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校本培训心得优秀例文【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校本培训心得优秀例文【三篇】
【篇一】
1月21日全天,我校进行了寒假的教师培训。
根据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树师德、提师能”作为本次寒假培训的主要任务。
上午,观看了师训部下发的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视频。
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的交流。
以端正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认识,提升教师们的师德素养。
我们还根据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管理的要求,分上下午两场开展了校本作业平台和拓展课程管理平台的培训和实践活动。
最后,以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了本学期学科组教研专题的交流活动。
本次寒假培训,节奏紧凑、内容丰富,使参加培训的全体教师在师德和教学素养上有所提升。
1、树立良好师德风尚。
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一向是教师培训的重点。
本次寒假培训中,学校通过组织教师们观看张全弟老师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视频,让广大教师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通过学习使每一位教师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除了大政方针的学习以外,学校还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的交流活动。
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案例,让老师们看到了教育的智慧。
同时对于如何在教育中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为学校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打下了基础。
2、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学校作为信息技术的特色学校,近年来一直将信息化的建设和提升教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
本学期,我们与相关的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校本作业平台”和“拓展课程管理平台”。
利用本次寒假培训的机会,我们请来技术公司,对教师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
教会教师如何从平台中选择、发布资源,如何利用平台对学生进行更为方便快捷的作业指导和课程管理。
通过学习不但提升了老师们的现代技术运用能力,也让他们了解了一些新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以后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
三、特色与亮点
1、立足校本,富有实效。
本次寒假培训的内容完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的选择。
比如结合学校信息科技的特色展开的平台操作培训,就是抓住了我校现阶段工作的重点。
通过培训,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能力的同时,也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做了铺垫。
又如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的交流,也是在前期全员参与的案例撰写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校有老师的案例荣获了市区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所以交流这些优秀的案例显得格外有意义。
因为有了参与、动过脑筋,所以老师们对于本次活动的意义能更为深入地了解。
同时,其他教师交流的优秀案例对老师们也会更有促动。
促使让他们思考这些案例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借鉴。
这样的培训才能有效果,才能深深烙在老师们的心坎里。
2、形式多样,全体参与。
本次的寒假校本培训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有讲座报告,有案例交流,有组队研讨,还有及时的动手实施。
所以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老师们也觉得收获颇丰。
尤其是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位老师的需求,让大家都动了起来。
比如在平台培训以后,马上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
每一位老师
都“现学现做”,有了问题及时解决。
这样开展技术类的培训是非常有效的。
又如下午的学科组教研专题的交流,这是在一学期专题实践的基础上,让教师们事先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人人发言。
这样做体现了个体和团队的紧密合作。
既促使个人深入思考总结,又有群体的智慧火花碰撞,所以气氛热烈,效果明显。
3、规范管理,措施保障。
本次培训,有计划、明步骤、注重积累。
事先向广大教师公布培训的主题和内容。
提出需要大家事先思考总结的任务。
在培训中也加强了管理,对参加培训的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寒假培训手册让每一位教师填写。
通过详细记录培训过程,及时记下点滴体会,到最后的总结都有明确的要求。
因此大部分教师都能端正态度,认真参加,在培训中有所收获。
同时学校也做好了培训资料的收集,及时总结老师们的意见,作为今后的校本培训改进依据。
【篇二】
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本次学习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让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使我明白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多数是基于教材或基于评价的教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
这次课程评价要真正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须保持开放的态势,不断吸收新思路、新观念,更新评价内容,采用新方法,以新的内涵和形态给学生以启迪。
【篇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本次校本培训中体会最深刻的一句话,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单元教学计划后,我们都还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
标,善于把握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放夭地使用教材内容。
同时,以教材为依托,尽可能地使用直观教具、教学挂图、录音机、简笔画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上课进教室前应该问一下自己“这节课我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需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我分几个教学步骤?教学用具是否都准备充分等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教师若能做到课前默讲或试讲。
上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就会在自己的脑子里过“电影”,这样上起课来就更加就心应手、活泼自如了,这也就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架起了成功的“桥梁”。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强化训练,逐渐形成。
而且在形成的初期会经历多次反复,然后才能逐步形成习惯,并伴随终身。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习惯成自然。
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使学生明确学习新知前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坚持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就会形成学习“定势”,由被动的进行课前准备转变为主动进行,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课堂是教师教育培养学生最主要的阵地,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
因此,做好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将更为流畅。
课前准备看似多余、平常,其实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做好课前准备能使我们每节课都从容淡定,对每节课都谨慎专注,牢牢确立课堂教学的效益
观。
长期坚持,水滴石穿,就会帮助我们自己的成长,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寒假校本培训心得优秀例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