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掌握与梵高相关的绘画流派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梵高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梵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风格,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梵高的生平经历及其艺术成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梵高的绘画作品及相关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梵高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
2. 课堂讲解: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分析其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梵高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梵高的艺术成就,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尝试绘制一幅梵高风格的画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教学:将梵高的作品与其他绘画流派的代表作品进行对比,如印象派、立体派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直观地感受梵高作品的原貌和氛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助于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九、教学改进1. 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2. 丰富教学手段:尝试引入更多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实物展示等,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十、教学延伸1. 深度学习: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梵高的作品,了解其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2.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以梵高的绘画风格为主题,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梵高传》教案设计(精选5篇)
《梵高传》教案设计(精选5篇)《梵高传》设计篇1边缘心情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教学目标1、了解梵高是如何创作《吃土豆的人》的?2、了解梵高的人格品质与成功的关系3、从名人的成功得到的启发教学难点:名人的人格品质与成功的关系导入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一教时1、出示梵高的<<向日葵>>。
这幅画的名称和画者知道吗?这幅画给你最初的或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因势利导。
明确:法国普罗旺斯的太阳又大又圆,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见不到这样的太阳。
它距离大地很近,而且直射,不但照亮也照透了世上的一切,也使梵高一下子看到了万物的本质——灿烂的、蓬勃的生命本质。
他不曾感受到生命如此的热烈与有力!在那里,他找到了一种既属于阳光也属于他自己的颜色——夺目的黄色。
向日葵是一种吸满阳光而茁壮开放的粗大花朵,是“大地的太阳”,而梵高把它作为自己的象征。
2、简介梵高。
(画面)这样一个对生活洋溢着激情的艺术家,究竟是怎样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梵高传〉,虽然是传记文学〈梵高传〉的节选,但我们依然可以管中窥豹。
一、速读全文,尝试概述文章。
(300字左右)二、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梵高创作《吃土豆的人》的过程)三、画面《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被称为如米勒的《晚钟》一样的经典名作,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证明这幅画的价值。
四、这幅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梵高是怎样面对这样的处境的?六、从本文对梵高创作的描述,你能捕捉到梵高的哪些信息?七、梵高后来到法国,并在阿尔和奥维尔发病,最后病痛难忍而自杀。
去世前一年多,他的病时好时坏,他只有抓住每一次发病前的“平静期”来作画。
一年多他画了二百多幅作品。
我们来看有关资料1、住房:七平方米,这个房子只有半张报纸大小的天窗。
而他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即使把我放在火柴盒里,我也是无限空间的主宰者。
2、当他被贫困逼到绝境的时候,他说:“眼下我的画还毫不值钱,但将来一定有一天,我的画可以卖到200法郎一幅。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从同学的绘画兴趣入手,指出绘画的才技有“天才”可言,但对艺术的忘我追求、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却是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
今天,我们借助《梵高传》来体验一下画家们忘我的精神境界。
熟悉课文、掌握字词、理清结构的任务。
二、整体感知l.梵高全名温森特·梵·高,荷兰画家,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一生酷爱绘画,是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
他主要活跃在法国,其绘画创作主张色彩的突变和内容的深刻。
1890年自杀,年仅37岁,是画坛的传奇人物。
他的作品生前不被人们重视,但在他死后,其作品的高超价值才被人们所发现,使梵高成为19世纪享誉欧洲的一颗最辉煌的巨星。
2.本文选自美国传记文学作家欧文·斯通的《梵高传》。
梵高在经历了两次恋爱挫折之后,回到故乡纽恩南,和家人住在一起,但是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是那些世俗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甚至他的家人也因怕他会破坏家庭名声而不愿他回家。
其间他父亲去世,他被妹妹赶出家门,租住在一个教堂看守人家中。
牧师煽动镇上的人驱逐他,诬蔑他,但是朴实的农民接受他,让他自由地画,耐心地给他做模特儿。
终于,在他即将被赶出镇子的最后时刻,他画出了传世佳作《吃土豆的人》,这幅画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安于天命、不知反抗的精神面貌,即本文记述的这一段生活。
3.请几位同学串读课文,其他人了解课文内容,并扫除文字障碍。
(字词略)三、阅读分析1.划分全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一6自然段):梵高被驱逐,但他坚定作画目标。
第二部分(第7一27自然段):梵病专心作画,废寝忘食。
这—部分又可分成四个层次:(第7-15自然段)开始创作。
(第16自然段)反复修改。
(第17-19自然段)最后一天的绘画。
(第20一27自然段)名画诞生。
这四个层次中,除第二层略写外,都对梵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第三部分(第28自然段):离开纽恩南。
2.文章对梵高进行了哪些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记述他的生活?读出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语段。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和人生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梵高传(节选)》中梵高的生平事迹、绘画风格、艺术理念以及他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步骤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和《星夜》,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
2.2 节选文本阅读让学生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绘画风格、艺术理念以及他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标记重要信息。
2.3 文本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1)梵高的生平事迹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2)梵高的绘画风格有哪些特点?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3)梵高的艺术理念是如何形成的?他与时代背景有何关系?(4)从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人生启示?2.4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对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风格、艺术理念进行梳理。
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梵高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2 课后作业3.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4.1 文本资源:《梵高传(节选)》4.2 图像资源: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星夜》等4.3 拓展阅读材料:关于梵高的生平和作品的学术论文、传记等五、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需要2课时(90分钟),其中阅读时间约为45分钟,讨论时间约为45分钟,总结和拓展时间为10分钟。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对艺术界的贡献。
分析《梵高传(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梵高的生平背景简介。
《梵高传(节选)》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二章:梵高的生平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及其对艺术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梵高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
梵高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发展过程。
梵高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特点。
第三章:《梵高传(节选)》的文学特点3.1 教学目标分析《梵高传(节选)》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3.2 教学内容分析《梵高传(节选)》的语言和叙述方式。
探讨《梵高传(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梵高传(节选)》中的人物形象和关系。
第四章: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4.1 教学目标探讨梵高在《梵高传(节选)》中的情感表达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梵高传(节选)》中梵高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
探讨梵高的情感表达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情感表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梵高传(节选)》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教授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六章:梵高的绘画风格和技巧6.1 教学目标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特点。
了解梵高的绘画技法对其作品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研究梵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运用、笔触等。
探讨梵高的绘画技巧,如光影处理、透视等。
第七章:《梵高传(节选)》中的主题分析7.1 教学目标分析《梵高传(节选)》中的主题和寓意。
7.2 教学内容探讨《梵高传(节选)》中的主题,如生命、死亡、爱情等。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整体故事的影响。
第八章:小组讨论与分享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8.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梵高传(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梵高传(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2)掌握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点;(3)分析梵高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梵高作品的欣赏能力;(2)学会从作品中发现梵高的绘画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梵高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爱;(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梵高的生平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2)梵高作品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点;(3)梵高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难点:(1)梵高作品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点的把握;(2)深入分析梵高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梵高的生平资料和作品;(2)准备相关绘画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梵高的生平及作品;(2)准备绘画作品,以便课堂上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2. 作品欣赏:(1)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梵高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其绘画特点;(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
3. 技法分析:(1)讲解梵高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点;(2)引导学生尝试模仿创作,提高绘画技能。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探讨梵高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2)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梵高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梵高作品在当代艺术界的意义和影响;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梵高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3.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梵高的艺术成就。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梵高传(节选)》,使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以及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梵高的坚持与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梵高传(节选)》的基本情节,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
2. 分析梵高的艺术成就及其作品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梵高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画面构图。
2. 感悟梵高的坚持与奉献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梵高传(节选)》。
2. 参考资料:梵高的绘画作品、生平事迹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生平事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梵高的作品特点,如色彩运用、画面构图等。
4. 作品欣赏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梵高的生平事迹,感悟梵高的坚持与奉献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梵高的艺术成就和奉献精神。
7.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梵高的生平事迹,谈谈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梵高艺术作品的临摹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梵高的艺术成就和生平事迹。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创设情景剧,让学生扮演梵高,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梵高的生活和创作过程。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梵高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的表达。
九、教学反思1. 教师需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梵高传(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梵高的生活背景和艺术成就。
(2)学会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梵高的艺术追求。
(2)学会通过分析作品来评价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梵高的坚持与执着,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认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梵高传(节选)》的基本内容,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特点。
(2)学会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把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梵高的艺术追求与他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
(2)如何评价梵高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简介梵高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活背景和艺术成就。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梵高的艺术追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梵高的绘画作品,探讨其艺术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梵高的艺术成就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内所学,分析梵高的绘画作品,写一篇短文评价梵高的艺术成就。
2. 收集其他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梵高及其艺术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梵高传(节选)》的基本内容,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及艺术成就。
(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艺术家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困境,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梵高传(节选)》的基本内容,梵高的生平事迹及艺术成就。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梵高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艺术术语和绘画技巧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梵高的心理变化和对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梵高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梵高的敬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成就。
(2)简介梵高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探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梵高的绘画作品,理解课文中的专业艺术术语。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梵高的心理变化和对艺术的热爱。
5. 情感共鸣:(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梵高的看法,分享对艺术的理解。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绘制一幅梵高风格的画作。
(2)写一篇关于梵高的感想文章。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
梵高传(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梵高的生平背景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2)掌握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等;(3)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梵高的艺术成就;(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梵高与其他艺术家的区别与联系;(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梵高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梵高的生平背景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2)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等;(3)梵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2. 教学难点:(1)梵高的绘画技巧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梵高的艺术风格;(3)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星夜》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梵高的艺术风格;(2)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梵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分析:(1)让学生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2)对比分析梵高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探讨其区别与联系;(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梵高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梵高的艺术作品。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 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3. 选取一幅梵高的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特点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分析《梵高传(节选)》中描绘的梵高作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梵高传(节选)》。
(2)学会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梵高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梵高的生平介绍:生平事迹、艺术成长经历。
2. 《梵高传(节选)》内容解析:描绘梵高的作品特点、艺术风格。
3. 梵高的绘画作品欣赏:向日葵、星夜、麦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特点。
(2)分析《梵高传(节选)》中描绘的梵高作品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梵高的绘画作品。
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
(2)简介梵高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特点。
(2)分组讨论,分析《梵高传(节选)》中描绘的梵高作品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强调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解析《梵高传(节选)》中描绘的梵高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 作品欣赏:(1)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如向日葵、星夜、麦田等。
(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梵高的艺术特点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梵高传(节选)》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梵高艺术特点的短文。
2. 选取一幅梵高的绘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梵高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节选自《梵高传》的部分章节,主要描述梵高的生平经历、艺术创作过程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掌握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分析梵高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梵高传(节选)》,理解文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点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文本理解:通过回答问题、讨论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梵高传(节选)》及相关资料。
2. 图像资源:梵高的绘画作品及相关图片。
3. 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为学生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梵高的艺术成就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文本阅读:学生自读《梵高传(节选)》,理解文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5.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点评、学习。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习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 理解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梵高的生平事迹、绘画作品等。
2. 学生准备《梵高传(节选)》的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
1.2 学生分享阅读《梵高传(节选)》的感悟。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精神。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补充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4.2 教师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情感共鸣5.1 学生分享自己对梵高的敬仰之情,表达对艺术的热爱。
5.2 教师总结,强调坚持梦想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6.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6.2 教师给出课后拓展建议,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梵高的作品。
7. 作业布置7.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7.2 学生选择一幅梵高的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分享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梵高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梵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热爱艺术、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梵高传(节选)》的主要内容,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
2. 分析梵高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梵高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梵高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梵高传(节选)》。
2. 辅助材料:梵高的绘画作品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梵高传(节选)》,理解其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梵高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绘画风格、色彩运用等方面。
4. 欣赏评价: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 拓展延伸:介绍梵高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
6.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梵高的艺术世界。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了解梵高的艺术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七、教学步骤:1. 梵高的生平简介:通过图片和文字,概述梵高的生平经历。
2. 梵高的艺术特点:分析梵高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3. 梵高的代表作品:介绍梵高的代表作品,如《向日葵》、《星夜》等,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4. 梵高的影响:探讨梵高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如表现主义、野兽派等。
梵高传(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梵高的生平背景和艺术成就;(2)分析梵高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风格;(3)掌握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2)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3)运用作品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梵高的艺术魅力,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2)理解梵高坚持艺术梦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2)梵高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风格;(3)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梵高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2)如何运用作品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2)挑选梵高的代表作品,准备相关资料;(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2)收集梵高的作品,欣赏其艺术风格;(3)准备作品分析的笔记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背景;(2)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梵高会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2. 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3)讨论梵高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
3. 作品欣赏(1)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其艺术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梵高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特点;(3)分析梵高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4. 作品分析(1)学生运用作品分析方法,分析梵高的代表作品;(2)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梵高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2)强调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激发学生对梵高的热爱和追求。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分析《梵高传(节选)》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3)运用想象力,感受梵高的艺术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梵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2)认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3)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培养多元文化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1)梵高的生平介绍;(2)《梵高传(节选)》中的经典片段;(3)梵高的绘画作品及艺术风格。
2. 教学重点:(1)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梵高传(节选)》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3. 教学难点:(1)梵高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2)如何评价梵高的艺术贡献;(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2)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分小组讨论,分析《梵高传(节选)》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作品鉴赏:(1)让学生欣赏梵高的其他绘画作品,感受其艺术风格;(2)分析梵高的绘画技法,探讨其艺术创新之处;(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2. 文本理解:评估学生对《梵高传(节选)》内容的理解程度;3. 审美能力:评价学生对梵高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观点;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梵高传(节选)》、梵高的绘画作品集;2. 影像资料:关于梵高的纪录片、电影等;3. 网络资源:相关梵高资料、艺术评论文章等;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梵高传(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分析梵高作品中色彩、线条、构图等特点;(3)学会欣赏和评价梵高的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2)观察梵高的绘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梵高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2)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3)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坚持梦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梵高绘画作品的特点;(3)欣赏和评价梵高的绘画作品。
2. 教学难点:(1)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的运用;(2)如何理解和评价梵高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收集梵高的绘画作品及相关资料;(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梵高传(节选);(2)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3)准备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对艺术的看法;(2)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3)提问:你们认为梵高的艺术特点是什么?2. 课堂讲解:(1)讲解梵高的生平经历;(2)分析梵高绘画作品的特点,如色彩、线条、构图等;(3)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作品欣赏:(1)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讨论作品的特点及艺术价值;(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尝试模仿梵高的绘画风格,进行绘画创作;(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梵高的生平背景、艺术风格和影响;
2.学习梵高的代表性作品、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
3.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绘画基础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梵高的生平和艺术创作;
2.梵高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3.梵高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思路;
4.学生模仿梵高的画风创作。
三、教学方法
1.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学生发现梵高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2.集体研讨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3.实践操作和互评评估,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梵高的生平和艺术创作
1.介绍梵高的生平背景和家庭环境;
2.分析梵高的艺术创作和风格转变;
3.带领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鉴赏其艺术品质和文化意蕴。
第二步:梵高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1.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以橙色系列为例,阐释梵高的颜色运用和视觉效果;
3.解读《星空》的主题内涵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梵高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思路
1.分析梵高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思路;
2.以《向日葵》为例,讲解梵高的构图原则和细节表现;
3.教授梵高的色彩理论和表现手法,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实验。
第四步:学生模仿梵高的画风创作
1.分组进行梵高风格绘画实验;
2.聚焦学生创作细节,互相评估和分享经验;
3.收集学生作品,组织展览和评选活动。
五、教学评估
1.学生画风创作作品和个人评估表;
2.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3.学生学习笔记和感受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明确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2、学习梵高的伟大精神,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3、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占有、删选资料,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的运用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节选自欧文。
斯通的代表作《渴望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因而在上课之前了解梵高其人其事是非常必要,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方位地去查寻资料,如上网、去图书馆,有的学生甚至买了《渴望生活》一书,全文阅读。
学生主动地得到了大量资料,又因为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化素质的不同,对人物的看法也就不同。
基于此,我将教学设计成“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在弄清传记文学特点的同时,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创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伴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屏幕上出现一组梵高的画作,有灿烂的向日葵、旋转的星空、奥维尔教堂、塞林莱斯大道、绿色的麦田……最后画面定格在梵高不同时期的四幅自画像,随着画面逐渐淡去,形成背景,出现一段文字:文森特。
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
曾做过商人、传教士,后自学作画,其画风曾为野兽派所取法,因精神病自杀。
(课堂效果:选用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这两位伟人有着相似的命运,有着一样的精神,借助音乐和图画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调。
)
老师导入课文:这就是梵高,欧洲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一个从不向命运屈服,用生命谱写辉煌的英雄。
妙手丹青无人赏识,在极其孤独和环境中从事绘画,付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辛,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被誉为“美国传记文学之父”的欧文。
斯通的代表作《渴望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屏幕出现一本书,封面有渴望生活,欧文。
斯通著几字。
随着书本的自然翻动,最后定格在第八节,也就是课文内容。
二、分析课文
给学生一段文字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思考两者
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为:(1883----1885)梵高在纽恩南休养身体,写
生描画,但村里大部分人对他怀有偏见,认为他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因而遭到排斥,甚至被驱赶。
但他坚持作画,最后终为布拉邦特农民画出属于他们的不朽作品----《吃土豆的人》。
(课堂效果:问题并非很难,但要学生回答完整并不容易,可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继续提问,让学生自己最终得到答案。
比如学生快速阅读后很快能找到区别,材料语言简洁,只是对梵高这段生活经历的概述,而课文则是生动详细刻画了梵高这一人物形象。
老师可让学生二读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使课文生动形象的呢?当学生找到答案之后,再让学生三读课文,思考作为不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人,作者是如何知道梵高的言行举止和他的思想活动呢?老师
可提醒学生,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曾参阅了梵高与他弟弟的八百多封信,并到梵高生活过的地方去采访熟悉他的人。
所以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最终归纳出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
三、拓展与延伸
屏幕出现一组画作,方便学生阐述观点时运用。
这部分完全是由学生自由畅谈,学生因已查寻资料,有了知识基础。
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从所得到的材料中,去评价梵高其人,
既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可以有自己新的想法。
老师只是适时作一些点评。
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发言:
A、我们在查阅这位巨匠的资料时,一直被他的一种精神所感动,因而在我们眼中,他就是英雄,他就是一位胜利者。
他那种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让人折服,虽然太多的人都有不理解他,但他却从未停住自己的脚步。
他失去了许多东西,例如优越的生活、美好的前途、甜蜜的爱情……留给自己的只有贫困和超出常人的努力。
比如为画《吃土豆的人》他画了成百幅的农民农妇肖像图。
可以想象任何一幅完美的作品背后沾满的是汗水和辛劳。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我们认为梵高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显然与他的天赋有关。
资料告诉我们,梵高并未进行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完全是通过自学,从事绘画时间也比较短,只有十年,但成就斐然。
如果没有天赋的话,他苦干十年的结果也只能是一位画工而非画家。
梵高曾为报考神学院刻苦读书,每天学习时间长达十至十四个小时。
但最终是一无所获。
所以,教会中少了一位默默无闻的传教士,而画坛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
C、我们认为梵高伟大成就的背后还站着一位默默奉献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弟弟提奥,所以热爱梵高的人不能忘记他。
没有他数十年始终如一的支持,(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也
有精神上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梵高也许早就放弃了,
毕竟他还是需要面包、咖啡、画笔和颜料。
那些旷世之作就不可能存在了……
D、从梵高的作品,我们发现创新才有发展,才能有突破。
他用波形、螺旋形的笔触来运载奔涌不息的情感,表达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比如课文所提及的寻幅作品,他就是将整幅画创新地涂抹成土豆的颜色……
E、许多都是从画家的梵高说起,而我们要说的是生活
中的梵高。
他在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物眼中是偏执的,敏感而易怒的。
但他在下层人民眼中是善良的、无私的、热情的。
在博里纳日矿区做短暂的传教士工作时,他竭尽所能地帮助当地矿工,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支助他们,自己常常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
所以当地流传一个关于上帝的故事。
后来他作画,画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底层人民,有矿工、农民、织工、邮差甚至妓女。
他觉得他们才是美丽的,他将自己的爱全部献给了他们……
F、我们这个小组是从梵高自杀行为进行研究的。
很多
人认为他这一行为是懦弱的,是逃避痛苦的举动。
但我们却用英雄来称呼他。
因为他早将自己的生命与作画联系在一起,“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身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的危险”,对他而言,作画就是生命,如果不能作画,他与
行尸走兽无异。
所以最后当他疯狂地无法作画时,他只能选择死,他英雄般地举起了枪……
学生讨论由于时间原因告一段落,但又引发了新的争论,尤其是对于梵高自杀行为的探讨使许多学生又有新的看法,这可布置到课外讨论,还可以写成文章。
(一堂真正的好课
应该是解决旧问题,产生新问题。
)
四、授课结束
以一组由梵高作品串成的动感的音乐小电影作为结束。
(课堂效果:学生始处于梵高作品之中,不仅感受他伟大的人格,而且利用图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让艺术和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
[作业]
1、用一句话表述自己的感悟。
2、课外阅读《史记。
项羽本纪》或阅读其他传记文学,加深理解传记文学的有关特点。
[板书设计]
材料:简洁,是概述
课文:详细、生动、鲜明地刻画了梵高这一形象
归纳总结: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课后小结]
尽管这堂课的前期准备费时达一个月之久,学生们所得到的东西远不止这堂课的内容。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收获:一、他们学会自主地学习,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这种新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二、他们学会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阅读开扩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四、同时真正吸取了文中的养料,在对人物的分析和探讨当中深受教育,激励他们在困难中勇往直前。
五、这堂课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也是受益非浅的。
老师不能仅关心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也应多方面学习,充实自己,未来的教师是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