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中政治 专题一 阶段质量检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政治 阶段质量评估(2) 新人教版选修2
【课时讲练通】2014高中政治阶段质量评估(2)新人教版选修2(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文中“新应用”指的是()A.美国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加紧在国际市场进行争夺B.利用“金元外交”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加紧掠夺C.美国政府仍然对内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2.罗斯福新政的推行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②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③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气焰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凯恩斯认为,节俭对于个人是一种美德,但对社会经济却是一种恶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节俭具有双重性②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③凯恩斯主张扩大消费需求④在经济发展领域不应提倡节俭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市场中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按照凯恩斯主义的主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是()①实行财政赤字政策②扩大财政支出③扩大需求④刺激消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对英美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正确的是()A.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B.政府的干预过于直接C.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D.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6.(2012·铜陵高二检测)斯大林指出,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这告诉我们()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C.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D.只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规律毛泽东曾经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做过积极的探索,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对今天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2)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全套带答案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财富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指出:“如果力求认真地证明,财富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无疑”,“货币总是国民资本的一部分;但我已经说过,它通常只是一小部分,并总是最无利可图的一部分。
”在斯密看来,社会财富是指( )A.金银货币B.金银所购各物C.由货币或金银构成的价值D.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2.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这一观点 ( )A.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C.认为市场调节会造成垄断D.掩盖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3.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能源资源青岛圆桌会议在青岛开幕。
此次会议着重强调维护全球资源能源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供需双方的互利共赢。
对于市场,斯密认为 ( )①市场能及时、灵敏地传递供求信息②市场存在盲目性、滞后性和自发性等缺陷③主张国家干预市场④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的措施,自由放任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4.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 ( ) A.它代表的是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它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C.它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D.它不符合当时英国社会现状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5.下列对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的缺陷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②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③即使在所有产业的产品成本上均处于劣势的国家,仍可“劣中选优”④一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是非常特殊的情况,在现实中这种情况非常少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
高中政治 专题质量评估(4)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自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下列对新经济政策表述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是苏俄为夺取战争胜利而采取的生产分配政策B.新经济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战争的胜利C.新经济政策是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制定的新的方针政策D.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资本主义2.列宁曾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作过精辟的论述:“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
”下列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商品生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B.苏俄已经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C.苏俄要创造条件消灭商品生产D.商品生产在苏俄当时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仍要发挥其重要作用3.斯大林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暂时后退的政策,建立起了排斥商品生产、交换的计划经济制度。
这反映了斯大林()A.在整个执政期间都反对发展商品经济B.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C.曾经反对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商品经济D.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根本不同的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他们(苏联、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A.农业——轻工业——重工业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D.轻工业——重工业——农业5.(2012·天津高二检测)针对当时有人否定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观点,斯大林提出了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观点。
高级赢利观点说明()A.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企业无法获利C.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可以使国家获得更多利益D.计划与市场对资源配置都起重要作用6.1956年底,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7.(2013·天津高二检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论述了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三大比例关系,分别是()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B.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C.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D.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8.关于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指出()A.农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B.必须优先发展粮食的生产C.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D.要按照重轻农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9.在我国出现把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对立的时期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大跃进”时期10.毛泽东指出,“我们可以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配套K12】高中政治 专题综合检测四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综合检测(1)通过引用史料,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进行正确评判。
(2)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的相关内容,分析对农村改革的指导意义。
(3)结合《论十大关系》的相关阐述,分析对于今天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按__________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 )。
A.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D.军事主义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采取军事非常手段,按照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故D项正确。
答案 D2.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农民暴乱,发生兵变,百害无一利C.为了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农联盟出现裂痕,带来了1921年春的危机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有利有弊。
答案 D3.新经济政策在商业方面的内容是 ( )。
A.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B.实行国家垄断经营C.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D.贸易国有化解析B、C、D三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只有A项是新经济政策在商业方面的内容。
答案 A4.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
A.俄共(布)为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而制定并实行的新的方针政策B.维护农民的利益,顺应农民的要求,巩固苏维埃政权C.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D.开启世界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苏共为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而制定并实行的新的方针政策,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改善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答案 A5.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
政治选修2模块质量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密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这一观点()A.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D.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解析:此题明显反映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二元性,他认为商品价值既是由劳动量所决定的,又是由交换价值所决定的,是错误的。
答案:C2.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以及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本国生产的食品和必需品的价值,可以()A.提高本国的劳动力的价值B.带来农业、商业和制造业的繁荣C.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D.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解析:按照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通过贸易的扩张或机器改良都可以达到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A、B、C三项不是李嘉图的观点。
答案:D3.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与日本、美国的经济,甚至与韩国、台湾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处于一种互补关系。
假定生产1单位运输设备,日本需用800个工时,中国需要用1 000个工时;生产1单位服装,日本需要用900个工时,中国需要用1000个工时,尽管日本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但仍然可以多生产运输设备换回中国的服装,节约自己生产服装的劳动。
假定不计算关税等其他费用,日本通过出口1单位的运输设备所换回的中国的服装,如果由日本自己生产,将多耗费________个工时。
()A.180B.280C.300 D.100解析:此题结合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考查比较成本学说。
根据材料所述,“生产1单位运输设备,日本需用800个工时”,而“生产1单位服装,日本需要用900个工时”,两者一比较,日本出口1单位的运输设备所换回的中国的服装对于日本而言将节约100个工时。
答案:D4.“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表明()①相同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②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③商品交换和商品价格反映的总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关系④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解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指出:商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相同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价值进一步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体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全册课时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全册课时练习1.1、斯密的理论贡献一、选择题1.18世纪中后期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的因素是()①“圈地运动”的加速②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③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④科技进步的加快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重商主义主张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反映了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强烈愿望,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它逐渐束缚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②可以排除。
B项是正确的。
2.在财富形态问题上,斯密的主张与重商主义的不同之处是()A.前者认为财富只能来源于生产领域,后者则认为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B.前者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后者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C.前者主张“富国裕民”,后者认为“民穷国富”D.前者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后者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解析:选B。
审题时抓住两者之间关于“财富形态问题上”的不同之处,A、B、C三项都是两者的区别,但A、C两项不符合题干“财富形态问题上”的要求,可以排除,D不符合题意。
3.斯密从“人类利己心”出发,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①以金银或货币的形态表现出来②只能来自流通领域③只能来自生产领域④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C。
①②属于重商主义对国民财富的认识,不符合设问要求;③④属于斯密关于国民财富的观点,符合题意要求。
4.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他认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①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其交换价值也很大②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③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其使用价值也很大④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选C。
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中政治 专题五 阶段质量检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阶段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C.公有制在各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解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不必在各个领域都占支配地位。
因此A、B、C三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生产解放牌载重汽车等。
这些成就的取得( )①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抑制恶性通货膨胀③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作用④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该题的①②③④均是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五”计划期间发挥的积极作用,但②③与题干材料无关。
材料中的大桥建成通车和汽车生产等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故①④符合题意,应选C项。
答案:C3.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认识正确的有( )A.计划经济权力主要由中央控制B.计划经济保证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C.计划经济使政企不分,忽视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D.必须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只要审准题干要求,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项,A、B、D三项均不是弊端,故不选。
答案:C4.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
高中政治 专题质量评估(3)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暴露了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在于()A.依靠市场规律是行不通的B.政府应加大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C.过分地依靠市场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到了崩溃的边缘D.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依靠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2.(2013·顺义高二检测)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C.在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3.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4.凯恩斯指出,“原来准备削减失业津贴百分之十,但结果失业者在量上的增进将超过这个百分数”,而“举债支出虽然浪费,结果倒可以使社会致富”。
这说明,凯恩斯主张()A.实行传统的收支平衡政策B.采取赤字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C.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投放量D.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5.有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革命在致命经济危机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
可见,凯恩斯革命()A.找到了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灵丹妙药B.缓和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D.使资本主义世界彻底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6.虽然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理论内容不同,政策主张也有差异,但他们一般都坚持()①经济人假设②完全市场信息假设③完全竞争市场假设④社会主义和公有制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7.(2013·苏州高二检测)凯恩斯常以资本主义的“医生”自居,在其《劝说集》中曾提到,目前的资本主义“并不是老年人不可救药的风湿症,而是由发育过速而引起的四肢神经痛”。
配套K12高中政治 专题三 阶段质量检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阶段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纷纷销毁自己的产品的主要目的是( )A.发泄对社会的不满B.人为的造成商品减少C.维持商品的价格D.响应政府的号召解析:各国销毁产品的目的在于减少供应,维持商品的价格,故C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不准确;D项不是主要目的,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2.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解决危机,罗斯福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实施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 )①整顿金融业②复兴工业③恢复与稳定农业④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主要是加强与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①②③④均符合新政的内容,故应选D项。
答案:D3.新政的实施带来美国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700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救济金过活。
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衰退。
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几近崩溃,被称为“黑色星期二”。
这表明( )A.罗斯福新政对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毫不起作用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办法C.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D.罗斯福新政是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的答案:B4.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本质上一致的地方是( ) A.都是依据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调整B.都是国家政权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都奉行自由的经济政策D.都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解析:三者一致的地方均是对生产关系作出部分调整。
答案:A5.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共有的特点不.包括( )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B.政府制定经济计划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D.发挥市场自由调节作用解析:法国和德国都属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都强调政府要干预经济,不允许市场自由调节。
高中政治 阶段质量评估(1)新人教版选修2
【学习方略】2014版高中政治阶段质量评估(1)新人教版选修2(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的劳动量决定的,这一观点()A.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D.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2.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
亚当·斯密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B.封建政治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启蒙思想在欧洲的流行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3.斯密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
由此可以看出,在收入分配上,他主张()①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②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③工资和利润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④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存在雇佣剥削关系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4.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经济学家斯密的观点。
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李嘉图主张()A.交换价值决定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可能有交换价值5.李嘉图认为,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的两种方式是()①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和必需品的价格②实行自由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③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④降低工人工资,从而减少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与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A.人与人关系下的财富生产、分配与消费B.社会关系所掩盖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C.社会生产过程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D.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下列说法能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是()①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②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③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④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下列关于剩余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②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③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④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本质是尊重人的劳动和人的劳动产品,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
高中政治 专题综合检测一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综合检测近几年,高考命题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辩证地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结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分析我国对外开放中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
(3)联系斯密和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观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考查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劳动力条件的是 ( )。
A.“圈地运动”的加速B.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解析“圈地运动”的加速,使大批劳动者丧失了土地,成为自由的劳动者,这就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劳动力条件。
答案 A2.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 ( )。
A.民穷国富B.富国裕民C.扩大出口D.经济自由解析A、C是重商主义者的目标、手段,B是斯密认为的经济学的目标,D则为手段。
答案 B3.在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是( )。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马克思解析由课本知识可知,B符合题意。
答案 B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据此回答4~5题。
4.斯密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一观点 ( )。
A.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D.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解析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劳动量,故选A项。
B、C两项强调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D项是讲价值的本质。
答案 A5.斯密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一观点( )。
A.揭示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D.指出了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解析题干强调了价值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故选C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要求。
答案 C6.斯密提出“富国裕民”的主张,实质上是为了 ( )。
政治选修人教新课标选修2专题一测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就是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C.计划与市场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二者相互制约,形成互补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长处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7.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体现在( )。
A.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出了初步区分
B.区分了使象劳动、剩余价值和利润
D.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
18.下列关于古典经济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代表了英法等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我国已完全改变以低附加值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
B.我国出口的主力已经转变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
C.我国纺织、家电、玩具、鞋等传统商品的比较成本优势已经丧失
D.我国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有大幅度增长
11.在经济管理和企业深化改革进程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抓住无形的手,逐步朝前走”,“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些说法形象地说明( )。
B.它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经济自由
C.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D.它正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李嘉图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20.根据表中设定的条件,运用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和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构成状况
A.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B.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C.分工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D.分工的发展受交换范围的限制
高中政治 专题一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
【三维设计】2013高二政治专题一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新人教版选修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密科学地提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观点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阶级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B.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C.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D.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解析: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
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案:B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比较成本是指各国在生产几种产品的成本上()A.相比较具有的更大优势或更小劣势B.相比较具有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C.越大越有优势,越小越有劣势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解析: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比较成本是指各国在生产几种产品的成本上相比较具有的更大优势或更小劣势。
故选A。
B、D两项是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中的绝对成本。
一般而言,成本越小越有优势,成本越大越有劣势,C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答案:A亚当·斯密在论述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时,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据此回答3~4题。
3.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A.因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B.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C.手工业工场正在向大工业过渡D.“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解析: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因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所以又称地域分工学说。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专题1word专题检测
运用斯密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15分)
28.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李嘉图提出了自由贸易学说,这一学说关于进展对外贸易与提高利润率之间有什么观点?(15分)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B.封建政治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与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C.启蒙思想在欧洲的流行
D.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发达
7.自由主义思想在必然程度上是对重商主义思想的否定。其要紧表此刻( )
A.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实行经营、竞争和贸易自由
B.要求加紧掠夺海外殖民地
C.要求加速政治改革
A.商品的价钱老是不断下降的B.零时工的工价受供求关系的阻碍
C.进藏打工人员过量D.工价取决于生活必需品的价钱
15.在经济全世界化的条件下,中国与日本、美国的经济,乃至与韩国、台湾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域的经济处于一种互补关系。假定生产1单位运输设备,日本需要用800个工时,中国需要用1200个工时;生产1单位服装,日本需要用900个工时,中国需要用1000个工时,尽管日本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但仍然能够多生产运输设备换回中国的服装,节约自己生产服装的劳动。假定不计算关税等其他费用,日本通过出口1单位的运输设备所换回的中国的服装,若是由日本自己生产,将多花费________个工时( )
5.B
6.B[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主张国家干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展,斯密的主张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7.A[自由主义思想是应资本主义进展的要求产生的,这一时期仅仅重视商业进展是不够的。现在的资本主义进展要求实行经营、竞争和贸易的自由,不然就束缚了它的进展。]
【配套K12】高中政治 专题二 阶段质量检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阶段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④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来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2.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B.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D.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解析: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A项错误,B、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A3.某企业集团通过采用新技术,实现效益的超常规增长。
因为通过采用新技术能够( ) A.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C.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解析:个别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下列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A.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方向B.它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C.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D.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答案:A5.某工商银行发放工业贷款4 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6%;全年吸收存款3 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4%。
高中政治阶段质量检测五中国社会主义市抄济的探索新人教版选修2
阶段质量检测(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对这一体制作用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B.抑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C.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D.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这启示我们,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重视“安全网”的建设。
它( )①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②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分配的公平④有利于社会稳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是( )①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②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③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④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区别B.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C.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D.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姓“资”和姓“社”的问题5.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意义有( )①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②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④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手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6.砍伐一片森林制作家具等物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进入消费过程。
从GDP看,这个地区似乎变得更加富裕了,但从生态平衡和经济福利的角度看,砍伐森林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那么,当初的GDP增长必将造成长期的贫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据此回答1~2题。
1.斯密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一观点( )A.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D.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解析: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劳动量,故选A项;B、C两项强调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斯密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一观点( )A.揭示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D.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答案:C3.针对市场调节“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指( )①市场②价格③竞争④政府的干预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市场机制的发挥靠价格、竞争、供求;“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故选D。
答案:D4.斯密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是他的实际费用的一部分。
斯密的这种观点( )①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②认为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③认为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④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即认为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即认为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故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B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需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在18世纪的英国,这一条件的实现方式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B.封建庄园主投资C.圈地运动D.对殖民地的掠夺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
题目指向的是第二个条件。
对殖民地的掠夺使英国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使资本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集中,解决了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
答案:D6.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
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B.封建政治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启蒙思想在欧洲的流行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答案:B7.自由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重商主义思想的否定。
其主要表现在( )A.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实行经营竞争和贸易自由B.要求加紧掠夺海外殖民地C.要求加快政治改革D.提倡农工商业同时发展解析:自由主义思想是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产生的,这一时期仅仅重视商业发展是不够的,此时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实行经营、竞争和贸易的自由,否则就束缚了它的发展。
答案:A8.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属于二者共同点的是( )A.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愿望B.有利取重、不利取轻C.主张政府应革除政治弊端D.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答案:A9.下列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成长阶段的17世纪中叶,代表了英法等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②古典政治经济学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③古典政治经济学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④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此题考查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正确认识。
①说明了它产生的历史背景,②表明它的一般主张,④说明了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联系,③夸大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价值,它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其理论中包含了许多庸俗成分。
答案:D10.亚当·斯密在论述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时,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下列对绝对成本学说的缺陷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②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③即使在所有产业的产品成本上均处于劣势的国家,仍可“劣中选优”④一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是非常特殊的情况,在现实中这种情况非常少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③不属于绝对优势。
①②④都是关于其缺陷的正确评价。
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5分)在20世纪初,汽车是由技术工人手工打造而成的。
成本较高,价格难以下调,汽车成了地位的象征,拥有汽车只是少数人的特权,福特的贡献在于他把汽车变成了普通商品。
福特利用大规模生产实现了这一点,他创造了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从而大大节省了劳动时间,降低了成本与价格,而福特也因此成了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运用亚当·斯密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5分)(2)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第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
第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
第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福特的成功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
(5分)(3)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是正确的。
材料中由于分工节省了劳动时间,降低了成本与价格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5分)12.(22分)材料一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材料二(1)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2)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3)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4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4分)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价。
(4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比较,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和斯密的观点有何异同?(4分)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的观点和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何不同?(2分)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什么贡献?(4分)答案:(1)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二者成反比例关系。
(4分)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4分)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4分)(2)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4分)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2分)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13.(13分)材料一外国谷物的自由进口,将导致本国谷物价格和工资的下跌,这是降低国内需求和造成不景气的原因。
要维持谷物的自由贸易,需依赖各国的协力合作,但这是无法期待的。
粮食的供给依赖从国外进口,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从国家安全来说,食物宜自给自足。
——马尔萨斯材料二社会的繁荣胜于资本的累积,资本的累积又受获利率的高低所左右,而限制进口所导致的谷价上扬和地租上涨,将使获利下降。
因此,利用谷物进口降低谷价,不仅会使劳工获利,更会使资本的运用趋向活络,整个社会因而受益。
——李嘉图材料三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短期看弊大于利,长期看利大于弊。
由于我国要在遵守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的基础上承诺降低农业贸易保护程度,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在参与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风险和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进口资源密集型、比较优势低的农产品,如粮食、棉花和油料,腾出资源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如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
但国内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油及油料、糖及糖料将面临冲击。
此外,目前政策支持水平与我国农业规模不相称,不利于通过农产品价格政策、生产资料补贴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调控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各自的立场是什么?(2分)(2)依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材料三中反映我国的优势和劣势的农产品各是什么?(3分)(3)结合材料三,谈谈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观点对入世后我国的农业政策有何启示?(8分)答案:(1)马尔萨斯的立场是,赞成谷物条令,拥护农业保护政策。
李嘉图的立场是,反对谷物条令,支持自由贸易。
(2分)(2)材料三中反映我国的优势农产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劣势农产品是粮食、棉花和油料等。
(3分)(3)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我国农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马尔萨斯的主张看到了农业贸易自由化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尤其是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实施适度的农业保护政策,对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入世后我国的农业政策应该将马尔萨斯的主张与李嘉图的主张结合起来。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