误译: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怎么可以用利禄取代志向呢?“以”,介词,这里是表原因的,释为“因、因为”。

译为“用”是错误的。

应译为: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怎么能因利禄而改变它呢?三、误用现代词语例: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后汉书孟尝传》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②)误译: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参加工作。

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译文对原文的理解是基本正确的,错在没有选用恰当的现代词语。

“耕佣”即“种田做工”;译文说成“工作”太现代化了,也不准确。

应译为: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四、语言不合规范例: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后汉书孟尝传》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①)误译:郡里不产谷果,而海里出产珠宝,与交挨连,常常相互通商,贸籴粮食。

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贸”、“籴”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贸”、“籴”可译为“购买”;②生造词语,如“谷果”、“挨连”等;“谷实”应译为“粮食”;“比境”可译为“接界”、“接壤”、“相邻”、“邻近”、“交界”等。

应译为:郡里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与交接界,常常相互通商,购买粮食。

五、不辨感情色彩例: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于废寝忘食。

“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沉湎”是贬义词。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本文主要谈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

关于熟练运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如何熟练地用文言文说。

今天小樱就来说说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与实词辨析(精整)

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与实词辨析(精整)

一、成语解析1.萍水相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

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

2.脱颖而出:颖:尖子。

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也指工作时,通过努力超人一等。

3.惨淡经营:释义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4.差强人意:差:程度副词,勉强,尚,略;强:振奋。

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5.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也泛指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

6.目不暇接:暇:空闲;接:接收。

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

7.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

9.不孚众望:孚:信服。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0.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1.呼之欲出:呼:叫,喊。

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

欲:将要。

出:出来。

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

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12.长袖善舞:衣服的袖子越长,跳舞就容易跳得好看。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段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常与“多财善贾”、“多钱善贾”连用,可褒可贬。

13.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

穴:洞、孔;来:招致。

(空的穴中有风吹过是正常事,形容证据确凿的事。

)现多用比喻消息和传说并不是毫无依据14.万人空巷:意思是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X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

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

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

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

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假:久假(借用)不归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即:不即(接近)不离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速:不速(邀请)之客谢:敬谢(推辞)不敏易:不易(更改)之论行:各行(执行)其是致:格物致(得到)知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若:洞若观火(动词,像)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是)为虎作伥(介词,替)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í)(代词,它)趋之若鹜(代词,它)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存在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样存在于成语中,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勾连起来,在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考个文言实词—靡课件

高考个文言实词—靡课件
高考个文言实词—靡课件

CONTENCT

• 引言 • “靡”的词义和用法 • “靡”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 • “靡”的记忆方法 • “靡”的常见错误解析 • “靡”的练习题及答案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文旨在为高考考生提供一个关于常见文言实词“靡”的详细课 件,帮助考生全面理解该词的含义、用法及例句,从而在考试中 准确运用。
“靡”的记忆方法
分类记忆法
总结词
将“靡”的多个义项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有助于系统地理解和记忆。
详细描述
将“靡”的不同义项分为“无、没”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语境记忆法
总结词
结合具体语境来记忆“靡”的含义和 用法,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句子“靡室劳矣”中,“靡”与“ 不”的词义混淆,导致解释出现偏差 。
“靡”误用为“浪费”
在句子“靡衣偷食”中,“靡”被误 用为“浪费”,实际上应解释为“不 ”。
06
“靡”的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02
01
03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靡”的含义 靡室劳矣(家庭劳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
练习题
望其旗靡(倒下)
靡不毕现(无不)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靡”替换为现代汉语中合适的词语
练习题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很少有人能始终如一)
望其旗靡(看到他们的 旗帜倒下)
靡不毕现(一切都会显 现出来)
靡室劳矣(没有家务劳 动)
答案及解析
家庭劳务
没有家务劳动
没有
很少有人能始终如一
答案及解析
倒下
看到他们的旗帜倒下
无不
一切都会显现出来
05

中职普测语文常考知识点

中职普测语文常考知识点

中职普测语文常考知识点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多音字:如“差”(chā差别、chà差不多、chāi出差、cī参差不齐)。

要掌握常见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 形声字:形声字的声旁有时可以提示读音,但也有很多例外。

例如“莘莘学子”的“莘莘”(shēn shēn),不能误读为“xīn xīn”。

- 易错字形:如“寒暄”不能写成“寒喧”,“再接再厉”不能写成“再接再励”。

要注意区分形近字,通过字义来记忆字形,像“暮”(日暮,与日有关)和“幕”(帷幕,与布有关)。

2. 词语运用。

- 近义词辨析:例如“必须”和“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如“空气是人类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保护环境”。

- 成语运用:要理解成语的本义、比喻义等。

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能误用。

常见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是街巷无人)等。

3. 病句辨析。

- 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水平”与“改进”不搭配,应改为“提高”)、动宾搭配不当(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与“态度”不搭配,可改为“端正学习态度”)等。

- 成分残缺或赘余:缺主语(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通过……使”并用造成主语缺失,可删去“通过”或“使”);成分赘余(如“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复习”,“原因”和“因为”重复,删去“因为”)。

- 语序不当: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是先“听取”再“讨论”。

- 不合逻辑:如“他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克服干净了”,“基本上”和“干净”矛盾。

4. 标点符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 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

注意有一些句子虽有疑问词但并非疑问句,不用问号,如“我不知道他是谁”。

易误用文言实词

易误用文言实词

9、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 正:强行改变 译: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而没有强行 (让他)改变。


10、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 正:推究 译: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规律。


11、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 通。
误:经过 正:造访 译: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 他,(他)没有不会的。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正:通“猝”,突然 误:完毕) 译:天下有大勇敢的人,(灾难)突然降临 也不会惊恐。 4、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正:问候 误:安置) 译:问候众位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5、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正:及,达到 误:捉拿) 译: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众大臣没有人 能比得上。
6.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 正:感激 译: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 的好处. 7.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 正:删改 译: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文章没有删 改. 8.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 正:称赞 译: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 他,(他)都没有答应.


35、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 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36、彦章武人不知书。


误:文书
正:文字
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37、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误:谦让 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个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例析 1.官人疑策 爱也,秘之。 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 按之。 误:按照 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 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 报许之。 误:报告 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 鄙。 误:轻视 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 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 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 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 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 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 次于陉。 误:依次 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 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 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 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 贷汝矣。 误:借给 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 逮。 误:捉拿 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 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 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 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 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 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 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 点。 误:标点 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 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 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 夺。 误:夺取 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 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 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 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 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 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 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 干暴贤者。 误:干涉 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 格物。 误:标准 正: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 更匈奴中。 误:改换 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 购求获畴。 误:购买 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 规解城围。 误:规劝 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 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 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 憾于下。 误:遗憾 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 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 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 羁晷刻。 误:捆绑 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误:憎恨 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 俭。 误:节省 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 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 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 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 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 禁。 误:禁止 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 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误:捐助 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 刊章讨捕。 误:刊登 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误:战胜 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 课诸儿以学。 误:讲课 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 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误:逐步 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 误:离开 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 令德,为时名卿。 误:命令 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 掠,自诬服。 误:掠夺 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 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 误:违背 正:迎着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 罢,虏以全制其敝。 误:停止 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 妻以公主。 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 期,义不可欺。 误:期限 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 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 误:亲人 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 寝前议。 误:睡觉 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 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误:贫穷 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 权翰林修撰。 误:权利 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 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 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 然固奏 误:这样 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 让参曰。 误:谦让 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 书。 误:文书 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 私之。” 误:私自 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 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 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 惋之。 误:可惜 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 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 误:期望 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 危坐愈恭。 误:危险 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 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误:陷害 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 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误:遗留 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 物多忤。 误:事物 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 息。 误:休息,歇息 正:增生,繁殖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 闲吏务。 误:清闲 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 衔之。 误:接受 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 鲜矣。 误:新鲜 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 谢,及期无敢违。 误:感谢 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 信至,咸自矜持。 误:书信 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 行颍州刺史。 误:巡行 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 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 误:形势 正:表现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