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
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三议
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三议教育部最新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首次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项规定引起公众的热议。
批评权本是教师应有的权利之一,但为何要新发文予以规定?“适当方式”的标准是什么?教师究竟该怎样正确行使“批评权”?笔者做班主任工作已经二十余年,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些思考:一、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本不需要授权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原本是不用教育部授权的。
因为班主任的定义,就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怎可能无权进行批评教育呢?有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班主任的批评权源于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教育教学职责。
职责的含义包括职权、权利和责任、义务两个方面。
教师要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离开了批评的教育方式是万万不能的。
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其成长过程并不总是直线上升的,学生犯错误的情形也是千差万别,没有一名教师可以只依靠表扬和鼓励,完全不需要批评的手段就可以取得教育上的成功。
因此,批评权是教师固有的权利之一。
从职责的角度上看,为了制止、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需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如果教师故意无所作为、听之任之,则是明显的失职。
因此,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批评也是教师需要履行的义务之一。
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原本是教师的固有职责,多少年来教师也是天经地义地践行着,为何时下却让教师欲言又止、诚惶诚恐甚而谈之色变?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近些年来一些教师以批评的名义对学生采取了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比如体罚和变相体罚。
变相体罚如讽刺、挖苦、侮辱等,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如学生因此自杀、自残,或导致学生产生精神、人格障碍等)。
一些学生或其家长愤而将教师、学校告上法庭,或者直接施暴于教师。
这样的事件多了,其传递出的信息让教师对批评学生可能造成的后果感到担心、恐惧,进而对批评的教育功能产生了动摇。
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
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班主任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角色之一,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
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有时需要行使批评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批评权的行使不当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班主任应该确保自己行使批评权的公正性。
批评应该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和具体的行为,而不应该被主观因素和个人情感所影响。
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批评,不因个人喜好或厌恶而偏袒或歧视一些学生。
只有公正的批评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进而起到教育的作用。
其次,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注重方式方法的恰当。
批评应该以教育为目的,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和惩罚。
班主任应该通过耐心倾听、理智分析和适度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方案。
同时,批评时不宜使用过激的言辞和措辞,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或情绪上的抵触。
此外,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之前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批评应该是有根据、有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或随意揣测。
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如果可能,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进一步分析对其进行批评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批评。
最后,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该注重时间和场合的选择。
批评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场合进行,以免干扰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需要进行私下的批评,班主任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在公开场合进行批评时,班主任应该注意语言和措辞的得体,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氛围。
总之,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班主任应该保持公正、恰当、准备充分和选择适当的批评方式方法,以便最大化地发挥批评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
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做好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成长努力。
班主任如何行使“适当”批评权
班主任如何行使适当批评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待遇与权利”中有这样一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并不是“尚方宝剑”,批评学生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言辞过激,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由此不难看出如何实施批评权依然是摆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难题。
那么,应当如何行使“适当”的批评权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批评是因为爱。
欲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
只有班主任对学生倾注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真心诚意地接受老师的教诲。
面对学生的过错,我们不能强硬让学生认错、检讨,而要从爱的立场出发,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采用和风细雨的批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想出改正的办法,勿用过激语言刺激学生。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有爱的批评更易于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批评里包含着关心和爱护。
记住批评是爱护学生的一种方式,它不是发泄。
时刻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切从爱出发,自然不会逾越“适当”范围。
二、了解才能批评。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千万不可在不知情和不知道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的情况下,就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或指责一番。
教师一定要多方面、多渠道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缺乏经验还是是非观念薄弱造成的;是好奇心引起的还是别人促成的……只有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工作中我们才能占据主动,取得实效。
同时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性格、脾气、心理特征等也要了如指掌,批评时才能做到因人而异。
只有这样,批评才能有的放矢,被批评的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到教育。
比如一个性格倔强的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不能当众批评他,必须待他冷静然后跟他细谈。
当众批评肯定会引起他反感,甚至跟老师对着干。
三、批评要公平公正。
做好批评教育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表现出歧视和偏爱。
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三议
完整 的 ” 。
对 广 大 班 主 任 真 正 的 鼓 舞 和 激 励 来 自何 方 ? 不 是
班 主 任 的批 评权 源 于 教 师 的基 本 职 责 之 一— — 教 育 灌 输 “ 子 不 听话 你 就 批 评 惩罚 ” 的老 套 路思 维 ,不 能 孩 教学 职责 。职 责 的含 义包 括 职 权 、权 利 和 责 任 、义务 两 让他们 成 为 兼 顾 分数 指 标 与 关 心 每个 学 生 的思 想 道 德状
为 受 教育 者 的学 生 ,其成 长过 程 并 不 总 是直 线 上 升 的 ,
状 况 与 人格 心志 成 熟 程度 相 背 离 的 成 长 困境 ,不全 面分
学 生 犯错 误 的情 形 也 是 千 差万 别 ,没有 一 名 教 师 可 以 只 析 他 们 的精 神 面 貌 和 志趣 追 求 并 寻 求 相应 解 决 之道 ,仍
之任 之 ,则 是 明显 的失 职 。 因 此 ,必 要 的 时候 对 学 生 进 评 教育 的权 利 ” ,笔 者认 为 ,班 主任 手持 的这 个 “ 箭 ” 令 行批 评 也是 教 师需 要 履行 的义 务 之 一 。
对 犯 了错 误 的学 生 进 行 批 评 ,原 本 是 教 师 的 同有 职 管 、 管不 了” 的现象 。因 为这 个规 定语 焉 不详 、 内容 空洞 , 责 ,多少 年 来 教 师也 是 天 经 地 义 地 践行 着 ,为何 时下 却 几 无可 操作 性 。 让教 师 欲 言又 止 、诚惶 诚 恐 甚 而 淡之 色 变 ?笔 者 认 为 ,
班主任,你正确使用批评权了吗?
往 往 有很 高 的期 望 ,想 一 次 就 让 学 生 把 所 有 的 不 足 和 缺 点 都 改正 , 一 旦 有 反 复 就 会 不 自觉 地 出 现 “ 恨铁不成钢 ” 的 语 言 暴 力, 人为地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 结 果 往 往 欲 速 则 不 达 。 其 实 孩 子 的成 长和 花 草 的生 长 一 样 , 有 自己 的 花期 , 对 于 孩 子 暂 时 的缺 点 和不 足 , 我 们 要 给 予 积 极 的关 注 和耐 心 等 待 , 等 待 花 期 的到 来 。 最后 , 批评要用心。 批 评 并 不 是说 过 就 结 束 了 , 批 评 应 给 学 生 指 明正 确 的该 怎 么 做 。 批 评 过 后应 关 注 学 生 的变 化 。 只 要 他 们 有 进步 , 那么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 都 应 该 给 予 表 扬 和 肯定 , 这 样 才 能 调 动 学 生完 善 自我 的 积极 性 。 只有 我 们 充 分 调 动和借助情感 因素 , 才 能使学生感乎其情 , 动乎其 心 , 只 有 触 动 学 生 心 灵 的批 评 才 是 有 效 的 批评 。 班 级 文化 中 的 沟通 因 素 :与 学生 谈 话 是 班 主 任 最 常 用 的 沟通 方 式 , 那 么 怎 样 沟 通 才 能 达 到 良好 的 预 期 效果 呢 ?首 先 。 老师 与 学 生谈 话 不 能 摆 出 师 长 的 架 子 ,在 谈 心 的时 候 不 妨 给 学生拿把椅子 , 小 小 的一 个 举 动 就 拉 近 了 师 生 间 的距 离 , 在 这 样 的氛 围 下 学 生 就 会 放 下 防 备 之 心 , 更 愿 意 讲 出 心 里话 , 老 师 才能 更 准 确 地 了 解 学 生 的 思 想 动 态 。 老师 平 易 近 人 、和 蔼 可 亲, 才 能 使学 生 “ 亲其 师 , 信 其道 ” 。 其次 , 在 与 学 生 沟通 时 一 定
谈班主任如何适度使用“批评权”的问题
了解我们的工作行 吗?是 医生尚且要“ ” 望
“ “ “ ” 才下药方 , 闻” 问” 切 后 而且教师 做的
班 主任使 用批 评权 的权力 是应该 的 , 是思想 、 灵魂 的工作不 了解行 吗?走进学生
可是教 师行 使好 “ 评权 ” 批 的前 提 。其 实 不仅班 主任有 这种权利 ,而且所有 的教师 的心理世 界 , 了解他们 深层 的需要 , 以爱为
一
一
种教师加 以运用在学 生的身上都是极为 感作用 , 实在感化学生 , 让学生在一种爱 的
的批 评 才算 合适 ,这要 根 据班 主 任用 自 有 利的。批评权 的使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等于体罚或者 环境里 成长 , 用爱铺 路 , 更用 爱来维 护路 ,
变相 体罚学生 , 一点必须明确 , 这 批评 出于 以国家的需要为 目标 ,培养 出一代代品学
平气和地加 以引导 ,让其 感到你是在真心
诚意的帮他 ,从 而 自觉 地认识 错误并加 以 “ 了一 切 的学 生 , 切 为 了 学 生 。 为 一 为 改正 , 种出发点 是好 的 , 那 但是措 辞不 当 , 3为 了学生终生的发展 , . 要有正确方 向
关于班主任正确行使批评教育权的思考
关于班主任正确行使批评教育权的思考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全民族的重视。
作为与赏识教育并行的批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促进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进行身份过渡。
事实上,批评教育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单从学校角度来说,如家长不配合、老师滥用权利过度批评等。
本篇文章探究班主任在对学生行使批评教育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班主任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批评教育权引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让人们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必要,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中批评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环,同样推动着学生的人格发展。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既是对班主任权利的肯定,也是对其任如何实施批评教育、家长如何配合的一种考验。
一、批评教育的重要性批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必不可少。
除了家庭以外,校园是孩子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
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一)批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现代社会,由于养育成本不断增加,可以说孩子几乎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和祖父母的宠爱有时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自私、任性,心灵脆弱,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
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需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面对错误及时指出,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完善自我。
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同等重要。
表扬指对于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和赞赏,鼓励学生再接再厉;而批评则是针对学生的缺点或者出现错误时及时指出,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短板,促进其改变,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批评教育帮助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生转变人从一降生就形成了一些与生俱来的需求,比如满足感。
谈班主任如何适度使用“批评权”的问题(全文)
谈班主任如何适度使用“批评权”的问题(全文)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绝大部分班主任表示,新规虽好,但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心里还是没有底。
面对这种尴尬,教育研究人士表示,社会的理解认可是教师行使好“批评权”的前提。
其实批评学生的现象在平时的管理中时常使用,现在批评学生首先以不能伤害学生自尊为准则,而且要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差异,讲究不同的批评方法。
什么程度的批评才算合适,这要根据班主任用自己的经验和书本知识来把握。
一、班主任“批评权”产生的背景1.鼓励、赏识教育的后果现代教育推行赏识教育,理论是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刺激大脑思考,从而促使孩子向正确的一面发展。
但在赞美、表扬、鼓励声中,孩子听不进批评之声,对于善意的批评、建议都难以接受,“天下之大,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目中无人。
2.独生子女――带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度干预家里的这些“宝”一旦放到学校,家长的过度溺爱自己子女,使得老师们更是以坚守决不与学生发生肢体接触的底线,哪怕是面对要奔出教室的学生,老师都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去拉住他,要考虑学生会不会认为是体罚,考虑学生家长会不会找麻烦。
此时面对学生的不是如何的教育的思考,而是明哲保身,不求无功,只求无过,这类教师经历过被家长告状或者是看到过同事受过其害,所以……3.老师与家长就学校教育方式发生分歧,老师处于弱势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是老师,哪个不想把学生教好,但有时候没有家长的支持真的觉得束手无策。
因此家校之间应该多沟通、多理解,不要一旦发生较有分歧就上告或许用媒体来扭曲宣传,作为教师要承担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还有社会舆论的压力,教师还要面对学生,“行为示范”的效果荡然无存。
4.班主任怕有事危及自己的人身或者饭碗有些班主任不负责任,对于学生的管理认为可有可无,任由发展;有的呢是碍于学生的家族势力而不管;有的是碍于学校领导的压力而不管;还有的班主任还畏于学生的所谓社会兄弟而不管等等;不管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教师都很弱小,所以纯粹不管。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其在班级管理中所拥有的“批评权”是其职责范围内的一种权力。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行使和再省思这种“批评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班主任“批评权”展开再省思,并从教育理论、情感管理、情绪调控等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班主任的“批评权”应当是以教育为目的的。
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把握好“批评”的度。
批评不是一味地责备和指责,而应该是教育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班主任应该注意批评的方式和语气,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成长动力。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批评,使其真正发挥教育作用。
班主任的“批评权”需要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再省思。
现今的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性,这就要求批评必须是激励性的,而非惩罚性的。
班主任应该在批评中注重激励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能力,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励,而非简单地批评和惩罚。
情感管理也是班主任行使“批评权”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他们需要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不要简单地用自己的意志去规定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而应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倾听,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从而制定合理的批评策略,帮助学生跳出困境,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
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师生关系和学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悲伤。
班主任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不应该带着自己的情绪和偏见,而是要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态度进行批评和引导。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作为学生的班主任,拥有一定的“批评权”,即有权对学生进行批评。
在行使这一权力时,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再省思。
班主任的批评权的合理使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滥用批评权却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班主任的批评权应该是秉持教育原则的。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进行人身攻击或恶意诋毁。
批评应该以行为为对象,而不是以人为对象。
对于学生的错误和过失,班主任应该采取正确的肯定和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反思和改正。
班主任的批评权应该是公正的。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必须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凭主观偏见或个人喜好来批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批评和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班主任的批评权应该是适度的。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把握好尺度,不过度批评或过分苛求学生。
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接受指导和帮助,而不是过分苛责和指责。
班主任的批评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激发他们的成长潜力,而不是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班主任的批评权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简单地指责或批评。
批评应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批评权的运用必须谨慎而又有效。
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批评权的合理使用,认识到批评权的重要性和责任性。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批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正确的批评方法和技巧。
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学生能够接受我们的批评,并从中受益。
班主任的批评权的再省思是对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的人的提醒。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行使好批评权,始终以教育为本位,秉持教育原则,做到公正、适度和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除了负责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承担起对学生的“批评权”。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曾经一直被视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对班主任“批评权”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班主任“批评权”进行再省思。
我们需要明确班主任“批评权”的本质是什么?班主任“批评权”实质上是基于他们作为班级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职责和角色所赋予的一种权限。
在学生违反纪律、影响班级秩序或有不良行为时,班主任有权对其进行批评和处罚,以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和学习环境。
这种“批评权”基于班主任的职责和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在维护班级纪律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权力。
对于班主任“批评权”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一方面,过于严厉的批评和处罚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可能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导致批评行为的不公正或不合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对班主任“批评权”进行再省思变得尤为重要。
在省思班主任“批评权”时,我们需要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该注重情境与情感的融合。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行为情境,灵活运用批评的方式和语言,避免一刀切的批评方式,更注重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该保持理性与客观。
他们需要冷静地审视学生的错误行为,不受个人情绪的左右,客观公正地处理学生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批评的方式和角度,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
除了加强班主任的自身素养和能力,也需要在制度和管理上进行一定的规范和改进。
在学校管理层面,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班主任“批评权”的界定和行使范围,确保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不越权和滥用权力。
在学校教育上,也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对班主任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培养,使他们更加理性和科学地行使“批评权”。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班主任批评权,是指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言行及学习态度等予以批评的权利。
为了保证班级的正常秩序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班主任具有一定的批评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对班主任批评权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和深化,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再省思。
首先,班主任批评权不能成为侵犯学生权益的武器。
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要注意语言和方式的适当性,不能使用侮辱和羞辱学生的语言,或者以个人偏见批评学生。
班主任应该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能够自我反思和改进。
其次,班主任批评权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一般而言,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方法和家长对其情感的支持,对其个人品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应该与家长紧密合作,在批评学生时,与家长达成共识,确定相应的教育方向和措施,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批评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依据事实,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不能被个人情绪和偏见所左右。
此外,要遵从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公正的标准衡量学生的表现,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见随意批评学生。
最后,班主任批评权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能将学生塑造成一个模板,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批评和教育。
同时,班主任也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自己的朋友和伙伴,不能以严厉的态度和手段去批评学生,而应该用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去关心和指引学生。
综上所述,班主任批评权的行使应该遵循合理、客观、公正、尊重等基本要求。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第一任导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者和教学监督者,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学生的批评者和约束者。
在行使批评权时,班主任们必须慎重考虑,遵循适度原则,并意识到批评权的限度和局限性。
对于班主任行使批评权的再省思,要明确其目的与意义。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在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
批评权的行使应该是建设性的,既能提醒学生反思错误,又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班主任批评学生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而是为了促使学生成长、发展和进步。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该尊重学生的尊严和隐私。
班主任批评学生时,要注重方式和态度,不得侮辱学生的人格和形象,更不能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批评时,班主任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换位思考,以平等、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建设性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帮助学生成长。
班主任行使批评权应注意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指批评的方式、力度和频率应适合学生的情况和特点。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长和优点,对待学生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批评权,不要过于苛责,也不要过于宽容。
要注重抓大放小,适当体现差异化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
批评应基于事实,以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依据。
不应凭主观臆断和个人意见对学生进行批评,更不能偏袒或歧视学生。
班主任应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批评,让学生明白批评的理由和目的,并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
对于班主任行使批评权的再省思,首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与意义;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隐私;再次要注意适度原则;最后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
只有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才能发挥批评的积极作用,增强班主任的影响力,提高学生成长的效果。
心理学思考之班主任如何行使批评权
心理学思考之班主任如何行使批评权在一个完整的教育中,适当的批评是难以避免的重要手段,这种权利,是教师职业和班主任岗位所赋予的。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该如何行使批评权呢。
社会学习论认为,个体能学会某种行为,或者避免另一种行为,是因为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
批评教育就是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理解或行为实行否认性评价的过程。
而班主任是班级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所以班主任应理性地对待并科学的使用批评这个教育手段。
这里用几个心理学手段来谈谈老师们如何有效的实行批评教育。
首先: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呈正线性关系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也就是说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自卑,过滥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免疫力,对于过于敏感的学生,尽量少批评,因为不当的批评会导致他们变得更加抑郁。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
其他优点也就引退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
批评学生时,不要因为学生做错了一件事,就把他以前的一切错误一一数落,否则会大大的挫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觉得在大家面前永无“翻身”之日。
切记避免说: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
最后:学会“共情”。
共情又叫移情,同感,同理心等,其意就是指能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人的处境,能将心比心的体验对方的感受。
我们班主任在实施批评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寻找其合理性。
如班级里的小刘为什么总是爱占便宜。
二是学会倾听,要听对方的表达,如动作,语言,判断其说话的内容。
三是要学会尊重,老师们不要认为学生不需尊重,殊不知你在批评的同时,学生会因为自己自尊心严重受创,走向极端,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学生的自尊。
四是批评学生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
艺术地行使班主任批评教育权_如何行使教师的批评教育权
艺术地行使班主任批评教育权_如何行使教师的批评教育权在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针对许多班主任出现不敢管学生、不愿管学生、不能管学生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16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与其说赋予班主任一定权利,不如说强化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义务与责任,同时也对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让“仁爱”为行使批评教育权“铺路”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爱而来到人世间的,每个学生几乎都不乐意接受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若没有情感基础,既会偏离教育的目的,也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夏沔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
因此,要批评教育学生之前必须仁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你的仁爱。
所谓“仁爱”,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爱”。
班主任对学生的仁爱,应该是爱由心生,心中有爱;应该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难看的孩子”爱;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留有一点空间与时间;应该给予学生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应该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现在之所以出现学生不服、反感和顶撞班主任的批评教育,甚至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采取过激的行为,深层原因是学生没有感觉到班主任的仁爱。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只有仁爱学生,教育才有可能;学生只有回爱教师,批评教育才能产生效果。
二、让“人格”为行使批评教育权“添翼”班主任不是法官,也不是警察。
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与其说是执行权力,不如说是与学生进行人格较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心理学研究表面,一个人的遵从可分为三个层次:依从、认同与内化。
“依从”凭借的是一个人的权力,权力越大影响力越大,反之亦然;“认同”的基础不是权力而是吸引力,当学生感到教师在某方面对自己有吸引力时,就会喜欢教师且接受其教诲,并采取同他一样的态度和行为;“内化”是学生对外界影响反映的最高层次,它不是停留在吸引上,而是将他人的某种准则和信念纳入自己的准则体系并形成了信念。
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
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松江二中丁福业我们知道,班主任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心理、人身安全等诸多的事务,肩上的担子一直是最重的,承受的责任也最大:学生成绩不好找班主任,学生出事故找班主任,批评了学生,家长还是找班主任。
可是,近些年来,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只赏识不批评,甚至也不能接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让许多孩子承受批评的能力越来越差。
于是人们常常会在报端看到一些学生因心理脆弱,无法面对挫折和批评而离家出走、自杀自残的报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往往因担心学生的安全而淡漠了责任心,学生们得到的批评也越来越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向全国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按理说,批评既是一种关爱,更是一种资格.老师或班主任培育学生,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有人格的塑造和行为的矫正,而批评便是其中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与手段。
老师或班主任善意批评学生,同父母管教子女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为的是孩子能够成才成人。
因此个人的理解是:《规定》只是强调班主任已有的权力与责任,是针对当下的教育实际情况而出台的。
既然这种权力以往有之,现在又再次强调,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班主任如何利用这种权力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批评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灵相融,感情相通,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正确掌握批评的艺术.一、以爱心和诚恳作为前提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怀着爱心,含着理解,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易于接受,同时,班主任还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
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而是师生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
所以,批评时要诚恳、要有善意,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角色,担负着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
他们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监督者和引导者,拥有一定的“批评权”。
在实践中,班主任的“批评权”也有许多需要再省思的地方。
班主任的“批评权”应该明确在何种情境下可以发挥。
班主任是学生的“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在保护学生利益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下行使“批评权”。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班主任都有权利进行批评。
在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中,班主任作为中立的角色,应该通过调解和引导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随意批评任何一方。
班主任的“批评权”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不应该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滥用权力。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批评是一种对学生行为的指责和责备,是为了促使学生改正错误、调整行为。
批评的方式方法如果不当,反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适得其反。
班主任应该在批评学生时,注意措辞和态度,避免使用侮辱、羞辱或伤害学生的语言和行为。
班主任还要在批评学生时注重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批评的层面上,更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产生自我反思。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差异化处理。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情况和背景也不尽相同。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该把握好度,不应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
一方面,对于那些常常表现出问题行为、不遵守规则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适度批评和惩罚,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对于那些本身就努力表现好、积极向上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更加注重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动力。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还应该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学生的教育与成长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
班主任应该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班主任还应该教育家长正确对待批评,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近日,在一所高中发生了一起由班主任批评学生而引发的争议事件。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我们需要再次进行深入的省思和思考。
我们必须承认班主任有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
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的言行举止。
他们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有权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并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班主任的批评权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力对学生进行任意指责。
他们应该在批评学生时注意方式和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过度和无理的批评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甚至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还应遵循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批评不应针对个别学生,更不能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而进行。
应该依据客观的事实和规章制度进行批评,不给学生造成不公和歧视。
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公正的评判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滥用权力对学生进行偏见和歧视。
我们还需要探讨班主任的批评权与学生权益的平衡问题。
班主任的批评权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权益的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
学生有权受到公平和合理的批评,但同时也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不得对学生进行语言暴力或人身攻击。
他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表达意见和观点的空间,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反馈。
我们需要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章制度来规范班主任的批评权。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行为准则和指导意见,明确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投诉和申诉渠道,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班主任滥用批评权和保护学生的权益。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负责学生的学业管理和教育指导,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素质教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批评权”无疑起到了促进学生进步和健康成长的作用。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我们还需要进行再省思。
班主任的“批评权”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往往无从判断何种批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有些班主任可能过于严厉,只强调错误和缺点,忽视了学生的优点和潜力。
这种批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心理闭塞。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要注重方式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给予适度的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改正错误,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班主任的“批评权”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往往只是单方面地发表意见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困惑,班主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解决。
班主任的“批评权”需要时刻保持公正和客观。
有些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往往带有个人情感和偏见,甚至有时会出现私心置于公正之上的情况。
这样的批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甚至对班主任的权威产生怀疑。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保持公正和客观,不带个人情绪和偏见,要有充分的证据和事实依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理性和客观的方式指导学生。
班主任的“批评权”需要有上级的监督和评估。
有些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往往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导致他们滥用批评权或者批评不力。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对班主任的批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确保班主任的批评权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
对班主任“批评权”的再省思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一直以来都是备受讨论和争议的话题。
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的直接监督者和管理者。
为了保障学生的正常秩序和教育质量,许多学校赋予了班主任一定的“批评权”,即对学生进行批评和处罚的权力。
这种“批评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再进行省思和讨论。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其合理性和合法性需要被充分审视。
在理论上,批评权是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一项职责,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边界和限制。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不能因为班主任的权力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需明确规定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避免滥用权力和随意处罚学生。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应该在教育目的和效果上进行评估和监督。
理论上,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进而成长和进步。
实际操作中,一些班主任可能滥用批评权,过度惩罚学生,甚至造成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
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监督体系,对班主任的批评行为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确保其批评是合理、有效和积极的。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能力提升。
作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际沟通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技能。
面对学生的不同行为和问题,班主任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避免出现片面、偏激或不当的批评。
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还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加强相关制度和规定的完善和落实。
在现阶段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纠纷。
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批评权的行使上的权责边界,防止出现过度批评和不当处罚的情况。
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申诉机制和教育环境监督机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
松江二中丁福业我们知道,班主任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心理、人身安全等诸多的事务,肩上的担子一直是最重的,承受的责任也最大:学生成绩不好找班主任,学生出事故找班主任,批评了学生,家长还是找班主任。
可是,近些年来,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只赏识不批评,甚至也不能接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让许多孩子承受批评的能力越来越差。
于是人们常常会在报端看到一些学生因心理脆弱,无法面对挫折和批评而离家出走、自杀自残的报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往往因担心学生的安全而淡漠了责任心,学生们得到的批评也越来越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向全国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
按理说,批评既是一种关爱,更是一种资格。
老师或班主任培育学生,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有人格的塑造和行为的矫正,而批评便是其中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与手段。
老师或班主任善意批评学生,同父母管教子女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为的是孩子能够成才成人。
因此个人的理解是:《规定》只是强调班主任已有的权力与责任,是针对当下的教育实际情况而出台的。
既然这种权力以往有之,现在又再次强调,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班主任如何利用这种权力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批评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灵相融,感情相通,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正确掌握批评的艺术。
一、以爱心和诚恳作为前提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怀着爱心,含着理解,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易于接受,同时,班主任还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
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而是师生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
所以,批评时要诚恳、要有善意,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批评应注意时间和地点。
批评学生是每个教师经常的事。
然而,认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大相同。
那种一见到学生有了问题,气就呼的上来,劈头盖脸的猛克一顿的发泄式的批评,是根本不行的。
要达到批评的效果,我们不妨把批评化作暖流,注意批评的场合。
一般情况下不应在公共场合指出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是。
因为,当众揭学生的短处,会使学生无地自容,抬不起头,产生逆反心理,不接
受教育。
三、择恰当的时机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抓住恰当的时机。
时机不同,效果则不同,只有把握批评的时机,及时疏通思想,才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热处理
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因粗心大意做错了事,损坏公共财物,乱扔果皮纸屑,班主任对此事就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进行批评教育,让这些事情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确保以后不犯,时刻规范其一言一行。
2、冷处理
如遇到两个学生吵架,则要把握火候,应先把他们劝开,让他们各自冷静消气,然后再找机会和他们谈话,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化解矛盾,千万不能急于指责他们,否则起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四、注意批评的语言的艺术性
1、多肯定,少否定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
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赞扬代替批评
每个学生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但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我们如果用赞扬来代替批评其不足,效果会更好。
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几个同学时,他只是先制止了他,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且后来还奖励了他四块糖果。
陶先生把第一块糖果奖给王友时说:“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奖第二块糖果时说:“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奖第三块糖果时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
”奖第四块糖果时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
”如果陶先生当时大声训斥:“你为什么用泥块砸人?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反校规的吗?”也许就没有后面王友愧疚的哭了。
3、批评要幽默风趣。
在班主任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批评方式,能在班级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学生迟到,可以这样问:“今天今天早上你做了很多家务事,因此来晚了,是吗?”学生字迹潦草,
则说:“××同学的作业简直是“宛若龙蛇地上舞,天下先生谁认得。
”因此,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幽默风趣的批评比粗暴的训斥更胜一筹。
五、做好善后工作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是把批评看作贬义的,所以听到批评时,心里总是不舒服,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有时也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
可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又免不了要经常进行批评。
有什么方法能消除这种由批评带来的副作用,使之产生积极作用呢?个人的一个深刻的体会是做好善后工作。
班主任也是人,而且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正常情感的人。
所以,当你发现了学生的一些大的问题如:整夜泡网吧,抽烟酗酒,屡教不改时,难免会发脾气,个人认为很正常。
但发过脾气后怎样处理,就有艺术性了。
所谓善后工作,就是在公开场合批评了学生之后,要和学生个别交换意见,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请他谈谈挨了批评之后的想法,和他一起找出所以存在这些缺点、错误的原因,分析这些缺点、错误的性质以及这些缺点、错误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并一起寻求改正的办法、途径。
进行这种个别谈话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以理服人,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
一句话,要使学生从心里感到你确实是在关心他的进步,是在为他着想。
如果通过交谈,发现你的批评与事实不符,使被批评者蒙受了不白之冤,你就应该立即向他当面道歉,为他“平反”。
“批评的艺术”在于适时、适度、适情、适势,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须记
住:我们是在教育学生,不是在发泄私愤,你在叫喊前,要先忍耐几秒,你是一位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出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对话。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它涉及到方法、态度、动机等许多问题,以及批评背后的责任心、事业心等,批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要求我们教育者不断学习、琢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