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探究橡皮筋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实验方案一

探究橡皮筋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实验方案一

探究橡皮筋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实验方案一
实验器材:
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直橡皮筋〔不要使用橡皮圈,可使用自行车的气门芯〕、刻度尺、木板、小铁钉、白纸。

把白纸钉在木板上,在木板一端钉上一个小
钉。

橡皮筋一端拴在钉子上,再用细线拴住橡皮
筋的另一端,以线和橡皮筋的连接点为观测的标记,并在线的末端结一个圈,用来挂测力计。

实验过程:
1、用直尺从钉子处画一条直线,橡皮筋沿这条直线拉伸。

2、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记下橡皮筋原长。

3、通过测力计沿所画直线拉伸橡皮筋,在数据记录表格中记下拉力大小,并在纸上画出对应此拉力橡皮筋末端到达的位置,并把拉力大小标在旁边。

4、用不同的拉力拉伸橡皮筋,记录6~8次数据。

5、用刻度尺测量对应每个拉力橡皮筋的伸长,将结果记录在数据表中。

皮筋有趣的实验教案

皮筋有趣的实验教案

皮筋有趣的实验教案标题:皮筋有趣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皮筋的特性和力学原理。

2.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材料:皮筋、直尺、小扳手、钢珠、试管、针管等。

2. 实验环境:宽敞的实验室或教室。

3. 实验安全: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皮筋弹射伤及他人。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皮筋的了解,并展示一些皮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实验设计和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组成小组,每组分配材料和工具。

2.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设计一系列实验来探究皮筋的弹性和力学特性。

3. 学生可以尝试测量皮筋的弹性系数、不同张力下的弹性变化等。

4. 学生应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制作简单的数据表格。

第三步:数据分析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汇总小组实验数据,创建统计图表。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将皮筋的特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步:实验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鼓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结果进行展示。

2. 学生应描述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

3. 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问题或做出评价。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让他们小结皮筋的特性和力学原理。

2. 收集学生对实验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应用皮筋的弹性原理,设计并实施有趣的应用实验。

2. 深入讨论弹性与物体运动、机械工程等领域的联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数据表格质量。

2. 学生在实验展示和分享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皮筋特性和力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学案例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学案例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橡皮筋给纸飞机和小车作动力;会做探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弹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弹力概念,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纸飞机2 架、橡皮筋 1 个、弹簧、铁架台、钩码、课件等。

分组实验:每组:纸飞机 4 架、橡皮筋4个、燕尾夹 1 个、海绵 1 块、拉簧或压簧 1 个、铁架台 1 副、钩码1 套、小车 1 辆、记录单 1 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1.课件出示飞机、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学生回答。

设计理念:体现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结合2.出示纸飞机,提问:这里有架纸飞机,你有办法让它飞起来吗?学生回答。

示范:拉橡皮筋使飞机飞起来。

3.分发纸飞机,让学生自己用橡皮筋把纸飞机飞起来。

设计理念:让学生直接接触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的经验。

提问: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橡皮筋是可以作为动力的。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橡皮筋。

(板书:橡皮筋)。

设计理念:直接导入,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教学起着定向和导向的作用。

二:橡皮筋可以产生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下橡皮筋。

想想怎样做才能使橡皮筋产生力?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活动。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满堂灌”向“满堂学”转换。

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2.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方法。

3.分析:你是怎么做的、橡皮筋发送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被拉长了。

引导:橡皮筋什么发生了变化?得出形状变化(板书:形状变化)。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第一章:橡皮筋动力原理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橡皮筋的性质和弹性原理。

理解橡皮筋作为动力的基本概念。

1.2 教学内容橡皮筋的定义和特性弹性原理的解释橡皮筋作为动力的原理介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动力原理。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橡皮筋动力实验2.1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使用橡皮筋产生动力。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橡皮筋动力的大小和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实验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数据记录和分析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2.4 教学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橡皮筋动力应用实例3.1 教学目标了解橡皮筋动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学习橡皮筋动力在解决问题中的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橡皮筋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介绍。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方法介绍。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橡皮筋动力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应用想法。

3.4 教学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讨论。

学生提出创新应用想法的创意和可行性。

第四章:橡皮筋动力制作实践4.1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将橡皮筋动力应用到实际制作中。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2 教学内容制作材料的准备和指导制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创新思维的实践和指导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制作操作。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制作出独特的橡皮筋动力作品。

4.4 教学评估学生制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学生对制作过程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5.2 教学内容对橡皮筋动力原理、实验、应用和制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做动力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做动力科学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存在弹力,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在拉伸的时候,它拉伸长度越大,弹力越大,物块滑行的距离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1.用橡皮筋把钩码滑行出去。

2.观察并记录钩码滑行出去的距离与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1.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

2.加强愿意与他人合作、分享与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1.展示运动员冰壶微视频提问:这是什么运动?(预设:冰壶)提问:静止的冰壶是如何产生较快的速度滑出去的?(预设:推出去了)2.出示钩码,展示ppt钩码图片,“我的手里有一个钩码”提问:除了用手推,用推力推出去,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钩码像冰壶一样快速的滑出去?(预设:用橡皮筋弹出去)3.揭示课题:用橡皮筋做动力二、探索1:试着用橡皮筋让钩码滑行(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橡皮筋,钩码各一个]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

师:每个小组用一分半的时间试着用橡皮筋让钩码像冰壶一样滑出去。

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的钩码怎么出去的?(预设:1.滑行出去的2.翻滚出去的)提问:如何才能使钩码滑出去,不翻滚?(预设:橡皮筋作用在钩码下部)提问:每一次实验结果都有什么不同?(预设:钩码滑出的距离不同)提问:为什么钩码滑出去的距离不同呢?(预设:橡皮筋拉的长度不同,拉的越长,滑行的距离就越远)探索2:发射装置使用中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发射装置、橡皮筋、钩码]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究竟是不是橡皮筋的拉的越长,钩码就滑行的越远呢?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这个猜想呢?”(预设:用拉伸长度不同的橡皮筋来弹钩码,比较哪一个滑行的更远)师:“对,非常好!我这里就有一个帮助大家检验猜想的一个工具。

”出示发射装置师:“这个工具,称为发射装置,现在请小组长把发射装置从抽屉中拿出,接下来,我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用如图所示的发射装置把钩码滑出去,不翻滚且不掉落在地上。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学会使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制作简单的动力装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 橡皮筋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3. 橡皮筋动力装置的测试与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橡皮筋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和测试优化。

2. 教学难点:橡皮筋动力装置的测试与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橡皮筋、剪刀、尺子、钉子、木板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橡皮筋动力装置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橡皮筋玩具,引发学生对橡皮筋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橡皮筋的弹性特性:让学生观察橡皮筋的形变和恢复过程,探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3. 制作橡皮筋动力装置: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橡皮筋动力装置,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如何提高装置的动力效果。

4. 测试与优化:让学生测试自己制作的橡皮筋动力装置,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橡皮筋应用实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探究、制作和测试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制作的橡皮筋动力装置的创意、实用性和稳定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以改进今后的教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2.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习效果和进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八、课后作业1. 学生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橡皮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橡皮筋的外貌和性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橡皮筋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颜色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和弹性。

2. 让学生bring their own橡皮筋,并分享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是否能够产生动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的观察和描述。

2. 记录学生举例的橡皮筋用途。

第二章:探索橡皮筋的弹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橡皮筋的弹性。

教学内容:1. 介绍橡皮筋的弹性概念。

2.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的弹性。

1. 解释橡皮筋的弹性是指其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2. 提供不同长度的橡皮筋,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其弹性。

3. 学生记录橡皮筋的伸长长度和恢复原状的时间。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弹性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的数据和分析。

第三章: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来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

教学内容:1. 解释橡皮筋作为动力来源的原理。

2. 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橡皮筋作动力的效果。

教学活动:1. 解释橡皮筋在拉伸时储存能量,释放时产生动力。

2. 提供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作动力的效果。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作动力原理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的结果和分析。

第四章:创意橡皮筋动力项目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通过橡皮筋动力项目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动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橡皮筋动力项目。

教学活动:1. 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动力解决方案。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实验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本教案以橡皮筋为动力源,设计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探究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1.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探究橡皮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橡皮筋具有很好的弹性,当受力时可以存储能量并释放出来。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探究其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橡皮筋:一根;2.小木块:一个;3.细线:一段;4.尺子:一把;5.扳手:一个。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2.将橡皮筋固定在小木块上,使其紧绷;3.将小木块与细线连接,形成悬挂装置;4.用扳手将橡皮筋扭紧,以储存能量;5.放手释放橡皮筋,观察小木块如何受力运动;6.反复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观察实验现象:当橡皮筋被释放时,悬挂的小木块会被橡皮筋的弹力拉起,并呈现出上下振动运动。

2.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当橡皮筋被扭紧时,储存了弹性势能,当释放时,橡皮筋的弹力会作用于小木块,使其受力上升,然后重力使其再次下降,如此往复,形成了上下振动的运动。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可以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力,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

在飞机模型、汽车玩具等玩具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橡皮筋作为动力源。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应用特性,加深了对橡皮筋弹性特性的理解。

橡皮筋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办公用品,还可以应用于机械装置中,将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力。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还促使我们运用科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练习:1.为什么橡皮筋会有弹性?2.除了橡皮筋,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特性?3.你还能想到哪些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实际应用?扩展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2019年精选文档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2019年精选文档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基础,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实践类活动。

该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原点,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并向学生家庭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

现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

但由于其耗时长、准备繁琐、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此类课程没有被学校和物理教师重视。

虽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对其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但从课程实施的层面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上,此类课程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

为了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笔者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现以“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学习完《弹力》的知识后,学生们知道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这一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为今后重力、摩擦力的测量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力学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一)知识目标1.根据“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原理,利用所给材料,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2.利用自制测力计测量身边物品的重力,为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训练学生在遇到新的器材时有查看使用说明书的意识,并为读懂使用说明书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从简单的操作着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一)准备阶段1.师生共同讨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需要哪些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并将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橡皮筋作动力实验报告单

橡皮筋作动力实验报告单

精品文档实验报告单
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猜测:
实验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实验用小车 1辆、模拟车道、橡皮筋(筋圈)2-4 根
1、安装弹力小车:
把橡皮筋的一端栓在实验小车的车轴正中,另一端系在车框前方的正中。

2、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转动车轮,使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每次的圈数按照计划的圈数进行,圈数要成倍的增加,小车运动后,测量不同圈数小车行驶的距离。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实验小车运动平均
绕的圈数次数的距离距离
1
2
3
1
2
3
1
2
3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科学制作_皮筋教案

科学制作_皮筋教案

科学制作_皮筋教案皮筋是一种常见的玩具,它可以用来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皮筋制作一个简单的弹射器,并了解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科学原理。

材料:- 一根细长的木棍- 两根皮筋- 一条绳子- 一张纸- 一支铅笔步骤:1. 将两根皮筋交叉绑在木棍的一端,确保它们紧密地固定在一起。

这将成为我们的弹射器的弹弓部分。

2. 将绳子的一端绑在弹弓部分的中央,然后将绳子的另一端绕过木棍的另一端,并将其系在弹弓部分的另一侧。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可以拉伸的弹射器。

3. 将纸张剪裁成一个小长方形,然后将其插入弹弓部分的两个皮筋之间。

这将成为我们的弹射物。

4. 将一支铅笔插入纸张的一侧,这样我们就可以用铅笔来控制弹射物的方向和力度。

实验过程:1. 将弹射器放置在桌子上,确保它的底部稳定。

2. 用一只手握住木棍的一端,用另一只手拉动绳子,将弹射器的弹弓部分拉伸到适当的位置。

3. 用铅笔轻轻地将纸张从弹弓部分的两个皮筋之间推出,观察弹射物的飞行轨迹和距离。

科学原理:这个实验涉及到弹力和动能转化的原理。

当我们拉伸绳子时,皮筋会蓄积能量,并产生弹力。

当我们释放绳子时,蓄积的能量被转化为弹射物的动能,使其飞出。

弹射物的飞行轨迹和距离取决于弹力的大小和弹射物的质量。

延伸实验:1. 尝试使用不同长度和松紧度的皮筋,观察弹射物的飞行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2. 改变弹射物的质量,例如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纸张,看看它们对飞行距离的影响。

3. 探索不同的发射角度,观察弹射物的飞行轨迹是否会改变。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弹力和动能转化的知识。

同时,制作弹射器的过程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大家能够享受这个有趣的科学制作过程,并对科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橡皮筋拉力的小学科学教案

探究橡皮筋拉力的小学科学教案

橡皮筋,由于其拉力大、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决定了橡皮筋的拉力呢?这就是本次的小学科学教学课题——探究橡皮筋拉力。

一、学习目标1.了解橡皮筋的物理特性和成分;2.探究橡皮筋的拉力与长度、厚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制作实验装置和进行实验研究;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橡皮筋的特性和成分、橡皮筋拉力与长度、厚度的关系;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如何合理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步骤1.导入活动:介绍橡皮筋的特性和成分通过介绍橡皮筋的物理特性和成分,让学生初步了解橡皮筋的拉力与长度、厚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进行展示,同时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

2.安排实验活动:探究橡皮筋拉力与长度、厚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了探究橡皮筋拉力与长度、厚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安排实验活动对这些因素进行操作和调整,从而了解它们对橡皮筋拉力的影响。

需要准备好以下实验材料:1)长橡皮筋2)短橡皮筋3)不同厚度的橡皮筋4)改变长度的杆、金属尺等5)电子秤等测量工具6)实验笔记本或实验记录表等。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研究:步骤一:将一条长橡皮筋拉直,并仔细测量其长度和厚度。

步骤二:将橡皮筋挂在一个金属钩上,并悬挂一个重物,测量其拉力并记录数据。

步骤三:改变橡皮筋的长度,通过杆或金属尺来调整。

将拉力数据记录并观察其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四:选择一条较厚的橡皮筋,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记录拉力数据并进行分析。

步骤五:选择一条较细的橡皮筋,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记录拉力数据并进行分析。

步骤六:总结实验结果。

分析橡皮筋拉力与长度、厚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理论解释。

3.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探究橡皮筋拉力与长度、厚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猜想,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证实或排除。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参考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皮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皮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3 出示弹力的概念。

四.小结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简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学设计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Βιβλιοθήκ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设计
共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疑
1.谈话激趣。
(1)(出示课件)谈话:同学们,在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玩具车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想一想,你所玩过的玩具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
2、我们把橡皮筋固定在车架这端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怎样使小车往前开,又怎样使小车往后开呢?(即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在车轴上的缠绕方向应是怎样的?要使小车向后运动,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又应是怎样的呢?
3、指两名学生上讲台示范,你们想办法使小车往前行驶,再往后行驶。因为事先我们不知道小车行驶的方向,所以,我们应把小车放在桌面的中间,以免小车冲出桌面摔坏。
(2)(出示课件)玩具车的运动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车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车又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2.质疑引题。
(1)(出示小车实物)老师手中有一辆自制的简易小车,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这辆“小车”运动起来呢?
(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要学生动手做一做,在车轮上用手感觉弹力大小。让学生感觉出绕得圈数越多手感觉越紧,或者是第4圈比第1圈力大。用眼睛看,绕的圈数不同,橡皮筋完全松开的时间也不同,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完全松开的时间越长。
(4)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实施自己的设想。比如可以用一根筷子加长车身,在筷子头上拴长橡皮筋。这样做,可以为最后一课设计制作小赛车打下一定的基础。
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成比例。换句话说,绕4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是绕两圈时行驶距离的两倍,而是更远些,因为橡皮筋后绕上去的两圈弹力更大。但有的小车也可能会近一些,因为弹力大了轮子打滑。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教科版
5、生讨论:橡皮筋拴好后,有时是弯曲的,很不好标出“0”的位置和画出均匀刻度,怎样正确画出这个测力计的刻度?
师提示:(1)可以在挂钩上固定加一个小重物(如螺丝帽)把橡皮筋拉伸,然后再标“0”刻度;(2)可以用挂钩码或挂已知重量物体的方法,在测力计纸板上正确画出力的刻度。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畅谈)
[板书设计]
4、测量力的大小(三)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1、用回形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也用回形针当挂钩。
2、在挂钩上固定加一个小重物(如螺丝帽)把橡皮筋拉伸,然后再标“0”刻度
3、用挂钩码或挂已知重量物体的方法,在测力计纸板上正确画出力的刻度。
教学
反思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渗透科学规范的使用科学仪器的意识。最后巩固学生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师:好,老师今天给大家留一个课外作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二、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1、师:请看大屏幕,所需要的材料是硬纸板,橡皮筋,回形针。谁来读一下操作步骤及思考?
操作步骤:(1)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提绳上,另一端用铁丝当挂钩。(2)提起测力计,标出“0”刻度。
思考:怎样正确画出这两个测力计的刻度?用单条橡皮筋和用双条橡皮筋做的测力计有什么不同?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条形硬纸板(卡纸)、橡皮筋圈(两条)、回形针两个。
教师自己准备:自制橡皮筋测力计(两种)
教学
方法
分组实验探究法









一、导入
1、师:看,这是老师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一个是用单条橡皮筋做的,另一个是用两条橡皮筋做的。当用弹簧测力计测较小的力困难时,这样的橡皮筋测力计可以派上大用场。(演示:用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测量三角板受到的重力)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测力计吗?想不想自己也拥有一个?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2、用橡皮筋作动力》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2、用橡皮筋作动力》word教案(2)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课目标】
科学看法: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本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可仔细实验、采集数据、进行解说的重要性. 【教课要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课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说
【教课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丈量距离的绳索
【教课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发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一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日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发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谈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表示图,学生依据表示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环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
指引: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边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竞赛
2.交流谈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环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考据
指导学生看书籍 73 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说说明
发问:为何橡皮筋环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说
(2)实验:橡皮筋的力如何产生 .
(3)出示弹力的看法,书籍74 页.。

制作皮筋测力计

制作皮筋测力计

制作皮筋测力计
魏长青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探讨》
【年(卷),期】2009(000)035
【摘要】@@ 学习了弹簧测力计原理,老师让我们试着自己制作一个测力计,回到家,我就忙开了.rn我先找到合适的器材与工具:硬纸板、白纸、橡皮筋、钩码、细铁丝、薄铁片、胶水、剪刀.
【总页数】1页(P38)
【作者】魏长青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第二中学八(9)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J], 蒋书兵
2."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r——一次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J], 刘立华
3.弹簧测力计的制作与改制 [J], 金海峰
4.“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一次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J], 刘立华
5.超重失重演示测力计制作 [J], 周汉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基础,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实践类活动。

该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原点,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并向学生家庭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

现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

但由于其耗时长、准备繁琐、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此类课程没有被学校和物理教师重视。

虽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对其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但从课程实施的层面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上,此类课程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

为了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笔者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现以“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学习完《弹力》的知识后,学生们知道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这一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为今后重力、摩擦力的测量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力学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目标
1.根据“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原理,利用所给材料,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2.利用自制测力计测量身边物品的重力,为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训练学生在遇到新的器材时有查看使用说明书的意识,并为读懂使用说明书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从简单的操作着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师生共同讨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需要哪些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并将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2.让学生讨论并形成初步方案,然后制定活动步骤,初步进行人员分工。

【设计意图】研究课题确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器材的选择和活动步骤的确定并进行小组分工。

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
的设计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

由于此次实践活动动手制作内容较多,所以活动的设计和器材的选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完成。

3.教师负责准备实验器材(如图1所示)。

【设计意图】具体器材的准备和制作是由教师在课下完成的,铁丝是用废旧的电话线揭掉表面的黑色外皮,取出两股带塑料外皮的金属丝制成的,并注意将金属丝的端口处打磨平整,以免划伤。

(二)制作阶段
1.器材的准备。

弹簧测力计一只、钩码一盒(每个0.5N,共10个)、6套组合器材(橡皮筋1根、刻度尺1把、带指针的长挂钩、短挂钩、双面胶、白纸条)
2.器材组合。

把短挂钩一端挂在刻度尺最上端的小孔内,另一端挂上橡皮筋,然后把带指针的长挂钩挂在橡皮筋上,至此完成器材的组合。

(如图2所示)
3.制作刻度盘。

(1)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较平坦),用双面胶粘好白纸条。

(如图3所示)
(2)手提测力计,让橡皮筋处于自然伸直状态,此时指针所对应的纸条位置标出0刻线。

(如图4所示)
(3)在挂钩上挂0.5N钩码,指针对应纸条位置标记0.5N,依
此原理逐一标出1N、1.5N、2N、2.5N、3N,至此大格刻度线制作完成。

(如图5、6所示)
(4)为了提高精确度可以把大格再分成5个小格,至此一个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就完成了。

(如图7所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即学生要根据给出的器材自己动手制作出测力计。

本课的难点是刻度盘的制作,教师在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制作。

并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积极情感。

(三)成果展示阶段
1.利用自制橡皮筋?y力计(如图8所示)和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同一物品重力并进行比较,记录在下表中。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制的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时,喜悦感、成就感溢于言表。

通过自制测力计测量值与实验室弹簧测力计测量数值的比较,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同时使其树立起研究的信心和勇气。

2.利用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测量家中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下表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并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到物理的神奇魅力。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并填写在下表中。

自制橡皮筋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设计意图】完成测力计的制作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规律的形成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该物理仪器的存在价值、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动脑思考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这次有意义的制作活动。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

在此活动中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亲身体验了实践的过程,并自发地去发现和总结规律,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被激发的学习兴趣将长久保持,并引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不断探索发现和改革创新。

此外,教师在课下准备器材时要做到细心周到,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并且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要隐身于活动背后,只在学生需要时挺身而出,因学生喜而喜,因学生忧而忧。

五、结束语
身为物理教师,重要的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要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物理科学殿堂的大门,让他们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并心向往之。

同时做到“教、学、做”合一,这才是物理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理性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