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合集下载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从业素质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从业素质

第二节导游人员的从业素质前言: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对我国的外事人员提出了“三过硬”和“五大员”的要求;三过硬:思想过硬、业务过硬、外语过硬;五大员:宣传员、调研员、服务员、安全员和翻译员;八大员:国情讲解员、导游翻译员、旅游协调员、生活服务员、安全保卫员、情况调查员、座谈报告员和经济统计员。

素质要求:一、良好的思想品德(一)忠诚的爱国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人员的首要条件。

(二)优秀的道德品质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是集体主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本的p33页2.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游客为本,服务至诚”。

“游客为本”是指一切旅游工作都要以游客需求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旅游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解决的是“旅游发展为了谁”的理念问题。

“服务至诚”是旅游行业服务社会的精神内核,是旅游从业人员应当树立的基本工作态度和应当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解决的是“旅游发展怎么做”的理念问题。

服务是导游人员的本质属性;至诚是导游人员道德修养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较强的敬业精神(五)高尚的情操修养(六)自觉地遵纪守法二、广博的知识结构(一)语言知识语言是导游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导游服务的工具。

(二)史地文化知识(三)政策法规知识(四)心理学知识(五)美学知识(六)政治、经济、社会知识(七)国际知识(八)旅行知识旅行知识:入出境知识、交通知识、通信知识、货币保险知识、卫生知识、旅游业知识等。

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导游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独立执行政策和进行宣传讲解的能力(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三)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处理事故的能力四、熟练的导游技能服务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大类。

语言、知识和服务技能构成了导游服务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的和谐结合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第二节 队列:四列横队变八路纵队

第二节 队列:四列横队变八路纵队
预计练习密度
%—%
预计练习强度
大中小
T
一、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队列集合、清点人数
要求:快、静、齐
2.队列:三面转法
要求:动作整齐,声音洪亮
(二)热身:
1.绕操场慢跑二圈。
2.热身操
2、基本部分:
(1)主教材:
重点:三拍变队、两拍还原
难点:动作整齐、四拍完成
(2)课课练:仰卧起坐
(3)游戏:
长江黄河
3、结束部分
1.放松拉伸。
2.小结
3、完整练习
4、两人一组互助练习
5、队列比赛
6、师生共同评价。
(二)课课练:仰卧起坐
(三)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2.学生开始练习游戏,教师巡视并纠正。
3.学生进行游戏比赛,教师巡视。
4.教师点评。
三、结束部分
3.放松拉伸。
4.小结。
3′
7′
15′
3′
10′
2′
主要器材准备
场地设计补充或预计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第2课
实际授课时间:年月日—日教研组长签名:
教学内容
一、队列:四列横队变八路纵队〔3-1〕
二、游戏:长江黄河
学习目标
①通过学习队列“四列横队变八路纵队”,掌握“三拍变队、两拍还原”的技术动作。
②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和身体协调性。
③培养学生整齐划一、听从指挥的好习惯。
内容要点与要求
实施过程与提示
一、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学生按四列横队集合整队,体育委员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节课内容要求。
3.教师口令练习队列。

第二节调查法(共10张PPT)

第二节调查法(共10张PPT)
第3页,共10页。
二)、调查法的类型
1.普遍调查 2.典型调查 3.解剖“麻雀” 4.抽样调查
第4页,共10页。
三)、调查的具体方法
1.座谈会方法(又称为“调查会法”) 最后,研究者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调查结果和得出结论。
任何类别的科学研究工作,首要的工作都是收集资料与事实。
2.个别访问法 3.问卷法(即“函调法”)
任何类别的科学研究工作,首要的工作都是收集资料与事实。 ⒉调查材料的核实与审查 特尔菲法的具体操作程序是:
3.问卷法(即“函调法”) 调查提纲中有关问题的提问形式多采用选择法、分等配列法和分类评定法等形式。
⒉调查材料的核实与审查 ⒉调查材料的核实与审查
4.特尔菲法 这种直观、形象的事实材料,是任何文字或其它方式记载的事实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第8页,共10页。
5.现场调查法
⑴.现情调查 ⑵.前瞻调查 ⑶.回顾调查 ⑷.追踪调查
第9页,共10页。
四).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㈠.调查前的准备
⒈明确调查目的
⒉拟定调查项目
⒊制定调查计划 ⒋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⒌模拟调查和人员培训 ㈡.调查的实施
⒈调查材料的收集与记录
⒉调查材料的核实与审查 ⒊调查材料的初步整理 ㈢.总结阶段
四).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任何类别的科学研究工作,首要的工作都是收集资料与事实。
四特)尔.菲调法查的法具的体实⑷操施作步程.骤序是收: 集到专家们的答案以后,由研究者进行定
量分析。根据统计和分析出结果,对调查表调整、 ⒉调查材料的核实与审查
所谓调查法就是通过直接接触、询问研究对象或现场观察等手段来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⑴.填表或填充方式 ⑷.收集到专家们的答案以后,由研究者进行定量分析。

必修2之第五章第 2 节_平抛运动

必修2之第五章第 2 节_平抛运动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2节 平抛运动
第2节 平抛运动
• 学习目标 • 1、平抛运动的速 度和位移;
• 关键术语
• 1、平抛运动;
• 2、应用平抛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 2、匀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 3、偏向角;
• 3、斜抛运动规律。
自主学习:“平抛运动的速度” • 1、找出:x轴方向的合外力 、加 速度、速度的规律? • 2、找出:y轴方向的合外力 、加 速度、速度的规律? • 3、如何求平抛物体的实际速度? • 4、怎样表示速度方向与x轴的方向 关系?
自主学习:“平抛运动的位移”
• 1、找出:x轴方向的合外力 、 加速度、位移的规律? • 2、找出:y轴方向的合外力 、 加速度、位移的规律?
• 3、实际位移与分位移的关系?
• 4、推导:平抛轨迹方程。
自主学习:“斜抛运动” • 1、找出:x轴方向的合外力 、加
速度、力 、加 速度、速度、位移的规律?
• 3、推导:平抛轨迹方程。

高一化学 第二节 氯 课件

高一化学 第二节 氯 课件

相 同 点:最外层7个电子 核电荷数递增 递变规律: 电子层数递增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氯气的化学性质
和金属反应 2Na + Cl2 == 2NaCl
H2 + Cl2 == 2HCl
点燃 点燃
和非金属反应
和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和碱反应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小结
H Li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Na
F Cl Br I At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K Rb Cs
三、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1.碘单质(Ⅰ2)被用于制作碘酊 (别名:碘酒)
用于一般皮肤消毒和 手术前手术局部皮肤的 消毒 。
2.溴化银(AgBr)被用于制作感光胶卷 和变色玻璃
②、
氧化性: Cl2>Br2>I2 还原性:I->Br->Cl-
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氢化物的难易 或氢化物的稳定性程度。越容易与H2化合,则 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 根据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判断。阴离子还 原性越弱,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感光胶卷
变色眼镜
原理: 2AgBr
光照
CuO 无色透明晶体 黑色小颗粒
2Ag+Br2
暗红色
3.碘化银(AgⅠ)被用于人工降雨
500℃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HF很稳定 HCl稳定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 2 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 2 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ppt

(1)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约20种)
(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
(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假设用1、2、3代表三种氨基酸,它们可以构 成多少种四肽? 肽链还要进一步盘曲折叠才能形成蛋白质, (4)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及所形成的蛋白质的空 其盘曲折叠的方式是否相同?如若不同,其所形 间结构千差万别 成的蛋白质的结构是否会相同?
A.145和144
C.145和146
B.145和145
D.146和145
7. 人体免疫球蛋白由四条肽链构成,共有
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有游离 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D )
A.764和764 C.762和762 B.760和760 D.4和4
8. 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肽键的是(D )
N
H
C R1
NH2 O
R2
三肽
H
R1 C NH2
O C OH
H
+ H
H
N C H R2
COOH
H
R1 C NH2
O C
N C
脱水 COOH + H2O 缩合
H R2
三肽 多肽 肽链
二肽
三、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1 . 蛋白质的形成及结构
氨基酸
脱水缩合
多肽 (肽链)
一条肽链盘曲折叠 多条肽链盘曲折叠
蛋白质
有关计算
1. 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肽叫 n 肽,如果 形成一条肽链,则失去水的分子数是 N-1 个,肽键数是 N-1 2. 假如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m条肽键,然后 由这m条肽链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那么 该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应为 n-m 个 3.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公式:n· a(n-m)18(其中,n为氨基酸个数,a为氨基 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为肽链条数)

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分子晶体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分子晶体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01
分子晶体
二、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知识小结:分子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 大,熔沸点越高。 ②若分子间存在氢键,则分子间作用力较大,熔沸点较高。 ③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分子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01
01
分子晶体
三、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科学 ∙ 技术 ∙ 社会 天然气水合物——一种潜在的能源
天然气分子藏在水分子笼内
01
分子晶体
例4. 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 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正硼酸晶体不属于分子晶体 B.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C.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 D.含1 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 mol氢键
分子晶体
二、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例3.下列性质适合于分子晶体的是( C )
①熔点1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
②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导电
③能溶于CS2,熔点112.8 ℃,沸点444.6 ℃ ④熔点97.81 ℃,质软、导电,密度为0.97 g·cm-3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当冰刚刚融化为液体水时,热运动使冰的结构部分解体,水分 子间的空隙减小,密度增大,超过4℃时,由于热运动加剧,分 子间距离加大,密度逐渐减小。
01
分子晶体
三、分相似,但H2S晶体中,一个H2S分子周围有12 个紧邻分子,而冰中一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分子,为什么?
例2.正误判断 (1)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在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和 分子间作用力( × ) (2)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破坏范德华力,有些分子晶体还会破坏氢 键( √ ) (3)分子晶体熔化或溶于水均不导电( × )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 × ) (5)水分子间存在着氢键,故水分子较稳定( × ) (6)H2SO4为强电解质,硫酸晶体是能导电的( × ) (7)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熔点高于CCl4( √ )

第二节船舶定位方法

第二节船舶定位方法

第二节 船舶定位方法一、航迹推算(一)概述1.航海上确定船位的方法 1)航迹推算航迹推算是航行中求取船位的最基本方法。

它是根据船舶最基本的航海仪器(罗经和计程仪)指示的航向和航程,以及风流资料,在不借助于外界导航物标的条件下,从已知推算起点开始,推算出具有一定精度的航迹和船位。

2)定位定位是利用航海仪器,观测外界已确知其位置的物标,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求出观测时刻的船位。

⎧⎪⎨⎪⎩陆标定位定位无线电航海仪器定位天文定位2.航迹推算的种类 1)航迹绘算法即海图作业法,是根据船舶航行时的真航向、航程和风流要素,在海图上绘画出推算航迹和推算船位;或者根据计划航线,预配风流压差,作图求出应驶的真航向和推算船位。

2)航迹计算法航迹计算法是根据推算起点的经纬度、航向和航程,利用查表或利用数学计算公式,求到达点推算船位经纬度的方法。

3.航迹推算的作用 1)可随时确定船位;2)可预先推算出到达点的时间;3)估计船舶航行前方是否存在航行危险; 4)推算船位是天文定位和无线电定位的基础。

4.航迹推算的起、迄时间 1)起点:应在驶离引航水域或港界,定速航行后立即开始。

推算起点必须是准确的船位。

2)迄点抵达目的港领航水域或接近港界有物标或航标可供目测校验船位和导航时。

3)中断推算开始后不得无故中断。

但是,如果航经渔区或狭水道,由于转向频繁,可以暂时中止推算,但应将中断的起、迄点船位记入航海日志。

5.航迹推算中常用的名词术语1)计划航迹线简称计划航线,是根据安全、经济的原则在海图上拟定的航线,即船舶航行时计划要走的航线。

2)计划航迹向CA简称计划航向,是计划航迹前进的方向,由真北按顺时针方向计量到计划航迹线的角度。

3)推算航迹线通过航迹推算,预配风流压差后得到的航迹线,一般应与计划航线一致。

4)航迹线即实际航迹线,是船舶航行时所留下的航迹。

5)航迹向即实际航迹向,是由真北瞬时方向计量到航迹线的角度。

(二)航迹绘算1.无风流情况下的航迹绘算1)推算原则计划航向=真航向,即CG=TC推算航程=计程仪航程,即S G=S L(L2-L1)(1+∆L)2)作图方法由推算起点画出计划航线,在其上截取计程仪航程S L得一点,即为积算船位,用DR表示。

西方文化概论-第二节2民族国家的崛起

西方文化概论-第二节2民族国家的崛起

③英国的兴起
力图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寻求妥协的兼容并 蓄的宗教政策,使得英国人在面对外敌时能够放 弃教派分歧而一致对外,同时也使英国具有宗教 宽容精神和言论自由,后者促进了英国近代科学 的兴盛和民主制度的出现。
与此同时,一方面英国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 因素迅猛生长,另一方面它不断发展海外商业贸 易和殖民扩张。以上诸因素使得英国逐渐成长为 欧洲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
宗教改革有助于培养民族意识或爱 国心,后者又使得普通民众产生关于一 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 这便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精 神基础。
4、民族国家的特点
国家的疆域稳定,国家成为大多数民 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民众也获得 了较大的政治参与权。
5、民族国家的政体形式
17、18世纪的西欧民族国家的国家 权力大多采取专制君主制的政体形式, 故这一历史时期又被称作“专制主义时 代”。这里的“专制主义”并无贬义之 意,而是指政治上的集权。
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取代了西班牙而与英、法形成 新的三足鼎立之势。18世纪以后,荷兰逐渐衰落,而美国 和德国则开始崛起,形成新的多元化格局。这种政治格局 与罗马帝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大国的兴衰
①西班牙的衰落
西班牙在17世纪衰败的首要原因是,树敌较多 (土耳其、法国、英国、德国境内的新教徒以及尼 德兰的叛乱者)带来的巨额军费开支导致经济上的 过度窘迫。
④荷兰的兴衰
荷兰因其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的发展而 成为欧洲的强权国家之一。与此同时,荷兰 的共和体制和宗教宽容气氛也促进了其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它取代日 益衰落的西班牙,和英国和法国一起形成了 新的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荷兰的政府行政效率低,并且领 土较小,使得其无法真正成为强权大国,最 终在与英、法等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第2 节水的表面张力

第2 节水的表面张力
阅读延伸
奥秘无穷大表面张力
一、在生活中的应用 1、洗手液滋润手 基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人们发明了洗手液,可以使表面层的张力模散开,达到滋润手的
目的。 2、牙膏清洁口腔 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由于表面张力会出现表面收缩的趋势;液体与固体接触的附
着层会出现浸润与不浸润现象;由于表面层和附着层的影响,在毛细管内又会出现毛细观象。 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CO2 气体半自动焊,其新概念是以表面张力作为主要推动力的。 三、其他液体的表面张力
无机液体比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得多,含 N、O 元素的液体表面张力较大,含 F、Si 元素的液体表面张力较小。
练习:
1.我们已知水的表面张力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从糖水溶液、盐水溶液和醋溶 液等这三种溶液的实验中,温度是如何影响水的表面张力?你如何证明?
当然了,水的表面张力与其温度有关,与大小并无关系。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 表面总是总是趋于尽可能的缩小,因此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往往呈圆形状。
总而言之,表面张力是水及固体的边界分子联结、“集合”、缩小体积(内聚力)的一 种能力。水的表面分子凝聚形成张力模,要破坏它需要比它本身重 8 倍的力。
分合的水流
图 2-6 分合的水柱
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 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 5 股。 在这个实验中,水的表面张力是水能打结的关键,这个实验就是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
行分、合。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理学中,把水面分子间 的吸引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得水柱的面积缩小,借手指做桥梁,便能轻易地将 很接近的两道水柱连接成一道大水柱。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PPT课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PPT课件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秦 岭
1.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



一 线
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意 义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800mm
减 递
1 600mm
读图思考
1.图中有几条 等降水量线? 2.说出等降水 量线的主要延 伸方向? 3.总结我国降 水的分布规律。
知道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都是哪里吗?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 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温故知新
请大家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计算并且比较一下冬季和夏季漠 河与海口的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漠河
漠河
温差约44℃多
温差约8℃多
海口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南北温差大
海口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南北温差小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比较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在16℃以上的地区范围 有什么不同?
漠河
漠河
温差约44℃多
温差约8℃多
海口
海口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验证结果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

( 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2) ( 填元素符号) 。 ( 在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 3) 碱性最强的是 化学式) 。
( 填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 元素①、②、⑤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4) 元素符号)原因 , ( 5)元素⑥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 填“<”“>”或“=”) 、 7。 该氢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元素②与元素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6) 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1.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D A.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 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指津: 在元素周期表中,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而不是周期性变化。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1.“位、构、性”三者关系的解读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2.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至右)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H2的难易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非金属气态 氢化物 酸性 碱性 形成难易 稳定性 相同 逐渐增多 逐渐减小 易→难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难→易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至下) 逐渐递增 相同 逐渐增大 难→易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易→难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返回目录

第二节地层破裂压力

第二节地层破裂压力

第二节 地层破裂压力在井下一定深度裸露的地层,承受流体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当液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会使地层破裂,这个液体压力称为地层破裂压力(Fracture pressure ),一般用f p 表示。

使用最广泛的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是Hubbert-Willis 模式和Haimson-Fairhurst 模式。

破裂压力数据应用于钻井、修井、压裂、试油井下测试等井下工艺技术,钻井大多数是在裸眼中进行的,所以破裂压力数据在钻井方面尤为重要,它是钻井之前的井身结构设计,套管强度计算、钻井液密度设计等钻井工程设计内容的关键参数,特别是在一个新的区块开发之前,破裂压力这一数据为就重中之重了。

它决定着在这一新的区域内的所有钻井方案是否正确,并能否顺利执行和能否顺利完成。

压裂作业时,地层破裂力学模型如图所示。

此时,地层裂隙受地应力与压裂液共同作用。

考虑深层水力压裂主成垂直裂缝,且裂缝穿透整个煤层。

地应力与压裂液应力的最终有效合应力在裂隙壁面上是拉应力,当其合成应力强度因子K 达到临界值时,裂隙就开始失稳延伸。

地层的破裂压力对钻井液密度确定、井身结构和压裂设计施工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外就开始对地层破裂压力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H-W 模型1957年Hubbert 和Willis 根据三轴压缩试验首次提出了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模式即H-W 模式指出破裂压力等于最小水平主应力加地层孔隙压力P p ,垂直有效主应力等于上覆压力P v 减P p 最小水平主应力在其1/3到1/2范围内,预测公式为:式中:f P — 地层破裂压力;p P — 地层空隙压力;v P — 上覆岩层压力;模型中上覆压力梯度为1的假设显然不符合实际,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3到1/2垂直有效主应力范围的假设通常也带来偏低的结果。

1967年Matthews 和Kelly 在H-W 模式中引入了骨架应力系数i K :)(p v i p f P -P K P P += 4-7 地层正常压实时,i K 反映了地层实际骨架应力状况其值由区块内已有破裂压力资料确定,i K 系数曲线的绘制需要大量实际压裂资料,限制了此方法的应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温度不变。

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④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⑤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③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④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二、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融化的规律晶体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达到熔点,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融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融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凝固的规律晶体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达到凝固点,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晶体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凝固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凝固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A .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B .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C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D .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解析:(1)水的凝固点为0℃,水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要继续放热;(2)向有冰雪的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3)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4)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后,水的凝固点就会降低。

2第二节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2第二节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介质】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s)是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故亦称化学介质。炎症介质有外源性(细菌及其产物)和内源性两大类,但主要是后者。内源性炎症介质又可分为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两类,通常以其前身或非活性状态存在于体内,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大量释放并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炎症过程中对某些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由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有血管活性胺、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溶酶体成分和淋巴因子等,由血浆产生的炎症介质包括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导致炎性充血和渗出等变化。此外。有的炎症介质还可以引起发热、疼痛和组织损伤等。
6、补体系统与炎症有关的主要是C3a、C5a和(C5b67。C3a、C5a亦称过敏毒素,能促使肥大细胞祁血小板释放组胺。C5a对吞噬细胞有强烈的趋化作用。C5b67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
7、凝皿系统炎症时,通过激活凝血系统形成的纤维蛋白多肽具有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的作用,同时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
8、纤溶系统纤溶系统激活后形成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对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二、渗出
【形态变化】炎症过程中的变质性改变,即可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发生于间质。实质细胞的变质常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以及凝固性坏死或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的变质常表现为粘液样变性(间质出现类粘液积聚)、纤维素样变性和坏死崩解等。
【代谢变化】炎症组织形态变化是一系列代谢变化的结果。炎区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1)分解代谢增强: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均增强,耗氧量增加;但由于酶系统受损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氧化过程迅速降低,导致各种氧化不全的代谢产物如乳酸、脂肪酸、酮体、氨基酸等在局部堆积,使炎区氢离子浓度升高,出现局部酸中毒;(2)组织内渗透压升高:炎区内分解代谢亢进和坏死组织的崩解,蛋白质等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使分子浓度升高;同时由于氢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盐类解离过程增强,钾离子、磷酸根离子及其他离子浓度增高。因此,炎区的胶体和晶体渗透压升高,炎区的酸中毒和渗透压升高,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性渗出等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 吸__热__反__应_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放__热__反__应__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因 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在等温下,对于一个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当改变反应物或生成
物的浓度时,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化学平衡移
动的方向。
当 Q=K 时
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 Q<K 时 化学平衡向正__反__应__方向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当 Q>K 时 化学平衡向逆__反__应__方向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度,c(NO2)增大,平衡向逆___反__应_方向移动;反之,降低温度,c(NO2)
减小,平衡向正__反__应__方向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规律:对于任何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反之,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3)实验结论:对于 2NO2(g)⇌N2O4(g)的化学平衡,体积增大,压强 减小,平衡向_逆__反__应_方向移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向正__反__应__ 方向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移动
课时作业
(三)勒夏特列原理(或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___度_、_压__强_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__弱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 理。

第二节轴力与轴力图(共10张PPT)

第二节轴力与轴力图(共10张PPT)

15N
5N
20N
Y
+15N
+5NXO Nhomakorabea第4页,共10页。
二、例题:
例1:杆件受力如图所示,试画出轴力图
FA
解:FA=6-4+3=5
Y
FB=6
FC=4
FEC=3
+5KN
O
+3KN
X
-1KN
第5页,共10页。
第6页,共10页。
例1:杆件受力如图所示,试画出轴力图 解:FA=6-4+3=5 2、轴力图(截面法): 1)定义------拉伸或压缩时的内力称为轴力。 1、轴向拉杆的应力----三、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横向为轴的位置,纵向表示轴力的大小,这样的图称为轴力图。 2、轴力图(截面法): 例1:杆件受力如图所示,试画出轴力图 一个杆子在受到轴向力F的作用下,产生轴向内力,再与横截面之比就是轴向应力 解:FA=6-4+3=5 1)定义------拉伸或压缩时的内力称为轴力。 例1:杆件受力如图所示,试画出轴力图
第二节轴力与轴力图
第1页,共10页。
一、轴力图:
1、轴力:
1)定义------拉伸或压缩时的内力称为轴力。
第2页,共10页。
2)轴力的符号: 受拉的轴力为正,受压的轴力为负
+
-
第3页,共10页。
2、轴力图(截面法): 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横向为轴的位置,纵向表示
轴力的大小,这样的图称为轴力图。
第7页,共10页。
1、轴向拉杆的应力----2、轴力图(截面法): 例1:杆件受力如图所示,试画出轴力图 例1:杆件受力如图所示,试画出轴力图 一个杆子在受到轴向力F的作用下,产生轴向内力,再与横截面之比就是轴向应力 2、轴力图(截面法): 解:FA=6-4+3=5 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横向为轴的位置,纵向表示轴力的大小,这样的图称为轴力图。 1、轴向拉杆的应力----解:FA=6-4+3=5 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横向为轴的位置,纵向表示轴力的大小,这样的图称为轴力图。 受拉的轴力为正,受压的轴力为负 一个杆子在受到轴向力F的作用下,产生轴向内力,再与横截面之比就是轴向应力 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横向为轴的位置,纵向表示轴力的大小,这样的图称为轴力图。 三、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一个杆子在受到轴向力F的作用下,产生轴向内力,再与横截面之比就是轴向应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k2,
三、小结
1 n 个不同的元素的所有排列种数为 n!. 排列具有奇偶性. 2 排列具有奇偶性 3 计算排列逆序数常用的方法有 种. 计算排列逆序数常用的方法有2
(1) 分别计算出排列中每个元素前面比它大的
数码的个数,即算出排列中每个元素与前面元素 数码的个数, 的逆序数, 的逆序数,所有元素的逆序数之总和即为所求排 列的逆序数. 列的逆序数. (2)分别计算出排列中每个元素后面比它小的数 分别计算出排列中每个元素后面比它小的数 码的个数, 码的个数,即算出排列中每个元素与后面元素的 逆序数,所有元素的逆序数之总和即为所求排列 逆序数, 的逆序数.





0 1
1
2
2
t = 0 + 1 + 1 + 2 + 2 + L + ( k 1) + ( k 1) + k
L

k
2 为偶数时,排列为偶排列, 当 k 为偶数时,排列为偶排列,
为奇数时,排列为奇排列. 当 k 为奇数时,排列为奇排列
[2(1 + k 1)(k 1)] + k =
= +
§2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一、概念的引入
引例 解
百位 十位 个位Βιβλιοθήκη 三个数字, 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 、 、 三个数字 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1 1 1 2 1 2 3
2 2 1 3
3 3
3种放法 种放法 2种放法 种放法 1种放法 种放法
共有 3 × 2 × 1 = 6
练习
求排列16352487的逆序数 的逆序数. 求排列 的逆序数
练习题解答
解 由前向后求每个数的逆序数 由前向后求每个数的逆序数.
t = 0 + 0 + 1 + 1 + 3 + 2 + 0 + 1 = 8.
2 时为偶排列; 当 n = 4k ,4k + 1 时为偶排列;
时为奇排列. 当 n = 4k + 2,4k + 3 时为奇排列
6 44 444 4 n 1 7 8
=
,
(3) (2k )1(2k 1)2(2k 2)3(2k 3 )L(k + 1)k

(2k ) 1 (2k 1) 2 (2k 2) 3 (2k 3)L(k + 1) k
P3 = 3 2 1 = 6. 同理 Pn = n ( n 1) ( n 2) L 3 2 1 = n!.
由引例
(1)标准次序: 标准次序 我们规定各元素之间有一个标准 次序, 个不同的自然数,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 次序 n 个不同的自然数,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 次序. 次序 (2)逆序:在一个排列 (i1i 2 L i t L i s L i n ) 中, )逆序: 则称这两个数组成一个逆序 逆序. 若数 i t > i s 则称这两个数组成一个逆序 例如 排列32514 中, 排列 逆序 3 2 5 1 4 逆序 逆序
3 2 5 1 4
0
1
0 3
1
于是排列32514的逆序数为 的逆序数为 于是排列
t = 0 + 1 + 0 + 3 + 1 = 5.
例2
计算下列排列的逆序数, 计算下列排列的逆序数,并讨论它们的奇 偶性. 偶性
217986354
(1 )

2 1 7 9 8 6 3 5 4
0 10 0 1 3 4 4 5
3。逆序数: 。逆序数: 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称为此排列的逆序数 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称为此排列的逆序数. 逆序数
排列32514 中, 例如 排列
0 0
1
3 2 5 1 4
1
3
故此排列的逆序数为0+1+0+3+1=5. 故此排列的逆序数为
4。排列的奇偶性 。
(1)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称为奇排列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称为奇排列; (2)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称为偶排列 )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称为偶排列.
t = 5 + 4 + 4+ 3+1+ 0+ 0+1+ 0
= 18
此排列为偶排列. 此排列为偶排列
(2) n(n 1)(n 2)L321

n (n 1 )(n 2 )L 321 1 42 43 44 4 4 (n 2) t = ( n 1) + ( n 2 ) + L + 2 + 1 n( n 1 )
3排在首位 逆序数为 排在首位,逆序数为 排在首位 逆序数为0; 2的前面比 大的数只有一个 故逆序数为 的前面比2大的数只有一个 故逆序数为1; 的前面比 大的数只有一个3,故逆序数为 5的前面没有比 大的数 其逆序数为 的前面没有比5大的数 其逆序数为0; 的前面没有比 大的数,其逆序数为 1的前面比 大的数有 个,故逆序数为 的前面比1大的数有 故逆序数为3; 的前面比 大的数有3个 故逆序数为 4的前面比 大的数有 个,故逆序数为 的前面比4大的数有 故逆序数为1; 的前面比 大的数有1个 故逆序数为
种放法. 种放法
二、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问题
把 n 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 排法? 排法?
1.全排列: 把 n 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叫做这 n 全排列: 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 全排列 个元素的全排列(或排列) 个元素的全排列(或排列). 表示. 表示
n 个不同的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通常用 Pn 个不同的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
5。 5。计算排列逆序数的方法 分别计算出排列中每个元素前面比它 大的数码的个数, 大的数码的个数,即算出排列中每个元素 的逆序数, 的逆序数,所有元素的逆序数之总和即为 所求排列的逆序数. 所求排列的逆序数.
例1 解
求排列32514的逆序数 求排列 的逆序数. 的逆序数 在排列32514中, 中 在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