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剖析

合集下载

2016全国卷小说阅读(学生)解析

2016全国卷小说阅读(学生)解析

☆☆全国乙(I)卷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里。

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

高考试题却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引发强烈关注。

现将语文试题略作分析如下:一、试题特点1、整体一脉相承,平稳过渡今年的语文试题较之往年,形制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问题设置也基本相同。

从第一、二、三、四、六题的材料选用及问题设置可以直观显现。

论述类文本阅读以文艺学素材为内容,考查方式与以往相同。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二十四史之《明史》,也是平日练习常见史传内容,考查断句、文化常识、综合分析概括,与往年无变化。

尤其是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也是在小说和传记中二选一,其中的小说分别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情节作用分析、题目拟制探究,与往年试题及平时模考及练习几无二制,人物传记亦是如此。

2、语用形式出新,本质依旧第五大题的语言运用向来是命题形式变化莫测的板块,今年也不例外。

尤以第13小题成语和第15小题语言连贯为代表。

成语运用逢考必考,这是师生皆知的,但是今年的形式却有点出人意料。

语言连贯选择关联词的运用,以往考过,虽有新意但不令人惊奇。

往往会猜测第16第17小题会以新面目呈现,但今年却非如此。

然而,形式出新,考查的核心能力依旧,可谓换汤不换药。

3、作文任务驱动,套作无路今年的作文承袭去年的形式,即所谓的“任务驱动型”命题方式。

材料给出提升语文素养的三种途径,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所给三条途径,阐述看法和理由。

这种形式的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不会给考生造成障碍,但要有条理的阐述观点和看法,其实对考生的思想深度和思维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句话,这样的作文很好写,但写好难。

对于那些宿构、套作作文基本无用武之地,能够真正展现学生的才能。

二、难度分析试题总体上让人感觉“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难度应属中等偏上。

难在该难的地方。

比如,诗歌赏析,本该是难点,实际上确实是难点。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所用材料属诗歌内容节选。

理解大意不难,难在问题设置,“做了哪些铺垫”问题具体化,就考生而言,答案难以拟制。

20162016年高考山东卷小说阅读题分析

20162016年高考山东卷小说阅读题分析
2016年高考山东卷试题分 析
第六大题Βιβλιοθήκη 19、❶❹❺❻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❷ 引出下文,使马骁驭对吴秋明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了新认识。 (或: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❸在结构上,为正 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亲密互动做了铺垫。也为下文吴 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 们亲密互动的意义提供了科学依据 (或:“温暖的怀抱”对孩子们具有重要性) 20、❶马打开了自己心扉的“栏杆”,把吴秋明放到了自 己的心里(马希望吴秋明走进自己的心里) ❷细节描写或 动作描写。用“趴、摇晃、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 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女孩子对天秋明深深的依 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深深的爱意。
21、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受 到大家的喜爱)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有深入的专业知识) 的形象。 22、❶三次心理冲动将马骁驭对吴秋明的了解逐层展开, 使小说脉络更加清晰。❷三次心理冲动写出 了马不同的思 想感情,从侧面塑造了吴秋明的形象❸三次心理冲动都源 于吴秋明对孤独的独特关爱所呈现的善心和爱意,吴秋明 付出爱的同时也获得了爱,深化了主题 具体要求 A反映马对吴的认识的深入b反映了马对吴爱的加深c对文章 脉络的表现有作用(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从侧面突出 吴的形象e深化爱的主题f在结构上为最后一句做铺垫。

2016年全国2卷小说《锄》阅读分析

2016年全国2卷小说《锄》阅读分析

【2016年全国卷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

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

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

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

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报告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报告

2016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卷)总述2016年语文高考试题着眼于《2016年省高考说明》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大语文视野所关注的“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关系命题,基本保持了近几年试卷的结构、题型。

总体来说,题型规,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

下面就阅读考查的试题作一评述。

惊喜的发现,今年文言文终于没有考佶屈聱牙式的说理的论述文了,而是选用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岱的一篇记叙类文本。

题型与去年一样,文言实词的理解较好解答,对文本的相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也是表达简洁,意思清楚,没有故意在每个选项上设置重重机关为难考生。

古诗词鉴赏,依然是紧贴《考试说明》,材料选择了“唐诗宋词”中的宋词——辛弃疾的一首即兴感怀,借古讽今的词。

考题设置上由去年的三道题变成两道题变成了两道,比往年少了一道,主要考查对诗歌容的概括、表达效果的分析以及情感的感悟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涉及到《史记选读》中《将军列传》里的相关容。

同时,第11题的命题方式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第101页“品读与探讨”里第二题如出一辙。

可见,语文的教学要回归语文教材、注重知识积累,平时训练要扣本扣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从文的短篇小说《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生命的卑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

选材的宽广程度超越了去年《比邻而居》,深入人性的根本,突显悲悯、卑微但又乐观、坚强的双面人格,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认识。

四个题目从概括情节、人物分析、情节作用和探究意蕴的角度出题,强调答题的精准度,答题角度的全面性。

答题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波折,但难度在正常围之,需要细心审题、理清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节选北师大教授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以悟空为例论述人面对“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如何找到最佳位置。

选文体现对自由与约束的深层思考,摆脱了去年纯文艺理论的思考,既有文化色彩,又有现实反思意味,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化随笔,在设题上与去年类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解析及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解析及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试题解析及2017年复习指导陕西省西安中学庞世文一.原题呈现及解析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2016届全国卷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好用)

2016届全国卷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好用)
C.“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止”的原因,一是见到了先 人的遗物,二是被围绕老照片所发生的故事而感动。 D.“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岁月 的流逝,展览馆也会成为历史。这句话表达了小五子心中的悲凉。 E.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古镇人和小五子的太 爷对照相机的态度、慈禧和古镇人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等。
0分
1 时间的沧桑。老照片经历许多年,重重磨难,才得以保住。
2 人物形象的沧桑。如“老外”及小五子一家因为老照片付 出了巨大的代价,人物形象沧桑。
3 小说背景沧桑。“老照片”发生的背景是腐朽的清末及文 革时期,人民愚昧无知。 4 小说主旨沧桑。文章中小五子一家只是因着较为开朗,正 直善良替人保护老照片,却受到了一系列的磨难。
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多角度跨 越,颇具历史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 分析。(8分) 审题指导:抓住问题的核心,把握答题的方向
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多角 度跨越,颇具历史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 对此加以分析。(8分)
审题指导:抓住问题的核心,把握答题的方向
学生答案 学生答案一:
历史传承的责任感
3、小说塑造了一个群体形象,这个群体包括小五子的
太爷、爷爷、父亲及小五子。请简要概括这一群体形 象的性格特点。 (6分)
参考答案: ①善于接纳新事物。(2分) ② 富有历史传承的责任感。(2分) ③ 机智。 ④恪守诚信。 ⑤看淡金钱。⑥ 执著 ( ① ②每点2分, ③ ④ ⑤ ⑥答出其中任何两点2分)
2、人物形象归纳不够准确。
学生答案三:
6分
1 不因循守旧,能够接受新生事物。 2 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守卫者。 3 有强烈的责任感。 4 机智,看淡金钱。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6高考全国II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2016年全国3卷小说《玻璃》阅读分析

2016年全国3卷小说《玻璃》阅读分析

【2016年全国卷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

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剖析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剖析

2016 高考语文阅读题剖析(江苏卷)总述2016 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着眼于《 2016 年江苏省高考说明》的有关要求,立足于大语文视线所关注的“传统与现代” 的二重关系命题,基本保持了近几年试卷的构造、题型。

整体来说,题型规范,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

下边就阅读观察的试题作一评论。

欣喜的发现,今年文言文终于没有考佶屈聱牙式的说理的论述文了,而是选用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记述类文本。

题型与昨年同样,文言实词的理解较好解答,对文本的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也是表达简短,意思清楚,没有成心在每个选项上设置重重机关犯难考生。

古诗词鉴赏,依旧是紧贴《考试说明》,资料选择了“唐诗宋词”中的宋词——辛弃疾的一首即兴感怀,借古讽今的词。

考题设置上由昨年的三道题变为两道题变为了两道,比从前少了一道,主要观察对诗歌内容的归纳、表达成效的剖析以及感情的感悟领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波及到《史记选读》中《李将军传记》里的有关内容。

同时,第11 题的命题方式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第 101 页“品读与商讨”里第二题一模一样。

可见,语文的教课要回归语文教材、侧重知识累积,平常训练要扣本扣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采纳的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借他的视角叙述那个时代生命的低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

选材的宽广程度超越了昨年《比邻而居》,深入人性的根本,突显悲悯、低微但又乐观、坚毅的双面人品,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认识。

四个题目从归纳情节、人物剖析、情节作用和研究意蕴的角度出题,重申答题的精确度,答题角度的全面性。

答题过程中也可能碰到曲折,但难度在正常范围以内,需要仔细审题、理清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节选北师大教授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以孙悟空为例论述人面对“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如何找到最正确地点。

选文表现对自由与约束的深层思虑,挣脱了昨年纯文艺理论的思虑,既有文化色彩,又有现实反省意味,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化漫笔,在设题上与昨年近似。

2016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剖析

2016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剖析

★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 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 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 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 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场景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神态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
1.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 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 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 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 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 的吝啬和刻薄。 2.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 “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 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 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 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 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 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 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 代表性。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 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 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 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 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 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 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 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 柿 滚 了 一 地 。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文学类阅读之小说 Word版含解析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文学类阅读之小说 Word版含解析

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2016全国卷小说阅读(学生)解析

2016全国卷小说阅读(学生)解析

☆☆全国乙(I)卷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里。

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全国2卷)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全国2卷)

2016年全国Ⅱ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的堂吉诃德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刻舟求剑王蒙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把剑价值连城!”看看众人漠然的神态,他解释说:“我这把剑出诸干将、莫邪,后来通西域时经过丝绸之路外流到了国外,波斯大帝曾佩戴它出征,奥斯曼帝国宰相曾悬挂它于客厅,英国乔治王子用重金买下,法王路易第八派了五个刺客去抢夺它……如此这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出口转内销才落到我的手里。

看,这是文物局证明,这是税务局收据,这是工商局的批文……还不快捞!”船长来了,问道:“您老这柄宝剑上了保险了么?”客答:“宝剑不是左轮手枪,不存在走火的危险。

再说它的价值在于积聚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工艺美术观赏、保存参观展览,从不曾有过实战的考虑。

中东之战中,不论是多国部队还是伊拉克都舍不得用这样贵重的宝剑开打。

它们用的飞毛腿爱国者B-2都是博物馆拒绝收购乃至拒绝接受捐赠的东西;你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导弹与轰炸机哪怕是盒子枪捷克造吗?古老的宝剑上保险开关这劳什子做甚?”船长急得跺脚:“谁说那个开关啦!我说的是insurance,我说的是C.P.I.C,我说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你在那里保了险了没有?”贵客咕哝道:“放什么洋屁?我自己的宝剑凭什么要给保险公司交钱?我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酒?我偏要喝!你到底停不停船?”“停船是不可能的。

现在船行峡谷,停船是危险的。

这里是禁停区。

停船违反交通法。

停船大家都不高兴。

我们的船上还有外宾,还有记者,还有来写文章糟蹋我们的笔杆子哩!”“你什么态度?你对我什么态度?你怎么敢这样对我说话?”贵客发了怒。

他进一步甩出一张牌:“你们航运公司经理不就是张二胖吗?你们财务处长不就是小余吗?我告诉他们一句话就炒你的鱿鱼,我还是归侨台属一贯道徒呢!”船长没有办法,只好思谋对策。

便在落剑处的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此处有宝剑,捞上赏重金,捞不上也给钱,全凭一片心!”他问贵客:“我们这样做,该行了吧?”后来又经过了一个讲价钱的过程。

决定:捞上,奖金一万元,剑主出百分之六十,船主出百分之四十。

捞不上,每人次奖十五元,船主出百分之六十,剑主出百分之四十。

不管谁出钱,都由轮船上的财务科开发票,可以报销。

许多自作聪明的旅客把船长嘲笑了个够,说他是傻蛋,说他是死脑筋:“刻画刻字有什么用?船行每小时二十五公里,走出这么远了,下去捞个鸟!”等到大家笑完了,船长说:“你们才是呆鸟哩!现在给各旅客出个智力测验题:‘为什么你们是呆鸟?’猜对了的今晚喝啤酒按七五折收费!”船到站了,一批又一批的潜泳能手在刻舟处跳下求剑。

剑没求着,却捞上了各种硬币、易拉罐、罐头瓶子、首饰、金银戒指、手镯、防水手表、怀表,以及各种沙石、水生动植物等。

行船了,打捞停止。

又一站,又打捞一次……。

船到终点站,便在终点站打捞。

休息保养十二小时以后,船往回开,便又在行进中的每一站打捞。

历时一年,剑虽然尚未捞上来(总有一天会捞上来的),但是捞上来的物品也算得上是洋洋大观。

先是办了展览,后又分别举行了拍卖、寄卖、代售、甩卖活动。

得失相较,虽然航运公司与贵客所在单位贴了些钱,但不论打捞者、船工还是旅客都捞到了一些好处。

尤其是,培养了一批潜水能手,有的走向全国,有的走向世界领了奖牌,他们一致认为该船是潜泳的摇篮,船长是潜泳之母。

他们的事迹,翻译成了六国文字,登载在各大报上。

据悉,最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派干练编辑人员前来采写他们开创的纪录,并准备将他们的故事拍成影片,在“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节目中播放,云云。

(摘自《小小说精选》)(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这个特定镜头,有作者对其剑术缺陷的讽刺,也有对宝剑落水的遗憾。

B.小说总体上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与古代寓言刻舟求剑相比,既有坠剑、刻舟、求剑等相同的情节,也有讽刺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相同主旨。

C.出口转内销、保险、飞毛腿、爱国者、公款吃喝、吉尼斯、正大综艺等等,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众生万相。

D.作者通过“贵客”和“船长”之口,用简洁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现了当今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心态。

E.“贵客”和“船长”没有姓名,也没有相貌特征的描述,作者把重点聚焦于他们夸张式的语言、荒诞的行为上,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2)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贵客”的性格并作简要分析。

(6分)(3)船长在“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4)结合具体描写,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

(8分)11.(1)C、E(A无“遗憾”之情。

B、主旨不同。

D、无“生动形象”)(2).①虚荣、作秀。

从“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来看,贵客并不是一个舞剑的行家,却故意在甲板上舞剑。

②华而不实,吹牛。

他虚构宝剑经历,夸饰自己的日常生活,语言极度夸张。

③自私、小气。

中途要求停船为自己捞剑,为打捞费用与船长讨价还价。

(3)①从情节结构来看,这个情节使船长摆脱了贵客的纠缠,也为下文双方还价、潜泳能手捞剑等一系列的情节作好了铺垫。

②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表现了船长的圆滑、富有心机。

③从表达效果看,给小说融入了荒诞、幽默的色彩。

(4)作为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它的思想意蕴是深广的、多方面的:①讽刺社会生活中通过炒作造势来谋取私利的阴暗心理。

船长明知找不到那把剑,却仍然在船上刻下标记,标明捞剑价码,吸引人们打捞,其目的就是通过造势牟利。

②讽刺社会生活中严重趋利现象,大家明知捞不到那把剑,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跳江捞剑,他们惦记的不是捞剑,而是捞剑的奖金。

③讽刺现实生活中不辨真假、盲目跟风的心理。

获取了私利的船长被误传为“潜泳之母”,事迹广为流传,是不辨真假、盲目跟风的结果。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窗棂上挂串红辣椒王长元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

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杀人啦,顶子。

这不,官家正寻他哪!”“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

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

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

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

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

这,国法是不能容的。

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

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

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

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

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梁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

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梁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

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

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

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

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

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

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

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0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