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在中国

合集下载

精益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徐进的信念)

精益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徐进的信念)

精益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消费者从“粮票排队时代”到足不出户就能选购所需的商品,还能够为自己设计独特的产品特性。

同时“中国制造”的概念开始响遍全球,令13亿中国人感到自豪,以致于开始让很多反华人士感到担忧,“中国威胁论”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反对者担忧大量优秀制造企业转入中国,影响本国的就业率和社会稳定。

21 世纪是中国的舞台,我想所有中国人都有信心实现这个理想。

但是,我们离此目标还差很远,我们现在最多只能说是制造大国,要变成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企业,其中很多业绩良好的民营企业,在深入企业了解过程中让我惊讶和震惊。

在我原来的概念中,这种企业属于那种基本没有生存能力的组织,但他们却活得很好。

很多人会问这为什么呢?那这些年,这些企业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我总结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靠产品,产品本身拥有的广阔市场,二是强大的销售队伍和销售能力,三是廉价的劳动力。

未来几年内这些优势都将失去,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三方面来分析:一、靠一个产品发家致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家可能经常听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够胆量去做,成功的机会很大,因为市场空缺大.现在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商品极为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进入“过剩”的阶段。

虽然很多人积极在“红海”中想要发掘“蓝海”,但“蓝海”客观存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二、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对销售产生了抵抗能力,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管你多么强大的销售能力都将碰壁,强行推销的方式只能导致失败,很多企业库存积压和不能满足顾客交付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企业只有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对质量的要求,对交货期的要求,对服务的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

三、廉价劳动力一直是吸引外资和产品低价格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竞争力。

精益生产在中国成功的经典案例

精益生产在中国成功的经典案例

第一汽车制造厂变速车厂始建于1989年10月,其生产从日本日野公司引进的LF06S六档同步变速箱,并配装解放CA141载货车。

第一汽车制造厂变速车厂在引进产品的同时也引进了其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曾因为管理未能够及时到位,曾一度造成其生产相当被动,导致产品的质量不佳,效益不理想的状况出现。

1开发思想该厂在吸收丰田生产方式中的管理理念,并结合厂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准时化生产方式,同时运用多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做到以必要的劳动,从而确保必要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工件,从而杜绝企业的超量生产,消除企业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从而实现企业少投入多产出的最终目的。

2该厂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特点01.目标明确,系统性强。

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进行“配套设计,同步实施”的开发与建议方式02.采用“拉动式”生产组织方式。

变“推动式”生产为“拉动式”生产组织方式,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组织生产03.向工序间在制品为“0”进军。

04.实行“一人多机”操作。

实行U形生产设备布置,“一人多机”操作,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05.工具定置集配,精度刀具强制换刀与跟踪管理。

06.“三为”现场管理。

强调观念更新,以生产现场为中心,生产工人为主体,车间主任为首的“三为”管理体制。

一切后方部门围绕准时化生产服务,使生产不停地创造附加价值07.生产现场实行“5S”活动——整顿、整理、清扫、清洁和素质。

08.实行“三自一控”、“创合格”、“深化工艺”、“五不流”和“产品创优”的“五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3实施效果经过1年多的实践,准时化生产方式使工厂面貌产生巨大变化。

1、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均衡生产原设计能力 6.8万台/年,92年实施准时化生产后实现8000台/月生产水平。

产品品种由原来1个基本型发展为18个改型产品。

2、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91年废品率下降35%,一次装配合格率由80%提高到92%,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

3、推行看板管理,在制品大幅度下降在制品流动资金占用从91年初的700万下降到年底的350万,下降了50%,92年月产量增加了25%,而流动资金下降到300万。

中国目前精益生产的现状

中国目前精益生产的现状

中国目前精益生产的现状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中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要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企业同时也得益于西方和日本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避免了走过多的弯路。

当前国内制造型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发析如下:截止到目前,通过企业改制、战略规划、CIS系统、组织结构梳理与营销体系设计等管理提升工作,很多中国企业基本解决了发展定位、组织运行机制、市场开拓及企业理念定位等企业发展与组织运营性的问题。

但随着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定位、WTO的进一步对接以及政策边缘的逐步消失,中国企业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对于很多制造型企业来讲,交货拖期、库存资金的大量占压、产品质量不稳定、有订单但又做不出来、生产系统效率低等等不良现象,已成为阻碍其生存和发展的致命因素。

因此,从精益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很多中国制造型企业决定通过引入5S、精益生产管理与生产流程再造加强生产管理的过程控制、提高制造系统的灵活性、合理布局生产系统运行过程,提升企业市场反应速度,以整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通过我们的研究,中国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系统存一般在以下方面存在着或轻或重的问题:基础“5S”管理方面1)整理、整顿尚有欠缺,现场存在很多问题点,定置管理混乱。

2)几乎没有目视管理,目视管理不明确,缺乏标识,物品寻找浪费时间。

有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

3)标准规范化管理做得不够,生产工作缺少标准化,作业标准不完善,标准制定不合理。

4)设备维护保养机制不健全,故障较多,故障停机次数比较频繁。

生产运营与生产现场1)部分人员生产理念落后,没有形成以定单为中心的生产运作理念。

2)生产统计与分析系统不完善,难以有效评估公司生产系统的状况。

3) 生产模式造成中间在制品较大,占用了较大的资金和生产空间。

4) 色浆配置和样品试制操作不规范,导致浪费了大量生产时间。

5) 对交货期不断调整,掩盖了制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生产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解决,造成系统反应速度缓慢。

中国灯塔工厂的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

中国灯塔工厂的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

中国灯塔工厂的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近年来,中国灯塔工厂在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不断创新与改进,灯塔工厂成功地在全球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本文将从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和员工培训等方面介绍中国灯塔工厂的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

一、生产流程优化灯塔工厂在生产流程方面采用了精益生产的理念,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来不断优化生产过程。

首先,灯塔工厂进行了价值流分析,详细了解每个环节的价值增加和浪费情况,识别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瑕疵点。

其次,采用连续改进的PDCA循环模式,不断寻找改进机会并实施改进措施。

最后,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控制,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二、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方面,中国灯塔工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首先,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监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等环节,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客户需求。

其次,进行全面的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对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严格的把控。

此外,灯塔工厂还重视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三、员工培训灯塔工厂深知员工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因此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

首先,灯塔工厂制定了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和团队协作培训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内部学习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其次,鼓励员工参与持续改进活动,并提供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最后,灯塔工厂注重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队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灯塔工厂通过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不断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生产流程的优化、质量控制的严格和员工培训的重视,使得灯塔工厂能够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中国灯塔工厂在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不仅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精益生产”及在中国推广现状研究

“精益生产”及在中国推广现状研究

“精益生产”及在中国推广现状研究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一种持续改进的哲学,其目的是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精益生产最初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引入,并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企业广泛推广。

如今,精益生产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许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之一,而在中国也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就对精益生产在中国的推广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一、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最小的资源,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价值。

它强调对生产过程的不断优化和改进,通过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精益生产不仅仅关注生产环节的精益化,还关注企业的管理、组织、文化等方方面面,要求全员参与、不断改进,形成一个以持续改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二、精益生产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精益生产会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逐步实施和推广。

三、中国精益生产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引入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

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引进咨询公司、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学习和应用精益生产工具和方法,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将精益生产作为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推动和完善公司的精益化改革。

目前,中国的精益生产推广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 企业愈发重视质量管理。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质量优先,消除浪费,这与中国企业近些年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趋势密切相关。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产品质量,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改进,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2. 精益生产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学习精益生产的理念,将其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

一些企业将精益生产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以持续改进为目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 一些企业建立了专业的精益生产团队。

在中国,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精益生产团队,负责推动和完善公司的精益改革,指导和培训员工学习和应用精益生产的工具和方法。

中国企业在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时的误区

中国企业在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时的误区

中国企业在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时的误区精益生产管理是在企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

熟悉全球汽车业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目前,独占全球汽车业鳌头的通用汽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发展缓慢,年平均只有1%左右。

尤其表现在制造业上。

许多外国制成品,尤其是日本货进入并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使美国在1981~1986年间,逆差以平均34.1%的速度上升。

到后来,美国不得不对日本进行了贸易遏制政策。

同时,美国迅速对现状进行了研究,决定向日本的制造业学习,首先突出表现在从80年代中期起由汽车业带头引进日本的精益生产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使美国制造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汽车业在采用了精益生产方式后,小轿车直接成本比日本都低,彻底扭转了落后的趋势,1994年是美国汽车业的转折点,产量和收入都超过了日本。

美国通用在其中就选择了和丰田合资,成立NUMMI。

在合资的过程中,派中高层管理人员去NUMMI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精华,并在全球的通用公司中强行推广。

精益生产方式不仅使日本在五六十年代开始腾飞,而且又使美国在90年代能学日本而后赶超日本。

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因为精益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成就。

1994年,我在NUMMI任生产管理总经理的时候,曾经用精益生产方式主持过四年一度的车型改革,一个改革下来,才动用了通用过去车型改革的十几分之一的成本。

这是美国汽车工业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改进,我也因此受到了日本丰田和美国通用高层领导很高的嘉奖,也因此使我对精益生产方式带有深厚的感情。

其实,中国1981年就引进了精益生产模式。

上海通用汽车就是精益生产在中国成功的为数很少的一个样板。

中国民族汽车也很早就采用了精益生产,但是至今明显见效的很少。

与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命运相反,在日本、美国,精益生产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活力。

记得在《精益企业》(《Lean Transformation》)中,作者布鲁斯·A·汉德生和乔·L·拉科分析道:“为什么要实现和达到此(精益转化)目的会如此困难呢?”作者把它们归结为利己主义、个人的日程安排、缺乏理解、办事总盲目墨守于传统方式和过去的做法等几大原因。

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低效率、低质量和高成本等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引进了日本的精益生产理念和管理方法,试图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1984年,第一家引进精益生产的国有企业成立,标志着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精益生产在中国迅速传播并推广。

1986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中国精益生产研究会,开始系统地研究和推广精益生产。

此后,许多国内企业纷纷引进精益生产,并从中受益。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和管理环境的特殊性,精益生产的推广进程并不顺利。

一方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许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在引进精益生产时存在着操之过急和盲目跟风的情况,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进程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这促使一些企业重新审视精益生产,并加大了对其的研究和实践力度。

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精益生产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精益生产视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和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精益生产已经渗透到中国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公共部门等。

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将精益生产的理念与其他管理方法相结合,形成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总体来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精益生产经历了从引进和试验阶段到推广和应用阶段的过程。

尽管在推广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精益生产在中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精益生产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浅析

精益生产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浅析

它是 指以消除浪 费和改进提高 的思想为依 托 ,对生产 与管理
中的问题 ,采用 由易到难 的原则 ,不断地改善 、巩 固 ,改善、 提高 的方法 ,经过不 懈的努力 ,以求长期 的积累 ,获得 显著
尽一切努力 减少 库存 和积压 ,最大 限度节 约流 动资金 。
在库存管 理方 面 ,不仅 努力 降低生 产过程 中的在制 品库存 , 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原材料 、协作件 ,以及产 品的库存 ,
员 工改变原 有看待 问题 、开展工 作的方式方法 ,同时管 理阶 层 做到 良 的引导和 监督管理 的前 提下才能把精 益化生 产措 性
施落实 到实处 。 实施准 时化 生产 ,即以市场为导 向。在 合适的 时间生产
表示利 益 、效 益等等 。精益 生产 就是 及时制 造 ,消灭 故障 ,
责任 到人。任何人 发现故 障问题都有权立 即停 止生产 线 ,主 动排 除故障 ,解决 问题 。并且 将质量管理 融人生产过 程 ,将 质量管 理变为每一个 员工 的 自主行为 ,将 一切 工作变 为有效
劳动。
方式 中的后 工序 从前 工序领 取零部 件 的 “ 动方式 ” 拉 ,生产 轻 、微 、轿 型变速器 。在产 量逐年增大 的情况下 ,不但满足 了市场 的需要 ,而且存货 资金 同时逐渐 降低 ;存货 资金周转
精益生产又称精 良生产 ,是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数位 国际
汽车计划组织 ( V ) 的专家对 日本 ( s n i )生产方 I P M J t Tme u I 式 的赞誉之 称。其 中 “ ”表示 精 良 、精确 、精 美 ; “ ” 精 益 化生产 的思想 ,这 是实施精益 思想的基本 前提 。只有 在每个
大力加强 生产 现场的管理 工作 。利用看 板管理进 行现场 控制 ,保证均衡生 产。建立 以现场为 中心 的管 理体制 ,迅速 有效 的解决现场的问题 ;充分使用了精益化生产的思想精髓 , 大力 开展 “s ( 5 ” 它们分别 是整理 、整 顿 、清扫 、清洁 、习

“精益生产”及在中国推广现状研究

“精益生产”及在中国推广现状研究

“精益生产”及在中国推广现状研究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一种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管理方法。

精益生产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后来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价值流动效率和增加消费者价值,以实现高效、灵活和卓越的生产。

其具体实施包括五个方面:价值流分析、流程再设计、平衡生产、精准供应和持续改进。

在中国,精益生产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逐渐意识到精益生产的重要性。

许多大型制造企业已经引进和应用了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精益生产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采用精益生产方法。

鼓励企业参与和推广国家级、省级的精益生产示范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和奖励政策等。

也建立了一批精益生产培训机构,为企业的管理和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精益生产在中国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管理理念转变的难度。

精益生产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思维和管理方式,这对企业的管理和员工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还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问题。

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来自于日本,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在推广过程中进行适度的本土化。

为了更好地推广精益生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引进相关专家和顾问,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加强与日本等国家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要注意适度本土化,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力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精益生产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合作交流,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素质,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精益生产相关书籍

中国精益生产相关书籍

中国精益生产相关书籍中国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和生产方式,它通过优化流程和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

在中国,有很多与精益生产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介绍和解释精益生产的概念和应用。

一本经典的精益生产书籍是《精益思维:世界级制造业的秘密》,这本书由美国的詹姆斯·沃马克(James P.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T. Jones)合著。

这本书通过研究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制造企业,如丰田和通用电气,向读者介绍了精益生产的核心原则和实践方法。

该书以故事和案例的形式展示了精益生产的实际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管理方法。

另一本值得推荐的书籍是《精益生产:创造完美价值的步骤》,由詹姆斯·沃马克、丹尼尔·琼斯和丹尼尔·罗斯(Daniel Roos)合著。

这本书提出了精益生产的五个步骤,即明确价值、价值流分析、流程平衡、拉动生产和追求完美。

通过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原则和工具,该书帮助读者理解和实施精益生产的核心概念。

《精益服务:如何将精益生产原理应用于服务行业》是另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该书由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和丹尼尔·琼斯合著,介绍了如何将精益生产原理应用于服务行业,如医疗保健、银行和酒店。

通过案例和实践经验,该书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益方法改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书籍,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精益生产相关书籍,如《精益创业:如何运用精益思维创造有竞争力的创业公司》、《精益供应链:如何通过精益原则优化供应链管理》等。

这些书籍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精益生产的原则和方法。

总的来说,中国精益生产相关的书籍涵盖了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企业到创业公司。

这些书籍通过案例和实践经验向读者展示了精益生产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提高效率和质量,实现持续改进。

精益生产“零库存”在中国是否可行?

精益生产“零库存”在中国是否可行?

精益生产“零库存”在中国是否可行?
零库存(ZeroInventory)的概念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来的,这也是精益生产JustInTime体系内容中的一部分。

放在在现阶段的中国,我们认为一味的追求零库存是不可行的。

精益生产的思想为什么起源于日本?这绝对不是偶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可使用的土地面积非常有限,各种自然资源也很匮乏。

这种国家的特殊性造就了国民特有的价值观,那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切的资源,鄙视浪费的行为。

因此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之一就是库存。

零库存之所以能在丰田汽车成功实施,主要有二个因素。

第一是靠着日本人对工作严谨的态度和时刻想着消除浪费的价值观,第二是依赖于日本企业之间高度的配合关系。

日企之间很多都是有相互参股的,比如丰田汽车与日系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日企之间合作的意愿是很大的,推行零库存的阻力是很小的,很多的零件供应商都是在丰田工厂旁边建立了工厂,在日本或是其他国家皆是如此。

以上这些条件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有一些所谓的零库存案例可能是把库存转嫁在供应商身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ZeroInventory。

所以,现阶段国内还不适宜推行零库存的模式,也很难推行下去。

一汽公司的精益生产概述

一汽公司的精益生产概述

一汽公司的精益生产概述1. 引言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浪费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它起源于日本汽车制造业,后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一汽公司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也积极引入精益生产理念,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将对一汽公司的精益生产进行概述,介绍其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与效果。

2. 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精益生产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具体的方法包括:价值流分析、流程优化、人员培训和持续改进。

这些原理不仅适用于汽车制造业,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制造业和服务行业。

3. 一汽公司的精益生产实践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一汽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引入了精益生产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一汽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还通过培训和激励员工,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精益生产活动中。

4. 一汽公司精益生产的效果通过实施精益生产,一汽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产品制造周期缩短,交付时间更加可靠。

其次,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库存水平降低。

此外,一汽公司还通过精益生产实现了员工参与度的提高,凝聚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一汽公司精益生产的挑战与对策尽管一汽公司在精益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精益生产需要全员参与,但一些员工可能对新方法持怀疑态度。

其次,推行精益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汽公司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沟通,同时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和管理。

6. 结论一汽公司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积极引入精益生产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消除浪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一汽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精益生产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

未来,一汽公司还需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管理方法,以保持其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中国灯塔工厂的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

中国灯塔工厂的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

中国灯塔工厂的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灯塔工厂作为中国著名的灯具生产企业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给顾客。

为了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灯塔工厂引入了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灯塔工厂如何运用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手段来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1.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消除浪费为核心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

灯塔工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首先,灯塔工厂注重价值流分析,通过精确确定顾客需求,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并排除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环节。

通过追踪与测量,灯塔工厂准确掌握生产数据,并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其次,灯塔工厂强调班组管理和员工参与,通过培养员工对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的责任感,促进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通过精细化的排班管理和合理的生产布局,灯塔工厂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灯塔工厂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致力于持续改进和员工培训。

定期召开内部培训和讲座,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水平,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2.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灯塔工厂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首先,灯塔工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灯塔工厂都制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流程控制,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状况。

其次,灯塔工厂注重产品检验和测试。

在生产过程中,灯塔工厂设立了专门的产品检验点,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流程,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并且,对于不合格产品,灯塔工厂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三,灯塔工厂重视客户反馈和持续改善。

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灯塔工厂主动向客户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客户关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及时纳入生产和质量改进的范畴。

3. 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的效果通过引入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方法,灯塔工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产品交付周期明显缩短。

精益管理在中 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如何

精益管理在中 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如何

精益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不断寻求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精益管理作为一种源自日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那么,精益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究竟如何呢?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其目标是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持续改进,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作和竞争力的提升。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入和应用这一管理方法。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许多企业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一些汽车制造企业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减少库存、提高生产节拍等措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

然而,精益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文化和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难题。

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传统管理观念和习惯,如注重规模扩张、忽视精细化管理等,与精益管理的理念存在冲突。

部分员工对精益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认为这只是一种短期的运动或形式,缺乏长期坚持的动力和决心。

其次,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方法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引入精益管理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规划,盲目跟风,导致实施过程混乱无序。

精益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的战略层面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科学的实施方案,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

再者,人才短缺也是制约精益管理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精益管理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中国企业中这类人才相对匮乏。

很多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时,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另外,中国企业的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这也给精益管理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一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数据不准确、不及时,难以支撑精益管理的决策和分析。

LEAN是中国企业最好选择

LEAN是中国企业最好选择

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及服务顾客方面的巨大优势已为世界企业界所公认。

很多专家指出,中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于生产设备等方面,关键在于管理和生产方式,国内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方式,成为当前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当务之急,而精益生产则是解决企业目前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妙药良方。

精益生产的由来很多精益技术源于日本企业的生产管理方法,如看板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C)、快速换模等技术都是在丰田等日本公司的生产管理中产生的。

美国的丹尼尔·罗斯教授等人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并与当时欧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较后得出结论,正是这些生产管理方式使得日本企业(如丰田汽车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公司。

这些管理思想和原则就是精益生产。

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作者从4个方面阐述了日本企业(以丰田汽车公司等汽车企业为代表)与欧美企业在管理和绩效上的巨大差异。

这4个方面分别是:(1)产品开发过程;(2)生产运作过程;(3)供应链管理过程;(4)与顾客的关系。

以生产运作过程管理为例,两者的差异如附表所示。

以上数据说明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采用了较大量生产方式更为先进的精益生产方式,最终取得了成功。

精益生产方式与丰田生产方式很多企业对于精益生产和丰田生产方式的关系一直感到很困惑,有人认为两者是一回事;还有人认为精益生产是理论,丰田生产方式是方法等等,甚至出现了是实施精益生产还是丰田生产方式的疑虑。

笔者认为,如前所述,精益生产理论就是人们在对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System)等日本生产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管理原则和思维,而根据这种思维原则建立的生产方式就是精益生产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方法,具有其自己的特点,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管理;而精益生产则是通过对丰田生产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的根本原则和管理理念,并将眼光面向整个价值流。

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

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

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管理理念,其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企业。

中国企业也意识到了精益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一、精益生产管理的核心原则1. 价值观念:精益生产管理强调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2. 流程优化:精益生产管理追求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非价值增长的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

3. 持续改进:精益生产管理鼓励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企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并逐步实现全面的优化。

4. 人员参与:精益生产管理强调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通过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整个生产流程的改进。

5. 管理基础:精益生产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和管理机制,并且要注重培养管理人才,保证精益生产管理的可持续实施和推广。

二、中国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的挑战与应对1. 文化转变: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往往注重规模和产量,存在着注重生产数量而忽略质量的情况。

因此,要推行精益生产管理,必须进行文化转变和观念的更新,让所有员工明白精益生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愿意参与其中。

2. 技术设备:精益生产管理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来实现高效的生产和管理。

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在技术和设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时需要加大对技术设备的投入和升级,以满足管理要求。

3. 人员培训:精益生产管理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精益生产管理的需求。

4. 绩效激励:精益生产管理实施需要激励机制的支持,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精益生产管理活动,并不断提出改进意见。

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建立激励合理、公正透明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以鼓励员工的创新和积极性。

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

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

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一、概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逐渐成为了许多中国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探讨其在企业管理创新、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启示,以期推动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精益生产的定义和背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一种源于日本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旨在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持续改进。

自20世纪80年代起,精益生产逐渐被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汽车制造业。

当时由于资源紧张、市场竞争激烈,日本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丰田公司创始人之一的丰田喜一郎提出了“精益生产”的理念。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精益生产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生产管理方法。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开始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精益生产开始进入中国企业,并在一些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家电制造企业海尔集团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中国的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产业也纷纷引入精益生产,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将精益生产作为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精益生产实践。

同时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在积极开展精益生产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我国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服务支持。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产管理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精益生产理念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

精益生产理念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

各种 浪费 才有可 能实现企业 的 ” 成本 战略 目 。 低 标
随着 中国石化股 份有限公 司整体 境外成功 上市和 广 州石化各 项 改革措施 的稳 步推 进 顺应 时代潮 流 、
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系统操作培训工作的具体
实施 制定 系统操 作上 岗标 准 编制 系统 操作培训 教 材 根据各 装置实 际情况和操 作人员现状 制定详细 的
维普资讯 //
a g n o ma in 管理信息化 g l f r t。
在 中 国制 造业 的应 用
文 /潘争亮 包立宏
制造业 是重要 的基础工 业 是 国 民经济 发展 的先
利益、 效益等等 ” 精益” 二字突出了这种生产方式的
特点 。
七种主要 类型 的浪费过量 生产 、等待 时 间、运输 、库
丰 田生 产 系统 称 之 为 ” 界级 制造 技 术 的核心 ” 世 。 La rd cin 中的 La 被 译成 ” 益” 是有其深 en Po ut o en 精
存 、工序 、动作 、产 品缺 陷 的浪费 。
众所 周知 在 中国很 多企 业 中存在 着惊人 的浪费 现象 ,导致 成本 居高不下 ,只有 当我们 结合企 业的生
行讲评 并提 出具体 的改进措施 使企业 的成本管理
工作逐步 走上正轨 。2 0 年初 广 州石化又 引入 了现 01 金操作成 本核 算方法 通过与 国际先进水 平比较 找 出差距 .并落 实相应 的措 施 不断提 高企业 的经营管
理水 平 从而达到 规范 管理 、 消除浪 费、 本增效 、 降 提
轮 岗学 习和 系统 操作培训计 划 ,针对所 有操作人员采 取 有效 的培训手段 通过集 中授课 、导 师带徒和在 岗

精益生产理念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

精益生产理念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

减 员分流各项条件的则按照规定办
理。这样,就顺利地完成 了管理层次的
进水平比较,找出差距,并落实相应的
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 从而达到规范管理 、 消除浪费、降本增 效、提高竞争力的 目 的。
减少, 将广州石化原有的 “ 厂部一 二 级厂一一车问”的三级管理模式精简
厂, 并将动力厂改为动力事业部。原二
级生产厂 厂部 的管理干部 ,能往 生产 作 业部和车 间安排 的尽量往 下安排 , 其 余的才采取平 向或 向上安排 ,符合
会 , 上月 的运 行管理和节 能降耗情 对
况进行讲评 ,并提 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 使 企 业 的 成本 管 理 工 作逐 步 走上 正 轨 。2 0 年初 。广州石化又 引入 了现 01 金操作成 本核算 方法 ,通过 与国际先
般 占一个 国家 国 内生产 总值 的2 0 % ~5 5% 。可见其 在 国民经济 发展 中起 着何等重要 的作用 。 当前 。中国制造业迎来 了世 界产
造业 的竞争力将 有可能得到较大 幅度
的提高。
业转移 的契机 。面 临着一次重 大的发
工序、动 作、产品 缺陷。
舒皿H产业 NO. 2 0 1 07
为 “ 厂部~ 车间”的两级管理模式。 各 管理处室按职能分 工直接管理和服 务到车间。
划,针对所有操作人员采取有效的培
训手段,通过集中授课、导师带徒和在
岗培训( 自学培训资料 、岗位练兵) 等
形式 , 合理安排轮岗培训。增设专职培
善待 员工 ,发挥人 的作 用
按 照精益生产理 念 ,管理者t t re i
维普资讯
e nt
辫 臻 强 懿
精益生产理念在 中国 制造业 的应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精益生产在中国
一、一汽大众准时化生产
第一汽车制造厂变速箱厂于1989年10月建成,生产从日本日野公司引进的LF06S六档同步变速箱,配装解放CA141载货车。

产品引进时也引进了管理模式,但由于管理未能及时到位,曾一度造成生产被动,质量不佳,效益不理想。

1.开发思想
该厂在“吸收丰田生产方式的管理哲理,结合厂情开创”准时化生产方式,运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做到以必要的劳动,确保必要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工件,以达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之目的。

2.该厂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特点
1)目标明确,系统性强。

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进行“配套设
计,同步实施”的开发与建议方式;
2)采用“拉动式”生产组织方式。

变“推动式”生产为“拉动式”生产组织方式,以市场需求
为目标组织生产;
3)向工序间在制品为“0”进军;
4)实行“一人多机”操作。

实行U形生产设备布置,“一人多机”操作,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5)工具定置集配,精度刀具强制换刀与跟踪管理;
6)“三为”现场管理。

强调观念更新,以生产现场为中心,生产工人为主体,车间主任为首的
“三为”管理体制。

一切后方部门围绕准时化生产服务,使生产不停地创造附加价值;
7)生产现场实行“5S”活动——整顿、整理、清扫、清洁和素质;
8)实行“三自一控”、“创合格”、“深化工艺”、“五不流”和“产品创优”的“五位一体”的管
理体系。

3.实施效果
经过1 年多的实践,准时化生产方式使工厂面貌产生巨大变化。

1)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均衡生产原设计能力6.8万台/年,92年实施准时化生产后实现8000台/月生产水平。

产品品种由原来1个基本型发展为18个改型产品。

2)产品质量稳步提高91年废品率下降35%,一次装配合格率由80%提高到92%,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

3)推行看板管理,在制品大幅度下降在制品流动资金占用从91年初的700万下降到年底的350万,下降了50%,92年月产量增加了25%,而流动资金下降到300万。

4)由于实行多机床操作,多工序管理,人均操作三台机器,使得节省操作现场工人近50%,人工作业效率由原27.7%提高到65%。

按厂内价格计算人均劳动生产率实现15.2万元。

5)刀具消耗下降17%,设备故障停歇时间下降80%。

6)准时化生产方式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改变了旧管理作风,管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天津奥的斯丰田生产方式
天津奥的斯(OTIS)电梯有限公司杨柳青分厂是生产电梯的关键部件曳引机的专业厂家,其产品除了给天津奥的斯电梯总厂配套外,还供应给广州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和成都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另外还担负部分出口任务,并以高质量的产品和交货及时得到用户的喜爱。

但在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产品质量低,交货常常不准时,工厂的信誉较差,特别是95年下半年的一次出口质量事故,导致韩国索赔100万美元,为此,OTIS亚洲总部于95年底给
该厂黄牌警告,如果96年7月1日前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按时交货,马上关闭,在中国广州重建个曳引机制造厂。

置于死地而后生,由于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全厂员工人人有一种危机感,许多人白天照常上班,下班后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常常每天工作12小时,大家在一起献计献策,出主意,想办法,半年内提合理化建议4000多条,同时,一些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精简组织机构、采用丰田生产方式进行设备布局和管理等等,也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经过两年多的试行,曳引机制造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6年份7月,当亚洲总部来检查时,简直不敢相信所看到的一切。

以前那个脏、乱、差的制造部踪迹全无,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设备布局合理、工具存放有序、在制品和运输车辆摆放整齐、员工朝气蓬勃、崭新的曳引机制造厂。

总部当即决定取消原来的重建计划,并大幅度地增加了出口量。

1.指导思想
他们提出“生产现场就是市场,管好生产现场就是占领市场”和“人人都要有人管,人人都要能管人”的口号,并处处围绕减少七种浪费——过量生产浪费、停工等待浪费、无效搬运浪费、动作的无效劳动浪费、制造次品浪费、库存和加工本身的浪费——展开工作。

1)首先推行”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
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生产,很多问题都不容易暴露出来,并且还容易使人的精神面貌萎靡不振,为此,他们首先从实行“5S”管理入手,强调重点是坚持,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车间、科室为单位每周评比一次,将全年的评比结果写在黑板上,放在大门口,每次评比合格贴绿圈,警告贴黄圈,不合格贴红圈,连续三次不合格,车间主任或职能科长免职;
2)重视I.E.人员
①产品工艺设计由I.E.工程师带头,从设备的选用、加工的方法到刀具的选择处处想到降低成
本;
②由I.E.工程师制定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规定每天的自检项目,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况和
设备运行情况,结果全部登记存档。

此外要求操作者能自行处理一些小毛病;
③每年都安排10%的降低工时指标,由I.E.工程师负责。

3)废除专职检验,凡是能自检的都实行自检,以往专职检验容易引起两个缺点:①验过的活再
出问题与我无关;②如同时几个人送检,则容易造成等候时间过长,物流加大;
4)根据产品生产工艺,将机床采用匚型或L型布局,以保证“一个流”生产,同时也减少了物
流,此外,在保留大天车的基础上,为凡是需要的设备旁边都安装了悬臂吊,从而缩短了吊装的时间;
5)实行拉动式零库存生产方式改变了以前产值和利润同时重视的思维方式,只重视利润。


定尺寸购进原材料,改变了以往的采购整棵原料入库,自己锯料的习惯,从而将材料库和成品库同时取消,按销售订单实行拉动式生产,每天只按需要的数量生产;
6)关键外协件采取招标的方法,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此外还同外协厂家签订质
量保证协议书,规定外协件废品率不得超过3%。

同时规定外协厂家保持三周的库存量;
2.实施效果
1)产品交货周期由原来的24周降低到4周;
2)年资金周转从原来的不足一次提高到九七年的十八次;
3)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4)全部库存占压流动资金从1995年的3100万降低到1998年的600万。

这其中一些非标的、
高精度的、复杂的和进口刀具占了很大比重;
5)设备可动率达到100%,从而保证了丰田生产方式的顺利进行;
6)最终实现了四个零的目标——零缺陷、零库存、零事故、零迟交货。

讨论题:
1、通过本案例,谈谈你的感想。

附图1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及其典型内容附表1 标准作业顺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