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危机视角下的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探究
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现状与路径
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现状与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共行政学作为研究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学科,在我国的本土化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的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
通过深入分析本土化研究的内涵、特点、成就与不足,本文旨在为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公共管理和治理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的现状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步深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学者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研究。
现状来看,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理论构建方面,中国学者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如“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电子政府”等,这些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也为中国的公共行政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学者逐渐摆脱了单纯的西方理论套用,开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使得研究结果更加贴近中国的实际。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然而,尽管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本土化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仍需要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
另一方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加强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未来:本土化、对话和超越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未来:本土化、对话和超越作者:于文轩来源:《公共行政评论》 2013年第1期一这次会议的主题归纳起来是本土化,对话与超越。
新时期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政策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同国际公共行政学界(主要是美国)的学术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要求自己的学者在国际公共行政学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在和国际公共行政学学界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公共行政学者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张建民、江华,2009;何艳玲等,2007)。
首先,公共行政学本身是一个以应用为导向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是非常地方性的(Parochial),非常本土化的。
就以现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发源地美国来说,在美国,公共行政学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学科。
尽管威尔逊强调美国公共管理可以从欧洲借鉴经验,但是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问题和旨趣是非常美国化,以解决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出现的问题为己任。
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是相当以美国为中心的,表现为比较公共行政学这一研究路径在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发展中的衰落和一蹶不振( Jreisat,2005)。
在相当程度上,公共行政学研究从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问题的提出,理论的运用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是相当美国化的。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相当大程度上是以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为参照系的,学习和参考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和主题,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者逐渐感觉到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和旨趣与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需要相距甚远,并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国际公共行政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对中国问题不了解或缺乏兴趣。
由于美国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关注的是,在一个成熟的民主架构下,行政机关如何管理自身和协调自身与其他政府机关和社会的关系的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中执政党合法性探析——以公共行政学为视角
于 某 种 要 求作 为正 确 的 和公 正 的存 在 物 而被 认 可 的政
治秩序来说, 在着一些好的根据 . 存 一个 合 法 的秩 序 应 该 得 到 承 认 ,合法 性 意 味着 某 种 政 治 秩 序 被 认 可 的 价
政 府 改革 的理 念 和 目标 。治 理 的根 源 在 于西 方 政 党 或
法性问题进行探讨 ,对中国共 产党合法性的重构具有 重要 的借鉴意义。
一
关 系: 二是指统治的正 当性 , 即统治关系 的正 当化。 由此而知 .合法性 的基础来 自于社会 和民众的认
同与 支 持 ,即 如邓 小 平 同志 所 指 出 的 “ 民 同 意不 同 人 意 , 应 不 答应 , 意 不 愿 意 ” 冈而 ,执 政 党 只 有 在其 答 愿 。 “
维普资讯
22 纪 8 代 开 始 .治 理 理 论 被西 方学 者 广 0世 O年
泛 关 注 。 理 是 相对 统 治 而 言 , 对统 治 的政 治 学 否 则 治 是 定。 随着 世 界 政 治 文 明 的不 断 跃 升 . 理 逐 渐 成 为西 方 治
值”『。 3 由此而知 , J 要证明公共权力的合法性 , 即它的存
在 是 否 具 有道 德 承 载 基 础 , 判 的标 准 应 当是 客观 的 , 评
一
政府面临的合法性危机 。 在国家治理体 系中, 执政党 的
特 殊 地位 决 定 了它 成 为 这场 社 会 治 理 变 迁 的 主要 承 担 理 。 在 公共 行 政 语 境 下 对 国家 治理 体 系 中执 政 党 的合
也无视 民主 , 政府 规模无 限增 大 , 公共 开 和止 当性。诚然 ,近代 以来的政治合法性理论和古典 一 既无视效能 , “
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和措施,它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与此同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然而,在当前我国,部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政策落地难度加大,已经形成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
因此,研究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成因和表现,分析其根源和后果,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和公众信任度的提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公共政策合法性的概念和内涵。
2.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现状和表现。
3.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和影响。
4.解决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定义和内涵,及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表现和影响。
2.设计调查问卷,对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和支持度,及制定者对公众需求的反应和导向。
3.选取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深入探讨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和影响,找出制度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解决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及创新点本研究预计将有以下成果和创新点:1.明确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定义和内涵,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分析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现状和表现,帮助制定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公共政策和其合法性。
3.探究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和影响,找出制度漏洞,提出解决方案。
4.提出解决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对策和建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可参考的改进方案。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1.本研究仅基于已有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本土化: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路径取向
本土化 : 国公共行政学研究 的路 径取 向 我
王 星 闽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理论研究所 , 安徽 合肥 2 0 2 ) 3 0 2
摘要: 经过 2 O多年 的发 展 , 中国公共行 政 学虽然取得 了很 大的发展,累积 了许 多的文献 。然而 , 于种种 由
通过 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是怎么观看世界的, 然后来解释
惘之境? 由此 , 公共行政学本 土化 问题开始进入学者 的视野。
事实上 , 自公共 行政学理论体系建立以来 , 土化问题一直 本
是各国公共行政学者比较关 注的问题之一 。我 国早在 18 94
年国务院和劳动人事部 召开 的“ 行政科学研讨会 ” , 上 就提 出
要建 立 中 国特 色 的公 共 行 政 学科 学 体 系 。近 年 来 , 内学 者 国
这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和行 为方式 。实际上 , 从学科的角度来
看, 每一 门独立 的学科也都有 自身的“ 土化概 念” 本 体系 , 它
如张成福、 薄贵利 、 马骏、 刘亚平 、 国强等都对我 国公 共行 芮 政学本土化及其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比较客观的探讨与反思 。
பைடு நூலகம்
体到公共行政学研究 , 作为一 门独立 的学科 , 公共行政学也 需要有 自身的独立 的“ 本土化概念” 。在公共行政学研究 中,
“ 本土化 概念 ” 有两层涵义 : , 一 它是与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
家” 的角色 。 在中国公共行政学的众多书籍中, 多是西方 的行 政理论一 从古典行政理论 到当代系统行政理论 。 在科学发 展过程中 , 理论的介绍 、 甚至 于移植是需要的, 也是理论建构
作 者 简介 : 王星 闽(9 3 ) 男, 1 6一 , 中共安徽省委 党校 理论研 究所副教授 , 治经济 学硕 士。 政
论中国行政法的本土化
论中国行政法的本土化论中国行政法的本土化摘要:文章从分析学界关于行政法的本土化的界定入手,进而提出了自己关于行政法的理解,确定了文章的观点认为行政法的本土化是带有法律移植性质的本土化。
从而进一步从转变价值观念出发,提出了我国行政法转变的四种价值,最后,提出几点具体的法律体制的本土化要求。
关键词:中国行政法本土化价值观本土化制度本土化一、行政法本土化的界定1.行政法的本土资源化——法律继承的本土化所谓本土资源化,其理论基点就是根据基尔兹的关于“法律就是地方性知识”的论断,说明中国法治只能是中国地方性的,因此,现代的作为一种制度的法治不可能靠变法或法律移植来建立,而必须从中国的本土资源中演化创造出来。
2.行政法的移植本土化行政法移植下的本土化,是在行政法律移植的前提下,对移植入本土化的行政法律在重新释义下内化为自身意义系统的过程,这种内化的依据显然是本土行政法律文化自身的思维、属于、表达方式、社会心理、价值观和惯有知识。
文章认为这种说法更符合行政法本土化的内涵。
二、影响行政法本土化的因素1.影响行政法本土化的经济因素我们必须清楚,国外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市场化的程度不同于我们,国外的先进制度到了我国总会因为经济落后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2.影响行政法本土化的政治因素立法机关、政府或司法机关在移植和本土化的时候必定会出于自身国家的国家安全和国内具体国情作出移植与本土化的选择,行政法的本土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政府为维护其稳定进行选择的结果。
3.影响行政法本土化的文化因素文化具有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必定会孕育出不同的行政法律制度。
在行政法本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化兼容性问题。
三、行政法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自查自改监督考核、第三方检查、评比等制度,促进环境建设常态化。
二是创新监管模式。
统一制作商户环境“规范模版”并上墙,包含商户编号、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建设标准等,对商户信息进行备案,建立监管台账,增强商户主动维护环境的意识,提高治理效率。
三是加大整治力度。
定期开展清理乱堆乱放、清除小广告、补种绿植等环境整治活动,持续推进“消隐、拆围、打非”专项行动,治理城市顽疾痼症,维护辖区优美环境。
4.4以平安和谐为目标,维护辖区稳定社区安全是居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生活幸福满意的基础,也是服务行政的又一重要突破口。
一是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以项目促发展,设置餐饮业明厨亮灶、工业企业液氨车间改造、小微企业社区共建、消防安全“6+1”等安全社区建设项目,有效提高公众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
二是提升治安防控水平。
将社区民警、协警、保安、志愿者、社区干部及驻区单位充分整合,组成“六位一体”巡逻防控队伍,配合巡逻车,开展24小时无缝隙巡逻防控工作,维护社会面稳定。
三是建立联合调处机制。
综治办、司法、信访、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整体联动,形成“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信息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五联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4.5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丰富居民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服务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举办“二月新春”、“五月鲜花”文艺汇演,十月金秋书画摄影展,广场舞选拔赛,全民健身系列挑战赛,科普宣传月,国学系列讲座,居民素质教育等各类文化体育教育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及设施建设。
组建、训练街道舞蹈队、模特队等多支各具特色的文艺队伍;为社区配备和更换室外体育器材、灯光和音响设备,为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奠定基础。
三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造特色楼门、主题景观,提升社区文化品位;选树石园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成立百姓宣讲团深入社区巡讲,传递榜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中国危机管理研究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危机管理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涵盖的范围广泛,涉及的利益群体复杂。
因此,中国危机管理研究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的机制和体系。
这就需要公共管理者加强对危机来源、危机评估和危机应对的研究,全面把握危机的本质和特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危机管理理论体系。
其次,在中国特殊的政治和制度环境下,危机管理研究需要特别关注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机构和决策者,在危机管理中具有主导责任。
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危机管理的能力建设,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协调和引导,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危机管理机制,提升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
第三,危机管理研究还需要关注中国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中国是一个重视稳定的社会,在危机管理中强调谋求稳定和团结。
因此,在危机管理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理解并应用中国特有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同时,还需要通过文化传统的利用和宣传,提升公众对危机管理的认知和参与度,增强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在公共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应当注重危机管理机制和体系的建立,关注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尊重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积极与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中国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
公共政策价值合法性危机探究
公共政策价值合法性危机探究邢玲(东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6)[内容摘要] 公共政策价值指向是政策科学的元范畴,是理解与研究公共政策的阿基米德点。
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的输出,其自身蕴藏着社会共同的善(common good)、正义(公正)和效率三重价值向度和价值指归。
然而,日常的政策活动往往隐藏着一定的政策价值合法性危机,作为政策价值危机的降解途径,善治、多中心公众参与和竞争性政策体制不失为降解乃至消解公共政策价值合法性危机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 公共政策价值指向;价值合法性危机;降解路径公共政策是社会权威机构以公共权力干预社会公共领域,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权威性的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策略。
[1]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行动谋划的公共政策,既具有工具理性又有着较强的价值理性。
公共政策的价值理性是公共政策价值构设与价值指向的基础与策源地,而公共政策的价值合法性关涉公共政策乃至政治系统的合法性。
一、合法性与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合法性”(legitimacy)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词汇,也是专门用来指涉政治系统的范畴。
在西方思想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涉猎过这一论题,然而对此加以系统性研究则是晚近之事。
德国著名的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首次对合法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究。
在他看来,合法性是人们对权威者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韦伯所关注的是政治制度层面的合法性。
当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则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
”[2]很显然,他关注的是政治系统价值层面的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可以分解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和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指政治价值、政治权力及政治权威得到被统治者的认同与支持,是政治系统输入的合法性。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指公民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出的认同和接受,并积极参与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政治系统输出的合法性,它内在地包含公共政策主体合法性、程序合法性和价值合法性三重向度。
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行政:危机与重构--从价值观与合法性的视角看
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行政:危机与重构--从价值观与合法性的视
角看
陈瑞莲;刘亚平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43)002
【摘要】本文从价值观与合法性的视角考察了全球化对各国政府公共行政的冲击.就其对行政价值观的冲击而言,全球化时代政府的行政价值取向将更复杂,需要在效率、公平、国家主权乃至全球公共利益等相互冲突的目标体系中寻求较优的平衡.就其对政府行政合法性的冲击而言,由于全球化时代个人对国家政府的依赖减弱,政府绩效匮乏、权力流失,腐败机会的滋长使得政府日益面临合法性危机.随后,本文考察了各国政府为抵御这种危机所进行的改革,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依全球化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变革要求组织模式的重组与重构,与此相适应,政府的行政方式与手段也需随之改进.
【总页数】6页(P33-38)
【作者】陈瑞莲;刘亚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
【相关文献】
1.合法性危机视角下的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探究 [J], 许源源;徐桂珍
2.全球化时代国家合法性的危机与重建--基于文化转译视角 [J], 李娜
3.全球化时代何以“重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合法性与国家能力建设析论 [J], 于春洋
4.从全球化视角看"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J], 郝君富
5.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危机及其消解\r——基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 [J], 金家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产生及其消解_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_杨丽丽
一、公共政策合法性问题的提出合法性是政治学的基本和核心概念,常被用于理解国家的政治统治秩序,指政治统治具有被承认、被认可、被接受的基础。
政治统治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它能否经受某种合法秩序所包含的有效规则的检验。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人类历史上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于三大基础:传统基础、超凡魅力基础和法理基础。
前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来源于前两种基础,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则来源于法理基础,只有建立在法律和规则基础上的政府权威才具有正当性。
在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问题上,哈贝马斯深受马克斯·韦伯的影响。
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这个定义强调了合法性乃是某种可争论的有效性要求,统治秩序的稳定性也依赖于自身(至少)在事实上的被承认。
”[1]可见,合法性统治之所以得到被统治者的承认,归功于统治得以建立的规则或基础是被统治者可以接受乃至认可、同意的。
合法的统治体现的是民众内心对政府或政党的支持和认可,是一种“下”对“上”的承认,它是出自于民众内心的自觉的认可和服从,而不是依靠强制力使民众屈从。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政策产出的认可和支持程度。
获得了合法性的公共政策才能在实践中不受阻碍地顺利执行,才能最终实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治理目标。
政策决策者单方面对某项政策的推崇和偏爱并不能保证它的意义和价值。
“一项政策选择不论在技术上多么正确,如果它不能被公众证明是合法的,那么它就几乎不具有实践价值。
”[2]97因此,公共政策合法性从属于政治合法性,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方面,一系列不受欢迎的公共政策会降低制度的合法性,使政治统治面临挑战。
一个民主政府即便具有良好的制度合法性,但是如果治理能力低下,主要政策持续失败,它的合法性也会逐渐丧失。
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公民对政府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政府的政策过程是否合理,政策结果是否最有效地维护和增进了他们的利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必要性、内涵与路径
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必要性、内涵与路径郭颖;何植民【摘要】本土化研究是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和根本价值诉求,乃是在扎实深广的知识学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话语系统和解释系统,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学术理论体系,以指导行政实践,推进我国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实践.为此,我们需要从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研究队伍,壮大研究力量;重视中国行政实践与学理资源,夯实研究基础;倡导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完善行政学研究方法;以全面审视的眼光,批判地吸收西方已有的行政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推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进程.【期刊名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2【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公共行政学;本土化;话语系统【作者】郭颖;何植民【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南昌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江西,南昌,33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25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应用学科,在多大程度上回应和满足了时代提出的需求,便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发展和繁荣。
如果不能回答现实实践的重大问题,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E.Husserl)曾谓:“客观的科学的世界之知识乃是以生活世界的自明性为根基的”。
[1]我国公共行政学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相当数量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学者仍然将研究重点放在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上,对中国本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不够,尤其缺乏对中国行政改革中现实问题的普遍关注。
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远未植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延性明显不够,行政科学的理论研究与现实中国的行政改革和发展存在着显著差距。
因此,在科学界定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内涵的基础上,如何以中国的行政场域研究为基础,结合引进的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发育出中国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有力地揭示中国现代行政改革与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服务于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实践,是当前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
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路径选择
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路径选择政治学学本土化的路径选择本文关键词:本土化,路径,行政学,选择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路径倾向偏好本文简介:摘要:我国公共行政学经过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需需要进行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其中存在主要问题公共政策之一是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问题。
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关系到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前途与命运,推进公共行政学的大众化进程,需要从我们强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意识,推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创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路径选择本文内容:摘要:我国公共行政学经过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其中存在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
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关系到我国公共行政学谢朗特与命运,大力推进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进程,需要从我们强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本土化意识,大力推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创新,重视公共行政学的应用研究总的来说等现阶段进行。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本土化;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4-0088-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社会中的拖累日益扩大。
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和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行政学将最终跻身于显学之列,名副其实地成为社会科学大家庭的一员。
但是,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过程中,也遭遇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文学如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公共行政学,在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所,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概念与逻辑学,扮演量子力学了西方公共行政自学理论的“输入者”以及“无意识的思想家”的角色;一些人对中国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思想缺乏研究,消解了“历史”的公共行政研究,有的甚至所持否定态度;一些对中国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虚无法学士问题缺少关注,沉溺于“创造”新概念和新理论,造成研究中心的“非中国化”等等。
中国政治学“本土化”理论的构建路径研究
中国政治学“本土化”理论的构建路径研究
岳春颖;王大鹏
【期刊名称】《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7)003
【摘要】西方的政治学理论在解释中国的政治现象时,其分析框架和理论解释力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者提出构建“本土化”政治学理论.本文讨论的政治学理论的“本土化”构建是基于中国政治现象的观察创新地构建“本土化”的政治理论.这个理论构建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范式转移的过程.政治学“本土化”的研究路径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个案式研究理论框架、比较研究理论框架、区域研究理论框架和通则式研究理论框架.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岳春颖;王大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中层理论的思考——以比较政治学为例 [J], 路煜
2.本土化:通往持续繁荣之路--2004年中国政治学理论发展回眸 [J], 陈晓东
3.本土化构想: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政治学理论面临诸问题 [J], 葛荃;张英魁
4.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中层理论的思考——以比较政治学为例 [J], 路煜;
5.从反思西方理论到服务中国实践:中国政治学本土化的创新发展意涵 [J], 林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塑合法性基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面临问题的思考
重塑合法性基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面临问题的思考
常素梅
【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18)001
【摘要】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合法性危机面前正确把握执政的合法性以适应形势的变化,适时地进行改革和有效巩固自身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已成为一个紧迫和重大的课题.在新时期里,重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保先进性,扩大代表性功能,遏制党内腐败,防止权力逆行,实行机制创新,同时完善意识形态,争取更大多数人民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常素梅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J], 钱红丽
2.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J], 胡祖凤
3.高校考核评价机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中山大学聘任制的几点思考 [J], 宋斐;王琤
4.对中国教育改革面临问题的若干思考 [J], 王文龙;陈永梅
5.实践“三个代表”思想,重塑合法性基础——对民主化背景下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问题的一种解析 [J], 童兴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法 性 危 机 视 角 下 的 中 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探究
许 源源 ,徐 桂 珍
( 中南 大学 公 共 管理 学院 ,湖 南 长沙 40 8 ) 10 3
摘要 :我 国公共行政学存在着合法性危机 ,这是公 共行政 学本土化 不足 的结果。本 土化 不足表现 为 本土行政理论严重缺失 、研 究方法混乱失范 ,以及 由此导致 的学术质 量及应 用能力低 下。其主要原 因是
一
、
文献评 估
在公共行政学领域 , 对合法性的关注首推美 国学者沃尔多。传统公共行政学在理论 内容上致
收 稿 日期 :2 1_ 0 _ 2 0 1’ 9 4
作者简介 :许源源 (9 4 ) 17 一 ,男 ,湖北黄梅人 ,博 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为公 共行政理 论与方法 ;徐 桂珍 (9 7 ) 18 一 ,女 ,安徽宿松人 ,中南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公共 行政理论与方法 。
第2 4卷第 2期
21 0 2年 4月
广 东行 政学 院学报
J un lo u n d n n t ue o u l d ns ain o r a fG a g o g I s tt fP bi A mii rt i c t o
V0 . 4 No 2 12 .
Ap . 01 r2 2
公 共行 政 学 的成 长 和发 展 。
我国学术界最早意识到公共行政学合法性危机 的应属张成福教授。 02年 ,袁达毅首次把 t20 4 J
“ 危机 ” 一 词应 用 于 中国 的公 共 行 政 学 ,它形 容 了彼 时 中 国公 共 行 政 学 面 临 的身 份 认 同 问题 。 但 集 中探讨 公共 行 政学合 法 性 危 机 的则 是 以马 骏 、何 艳 玲 、刘 亚 平 为 代 表 的研 究 者 。 儿 儿 总
学是从美 国学习而来 ,作为舶来品的公共行政学如果不结合我国的土壤来培育 ,那么其效用更会
大 打折扣 。因此 ,公共 行政 学界一 直提 倡走 本土化 和 国际化 共 同发展 的道路 。但 是 ,从 现有 的研 究 文献 可 以看 出 ,大量 的学 者是在 翻译 、引鉴 国外 文献 ,甚 至把 国外 的理 论一 字 不漏 地 照搬 进来 以解 释 我 国的行政 实践 。国际化看 似轰 轰烈 烈 ,实则 没有 多大起 色 ,我 国公共 行 政研 究 尚缺 少 开
学 的概 念工 具 ,因而 主 张 引入 逻 辑 实证 主 义 ,重 建 一 门更 加 精 致 、更 有 效 率 的 ‘ 政 科 学 ”’ 行 , 而沃尔 多 “ 强调 公共 行 政 学 是 一 种 政 治理 论 ,并将 民 主等 规 范 价 值 注 入 公 共行 政 的理 论 与 实 践 中 ,从 而 为公共 行 政学设 定 了规 范研 究 的议程 ”3。 由他 们 两 人 主 导 的学 术 争 鸣共 同促 进 着美 国 ]
西蒙则认 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所谓原则都是一些 自相矛盾的谚语。被批评最多的则是政治与行政 二 分法 ,因为它 使公 共行 政 学 的研究 过 于关 注细 枝末节 而 忽视 了公 共 行政 精 神 。西 蒙 和沃 尔 多还 分别提 出了解决危机的两种不同思路 :“ 西蒙认为 ,传统行政学之所 以失败 ,在于其缺乏一套科
准、体现有应 用价值的 学术评价规章 来指 引学术发展。
关键词 :合 法性危机 ;本土化 ;公共行政学 中图分类号 :D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53 ( 02 2 02 5 6 0 ・ 博克 斯 曾经说 过 :“ 是公 共行 政 学 反思 其 与 社会 关 系 的美 好 时代 ,一些 学 者 和实 这 践者 都非 常渴 望提 供对社 会 变革 有所 助益 的思想 和 行 动 。 可是 ,无 论 是 在公 共 行 政 研 究 最 为 ”l 发达 的美 国 ,还是 在公共 行政 学研 究 尚不发 达 的中 国 ,公共行 政学 界希 冀 贡献 其 理论 和智 慧 以指 导实 践 的热情 却并 没有被 相关 学术 界 和实践 界所接 受 ,此 即所 谓 的合法 性 危机 。中 国的公 共 行政
展国际对话的平等资格 。这是为什么?借鉴社会学界 的一种说法 ,“ 只有真正本土化 了,才有可 能真正 国际化 ”2。很 多学者 都意识 到 了本 土化之 不足 ,为争 取我 国公共 行 政学在 国际上 的地 位 , _ J
从 各个 不 同的方 面对本 土化 问题 进行 过探讨 。本 文从 合法性 危 机的角 度来 探讨 公 共 行政 学 的本 土 化 问题 。我们认 为 ,我 国公 共行 政学 之所 以存 在着合 法性 危机 ,主要 是 本 土化不 足 所造 成 的 ,危 机 的存 在也 就意 味着 本土化 没有 完成 。只有通 过本 土化改 造 ,才能使 我 国公 共行 政 学科 的合 法 性 危机 得 以缓解 ,也才 有资格 与 国际学 术 同仁进 行平 等的交 流与 对话 。
3 2
力 于抽 象原 则 的构建 ,坚持 政 治 与 行 政 二 分 法 ,致 力 于行 政 的技 术 化 ,受 到 了强 烈 的质 疑 和 挑 战 。沃 尔多 对 当时 的学术 界 有一种 不 太客 气 的描述 : “ 共 行 政 学 家有 着 一 种 含混 的 、经 常令 人 公 不 爽 的 、双重 的二 等公 民 的地位 :他 是学 术界 讲求 实践 的人 ,又是 公共 行政 实践 中的空谈 者 ” 。
传统行政理论 资源被漠视和行政权 力对 学术 的不 当干预 。要 通过 消化吸收 传统行政 理论 资 源的合理 成 分 ,加强对我 国行政思想 史的研 究以及对传统理论资源进行现代改造来构建和创新本土理论 ;要使 学术
评价权 力从行政部 门转移到 学术界 自身,制定一套 包含有规 范的研 究方法评价体 系、合 理的理论探 索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