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问题现状与对策
我国海洋保护区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缓 冲区和实验区。核心 区仅允许进行经批准的调
别负责本部 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
县级 以上的海洋 自然保护 区管理部 门的设立
由省 级 人 民政府 确 定 。 以批 准机关 为 标 准 ,我 国 的海 洋 自然 保 护 区分 为 国家 级和 地方 级 。地 方 级 海 洋 自然保 护 区分 为 省 、市 、县 3 级 。在划 分 上 如 此 之 细 ,有 利 于 法 的 实 施 ,但 在 实 际 的 操 作
1 . 1 . 2 海洋保护 区本身的特点
截止到 2 0 1 1年 底 ,我 国共 建 立 了 2 1 8处 海 洋保 护 区 ,保 护 海洋 面积 占中国管 辖 海域 面积 的
4 . 5 1 %。经济发达省份海洋保护的建设数量较多 , 如广东和山东两省海洋保护 区总数 占全国总数 的
约 5 9 %
0. 5 9 %。
1 . 1 . 1 海 洋 保 护 区与 自然 保 护 区建 设 同时 起 步 , 但 滞 后于 国家平 均水 平 我 国 第 一个 自然 保 护 区 … 广 东 鼎 湖 山 自然 保护区于 1 9 5 6年 由 中 国科 学 院 建 立 。 我 国第 一 处海 洋 保 护 Ⅸ… 蛇 岛 老铁 山 自然保 护 区于 1 9 6 3
年建立. - 。此后 ,海洋保护区的建设约有 2 0 年的 停滞期。l 9 8 8 年国家海洋局召开全 国海洋 自然保 护 T作座谈会并制定 了 《 建立海洋 自然保护 区
工 作 纲要》, 1 9 9 0年经 国务 院批 准 建立 了 昌黎 黄 金 海岸 、山 口红树 林 生态 、大洲 岛金丝 燕 海洋 生 态 、j亚 珊瑚 礁 以及 南麂 列 岛 5个 国家 级 海洋 自 然 保 护 区。 上世 纪 8 0年 代起 ,我 国海 洋 保 护 区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防治 海 洋环 境 污 染 的对 策
海 洋环 境 问题 主要 源 于 人类 对海 洋 自然 资源 和海 洋 生 态环 境 的不 合理 利 用 ,而 这些 损 害环 境 的行 为 与人 们 对 海洋 环境 缺 乏正 确 的认 识 密切 相 关 。加 强海 洋 环境 教 育 ,提 高 人们 保护 海 洋环 境 的 意识 ,使 人 类利 用 海洋 的 行 为与 海 洋环 境相 和谐 ,是 解决 海 洋环 境 污染 问 题 的主 要 途径 之 一 。普及 、宣传 海 洋 知识 ,增 强 民众 的海洋 意 识 是 引导 群众 参 与海 洋 管理 的 必要 条 件 。因 此 ,我 国政
防等5 个部 门,形成 当前海上执法体制所谓 的 “ 五龙闹
海 ”的局 面 。
我 国现 有 的这 些 海 上 执 法 力 量 虽 然 具 有 一 定 的 规
模 ,但 还 存 在 很 多 问题 。各 执 法 力 量 的 职 责 虽 然 有 分 工 ,但 有 些 是交 叉 的 ,有些 是 不 明确 的 。这 种分 散 的海 上 执 法力 量 ,由于 部 门分 割和 法律 规 定一 方 面 的管 理执 法 只能 由一 个部 门的执 法 队伍 调查 处 理 ,其 他部 门的执 法 队伍 在 海 上 即使 遇到 违 法行 为 ,也 无权 进 行监 管 ;同
国近 海海 域 生态 系 统还 在进 一 步恶 化 。主 要海 湾 、河 口
另外 ,保 护 海洋 和海 岸 带 环境 的 意识 缺乏 也 是造 成 海 洋环 境 污染 的一个 重要 原 因。改 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的
海洋开发步伐加快 ,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但作为海洋环
境 保护 的必要 条 件 ,海洋 知 识 特别 是 海洋 环境 保 护 知识 的宣传 与普 及却没 有 同步进 行 。
中国海洋环境概况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海洋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技术 突破。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将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海洋环境挑战,推动全球海 洋治理体系的完善。
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能力
中国将加大投入,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能力,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海 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1 02
海洋生态系统研究
中国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对珊瑚礁、红树林 、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
海洋气候变化研究
中国积极开展海洋气候变化研究,探究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平面上 升、海水酸化、极端气候事件等变化趋势及其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03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建立海洋环境预警预报系统,对 可能出现的海洋环境事件进行预 警和应对。
海洋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01
02
03
强化陆源污染控制
加强对陆源污染的监管和 控制,减少污水、废弃物 等污染物排入海洋。
整治近海养殖业
规范近海养殖业的发展, 防止养殖污染对海洋环境 造成影响。
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受 损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恢 复和重建。
CATALOGUE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01
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02 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拥有着8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加速,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
海洋综合管理策略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一、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1、海洋资源潜力巨大中国海域有利于渔业发展的渔场总面积达430万平方千米,东海、南海、黄海都是富饶的渔场。
我国沿海盛产贝类、藻类、海参、珍珠、鱿鱼等海产品,已经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宝库。
除了渔业资源,中国的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潜力巨大。
2、海洋资源开发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地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枯竭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3、海洋科技装备先进我国在海洋科技装备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船等高科技装备。
这些科技装备的发展,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策略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海洋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确保海洋生态平衡。
2、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任务,需要建立健全海洋资源开发的管理规划体系,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计划,合理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产业。
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为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国际合作海洋综合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与实施。
中国海洋与海岸工程生态安全中若干科学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海洋与海岸工程生态安全中若干科学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海洋与海岸工程生态安全面临许多科学问题,下面是一些例子以及对策建议: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和海岸工程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海洋底栖生物和鱼类的栖息地丧失、生态链破坏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行生态影响评估和监测,及时监测和评估工程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采取合适的栖息地修复和保护措施,例如建设人工鱼礁、建立保护区等来提供替代的栖息地。
二、水质污染防控:海洋和海岸工程活动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如废水排放、泥沙混浊等。
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1.加强污水处理和排放控制,确保工程活动的废水符合环保标准再进行排放。
2.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减少泥沙混浊,如合理的施工工艺、建设临时挡沙工程等。
三、筑岸应急响应能力提升:海岸工程面临海洋灾害风险,如台风、海啸等,这些灾害可能对海岸线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提升筑岸的应急响应能力,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1.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获取灾害信息并进行应急响应。
2.进行海岸防护工程的技术研发和改进,提高海岸工程的抗灾能力。
四、海洋生态治理技术研发: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和海岸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加大对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人工鱼礁、海藻修复等,以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2.加强海岸带管理的科学研究,探索适应性更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法。
以上只是一些科学问题及对策建议的例子,针对具体的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摘要: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
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本底范围内。
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经河流排海的氮、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大,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依然较低。
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近年来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2012年我国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6 910、30 030和24 7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 88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 080平方公里。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8 870、6 990、6 700和1 520平方公里。
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
3、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由于江河携带大量的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的重点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2年72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05万吨,较上年有所增加。
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等主要河口区环境状况受到明显影响。
同时我国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依然较差,水体富营养化是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75%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40%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为重度富营养化。
二、我国海洋污染的成因1、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
(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严重干扰,某些物种过度繁殖或缺乏天敌,导致生态系 统的失衡。
海洋资源过度开发
渔业资源枯竭
过度的捕捞和非法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枯竭,很多鱼类和 贝类面临灭绝威胁。
海砂资源乱采滥挖
不规范的开采和乱挖海砂导致海底地形改变,影响海洋生态 系统和船舶航行安全。
03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
河口生态修复
针对河口地区的特点,采取截污治污、河道整治、生态补水等措施 ,改善河口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
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保护
加强海洋渔业、矿产、能源等资源的保护,采取休渔制度、资源增殖放流、海域使用管理 等措施,保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能源开发
积极推进海洋能源开发,发展海洋风电、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 优化调整。
02
中国海洋环境现状
海洋污染现状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由于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大量排放,近岸海域的水质恶化,污染严重。
海洋垃圾问题
塑料垃圾等不易降解的废弃物大量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 生严重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生境破坏等原因,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很多物种濒临灭 绝。
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中国海洋环境现状 •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 •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实践 •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全球海洋环境现状
全球海洋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包括气候变化、 海洋酸化、海洋垃圾等问题。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方式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方式一、我国海洋现状第一,从非生物的角度来讲。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峻。
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区域的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
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
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峻,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和有机物和重金属。
近几年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整体上维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份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比较严峻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
第二,从生物的角度来讲。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同意害者,而且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具有积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非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按照对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主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此刻: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致使海洋生物资源严峻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样;河口产卵场严峻退化,部份产卵场正在慢慢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
除远海海域因离岸较远而环境良好之外,沿岸和近海海域已有相当部份受到必然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在一些重要河口、港湾水域,生态环境也严峻恶化,生物多样性大为降低,赤潮频发;许多典型生态系统面积急剧缩小,自然景观不断破坏。
口岸淤积、航道萎缩、海岸侵蚀和风暴潮和台风灾害等问题也因生态环境恶化而日趋严峻。
部份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砷、六六六、滴滴涕及粪大肠菌群等有毒物质含量数年居高不下我国海域未来几年污染仍将以营养盐为主要污染物,受污染的海域面积在短时刻内不会有明显减小,在某些海域污染状况仍将持续处于严峻状态,赤潮的发生次数和影响面积在短时刻内不会取得有效控制,赤潮仍将是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贵的海洋资源,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分布情况,以及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文章对当前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政策法规、监测监管、治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污染源头控制不力、监管体系不完善、科技支撑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污染源头控制机制,强化污染排放监管。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再次,要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利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源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等陆源污染物通过河流、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海洋,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
海洋油污污染频发:随着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油气开发的快速发展,油轮事故、海上钻井平台泄漏等海洋油污事件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环球市场市场论坛/-115-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李政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摘要: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海洋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当我们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时,海洋才能为我们提供所需物质资源。
假如牺牲了环境来获取资源,经济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在海洋的开发利用中,要权衡好保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保护,合理开发。
海洋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做到从全局出发,不但能使海洋开发事业全面发展,同时环境又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来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海洋污染;问题;防治1、我国海洋污染来源1.1 工业生产排污严重由于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工厂会把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工业废渣、废水及其有毒化学品排放到海洋,最后在海洋中沉积,造成水域严重污染。
特别是对海水本身带来巨大危害的放射性废物、砷化物等危废封存起来后也被投入到海洋里。
海洋生物摄入了工业废料中的重金属后,这些富集重金属的海产品进入市场后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1.2 城市垃圾排放越来越严重一般固体废物的大量堆积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还造成大量宝贵土地资源被占用浪费。
有官方统计显示,全球每一年制造的各类固体废弃物大约为上百亿吨,即使其1%进入海洋,也有上亿吨之巨。
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垃圾污染的严峻形势,只有很少的地区经过治理后有一定收效。
1.3 海洋船舶油类污染我国船舶油类污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船舶溢油事件的不断出现。
关于海上船舶溢油事故的产生一般有两大原因,即船员的操作失误或故意引发的操作性溢油事故和发生海损事故引发的事故性溢油。
1997年5月22日,“浙普渔油31号”在老铁山水域附近发生碰撞事故引起沉没,润滑油从船舱破裂处溢出,经调查达到了将近500t,国家海事局花费约300万元来处理溢油。
由于此船为个人性经营,出现溢油事故后,没有能力赔偿相关资金,所以300万元巨额费用至今仍没有赔偿。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随着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破坏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中国南海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长期以来,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浅滩和珊瑚礁的破坏、底栖生物的大面积死亡等现象也日益严重。
此外,非法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对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众多挑战。
首先,南海是一个范围广阔的海域,监管和执法难度大,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
其次,南海地区的国际争端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程,各国之间的合作存在困难。
此外,缺乏有效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手段也限制了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三、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针对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其次,加强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监测,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海洋污染行为,维护南海的生态平衡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鼓励人们参与到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执法监管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策略分析
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策略分析摘要:近些年来,环境的污染以及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国家海洋局也在着力研究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一些主要因素,并不断提升监测力度。
同时结合各类生态环境监测工程项目以及海水生态环境污染的具体现状,对一些重点的污染海洋生态进行相应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都能够方面的常规检测,希望能够从中发现最主要的污染因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国家海洋局更好地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我国的各项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海洋环境;现状;保护对策引言在科技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催化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采范围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开始蔓延至海洋环境。
众所周知,海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等,而且针对一些排放类的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都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净,这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解决了很多环境上的困扰。
但是由于人类的过于贪婪,使得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遭到过度开采,很多比较严峻的问题也随即出现,对我国的发展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对此,针对目前一些比较严重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海洋局应借助相应的立法进行合理规制,并制定科学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我国海洋环境现状概况1.1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近些年来,我国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对自然海域进行了围填,使得我国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加严重,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遭到破坏,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一度呈现出较为脆弱的状态,这对于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1]。
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使得一些生活在海洋的中的生物种类也在逐年减少,甚至有很多海洋生物已经濒临灭绝,海洋灾害发生的几率也大幅上升。
为了能够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更好的控制和保护,我国从2004年起,就开始重视对生态海洋生态监测点的布设,监测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监测系统。
国家海洋局在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中发现,在广东、广西、海南等海洋生态,珊瑚礁与海草床的生态健康状况较为良好。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和新能源开发尚未成熟的状态,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生物、淡水资源,因此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日益成为21世纪各国国家战略的重点,我国虽然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但海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离世界顶尖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海洋技术的探索和使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污染、海洋管理1海洋资源的分类1.1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在陆地淡水越来越不足的情况下,从海洋中得到淡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除了水以外,海水中还含有大量溶解固体和气体物质,其中包括80多种化学元素,各种元素的储量相当可观,如:黄金在海水中的含量虽然非常小,但总量也有500万吨以上,铀有5亿吨以上。
据计算,在2.53km的海水中,除淡水以外,还可以生存32种产品,总价值在30亿美元以上。
从经济效益上看,海水价格低廉,取之不尽。
目前,对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还局限于部分元素,已达工业规模生产的有淡水、食盐、镁和溴等,不难看出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1.2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又简称海底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
按矿床成因和储存状况分为: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地上岩石矿碎屑,经外力总用搬运和分选,在海滨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等,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天然汽水化合物、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种金属热液矿(以铜、锌为主)③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数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和煤等。
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海洋资源及渔业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海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渔业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同时,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也在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是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基础。
我国应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等破坏性行为。
同时,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划定渔业保护区和禁渔期,并加强对渔业活动的监管,保护贝类、虾蟹等重要渔业资源。
其次,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
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海洋漏油事故。
政府应加大对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擅自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必须严加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再次,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
我国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针对性政策的制定,积极推动渔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倡导可持续的捕捞方式和渔业生产方式。
同时,鼓励渔民转型,发展渔业相关的支持服务业,为渔民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此外,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也是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关键。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应对策略,在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是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向公众普及海洋保护知识和技能,引导公众养成环保习惯。
同时,加强科普活动和社会组织参与,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保护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政府、渔民和公众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大保护力度,共同建设美丽的海洋家园。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T.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
“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
海权,对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一海权的定义: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
在经典的意义上,海权指的是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也就是由本国和本民族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剥夺对手利用海洋的机会和权利。
中国海权是中国的海上力量和影响,也就是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海洋利益及整个国家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强大的能力。
中国海权包含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和拓展海洋权力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和进程,包括了海洋国土的维护、海洋通道的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防卫力量的构建等四个重要内容。
中国海权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一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使中国能够顺利地利用世界的资源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二是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洋方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使中国具备捍卫全球性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军事自卫手段;三是解决中国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和国家大战略的转型问题,使中国由传统的依赖陆地资源、陆上力量的“大陆型”国家转变为主要依托海洋(外)资源和海上力量的“海洋型”国家,从而使中国进入通向世界强国的最佳战略轨道。
随着世界的急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的凸显出来,慢慢的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海洋,关注自己的海洋权益,这也标志着一场海上争夺战开始了。
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在这场海洋争夺战中维护好自己的海洋权益。
二:中国海洋现状:首先我们先要认清我们现在的海洋现状,那样我们才能做好对策迎接挑战。
气候变化对中国海洋和海岸带的影响、风险与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对中国海洋和海岸带的影响、风险与适应对策一、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海洋和海岸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极端气候事件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海洋和海岸带的影响、风险与适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气候变化对中国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影响,海洋温度升高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湿地退化,红树林、盐沼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此外海洋酸化使得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进一步影响到浮游植物生长,进而影响到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
其次气候变化增加了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极端气候事件如台风、暴雨、海啸等频率和强度增加,给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带来严重损失。
同时海平面上升导致的风暴潮和洪水也对沿海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适应对策。
这包括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沿海地区的抗灾减灾能力;推动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海洋和海岸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海洋和海岸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风暴等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米,其中沿海城市和岛屿将面临更大的威胁。
海平面上升使得沿海湿地、河口三角洲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同时也影响到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海洋争端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南海争端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黄建钢、唐洪森、欧阳城旺1在当今世界激烈的海洋争夺中,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已处于被动地位,无论是东海还是南海,茫茫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目前却有120万平方公里受到他国挑战和挑衅。
其中以南海争端形势最为突出和紧迫,其中各方态度最为复杂,问题解决也最为棘手。
一、现状分析南海争端从1974年年初西沙之战算起至今已有36年。
其中,虽然我国政府于1988年就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直到2002年南海周边各方才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虽然在原则上达成了政治共识,但事实上其他各方却都在不断与我方发生冲突,形成争端。
目前争端已经形成如下基本态势:1、我方从中已失衡从目前争端的基本态势看,我国基本处于被动的、利益受损的一方;而与我相争的东南亚各国则处于主动的、得利的一方,甚至已成为既得利益的国家群体。
这些国家通过国内立法、扩军备战、对南海岛礁和海域进行实质性占领和开发、并以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诱使西方国家介入南海争端,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在南海问题上对华的联合阵势。
同时,此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和缓解了相关国的国内矛盾。
2、争端会长期存在从争端的历史发展脉络看,南海周边国家垂涎南海已经很久,并且都有比较详尽和周密的战略规划和方案,实施的又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战略部署和步骤。
所以,虽然我们也会反戈一击,但不能期望等待万事俱备、实力增强和条件成熟时再一蹴而就。
在南海争端的问题上,将出现一个互动博弈的局面,甚至还会出现一个僵持状态,而且还会持续一个很长的时间。
目前,海洋经济与军事实力迅速发展,国民在保卫海洋国土和权益方面有强烈共识,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开始准备处理南海争端的良好基础。
3、争端将愈演愈烈据目前争端的发展态势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随着各国对海洋需求的增大,随着他国国内局势的进一步恶化,阻止周边各国对南海我领土领海的蚕食而引发的争端和冲突很有可能将愈演愈烈,若处置不当将引起东亚整体安全局势的变化,甚至还会影响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大局,最后很有可能将发展成为猛烈的军事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问题现状与对策一、解决海洋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具体路径鉴于我国面临的海洋问题众多,且各具特色,不能采取统一的模式解决,应分开对待和处理。
解决海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为:1.在东海。
对于东海海域划界问题,我国应继续与日本进行磋商和谈判,以确定海域最终界线。
同时,在协商中应继续坚持大陆架的基础——自然延伸原则,并延伸至冲绳海槽中间线的立场;坚持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是两个不同的制度,需要分开划界,至于最终界线是一条还是两条需通过磋商确定;继续批判日本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的非法性;坚持钓鱼岛列岛为我国的固有领土的立场;进一步研究将海域划界和钓鱼岛列岛争议提交国际法院或仲裁的具体方案和对策。
对于东海资源开发问题,特别是春晓油气田的开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原则共识》的内涵和具体的对策。
基本观点为:《原则共识》是一个双方为实现政治意愿的临时性安排,属阶段性成果,有待发展和完善;《原则共识》的三项内容是各自独立的,是可分开实施的,即合作开发和共同开发是可分开进行的,且它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合作开发海域是主权没有争议的海域;针对春晓油气田的合作开发,我国可设置比较高的合作开发门槛,在日本法人合作开发春晓油气田之前,我国可继续开发春晓油气田资源,这不违反《原则共识》的实质,即使日本将其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我国也能泰然应对,绝无败诉的可能;在《原则共识》共同开发方面,我国可与日本政府就共同开发方案展开磋商和谈判,显示我国想推进《原则共识》的意愿,但未就共同开发的具体方案进行妥协,并应发挥春晓油气田在解决东海问题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对于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争议问题,基本思路与路径为:在磋商和谈判中,应让日本政府承认两国在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应设法让日本政府削弱或解除对钓鱼岛列岛附近海域的警备体制;强调钓鱼岛列岛在东海划界中不应作为划定领海基线的基点,在东海海域划界中赋予其零效力;应让台湾在钓鱼岛列岛问题上发挥作用,包括创设两岸联合巡航合作机制、共同主办钓鱼岛列岛问题研讨会等。
因为,台湾具有保护钓鱼岛列岛的法律责任。
13两岸合作的基本路径为可在“两会”协商中签署两岸海洋问题合作框架协议。
另外,如果两国谈判无法解决钓鱼岛列岛问题,建议将钓鱼岛列岛周边海域设为海洋自然保护区,并实行合作管理。
同时,也应做好提交第三方解决钓鱼岛列岛争端的准备工作。
2.在南海。
对于南海岛屿主权争议问题,特别是针对南沙群岛的争议问题,基本思路和路径为:加强对南海诸岛的巡航执法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关注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转向,因美国的南海政策已由过去的中立主义转向目前的介入或干涉主义,需抑制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支持或丛恿东南亚国家非法侵占和开发南海资源的行为;公布我国南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的原则下解决与他国之间存在的岛礁争议问题,包括就海域划界问题举行磋商和谈判;探索开发和利用南海海底资源的新机制;研究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机制。
针对他国船舶在我国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问题,基本思路为:批驳一些海洋大国坚持在专属经济区内可自由进行军事活动的观点,坚持沿海国事先同意原则;分析军事活动与海洋科学研究的区别,指出军事活动损害沿海国的和平与安全,应受沿海国相关法规的管辖;修改《公约》关于军事活动的制度规范,包括增加对军事活动的内容,具体的路径为根据《公约》第312条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要求修改《公约》内容的书面通知;同时,继续与美国磋商海上安全制度,以建立相应的机制;积极修改完善我国相关法规,例如,在《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中增加军事活动应实行事先许可的内容。
对于资源开发中引发的安全问题,主要指在东海和南海的争议海域进行单方面海底资源开发活动引发的安全问题,基本思路和观点为:进一步明确争议海域范围,包括公布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坐标;加强对争议海域的执法力度,包括制定海域巡航执法条例;设法阻止他国在争议海域单独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制定开发海底资源管理规章、海上构筑物安全水域设定法等那样的法规;与相关国家进行磋商和谈判,缔结海上事故预防协定和海上热线联络机制等。
3.在公海。
对于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问题,基本思路与观点为:积极参与国际海峡(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管理合作活动,共同维护海洋运输通道安全,确保能源资源保障供应;继续参与公海海盗行为打击活动,特别是应将打击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海盗行为的经验和合作体制等适用于其他海域,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探索打击海盗行为的补给和惩治非法行为人员的制度,包括军舰和船员在其他国家租借港口和基地进行补给、委托第三者起诉和制裁违法者的具体措施,以及制定和修改惩治海盗行为人员的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例如,制定海盗行为处罚法;因全球变暖导致极地海域冰层缩小,探讨适合国际航行的通道维护和管理问题,并研究极地资源开发制度,包括创设国际管理机构和适用国际海底制度的可行性。
对于外大陆架制度引发的安全问题,即国家设定外大陆架界限后,使原在公海的调查、测量、航行等利益受到影响的问题,基本思路与观点为:关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查和建议国家外大陆架划界案的相关发展与动向;分析其他国家因设定外大陆架对我国造成的在原为公海的调查、测量、航行等活动的影响,特别应关注日本针对冲之鸟的具体进展、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的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的进展;加强我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架调查工作,尽早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我国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包括加强两岸针对大陆架调查的合作制度;14研究《公约》岛屿制度内涵和存在的问题,批驳日本冲之鸟为岩礁无法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观点,并研究岛屿制度适用于南海岛礁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可行性。
考虑到中日之间的争端将主要集中于海洋领域,为此,针对日本划界申请案中的冲之鸟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应对,主要为:(1)以冲之鸟为基点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违反公平。
因为,以冲之鸟为基点主张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远远地超过了冲之鸟的实际,并严重地损害了其他国家在此海域的航行和测量活动等利益,违反公平。
(2)对冲之鸟的人工加工工事,依然满足不了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的要件。
尽管日本政府出巨资强化了对冲之鸟的保护,包括构筑了钛制网、防堤波等,目的是避免其沉入水下,显然,这种通过人工方法的引入,依然改变不了其无法满足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的要件。
即冲之鸟依然是岩礁,而不能成为岛屿。
(3)日本试图通过调查冲之鸟周边海域的珊瑚生存环境,培养适合其生长的条件,并企图利用珊瑚的残片和有孔虫壳构筑洲岛,以满足所谓的经济生活的要件。
对此,我国可以以培养和繁殖珊瑚、构筑诸如洲岛那样的人工设施等有损海洋环境,引发海洋污染为由,加以反对。
(4)加强对《公约》岛屿制度的研究,并收集和研究其他国家的相关实践,以在制定包括修改《公约》关于岛屿制度的协商过程、确立新的规则中,提出我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对于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各国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由此引发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必将增加,为此,应积极利用国际和区域相关制度,并完善国内法制,处理来自陆地、海底活动、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倾倒造成和来自船舶的污染,实现海洋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对于上述问题引发的争议,包括因对《公约》的条款和制度的不同解释和立场引发的争议,需要通过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予以解决,为此,需研究解决这些争议的具体制度,重点为国际法院和仲裁制度。
同时,也需要研析类似争议问题的判例,以供借鉴。
二、我国应对海洋问题的对策建议应该说,在相关国家间利用和平方法是解决海洋问题的基本原则,而在利用和平方法无法解决海洋问题争议的情形下,可以考虑利用国际司法制度解决。
具体对策建议为:1.制定国家海洋战略。
考虑到海洋安全日益影响我国的海洋权益,而我国对海洋及其资源的依赖性日增,原先制定和出台关于海洋的政策和措施(例如,1995年《全国海洋开发规划》、1996年《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2002年《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已经无法适应海洋问题发展要求,需要修改和调整,为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即将国家开发利用海洋及其资源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
换言之,从战略上重视海洋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战略,为构建和谐海洋提供保障作用。
2.完善海洋体制机制。
海洋问题复杂而多样,且海洋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人类未知的海洋领域众多,应对和处置海洋问题一般无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为此,应综合地应对和处理海洋问题,即设立国家海洋事务委员会等那样的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
具体的路径可以在国家海洋战略中作出设立国家海洋事务委员会的规定,也可以在制定海洋开发基本法或海洋基本法中作出规定。
国家海洋事务委员会应由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任主任,相关部委办局的主要领导任委员。
具体模式可参照国家能源委员会,以提升应对海洋问题机构的地位和职权,统一协调相关海洋职能部门,消除机构之间的职责障碍和缺失,以有效快速处理海洋问题。
同时,鉴于海洋问题的多样性,可以在国家海洋事务委员会内设立相应的小组委员会,例如,钓鱼群岛研究会、南海问题研究会、中美海上安全研究会、中日海域划界研究会、海洋争议解决制度研究会等,以应对各种海洋问题引发的争议。
3.完善国内海洋制度和法规。
在国际、区域和双边关于海洋问题的条约或协定无法改变或缔结的情形下,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关海洋制度和法规就显得尤为必要。
具体建议为:(1)提升“海洋”的地位。
(2)制定海洋开发基本法。
(3)完善我国海洋相关法规。
(4)加强海域执法力度。
我国应进一步整合涉海部门的海上维权执法力量,包括以中国海监为基础组建海岸警卫队,以加强海上执法力量。
同时,为使巡航执法有法可依,建议制定海域巡航执法条例。
(5)完善海洋研究机构转化为决策的体制。
我国应继续发挥海洋问题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的积极作用,包括加强对这些机构研究海洋核心、热点问题的资助力度,为解决海洋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研究成果能快速地转化为国家政策或具体对策,以促进海洋问题的妥善和合理解决,并推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6)切实实施《海岛保护法》。
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下方面:第一,海岛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滞后;第二,海岛地区社会事业和基础薄弱,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第三,海岛资源破坏加剧,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第四,海岛法律制度不健全,开发建设缺乏规划;第五,海岛地区发展政策支持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第六,海岛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统一管理。
《海岛保护法》对海岛的开发和利用作出了规范,其的实施将对海岛管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的措施为:编制全国和地方海岛保护规划;根据各个海岛的实情,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和修复海岛污染或破坏的生态环境;强化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海岛管理的体制;对海岛实施进一步调查、巡访和监测制度,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救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