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方桔梗汤
桔梗的功效与应用述要
药性理论与临床桔梗的功效与应用述要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250014) 桔梗以“宣肺化痰”为主要功效。
综观历代名方中用桔梗颇多,由此体味出桔梗之功效非止一端,试述如次。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苦而辛,辛散苦泻,故能开宣肺气,善于止咳;又能清利咽喉,为治疗邪滞咽喉,气血不得宣通而咽喉疼痛之佳品,此首推《伤寒论》之桔梗汤。
若风热上犯,则宜辛凉清解,配以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之属,则为辛凉平剂银翘散。
开宣肺气,又善治咳,伍以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便是辛凉轻剂桑菊饮,为风热犯肺作咳首选之剂。
配以连翘、薄荷、山栀、甘草等,为燥干清窍佳方翘荷汤。
若属风寒郁遏,咽喉作痛,则首推六味汤(桔梗、甘草、荆芥、防风、薄荷、蝉蜕)。
百合固金汤则于养阴润肺药中,加入桔梗以宣肺利咽,以治肺肾阴亏,肝血不足之肺伤咽痛、喘嗽痰血证。
是知桔梗善开肺气而利咽止咳,配伍得当,寒热虚实皆其所宜。
2 祛痰排脓 《金匮要略》治肺痈咳唾脓血浊痰,亦主以桔梗汤。
痈脓之成,责在热结痰凝血瘀,气血壅遏不通。
桔梗之苦能下其结热,辛则善开提肺气,祛痰又能排脓,配甘草之解毒,名曰桔梗汤,为肺痈解毒排脓之要剂。
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 肺痈》主治5方中(银翘散、如金解毒散、沙参补肺汤、加味桔梗汤、桔梗杏仁煎)俱用桔梗,说明桔梗宜于肺痈各期,亦确为祛痰排脓之佳品。
3 宣肺气化湿邪 治湿首重化气,气化湿亦化,气化则湿行。
肺主一身之气,故开宣肺气,便有助气化湿之力。
如湿邪浸淫,客于皮肉筋脉,壅注经络,以致足胫肿大重着,腿足软弱无力,麻木酸痛,名曰脚气。
主以鸡鸣散,方中桔梗开宣上焦肺气,而理三焦之气化,配苏叶、陈皮、生姜更能宣通气机、开壅行滞,合诸药开上、导下、疏中、降浊,共成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
桔梗《医方概要》云“开肺快气”,《实用方剂学》谓“通利三焦以开其毛窍”,故宜于湿阻气机之病证。
4 调畅气机 气以升降为用,以疏达为和;气之主在肺,升降之机在脾。
桔梗汤方剂配方
桔梗汤方剂配方桔梗汤【方剂名】桔梗汤,出自汉·《伤寒论》。
本方又名“甘桔汤”。
【组成】桔梗三钱(9克)、甘草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肺化痰,利咽止痛。
【主治】主治咳嗽有痰,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放射性食管炎、咽性咳等病症。
1.支气管扩张:应用桔梗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34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祛痰、引流、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作对照,疗程7日。
以双肺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7日内咳嗽、咳血、咳脓痰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83.3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年第2期)2.放射性食管炎:应用加味桔梗汤治疗放射性食管炎40例,与蒙脱石冲剂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从放疗第1日开始持续至放疗结束。
观察治疗前后Kamofsky评分的变化,治疗组Kamofsky评分增加率为47.5%,对照组增加率为17.5%;根据VAS疼痛评分标准,治疗组疼痛改善率57.5%,对照组15%;治疗组食欲增加率为45%,对照组食欲增加率12.5%。
(《云南医药》2013年第2期)3.咽性咳桔梗汤中药复方合YAG激光治疗咽性咳40例,与单纯YAG激光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1周。
以咽部不适、干燥、干咳、异物感、灼痛等症状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7. 5%。
(《光明中医》2007年第5期)【方解】本方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方用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两者一宣一清,祛痰止咳,利咽止痛。
临床应用以咽喉肿痛、咳嗽痰多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猩红热、肺癌、夫吾、尊痈、急性支气管炎等证属痰热滞咽的病症。
【方歌】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阴中伏热结于喉,切忌苦寒投此证。
升降散和桔梗汤加减临床应用
升降散和桔梗汤加减临床应用霍州市仁福堂医院梁春华升降散出自清代医家杨栗山之《伤寒温疫条辨》,由白僵蚕、蝉蜕、片姜黄、生大黄4味药组成,功能琉风清热,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桔梗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293条,原条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本人在临床中用升降散和桔梗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颌下淋巴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炎。
1.宫兼榕男6岁,腮腺炎,患儿左侧腮腺肿大2天,发热38.7℃,头痛,扁桃体一度肿大,食纳少,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先给予柴胡注射液3ml、安痛定注射液3ml肌注。
给开中药3剂,方药如下:僵蚕10g 蝉衣10g 姜黄10g 大黄8g桔梗10g 生甘草10 牛蒡子10g 薄荷10g(后下)牡蛎20g(先煎)浙贝10g 莱菔子20g二诊:服药后,仍有肿大,但较前减轻,精神食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数。
上方加银花15g,连翘10g,玄参15g,板蓝根15g 4剂巩固治疗。
2.梁洪瑞男 13岁,颌下淋巴结炎,发热三天,打退烧针,,发热退下去,再起来,反复发作,在人民医院查血常规:WBC:7.8×109/L。
NE 34%.现症:发热37.5℃,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之疼痛。
食纳少,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方药如下:桔梗10g 甘草10g 牡蛎30g(先煎)浙贝10g银花15g 连翘10g 薄荷10g(后下)莱菔子10g 3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未在发热,肿大淋巴结减小,仍有肿大,食纳少,舌淡白厚,脉弦。
上方继服三剂。
3.张洁静女 26岁,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痛,咽干,时有发热,食纳可,二便正常,舌红苔白厚,脉数。
方药如下:僵蚕10g 蝉衣10g 姜黄10g 大黄10g连翘15g 银花20g 桔梗10g 甘草10g板蓝根15g 苍白术各15g 莱菔子20g 滑石20g(包) 5剂水煎服服药后随诊,扁桃体化脓明显好转。
伤寒论经方方证总汇大全-少阳病类方
伤寒论经方方证总汇大全-少阳病类方少阳病类方主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辅纲:1)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2)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少阳病类方证1,小柴胡汤方证: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2)无论伤寒或中风,有柴胡证,但见四主证之一便是,不必悉具。
3)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闷胁痛者。
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5)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
6)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布去者。
7)呕而发热者。
8)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9)伤寒差后更发热者。
10)诸黄腹痛而呕者。
11)妇人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
12)四肢苦烦而头痛者。
附:常用加味方1)加石膏,小柴胡汤证而口干舌燥者用之;外感表解而热不退者多见本方证;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肺炎汗出而喘,若有柴胡证不可考虑麻杏石甘汤,宜本方,小儿多见,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睾丸炎。
2)加桔梗汤,小柴胡证而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
若口干舌燥加石膏。
3)加陈皮,小柴胡汤证而哕逆或干咳频作者。
4)加芍药,小柴胡汤证而腹挛急痛者。
5)加吴茱萸汤:见两证相合者。
6)加苓术:小柴胡汤证见大便溏或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
7)加茵陈:小柴胡汤证见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
2.柴胡半夏瓜蒌汤方证:小柴胡方证不呕而渴明显者(少阳阳明)3.柴胡桂枝汤方证: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并见。
(太阳少阳)4.四逆散方证: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泻者(少阳)5.泽漆汤证:咳喘吐黄痰,口渴浮肿者。
(少阳阳明)6.黄芩汤方证:发热腹泻腹痛者(少阳阳明)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证:黄芩汤证又见恶心,呕吐者(太阴少阳阳明)8.当归散方证:当归芍药散证腹痛轻,妊娠血虚有热者。
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桔梗汤的有关介绍。
【处
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桔梗汤的有关介绍。
【处方】桔梗(五钱)甘草(三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咽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桔梗(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十两;枳实(麸炒赤黄)五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
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如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桔梗3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宜肺利咽,清热解毒。
治风邪热毒客于少阴,上攻咽喉,咽痛喉痹,风热郁肺,致成肺痈,咳嗽,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则吐脓者。
【用法用量】以水300毫升,煮取21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生活常识分享。
《伤寒论》中最常用的50个经方+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伤寒论》中最常用的50个经方+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最常用的50个经方麻黄汤(麻甘桂+杏)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桂枝汤/(桂甘+姜芍枣)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姜枣+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越婢汤? ?(麻甘+姜枣+石)? ?? ?? ?白虎汤/小建中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桃核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通草)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丹皮桃仁)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夏姜)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甘草+柴芩+瓜牡+桂)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参甘枣+半夏)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增甘草)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增生姜)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增量黄连加桂枝” 干姜+连+参甘枣+半夏+桂枝)桔梗汤(桔梗+甘草)旋覆代赭汤(参甘枣+夏姜+旋覆花代赭石)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血虚营弱汗多伤。
勋。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中医常用方剂名称及其中药组成(3)
中医常用方剂名称及其中药组成(3)八画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骨脂、杜仲、胡桃肉、大蒜头。
青麟丸(《中药成方配本》):大黄、黄柏、黄芩、猪苓、赤苓、泽泻、木通、车前子、薏苡仁、萆薢、生侧柏、玄参、陈皮、薄荷、制香附。
抵当汤(丸)(《伤寒论》):水蛭、蛇虫、大黄、桃仁。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转呆丹(《辨证录》):人参、白芍、当归、半夏、柴胡、生枣仁、附子、石菖蒲。
虎潜丸(《丹溪心法》):黄柏、龟甲、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阳、虎骨(用代用品)干姜。
固冲汤(《医学中参西录》):炒白术、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熟地黄、黄柏、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桂枝、附子、干地黄、山茱萸、薯蓣、茯苓、牡丹皮、泽泻。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沙苑子、芡实、莲子、莲须、煅龙骨、煅牡蛎。
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冬、火麻仁、大枣。
河车大造丸(《活人方》):紫河车、熟地黄、人参、白术、当归、枸杞、茯苓、白芍、黄芪、川芎、杜仲、牛膝、山药、肉桂、甘草。
泻心汤(《金匮要略》):大黄、黄连、黄芩。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当归、龙脑、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香叶、山栀子仁、石膏、甘草、防风。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白果、麻黄、桑白皮、款冬花、半夏、杏仁、苏子、黄芩、甘草。
定痫丸(《医学心悟》):天麻、川贝母、半夏、茯苓、茯神、胆南星、石菖蒲、全蝎、甘草、僵蚕、真琥珀、陈皮、远志、丹参、麦冬、辰砂、生姜、竹沥。
实脾散(《济生方》):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生姜、大枣。
中医《方剂学》辛凉解表——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凉解表——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一、组成鲜葱白三枚至五枚,苦桔梗一钱至钱半(5克)、焦山栀二钱至三钱(6克)、淡豆豉三钱至五钱(9克)、苏薄荷一钱至钱半(4克)、青连翘钱半至二钱(6克)、生甘草六分至八分(2克)、鲜淡竹叶三十片(3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梔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2.葱豉汤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阳;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
3.《活人》葱豉汤《类证活人》葱豉汤,更加葛根与麻黄;恶寒腰背头项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四、功用疏风解表,清肺泄热。
五、主治风温初起。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六、方解风温多发于春月与冬初气候睛暖之际。
病初起时,邪多犯肺,故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苔薄白,脉象浮数。
一般常用辛凉解表法治疗,使邪从肌表而解,诸证自除。
俞根初以通阳发汗之葱豉汤与清泄上焦之桔梗散合为一方,减去黄芩一味,为辛凉解表剂的又一格局。
方中葱白辛温通阳,合豆豉则发汗解表。
更配清散风热之薄荷,宣肺解肌之桔梗,则肺气宣通,肌表疏利,外邪得散。
然而咽痛、口渴,是肺中邪热上熏,故又以连翘除膈上之热,山梔泻心肺之热,生甘草合桔梗以利咽喉,淡竹叶合山栀以清泄胸中之热从小便而出。
如此配合,使肺中风温之邪,既得辛散从外而解,又得清泄从下而去,自然诸证悉除。
然而,受邪有轻重,见证有多少,故俞氏于方后附加减用药法。
“如咽阻喉痛者,”是温热邪甚“加紫金锭两粒磨冲、大青叶三钱(9克),”以清热解毒;“如咳甚痰多,加苦杏仁三钱(9克)、广橘红钱半(5克) ”以祛痰止咳;如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二钱(6克)、白蔻末八分(2.5克)冲”,以行气散痞,等等,皆可供临证参考。
本方与桑菊饮同为治疗风温初起者,但桑菊饮证受邪较轻,用药重在清肃肺气,本方主治证受邪轻重,故微发其汗以解肌,清泄邪热以肃肺。
2023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
附件1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序原文I方名剂型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 《伤寒论》(汉·张仲景)“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离六两,枙子-1-四枚(郢),大黄I 茵陈嵩汤不能发黄也。
但头汁出,身无汁,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汤剂二两(去皮)。
引水浆者,此为淤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荔汤主之。
"三升,去滓,分三服。
《伤寒论》(汉·张仲泉)“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2 桲枝甘尊汤桂枝四两(去皮),甘尊二两(炙)。
汤剂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去滓,顿服。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麻黄细辛附《伤浪论》(汉·张仲泉)“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3汤剂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枚(炮,去皮,破八片)。
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I1|序原文I方名剂型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 | |肥枙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4 枙子柏皮汤《伤寒论》(汉·张仲呆)“伤寒身黄发热,枙子柏皮汤主之。
'汤剂黄柏二两。
半,去滓,分温再服。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伤寒论》(汉·张仲泉)“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5 黄芩汤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汤剂黄芩汤。
"大枣十二枚(孽)。
服。
右四味,以甘烂水一斗,先煮茠芩桂枝甘《伤寒论》(汉·张仲景)”发汁后,其人跻下悸者,欲作奔获芩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茠笭,减二升,内诸药,煮取6 汤剂草大枣汤豚,获笭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两(炙),大枣寸!五枚(学)。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伤寒论》(汉·张仲景)“心下疮,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7 附子泻心汤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汤剂| 泻心汤主之。
基于经典方桔梗汤的桔梗-甘草药对配伍研究
1Anhu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efei230012,China; 2AnhuiProvinceKeyLaboratoryofResearch& DevelopmentofChineseMedicine,Hefei230012,China
[Keywords] JiegengTang;apairofherbaldrugs;compatibilityproportion;origins;determination
药对是临床上常用且相对固定的 2味药或 3味 药之间配 伍 形 式。 药 对 配 伍 组 成 多 具 有 一 定 规 律, 研究药对配伍有助于揭示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具有指 导 医 生 和 药 师 临 床 用 药 的 意 义[13]。 桔 梗甘 草为中药临床常用药对,该药对经加味可演化为清 金化痰汤、托里消毒散、清肺汤等经典名方。桔梗 甘草药对最早来源于中医经典 《伤寒论》[4]中的桔 梗汤,桔梗汤仅由桔梗、甘草 2味药组成,在临床 上主要 用 于 治 疗 肺 热 咽 痛、肺 热 咳 嗽、肺 痈 等 [57] 证。吕建军等[8]通过查找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 方制剂》 中含桔梗甘草药对的所有成方制剂,共收 集到含桔梗甘草药对成方制剂 315首,主治证候 89 种,主治疾病 88种。吴嘉瑞等[9]通过网络药理学分 析桔梗甘草药对作用机制,初步验证了该药对的基 本药理学作用和相关机制。从以上文献中可以了解 到,桔梗甘 草 配 伍 比 例 不 同, 功 效 主 治 有 所 差 异, 化学成分含量也可能存在差异。故本实验通过固定甘 草的量,增 加 桔 梗,选 定 5组 桔 梗 甘 草 配 伍 比 例 (1∶3、1∶2、1∶1、2∶1、3∶1), 探 讨 不 同 配 伍 比 例 对 甘草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
桔梗汤治疗咳嗽的研究与探索
2020年12月 第23期综述及个案报道桔梗汤治疗咳嗽的研究与探索王广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摘要】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病因繁多且牵涉面广,在治疗上也多种多样;桔梗汤在治疗咳嗽方面受到了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广泛的的认可,受张景岳治疗外感咳嗽实中有虚“兼补以散之”,治疗内伤咳嗽虚中挟实“兼清以润之”的启发,遵仲景桔梗汤,在现代大量对桔梗汤及桔梗、甘草两味单药的研究基础上,试以桔梗汤治疗多种不同证型咳嗽;结合作者临床实践,观察以桔梗汤为基础的治疗效果,探究其中的作用方法并总结经验,判断其是否广泛的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以求咳嗽患者得到更加方便的治疗,同时减轻患者在经济和生活上的负担。
【关键词】桔梗汤;咳嗽;桔梗;甘草;咽痛;[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3-0178-02桔梗汤作为基本方治疗咳嗽、咽痛素有盛名。
桔梗苦辛,苦“能泄、能坚”,能清泄火热、泄降气逆、泻火存阴;辛“能散、能行”,能开提肺气,宣通肺气;甘草有药之“国老”的称号,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功效甚多。
两者配伍,有补有散,有清有润,可适用于多种虚实夹杂的咳嗽中;且其只有两味药,针对不同病情,调节各自药量即可,运用起来相对简单;所以笔者在此把桔梗汤作为一种“工具”试以普遍用于治疗不同咳嗽,以笔者经验认为效果尚可。
1 咳嗽咳嗽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而久咳是以咳嗽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长期的咳嗽使得使其肾部虚衰,而肾是水之本,本源虚亏致使上源水竭,无法蒸腾宣发,致使浊湿气上逆,连续冲击气道,形成久咳。
更因肾经循喉咙狭舌本,长期水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
《伤寒论》经方歌诀大全
《伤寒论》经方歌诀大全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憹,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伤寒论里治疗咽喉痛的经方:猪肤汤甘草汤桔梗甘草汤
伤寒论里治疗咽喉痛的经方:猪肤汤甘草汤桔梗甘草汤310.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各令相得,温分六服。
漫谈猪肤汤猪肤汤是《伤寒论》中少阴病中的方子:少阴病,下利咽痛,胸烦心满者,猪肤汤主之。
组成是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这是个药食同源的方子。
黄元御在《伤寒悬解》中讲白粉是铅粉,用来止泄断利,这一点不敢苟同。
铅粉味甘辛,性寒有毒,可消积杀虫、解毒生肌、燥湿止痒。
以外用为主,内服量小,且多入丸散剂,不可入煎剂。
而且黄元御在解释该证病机也提到:“寒水侮土,肝脾郁陷,而为下利”,而脾胃虚寒者是忌服铅粉的。
最简单的解释:就算是用猪肤加白蜜,再加上铅粉也断然熬不香吧?所以这里的白粉还是应该选择主流思想,是米粉。
主要谈谈方子的君药:猪肤。
皮与肤多相并称,猪肤即猪皮。
但历代对用猪皮的哪一部分多有争议,现在多采用喻嘉言的说法:猪肤与用黑驴皮之意颇同,若以猪皮外毛根薄肤,则劣无力,且与熬香之说不符。
但用外皮,去其内层之肥白为是。
就是用猪皮熬煮出来像阿胶的意思,如果只用表皮层,就力量太弱了,喻氏认为只要把皮下脂肪刮去就可以了。
但现在很火的台湾讲伤寒论的JT叔叔认为:肤指的恰恰是猪皮下的那层脂肪,入三焦油网。
悉心分析,我认为猪肤指的肯定不只是皮下肥油,那样就不必叫猪肤汤了,可以叫猪膏汤啊,《金匮要略》里也有用到猪膏的地方:猪膏发煎,也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之所以要用到猪外皮,是因为“肺金清凉而司皮毛”,猪皮入手太阴肺经,加上白蜜,通过“虚则补其母”来滋肾阴而清虚热。
所以外皮是肯定要用的,但脂肪要不要刮干净呢?我认为可以留一些。
猪膏本身是偏滑利的,如果病患下利之势明显,那么最好少用;如果但是咽痛胸烦心满,那么白油不妨多留一点,以加强滋阴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认可JT叔叔“胆固醇滋阴”的说法的。
常见咽喉病就用这个方——玄麦甘桔汤
常见咽喉病就用这个方——玄麦甘桔汤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
在这里真诚的邀请书友们给中医书友会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中医书友会”——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I导读:咽喉病为临床常见病,作者总结近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摸索出了玄麦甘桔汤这首验方,临床使用中屡试不爽。
这么简单、实用的方子快去学习吧。
(编辑/闫奇峰)玄麦甘桔汤在咽喉病方面的运用作者/李旭蕃近十多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玄麦甘桔汤加味治疗常见的咽喉疾病,如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咽部脓肿以及其它喉病共161例,均获得痊愈。
现介绍出来,供同志们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一、药物的组成及性能组成:玄参五钱~壹两,麦冬二钱~四钱,甘草二钱~三钱,桔梗二钱~四钱。
水煎,每日分三次服或当茶饮(小孩量按年龄递减)。
方义:玄参味苦、咸,性寒,入肺、胃二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功效,善治结热毒痈及咽喉疼痛;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胃经以润肺清心、养胃生津,专治肺胃阴虚的咳嗽、喉痛;甘草味甘,性平,生用能清热、泻火、解毒;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经,有宣肺、祛痰及排脓的功用。
甘草与桔梗配合名为桔梗汤或甘桔汤,是通治咽喉病的一张良方。
综合上方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及排脓祛痰等功效。
二、在临床上的运用(一)用于急性扁桃体炎(乳蛾)、急性咽炎(风热喉痹)、急性喉炎(急喉风)及咽部脓肿(喉痈)。
这几个病症都有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如有物阻塞不舒,讲话干涩或声哑,严重则有恶寒、发热,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厚,脉浮数或洪数,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风火热毒的共同症状。
急性扁桃体炎以扁桃体肿胀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为主症。
急性喉炎则见咽喉部充血红肿,兼见白色分泌物或呛咳等症状。
刍议桔梗汤在喉科病中的临床运用
刍议桔梗汤在喉科病中的临床运用
周爱玲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2)001
【摘要】桔梗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篇》第311条,原文云:"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
不差,与桔梗汤。
"为治疗少阴客热咽痛证的一个方剂,由桔梗、甘草组成。
其用法是以水3升,煮煎取1升,去渣,温分再服。
本方组成简单,在临床应
用中不能拘泥,必须根据病情、体质和局部情况灵活地加味变化。
《医方集解》引
用王好古对此方的变化运用时说:"失音加诃子,声音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
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昧子,少气加人参,啾加半夏、生姜,吐脓血加紫苑,肺病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痰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芪,发斑加荆芥、防风,痰火加牛蒡子、大黄,不得眠栀子”。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周爱玲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 0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1
【相关文献】
1.止嗽散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运用
2.血府逐瘀胶囊在耳鼻喉科临床运用的体会
3.低温等离子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病的临床运用分析
4.血府逐瘀胶囊在耳鼻喉科临床运用中的体会
5.刍议升降散在火郁乳腺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311】【 312】【313】【 314】睁开全文【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十。
甘草 xx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 xx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陈修园:少阴之脉,从心系上挟咽。
今少阴病二三日,乃三阳主气之期。
少阴君火,外合三阳,上循经脉而及咽。
其咽痛者,可与甘草汤;服汤后不差者,与桔梗汤。
【述】此言少阴之气循经而上逆于咽也。
黄元御:二三日,初觉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以少阴水旺,君相皆腾,二火逆冲,是以咽痛,甘草泄热而缓迫切也。
不差者,与桔梗汤,甘草泻热而缓迫切,桔梗降逆而开结滞也。
刘世祯:此示少阴咽中肿痛之证,盖心邪乘肺之变,而营热外泄于气之为病也。
经曰:气伤痛,形伤肿,先痛尔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尔后痛者,形伤气也。
故知同一肿痛之证,因病情有先肿、先痛之殊,则病机分在阳、在阴之异。
痛先而肿后者,气热烁血之诊;肿先而痛后者,血热移气之变。
盖咽隘之部,在阴为肾液上注之门,在阳属中精内阅之使(经曰: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
又曰:胆为中精之府,咽为之使),故知阴经阳经,皆有咽痛。
但在阳则邪在脉外,多先痛后肿,肿连颐颊之间;在阴则邪在脉内,多先肿后痛,痛在咽门以内。
凡少阴咽中肿痛,必肿痛不甚,昼缓夜剧,口中胶而小便清,或时清时热。
脉当浮而急,按之微弦(必兼细象)。
有痛引腹中之意。
何以知引腹中?必微咳而知之。
宜不炙甘草一味作汤,备清热解毒、缓急润燥之功,则急痛壅肿并解。
设不差者,肺气之上结也,宜桔梗汤治之,苦甘合化,散结滞而消痈肿,此为利窍排浊之剂,非外达邪气于皮毛也。
桔梗,味苦性平微散,解结滞,排脓血,开肺窍,利咽喉,肺气虚损者忌之。
【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可以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方十一。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梗汤(桔梗+甘草)
【方剂组成】桔梗10 克,甘草18 克
【用法】煎法同甘草汤。
【方解】桔梗味辛微温而有排脓作用,并有治胸胁痛的功能,于甘草汤加入此味,故治甘草汤证而有上述的桔梗证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11 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注解:见甘草汤方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2 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
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注解:咳而胸满,即因咳而胸满的意思。
振寒、脉数为有痈脓之候。
多咳唾故咽干。
里无热故不渴。
时出浊唾腥臭以至吐脓如米粥者,此肺痈的明征,宜以桔梗汤主之。
按: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
《神农本草经》谓桔梗治胸胁痛如刀刺,可信。
【辨证要点】咽痛、咳吐浓痰、或胸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