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行程问题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基本知识点1、常见题型:一般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火车过桥问题。

2、行程问题特点: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基本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速度和x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路程)速度差x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击路程)二、学法提示1.火车过桥:火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过桥时间=路程÷车速过桥过程可以通过动手演示来帮助理解。

2.水流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x水流速度3.追及问题: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击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4.相遇问题: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三、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画线段图,标出已知和未知。

能够从线段图中分析出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练习题(一)火车过桥1.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20米,全车要通过一座长45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客车通过860米的大桥要45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620米的隧道要35秒,求客车行驶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

3.一列车长140米的火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共用30秒,求大桥的长度。

4.一人在铁路便道上行走,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她身旁通过的时间为7秒,已知客车长105米。

每小时行72千米,这个人每秒行多少米?5.在有上下行的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出,甲车长235米,每秒行25米,乙车长215米,每秒行20米,求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要多长时间。

6.一人沿铁路边的便道行走,一列火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为15秒,车长105米,每小时行28.8千米,求步行速度。

7.公路两旁的电线杆间隔都是30米,一位乘客坐在运行的汽车中,他从看到第一根电杆到看到第26根电线杆正好是3分钟。

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米?8.一列火车长700米。

六年级下小升初典型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下小升初典型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下小升初典型奥数之行程问题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行程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小升初奥数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类问题。

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基本的公式就是:路程=速度×时间。

而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等。

咱们先来说说相遇问题。

比如说,甲从 A 地出发,速度是每小时 5千米;乙从 B 地出发,速度是每小时 3 千米。

A、B 两地相距 16 千米,两人相向而行,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算出两人的速度和,也就是 5 + 3 = 8千米/小时。

然后用总路程除以速度和,就能得到相遇时间:16÷8 = 2小时。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相遇问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 4 千米,乙每小时走 6 千米,经过 3 小时两人相遇。

A、B 两地相距多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先算出甲 3 小时走的路程是 4×3 = 12 千米,乙 3 小时走的路程是 6×3 = 18 千米。

然后把两人走的路程相加,12 + 18= 30 千米,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

接下来是追及问题。

比如甲在乙前面 10 千米处,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3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问乙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因为乙的速度比甲快,所以每小时乙能比甲多走 5 3 = 2 千米。

而两人一开始的距离差是 10 千米,所以追上甲需要的时间就是 10÷2 = 5 小时。

再看一个例子,甲、乙两人同时同向出发,甲在前,乙在后。

甲每小时走 2 千米,乙每小时走 5 千米。

出发 4 小时后,乙追上甲。

一开始两人相距多远?我们先算出乙 4 小时走的路程是 5×4 = 20 千米,甲 4 小时走的路程是 2×4 = 8 千米。

因为乙追上了甲,所以一开始两人的距离差就是乙比甲多走的路程,即 20 8 = 12 千米。

六年级下册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行程问题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解决实际生活中旅行、路线规划等问题的基础。

在六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下册行程问题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 行程问题的基本定义行程问题是指在特定的条件限制下,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中,经过的路径、时间或其他变量的问题。

通常,行程问题涉及到距离、速度、时间等概念,需要通过计算和推理来确定最佳的行程方案。

2. 行程问题的常见类型在六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以下几种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2.1 单程问题单程问题是指从一个地点出发,到达目的地后不返回的行程问题。

在解决单程问题时,需要考虑两地之间的距离、时间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行进路线。

2.2 往返问题往返问题是指从一个地点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再返回原出发地的行程问题。

这种问题通常需要考虑往返的路径、时间以及可能的不同出发和返回方式。

2.3 多点往返问题多点往返问题是指在多个地点之间进行往返的行程问题。

这种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时间以及最佳路径的选择,以满足给定的条件限制。

3. 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了解决行程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和技巧:3.1 制表法制表法是指在表格中记录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时间等信息,并通过计算和比较来确定最佳的行程方案。

通过制表法,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路径的优劣,并进行有理有据的选择。

3.2 图解法图解法是指通过绘制地图或图表的方式,将不同地点之间的关系可视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可以找到最短路径、最快速度等最佳解决方案。

3.3 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指利用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常常涉及到判断和推理的技巧,需要灵活运用数学和逻辑知识。

4. 实例分析:小明的郊游计划为了更好地理解行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来分析一个具体的例子。

小明和他的家人计划进行一次郊游,参观了A、B、C三个景点,家庭住址是出发和返回地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六年级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六年级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一、基本公式1. 路程 = 速度×时间,即s = vt。

速度 = 路程÷时间,v=(s)/(t)。

时间 = 路程÷速度,t=(s)/(v)。

二、相遇问题1. 特点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

2. 公式总路程=(甲的速度 + 乙的速度)×相遇时间,即s=(v_1 + v_2)t。

3. 题目解析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解析:已知甲的速度v_1 = 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v_2=4千米/小时,相遇时间t = 3小时。

根据相遇问题公式s=(v_1 + v_2)t=(5 + 4)×3=9×3 = 27千米,所以A、B 两地的距离是27千米。

三、追及问题1. 特点两个物体同向而行,速度快的物体追速度慢的物体。

2. 公式追及路程=(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即s=(v_1 v_2)t(v_1> v_2)。

3. 题目解析例: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开始时两人相距10千米。

问甲几小时能追上乙?解析:甲的速度v_1 = 6千米/小时,乙的速度v_2 = 4千米/小时,追及路程s=10千米。

根据追及问题公式t=(s)/(v_1 v_2)=(10)/(6 4)=(10)/(2)=5小时,所以甲5小时能追上乙。

四、环形跑道问题1. 相遇情况(同地反向出发)公式: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即s=(v_1 +v_2)t。

题目解析:例: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从同一点反向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5米,乙的速度是每秒3米,问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一次相遇?解析:已知环形跑道周长s = 400米,甲的速度v_1 = 5米/秒,乙的速度v_2 = 3米/秒。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六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时间、速度和距离等因素,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来求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行程问题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内容。

一、行程问题基础概念行程问题是指在已知速度和时间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得出距离的一类数学问题。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两个基本的公式:距离=速度 ×时间和时间=距离 ÷速度。

这两个公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同学们需要牢记并理解其运算规律。

二、已知距离和速度求时间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已知距离和速度,需要求出达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运用以下的计算方法:1. 计算方法一:时间 = 距离 ÷速度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的应用: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经过15公里的路程,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

那么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花费多少小时呢?解:根据计算方法一,时间 = 距离 ÷速度时间 = 15公里 ÷ 12公里/小时时间 = 1.25小时因此,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花费1.25小时。

2. 计算方法二:时间 = 距离 ÷速度 × 60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速度单位是“千米/分钟”的情况,需要将速度单位转换成“千米/小时”。

三、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距离当我们已知时间和速度,需要求出行程的距离时,可以运用以下的计算方法:距离 = 速度 ×时间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小华骑自行车从家到公园,骑行的时间是1.5小时,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

那么小华骑车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呢?解:根据计算方法,距离 = 速度 ×时间距离 = 10千米/小时 × 1.5小时距离 = 15千米所以,小华骑车的距离是15千米。

四、速度的换算问题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四种类型专讲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四种类型专讲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四种类型专讲六年级行程问题专讲第一部分:相遇问题知识概述: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注:(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开始运动那一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解题秘诀:(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办法,精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匡助我们理解题意,疾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典型例题:例1.东西两地相距60千米,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的速度比乙快10千米,二人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题: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甲港和乙港相距662千米,上午9点一艘“名士”号快艇从甲港开往乙港,中午12点另一艘“XXX”号快艇从乙港开往甲港,到16点两艇相遇,“名士”号每小时行54千米,“日立”号的速度比“名士”号快多少千米?题:甲乙两地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点出发?例3.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中央,甲、乙二人相遇。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行程问题是六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到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接下来,本文将对六年级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在行程问题中,时间、速度和距离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距离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距离 ÷速度速度 = 距离 ÷时间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确定未知量,然后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二、相对速度与运动方向当涉及到多个物体同时运动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和运动方向。

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间的速度差。

如果两个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它们的相对速度等于它们的速度之差;如果速度方向相反,相对速度等于它们的速度之和。

三、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常见情景。

在追及问题中,通常会给出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求它们何时相遇。

在解决追及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对速度来计算。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两个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距离。

然后,根据相对速度和距离的关系,求出它们相遇的时间。

四、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另一种常见情景。

在相遇问题中,通常会给出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求它们何时相遇并分别走过的距离。

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相遇后两个物体的行程时间。

我们可以利用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来计算。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两个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距离。

然后,根据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的关系,求出它们相遇的时间。

最后,可以利用已知速度和相遇时间,计算它们分别走过的距离。

五、往返问题往返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往返问题中,物体从一个地点出发,到达另一个地点后又按相同的路径返回。

在解决往返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行程总时间和行程总距离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前行速度与返回速度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出前行时间和返回时间,然后求出总时间和总距离。

(完整版)六年级行程问题专题

(完整版)六年级行程问题专题

六年级行程问题复习题【例题7】上午8点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

问这时是几时几分?解法(一).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这一段时间内,小明走的路程是8-4=4(千米),而爸爸行了4+8=12(千米),因此,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比是12∶4=3∶1.小明全程骑车行8千米,爸爸来回总共行4+12=16(千米),还因晚出发而少用8分钟,从上面算出的速度比得知,小明骑车行8千米,爸爸如同时出发应该骑24千米.现在少用8分钟,少骑24-16=8(千米),因此推算出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千米.爸爸总共骑了16千米追上小明,需16分钟,此时小明走了8+16=24(分钟),所以此时是8点32分.解法(二) 这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追上小明,小明走了4千米,爸爸走了三个4千米,所以小明的速度是时是爸爸速度的倍。

爸爸从家到第一次追上小明,比小明多走了4×(1-)=千米,共用了8分钟,所以小明的速度是÷8=米,从爸爸从家出发到第二次追上小明,小明共走了8千米,所用时间为8÷=24 分所以现在是8点32分解法(三)同上,先得出小明的速度是时是爸爸速度的倍. 爸爸从家到第一次追上小明,小明走了4千米,若爸爸与小明同时出发,则爸爸应走出12千米,但是由于爸爸晚出发8分钟,所以只走了4千米,所以爸爸8分钟应走8千米. 由于爸爸从出发到第二次追上小明共走了16千米, 所以爸爸用了16分钟,此时离小明出发共用了8+16=24分钟, 所以爸爸第二次追上小明时是8点32分题型二、航船问题航船问题中顺水时:速度=船速+水速逆水时:速度=船速-水速【例题1】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到乙港,顺水航行15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航行20小时到达。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行程问题的基本知识点:1. 基本概念- 速度: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

- 时间:完成某段距离所需的时间长度。

- 距离: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实际距离。

2. 基本公式- 距离 = 速度× 时间- 速度 = 距离÷ 时间- 时间 = 距离÷ 速度3. 行程问题类型-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而行,求它们相遇的时间或地点。

- 追及问题:一个物体从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求追上的时间或地点。

- 往返问题:一个物体从一点出发,到达另一点后再返回原点,求往返的时间或距离。

4. 解题步骤- 确定问题类型:首先要明确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还是往返问题。

- 列出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给出的速度、时间或距离等信息。

- 选择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类型,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 计算求解: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5. 解题技巧- 画图辅助:对于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问题和寻找解题思路。

- 单位统一:在解题过程中,确保所有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单位都是统一的。

- 检查答案:计算完成后,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例如时间不能为负数,速度不能超过实际情况等。

6. 例题分析- 例题1:小明和小华分别从家和学校出发,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小华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

如果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求他们相遇的时间。

- 解题过程:首先,计算两人的相对速度,即5公里/小时 + 4公里/小时 = 9公里/小时。

假设他们之间的距离是D公里,根据公式时间 = 距离÷ 速度,我们可以得到时间= D ÷ 9。

7. 结语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基础问题,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行程问题是六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物体或人所经过的路程。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常常需要运用时间、速度和距离的概念,通过建立方程或绘制图形来求解。

一、速度的计算在行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

在计算速度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的路程单位是千米,时间单位是小时,那么计算出的速度单位就是千米/小时。

二、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行程问题中,路程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可以通过速度乘以时间来求解路程。

同样地,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路程,可以通过路程除以速度来求解时间。

三、多次行程的计算有些行程问题中,物体或人不止一次地经过同一路程。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需要将每次行程的路程或时间进行相加。

例如,如果一个人每天以相同的速度跑步10分钟,那么在两天内,他总共跑步的时间就是10分钟+10分钟=20分钟。

四、相对运动的计算有时,行程问题中的物体或人相对运动,即彼此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计算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速度之间的相对关系。

如果两个物体或人以不同的速度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可以通过将两个速度相加来计算他们相对于固定点的速度。

五、时间的换算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时间的换算是非常常见的。

例如,将分钟换算为小时、将小时换算为分钟等等。

在进行时间换算时,需要注意保持换算前后的数值关系不变。

例如,1小时等于60分钟,所以如果要将2小时换算为分钟,那么2小时=2×60=120分钟。

六、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行程问题常常通过应用题的方式进行提出。

在解决应用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然后根据所求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有些问题需要建立方程来求解,有些问题则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来帮助解答。

七、应用题的策略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非常重要。

对于复杂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先将每个物体或人的行程进行分析,然后逐个求解。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行程问题》(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行程问题》(含答案)

17.行程问题知识要点梳理一、基本公式:1.路程=速度×时间2.速度=路程÷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二、问题类型1.相遇问题:①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②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③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2.追及问题:①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②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③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3.流水行船问题:①顺水速度=船速+水速②逆水速度=船速-水速③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④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列车过桥问题:(1) 火车过桥(隧道):火车过桥(隧道)时间=(桥长+车长)÷火车速度(2) 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时间=车长÷火车速度(3) 火车过人:①火车经过迎面行走的人:迎面错过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②火车经过同向行走的人:追及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4) 火车过火车:①错车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②超出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1 一般行程问题【例1】小王骑公共自行车从家去上班,每分钟行350米,用了20分钟,下午下班沿原路回家,每分钟比去时多骑50米,多少分钟到家?【精析】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家到单位的距离,再求出下班的速度,最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解答。

【答案】350×20=7000(米)350+50=400 (米/分)7000÷400=17.5(分钟)答:17.5分钟到家。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知识点:依据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冋题。

考点2 相遇问题【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 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①基本行程主要考察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解题思路:一共三个量,求其中一个,那么就想办法找其它两个。

②路程中点例如题中出现:距离中点XX米。

解题思路:关于中点的条件,其实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利用它就可以列方程。

例如甲乙两人相遇点距中点1千米,说明两人的路程差是2千米(这就是一个等量关系)③相遇与追及行程问题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相遇是速度和,追及是速度差。

(隐藏条件都是两人时间相等,一般都是同时出发)④环形跑道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合走一圈相遇一次;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次追及路程就是一圈。

⑤二次相遇第一次相遇,两人合走1个全程,二次相遇时两人合走3个全程,三次相遇时两人合走5个全程,以此类推。

⑥比例行程涉及比例的知识。

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时间(速度)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时间)成正比。

⑦发车问题发车间隔固定,则两车间的距离是固定的。

人与车同向时这个距离就是追及距离;人与车相向时这个距离就是相遇合走的距离。

⑧上下坡问题(平均速度公式)即变速问题,注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去时上坡路回来就变下坡路;去时下坡路回来就变上坡路。

常用方法是把一个往返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则上坡路与下坡路的路程相等,即都等于原来的路程,强行把等量关系暴露出来。

⑨流水行船(流水中的相遇与追及)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流水中的相遇与追及与水速无关(流水行船中速度和、速度差与水速无关)⑩钟表行程属于环形跑道,但是单位比较特殊。

把钟面当成60小格;分针每分钟行1小格,时针每分钟行1/12小格。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或分割成这些基础的行程。

例如走走停停的可以把走和停区分开,一般是分段进行计算,有时要用到比例,难度较大。

出发时间不同的可以转化成出发时间相同的,或者找到同时出发的那个时间。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公式:1.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题:例1: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2: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的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小学六年级的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时间、距离、速度等有关。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1. 行程的定义行程是指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

在行程问题中,我们通常用距离和时间来表示行程。

行程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的,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的行程。

2. 速度的定义与计算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

计算速度的公式为:速度 = 距离 ÷时间。

在行程问题中,当我们已知行程和时间,可以通过速度计算出距离;当我们已知距离和速度,可以通过速度计算出时间。

3. 平均速度的概念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计算整个行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 = 总距离 ÷总时间。

其中,总距离指的是整个行程的总路程,总时间指的是整个行程所需的时间。

4. 汽车、火车等多物体同时行驶的问题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解决多个物体同时行驶的问题。

比如,一辆汽车和一辆火车同时从A地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在B地相遇。

我们需要计算汽车和火车的速度以及行驶的距离。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物体为基准,计算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基准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5. 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指在行程当中,一个物体从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的问题。

比如,小明从家里出发追赶小红,我们需要计算小明和小红相遇时的距离和时间。

在解决追及问题时,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物体为基准,计算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基准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6. 时间延长或减少的问题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计算行程的时间延长或减少对速度的影响。

比如,小明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需要20分钟,现在他只能用10分钟,我们需要计算他的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等于行程,通过设立方程求解。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理解这些知识点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行程问题。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汇总时间规划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解决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指根据给定的条件来确定旅行的时间、距离、速度等参数的问题。

下面是六年级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点汇总。

1. 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在行程问题中,距离、时间和速度是最基本的概念。

速度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常用的单位包括千米/小时和米/秒。

如果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通过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距离。

同样地,如果已知距离和速度,可以通过距离除以速度来计算时间。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当行程中存在不同的阶段或段落时,可以计算出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整个行程的总距离除以总时间来计算。

然而,在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注意,如果每个阶段的时间和距离不相等,则需要先计算每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再求平均数。

3. 单程和往返行程行程问题可以分为单程和往返行程。

在单程行程中,只需要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时间和速度。

而在往返行程中,需要考虑到来回的距离和时间。

对于往返行程,可以将整个行程拆分为单程的两倍,并根据单程的距离或时间计算整个往返行程的参数。

4. 时间差和时间点的计算行程问题还常常涉及到时间点的计算。

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出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在求时间差时,可以利用时间点之间的减法运算。

此外,还需要注意十分、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5. 速度的换算在行程问题中,有时会涉及到速度单位的换算。

常见的速度单位包括千米/小时、米/秒和千米/秒。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按照计算规则进行换算,尽量避免出错。

6. 综合运用行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六年级还将学习如何综合运用所掌握的行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实际问题可能涉及旅行的时间、速度、距离等方面的计算,并需要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通过对六年级行程问题的学习,学生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行程及流水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行程及流水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行程及流水问题及答案一、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1、基本题型: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

(1)、路程=速度×时间(2)、速度=路程÷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2、相遇问题:两辆车同时相向而行或在封闭路线中同时相背而行.(1)、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2)、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3)、其中一辆车的速度=路程÷相遇时间-另一辆车的速度3、追击问题: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1)、追击时间=追击路程÷速度差(2)、速度差=追击路程÷追击时间(3)、追击路程=追击时间×速度差例1:甲在乙的后面28 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6 千米,乙每小时行9 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28 千米(追击路程),28 千米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

列式 2 8 ÷ ( 16-9 )=4 (小时)模拟试题1 、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115秒。

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间隔10米。

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2、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

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3 、划船比赛前讨论了两个比赛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在比赛中分别以2。

5米/秒和3。

5米/秒的速度各划行赛程的一半;第二个方案是在比赛中分别以2.5米/秒和3.5米/秒的速度各划行比赛时间的一半。

六年级数学下册行程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1)【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速度、时间、路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行程问题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①相遇问题(相向而行)②相离问题(相背而行)③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其基本数量关系是:①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②相离问题:速度和×时间=相距路程③追及问题:速度差×时间=追及路程【基本练习】1、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是小车速度的34,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客、货两车同时从相距37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3、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6小时相遇。

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2,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67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5小时相遇。

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5、甲、乙两船同时从武汉出发开往上海,已知甲船每小时行52千米,乙船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后,两船相距多少千米?【例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

已知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所以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的比也是6:5,即甲车行了全程的611,乙车行了全程的511;又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也就是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12×2=24千米。

解答: 12×2÷(611-511)= 练习1:1、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

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7:8,A 、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两辆汽车同时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车达到B 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 地12千米处与乙车相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行程问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1.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65千米,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这时超过中点1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从甲地到乙地,大车要行6小时,小车要行4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离两城公路中点3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3. 一列快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20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3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城相向出发,相遇时,慢车距离甲地还有108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 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8小时相遇后,客车继续向前开出到乙地还要4小时,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35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5.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3小时相遇,相遇后继续行驶,又经过2小时客车到达乙站。

已知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30千米。

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 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两车继续向前行驶,当摩托车到达A地,汽车到达B地后,两车立即返回。

已知第二次相遇距A地还有130千米,汽车与摩
托车的速度比是,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每小时少行10千米,就会比计划时间多走,如果速度
提高,就会比计划少用2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 甲乙两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当甲走了全程的时,乙只走了9.6千米,当甲到达西镇时,乙距西镇还有全程的,求东西两镇相距多少千米?
9.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往B驶出,出发后,甲乙两车速度比是,当甲车行至中点时,乙离中点还差60千米,当乙车到达中点后,速度提高了50,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离B 地还有多少千米?
10.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候,甲乙的速度比是,相遇后,甲速减少20,乙速增加,这时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 甲车行3小时的路程乙车要行5小时,甲乙两车同时从A出发向B地行驶,甲车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60千米处与乙车相遇,当乙到达B地时,甲车距A地还有多少千米?
12.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0千米,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当乙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比是时,甲车再行全程的,可到达B地,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乙的速度提高了,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 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4. 甲乙两个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同向而行,经过4小时15分钟,是甲在C处追上乙,这时两人共行了41千米,乙从A到B要行1小时45分钟,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