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言语法补充材料

合集下载

劝学知识点打印稿

劝学知识点打印稿

《劝学》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3"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二.词类活用1.名作动①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2.名作状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名词用作状语,往上。

"下"名词用作状语,往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使动用法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2非利足也(利,使。

快,走得快)4.形容词做动词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5.形容词做名词①其曲中规(弯曲的程度,弧度)②登高而招(高处)③积善成德(善行)6. 数词做形容词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三、古今异义1、劝学(古义:鼓励;今义:规劝,劝阻)2、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寄居容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7.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8.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9.假舆马者(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长江、黄河;今,泛指所有河流。

3、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三、重点实词1、已:停止。

学不可以已2、中:合乎。

木直中绳3、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金就砺则利4、须臾: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跂:提起脚后跟。

矣吾尝跂而望矣6、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7、假:借助,利用。

致:到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8、绝: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9、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故不积跬步四、重点虚词1、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表转折,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递进,而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表修饰,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表承接,那么,就,于是2、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輮使之然也代词,代木锲而舍之代词,代木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助词,取独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向4、焉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2、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形容词作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4、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状语后置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七、文化常识1、君子: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

《劝学》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劝学》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劝学》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锲而不舍:锲,雕刻。

舍,停止,放下。

一直雕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办事有恒心,坚持不懈。

2.驽马十驾:驽马,与骏马相对。

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资质平平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3.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

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4.青出于蓝:靛青从蓼蓝中提炼出来,而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5.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6.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7.中规中矩: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

8.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曝:晒。

寒:冻)。

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和毅力。

9.善假于物: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10.跬步千里: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11.人中骐骥:意思是比喻才能出众的青少年。

12.积善余庆: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13.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

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文化常识1.荀子: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2.《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劝学》文言知识补充

《劝学》文言知识补充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荀子《劝学 》)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 “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墨子《公输》)
⑶ 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⑷ 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 师说》)
⑸被 ①君幸于赵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司马迁《屈原列传》) ⑹ 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陈寿《隆中对》) ②燕王欲结于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⑺ 比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译为“比”,有 时可译为“胜过”。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⑷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Hale Waihona Puke ⑸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韩愈《祭十二郎文》)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三、动词,到……去
①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用作代词 • 用作语气词
第一人称:自己、自己的 人称代词 代词
第三人称:他、她、它(们) 那,那些(远指) 指示代词
其中的 表揣测、推测语气:大概、恐怕、也许、可能 表感叹:多么

语气词
表反问:难道 表命令:千万……,一定……(祈使句) 表商量:还是……样,还是……吧

《劝学》文言实词补充

《劝学》文言实词补充

假 1是以人多以书假 余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3愿大王少假借之 4乃悟前狼假寐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7假令仆伏法受诛 8乃以吴叔为假王
借 凭借,借助
宽容 与“真”相对 给与 如果、假如 代理的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 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惠等募士 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借助) 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假 的)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 属下求假(假期),州官不许,乃 往。
成语助记: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文过饰非 雁过拔毛 矫枉过正 瞒天过海 闭门思过 【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 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 的事物非常多。 【白驹过隙】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 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过屠大嚼[jué]】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 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同“过屠门而大嚼”。 【过从甚密】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 切。 【过庭之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87、望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象一个 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 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 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 申而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 以此时又叫“望日”。
22、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 的双翅,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引申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 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2024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劝学(挖空训练+语句阐释+文化常识)

2024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劝学(挖空训练+语句阐释+文化常识)

部编版高中课内文言文劝学(挖空训练+语句阐释+文化常识)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废弃)。

青,取之于(介词,从)蓝,而青于(介词,比)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輮(同煣,用火烤使木材使之弯曲)以(介词,把)为轮,其曲中规(圆规)。

虽有(同又)槁(枯)暴(晒),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经过墨线比量)则直,金(指金属制的刀斧)就(靠近、接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连词,表递进,并且)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参省(检查、省察)乎(于)己,则知(通智,见识)明(明达)而(连词,表并列)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一会儿)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后跟)而(连词,表修饰)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连词,表顺承)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劲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舆(车子)马者,非利足(善于奔走)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于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通性,天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兼词,在那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非凡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的心怀)备焉。

故不积跬(半步)步(跨两脚),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功在不舍(停止、止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泥土、尘土),下(名词作状语,向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因为)心一(专一)也。

蟹六跪(蟹钳)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托身、安身)者,用心躁(浮躁,不专心)也。

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高中语文《劝学》作者:荀子【先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 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高中语文《劝学》文言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⑤君子博学..:⑥日参.省乎己:⑦声非加疾.也:⑧假.舆马者:⑨金.就砺则利。

:⑩蚓无爪牙..之利:⑪用.心一也用:⑫蟹六跪.而二螯: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⑱其曲.中规: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⑳故木受绳则直.: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③以为妙绝《口技》: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④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④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用心一也:③用心躁也: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态度和方法。

以下是对《劝学》这篇文言文的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暴”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2)声非加疾也(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3)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与“真”相对)(4)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金子)(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6)用心一也(古义:因为心思;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3、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善假于物也(向)(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因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3)之青,取之于蓝(代词,代指靛青)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助词,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4)利金就砺则利(锋利)非利足也(使……快)4、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5)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一、理解性默写1.在《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不努力也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荀子·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5.《荀子·劝学》中的“,”,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则说“,”。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在《荀子·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信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0.《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劝学》中“,”用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1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3.《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后来成为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14.《荀子·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绩,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劝学》文言实词补充

《劝学》文言实词补充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的现代汉语翻译。
答案
如果停止刻划,那么朽木也不会被折 断;如果不停刻划,那么金属和石头 也可以被雕刻。
05
总结与反思
学习收获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通过学习《劝学》,我掌握了如“劝”、“学”、“青”等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
青、冰、寒、疾、良、倍、至、致、绝、假。

靛青染料,这里指颜色。

水在摄氏零度结成的固体。
重点实词注释
02
01
03

快,迅速。

确实。

超过。
重点实词注释
01

极点。
02

达到。
03

断绝,使断绝。
04

借助,利用。
特殊句式与词汇
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 句。
特殊词汇
已、也、焉、乎、哉等语气词; 之、其、者、所等虚词。
理解文章主旨和思想
通过深入学习《劝学》,我理解了文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的思想,对个人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
提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提高了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古代文学和文化奠定 了基础。
不足与改进
1 2
对某些实词的用法掌握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某些实词的用法掌 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03
文言实词补充
通假字
"有"通"又",意为整数之 外再加零数。 "知"通"智",意为智慧、 "生"通"性",意为资质、 聪明。 禀赋。 "輮"通"煣",意为用火 烤使木弯曲。

高三语文《劝 学》文言文填空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劝 学》文言文填空专题训练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 )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
)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经典例句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1)金就砺则利(《劝学》)
接近,靠近
(2)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 传》)
赴任,就职
(3)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廉颇 蔺相如列传》)
(4)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 以流亡(《楚辞·九章》)
(5)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也(《孟子·告子上》)
接近,这里是“受、接受”的 意思
前往,赴,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绝秦赵之欢(司马迁《廉颇蔺 相如列传》)
停止,断绝
妻子至桃源绝( 假舟楫而绝(
)境,途遇江河, ),后至无人处,而
(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逍遥游》)
直上穿过
闻妙声,目力所绝( ),亦无所见,
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
)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劝学》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翻译积累

《劝学》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翻译积累

《劝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了本文的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习题)、翻译、理解性默写。

【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通假字,“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②知.明而行无过:通假字,“知”通“智”,智慧③君子生.非异也:通假字,“生”通“性”,资质、禀赋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假字,“有”通“又”;“暴”通“曝”,晒⑤君子博学..:古今异义,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⑥日参.省乎己:古今异义,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

⑦声非加疾.也:古今异义,古义:强。

今义:疾病,快。

⑧假.舆马者:古今异义,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

⑨金.就砺则利。

:古今异义,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金银。

⑩蚓无爪牙..之利:古今异义,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一也用:古今异义,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蟹六跪.而二螯:古今异义,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今异义,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假如、如果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续写文言文

劝学续写文言文

劝学续写文言文借鉴《劝学》比喻论证方法,就学习方面的感悟,自选一个切入点,写一段文字。

要求如下:示例:君子曰:学贵于勤。

吾之为学,当勤学不怠。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如登山,博览群书则如临绝顶,见者远矣;读书如游水,博览群书则如潜深潭,感者深矣。

勤,则难者亦易矣;惰,则易者亦难矣。

岂不闻“熟能生巧”乎?吾等勤学,待日久,必学有所成。

作业展示《学用相成思师相辅》君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闻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能补拙,善学可以通达。

学以增益见识。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达之教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君子生而同,因博闻强识,而贤如圣人,其见闻之广,精神之阔达,行之儒雅,脱俗于众人,尚且德隆望尊。

反观无学之人,或背向苍天面朝黄土,或为名利你争吾抢,其不知万物之理,唯俗世之杂。

人生而本无异,善学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宜求教于师焉。

雏以母为师,然翱翔于天际;鱼以水为师,学其灵动与不息,造其善游水之形。

求师解惑,则明于心也,惑而不从师,终为惑也,则难于益明事理,非能成大业也。

固不耻下问则疑惑渐少,以至通达。

学贵于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独思罢,群思亦罢,唯以思考方可真正领悟,无思则难以真学也。

勤学而善思,方正道也。

固君子出于学,君子勤学而专一。

思之不解,却不耻于从师,此为大明也,贤达而仁义。

此为学用相成,思师相辅也。

《勤学终成才,玩乐无未来》学乃人类进步之本源,知乃人类创造之灵感,不学何获?君子曰:学贵于勤。

吾辈为学,是为百姓,是为国家,是故学不可以已矣。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求学之路,道阻且长,因阻而止,必庸碌无为;破阻而进,必前程光芒。

博学知明乃学之用也,博学然后能授民,知明然后能报国,是为不负学之辛也。

如是无知无识,凭一莽夫之力,何以能报国,何以能有所作为?学之要,可知矣。

勤于学,荒于嬉。

锲而不舍于学,难矣,人皆有玩乐之天性,欲逸而非勤,然非学无以成材。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中⽂⾔⽂知识点归纳整理《劝学》这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法等⽅⾯,全⾯⽽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的教育思想。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劝学⾼中⽂⾔⽂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劝学》知识点原⽂:君⼦⽈: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为之,⽽寒于⽔。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博学⽽⽇参省乎⼰,则知明⽽⾏⽆过矣。

故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不知学问之⼤也。

⼲、越、夷、貉之⼦,⽣⽽同声,长⽽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嗟尔君⼦,⽆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于化道,福莫长于⽆祸。

吾尝终⽇⽽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望矣,不如登⾼之博见也。

登⾼⽽招,臂⾮加长也,⽽见者远;顺风⽽呼,声⾮加疾也,⽽闻者彰。

假舆马者,⾮利⾜也,⽽致千⾥;假⾈楫者,⾮能⽔也,⽽绝江河。

君⼦⽣⾮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有鸟焉,名⽈蒙鸠,以⽻为巢,⽽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苕折,卵破⼦死。

巢⾮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有⽊焉,名⽈射⼲,茎长四⼨,⽣于⾼⼭之上,⽽临百仞之渊,⽊茎⾮能长也,所⽴者然也。

蓬⽣⿇中,不扶⽽直;⽩沙在涅,与之俱⿊。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不近,庶⼈不服。

其质⾮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居必择乡,游必就⼠,所以防邪辟⽽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腐出⾍,鱼枯⽣蠹。

怠慢忘⾝,祸灾乃作。

强⾃取柱,柔⾃取束。

邪秽在⾝,怨之所构。

施薪若⼀,⽕就燥也,平地若⼀,⽔就湿也。

草⽊畴⽣,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焉;林⽊茂,⽽斧⽄⾄焉;树成荫,⽽众鸟息焉。

醯酸,⽽蚋聚焉。

故⾔有招祸也,⾏有招辱也,君⼦慎其所⽴乎!积⼟成⼭,风⾬兴焉;积⽔成渊,蛟龙⽣焉;积善成德,⽽神明⾃得,圣⼼备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词语补充
2008-9-25




学不可以已 (停止) 可以已大风、挛踠 《捕蛇者说》(使…. 停止,治愈)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活 版》(以) 已而相如出 《廉蔺列传》(不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颜色更 深) 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黑色) 绳 木受绳则直 (墨线) 绳之以法 (纠正,约束制裁) 以法律为准绳 (准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在这里,在那里) 圣心备焉 (语气词,了)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兼词,于之, 在这里)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兼词,于何,往哪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兼词,于之, 到里面) 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代词,代蛇, 相当于“之”) 今其室十无一焉 《捕蛇者说》(语气助词, 了)
名词作状语


(名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充当谓语的 修饰成分---状 语,翻译时往往须添加介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天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像北斗星 那样、像蛇那样) 太医以王名聚之,岁赋其二 《捕蛇者说》(每年) 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一天天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往北,往南) 乃丹书帛曰 《陈涉世家》(用朱砂)
神明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精神、智慧) (今:神的总称,如:奉若神明) 皆颂其神明 (英明;圣明) 爪牙 蚓无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齿) 先主复领益州牧,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 《三国志》(得力的武将)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黄泉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地下的泉水)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旧指阴间)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长恨歌》(同上) 昏惨惨,黄泉路近 《红楼梦》(同上) (今:地下的泉水,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 信的人指阴间)
可以


学不可以已 (与今同) 可以已大风 挛踠 《捕蛇者说》(可以用 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可以 凭借)
以为



輮以为轮 (把……做成) 虎见之,以为神 《黔之驴》(把……当作) 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由……形成)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把……做 成)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认为) 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口技》(认为)



其曲中规 (圆规) 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计划打算) 萧规曹随 (法度,准则)




輮使之然也 (这样)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是的,对) 成(名)然之 《促织》(认为对) 庞然大物也 《黔之驴》(…的样子,形容词 尾) 然往来视之 《黔之驴》(但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论语》(与 今同)
使动用法



(句中的动词谓语表示宾语的动作行为,并且 是主语使宾语产生的动作行为)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煣,使---弯曲)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 (使----空乏,使----贫困) 《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使---活)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使--愤怒)



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 白公胜自砺剑 《伍子婿列传》(磨) 省(xǐng) 参省乎己 (反省,省察) 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往省之 (《三国 . 周瑜传》) (探 望) 故有所览则省记 (《黄生借书说》)(懂得, 明了)



声非加疾也 (快---洪亮) 疾风劲草 (急速,猛烈)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张衡传》) (厌恶,痛恨)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膑》) (妒忌)


而闻者彰 (清楚) 则责攸之等之慢,以彰其咎 示,表明)
《出师表》(显



日参省乎己 (同“于”,对) 吾尝疑乎是 《捕蛇者说》(同“于”,对)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同 “于”在) 今虽死乎此 《捕蛇者说》(同“于”,在) 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疑问语气词, 吗)
名词作动词
(句中无动词谓语,由名词临时充当,翻译时须译成动 词或动宾短语)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晒成干肉)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降福)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捕) 尉果笞广 《陈涉世家》(用竹板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