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古浪方言代词

合集下载

天祝方言音系研究报告

天祝方言音系研究报告

pfh
v
n
類(一类人) uei
13
1
李如龍.漢語方言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1.
精 ts 從 清 從 心 邪 莊 章 知 澄 澄 tʂh 初 昌 崇 徹 生 ʂ 書 禪 船 日 見 tɕ 精 從 群 溪 tɕh 清 從 群 曉 匣
一等、少數三等 一等仄聲 一等 一等平聲 多數為一等 三等 二三等 三等 二三等 仄聲 二三等平聲 三等 平聲 二三等 三等 三等 三等 多为开口三等 多為三四等 三四等 三等仄聲 三等仄聲 三四等 三四等 三等平聲 三等平聲 三等 開口二等 三等 三等四等 合口三等 一二等
tsh s

ʐ
ɕ
邪 心 熊 見 群
k
kh
溪 群 匣
一二等 三等平聲 一二等
x 溪
曉 影 疑 以 云 日 溪
一二三等仄聲 開口 一等三等 三等 合口三等 三等
瞎虎海黑毀漢謊灰化 壓惡矮愛幼煙恩印鷹案襖約 雅餓魚艾眼驗願迎言元嚴岸 夜引羊用延緣 域榮永遠運 兒二而 勸

天祝方言與中古音聲母的對照關係说明: 1. 天祝方言聲母的來源 天祝方言共有 25 個聲母,每個聲母的來源如下: 天祝方言声母 p ph m pf pfh f v t th n l ts tsh s tʂ tʂh ʂ ʐ tɕ tɕh ɕ k kh x 中古音 幫母,並母仄聲; 滂母開口,並母平聲; 明母; 知母二三等平聲,莊母三等上去聲; 禪母、書母合口三等,生母合口二等; 奉母、非母、敷母合口三等; 疑母合口一二等,微母合口三等,影母合口一等; 端母字,定母仄聲; 透母;定母平聲; 泥母,疑母; 來母; 精母一二等,從母一二等仄聲; 清母一等,從母一等平聲; 心母一三等字; 莊母,章母三等,知母二三等;澄母; 澄母二三等,初母,昌母三等,崇母,徹母; 生母二三等,書、禪、船三等; 日母開口三等; 見母; 見母,精母三等,從母三等仄聲,群母仄聲; 曉母,匣母開口二等,邪母三等,心母三四等; 見母; 溪母,群母平聲; 匣母一二等,曉母一二三等;聲 韻 Nhomakorabeap

兰州方言代词

兰州方言代词

兰州方言代词作者:张巍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摘要]兰州方言是兰银官话的代表方言。

本文主要通过对金城片三个方言点代词的对比探究来揭示其特点。

[关键词]兰州方言;代词;兰银官话[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48-02甘肃方言属官话方言,内部分为兰银官话、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

兰银官话又分为金城片和河西片。

兰州市的皋兰、榆中、永登方言同属于金城片。

三地的方言既有明显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

本文通过对三地方言代词的比较探究,揭示其特点。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它跟所代替、所指示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

就是说,所代替的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句子成分,皋兰、榆中、永登县方言代词的分类跟普通话一样,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类。

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代替人和事物的词。

根据所指对象不同,人称代词分为三身代词,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

除此之外,方言里还有己称代词、旁称代词、统称代词等。

本节主要对兰州三点的三身代词进行研究,从本身形式上比较揭示各自的特点和找出共性。

三点三身代词列表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单数内部比较一致,都是“我”和“你”;第三人称代词单数有两套,“他”型没有非“他”型的使用频率高。

在某些方言内部有的代词有多种形式叠置使用的现象,如永登的第二人称代词复数。

三点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与普通话的一致,即都可做主语、宾语、定语等。

例如:(1)我吃饭起尼。

(“起尼”意思与普通话中“去呢”一致)(2)那是那们滴东西,拗几个再不老动咯。

(那是他们的东西,你们几个再不要动。

)(3)假可能不知道卬们今天走,你给说上一声。

(他可能不知道我们今天走,你给告诉一声。

)三点方言人称代词在三身代词的复数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虽然三点方言中复数表达形式都有“单数人称代词+们”的形式,但因当地人的表达习惯,这种用法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为人们所使用,更多的使用合音形式。

岚县方言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关系

岚县方言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关系

岚县方言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关系岚县方言是山西省晋中市岚县一带特有的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在岚县方言中,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方言特有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岚县方言中的指示代词分为近指示代词和远指示代词。

近指示代词包括“这个”、“这边”、“这儿”等,用来指示离说话者较近的地点或事物;远指示代词包括“那个”、“那边”、“那儿”等,用来指示离说话者较远的地点或事物。

指示代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听话者理解说话者所指的具体对象,并且可以帮助表达者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它们共同构成的方言特有的语法结构中。

在岚县方言中,指示代词往往与结构助词一起使用,共同构成了一些特殊的句型和表达方式。

“这个”+动词+结构助词,“那个”+动词+结构助词等,这种结构在岚县方言中非常常见,是表达特定含义的重要方式之一。

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搭配也体现了方言的语法规则和逻辑特点。

在岚县方言中,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不同的搭配方式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和语气。

“这个”+动词+了,“这边”+动词+了,分别表示了表述对象的动作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

这种搭配的精准性和灵活性,正是岚县方言的语法特点之一。

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搭配还可以帮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

在岚县方言中,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搭配方式很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情境进行变换和调整。

通过熟练地运用这些搭配方式,说话者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语气、情感和态度,使得交流更加生动和贴近实际。

岚县方言中的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方言特有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指示代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听话者理解说话者所指的具体对象,并且可以帮助表达者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结构助词则与指示代词搭配使用,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句型和表达方式,体现了方言的语法规则和逻辑特点。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摘要]天祝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

由于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呈现出混合的特点。

在天祝亲属称谓中还体现出“舅权至上”的特点。

[关键词]天祝;汉语方言;亲属称谓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是生活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的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

由于天祝独特的人文语言环境,受语言接触影响的程度较深,因此语言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天祝方言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和藏语方言。

在汉族聚居区,人们交流往往用汉语(即天祝话);在藏族人口多的地方交流仍用藏语;在交流、贸易过程中,已有不少人掌握双语,能用双语交流,一些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交流中仍用藏语进行交流。

在此过程中,汉语和藏语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方言词汇,亲属称谓词也不例外。

本文从天祝方言亲属称谓的实际出发,根据田野调查的内容,以汉族方言为重点,附带藏族方言,主要探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在天祝方言中,亲属的称谓有两种,即藏语系统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系统的亲属称谓。

而藏族的汉语亲属系统的称谓是藏语的亲属称谓与汉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一个中介,虽然名称上不同,在结构上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汉藏通婚的家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难以分出是属于哪个系统的称谓,是一种混合且混乱的称谓,但能清楚地把亲属关系表达出来。

藏语中的亲属称谓是分血统的,有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总体特点汉语亲属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及文化渊源,天祝亲属称谓词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总体而言,其特点体现为:一方面,汉、藏语亲属称谓融为一体,混合使用。

如:在一汉族家庭有孩子称父亲为“阿爸”,称母亲为“妈妈”。

在这两个称谓中,前一称谓是藏语中称父亲的称谓,而后一句则是汉语中对母亲的称谓;在一些汉藏通婚家庭中,亲属称谓呈现出汉藏亲属称谓共用的特点。

浅谈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关于甘肃省武威地区

浅谈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关于甘肃省武威地区

知识文库 第2期108 浅谈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关于甘肃省武威地区王景同普通话相比较,武威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较大,它只有后鼻音而没有前鼻音。

在表情达意方面,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厚。

因此,武威人学习普通话主要从语音入手。

一、对于武威方言的认识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发音有区域特色。

作为甘肃方言,它有着自己的特点。

在张盛裕的《河西走廊的汉语方言》里,详细介绍到,甘肃省在西北部,祁连山以北,会稽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因是黄河以西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通称河西走廊,古为“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有武威、民勤、古浪、天祝、金昌、张掖等县市,说汉语的人口总计约三百五十多万。

而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素有“银武威”之称,国宝铜奔马就是在这里出土的。

武威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北次方言,是西北官话的重要方言之一。

按照地域可将武威方言分为:凉州方言、民勤方言、古浪方言和天祝方言。

在我所在的凉州区内,凉州方言又被俗称“秃嘴子话”,大致是这里的人认为紧挨沙漠,水土不佳,人的嘴是“秃的”(短的),所以说的是“秃嘴子话”,也带有一定的自卑成分。

武威方言有25个声母(包括零声母),29个韵母,3个单字调(不包括连读中的轻声)。

武威方言音系和普通话相比较,有如下明显差异:⑴多V、Z、R三个声母。

V是唇齿浊擦音,其属字为普通话零声母合口呼字。

例如:武【vu213】。

Z是舌面前浊擦音,专与i、Y二韵母相拼。

R是小舌浊滚音。

⑵多一个舌面后高不圆唇韵母,只与R声母相拼。

ts⑶组声母属字比普通话的多。

⑷单字调只有三个。

⑸在武威方言读音里,只有后鼻音而没有前鼻音。

比如:“春分—冲锋、乡村—香葱、人民—仍名”。

同时,作为方言,武威地区的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厚。

比如:急惶惶——对急性子人的称垯呼,杂圪——对做事蛮不讲理的人的称谓,冷棒——不机灵的人,呼噜系——咽喉,刚就么——就是的、表示同意,夜料个——昨天。

甘肃兰银官话方言代词

甘肃兰银官话方言代词

甘肃兰银官话方言代词作者:宗燕杨生善于欢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摘要]甘肃兰银官话属于官话方言。

第三人称代词有“他”型和非“他”型之别,非“他”型的来源与旁称代词有关。

人称代词复数的形式是在单数后加“们”。

其他代词都与古汉语有渊源关系,指示代词为二分的,疑问代词形式比较复杂。

[关键词]甘肃方言;兰银官话;代词特点[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38-02甘肃兰银官话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的一种,可分为金城片和河西片,具体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及兰州及其周围的地区,本文主要在对甘肃兰银官话方言代词进行系统描写的基础上揭示其特点。

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代替谈话的人的代词,一般分为三身代词三类。

(一)单数人称代词兰银官话方言中,第一人称单数的形式基本一致,汉字转写为“我”,读[ ]上声,敦煌市的较为特殊,读[ ]上声,我们认为是对古汉语人称代词“我”的继承。

中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属于果摄开口一等上声哿韵疑母,声母为[ ]。

今兰银官话读[v]声母是比较晚近出现的一个音,敦煌的声母读法保留了中古音。

内部的这种差别是由于敦煌方言的形成跟甘肃其他兰银官话的形成不同造成的。

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在兰银官话方言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声母方面看都是[n]声母,韵母都为[i],声调都为上声。

应该是对古汉语“尔”的继承。

第三人称代词单数在兰银官话中一般都有两套,即“他”型和非“他”型,“他”型基本形式为“他” [ ],可能从中古人称代词“他”发展而来,也可能是受近百十年来强势的官话方言的影响而出现的。

“他”作为人称代词起源于唐代,但“他”型在兰银官话中不常用,常用的是非“他”型。

非“他”型形式比较复杂,主要有“那[na]”、“呀[ ]”、“家[ ]”、“捏[ ]”、“彼[ ]”等形式,都为上声。

需特别提出一说的是民勤方言里的“彼”,应该是由古汉语里的远指代词演化而来的。

天祝古浪方言代词

天祝古浪方言代词

指示代词一般分为远指代词和近指代词。远指代词
言 以干城 乡大滩村 口音为准( 下文均以天祝方言 、 古浪方 又分为一般远指和更远指 ,近指代词则分为更近指和一 言代称 ) 。天祝话跟古浪话都有三个单字调类 , 阴平上都 般近指 。 一些代词 的具体形式在两种方言里 的分歧较大 ,
是半 高平调 4 4 ,阳平都是高降调 5 3 ,去声都是 低升调 如下 表 :

致 个 啪 - 一

鬈 t W 致 t Ⅱ 目 n u 些 1 a 子 e J 致 致 面 些 奄 虮 t J J m 酾 j 越 1 1 t 4 r n a  ̄ j j i a 粤 4 m o j r  ̄ 1 4 mu h g i e J t s l
无视
单教
第 三人 称 复数 l
奈 个 奈乎 子n c J x u 1 奈 目些 奈 些q c J F i e n 奈 目个 远 指 n £ J k Y , n e J k Y J 务乎些n £ J x u J de 奈扎 些 n e 4 mu  ̄ k x J 奈目 挠 个n ' ,  ̄k x z 务 目乎I  ̄ E J F f l U l X U J 奈 目些 子 n £ J 喀 a 1 qe J 奈 目价 挠乎予 n 0 1 x u 如1 F I B J mu 1 e l e X S l 奈d b n e J 喀 a 1 n C I 兀 1 u 1 l a 1 挠 些n c j e J 奈 目n & l mu 1 这 a 致 t J 致乎虮 I x 致 目些 致 它垮 1 a t ' a n

第一人称代词单数都是“ 我” , 复数是“ 我们 ” ; 第二人 称代词单数都是 “ 你” , 复数是“ 你们” 。 第三人称代词单复

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

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

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作者:雒鹏邵云英张艺玮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摘要]甘肃方言主要指分布在甘肃省境内的汉语方言。

第三人称代词大都有两套。

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复杂多样,有附加型、变音型、合音型三种。

第三人称代词非“他”型的来源是多源的。

大多数复数词尾的语义都与人集居之所有关。

[关键词]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类型特点[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28-03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分布有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哈萨克等民族,除回族说汉语,其他各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本文甘肃方言为“甘肃汉语方言”的简称。

甘肃方言,从语言分区角度说,有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还有少数以方言岛形式分布的西南官话;从地理分布角度说,有陇东方言(包括庆阳、平凉二市六盘山以东地区的方言)、陇中方言(包括六盘山以西的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的县区的方言)、陇南方言(包括陇南市及天水市境内的一部分的方言)、河州方言(包括今临夏州和甘南州境内说汉语的地方的方言。

河州是个历史地理名词,范围与古代的略有不同)、兰州及周围地区方言,河西走廊方言。

由于甘肃的地形呈东南—西北走向分布,地域跨度大,再加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所以其方言也颇具特色。

代词是一个语言或方言的基本词汇的主要成员,而人称代词是最能代表一个方言特征的成员,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具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所使用材料涉及甘肃方言的73个点,全为作者调查所得,有的是实地调查的,有的是对西北师范大学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调查的。

本文主要描写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特点,我们从类型和来源两方面入手。

一、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类型人称代词是一种方言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基本词,是一个封闭的特殊的类,可以做穷尽性的调查研究。

目前,汉语言学术界一般把人称代词从语义的角度分为三小类,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合起来也有称为“三身代词”的),每类下面又按称代的人数的多少分为单数和复数两组。

古浪民风民俗

古浪民风民俗

古浪民风民俗,你知道多少?称谓父母称爹爹(爸爸)、妈妈;祖父母称爷爷、奶奶;曾祖父母称太爷、太太;高祖父母称祖太爷、祖太太;诸伯叔父母按排行称×爹、×妈;远房诸伯叔父母按排行称×爸、×婶;诸姑母及其丈夫冠姓称×姑爹、×姑妈;未出阁者只称姑妈或称娘娘;母之兄弟及妻称舅舅、舅母,也冠以排行称×舅舅、×舅母;母之姐妹及其丈夫也称姑爹、姑妈,如同父之姐妹。

爷爷的姐妹及外公的姐妹统冠姓称×姑爷爷,×姑奶奶;奶奶的兄弟及妻子冠以排行称×舅爷爷、×舅奶奶;岳父母面称大大,大妈,背称外父、外母;岳父的兄弟及其妻子面称按排行为×爹、×妈,背称×外父、×外母;岳父岳母的姐妹及其丈夫统冠姓称×姑爹、×姑妈;父母及岳父母的姑表、姨表兄弟统冠姓称×爸、其妻称×婶;无特定称谓的长一辈亲戚,如哥弟的岳父母、姐妹的公婆,一律冠姓称×家大、×家大妈,大靖片及南部山区统称姨夫、姨娘;儿子的岳父母,女儿的公婆,侄儿的岳父母、侄女的公婆,以及其它侄辈的岳父母,侄女辈的公婆统统互称亲家;儿子、女儿的干爹、干妈,干儿干女的父母也称亲家;子女称后父为大大,后母为妈妈。

妻子的兄弟面称哥、弟,统称舅佬;妻的姐妹面称姐姐、姑娘,背称大姨、小姨;妻的姐夫、妹夫面称姐夫、姑爷,背称“挑担”。

丈夫的父母面称爹爹、妈妈,背称公公、婆婆;丈夫的兄弟面称哥、弟,背称阿伯子、小叔子;哥的妻及同辈份年长者之妻一律称嫂子,兄弟的妻子背称弟妻;丈夫的姐妹面称姐姐、姑娘,背称大姑子、小姑子。

婚嫁成婚最初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去说媒,也有女方请媒人的,但极为少见。

定婚时男方到女方家,互相探看,并互赠礼物,叫“对相”。

定婚时男方由媒人及亲友陪同到女方家,去时要带20个红心黄皮馒头,馒头要点上双点花;带一块背面染红的猪肉,叫“方子”;还要带礼金、衣料、衣服、首饰、手饰、烟酒等。

兰州方言代词

兰州方言代词
定语等 。例如 :
榆 中方言: 那忙滴尼。( 他忙着呢 )
皋 兰方言 : 那们又浪起咯吗?( 他们 又逛去
了吗 ? )
永登方言 : 假们来 了。( 他们来了。)
三点方言单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都是上声, 第三
人称是 阳平 , 这是 明显 的区别 。
二、 指 示代 词
( 1 ) 我吃饭起尼 。( “ 起尼” 意思与普通话 中
万 前点 第… 人称 第 二人称 第 三人称 单数 复数 举数 复 数 单数 复数 皋 兰 我 印 你 您 拗 邶 他 那们 榆中 我 旺 你 您 那 他 那们 我 我们 你 你们 假 他 假们 永登 印们 您 那 他 那们 您 们
[ 中图分 类号 ] H1 7 2 .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1 0 0 5 — 3 1 1 5 ( 2 0 1 3 ) 2 2 - 0 0 4 8 - 0 2
甘肃方言属官话方言, 内部分为兰银官话、 中原官话和
西南 官话 。 兰银官话又分 为金 城片和河西片 。 兰州市 的皋兰 、 榆中、 永登方言 同属 于金城片 。 三地 的方 言既有明显 的共性 ,
一 一
人称复数用 “ 印” 表示 , 榆 中多用 “ 旺” 来 表示 , 永登 虽有 “ 我

人称 代 词
们” 的说法, 但以调查地点秦王川和苦水镇为例 , 人们大多说
人称代词是代替人和事物的词。根据所指对象不同, 人 “ 印们” 。 “ 印” 、 “ 旺” 、 “ 您” 的形式应该是单数形式与“ 们” 的合 称代词分为三身代词 , 即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 音。 “ 印们” “ 您们” 的说法可能是受了普通话复数表达形式的 词。 除此之外 , 方言里还有己称代词、 旁称代词、 统称代词等。 影 响造 成的。 本节主要对兰州三点的三身代词进行研究, 从本身形式上比 较揭示各自的特点和找出共性。三点三身代词列表如下 :

凉州方言声韵调及其与中古音和北京话的对应关系

凉州方言声韵调及其与中古音和北京话的对应关系
.1 4.
万方数据
河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l期
u韵母。
o中古音咸、山二摄阳声韵,北京话是前鼻音韵母On【an】、ion【ien】、tlOn【uan】、fion【y锄】,凉州 方言是鼻化韵母它、i琶、u色、妒。古音宕、/'r--摄阳声韵,北京话是后鼻音m19【orj】、iang【i姗】、uon9
[uao】,凉州方言是鼻化韵母啻、氓u吾。咸、山、宕、江四摄阳声韵在凉州方言中合流了。个别字跟北
中图分类号:J1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20(2009)01—0011—05
一、概说 凉州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上游,东南西北四面分别与古浪、天祝藏族自治县、金昌、民 勤以及青海省接壤,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优势。凉州历史悠久,西汉属武威郡,三国 时,魏文帝因这里地处西方、气候寒冷而设置凉州,上升为全国十三州之~,凉州从此在历史上奠定它 的重要地位。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四个凉国都曾在这里建都兴国,创造了史不绝 书的。五凉文化”。隋末唐初李轨在这里建立大凉国,凉州成为显赫一时的“五凉古都”。宋朝时期。这 里是西夏国的“陪都”。元代成吉思汗之子与西藏宗教领袖萨班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盟”.完成 了西藏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明、清时期。分别在这里设置凉州卫和凉州府。中华民国置甘凉道,后改 为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为专区所在地。1985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 武威县改为武威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7月27日,经 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凉州区现为武威市所辖,全区辖19镇18 乡,2个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面积5081平方公里,总人口102.2万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 县级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为武威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凉州方言属西北方言兰银官话河西片。本文主要讨论凉州方言的声韵调及音值,结合中古音和北京 话音系,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进行比较,揭示其与中古音和北京话的对应关系。 二、凉州方言声韵调 (一)声母 凉州方言声母共有27个,包括零声母。 1.声母表

从《窦娥冤》看元杂剧中的方言在古浪方言中的留存

从《窦娥冤》看元杂剧中的方言在古浪方言中的留存

从《窦娥冤》看元杂剧中的方言在古浪方言中的留存作者:严春梅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14期摘要:从元杂剧《窦娥冤》来看,许多元杂剧的方言留存在了古浪方言中,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着地域优秀文化。

传承优秀文化,就要保护方言。

关键词:元杂剧;方言;传承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55-01古浪,甘肃武威市的一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乌鞘岭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

属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地区。

古浪历史文化悠久,有宝卷、民间故事、古浪老调等文化遗产,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更有独特的铿锵有力的古浪方言。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古浪方言中留存有许多元杂剧中的方言。

以元杂剧《窦娥冤》来说,里面就有许多元代的方言留存在了古浪方言中。

《窦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它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一出优秀的剧作。

说它优秀,是因为它不仅塑造了窦娥这一文学形象,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统。

剧中的方言更为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寻根提供了依据。

古浪方言中便留存有《窦娥冤》中的许多方言。

一、元杂剧方言在古浪方言中的留存现象(一)名词①娘儿两个古浪方言中把母亲跟她的一个孩子,合称为娘儿两个,普通话则称为“娘俩”。

如:“我们娘儿两个,等你半天了。

”《窦娥冤》中有“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②老子古浪方言中,对第三者说自己的父亲则为“老子”。

如:“我的老子在世时,盖了这一院房子。

”有时,别人称对方的父亲,也说“你的老子”,如“你的老子刚从这儿走了。

”普通话中的称为“父亲”或“爸爸”。

《窦娥冤》中有“窦娥,你药杀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死休?”③庄上古浪方言中就是“村庄里”的意思,如“她的事情庄(子)上传疯了。

”普通话则为“村里”“村上”。

《窦娥冤》中有“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

”④营生古浪方言中指做的某项用于谋生的工作或事业。

凉州贤孝唱词语法特点选析

凉州贤孝唱词语法特点选析

凉州贤孝唱词语法特点选析武威,古凉州,今甘肃历史文化名城。

其地方曲艺“凉州贤孝”更是由来已久,流传至今,是武威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弹唱艺术。

凉州贤孝是用地道的武威方言弹唱的,唱词多用方言,通俗易懂,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

通过对唱词中一些词类的语法现象进行研究,探析语法特点,发现武威方言极富地方特色,可以为文献学、历史方言学、历史词汇学以及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佐证,对武威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标签:凉州贤孝;唱词;语法;特点;分析武威,古称凉州,位于甘肃省的中部,河西走廊的东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按照方言的地域划分,武威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武威方言又分为凉州、民勤、古浪、天祝方言,而武威方言以凉州方言为主要方言。

一、以“凉州贤孝”唱词为载体研究武威方言的语法特点的意义武威是历史文化名城,凉州贤孝是武威的古老地方曲艺,是武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凉州贤孝是一种广泛流传在武威城乡民间说唱艺术,从事凉州贤孝弹唱的艺人,大多是盲人,因此又称“瞎弦”,是由盲人用三弦在街头巷尾演出的一种弹唱艺术。

唱词多用原汁原味的武威方言俚语,极富地方特色。

2006年凉州贤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瞎弦学艺靠的是口口相授,凭的是耳听心记。

“瞎子不念书靠死记”的俗语颇为准确地反映了盲人拜师学艺的艰难,往往师傅说上段,弟子要继续接下半段。

这样使得唱词具有不确定性,凉州贤孝唱词的版本很多。

这些唱词是由盲人在街头巷尾自弹自唱,唱白杂糅,随意性较大。

通俗易懂的唱词,配合婉转和谐的曲调,以颂扬古今英雄贤士、贞女贤妇、孝子贤孙、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旋律;弘扬贤顺为宗旨,传递贤孝的正能量,把武威古老淳朴的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通过贤孝艺术表现出来了。

因此,对其唱词的语法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的后人更好地凭借保留下来的方言了解今天的社会。

研究凉州贤孝中的方言,可以为学者研究文献学、历史方言学、历史词汇学以及文字学等学科提供佐证,对我们挖掘、整理、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

甘肃古浪话声调格局研究

甘肃古浪话声调格局研究
从县志以及别的史料的记载来看袁 古浪县曾接 纳过大批山西移民袁 现在的古浪县城又容纳了县内 有不同口音的古浪人袁 这些都对古浪话的声调有一 定影响遥 叶古浪县志曳渊2011冤记载了古浪县各个地区 受周边方言影响的情况袁 但对具体情况却没有细致 说明袁 当地人能听出不同区域的口音袁 但是却不能 进行专业的分析遥 古浪城关话的声调研究对今后研 究其他乡镇口音具有重要意义遥 此外袁 单字调描写 存在的分歧袁 给连读变调研究带来了困难遥 除此以 外袁 古浪话的声调研究对于河西地区汉语方言袁 甚
从调类看袁 古清声母平声字尧 古清声母上声 字尧 古次浊声母上声字在古浪方言中读为一个调袁 称为 野阴平上冶 调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浊声母上声尧 古清声母入
声字尧 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及古去声读为一个调袁 为 去声调曰 古浊声母字平声字尧 古全浊声母入声字读 为一个调袁 为阳平调遥 入声分派中会出现例外遥 我 们在字表设计中也考虑到了中古来源遥
收稿日期:圆园20-11原1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兰银官话的形成和演变研究”(20BYY049)。 作者简介:高延锦(1997—),女,甘肃古浪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实验语音学。
14
第 26 卷第 3 期(2021)
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声调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遥 因 此袁 本文拟运用声学实验方法袁 以客观数据展现古 浪话声调格局袁 深入探讨前人分歧产生的原因遥
(二)阳平调的音高特征 在前人的研究中袁 古浪话的阳平调是一个高降 调袁 调值为 53/52袁 并无调型上的分歧遥 从此次调查 的情况来看袁 古浪话阳平的声调曲线在 1 度和 5 度 之间袁 调值为 51袁 是一个高降调遥
平均值
平均值+标准差
图 3 阳平调的主体分布图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甘肃方言在清代以来的甘肃多个地方志当中都有所描述,基本上都附在“风俗”往后,但是实际上对甘肃方言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研究都相对较少,特别是甘肃方言中的疑问代词研究更是寥寥。

研究甘肃方言中的疑问代词,对研究整体甘肃方言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基于此,有必要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种类、功能用法以及探源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为汉语方言代词以及西北方言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种类1.1问人的代词大多甘肃方言当中,都是以“谁”的形式为问人的疑问代词,不过也有一些方言中是通过“阿谁”形式为疑问代词,“谁”经过音变后,可转变为丝、啥、拾,代表问人的一些疑问代词,可以是单独指一个人,也可同时指多个人。

问多数人的疑问代词是在单问后面加上有多数含义的后缀语素,一般有些、们、都、些个、们些。

甘肃兰州的官话方言当中,常用的是谁、谁们和谁个,其他形式大多出现在中原官话方言当中。

1.2问物的代词甘肃方言当中,问物类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啥”或者“什么”,尤其在兰银官话方言中比较一致,不过在中原官话方言中,会对“啥”进行音变以及形式转变,主要有“色、啥个、麻个、啥子、色果”等。

具体说法包括“啥、啥子、啥个、啥开、什麻、舍、梭”等,主要分为“非啥”类和“啥”类两种不同类型。

1.3问数量的代词甘肃方言中,问数量的疑问代词和普通话差别不大,主要形式为“多少”、“几”。

另外,甘肃方言中还会以“多麻少”代表数量疑问,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蕴含选择疑问含义,另一种相同于普通话当中的“多少”。

同时,部分甘肃地区也会有其它比较特殊的代表问数量的疑问形式,包括阿们几、咋们些儿等。

1.4问处所的代词在甘肃方言当中,代表问住所类型的疑问代词,具体形式比较复杂,不过总体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形式:阿、咋、达、拉、哪,这些都属于单音节词。

不过基本形式后面,通过附加差异化词缀语素,来表达差异化的语义,“些、里、扎、塔、尼”等属于较常使用的后缀语素,具体说法有咋塔、哪、哪儿尼、阿塔子、呀里、阿尼等。

天祝-我的故乡

天祝-我的故乡
尚岭,位于天祝县境中部,南临马牙雪山,西接古浪山峡,岭南有滔滔 不息的金强河与水草丰美的抓喜秀龙草原,岭北有当地人誉为“金盆养鱼”的安远小盆地。乌鞘岭东西长 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海拔3562米,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驰名于世。正当您打开中国地形图, 找到祁连山时,就会一眼看到主峰海拔3000多米的乌鞘岭。它位于巍巍祁连山东端的甘肃中部,是东西部的重 要交通要道。由于乌鞘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使它成为我国自然环境中的一条界山。首先,它是我国 地形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边界,乌鞘岭的西南为地形第一级阶梯。以东以北为第二级阶梯;同时乌鞘岭也是划 分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经过的地段,以东为季风区和外流区域,以西为非季风 区和内流区域。其次,它处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点上。在地形上,它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 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在气候区划上,高原亚干旱区、中温带亚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三大气候区在乌鞘岭相 交;在植被分区上,名字由来:藏语里称“哈香日”意为和尚岭,传说岭上曾有“湘子庙”而得名。十六国 时,曾名洪池岭。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在 东经102度07分-103度46分、北纬36度31分-37度55分之间。 南接永登县,东靠景泰县,北邻武威市和古浪县,西北与肃南 县接壤,西与青海省的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东西宽 142.6公里,南北长158.4公里。总面积7149平方公里。
五台岭 藏语称夸兰尼哈,意为空中之路,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50千 米。主峰海拔3200米,是进入天祝三峡、天堂寺、马牙雪山等风景区的 必经之路。因是自下而上五个阶梯式山峰的最高峰而得名。五台岭属高 山草原地带,其阴坡盛长高山杜鹃、山柳、金露梅等灌木丛,阳坡为草 原。连通石门沟景区和天祝三峡直至天堂寺的石天公路,盘旋而过。登 上山巅举目四望,便见万山起伏,云涛雾海,西面的祁连林海,北面的 马牙雪山和乌鞘岭,东面的松山丘陵和老虎山,南面的庄浪河谷川地尽 收眼底。“五台岭远眺”是游人不愿错过的观光机会。

兰州方言第三人称指称形式

兰州方言第三人称指称形式

兰州方言第三人称指称形式贾莹【摘要】兰州方言第三人称指称形式包括“那”“他”和“人家”。

本文从说话者的主观态度、使用的语用条件以及标记性等方面分析三种指称形式之间的差异,认为兰州方言第三人称以“那”为无标记的形式,“他”“人家”是有标记的两种第三人称形式,与说话者的主观态度有关。

此外,兰州方言“那”在第三人称标记之外扩展出的其他功能,这也增加了“那”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兰州方言;第三人称;那;他;人家【作者】贾莹【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2兰州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个:“那[la51]”和“他[t'a53]”。

它们叠置存在,共同构成第三人称代词的系统,但它们并非简单的互相替换关系,二者在分布和功能上都存在区别。

此外,兰州方言也存在表示羡称的“人家”。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首先是“他”“那”和“人家”在充当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时的标记性等级,其次是“那”兼表远指代词的类型学意义以及“那”的其他用法。

何天祥曾对兰州方言第三人称代词“他”和“那”的基本功用做过较为细致的描述[1],但是我们通过实际调查的语料验证其结论时发现一些不足,同时也观察到新的问题,下面来分析。

(一)兰州方言“他”指称第三人称的局限性何文讨论兰州方言第三人称代词“他”,分两种情况,其一是单独使用,其二是与“那”共用。

该文认为单用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和“那”有语体风格上的区别,此外“那”所具有的一些指代第三人称之外的特征,不出现在“他”上。

因此按照何文的观点,兰州方言“他”和“那”单独使用时,在指代第三人称代词这一点上功能相同、语义相同只有语体的差异[1]。

如果这种结论正确,那么兰州方言随意交谈的日常口语中,以及说话人文化水平一般时,不会出现“他”,否则,会使整个交谈的正式度提高。

古浪民风民俗

古浪民风民俗

古浪民风民俗,你知道多少?称谓父母称爹爹(爸爸)、妈妈;祖父母称爷爷、奶奶;曾祖父母称太爷、太太;高祖父母称祖太爷、祖太太;诸伯叔父母按排行称×爹、×妈;远房诸伯叔父母按排行称×爸、×婶;诸姑母及其丈夫冠姓称×姑爹、×姑妈;未出阁者只称姑妈或称娘娘;母之兄弟及妻称舅舅、舅母,也冠以排行称×舅舅、×舅母;母之姐妹及其丈夫也称姑爹、姑妈,如同父之姐妹。

爷爷的姐妹及外公的姐妹统冠姓称×姑爷爷,×姑奶奶;奶奶的兄弟及妻子冠以排行称×舅爷爷、×舅奶奶;岳父母面称大大,大妈,背称外父、外母;岳父的兄弟及其妻子面称按排行为×爹、×妈,背称×外父、×外母;岳父岳母的姐妹及其丈夫统冠姓称×姑爹、×姑妈;父母及岳父母的姑表、姨表兄弟统冠姓称×爸、其妻称×婶;无特定称谓的长一辈亲戚,如哥弟的岳父母、姐妹的公婆,一律冠姓称×家大、×家大妈,大靖片及南部山区统称姨夫、姨娘;儿子的岳父母,女儿的公婆,侄儿的岳父母、侄女的公婆,以及其它侄辈的岳父母,侄女辈的公婆统统互称亲家;儿子、女儿的干爹、干妈,干儿干女的父母也称亲家;子女称后父为大大,后母为妈妈。

妻子的兄弟面称哥、弟,统称舅佬;妻的姐妹面称姐姐、姑娘,背称大姨、小姨;妻的姐夫、妹夫面称姐夫、姑爷,背称“挑担”。

丈夫的父母面称爹爹、妈妈,背称公公、婆婆;丈夫的兄弟面称哥、弟,背称阿伯子、小叔子;哥的妻及同辈份年长者之妻一律称嫂子,兄弟的妻子背称弟妻;丈夫的姐妹面称姐姐、姑娘,背称大姑子、小姑子。

婚嫁成婚最初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去说媒,也有女方请媒人的,但极为少见。

定婚时男方到女方家,互相探看,并互赠礼物,叫“对相”。

定婚时男方由媒人及亲友陪同到女方家,去时要带20个红心黄皮馒头,馒头要点上双点花;带一块背面染红的猪肉,叫“方子”;还要带礼金、衣料、衣服、首饰、手饰、烟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祝古浪方言代词
作者:苏晓琰马秀娟宋积成
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
[摘要]天祝和古浪方言均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

两地方言第三人称代词都有非“他”型,复数的表示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们”。

指示代词为二分的。

疑问代词的形式比较复杂。

非“他”型与旁称代词有关。

“们”表多数的意义,所以表示复数词尾。

其他代词都与古汉语有源流关系。

[关键词]天祝;古浪;方言代词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46-02
天祝、古浪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

古浪与天祝接壤,同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境内的毛毛山脚下。

由于地域上的联系,它们的方言有一定的共同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主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天祝与古浪二县方言代词的特点。

天祝方言以安远镇南泥湾村口音为准,古浪方言以干城乡大滩村口音为准(下文均以天祝方言、古浪方言代称)。

天祝话跟古浪话都有三个单字调类,阴平上都是半高平调44,阳平都是高降调53,去声都是低升调13。

文中注音都用国际音标。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称谓的代词。

对天祝、古浪方言人称代词我们分为三类描写比较。

第一人称代词单数都是“我”,复数是“我们”;第二人称代词单数都是“你”,复数是“你们”。

第三人称代词单复数各有两种形式,都是所谓的非“他”型,这在甘肃方言里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其他方言里都还有“他”型。

第一人称复数均只有排除式,没有包括式。

古浪方言中称说话人自己时可以用“人”,例如:人早就破烦着不行料,那还一直佛。

(我早就嫌烦了,他还说个不停。


单数一、二人称“我”和“你”应该是古汉语人称代词的直接继承,只是语音形式不同而已。

第三人称代词的来源与远指代词“那”有关,“家”应该是“人家”合称的变化。

复数形式均为加“们”型。

由此可以看出两方言点的这种复数构成形式是比较晚形成的。

二、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一般分为远指代词和近指代词。

远指代词又分为一般远指和更远指,近指代词则分为更近指和一般近指。

一些代词的具体形式在两种方言里的分歧较大,如下表:
由上可以看出,指程度频率的代词,两点比较一致。

指时间、处所代词,在每个点内部形式也比较多,存在不同形式叠置使用的现象。

除以上列举的代词之外,两点方言里还有旁称代词(天祝、古浪都是“再的、剩哈的”)和统指代词(天祝是“一挂、一趟”,古浪是“一里,一挂”)。

天祝方言里,在指人或物时,更远指的用“挠个”,在发音时“挠”音拉的较长,并伴随一些肢体动作。

指时间的代词形式比较多,我们试以古浪方言为例,结合其用法来看其表现。

“致乎”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会”,既表示时点,也可以表示时段。

例如:(1)致乎几点料?(2)前年地致乎我才大一。

“头些、头里些”两个相差不大,指比现在稍早的一段时间,但当两词同时出现含有比较的意思时,“头里些”比“头些”指的时间略早。

例如:(3)(正在吃午饭)母亲问儿子:“你头些组撒起料?”儿子:“打电话。

” 母亲:“不是来乎(路乎),头里些?”“致一阵子”表时段,指从“头里些”或“头些”开始到“致乎”这一段时间。

例如:(4)你进来地致一阵子娃娃才不嚎地。

“了节儿”既可以指已经过去的更远的某个时间,也可以指将来更远的某个时间。

例如:(5)文化大革命地了节儿我还木有养哈里。

“来乎(路乎)” 指示时间时很灵活,除了不指示“致乎”、“致一阵子”和“致乎”很近的“头些”之外,“头些”之前的任何时间和“致乎”(更倾向于“腾卡”)之后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指示,包括更远指的“了节儿”。

表示将来的某个时间时,前面必须有表示将来的名词出现。

例如:(6)(正在吃午饭)母亲问儿子:“你头些组撒起料?”儿子:“打电话。

”母亲:“不是来乎(路乎),来乎(路乎)?”(语气要加重)(7)文化大革命地来乎(路乎)我还木有养哈里。

(8)致乎是早上九点,你晚上九点来乎(路乎)来,我就闲哈料。

古浪的“后头些、迟卡、腾卡、了节儿”等几个词是由表时间的名词语法化来的,词汇意义有点儿虚,又有指示的意味,所以我们可认为是指代词。

指数量的代词中,“致目些”和“奈目些”、“来目些”隐含数量之少;“致目些子”和“奈目些子”、“来目些子”隐含数量之多。

表处所、方位的指示代词均以“致”、“奈”或“来”加词缀构成。

在古浪方言中,表更远指时可以延长远指代词中“来”的读音。

天祝方言中表更远指时“挠些”的“挠”的读音可以延长,其他形式未见延长远指代词音节的用法。

表情状、方式的代词中,天祝方言里表近指的代词均与普通话中“这样”的意思相近;表远指的代词均与“那样”的意思相近。

“致目个”和“奈目个”不针对一个完整事件的状况,仅仅是明确某方面的情状。

例如:(1)致目个情况就算了。

(2)奈目个撒情况?
“致目价”和“奈目价”已暗示了说话双方均晓得的某种情况;例如:(3)致目价不好。

(4)奈目价就把人害哈料。

表程度、频率的代词中,近指的“致目、致猛”在句子中连举时,由于语气的不同而导致语音的不同,句子的意思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如“那地手致猛大,我地手致猛大。

”一句里,如果前一个“致”延长读音,那么,就是“那”(他)的手大;如果后一个“致”延长读音,那么,就是“我”的手大。

三、疑问代词
根据疑问对象的不同,疑问代词可分为不同类,如下表:
问人的疑问代词“谁一个”是“谁”加“一个”构成的,有一般的疑问用法,如“将儿敲门的是谁一个?(刚刚谁在敲门?)”;也有虚指的用法,如“谁一个?他一天光吃饭不组活!(强调某人好吃懒做)”。

两方言中表时间的疑问代词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其中“多乎”和“撒时候”更侧重于问时间段,“几点了”、“撒时节”侧重问时间点。

问处所的疑问代词都以“哪+词缀语素”构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哪儿”。

而“哪里”则用途更广,它既可以问处所,又可表示反问。

例如:(1)哪里起里?(问处所)(2)—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好料。

—哪里好了?(表反问)
除此之外,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充当宾语可以与介词连用,构成介宾短语。

在问数量的疑问代词中,“多吗少”,“多少”表示约数,数量多于“几”、“几个”。

有时“多吗少”有表选择的意味。

问原因和目的的疑问代词“抓”读[ ]音,我们认为是“做啥”的合音。

问物的“撒”,除了表疑问之外,还可以构成“撒+名词+么”的格式,表示一种强烈的斥责和不满。

如“撒人么,光知道吃!”中“撒人么”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样的人吗”。

[参考文献]
[1]雒鹏.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