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五莲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莲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文综第一次模拟
第I卷 (选择题共140分)
24、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
其它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25.“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26.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的心目中,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构造起在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殖民条件下的合法而有效的“国际”法治秩序。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 )
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
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C.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D.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
27.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
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28.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 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
29.“自外力内侵,清廷穷蹙,国人激于时势,紧图改良,于是革命、立宪、君主、民主各
党竞出……今政体确定,歧论自消,全国思想冶为一炉”。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的胜利
C.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0.“企业地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行政级别决定的。即便是军T企业,也要积极参与
市场竞争,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引起这种观念变化的历史性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1. 《工业革命定义之争》一文中指出:“不少学者倾向于把18 世纪80 年代作为变革的起
点,……工业经济的迅速变化仿佛从天而降。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工业革命被定义为1782 年开始的经济大变革。”“英国工业革命被定义为1782 年开始的经济大变革”是指( )
A.联动式蒸汽机广泛应用并推动各工业领域的革命
B.工厂制推广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和英国经济的发展
C.机床的发明和标准化生产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
D.蒸汽机车的鸣叫声这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2.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是中国20世纪末叶发表的、走向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其主要依据是中共十四大( )
A.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坚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3. 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观点,认为雇主和雇员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
没有雇员的繁荣,雇主的利益也不能长久,反之亦然。为此,他反对雇主凭经验进行管理,雇员凭经验进行操作的老做法,倡导科学管理运动。此运动
A.反映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要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C.有效地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D.改变了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34.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
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C.国民革命运动 D.抗日战争35.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识到,同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赖的理性的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推动了社会利益的实现。……这样,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一个自主的社会得以和谐的运转。在这样一个通过市场而得以组织和协调的社会里,个人不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存在,分工和交易将分散的个体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抛开专制主义的规划,自主的社会也能建立其和谐的秩序。……斯密的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换场所,也不仅仅是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经济协调机制。甚至,市场成了某种“隐蔽的上帝”。
——(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材料二六十年来(注:从1917年算起)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也就是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现在的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计划又时常脱节,计划机构忙于日常调度。因为市场调节受到限制,而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
——陈云《计划与市场问题》(1979年3月8日)(1)材料一中斯密与材料二中陈云关于市场问题的主张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提出的时代背景。(15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对英国、中国产生的影响。(10分
41.(12分)地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两幅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汉代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