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焓变反应热
角度——从物质内能上认识 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
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__降__低______ , 故 ΔH_____<___( 填 “ <” 或 “ >”)0 , 即 ΔH 为 ____-____(填“+”或“-”)。
提示 ④⑥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图示(以放热反应为例)
其中 ΔH=E′ 1 -E2′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与化学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
键强弱 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 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2)键能是指断裂或形成 1mol 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某些物质化学键的键能(kJ·mol-1)如下表:
键 H—H Br—Br I—I Cl—Cl H—Cl H—I H—Br
键能 436 193 151 247 431 299 366
①1 mol H2 在 2 mol Cl2 中 燃 烧 的 反 应 热 ΔH = 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图示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绝大多数化合反应;所 多数分解反应;铵盐与碱的
有燃烧反应;所有中和 反应,如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举一反三专题2.4化学反应的调控(四大题型)_1
专题2.4 化学反应的调控【题型1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优化——以合成氨为例】【题型2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优化的拓展——以硫酸的生产为例】 【题型3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优化的拓展】 【题型4 基于平衡计算视觉的反应调控】【题型1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优化——以合成氨为例】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 ⇌2NH 3(g )。
298 K :ΔH =-92.4 kJ·mol -1,ΔS =-198.2 J·mol -1·K -1。
1. 具有自发性与可逆性的特点,正反应是气体体积 缩小的发热反应。
2. 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10~30 Mpa 、400~500 ℃、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氨及时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剩余气体循环使用;及时 补充N 2和H 2 。
【例1】(2023春·江苏苏州·高二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 2、H 2的投料比采用1∶(物质的量比)而不是1∶3,是为了提高N 2的转化率 B .反应温度控制在700K 左右,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压强采用10~30MPa ,是因为该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D .不断将氨液化并移去液氨,目的之一是使平衡正向移动【变式11】(2023秋·江苏南通·高二统考期末)工业上通常采用铁触媒、在400~500℃和10~30MPa 的条件下合成氨。
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 )+3H 2(g ) ⇌2NH 3(g ) ΔH =-92.4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2(g )+3H 2(g ) ⇌2NH 3(g )的ΔS 0> B .采用400~500℃的高温是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C .采用10~30MPa 的高压能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D .使用铁触媒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变式12】(2022秋·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中)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 2(g )+A .()()()()232H 3NH v v =正逆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 .平衡常数12K K <C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D .为提高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工业生产时通常选择400~500℃、10~30MPa 的反应条件【变式13】历史上诺贝尔化学奖曾经3次颁给研究合成氨的化学家。
高二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人教版模板(6篇)
高二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人教版模板(6篇)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乐学课堂和高效课堂为中心,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学习北门中学教学模式和经验,变“教学”为“导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努力提高四十五钟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现状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教的高二(8)班、(14)班,其中14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欠缺。
但各班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有较强的上进心。
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地学习。
8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性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寻求更简单的解法,才是教学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的内容,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所有内容。
这两个选修模块是高考中的选考模块。
内容较为多,但是一部分是在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而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
三、教学目标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设计好导学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化。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精心准备导学案。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备课资料的搜集;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精心构思每道题。
分层、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对每一次测试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高二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请完成下列物质的分离提纯问题。
Ⅰ、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
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沉淀B 。
(2)证明AgNO3加过量的实验方法是。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Ⅱ、某同学欲用CCl4萃取较高浓度的碘水中的碘,操作过程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H.静置、分层。
(1)萃取过程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编号字母)。
(2)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3)最后碘的CCl4是通过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
从含碘的CCl4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CCl4,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有处。
(4)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最后晶态碘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里聚集。
【答案】Ⅰ、(1)BaCl2或Ba(NO3)2、AgCl ;(2)取滤液或溶液2少许于试管,加入稀盐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AgNO3过量;(3)Na2CO3,HNO3,蒸发;Ⅱ、(1)CBDAHGEF;(2)取少量(或1~2mL)该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若变蓝,则该水溶液中还含有单质碘;(3)漏斗下口,5;(4)蒸馏烧瓶。
【解析】I、(1)除去溶液中NaCl和Na2SO4,根据实验过程图,先除去SO42-,常用Ba2+除去SO42-,不引入新杂质,可以用Ba(NO3)2,因为还要除去Cl-,还可以用BaCl2,则沉淀A是BaSO4,溶液1中有NaCl、NaNO3、BaCl2,加入过量AgNO3溶液,生成AgCl,则沉淀B为AgCl,溶液2中有NaNO3、Ba(NO3)2、AgNO3,加入Na2CO3溶液,则沉淀C是Ag2CO3、BaCO3,溶液3中有NaNO3、Na2CO3,试剂X为Ba(NO3)2或BaCl2,沉淀B是AgCl;(2)取溶液2少量,置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有沉淀,则说明硝酸银过量;(3)根据上述分析,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除去Na2CO3,不引入新杂质,因此需要加入适量的硝酸,然后采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硝酸钠固体;Ⅱ、(1)萃取实验中,首先检验分液漏斗的是否漏水,然后把混合液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瓶塞,进行振荡,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放在带有铁圈的铁架台上静置,旋开活塞,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因此顺序应是:CBDAHGEF;(2)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取萃取后的水溶液少量置于试管中,然后加入淀粉溶液,如果溶液变蓝说明含有碘单质,反之没有;(3)因为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从漏斗的下口得到,没垫石棉网、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冷却水进水口、没有沸石或碎瓷片、牛角管和锥形瓶接触处有塞子;(4)因为碘单质的沸点高,CCl4的沸点低,CCl4先被蒸出,因此碘单质聚集在蒸馏烧瓶中。
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mol/(L·min)
A.前12 B.
起始量(mol):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s-1
起始量(mol):
12 s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
B.12 s后,A的消耗速率等于B的生成速率 000 2 mol·s-1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可利用
表示,已知3v(B)=2v(A)、2v(C)=3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
√C.3A+2B===3C
B.A+3B===2C D.A+B===C
解析 由 3v(B)=2v(A)、2v(C)=3v(B)可推出:vvAB=32,vvBC=23,即 v(A)∶v(B)∶v(C)=3∶2∶3,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浓度的变化量Δc=c(某时刻)-c(初始)
所以一般Δc(反应物)为负值,Δc(生成物)为正值,
而v是标量,只有正值,所以在计算反应速率时,
Δc反应物 v(反应物)=- Δt
Δc生成物 v(生成物)= Δt 。
(2)运用同一反应中“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mA+nB===pC+qD,v(A)=-ΔcΔAt ,v(B)=-ΔcΔtB, v(C)=ΔcΔtC,v(D)=ΔcΔDt ,且有:vmA=vnB=vpC=vqD。
b-nmx c+pmx
再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求算 v(A)=xt mol·L-1·s-1; v(B)=mnxt mol·L-1·s-1; v(C)=mpxt mol·L-1·s-1。 ②计算中注意以下量的关系: 对反应物:c(起始)-c(转化)=c(某时刻); 对生成物:c(起始)+c(转化)=c(某时刻);
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必修一
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必修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必修一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关键部分。
高二化学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二化学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化学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河水2. 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结构中哪个因素有关?A. 质子数B. 中子数C. 电子层数D. 最外层电子数3.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式,下列哪种物质是氧化剂?A. 氢气B. 氧气C. 铁D. 铜4. 下列哪种物质是强酸?A. 醋酸B. 碳酸C. 硫酸D. 磷酸5.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式,下列哪种物质是还原剂?A. 氢气B. 氧气C. 铁D. 铜6.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规律?A. 泡利不相容原理B. 洪特规则C. 能量最低原理D. 所有上述规律7. 什么是化学平衡?A.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B. 反应速率最快的状态C. 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的状态D.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的状态8.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A.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B. 酸与酸反应C. 碱与碱反应D. 盐与盐反应9. 什么是摩尔浓度?A. 物质的量与体积的比值B.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比值C.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D. 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比值10.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A. 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B. 离子的化学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双替换反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1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硫酸钠__________,氢氧化钠__________。
13. 根据题目所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该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
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NaCl__________,CaCO3__________。
15.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铁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什么是化学键,并举例说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做一做]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该反应中ΔH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燃烧1 mol氢气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1, 生成气态 水 时 的 反 应 热 为 ΔH2 , 则 ΔH1 和 ΔH2 的 大 小 关 系 是 ______________ ; ΔH1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 示 的 意 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g 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出 176 kJ 的热量,则 1 mol 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 放热382×176 kJ=704 kJ,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 +32O2(g) === CO2(g)+2H2O(l) ΔH=-704 kJ·mol-1。
( ×) 提示 碳的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氧化物CO2而不是生成 CO。 (2)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 叫CH4的燃烧热。( × ) 提示 应生成液态水。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1.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可燃物的化学 计量数需要定为“1”?
提示 燃烧热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因此,表示 可燃物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提示 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时放出571.6 kJ的热 量 ΔH1<ΔH2 -285.8 kJ·mol-1 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稳 定的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必修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第一课时
主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够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计算。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阐述影响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3. 能够运用速率方程式和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有些反应速率慢。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讨论影响速率的因素。
总结:总结影响速率的因素,并介绍如何计算反应速率。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速率的理解。
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答题评价学生对速率的掌握程度。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
2. 影响因素
- 温度
- 浓度
- 表面积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自主研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
新教材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二化学 1.1.1 反应热 焓变
(4)焓、焓变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放热反应 △H为“-”,即△H<0, 反应体系对环境放热,其焓减小 吸热反应 △H为“+”,即△H>0, 反应体系从环境吸热,其焓增加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热是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H>0,反应吸热时△H<0 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D.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 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
D.869kJ
已知:H2(g)+F₂(g)=2HF(g) △H=-27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相同条件下,1molH2(g)与1molF2(g)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HF(g) 的能量 B.1mol H2(g)与1molF2(g)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
D 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能代替玻璃搅拌器,用于搅拌反应物 B.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H2O(l)释放的热量都约为57.3kJ C.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D.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lmolH2O(1)放出的热量为52.3kJ,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所用酸、碱溶液浓度过大
(5)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①微观角度 a.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特点
反应物
化 学 反 应
吸收能量
差值 热效应
生成物 放出能量
b.举例 [以1molH2(g)和1mol Cl2(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HCI(g)的能量转化为例]
人教版 选修3 高二化学 第二章 2.1共价键 教学课件(共35张PPT)
价键理论的要点
1.电子配对原理
两原子各自提供1 个自旋方向相反 的电子彼此配对。
2.最大重叠原理
两个原子轨道重叠部分越大,两 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越大,形成 的共价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共价键的形成
电子云在两个原子核间重叠,意味 着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电子带 负电,因而可以形象的说,核间电子好 比在核间架起一座带负电的桥梁,把带 正电的两个原子核“黏结”在一起了。
键角理论上可用量子力学算出但 实际上是通过光谱、衍射等实验测定 而算出。
O HH
104°30′(折线型)
H CH HH
109°28′(正四面体)
O=C=O
180°(直线型)
N H HH
107°18′(三角锥形)
三者的联系
键能和键长两个参数可定量的描述化学键的性质; 键长和键角可用于确定分子的几何构型。
1 2.1共价键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理解键能、键长、键角等与简单分子的 某些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抽象概念的方法:可以运用类比、归 纳、判断、推理的方法,注意各概念的区别与 联系,熟悉掌握各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 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能从物质 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 并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的魅力, 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导入新课
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什么 作用而结合在一起?
什么是化学键? 什么是离子键? 什么是共价键?
化学键: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
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新课讲解 氯化氢分子(HCl)的形成过程
(1)σ键 ——“s-p σ键” HCl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氢原子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1s原子轨道 和氯原子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3p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
复习回顾 一、共价键
1.定义: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元素: 一般为非金属与非金属, 3.分类: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4.表示方式: 电子式和结构式。
复习回顾 一、共价键
5.具有饱和性:只能有H2、HCl、Cl2等,不可能有H3、H2Cl、Cl3 。
思考:我们学过原子轨道,如何用原子轨道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 例:氢原子如何形成氢分子的呢?
新课讲解 探究
【绘制图示】 模仿图2-3所示,绘制乙炔分子中的π键。(提示:两个碳原子各自用2个p轨 道形成2个π键。)
课堂小结
1.共价键的特点:饱和性、方向性。 2.共价键的分类: (1)σ键:头碰头、轴对称、很稳定。 类型: s—sσ、s—pσ、p—pσ (2)π键:肩并肩、镜像对称、容易断裂。
3.共价键的类型规律: 单键:σ键 双键:1个σ键 1个π键 三键:1个σ键 2个π键
课堂练习
1.σ键的常见类型有(1)s-s, (2)s-p,(3)p-p,请指出下列分子σ键所属类型:
A. HF s-p B. NH3 s-p C. F2 p-p D. H2 s-s
2. 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键角接近90°的原因是共价键有方向性 B.N2分子中有1个σ键,两个π键 C.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至少有1个σ键 D.在双键中,σ键的键能小于π键的键能
第1章第1节反应热第1课时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案例示范】 【典例】(2020·武汉高二检测)我们将稀溶液中强酸 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 为中和热,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每生成1 mol水 放出57.3 kJ的热量。如图是某化学小组组装的中和热 简易测定装置。请回答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1)用0.1 mo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 能放出____________ kJ热量。
【母题追问】 (1)上题实验中能否用硫酸代替硝酸? 提示:不能。硫酸与Ba(OH)2反应会有BaSO4沉淀产生,反应热不 是中和热。 (2)怎样用玻璃搅拌器搅拌溶液?不能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的理 由是什么? 提示:实验时应用玻璃搅拌器上下搅动。因为铜传热快,热量 损失大,所以不能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玻璃搅拌器。
【迁移·应用】 1. (2020·淄博高二检测)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组装的中 和热测定装置,分别取40 mL 0.50 mol·L-1盐酸与 4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已知弱酸、弱碱电离需要吸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是为了确 保盐酸完全反应 B.仪器A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 C.在测定中和热的每次实验中, 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3次温度 D.用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其结果也是相同的
【解析】选D。测定中和热时,为了使氢离子或者氢氧 根离子完全反应,需要让其中一种反应物稍稍过量,A正 确;仪器A是玻璃搅拌器,B正确;在测定中和热的每次实 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3次温度从而减小误差,C正 确;一水合氨是弱碱,电离吸热,从而影响测定结果,D错 误。
2.(2019·合肥高二检测)将V1 mL 1.0 mol·L-1 HCl溶 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 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 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和同分异构现象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精)4
任务探究九
[现象分析]
(1)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原因在于乙醇分子中O-H 极性较强,能够发 生断裂
(2) 乙醇与钠的反应没有水与钠的反应剧烈,乙醇分子 中氢氧键的极性比水分子中氢氧键的极性弱
①乙醇与Na反应:
任务探究十
1、试从乙醇的结构分析乙醇为什么能和金属钠反应? 乙醇分子中氢氧键极性强,能够发生断裂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和同分异构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有机化合物中碳链的连接方式、官能团的认识,从碳的骨架、官能 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官能团的种类(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氨基、碳卤键、醛基、 酮羰基、羧基、酯基和酰胺基),从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认识官能团和化合物的 特征性质的关系,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极性及其与有机反应的关系,知道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通过乙醇、水分别与钠反应的实验探究,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 的类型、极性及其与有机反应的关系,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认识同一分子中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能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 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饱和程度、键的极性,能依据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分 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某些化学性质。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识到事物不能只看到表 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任务探究八
实验探究——乙醇、水与钠的反应
实验操作 现象对比 实验分析
向两只分别盛有蒸馏水和无水乙醇的烧杯中各加入同样大小的钠 (约绿豆大),观察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但乙醇与钠的反应没有水与钠的反应剧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综合考试第I卷·选修化学5模块考试(共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题,共24分)1、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B.核磁共振氢普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C.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2.历史上最早应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靛蓝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C.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D.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3、某有机物蒸气完全燃烧需三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于二倍于其体积的二氧化碳(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该有机物可能是A.C3H7OHB.CH3CHOC.CH3CO CH3 D .C2H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B、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C、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都是(C6H10O5)n,是同分异构体D、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5.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态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该混合气体可能是A.乙烷和乙烯B.乙烷和丙烯C.甲烷和丙烯D.甲烷和乙烯6、通式为C n H2n-2的某烃在定容密闭容器中与足量O2完全燃烧,若反应前后压强不变(150℃),此烃分子式中n值为A、2B、3C、4D、57.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②加成③消去④酯化⑤水解⑥氧化⑦中和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②③④⑤⑥⑦高二化学试卷第1页(共8页)8. A ~D 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温度计的装置示意图,其中所做实验与装置不相符的是:序号 A B C D装置实验乙烯的制取 石油的分馏银镜反应苯的硝化9. 2008奥运吉祥物福娃,其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B .该聚酯纤维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醇C .聚酯纤维和羊毛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D .聚酯纤维属于纯净物10.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CH 3)2CHCH 2CH 2OH 有多少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 .6B .5C .3D .4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只有①②③ 16.已知化合物B 3N 3H 6(硼氮苯)与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别为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 3N 3H 4C l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 )A. 2B. 4C. 3D. 5高二化学试卷 第2页(共8页)长玻璃管--C - -C -O C H 2CH 2O -nO OH H BN BN BN H HH H H HH HH H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5题,共20分)17、写出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注】每个化学反应方程式3分,每个反应类型1分,每小题共计4分。
(1)溴乙烷→乙醇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2)甲苯→ TNT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3)乙醇→乙醛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4)甲醛 +银氨溶液→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5)氯乙烯→聚氯乙烯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2分)18. (12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现象是。
高二化学试卷第3页(共8页)四、有机化学推断题(共40分)19.(10分)有机物D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
有机物D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A的结构简式:,C的名称:(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20. (16分)以苯酚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请按要求作答:(1)写出以下物质的结构简式:B F(2)写出反应①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④(3)反应⑤可以得到E,同时可能得到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高二化学试卷第4页(共8页)21.(10分)取3.40g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 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
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 L。
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 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3.40g醇中C、H、O物质的量分别为:C mol、H mol、O mol;该醇中C、H、O的原子数之比为。
(2)由以上比值(填“能”或“不能”)确定该醇的分子式,其原因是。
(3)如果将该多元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代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的结构简式。
五、计算题(共10分)22. 有机物A 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在同温同压下,A蒸气与乙醇蒸气的相对密度是2。
1.38gA完全燃烧后,若将燃烧的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会增加3.06g;若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的质量会增加1.08g;取4.6gA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L;A不与纯碱反应。
通过计算确定A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高二化学试卷第5页(共8页)第II卷·综合能力测试(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题,共12分)1.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B.检验淀粉水解产物的还原性取少量淀粉溶液,与稀硫酸共热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银镜C.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取少量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2.某脂肪酸的两种异构体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脂肪酸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B.B.(1)式为顺式结构,(2)式为反式结构C.该脂肪酸最简单的同系物是CH2 = CH—COOHD.(1)和(2)分别与氢气加成,所得产物不同3. 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装置如右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B.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4.在有机物的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凡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物质有光学活性,该物质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有光学活性的是( )①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②与NaOH水溶液共热③将—CHO转化为—COOH ④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作用⑤与CuO共热A.③ B.①②④⑤ C.③⑤ D.①②④高二化学试卷第6页(共8页)二、填空题(共17分) 5.(17分)有机物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 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
为研究A 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1)称取A 9.0g ,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 2的45倍。
(1)有机物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将此9.0gA 在足量纯O 2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通过碱石灰、无水硫酸铜粉末、足量石灰水,发现碱石灰增重14.2g ,硫酸铜粉末没有变蓝,石灰水中有10.0g 白色沉淀生成;向增重的碱石灰中加入足量盐酸后,产生4.48L 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2)9.0g 有机物A 完全燃烧时,经计算: 生成CO 2共为 mol , 生成的H 2O g , 有机物A 的分子式 。
(3)经红外光谱测定,证实其中含有-OH 键,-COOH 基团,C-H 键;其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面积比为1﹕3﹕1﹕1。
(3)A 的结构简式(4)经红外光谱测定,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中,存在-OH 键,还含有醛基,C-O 键;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峰,面积比为1﹕2﹕1﹕1﹕1。
(4)A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如果经红外光谱测定,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中,存在-OH 键,还含有C=O ,C-O 键;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面积比为1﹕2。
(5)A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三、有机化学推断题(共21分)6.(8分)聚酯纤维(的确良)的结构简式为:它是由A 和B 两种单体缩聚而成。
已知甲苯能在高锰酸钾存在下氧化成苯甲酸。
现要以二甲苯、乙烯为原料,无机试剂可自选合成聚酯纤维(的确良)。
(1)在下面方框内设计合成路线的流程图(出框部分不得分)。
(2)上述合成过程中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
高二化学试卷 第7页(共8页)7.(13分)以A和乙醇为基础原料合成香料甲的流程图如下:杏仁中含有A,A能发生银镜反应。
质谱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5.3g A 完全燃烧时,生成15.4g CO2和2.7g H2O。
(1)A的分子式,A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