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刘彻晚年因一事糊涂,导致丧失儿子与孙子,后悔一生!
《史记故事》之汉武帝读后感
《史记故事》之汉武帝读后感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
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
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
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
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
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
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
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
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
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对于汉武帝刘彻的评价该怎么写
对于汉武帝刘彻的评价该怎么写汉武帝一改其父亲和祖父的短命的定律,他从十几岁便开始做了皇帝,到去世时七十岁。
五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他以铁腕似的政策,创下了汉朝的盛世时期,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几多质疑。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评价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当然一而再发生。
如果仅仅因为这一战争是中国人发起的,我们今天中国人受益了就不去谴责反而去歌颂,我们又何以自证中国人乃是文明人呢?一切基于利益而非道义基础上构建的历史观,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世代不休的战争。
如果中国富强了,就可以如汉武帝时代一般随意发起对外战争,那么有一天,中国衰微了,被周边列国侵略了,被国际列强吊打了,那么我们还能谴责谁呢?中国从来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民族国家自立于此世间,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
汉武帝评价2自古至今,中国历代多数王朝的统治者之治下并非国力不充足,人民不富庶,然而他们在发动对外战争上从来慎之又慎,更多是进行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自卫反击战。
中国文明从来没有建立过所谓的“先发制人”的侵略理论,这一正向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在指导着我们。
新中国立国以来,并不是没有展开过对外战争。
朝鲜战争、对印战争,对越战争都是有限战争,都是基于受害者立场而发起的反击战。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今天的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再如汉武帝刘彻那样不要脸的去发动一场场不义的对外战争了。
汉武帝评价3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样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历史剧中是很少见的.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汉武帝评价4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汉武帝备受误解和争议的,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武帝评价5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表扬、批评兼而有之: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但在晚年,刘彻却因巫蛊之祸滥杀大臣王子,引得后世非议.相较于一生从未滥杀一位大臣的秦始皇,这无疑是刘彻的不及.。
汉朝历史上汉武帝晚年的忏悔书 大汉朝将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朝历史上汉武帝晚年的忏悔书大汉朝将亡导语:征和四年的一天,年近古稀的汉武帝正在汉宫里办公,这位已经当了52年皇帝的老人如今已是风烛残年,时日无多。
突然,他收到了由丞相田千秋、征和四年的一天,年近古稀的汉武帝正在汉宫里办公,这位已经当了52年皇帝的老人如今已是风烛残年,时日无多。
突然,他收到了由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商丘成、搜粟都尉桑弘羊三人联名呈上的奏书,会是啥事呢?武帝也不知道,便打开浏览,此疏的大意是说在遥远的大西北,轮台以东一带,那里气候温和,水源丰沛,有五千顷可以耕种的良田,建议派遣士卒在那屯田,组成“新疆建设兵团”,并修筑亭障,长期驻扎,以辅助乌孙,震摄西域诸国。
如果一有什么特殊情况的话,您老人家也不用担心,当地官员会马上派斥候跑回来报信。
上奏官员的阵容可谓豪华,放在今天那就是政治局常委,特别是丞相,还是百官之首。
他们觉得汉武帝很快就会同意自己的意见。
没准一炷香的工夫都用不到,老皇帝就会批示:“同志们辛苦了,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因为过去四十多年,汉武帝一直都在对外派兵,哪怕洪水滔天,哪怕饥民遍地,也无法阻止那颗蠢蠢欲动的杀心,就连替他卖命带兵的打手都换了好几拨了,一开始是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后来是李广利、赵破奴、李陵等。
可这回似乎和以前不大一样,武帝没有很快就作出他们想要的批复,事情好像并不像他们预料的那样......收到奏疏后,汉武帝正想写同意来着的,可又放下了笔,不知不觉地想起了先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从24岁以来,汉武帝一直都坚持着对外扩张的国策,其中最主要针对的就是匈奴。
遥想当年,高祖刘邦英雄一世,斩白蛇起义,灭暴秦,除强楚,却被冒顿单于40万生活常识分享。
想起了汉武帝的晚年
想起了汉武帝的晚年(制度的思考)汉武帝在后世人眼里是被称为“雄才大略”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汉武帝:“能遵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是说他因为能够知过就改,所以没有落下秦朝二世而亡的下场。
这个评论是有道理的。
汉武帝晚年曾经下过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向天下黎民作检讨。
这是他比秦始皇高明的地方。
其实,汉武帝的晚年在施政上犯了很多错误,比如好大喜功、挥霍无度、滥杀滥用、迷信盛行,等等。
搞得国库空虚,民怨沸腾。
尤其是司马迁一案和信用江充错杀太子一案,影响尤烈。
此时,不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各地闹事不断,时有暴动,而且统治者内部的隐患也越来越大,整个帝国处在岌岌可危的地步。
而他执政的期间,这些既不得民心也不得官心的行为,却没有谁敢于向他“进一言”。
为什么?这是封建专制体制的特点造成的。
由皇帝一人任意胡闹而没有悔改导致亡国灭身或导致国家走向衰落的例子在整个封建社会占了很大一部分,比较典型的有如秦始皇、隋炀帝、唐明皇、金海陵等。
在这样的体制下,皇帝口含天宪,乾纲独断,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真理化身,反对他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这就造成了一种几千年来反复上演的戏剧化场面:暴君、昏君一个人任性胡闹,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摇摇欲坠,而百官万民噤若寒蝉,束手无策,唯唯诺诺,甚至迎合。
封建帝王有时就像是本·拉登、索马里海盗,如劫持一架飞机、一艘轮船一样,劫持一个国家,疯狂地一路飞驰,向“世贸大夏”或心血来潮任意选定的目标撞去,百官万民都成了他手中的“人质”,眼睁睁地看着他带领大家向地狱奔去,毫无办法。
此时谁胆敢说不,谁就先他人而死。
最终的结果就是恐怖分子与人质一起灭亡!究其原因,还是体制问题。
研究封建体制,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不平衡中的平衡。
好比一杆秤,皇帝就是秤砣在秤杆上滑行,稍有不慎秤砣滑落,秤盘崩翻。
称上的货品重量是微不足道的,是无法左右秤砣的。
况且,封建帝制没有自我净化的功能,没有保持自身平衡的外力。
历史上最荒唐的七个帝王历史最荒唐的皇帝排名
【历史上最荒唐的七个帝王】历史最荒唐的皇帝排名自公元前21世纪初的夏朝开始到公元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共计产生了 300多个帝王,其中有很多是治国有方、大有作为的贤明圣君,但是,也有几十个帝王是不务正业、荒淫无道,留下了无数笑柄的荒唐之君。
做27天皇帝干1127件坏事的刘贺西汉的刘贺,大名鼎鼎的汉武帝的孙子,19岁即位,当了 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贬到今天的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做昌邑王。
元康三年,又被贬到江西省永修县做海昏侯。
史称汉废帝,也被史家称为在位最短却做坏事最多的皇帝。
他在位时究竟干了多少坏事呢?据《汉书•霍光金日率传》载,刘贺“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就是说,刘贺在皇位上仅仅待了 27天,却干了 1127件坏事,平均每天40多件,因此史家给他涂上了重重的一笔。
汉武帝刘彻死后,由年仅8岁的汉昭帝继位登基。
昭帝命短,21岁就驾崩。
昭帝没有儿子,这样昌邑王刘贺捡了个大便宜。
刘贺即位以后,不考虑怎么治理国家,也不顾此时汉昭帝的灵柩还停在前殿,就派人把自己做昌邑王时的两百多个旧部下全部接到长安,给他们封官加爵,日日与这些人寻欢作乐,玩猪斗狗;居丧期间,宫中不能食肉,他命人从宫外偷偷买回来,饮酒作乐;他还与汉昭帝的宫女淫乱,甚至试图强奸15岁的皇太后。
为了不使自己的事情传出,刘贺传下命令:“敢泄漏此事者处死!”最著名的同性恋皇帝刘欣汉哀帝刘欣,汉元帝庶孙,成帝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
即位之初,哀帝认为乐府的音乐都是些不正经的乐歌,便下令约束乐府,裁了一半多的乐工,共414人。
但是,当他有了男宠董贤之后就一切都改变了。
汉哀帝雅性不好声色,对他的原配不离不弃。
除了皇后外,只册立了一个昭仪,就是董贤的妹妹。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
父董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
哀帝立,董贤随太子官为郎。
两年多以后,董贤在殿下报时,哀帝望见,十分喜欢他的仪貌,就问是当年的舍人董贤吗?这样和皇上搭上话,董贤被拜为黄门郎,从此开始得到哀帝的宠幸,出则参乘在前面为皇帝赶车,在宫中则陪伴在皇帝左右,每月间得到的赏赐过万。
汉武帝晚年昏庸的原因
汉武帝一生可谓是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在位期间,灭朝鲜,平西南夷,击匈奴、设河西四郡、通西域等等,奠定了汉室盛极一时的基础,为华夏疆土的开辟,及促进对外交流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肯定其历史功勋的同时,他的一生也充满许多争议。
特别是汉武帝的晚年。
汉武帝晚年的昏聩、猜忌、疑神疑鬼,终于酿成了他执政后期最严重的一场祸乱——巫蛊之祸。
汉武帝到了晚年,身体日薄西山,听力和视力都有所降落,精神恍惚。
他以为这是有人在暗中诅咒他,因此对“巫蛊”一类的妖术非常反感,一旦发现便严厉惩罚。
于是,不少小人借此大做文章,陷害无辜。
佞臣江充是汉武帝身边的宠臣,平日里为非作歹,肆意妄为。
正直的太子刘据对他的所作所为不时非常不满。
江充担忧太子即位后会惩罚自己,便向汉武帝进谗言道:“您的病不见好转,是由于宫里有‘巫蛊’之气诅咒您。
”愤怒的汉武帝立刻派江充去调查,并下令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一干小人辅佐江充。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揭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慌之下胡乱指认别人立功,数万人因而而死。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害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起兵对抗不果,相继自杀。
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苏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
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坏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
此事情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不止做出了逼死妻子、儿女、侄子、孙子自诛三族荒谬的事,换丞相也是最频繁的,汉朝时,皇权与相权之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汉武帝时代。
据统计,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一共经历了13位丞相,分别为: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其中有五位被处死,六位被罢免。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清徐县王答乡一中乔小花一、背景一直以来,作为教师的我总是抱怨学生上历史课不积极,不能很好的和我合作,以致成绩总是不尽人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和广大历史教师一样,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主题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广博,涵盖古今中外。
要学好历史,单靠每节历史课上的45分钟,单靠薄薄的几本历史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之外,教材之外,有更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
如何引领学生走向这片广阔的天地,方法有很多。
辩论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我在讲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有关汉朝的历史后,我计划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评价汉武帝,于是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先通过网络、图书等各种途径查找这方面的资料,以便更好地评价。
三、案例描述课堂上,我首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做了指导:强调评价历史任务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特点、活动,辨证、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尤其着重评价该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史论结合最好,不要空发议论。
由于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举手,一个个跃跃欲试。
生1:电视剧《汉武大帝》序幕中的几句话就是对汉武帝的最好评价。
“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千古奇功,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年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久的名字。
”刘彻是个英明有雄才壮志的皇帝,为了巩固政权,他平藩废王;为了击破频繁侵扰边境的匈奴,他多次派卫青、霍去病远征,修养生息;他收回了盐、酒等奢侈品的国家专营权。
师:这个同学引用影视资料对汉武帝做了比较全面的极高的评价,谁还能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作更具体的分析。
生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维护了思想的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生3:汉武帝真正执政后不久,就着手解决王国问题,而且没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为汉朝后来的统治打下基础。
汉武帝的人生小故事
汉武帝的人生小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汉武帝的人生小故事汉武帝的人生小故事汉武帝刘彻可以说是历史上比较与偶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
汉朝历史之汉武帝刘彻的晚年故事
汉朝历史之汉武帝刘彻的晚年故事人们常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指代几个著名的帝王,其中汉武就是西汉武帝刘彻,他的雄才大略使得汉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不过,据史记记载,他的晚年并非是一名明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汉武帝刘彻的晚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统治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宇内从此竟再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征和元年的一天,在建章宫打坐养神的汉武帝忽然发现一白衣男子带剑闯入龙华门,他大吃一惊,连忙叫卫士赶来护驾。
卫士们闻讯赶到,大家顺着武帝的指点,乱七八糟、鸡飞狗跳的在宫里宫外搜了几个时辰,也没见半个人影。
(估计是刘彻老眼昏花产生了幻觉。
)大家把结果上报给武帝后,他老人家龙颜大怒,声色俱厉的责骂不止,并当即“斩门候(谁叫他没看好大门,叫幻影溜了进来!),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解”。
长安戒严了十一天,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抓到。
正当武帝为这事闷闷不乐的时候,恰巧接到了阳陵大侠朱安世(就是阳陵黑帮老大)在监狱中的悔过揭发材料,上面说丞相公孙贺的儿子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使巫当驰道埋偶人,祝诅上,有恶言”。
武帝看了后,刹那间灵台一片空明,心想原来这是有人在使用巫术行刺我啊。
既然知道了真相,自然不会手软,武帝于是一股脑的杀死了丞相公孙贺父子,他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内侄卫伉。
等把这些亲属剪除了以后,武帝才长长的出了口气,觉得自己的安全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能睡个安稳觉了。
征和二年,勤加修炼的汉武帝在一天夜晚突然作了一个噩梦,梦见许多木头人拿棍子打自己,惊醒后便得了重病。
病中的汉武帝认为自己道术功力深厚,区区木头人怎么会轻而易举的闯进梦中行凶呢,便坚定的认为这又是有人行使巫术造成的,于是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
江充本着“谁敢影响皇帝一阵子,我便影响他一辈子”的方针,在宫中大肆搜捕恐怖组织,采取顺藤摸瓜战术,终于不负众望的查出了原来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竟然是皇后和太子!不甘屈辱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发兵捕斩江充,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闻讯大怒,立马派兵讨伐太子,结果太子兵败被杀,皇后上吊自缢,自己的皇孙也赔进去了三个,使得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肃杀景象之下。
遗憾使人清醒的名人例子
遗憾使人清醒的名人例子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卓越的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一生几乎都在战争中度过,在他的强悍推进下,大汉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创了大汉盛世的局面。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可以认定时千古一帝,可晚年却造成数十万人惨死的“巫蛊之祸”,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最大的污点。
自古帝王多猜忌,晚年更是愈演愈烈,汉武帝也是如此,尤其巫蛊更是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巫蛊,一种诅咒他人的旁门左道,是封建迷信活动,形式有手势、步法、咒语、符箓、法器、毒虫等。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主要形式是,把仇人刻成小木人,对其施加妖法,让灾难降临。
汉武帝遇到的第一件巫蛊事件,是皇后陈阿娇不受宠,但使用巫蛊来诅咒汉武帝的妃嫔。
此事败露后,陈阿娇被废,卫子夫成为皇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卫子夫最终因巫蛊之祸自杀,太子刘据下场悲凉。
引发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有一个关键人物,江充。
此人原本是一个市井无赖,因举报赵太子刘丹与同胞姐姐及父王嫔妃有奸乱,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江充请求出使匈奴,临行前汉武帝问其有何打算,答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
”这一回答让汉武帝非常满意,江充回来后被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
贵戚近臣多奢僣,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江充不畏权贵,因此得罪了很多权贵,包括太子刘据。
江充认为,一旦汉武帝驾崩,太子继位,自己下场悲惨,于是策划了“巫蛊”的阴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搜查木人过程中,江充趁乱太子和皇后宫内藏入桐木人。
汉武帝怒了,一切难以挽回,江充也是输家,被刘据杀死。
当汉武帝得知刘据发兵后,命令刘屈牦调兵平乱,两军在长安混战五日,数万人惨死,长安血流成河。
刘据败走后自杀,卫子夫也自杀了。
后来,汉武帝在追查这件事后,发现许多巫蛊行为都是空穴来风,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自责了,先是株连江充三族,作思子宫,并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县。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汉武帝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皇帝,也是对历史影响著名的一个名角,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当然,我们还是要承认,三位史学家都有各自的优势,无法相互取代。
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汉武帝时代,就必须综合考虑三位史学家的意见。
比如司马迁,他的优势在哪里?因为有着和汉武帝直接接触的经验,使得司马迁看到的汉武帝有血有肉。
我们从“迷信神仙”的角度来看一下。
谈到汉武帝的性格和信仰,《史记》里有一篇《封禅书》,把汉武帝迷信鬼神、痴迷于成仙的行为、心态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
司马迁通过近距离观察,只用了四个字就把汉武帝的心态揭露得淋漓尽致:“冀遇其真!”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总有一次能碰到真的神仙。
同样是这件事,在班固笔下意义就大不一样。
班固说你不能光看到汉武帝求仙时的荒.唐可笑,也应该看到,汉武帝的这些行为,是在加强和上天的沟通,以确保汉朝的长治久安。
我们不能说班固是在歪曲事实,替汉武帝辩护。
班固生活在汉武帝之后一百多年,虽然不算近,但也不太远,正好在汉武帝影响力的“射程”范围内。
在当时的思想环境下,班固本人就非常相信“天人感应”学说。
还是汉武帝求仙这件事,到了司马光这儿,又有不一样的处理。
《资治通鉴》描写汉武帝,是希望汉武帝时代的经验和教训,能对以后的统治者起到帮助作用。
所以司马光谈到汉武帝晚年自我反省的时候,专门讲汉武帝对自己迷信方士、神仙非常后悔,下令把所有方士全都罢免。
司马光是要告诫后世的皇帝,千万别学汉武帝,为了求仙而劳民伤财。
神仙没求到,搞得老百姓怨气冲天,那是不值得的。
通过这样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各用一个词,概括出三位史学家的不同。
汉武帝的评价2司马迁是在记录历史。
他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事都记下来了,里面夹杂着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的特点是鲜活生动。
而班固是在解释历史。
班固整理汉武帝时代的历史,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要确立西汉王朝的伟大性。
中国历史故事-汉武帝晚年自灭三族的原因
中国历史故事-汉武帝晚年⾃灭三族的原因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复杂,评价亦存争议。
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
下⾯⼩编给⼤家讲⼀讲历史故事-汉武帝晚年⾃灭三族的原因。
汉武帝晚年⾃灭三族的原因 雄才⼤略的汉武帝⼀⽣开疆拓⼟,治国理政,北逐匈奴,战功显赫。
然⽽,这样⼀位杰出的君主,却有⾃⼰难⾔的苦痛。
晚年时,他迷信巫术,⼀⼿制造了“巫蛊之祸”,并因此失去了⾃⼰⼼爱的妻⼉与皇孙。
晚年多疑 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登基,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长达五⼗四年。
他统治的前期和中期属于汉朝的⿍盛时期,国家统⼀,政局稳定,经济强盛,政治清明。
然⽽到了晚年,这位圣明君主的执政能⼒却逐渐开始下降。
晚年的汉武帝志得意满,宠信佞⾂,听不进忠⾔逆⽿的谏诤。
他的独裁思想越来越严重,对群⾂⽆端猜忌,⽽且偏执嗜杀,动不动就将冒犯⾃⼰的⾂⼦灭族,兴起了数次株连万⼈的惨案。
汉武帝晚年曾⼀连诛杀了李蔡、严青翟、赵周、公孙贺、刘屈等五位当朝丞相,弄得当时的朝⾂⼈⼈⾃危,⽆⼈敢担任丞相。
据史料记载,当汉武帝决定任命公孙贺为丞相时,公孙贺极⼒推辞,死活不肯接受丞相印绶,跪地痛哭乞求道:“⾂是从边远地区来的,凭借骑马射箭当了官,能⼒有限,实在当不了丞相啊!”汉武帝命左右:“扶起丞相。
”公孙贺还是不肯起⾝。
汉武帝⼤怒,拂袖⽽去。
公孙贺⽆奈之下,只好勉强上任。
结果没过⼏年,公孙贺就因⼉⼦犯罪被株连⼊狱,活活冻死在狱中,家族也惨遭诛灭。
晚年的汉武帝还越发迷信⿁神,整⽇求仙炼丹,⾏事荒唐。
他组织很多巫师术⼠建造楼台,炼丹制药,希望⾃⼰能够长⽣不死。
有⼀个叫做李少君的术⼠告诉汉武帝,祭灶可以招来⿁神,⿁神来了就可以把丹砂炼成黄⾦,使⽤由这种黄⾦制成的餐具⽤餐,有延年益寿的作⽤。
汉武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亲⾃⾏祭灶礼,沉溺于把丹砂变成黄⾦的神话,还派遣术⼠到海中寻找仙⼈。
后来李少君死了,汉武帝认为他是成仙了,竟然派⼈去寻找。
类似的荒唐事数不胜数,结果汉武帝⾝边⾛邪门歪道的⼈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疑神疑⿁。
汉武帝:老了、老了、醒了
汉武帝:老了、老了、醒了司马迁的文本,为何失踪一卷?我们看不到他写的汉武帝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十六岁的皇太子刘彻继位皇帝。
新帝继位时,汉室江山已经存在了60多年,随着天下太平和经济的发展,秦时的战乱已经成了过去。
在汉代,由于文字并不普及,人们的寿命也比现在更短暂,当时的社会比现代更容易遗忘,60多年前的事情已经过于遥远,活着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在大一统时代的生活。
他们如同现代的人们一样悠然自得,干活、缴税、享受家庭,并认为自己处于最好的时代。
然而,事情正向着对民间经济不利的方向发展。
对于贫穷状态的遗忘、对汉家威仪的推崇,一个“大国崛起”的时代到来了。
在这个时代,不需要谨小慎微的节俭,而需要集中经历办大事的豪迈。
这也是财政扩张的时代,现在的皇帝不懂得没钱时的艰辛,只体会到了花钱的爽快。
这也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生活的时代。
《二十四史》中,绝大部分朝代的历史都是由后朝人撰写前朝故事,作者们不会因为写出了统治者的恶而受到迫害。
只有《史记》例外,司马迁将历史一直写到他生活的年代,并且秉笔直书,丝毫不顾及皇帝的情面和个人的安危。
然而,人们却无法通过《史记》的《孝武本纪》来了解汉武帝其人其事,只能通过其它章节间接了解。
如果翻开《孝武本纪》,会发现这一卷只是杂凑出来的,也就是说,司马迁所写的真实文本已经失踪了,如今剩下的,是一位叫做褚少孙的人补做的,其中大段大段地抄袭了《史记》的《封禅书》。
司马迁的文本之所以遗失,其原因不言自明:这位态度严谨的史学家在其它章节已经流露出对汉武帝政策的批评,而在直接描写汉武帝的本纪中,其立场和态度绝对无法见容于武帝和后世的皇帝。
如果要让《史记》流传,则必定不能要这一卷。
但我们可以猜测,司马迁会在这一卷里写些什么内容:在武帝一代,扩大的宫室、复杂的礼仪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董仲舒们开始神化皇帝,用现代人看起来是胡言乱语的神学语言将儒家变成了儒教。
而战争更是将帝国的财政问题显露无疑。
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加以补偿?
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加以补偿?汉武帝晚年迷信巫蛊之术,在江充等人的蛊惑下,父子失和,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失败后,为了不受辱而自杀。
在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幡然醒悟,建立了思子宫寄托哀思。
而太子一家只有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刘询)活了下来,那么问题来了,已经后悔的汉武帝,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子唯一的血脉,他的曾孙刘病已呢?实际上,当时的情况,汉武帝根本就不可能选择刘病已即位。
首先,父子相传是皇位继承最好的选择。
有子传子成为皇位继承的选择。
当时汉武帝还有好几个儿子可以传位,不可能越过儿子传位其他人。
就是可以越过儿子,也应该是孙子,作为曾孙的刘病已离皇位继承太远。
而且从文帝开始皇位都是一辈传一辈,武帝不可能越过两辈选择继承人。
事实上,汉武帝去世时,刘病已还有几个爷爷,很多的叔叔活着,他们继承的顺位要在刘病已的前面,一旦直接传位给刘病已,容易武帝的子孙不满,导致骨肉相残。
其次,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刘病已年龄太小。
刘病已生于公元前91年,汉武帝去世在公元前87年,刘病已才四岁,很有可能权力被外人掌控,导致权力旁落。
主少国疑,是汉武帝应该考虑的,他在选择刘弗陵继位的同时,杀掉了颇宠爱的钩弋夫人,避免女主乱政。
为了避免出现权臣的情况,汉武帝安排霍光等四人辅政。
可以说汉武帝作了很严密的部署,就是为了防止大权旁落。
四岁的刘病已并没有八岁的刘弗陵健壮,也未表现了聪明伶俐。
在古代医学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四岁并不是一个很保险的年龄,很小就在监狱生活的刘病已,营养未必跟得上。
一旦他继位,早夭会造成汉朝最高权力的真空。
他只有四岁,一旦他死了,父子相传不可能,他未必有兄弟辈可以继位。
汉朝就会重演吕后去世后,功臣占据上峰的局面,这会带来权力危机。
而只大刘病已四岁的刘弗陵是其叔爷爷,一旦他继位出现了状况,可以传位给他的侄子们,在法理上说得过去。
第三,对于儿子之死,虽然后悔,不能表现出来。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22、幡然醒悟,汉武帝晚年忏悔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22、幡然醒悟,汉武帝晚年忏悔巫蛊之祸,对汉武帝打击很大。
汉武帝也是人,何况当时已经六十六岁高龄了,老年丧子,很难说他不心疼,特别是后来查明了太子的冤情,汉武帝更是追悔莫及。
他由此开始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决心改弦更张,停止了对外用兵,减轻百姓负担,致力于发展经济。
汉武帝知错能改,还是让人佩服的。
《汉书》记载,汉武帝对太子刘据,以前还是不错的。
他二十九岁的时候,才有了儿子,异常欢喜,专门修建庙宇祭拜神灵,又让朝中大臣作赋祝贺。
刘据少年时,请了贤臣石庆当他的老师,石庆死后,又让石庆的儿子石德教他。
刘据仁慈,常劝父亲不要征伐四方。
武帝笑着说:“我来干这些苦事情,将来你就安逸了,不是挺好吗?”后来,卫青去世,卫皇后失宠,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开始诬陷太子。
有一次,苏文报告汉武帝,说太子调戏宫女。
汉武帝没有查问此事,而是一下子给太子宫增添了二百名宫女。
又有一次,汉武帝生病,派太监常融去召见太子。
常融回来说:“太子面带喜色。
”一会儿,太子来了,汉武帝仔细观察,见他眼圈发红,脸上有泪痕,知道是太监捣鬼,一怒之下,把常融斩了。
汉武帝虽然觉得太子有点软弱,不如自己刚强,但认为太子仁孝宽厚,在几个儿子中是最好的,根本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
所以,当汉武帝听说儿子造反的时候,并不相信,反而笑着说:“太子肯定是害怕了,他与江充有矛盾,所以才发生这样的变故。
”汉武帝派了一名使者,去了解情况,并召见太子。
如果此时太子见到父亲,说明缘由,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了。
可是,那个该死的使者,因胆怯没敢进城,回来却对汉武帝撒谎说:“太子不来,还要杀我。
”那使者大概也是江充一伙的。
汉武帝这才相信了,勃然大怒,发兵镇压。
可见,小人物有时会坏大事的。
这个情节,《汉书》没有记载,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的。
汉武帝并不是昏庸之辈,巫蛊之祸不久,他就大体上知道了真相,太子起兵是为了自保,并不是真的造反。
汉武帝深感后悔和自责,但大错已经铸成,有什么理由为太子开脱平反呢?恰在这时,负责看守刘邦陵园的郎官田千秋上书,为太子鸣冤。
汉武之死:一代帝王的痛悔与恐惧
汉武之死:一代帝王的痛悔与恐惧以帝王的威权与强大的国家资源,去成就丰功伟业,固然不容易,而更困难的却是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是否定自己的丰功伟绩。
文/鲁西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试图进一步理清轮台诏颁发之前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武帝所面对的问题,以及他所表示出来的追悔之情,尽可能复原轮台诏的本来面貌,然后去弄清轮台诏的真正意旨及其目的。
换言之,我试图把轮台诏还原到武帝晚年政治与个人心境的特定背景之下去考察,更着意于看一个身居至高无上之高位的落寞老人,在丰功伟业的盛宴之后,面对着杯盘狼藉的残席,如何去反省自己,“复原”这场盛宴的准备、开宴以及走向残席的过程,找出某些让自己追悔的关节,去追问自己何以会如此。
因此,我更关注从这个诏书中可以见出的武帝发自内心的痛悔之情,以及基本出自个人动因的、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和纠正。
我相信武帝的痛悔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基本上是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表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感受到武帝的人格力量是超乎寻常的,因为以帝王的威权与强大的国家资源,去成就丰功伟业,固然不容易,而更困难的却是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是否定自己的丰功伟绩,这种否定所需要的勇气和力量,远远大于创建丰功伟业所需要的勇气和力量。
如所周知,武帝的功业,大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如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建封禅、礼百神等文化事业;二是“外攘夷狄,开疆拓土”,包括收两越、击匈奴、通西域、开西南夷等对外军事外交活动;三是“内修法度,立法建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等政治军事措施,以及统一货币、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算缗钱等经济制度的改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见出,武帝的痛悔,主要涉及信用方士、巫蛊事件之处理以及征和三年之役三个方面,并未涉及武帝朝政治的核心方面,而且提出的措施,也主要是策略性调整与局部政策性调整,并非国家大政方针的改变。
尽管如此,轮台诏的颁布,仍然充分显示出武帝非凡的政治智慧和他自己的省察,这种省察,是痛定思痛之后的反省和觉悟,能达致这种觉悟,非有大智慧与大勇气者所不能为。
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刘病已的传奇故事
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刘病已的传奇故事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
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 。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
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
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
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还有人根据刘病已的事迹编写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乌龙闯情关》。
刘病已是怎么做到的?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公元前92年、汉武帝末年的长安城说起。
那一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迎来了自己政治命运的重大转机。
丙吉自幼律令,曾经担任过鲁国的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廷任廷尉右监(廷尉的高级助手,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官)。
遗憾的是,在朝廷中任职,仅仅需要政绩是不够的。
丙吉显然不适应中央的复杂关系,不久因涉案受到株连,罢官出京,到外地去担任州从事(封疆大吏的高级助手)。
现在丙吉毫无征兆地接到调令回长安任职,尽管满怀疑惑,但也赶紧收拾行囊回京。
这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
这场大祸发生在年老的汉武帝和并不年轻的卫太子刘据之间。
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们的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
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
其母、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
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
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臣民受到株连。
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
因“巫蛊之祸”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加上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地方抽调办案人手。
汉武帝的盛年狂悖和暮年悔悟
作者: 聂世军
作者机构: 领导科学杂志社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
页码: 46-4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汉武帝;狂悖;帝国
摘要:汉武帝十六岁即位,在位五十四年,享寿七十岁。
披览汉武帝一生的史迹,可以看出,他最重要的功业其实在四十岁之前就基本完成了。
在四十岁到六十六岁之间的盛年期,即在个人的权力、精力和心力都处在高位的时候,他却干了许多于国无益、于民有害的荒唐事,整个经他一手兴建的强大帝国又被他折腾得民穷财匮、怨声栽道、血雨腥风、危机四伏,处于濒临崩溃的边沿。
晚年别学汉武帝
家庭医药 2018.1287■ 来信照登晚年别学汉武帝尽管每一个老年人都是一座图书馆,但当步入老年之后,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往往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每况愈下,无论年少时多么聪明伶俐,如何精明强干,都无法改变“老年走下坡路”的坡度与走势。
关于这一点,汉武帝刘彻的例子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
汉武帝年轻时的雄才大略直到今天仍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但晚年的汉武帝却糊涂到一错再错的地步——先是被江充之流的方士骗子所蒙蔽,继而听信胡巫的妖言,最终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一生征南逐北,开疆拓土,将前汉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顶峰,晚年却被几个骗子的拙劣伎俩所蒙蔽,在令人扼腕之余,似也应证了较之其他年龄段,老年人更应该格外警惕各式各样的骗子。
古代的骗子图谋不轨欺骗老皇帝,今天的骗子为了牟利专骗老年人,而且数量比古代要多得多。
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被骗的体验,这或许是因为现在的骗子变得越来越狡猾,骗术也越来越高明,行骗的后果更是越来越严重了——以前的骗子,至多骗上几百上千元,让人心疼一时,尚不会追悔一世;可如今的一些骗子,不把老年人的财产全部骗光就誓不罢休。
我认为,这样的骗子,其可恶程度已经不仅仅限于“谋财”,而是几乎间接地在“害命”了。
之所以说现在的骗子“谋财害命”,是因为他们在行骗时心狠手辣,有时候甚至一次诈骗就将老年人家中的积蓄统统骗光。
生活中,这样的骗子每得手一次,就会给一个幸福的家庭带来永久的阴霾。
很多老年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好容易□赵 春攒下一点积蓄,到老本应享一享福的他们,却因为遭遇骗子而顷刻间家财散尽。
在这样的打击之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怎能不受影响?生命质量怎会不打折扣?听说一些老年人在被骗之后,有的从此郁郁寡欢,终日情绪低落;有的大病一场,健康受损;有的甚至气出了致命疾病……遇到这样既谋财,又害命的骗子,对于老年人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骗子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甚至可以用“拙劣”来形容,有的骗子采用一些神神叨叨的骗术,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编造出被骗者“家中有难”之类的谎言,使得一些“心中有鬼神”的老年人信以为真,拿出家里所有的财产放在骗子指定的地方“消灾解难”,却被狡猾的骗子“狸猫换太子”,将钱财与废纸调包互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彻被后世之人视为千古明君,能够和秦始皇比肩的存在。
如果单轮成就虽然没有始皇修建长城那种壮举,但是也令中原疆域扩张一倍有余。
为后世的子孙以及朝代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并实施了传承几百年的人才选拔制度。
为后世的朝代完善人才选拔制度以及编纂治国政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将一度威胁中原的匈奴驱赶只苦寒之地,令匈奴几百年无法恢复元气进攻中原。
使得百姓能够拥有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大大推进了中国文明的进程,因此刘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但是毕竟刘彻也是肉体凡胎,在他年老的时候也步入了始皇的后尘。
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想要永远能够稳坐皇位,实现他的霸业宏图。
但是大家都知道长生不老也只不过是美好的奢望,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帝王最终也没能逃过自然的规律。
当然刘彻是不这样认为的,因此刘彻就
特别相信术士的言语,对朝政也不太重视。
就是因为刘彻的所作所为,令当时的皇宫内兴起了一阵封建迷信的热潮。
许多妃子由于平日里就互相争宠,互相早已积怨已深。
因此就听信术士的言语,利用扎木人的做法来互相诅咒对方。
本来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但都是在暗地里实施。
谁曾想因为一件事情,这种做法成为了悲剧的导火索。
据史书记载刘彻晚年在宫内休息,却见到有一名拿着利剑的人向宫内走去。
大家都知道皇宫内是戒备森严的,任何人想进入皇宫必须取下兵器。
因此这样一个明显不是侍卫的人拿着武器进入宫中,是一定有问题的,很有可能就是刺客。
于是刘彻就非常震怒,并将守门的士兵全部杀害了,并命令士兵封锁城门进行搜查寻找。
但是却并没有找到,经历了这件事把刘彻吓坏了,每天提心吊胆。
本身刘彻就比较老了,再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就变的疑神疑鬼。
而这个时候就有臣子对刘彻说有妃子在地下埋有木人诅咒他,因此受惊吓过度的刘彻就命人把妃子杀了。
这时候这些妃子一看刘彻非常在意这种事情,于是就互相指责说对方藏有木偶,来清除异己。
于是这件事就愈演愈烈,颇有一番不可收拾之相。
而这个时候就有奸臣觉得这是有一个排除异己的机会,于是也纷纷用这种方式来铲除平日里有间隙的人,并且发现屡试不爽。
江充发现刘彻既然这么重视这件事情,而正好他与太子又非常的不对付。
因此就想出了一条非常毒的计谋,就上禀刘彻说太子就埋有木偶意图不言而喻。
但是刘彻虽然有点糊涂但是他也非常相信自己的儿子,毕竟是从小看着太子长大的。
但是江充的话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根刺,因此非常的难受。
所以就命令江充去太子的居住地进行查看,是否真的存在这些诅咒的物品。
太子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肯定没有做过这些事。
但是江充在检查的时候却故意放入太子府内木偶等诅咒的物品,因此太子也是百口莫辩。
当江充将这件事上禀刘彻的时候,可想而知刘彻是多么的生气,于是就派兵抓捕太子。
但是太子本身就是被冤枉的,这种陷害已经是证据确凿,一旦抓住肯定性命难保。
因此只能边反抗边逃跑,虽然最终顺利的逃出皇城,但是由于遇人不淑终究被举报抓住杀害了。
同时被杀害的还有太子的两个儿子,只有一个因为太小而没有被杀害。
虽然最终刘彻反映过来,这都是陷害的问题,并将江充等人清理掉了。
但是毕竟祸事已酿成,无法挽回。
刘彻悲伤不已只因一时糊涂却导致儿子和孙子变相的死在他手中,因此就建造了望思太来怀念太子。
可惜一切都已铸成再无法挽回,只因刘彻晚年太过迷信终究付出了代价。
朋友们你们认为刘彻见到的拿剑的人是否真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