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看中西方公共伦理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看中西方公共伦理差异
09政行四班黄扬名20090603059
摘要:公共伦理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伦理学在行政管理学、政治学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近当代公共伦理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深远,西方亦是如此。
本文将从传统价值观念对公共伦理的影响来比较中西方公共伦理差异,并提出现如今我国公共伦理建设思考。
关键词:传统观念、公共伦理、中西方、差异、思考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政的改革,我国社会上各种官员门事件迸发,人们对于公共行政伦理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价值观念对我国公共伦理必然产生深厚的影响,在对于公共伦理的影响中,最大的两个传统思想莫过于人性假设和服务对象问题。
接下来就具体从这两点来看不同传统价值观念对中西方公共伦理的不同影响从而发现其差异。
一、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公共伦理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注重传统,特别是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对于公共伦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性假设和服务对象作为两个重要方面其影响更是毋庸置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本善是人性假设的主流,而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思想则是对于官员服务对象的主流。
下文将详细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其对公共伦理的影响。
1.人性本善对于公共伦理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其中很明显的传达出中国人对于人性的定论既人性本善。
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思想儒家学说对于人性的主流定论则是善,时至今日,许多中国人对于人性的估计也颇受这一思想的影响。
人性本善的观点对人的自觉性期望很高,认为人本为善,则其自我规范强。
这一影响反应到公共伦理中则造成了在公共伦理建设中过分注重个人内部制约,而忽略了外部制约如制度规范和监管的作用。
由于人性本善的观念,人们认为可以通过自律来实现品德高尚,长期以来对于行政人员的道德期望值很高,建国以来更是赞扬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纯粹无私奉献。
因此忽略的人性的缺陷,片面要求高道德而不注重制度规范及监督,忽略了外部制约对于行政人员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而缺乏制度约束的行政体制导致了许多行政人员自利情况下的损公肥私,贪赃枉法。
2.家天下对于公共伦理的影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中国家天下的写照,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手法不同但终极目标都是为维护一家之治。
中国封建思想中天下皆是皇帝一家的,虽要去官员为民,但最终都是为了王朝。
可以说官员都是为朝廷服务的,其服务对象最终是皇权。
在这种行政观念之下,公众对于行政事务的影响是很小的,行政人员主要是为了回应上级和皇权,而对公众的回应则很少。
而在这种思维影响下,人们对于政府体制也很少质疑,当官员出现问题时,往往只看到其个人原因,不敢质疑皇权或整个官僚体制的权威。
二、西方传统价值观对其公共伦理影响
相对于中国,西方较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思想风暴和经济开发意识对其公共伦理的影响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将就其对于人性的定论和服务对象问题上看西方传统价值观对其公共伦理影响:1.人性本恶对其公共伦理的影响
西方文化传统中,对于人性的定论基本上是性恶的。
基督教文化一直把人当作“原罪”人,人有与生俱来的罪恶本能,这种性恶论往往被称为“经济人”。
“经济人”的思维首先便是为自身牟利,在这种观念之下人们对于“人”始终保持着一种不信任,也正是如此,人们注重对于“人”的外部制约。
在公共伦理当中则是对行政官员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强制行政官员进行合法行为。
2.民本位对其公共伦理的影响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于西方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产生深远意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社会契约论。
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全部的力量共同置身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公共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在西方的思想观念中,社会是一种契约的关系,人们与政府是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
公民有权利也应发挥其自身力量去维护这一契约,而被授权的政府则应当提供令公众满意的服务。
在这一思想影响之下,人们敢于对引起道德失范的原因作广泛的探究,其中就包括敢于质疑官僚体制本身的伦理问
题。
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对政府及其官员的监管和工作建议当中,督促其更好更有效的为公众谋取利益。
三、二者的差异及对中国公共伦理建设的思考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传统文化差异对于中西方公共伦理产生影响并使其产生差异。
在这些不同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中国的公共伦理较之西方还有一点差距,我们当前对于行政人员的监管,特别是外部监管不够到位;同时官本位思想仍然在蔓延,“为人民服务”更多的停留在口号层面,只有少数进取官员能真正做到,大众也普遍怀着“父母官”思想,不敢质疑官员和政府的权威。
就这些方面,本文提出对于中国公共伦理建设的几点思考:1.恰到好处的反思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有其积极面,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其负面影响,人性本善之下的对于官员自身修养有积极意义,但忽略制度建设、外部监管不利于道德建设,因此需要恰当取舍。
而对于“官本位”思想,应该坚决摒弃,树立公民本位的观念,强调为官真正为民。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外部约束
与西方相比,我国对道德教育较为重视,但在制度建设方面较少。
对于官员的约束不仅仅要在自身内部道德建设,监管同样不可少,因为外部监督可操作性强,准则更为明确,可以切实的规范行政官员行为。
3.完善职业道德体系
行政职业道德是由公务员个人伦理道德向行政伦理道德的过渡。
我国虽然有强调官员个人修行问题,但较为笼统,几乎与其他行业道德混为一谈。
因此要把行政道德从其他行业中脱离出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行政道德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邵春明、王驰.西方行政伦理的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
[2] 周年洋.融合中西伦理思想的一次尝试[J].道德与文明,1994.
[3] 孔凡宏.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差异比较[J].当代世界,2002.
[2] 孟昭武.党政干部的政治伦理规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