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时跟踪检测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八 内
课时跟踪检测(八)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解析:选A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2.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黄土高原B.东非大裂谷C.桂林的岩溶地貌D.风蚀蘑菇解析:选B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
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桂林的岩溶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形成的。
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3~4题。
3.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4.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解析:3.D 4.B第3题,结合板块划分,亚欧大陆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第4题,红海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6.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5.D 6.B第5题,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
第6题,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质构造为()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D.褶皱构造8.若图中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A.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岩层④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丰富解析:7.D8.B第7题,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故P 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含答案 精品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面两图是不同时期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在同一处拍摄到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
据此回答1~2题。
1.上面两图景观的变化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火山喷发B.臭氧层变薄C.全球变暖D.酸雨2.治理上题所指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加强预报B.减少氟氯烃的排放C.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解析:1.C 2.C第1题,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变小。
第2题,治理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解析:3.D 4.C第3题,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
第4题,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读北半球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5~6题。
5.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的变化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D.降水量的变化6.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5.C 6.C由图可知,北半球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背景;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频发强磁暴和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与之关系不大。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二 太
课时跟踪检测(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我国长三角地区缺煤少油,但有数亿平方米屋顶,越是能源紧张,越是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阳光。
据此回答1~2题。
1.南京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欧的许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空气稀薄B.气候相对湿润,太阳有效辐射强C.纬度偏低,太阳高度大D.技术力量雄厚,太阳能设备好2.上海市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原因是()①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②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③太阳能开发使用方便④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1.C 2.D第1题,结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南京纬度比北欧国家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另外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晴天多于北欧国家,日照时数长。
第2题,上海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属高新技术,科技含量高。
山东青岛奥帆中心,在成功举办了奥运赛事之后,对游人完全开放,奥帆中心主干道两旁的太阳能景观灯及主防波堤上的风能路灯(如图)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着前来游览的游客。
据此完成3~4题。
3.奥运帆船项目比赛时,比赛选手驾驭帆船所借助的动力来源是()A.潮汐能B.重力能C.生物能D.太阳辐射能4.青岛奥帆中心的主干道两旁安装了许多的太阳能景观灯,说明该市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青岛市所处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故太阳能较丰富B.青岛市地处半干旱地区,故太阳能丰富C.青岛市一年中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多,故太阳能丰富D.从天气状况看,青岛市一年中的晴天较多,阴雨天较少,故太阳能丰富解析:3.D 4.B第3题,帆船的动力是风能,风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第4题,联系青岛市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市地处东部季风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一年中的日照时数较多且晴天多,故太阳能丰富。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三 地
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自转1.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某一点相比()A.角速度大于赤道上的点B.线速度小于赤道上的点C.角速度小于赤道上的点D.线速度大于赤道上的点解析:选D根据地球同步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地球的自转同步,故自转角速度相同,但由于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半径较地面上对应的点长,故自转线速度较地面上对应的点快。
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旋转轴为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B.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东向西自转C.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太阳日D.除极点外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相同解析:选A地球自转的旋转轴为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A正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B错;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恒星日,C错;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同纬度自转线速度相同,两极点无速度,D错。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为()A.3月21日15时20分B.9月23日8时C.9月23日3时20分D.6月22日7时4.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箭头表示向东)是()A.20°W→160°E B.0°→180°C.70°E→180°D.110°W→180°解析:3.C 4.C第3题,东半球经度范围为20°W~0°~160°E,故图中靠近180°经线一侧的晨昏线为160°E;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是增大的,故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中晨昏线左为晨线,右为昏线。
由160°E为6时,可推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3时20分。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含答案 精品
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1~2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2.儿歌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A.1级B.2级C.3级D.4级解析:1.A 2.B第1题,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第2题,儿歌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分别是太阳系和地月系,共有2级。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4.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A.日地距离适中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存在地转偏向力解析:3.D 4.D第3题,图中显示出的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中地月系不包括太阳,所以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的是总星系,最低一级的是太阳系。
第4题,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是由日地距离适中和昼夜交替周期不长来决定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由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决定的;液态水的存在是由适宜的温度决定的。
只有地转偏向力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的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6.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在月球上探测到生命存在的“迹象”。
下面属探测月球“生命迹象”现象的是()①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②月球表面温度变化③月球大气的组成④月相⑤月球表面地形起伏⑥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变化⑦液态水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④⑥D.④⑤⑦解析:5.A 6.B第5题,地球与行星相比,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具备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九 外
课时跟踪检测(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
1.表示搬运作用的是()A.①B.③C.④D.⑤2.表示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①B.③C.④D.⑤解析:1.B 2.C第1题,根据图示①②为风化、侵蚀两种作用,两种作用可相互促进。
③为搬运作用,④为堆积作用,⑤为固结成岩作用。
第2题,新月形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3~4题。
3.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解析:3.C 4.A第3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第4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
该景观是海岸风光,但不属于热带自然景观。
海南风光在夏季观赏效果更好。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A.变质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灰岩6.关于上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解析:5.D 6.D第5题,丙图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
第6题,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和沙漠地区。
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
到野柳地质公园游览的游客,多去欣赏海边奇岩怪石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有女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
据此回答7~8题。
7.形成这些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8.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解析:7.D8.D第7题,海边奇形怪状的岩石主要是由海浪侵蚀造成的,故D项正确。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含答案 精品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该自然资源是指()A.湿地B.油田C.冰川D.煤田2.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A.盆地和湖泊周围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D.高纬区和高山区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解析:1.C 2.D 3.A第1、2题,由图示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洲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据此推断该自然资源为冰川。
第3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是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5.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生产总量B.能源消费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对比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6.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4.A 5.C 6.A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第5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
第6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
7.根据下图判断:A、B、C、D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的关系是()解析:选C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
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概念中,二者的区别是:(1)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概念外延是交叉关系,即有一些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如,铁矿石、铝土等;而有一些自然资源本身也属于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结构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为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面时发生的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解析:1.C 2.D第1题,S波和P波的波速向上经过莫霍面时都明显下降。
第2题,根据震源深度可知,其震源位于地壳中。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C.②是软流层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解析:3.B 4.C第3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莫霍面以上为地壳,据此知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第4题,根据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古登堡面上部附近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最快。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6.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C.准确预报地震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解析:5.D 6.B第5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A选项错;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故B选项错;岩石圈包括①②③,故C选项错;④包括软流层,故D选项正确。
第6题,横波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通过,据此可以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示意图。
依据图中信息,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临近河流,聚落呈团块状分布D.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日趋严重解析:选B该区域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南坡为迎风坡,故南坡降水多;沿河流聚落呈条带状分布。
浙江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读图完成2~3题。
2.在四明山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3.唐朝时宁波的行政中心从四明山麓的小溪(今鄞州鄞江镇)搬迁到了现在的三江口,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河道运输②废水排放③水产加工④地形地势⑤水源丰富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2.A 3.D第2题,山区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降低坡度。
第3题,三江口与小溪相比,地势更平坦,水源更充足,水运便利。
读下图,完成4~5题。
4.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B.气候C.山地D.冻土5.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解析:4.C 5.D第4题,由经纬度可知题图为日本的本州岛,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要障碍,铁路主要在地形平坦的沿海地区。
第5题,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近,却没有建铁路,最有可能是因为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
6.下列四图中,甲为火车站,乙为县城,丙、丁为乡镇。
如果要在车站与县城之间规划一条公路干道,你认为下面哪幅图的布局最合理()解析:选C C图中公路连接的居民点多,占农田少。
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 对
课时跟踪检测(十)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3.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解析:1.B 2.D 3.C第1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
第2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一电离层(海拔大约85 km处)。
第3题,“神舟十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层,依据图所示阅读出相关数据即可。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5.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解析:4.B 5.C第4题,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阴天时,c辐射增强。
第5题,燃烧柴草可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及烟尘,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少受霜冻影响。
6.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选D“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常见的天气系统2015年11月24日,青岛市迎来了一场雨夹雪天气,并伴有大幅度降温,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据此回答1~2题。
1.带来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2.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从地理的角度看是因为瑞雪能()①保证土壤有良好的墒情②带来纯洁和吉祥③能够净化空气④能够减少病虫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1.C 2.D第1题,结合材料,雨夹雪并伴有大幅度降温,应为冷锋。
图中A 为气旋,B为反气旋,C为冷锋,D为暖锋。
第2题,冬季积雪融化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使土壤有良好的墒情,气温下降能够减少病虫害。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根据题意完成3~4题。
3.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4.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锋面C.高气压D.低气压解析:3.D 4.B冷暖水相当于冷暖空气,冷水的密度较大,在下方,暖水的密度较小,在上方,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
该实验模拟出锋面的形成过程。
下图是某地3日~7日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出,7日以后该地气温和气压的特点是()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B.气温升高,气压升高C.气温降低,气压降低D.气温降低,气压升高6.该地气温和气压的这种变化情况是由于锋面活动造成的。
下列天气现象与此种锋有关的是()A.“一场秋雨一场寒”B.“一场春雨一场暖”C.“贵阳冬无三日晴”D.“昆明冬季温暖如春”解析:5.A 6.B第5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在3日~7日这段时间内的气温逐步升高,气压逐步降低,7日以后仍将是这种变化特点。
第6题,由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看应是由暖锋活动导致的。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我国东部某校学生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B.向斜C.断层D.断块山2.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错误的是()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要好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1.B 2.C第1题,从化石可以看出该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以判断出该处为向斜。
第2题,AB坡为向阳坡及东南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所以植被状况比BC坡好;该地岩层广泛分布着生物化石,可以判断为沉积岩;D处为向斜,不易储存石油;B处为背斜成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分别是()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4.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是()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解析:3.B 4.C第3题,根据关联图中的信息可知,“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并不会导致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等现象的发生,只能造成海进与海退;图中Ⅲ对Ⅱ产生影响,且Ⅱ受现代季风形成的影响,故Ⅱ为区域干旱化趋向、Ⅲ为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第4题,气候暖湿增加了降水量,造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侵蚀加强,而气候冷干则有利于黄土堆积;温暖期有利于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造成我国的温度带向南移动。
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解析:选B环境变迁既会导致生物灭绝,也会导致生物进化,也就是说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解析:选C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一定形成洪灾,洪灾不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直接损失,还包括电力中断、社会秩序紊乱等间接损失。
201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60年最严重干旱,1 371万人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形势严峻。
读图,完成2~3题。
2.此次旱灾()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3.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兴建蓄水工程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实施跨流域调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2.C 3.B第2题,此次旱灾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由图中得出重旱区主要位于云、黔两省,由于受西南干热风的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
旱灾属渐发性灾害。
第3题,兴建蓄水工程、改进灌溉技术为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人工增雨要看天气条件;实施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旱灾的有效措施,而不是防范旱灾的主要措施。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4.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 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5.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6.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修建了荆江大堤②大量采挖河沙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⑤建设防护林工程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解析:4.C 5.B 6.D第4题,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气压带和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1.B 2.D第1题,根据全球气压带分布结合甲气压带所处的纬度即可判断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2题,乙地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风向右偏,可判断乙地地处北半球的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南风。
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
夏季,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
据此回答3~4题。
3.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4.在该风带和与其相邻的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地中海气候解析:3.D 4.D英国地处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叙述正确的是()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6.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地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①气流温暖湿润解析:5.B 6.C第5题,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①为低纬信风带。
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17-18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一含解析
章末检测一一、选择题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亚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读图回答1~2题。
1.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A.M B.NC.P D.Q【解析】读图,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可知水星为N行星。
【答案】 B2.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读图可知,P为金星,Q为火星,与它们相比地球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①③所述内容适用于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故弃选。
【答案】 B对火星大气观测显示,太阳风可能是剥夺火星大气的罪魁祸首,导致这颗红色星球从一颗像地球那样温暖、湿润的行星变成一颗干燥、寒冷的沙漠行星。
读图回答3~4题。
3.地球上之所以不会有大气逃逸发生,主要是因为地球()A.体积与质量较大B.距离太阳更远C.公转速度较慢D.表面温度较低【解析】地球上之所以不会发生大气逃逸现象,主要是因为地球体积与质量比火星大,能够产生较大的引力;相对于火星,地球距离太阳较近,公转速度较快,表面温度较高。
【答案】 A4.太阳风导致火星从像地球那样温暖的行星变成寒冷的世界,主要原因是()A.火星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少B.火星质量迅速下降C.火星大气吸收火星表面辐射减少D.到达火星的太阳辐射减少【解析】火星大气温度降低,主要是因为火星大气的逃逸,使火星大气吸收火星表面辐射减少,不能像地球一样产生保温作用。
【答案】 C下面图甲为1940~2000年地磁活动年均值图,图乙为太阳黑子年均值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信息反映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B.形成极光C.产生“磁暴”现象D.诱发自然灾害【解析】读图可知,当太阳黑子增多时,地磁活动增加,它们变化的周期有相关性,所以图中信息最能直接反映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时跟踪检测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课时跟踪检测(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自转 (8)课时跟踪检测(四)地球的公转 (11)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结构 (14)课时跟踪检测(六)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9)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3)课时跟踪检测(八)外力作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27)课时跟踪检测(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31)课时跟踪检测(十)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7)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气压带和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 (42)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常见的天气系统 (47)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水循环和洋流 (5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56)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1)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65)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70)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4)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79)课时跟踪检测(二十)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84)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选择题“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1~2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2.儿歌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 1级 B.2级C.3级 D.4级解析:1.A 2.B 第1题,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第2题,儿歌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分别是太阳系和地月系,共有2级。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银河系、太阳系 B.太阳系、地月系C.银河系、地月系 D.太阳系、河外星系4.图中A属于( )A.恒星 B.星云C.卫星 D.行星解析:3.B 4.A 读图可知,月球绕B运转,B应为地球,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B绕A运转,A应为太阳,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与地球组成太阳系。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6.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存在地转偏向力解析:5.D 6.D 第5题,图中显示出的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中地月系不包括太阳,所以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的是总星系,最低一级的是太阳系。
第6题,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是由日地距离适中和昼夜交替周期不长来决定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由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决定的;液态水的存在是由适宜的温度决定的。
只有地转偏向力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的最低一级的是( )A.地月系B.总星系C.银河系 D.太阳系8.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9.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7.A 8.B 9.C 第7题,结合图示与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天体系统中的最低一级的是地月系。
第8题,M居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为地内行星,很可能是水星或金星。
第9题,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物质的天体,而M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由于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主体直径是8万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10~11题。
10.“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11.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解析:10.C 11.B 第10题,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距离太阳约 4.5×109 km,1光年约为9.5×1012 km,说明太阳系的半径远小于1光年,而银河系的主体直径是8万光年,“水世界”类地行星距离地球仅40光年,说明该行星在银河系中。
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该行星不存在生命是由于其距离恒星太近,温度太高造成的。
二、综合题1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大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2)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
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 H 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2)题,掌握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的关系,其运动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第(3)题,地球上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如果地球在H行星轨道上运行,因距离太阳太遥远,地球会变成“冰球”。
第(4)、(5)题,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答案:(1)金星火星(2)西东逆近圆共面(3)A(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课时跟踪检测(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选择题1.下列能源中,形成和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①地热、核能②煤炭、石油③潮汐能④风能、水能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D 地热能、核能来源于地球内部;潮汐能来源于月球的引力;而煤炭、石油、风能、水能等都是太阳辐射形成。
故选D。
2.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③解析:选D 根据题意“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一是提供能源,二是促进地球环境的大气运动与水运动等。
故选D。
如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回答3~4题。
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出现 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4.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解析:3.D 4.A 第3题,植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第4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所以A正确。
读太阳的外部圈层结构特征变化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结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最高的是色球层 B.亮度最大的是太阳内部C.厚度最厚的是色球层 D.温度最高的是日冕层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C.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解析:5.D 6.B 第5题,由图示可知,太阳大气层温度由内往外逐渐升高,亮度由内往外逐渐降低,厚度由内往外逐渐加厚。
第6题,太阳活动中的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它们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大气的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极光出现在两极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不可能看到极光。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C.耀斑的强辐射会产生极光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解析:选B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在两极上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地震、水旱灾害等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8~9题。
8.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9.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降水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进而影响树木生长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进而影响树木生长解析:8.A 9.A 第8题,黑子数较多的年份,树木年轮较宽,黑子数较少的年份,树木年轮较窄,其成正相关的关系。
第9题,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相关,说明黑子数目的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进而影响树林生长。
二、综合题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