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8
高三生物限时练28
高三生物限时练(28)命题:李平审题:葛艳丽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是指绿色植物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属于第一营养级D.都是异养生物2.下列属于分解者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B.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C.属于自养型的微生物 D.属于异养型的全部微生物3.一种传染病的流行使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野兔全部死亡。
在一条有野兔参加组成的食物链中,首先受其害的是()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4.在某一生态系统内,蛇和猫头鹰捕食鼹鼠和田鼠,如果鹰在这一生态系统内出现,就要成为另一种捕食动物,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A.猫头鹰群体的增大 B.猫头鹰的灭绝 C.蛇群体的增大 D.鼠群体的减少5.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6.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
按能量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来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A.1 kgB.10 kgC.125 kgD.1000 kg7.根据动物的同化作用发现,其98%用于呼吸消耗了,仅有2%用于生长和繁殖。
则它可能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最多能量是A.98%B.10-20%C.2%D.2%×(10-20%)8.关于生物的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上一个营养级流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能量C.从上一营养级摄取的能量D.从消化道吸后收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9.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A.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它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D.被分解者分解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11. 在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最高级消费者 D.分解者12.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CO2库,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
第3讲 圆的方程
30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反思感悟 建立函数关系式求最值:列出关于所求目标式子的函数关系式,然 后根据关系式的特征选用配方法、判别式法、基本不等式法等求最值.
31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训练2 (1)设P(x,y)是圆(x-2)2+y2=1上的任意一点,则(x-5)2+(y
27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反思感悟
求解形如|PM|+|PN|(其中M,N均为动点)且与圆C有关的折线段的最 值问题的基本思路
(1)动化定:把与圆上动点的距离转化为与圆心的距离. (2)曲化直:将折线段之和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之和,一般要 通过对称性解决.
28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14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法三:设 A(3,0),B(0,1),⊙M 的半径为 r, 则 kAB=10--03=-13,AB 的中点坐标为(32,12),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12=3(x-32), 即 3x-y-4=0. 联立23xx+-yy--14==00,,解得xy= =- 1,1,
17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训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过点M(-2,-1)的圆C和直 线x-y+1=0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2x上,则圆C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 _____________.
根据题意,圆心在直线y=2x上, 则设圆心为(n,2n),圆的半径为r, 又圆C过点M(-2,-1)且与直线x-y+1=0相切,
答案:(-1,3) x2+y2-4x+2y+1=0
9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高三生物习题集
高三生物习题集一、细胞生物学1. 以下哪种细胞结构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a) 可见性细胞壁b) 米粒体c) 叶绿体d) 核糖体2. 以下哪项描述正确地说明了细胞膜的功能?a) 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关键结构b) 细胞膜是储存细胞遗传信息的地方c) 细胞膜是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d) 细胞膜是细胞内物质合成的中心3.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a) 核糖体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b)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c) 核糖体主要用于细胞呼吸d) 核糖体主要用于细胞分裂二、遗传学1. 染色体是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动物细胞中,每个细胞核中都有两条染色体b) 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相同的c) 人类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d) 染色体只存在于有性生殖的细胞中2. 下列哪项描述正确地说明了基因的功能?a) 基因是细胞的基本单位b) 基因是细胞内储存蛋白质的地方c)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 基因是细胞分裂的起源3. 遗传物质DNA具有哪些特点?a) 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b) 只存在于有性生殖的细胞中c) 以双螺旋结构存在,由碱基对组成d) 只负责物质的传输而不参与细胞的功能三、生态学1. 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a) 食物链指的是植物进食动物,动物之间不进行食物交流b) 食物链中的每个层级都受到上一层级的影响c) 食物链中食物的流动是单向的,不会形成循环d) 食物链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小2. 下列哪项描述正确地说明了生态系统的组成?a) 生态系统由单一物种组成b) 生态系统是由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个组成要素构成c) 生态系统只发生在陆地上d) 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与外界没有联系3.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指什么?a) 指相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下长期共存的状态b) 指物种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c) 指物种在时间尺度上发生的连续变化d) 指物种从一个生态系统迁移到另一个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些习题将帮助你巩固高三生物知识,并提供自我评估的机会。
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8)(2021学年)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8)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8))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8)的全部内容。
课外天天练(28)一、选择题1、(2016年浙江卷,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B.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C.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II染色体数和染色体DNA分子数分別为12和24D.若在G2期某染色质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答案】D【解析】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期,DNA都只复制一次,A正确;动物细胞在G2期已经能通观察到1对中心体,前期彼此分离散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则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2条,DNA有24个,C正确;G2期DNA已经复制完成,一条染色质上有2个DNA分子,如果其中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含有异常DNA分子,D错误.2.将某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器A是线粒体,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质的分泌和加工有关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解析细胞器C只有核酸和蛋白质构成,为核糖体,其中的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强化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28讲免疫调节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2,3,4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5,7,8,9,11,143.免疫失调症及免疫学的应用6,104.综合考查12,13,15一、选择题1.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B.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被人体吸入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C.污染物中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细胞内,依靠细胞免疫的协助才能将其清除D.污染物中含有的病原体可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解析:人体呼吸道黏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被人体吸入后,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细胞免疫作用的对象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因此病原体不能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3.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中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D.若阻止病人T细胞增殖分化,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解析:在体液免疫中,大多数B细胞必须依靠某种T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
4.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免疫活性物质只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C.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D.溶菌酶只能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溶菌酶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
高考理综28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综28题知识点总结高考是中学生毕业的重要关卡,而理综科目更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一门科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理综科目,下面将针对高考理综28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胚胎的发育:胚胎的形成及发育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卵子受精、受精卵的发育和器官的形成等。
2.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现方式等。
常见的遗传学知识点包括基因的类型、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等。
3.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主要负责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和损害。
其中,淋巴细胞的类型和功能是重点,还需了解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调节机制。
4.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种子的萌发、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等,需要掌握其生物学原理和机制。
5.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物种的适应性、群落的构建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物质的计算等。
2.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之间的结合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需要掌握化学键的类型及其特点。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计算等。
4.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包括酸的性质、碱的性质和盐的生成等。
还需了解酸碱中常见的计算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5.周期表与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等。
另外,也需要了解常见元素符号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需要了解牛顿三定律、运动方程、功和能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2.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需要了解电荷的性质、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基本原理。
3.光学: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和光的传播规律,需要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现象,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第28讲免疫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发挥免疫防卫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答案 B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C错误;发挥免疫功能时,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顺序依次是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D错误。
2.(2019·安徽合肥高三调研)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答案 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C错误;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D错误。
3.(2019·揭阳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答案 D解析⑤为细胞免疫,⑥为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a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f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T细胞)和细胞c(B细胞)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
4.(2019·海南高考)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答案 A解析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8讲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均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的特点B.植物激素只有进入靶细胞内才能发挥调节作用C.同一植物细胞上可能含有多种激素的受体D.植物激素是一类微量、高效的有机物,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解析只有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的特点;有些植物激素的受体在靶细胞膜上,这类激素不需要进入细胞内就能发挥作用;激素本身不参与代谢,只是调节代谢。
答案 C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史,叙述不正确的是()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玻璃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D.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解析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答案 B3.如图表示温特的胚芽鞘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胚芽鞘a将直立生长B.胚芽鞘b发生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C.胚芽鞘b发生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有两重性D.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解析胚芽鞘a上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故a不能生长;胚芽鞘b发生弯曲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并未体现出“抑制生长”;该实验并不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极性运输”,因其缺乏“对照组”。
答案 B4.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最可能含生长素的浓度分别为()A.a和bB.b和aC.b和cD.c和b解析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即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顶芽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生长,故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最可能含生长素的浓度分别为b和c,C正确。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8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28 免疫调节1.(2019甘肃高台五模)将由H7N9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毒蛋白的抗体B.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C.B细胞受刺激分化成记忆细胞D.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2.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3.(2019内蒙古赤峰二中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B.T细胞会辨识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并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4.(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C.体液免疫过程中呈递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D.自身免疫病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5.(2019山东烟台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受抗原刺激而分化出的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导致的D.抗体不能进入组织细胞,某些抗原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6.(2019海南海口模拟)下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7.2018年爆发的假疫苗事件震惊世界,但问题疫苗由来已久。
28平行板电容器(习题)
图2图3 第28讲:平行板电容器课时规范训练(限时:60分钟)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的电容式键盘,是通过改变电容器的哪个因素来改变电容的 ( )图1A .两板间的距离B .两板间的电压C .两板间的电介质D .两板的正对面积2.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能的器件B .互相绝缘、相互靠近的两个导体构成电容器的电极,电容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C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D .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场能的过程,电容器的放电过程是将 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2011·天津理综·5)板间距为d 的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 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 1,板间场强为E 1.现将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为2Q ,板间距变为12d ,其他条件不变,这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 2,板间场强为E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U 2=U 1,E 2=E 1B .U 2=2U 1,E 2=4E 1C .U 2=U 1,E 2=2E 1D .U 2=2U 1,E 2=2E 14.如图2所示是测定液面高度h 的电容式传感器示意图,E 为电源,G 为灵敏电流计,A 为固定的导体芯,B 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 为导电液体.已知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为:电流从左边接线柱流进电流计,指针向左偏.如果在导电液体的深度h 发生变化时观察到指针正向左偏转,则 ( )A .导体芯A 所带电荷量在增加,液体的深度h 在增大B .导体芯A 所带电荷量在减小,液体的深度h 在增大C .导体芯A 所带电荷量在增加,液体的深度h 在减小D .导体芯A 所带电荷量在减小,液体的深度h 在减小5.如图3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 、B 相距为d ,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S 闭合后,两板间恰好有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油滴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S 断开,则油滴将做自由落体运动,G 表中无电流B .若将A 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油滴仍然静止,G 表中有b →a 的电流图4图6图7 C .若将A 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 表中有b →a 的电流D .若将A 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 表中有b →a 的电流6.(2010·安徽理综·18)如图4所示,M 、N 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R 0为定值电阻,R 1、R 2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 、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 ,小球静止时受到悬线的拉力为F .调节R 1、R 2,关于F 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保持R 1不变,缓慢增大R 2时,F 将变大B .保持R 1不变,缓慢增大R 2时,F 将变小C .保持R 2不变,缓慢增大R 1时,F 将变大D .保持R 2不变,缓慢增大R 1时,F 将变小7.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其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5所示,A 、B 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 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 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增大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图5A .断开开关S 后,将A 、B 分开些B .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分开些C .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靠近些D .保持开关S 闭合,将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8.(2010·重庆·18)某电容式话筒的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E 为电源,R 为电阻,薄片P 和Q 为两金属极板.对着话筒说话时,P 振动而Q 可视为不动.在P 、Q 间距增大过程中 ( )A .P 、Q 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增大B .P 上电荷量保持不变C .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电势低D .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电势高9.如图7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 )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D .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图8图9图10 10.如图8所示的电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为了使液滴竖直向上运动,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断开开关,将两板间的距离拉大一些B .断开开关,将两板水平地向相反方向移开一些C .保持开关闭合,将两板间的距离减小一些D .保持开关闭合,以两板各自的左侧板沿为轴,同时向上(即逆时针方向)转过一个小角度二、非选择题11.如图9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A 、B 接在U =4 000 V 的直流电源上,两极板间距离为2 cm ,A 极板接地,电场中a 点距B 极板1 cm ,b 点和c 点均距A 极板0.5 cm ,求:(1)a 点的电场强度;(2)a 、c 之间的电势差;(3)电子在b 点的电势能;(4)电子从a 点运动到c 点,电场力做的功.12.如图10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板间距离为d ,上极板开有一小孔,质量均为m ,带电荷量均为+q 的两个带电小球(视为质点),其间用长为L 的绝缘轻杆相连,处于竖直状态,已知d=2L ,今使下端小球恰好位于小孔中,由静止释放,让两球竖直下落.当下端 的小球到达下极板时,速度刚好为零.试求:(1)两极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2)两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训练1.A2.ABD3.C4.D5.BC6.B7.A8.D9.B10.BC11.(1)2×105 V/m (2)-1 000 V(3)1.6×10-16 J (4)1.6×10-16 J12.(1)4mg 3q (2) 2gL 3。
第10章 第2讲 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A.苯和水 B.乙酸乙酯和乙酸C.食盐水和泥沙 D.硝酸钾和硫酸钠解析选B。
“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是指蒸馏操作,苯和水分层,用分液法分离,A不可行;乙酸乙酯和乙酸互溶,用蒸馏法分离,B可行;泥沙难溶于水,食盐水和泥沙用过滤法分离,C不可行;硝酸钾和硫酸钠用重结晶法分离,D不可行。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B.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过量Fe2O3粉末,过滤C.除去HCl气体中的少量Cl2:将气体通入CCl4中,洗气D.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SO2:通入饱和食盐水,洗气解析选C。
Fe3+与Al3+均能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且不溶于过量的氨水,选项A错误;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应该加入过量MgO,加入Fe2O3会生成更多的FeCl3杂质,选项B错误;将气体通入四氯化碳或者二硫化碳中,因为氯气可以溶于其中,而氯化氢不能溶入而分离出来,选项C正确;饱和食盐水不能充分吸收SO2,不能用于除杂,选项D错误。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①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物理方法有过滤、蒸馏、沉淀等②加热蒸发结晶操作中,至晶体全部析出时,停止加热③苯萃取碘水中的碘,上层为含碘的苯溶液④在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的H2O2可达到提纯的目的⑤SO2中混有HCl可采用Na2SO3饱和溶液除去⑥用NaOH溶液除去镁粉中含有的少量铝粉A.全部 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③⑥ D.只有⑥解析选C。
①沉淀为化学方法,错误;②蒸发结晶时,在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错误;③苯的密度比水小,萃取后含碘的苯溶液在上层,正确;④稀硫酸酸化时引入了SO2-4杂质,错误;⑤SO2与Na2SO3反应,应用饱和NaHSO3溶液除去SO2中混有的HCl杂质,错误;⑥NaOH溶液与铝粉反应而不与镁粉反应,故能除去铝粉,正确。
真题试做 限时规范训练
(2)该同学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 (记为“实验①”),将磁铁从管 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 为 O 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 1,2,3,…,8.用刻 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两计时点到 O 点的距离, 记录在纸带上, 如图 2 所示.
图2
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 v ,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 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位置 1 2 3 4 5 6 7 8
真题试做
限时规范训练
高频考点四
力学创新实验
[知能必备] 1.力学创新型实验的特点 (1)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载体,依托运动学规律和力学定律设计实 验. (2)将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图象法、逐差法,融入到实验的综合分析之中.
2.创新实验题的解法 (1)根据题目情境,提取相应的力学模型,明确实验的理论依据和 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 (2)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应用原理公式或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结合物体实际受力情况和理论受力情况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2 vBh 关系,进而考虑 v2 h 图象,从而找出 v h 之间的线性关系. B B-
k (2)据 v =2gh 可知斜率 k=2g,故 g= . 2
2
答案:(1)见解析
k (2) 2
3.(2016· 湖北八校三联)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等 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一直径为 d、质量为 m 的金属小球由 A 处由静止释放, 下落过程中能通过 A 处正下方、 固定于 B 处的光电门,测得 A、B 间的距离为 H(H≫d),光电计 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则:
[真题试做] [真题 1] (2016· 高考全国乙卷)某同学用图 (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第28讲 免疫调节
第28讲免疫调节1.(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下列选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B.皮肤对痢疾杆菌的屏障作用C.有人注射了青霉素后产生过敏性休克症状D.唾液溶菌酶使大肠杆菌死亡2.以下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必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C.效应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3.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当T细胞受抗原信息刺激变成效应细胞后,以下不是它的作用的是()A. 通过直接接触来杀死靶细胞B. 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C. T细胞和抗体协同来消灭病原体D. 由T细胞将抗原呈给B细胞,依靠B细胞来杀死靶细胞4.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5.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6.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B.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细胞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HIV可以离开细胞单独生存7.为使移植的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A.激活免疫系统B.使免疫系统变的“迟钝”C.抑制术后感染D.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8.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8生物的进化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28一、选择题1.(2024河池期末)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图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近B.比较上述生物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也可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该探讨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检测,为进化的探讨供应了比较解剖学证据D.与化石相比,该结果对进化的探讨更全面、更牢靠答案:D2.(2024届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因火山爆发,中美洲的某种海龟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的实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沟通B.两个种群在各自的进化过程中,均不存在协同进化现象C.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仍在发生变更D.地理隔离后,仍旧须要突变和基因重组供应进化的原材料答案:B3.(2024聊城一模)2024年11月29日,第五届中国(淄博)金鱼大赛会展上有24个组别上千尾金鱼参赛。
金鱼是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
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B.人类的喜好确定金鱼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C.不同品种的金鱼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D.金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答案:A4.(2024潍坊期末)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作用常有三种类型(甲、乙、丙),如图所示。
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内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B.由图可知选择压力确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三种作用类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均会发生协同进化,这两个种群间个体相互交配可能会产生可育后代答案:B解析:依据题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确定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方向,但不能确定生物变异的,B项错误。
5.(2024钦州期末)兰花的“地生”或“附生”能使其利用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
高考生物一轮全套之第28讲 新题培优练
[新题培优练][基础达标]1.(2019·甘肃高台高三模拟)将由H7N9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毒蛋白的抗体B.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C.B细胞受刺激分化成记忆细胞D.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解析:选B。
由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不会进入细胞,不会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不会有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B符合题意。
2.(2019·江西瑞金一中等红色七校联考)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解析:选A。
吞噬细胞吞噬异物的方式是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此图表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能力,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3.(2019·厦门高三质量检查)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表面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不同C.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机体免疫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过敏反应解析:选B。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A错误;T 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二者成熟的场所不同,B正确;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会引起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弱会引起免疫缺陷病,D错误。
4.(2019·河南新乡一中月考)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
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8种群(含解析)苏教版
课时规范练28 种群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不同种群的三个年龄期个体数量,其中种群密度将会增大的是( )3.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 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 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4.(2018江苏)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5.(2019山东聊城模拟)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出生率>死亡率B.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2、4、1、3C.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可能为1.21×107个D.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6.(2019湖北襄阳五中月考)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7.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时间:45分钟)A 组 基础演练1.(2013·福建罗源模拟)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②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结构和性比率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②③⑤B .①④⑤C .④⑤D .③⑤ 解析 “鱼”可包含许多鱼种群;“牛”也包含许多种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
答案 D2.(2013·安徽皖南八校模拟,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 .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 .绵羊数量达到K 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 .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 .绵羊数量达到K 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解析 种群的数量达到K 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 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答案 C3.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比率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 B4.有人在研究鼠类数量急剧下降时,发现死鼠不是病原体所致,鼠尸的共同特点是:低血糖、肝脏萎缩、脂肪沉积、肾上腺肥大、淋巴组织退化等。
这种调节属于()。
A.外源性调节B.领域行为调节C.内分泌调节D.气候调节解析当种群密度过大时,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导致鼠的死亡。
答案 C5.(2013·北京朝阳区)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Ⅰ,死亡率如图曲线Ⅱ,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A.a B.bC.c D.d解析种群数量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的最大值,即K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在c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多,而c点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故c点时达到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答案 C6.(2013·安徽黄山七校联考)如图为生活在定量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2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B.t2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3~t4段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t4~t5段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t2对应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K2点;环境阻力始终存在;t3~t4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t3~t4段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 C7.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B.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C.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D.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解析在t1时期可能与甲图的增长型相吻合。
答案 C▲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人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形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若A点时环境因素变化,食物量不变,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符合“S”形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
答案 A8.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_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4)太湖蓝细菌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细菌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说明是指数增长,图中曲线Ⅰ符合马缨丹的疯狂蔓延趋势。
(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逻辑斯谛增长,图中曲线Ⅱ符合,若出现曲线下降趋势如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Ⅱ,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
(4)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增长速率为0。
(5)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E点后进行。
答案(1)Ⅰ(2)ⅡCD(3)曲线Ⅱ一定(4)F(5)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9.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
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2)t2点后,种群数量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物、植物死亡,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超过这个时间范围,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会下降,直到种群增长速率为零;t2点后种群个体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同时捕食者的数量增多,限制了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也就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这样的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抵抗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但是当外来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1)B(2)不再增加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或其他合理答案)(3)增长(4)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B组能力提升10.(2013·浙南、浙北3月联考,6)如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C.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 ℃左右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解析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最多,但仍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空间、食物、天敌等,种群数量不可能按指数方式增长。
答案 D11.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图中的曲线最终种群的个体数目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形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正确。
图1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点)增长速率最大,图3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个点对应图2中的C点,B正确。
图1中的B点增长速率为0,图3中的F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2中的D点,C正确。
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点,D错误。
答案 D12.(2013·杭州学军中学期中,18)资源的合理使用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
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解析种群变化的“S”形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S3点是K2点,该点时的种群再生能力最强,渔业捕捞后需控制鱼类种群剩余量在S3点,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5时期大量积累。
答案 C13.(2013·浙江五校联考)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图。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少解析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因b组的种群数量增加的最快,所以b 组的温度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