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和犬儒
秦晖: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就今天而言,我觉得我们谈儒学的时候,最重要的两种谈法,一种就是自从董仲舒以来一直到晚清,不少儒者(我指的是那些继承了先秦以来,或者董仲舒以前的原始儒家信念的那些人,不是仅仅为了“读书做官”把儒书作为“敲门砖”的人)他们谈儒往往是很愤世嫉俗的。他们所愤、所嫉何来?当然不是来自“西化”,主要就是来自孔孟时代的“周秦之变”,孔孟为当时的“礼坏乐崩”痛心疾首。而从“礼坏乐崩”中建立了一个秦制,很多早期儒家都认为这套制度很糟糕。大家都知道原始儒家有两个概念,叫做“王道”和“霸道”,很多人认为法家就是主张霸道的。他们对此强烈不满。董仲舒以后很多人就驯服了,接受了“儒表法里”,但“表里”之间还是有矛盾的,到某些关节点上时不时还会有些不知道“难得糊涂”的儒者出来指责秦制,所以毛泽东会有所谓“儒法斗争持续两千年”的说法。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是崇拜“强者”吗?
回顾一下晚清以来的中国思想界,我们就会发现,以往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都强调西儒的对立,这就遮蔽掉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晚清以来的很长一个时期,最急于引进西学的人就是这种所谓的“反法之儒”。这里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在晚清为什么忽然间想到要学习西方,而且出现了那么强大的一个潮流,以至于到了世纪之交,好像你不谈西学就不是学问。到了民国初年,甚至发展到当时能够为中国传统进行辩护的人,往往也必须要像辜鸿铭那样本来就是一个洋人,英文比中文讲得好,他才有资格扮演这样的角色。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局面呢?为什么会导致相当一个时期国人都争前恐后地要学习西方呢?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我们知道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对中国也有很大影响,这些东西都是打着西化的旗号。为什么晚清以来中国会出现那么强大的学习西方的潮流呢?
清教徒精神
清教徒精神的实质,是要把改革贯彻始终,把已经从教义着手开始的改革,推广到教会的本质、生活,和体制上去。[11]
对清教徒传道人有起码了解的人都晓得,他们直到讲述到“应用”后才结束讲道。因此,这是我们必须年复一年身体力行的。这些关心牧会和实践的人,基本上关注应用。他们强烈反对单纯从学术的、理智的、原理的视角认识真理。他们对加洛林王朝时代传道人的批评正在于此,后者沉湎于他们的经典想象,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多少有些漠不关心。清教徒总是非常注重应用。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将我们从他们对基督徒信仰、教会、基督徒实际生活和良心的全部态度上所学得的知识,应用于我们自己的
对改革的彻底要求
诺克斯的第二个指导原则,是主张教会的改革应该包括“根基和枝干”(root and branch)。这并不是我说的,是约翰·诺克斯用的词,其他的人也跟着应用这句话。换句话说,清教徒并不以仅仅在教义上的改革而感到满足。约翰·诺克斯和其他清教徒们,与英国的其他领袖意见相左,也是为了这原因。所有的人都主张改革教义;在教义上所有的人都是加尔文主义者。但差别之处,是在清教徒对改革的彻底要求,不仅要改革教义,也要把改革贯彻到实践方面,包括对教会本质的整个看法。对清教徒来说,改革不仅是修改或一点
什么是清教徒精神?
摘自《清教徒的脚踪》,钟马田等著,华夏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独立思想
他的创新能力。他自己独立思考,若从圣经里有所领会,就会毫不迟疑地提出来,就算是与别人的不同,也不会缄默不言。他主张在某些环境下,可以与统治者对抗,甚至可以起来革命。这是他独有的眼光,他没有在这个问题上附从加尔文的意见;事实上在其他的事上,除非他所见相同,否则他不会盲从附和。他爱自己分析问题,找出答案。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毫不加以思索,便全盘接受从书本上所得的。就算这些是伟人所写的书,我们也不能这样囫囵吞枣,必须慎思明辨。
从乡愿到犬儒
从乡愿到犬儒子曰:“聖人,無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撰文:羽戈少时读《论语》,读到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望文生义,以为乡愿(“原”通“愿”)指乡人的鄙俗,近乎“乡愚”。
这一错便是十来年。
不过,后世对乡愿的释义,并无统一说法,而是聚讼纷纭。
孟子云,所谓乡愿,即“阉然媚于世也者”,一个“阉”字,一个“媚”字,呈现了乡愿的本质。
朱熹云:“乡愿是个无骨肋的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周遮掩蔽,唯恐伤触了人。
”王永彬《围炉夜话》揣度孔子的心思:“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
”由此而论,乡愿的要义,端在虚伪、伪善,这些“德之贼”,不是不知是非,而是明知是非却故意混淆是非,或为从权,或为阿世,或为自欺,他们的生存信条、生存智慧即“难得糊涂”,用“难得”为“糊涂”辩护,最见乡愿特色,说起来这比糊涂本身更可恶。
当然,乡愿并非全是自发抉择,有时则属迫不得已而为之。
王夫之论国史,有一名言:“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
”执政者推行申韩之术,民众便归于佛老之道,执政者指鹿为马,民众便难得糊涂。
不过这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
反过来讲,当民众纷纷学起了鸵鸟,不思抗争反作逃避,正给予权力肆虐、苛政横行的空间,是谓“其教佛老者,其法必申韩”。
要言之,“佛老之于申韩,犹鼙鼓之相应也”,不能单单归罪于哪一方。
乡愿与暴政的互动关系,先贤早有发明。
如谭嗣同《仁学·二十九》云:“……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
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李大钊《乡愿与大盗》则积极响应谭嗣同:“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
大盗不结合乡愿,作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作不成圣人。
所以我说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
只有“聪明人”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
学生腔 ” 。2 0世纪 3 0年代 算数?”结 果是—— “ 铁桶 江 和 “
山 ,进 不去 !” ’
国难 当头之 际,他置好好的金
只 有读 了他 下 面 的 自述 , 融界 的大好前程不顾 ,为抗 日 我们今天才会理解章乃器先生 救 亡而奔走 呼号 ,终于锒铛入
成 了有 名 的 “ 七君子” 之一 。 在 “ 文革”当中仍在争公 民权 、 狱, 更 让 我 忘 不 了 的是 1 9 2 7 年 1 1 月 ,在 银 行 界 服 务 多年 、
激于 义愤 、出 于一种 责任 感 ,
杂 的人 际关 系上 ,而且都 以信
我们 生 活 的 这 个 世 界 表 面
他 独 立 坚 持 了一 年 多 ,直 到 奉 中国式 的犬儒哲学 、乡愿哲 看 起 来 似 乎 是 永 远 属 于 “ 聪 被 禁 止 发 行。 这 样 的往 事 今 学为荣 ,所 以我们 自古 以来就 天 听来 如 天方 夜 谭 ,那 年 头 少有特立独行者 , 少有甘做 “ 傻
趋 时 ,随 波 逐 流 ,也 指 那 些 言
行不 一,当面背后各一套 ,四 方讨好 、八面玲珑的伪 君子 ) 。 明哲保身 、阳奉阴违 、欺 上瞒
下 …一 ・ 大 凡 媚 权 、媚 俗 ,泯 灭
章 乃 器
l 9 4 6 年他在写下 《 我想 写一篇 小说——二 十年一梦 》时 ,他 发起 民主建 国会 , 创办 《 平 民》
这 番话 出 自 1 9 7 1 年 3月
人 ,而且 完 全是 利 用 业 余 时
问。 他 的职 业 、环 境 足 以让
章伯钧 、章乃器 、罗隆基 )享 章 乃器 写 给 周 恩 来 的万 言 书 他 养 尊 处优 ,他 办 刊 纯粹 是
无法思考的青年
无法思考的青年——我身边的犬儒Post By:2007-6-19 19:19:00什么什么?犬儒主义?那是什么?十个犬儒主义的人里,恐怕有九个半并不知道这个学院气浓烈的哲学词汇,但这个学院气浓烈的哲学词汇,却实实在在是十个犬儒主义者的生活造就的。
时至今日,选择犬儒主义作为思想,就像选择牛肉拉面作为晚饭一样稀松平常,仿佛不犬儒就不入流(“偏激”),不犬儒就不合时宜,不犬儒就招人侧目,犬儒主义堂而皇之却又秘而不宣地成为每一个人真正的“思想道德”核心,这实在是令人奇怪的事情。
胡平先生有一篇堪称经典的雄文《犬儒病》,深入分析了大失败以后中国社会普遍的犬儒主义心态。
在论述年轻的犬儒者时,胡先生有句名言:“年轻人变成犬儒实在是最可悲之事,他们还不曾追求,就已然放弃;他们还不曾长成,就已经衰老;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已经什么都不相信了。
”名言是发人深省的,但遗憾的是,胡先生没有对年轻的犬儒者作进一步的分析。
于是我就常常想,年轻人怎么会变成犬儒呢?我们的物质条件不是比八十年代的人们好很多吗?我们不是成长在倡导爱与和谐的环境里吗?我们不是也没有感受过大失败之后的挫折吗?我们,80年代出生的“大小孩”或者“准大人”们,思想状况究竟是怎样的。
我出生在1986年,据说那一年是“中国政坛民主气息最为浓烈的一年”。
但是这一年出生的人,骨子里更多的却是商业精英气息、“爱国主义”气息和“超女粉丝”气息,鲜见“民主气息”。
而那些最常见的气息里,无一例外地彰显著犬儒主义气息。
80年代后期出生的孩子里,有很大一群人是“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不曾经历过反右“阳谋”的洗礼、不曾经历过大跃进和大饥荒的磨难,不曾经历过文革的血雨腥风、不曾经历过80年代的启蒙和思想解放、不曾感受过1989年的豪迈、惨烈与悲壮,不曾知晓自由思想在90年代的艰难复苏、也不曾认识体会当代中国光怪陆离的生存窘境。
我们面对的是升学就业的巨大压力,我们奉若神明的是死水一潭的教科书和提心吊胆的成绩单,我们初中高中的宝贵时光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和教辅书霸占,好不容易得来的闲暇又迫不及待地用在了流行音乐、言情小说和电脑游戏上面。
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知识人
文化现代化 与中国知识人 秦晖目录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知识人(上) (3)绪论:“儒”与“吏” (4)一、“儒表”与“法里” (6)二、“儒表”之下的“法道互补” (10)三、连续的历史,循环的怪圈 (14)四、“法道互补”的后果:行政不正义 (18)注释 (22)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知识人(下) (25)一.“法道互补”与儒的“吏化”和“痞化” (26)二.“法道互补”的危机:行政不安全 (28)三.法儒、道儒与纯儒:非主流儒家对“法道互补”的拒斥 (30)四.西、儒皆灭,而“秦政”与痞风前后相因—20世纪“文化”启蒙运动的失误 (34)五.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新儒学在新文化中的三种价值 (37)六.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40)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知识人(上)来源:《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4期,第104-118页;秦晖绪论:“儒”与“吏”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主要关注典籍中的思想,尤其是这些典籍中思想的形而上层面。
这种关注当然是有意义的。
但是历史进程中真正关键性的还是‚社会思想‛而不是‚典籍思想‛。
并且这里所谓的社会思想不仅是有别于精英的‚民间思想‛,也包括精英们通过‚行为‛而不是通过言论著述表达的、往往对社会实际影响更大的那些思想。
这主要就是指落实在制度设计与政策思维层面上的思想。
心性义理之学只有落实到这一层面,才有可能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因此思想史研究在关注典籍和形而上层面的同时,有必要从‚制度化的思想‛的角度考虑问题。
而吏治问题正是传统中国各种思想在制度化时首先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
吏治之‚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范畴。
作为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可任免官僚,中国帝制时代的‚吏‛是其他盛行贵族制、领主制、土司制的古文明,包括中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没有的,甚至也是帝制前的华夏上古时代没有的。
《尚书〃胤征》所谓‚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左传〃成公二年》的‚王使委于三吏‛(杜预注:‚三吏,三公也‛)。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议论文如何联系现实)
• 公知:而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 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已任,视政府 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纲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
• 垮掉一代:美国的垮掉的一代主要是一群潦倒的作家,学生,同 性恋者,甚至社会边缘生活的人,他们失去了希望,任意放逐自 己,就是他们笃信的自由主义。
• 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顾影自怜,自我忧郁,无端绝望,崇尚黑 暗死亡。
• 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含义是指那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 丧文化,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 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 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
⑧然当下之人,满口不厌其烦的“禅意”、“宁静”, 殊不知早已深陷于沉默的假象,沉默之下,是骚动,是看客, 他们将沉默外化为一种不言不语的社会酱缸,这样的沉默下, 诞生出的,只有伪君子与真小人。(吴天昊《沉默突围》)
联系现实之优秀片段
3. ⑤可悲的是,人们在繁华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挤成一团, 早已分辨不清自己的面容,他们任时代的波浪将其上下搅动, 习惯在这宏大的时代中保持沉默,试问沉默的他们还懂得开 口说话吗?还能摸到胸前那颗跳动的丹心吗?只怕是被抽取 了灵魂,成为了一株株行尸走肉了。(黄景辉《直抒胸臆 赤子丹心》) 4. ①“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在桃 李繁华的春天给予孩子们谆谆教诲。 ②喧嚣躁动的时代,多少人甘愿沦为这些个“桃李”,嘈杂 喧闹,晕头转向,有如旋转的陀螺,不知道停下的位置在哪 里。(余宁海《默上花开》)
秦汉史(秦晖)
秦汉史一、秦汉史简述(秦制与周秦之变)二、周制介绍三、儒、道、墨、法四、儒道之争五、汉儒之变化六、“礼”的变化七、“有为”和“无为”之争八、西汉时经济政策九、汉代的社会管理十、汉代的吏治十一、汉代基层设置十二、中国古代行政设置(君权相权、分权集权)十三、汉魏之变1)儒里化趋势、以礼入法2)社会基层组织3)选拔人才4)货币使用秦汉史简述●秦汉时代的研究基本依赖于正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因为很少有野史或个人文集流传下来。
要作出新的研究主要取决于地下简牍的出土●重视秦汉时代的原因:秦汉时代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方面占有重要地位(China基本认同为“秦”的转音;汉民族也是在汉帝国时形成)(越南将华人分为华族、艾族(客家人)、明家族(明代移民))●世界历史上的三大轴心文明:古希腊时代、印度列国时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将汉代与古罗马帝国放在一起研究,是史学界一个热门的领域●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谭嗣同●自秦汉已废封建(古汉语用法,意指奴隶),人人平等,皆可起布衣而为卿相;虽有封爵,只同虚衔;虽有章服,只等徽章----康有为(与谭嗣同的观点截然相反)●毛泽东与康有为一样褒奖“秦制”,但康看到的秦制是“自由平等”,而毛看到的是“先进阶级专政”和“镇压反革命”。
毛与谭都把“秦制理解”为强权与暴力,但谭斥此暴力为“大盗”,而毛誉此暴力为“革命”和“镇反”,并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同样的事实判断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谭与康的判断是否是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周时有主人、附庸之分,而秦时臣民皆皇家奴,但有受宠与否之分(主人对附从或尚知爱惜,因附从属于己也。
而受宠奴之虐待其他奴也,有狐假虎威之横暴,无损及己物之顾惜,其虐或百倍)秦汉史----周制介绍●孟子对周制的评价: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左传对周制的评价:率其宗氏,机其分族,将其类丑●周的建构特点:血缘色彩浓,国人交往半径小●周朝族群的重要因素:血缘纽带的结合,宗族亲情父权的伦理关系(周时天子之尊是伦理性的,不具有科层化的行政权力结构,天子对下面的诸侯不能随意任免)(韩非子认为:臣之于君也,非骨肉之亲也)●伦理产生的原因(经济学上看):信息对称、重复博弈(长期多次,参与者要考虑回报)●周时士忠于聊大夫,聊大夫忠于诸侯,诸侯忠于天子。
儒学研究:孔门传授心法”重新解说
儒学研究:孔门传授心法”重新解说中庸之道,是处理一切问题的共性优化决策方法论,也是贯彻仁道即实现两心调谐化的优化决策方法论(见以上两文)。
为了在人际关系范畴弘扬爱心(公心)以调节私心,或处理好包括人和环境,以及万物万事之间的一切问题,都要求在事物的极端之间找出符合当时当地具体条件的优化实施方案,庶几达到最佳调谐效果。
实现这个目的,必须遵循一种寻求“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答案的优化决策方法论,这就是後人称为“孔门传授心法”的中庸之道了。
“中”在这释义为正,本意“当为矢着正也”,就是箭射中靶的,达到正确的结果。
庸者用也、常也。
中庸之道者,用中为常道,以走极端为非也。
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中正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优化决策之道,广泛适用於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工程设计,以至治国安邦的人生悠悠万事,前文举的一些关於应用科技的例子适可以佐证此理精湛中肯。
英译中庸之道为“黄金中道”(GoldenMean),实至名归也。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也有类似中庸之道的主张(Mesotes)。
他考察各种德行,以为都相当於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而极端皆为谬误或罪恶。
例如勇敢是懦怯与鲁莽之间的中道,磊落是放浪与猥琐之间的中道,不亢不卑是虚荣与卑贱之间的中道,机智是滑稽与粗鄙之间的中道,谦逊是羞涩与无耻之间的中道。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庸之道完全不是有些人一知半解或故意曲解以为的那种不讲是非的“中间路线”、不容标新立异的保守思想、甘居中游的消极处世态度、苟且节制的犬儒主义;或以模棱两可、调和折衷、和稀泥为能事,似德非德,而反乱乎德的“乡愿”之道。
“乡愿”者,深自闭藏,以求亲媚於世,一乡皆称愿人(谨厚之人)焉。
孔子责备“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孟子为此解释道:“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以忠信,行之似廉,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2022《光荣与梦想》读书心得范文
2022《光荣与梦想》读书心得范文《光荣与梦想》读书心得体会1对于威廉曼彻斯特所著的《光荣与梦想》这本书,我早有耳闻。
这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到1972年的水事件,勾画了整整四十个春秋的美国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美国国家社会实录。
于是在近期我有幸拜读了一番,当我翻开书籍的首页,我就开始随着书中的文字,慢慢的走近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才开始在课堂历史书上被简单描述的事件中,在这本书中找到描绘相关历史最为生动的细节。
书中的一行行字,仿佛让我听到了那些被历史滚滚车轮碾压后,发出的微弱声音。
美国这个国家无疑是幸运的,那是因为它的历史轨迹,在威廉曼彻斯特的笔下,再次有了鲜活的重现,让我们可以从书中来解读这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得的苦难与奋斗的历程,以及这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当我翻阅着这本书时,书中的字里行间将美国四十年来细致而鲜活的历史映入眼中,就如同一幅幅黑白画面,不断的将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情景放映了出来。
从书中一段段的文字中,我可以窥见当时美国的社会风貌,也可以看见美国政党之间彼此的勾心斗角。
当看见书中描绘的来自美国街头流浪汉的咒骂,也可以看见白宫政要的指点江山,还可以看见某个未来总统的成长足迹。
总之,美国四十年的历史缩影在这本书的描绘下,显得无比的生动和鲜活。
另外在书中,我还逐一的从"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身亡、尼克松卷入水事件,到近四十年来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光荣与梦想》这本书让我最为欣赏是,整本书都用十分细微的笔触,将那个时期的美国社会讲述的详实无比,也最为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美国国人那一段时期的历史心情。
历史是由我们人类一点一滴所创造的,而书写历史就是回顾历史,让已经泯灭的历史,借由书中的描写再次的生动起来,于是历史就有了生命,不再是遥远而苍白的。
只有“聪明人”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
行相 当一部分老年人 并不缺经济来源, 但缺乏应有 的养老服 争, 因而陷入 生活质量持 续下降的 困局 。 在 美国, 社会福利事 业充斥着政府干预 的影子 , 在 中国香港地 区, 一些养老 院、 残
交人庇护所、 幼儿 中心等名 义上是 民间慈善机构 , 实际上主
尊严。长期 以来 , 中国社会停 滞不前 , 缺乏创造力 , 其 中一个
重要 原 因就是我们的文化 太早 熟、 太世故 了, 每 个人都把生 命的主要精力浪 费在 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上 , 而且都 以信奉
陆动。目前 , 江苏省 实际从事农业 生产 的农 民平均年龄5 8 . 6
岁, 初 中文化程度 。农村 大量有文化 、 有能力的年 轻人 弃农
福 利在一定程 度上被戴上了 有色 眼镜。 在主流 媒体和一些学
术会议 、 政策研讨 中, 常见 中国不能得 “ 福利病” 的“ 善意” 提
醒和 “ 不 能 吊 高 了老 百姓 胃 口” 等“ 理性 ” 论 调 。 结果 , 社 会 福
搜 索
分类里 不属 于科 学或 者经济学 , 而是 心理 学 , 关键看统计者 的胆量。比如你说粮食亩产量3 0 0 0 斤, 就有人跳 出来说他是
Li l un Y u D angdai
观
大家还 守规矩 , 可是很快, 这就成 了一个 闹剧。今 天有人报4
公里, 明天就有人报8 公里 , 后 天还有人报 1 0 公里, 照这 个速 度, 不要说北京 了, 北非 、 北极也快到 了。这件事I 睛是如何 收 场的, 我 已经记不得 了, 因此我却深得统计精髓 。 统计在科 学 来, 伴随对计划经济时代“ 平均主义” 、 “ 大锅饭” 的否定, 社会 占
从黄宗羲到谭嗣同_民本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脉相承
浙江学刊 2005年第4期的政策批评,也涉及到政治统治的终极合法性基础,在根本的政治理念上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特别是,他明确反对把“君臣之义”绝对化,反对君主本位的政治伦理,而强调天下本位的政治伦理。
他说:“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在他看来,从原则上看,士大夫对于王朝兴替的态度,应当以万民的苦乐优先于一姓一朝的君臣之义,政治的正义必须以万民的好恶为归依,而决不能以一姓皇权的利益和兴亡作为正义的标尺。
在他对学校、取士、田制的设计和陈述中,处处都明白地指向着对明王朝政治的批判。
这也说明他个人奉行明遗民的行为原则并不影响他把明代政治作为例证进行制度的批判。
黄宗羲的这种主张,超越了他所谓历来的“小儒”“俗儒”,但其根本立场,是与孟子的政治思想一致的,是对孟子所代表的儒家民本主义思想在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条件下的新发展。
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还不是针对大一统专制皇权的,黄宗羲则明确强调,任何专制皇权的利益在万民的利益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人民的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原则都必须处于人民原则之下。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另一进步之处,是在破除了以一姓王朝的皇家利益为“公”的同时,他还批评封建专制政治“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的压制和限制,要求承认“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合理性。
这里的“人”就是“民”,他认为政治的制度和结构要以人民为服务的主体,使人民各自得到其利益的满足,而不是压抑和限制人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这种对民众实际利益的重视可以说是对万民之忧乐的进一步的具体表达。
这种对民众各得自私、各得自利的同情,主要是指人民对经济利益和富裕生活的追求和满足,黄宗羲用重新界定“公”—“私”的意义的方式,发展了孟子的民本主义和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和民生思想在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意义,认识和发展黄宗羲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发展、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确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
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1,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著名的例子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在这个故事中,每一个人都洞悉真相。
鹿是鹿,马是马,鹿非马,马非鹿。
但强权扭曲了真相,使之异化为畸形谎言。
除了权力寄主赵高,身处其中的人,都在装睡。
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不认同的接受、不内疚的合作。
这是极权之下自我愚化的最好注脚。
斯洛特迪克说,“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
”秦二世与局中人大概要喊冤:你们这些几千年后的兔崽子,说我们自欺欺人,颠倒黑白,为虎作伥,还说什么奸佞与昏君的末世闹剧......我们认了,可是,我们不得不说谎。
屠刀早已高举,在说真话的时候落下去。
除了自毁双目,我们别无选择。
是的,只要现实让人恐惧,谎言让人获益,它服务的机器就会固若金汤,它的每个部件——齿轮、链条、活塞、螺丝钉都会彼此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下去。
因此,比之于有人居心叵测地说谎,所有人都笑而不语地维护那个赤裸裸的谎言,更让我们心惊。
在这样的空间里,诸神隐退,遍地犬儒。
而暴政大行其道,恶被沉默所鼓励,张牙舞爪,无所不用其极。
2,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真诚的无知和认真的愚蠢指鹿为马不会重书,但历史,一直押着愚蠢的韵脚。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热爱他的民众们公投致死;艾希曼等彬彬有礼的纳粹制度执行者,将500万犹太人送进集中营;1966年夏,北京前师大附中文静的女中学生们,活生生地打死她们的校长卞仲耘。
在以上的情形里,我们都能看见阿伦特所提出的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的来源之一,便是思想匮乏。
非理性,缺乏是非判断,没有充分的智识让我们明辨是非,缺乏足够的理性让我们守住群己界限,把伪善、偏见、犬儒、绝对服从、自欺欺人、屈从于暴力和施行暴力当成美德,然后,自以为正义地、一本正经地作恶。
《狱中书简》里有一段著名的话,将愚蠢与恶的关系,说得很清楚:对于善来说,愚蠢是比恶意更加危险的敌人。
寄薛尚谦戊寅译文
寄薛尚谦戊寅译文
哎呀呀,咱来瞅瞅这篇《寄薛尚谦戊寅》。
原文:“尚谦至,闻近事,深慰。
吾人学问,须从狂狷起,方能得入。
若一味只是乡愿,则终无所得。
狂者便如伊尹之任,狷者便如伯夷之清,皆可造道。
然乡愿者,貌似忠信廉洁,而实与尧舜之道背驰,最是可恶。
尚谦其勉之,勿为乡愿也。
”
那咱就开始白话翻译啦。
嘿,尚谦来了啊,听到最近那些事儿,我可老欣慰啦。
咱这人做学问啊,得从狂放和耿直这儿开始搞起,这样才能真正弄明白。
要是老是那副老好人的样子,啥都顺着,那就啥都学不到咯。
那狂放的人呢,就好比伊尹那种担当,耿直的人呢,就跟伯夷的清正一样,都能走上正道呢。
可是那老好人啊,看着好像挺忠信挺廉洁的,实际上呢,跟尧舜的道那是背道而驰,最招人烦啦。
尚谦啊你可加油啊,别变成老好人那种。
哎呀呀,咱这翻译咋样,是不是挺通俗易懂的呀。
这出处呢,就是王阳明写给薛尚谦的一封信啦。
嘿嘿,咱这翻译就是要让大家都能明白,别整那些文绉绉不好懂的词儿。
咱就是要接地气,让大家读起来就跟平时唠嗑似的,这样才有意思嘛。
你们说是不是呀,哈哈。
伦理学.ppt
2. 个人利益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的吗?
(1)行动者的个人利益并非是行动者合理行动的 唯一根据,也并非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的。
(2)在许多情况下,当有些行动目的和行动者的 利益冲突时,依然值得行动者追求。
(3)在许多情况下,追求个人利益并非总是最合 乎理性的,而且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有时会导致不合 理的结果。例如“囚徒困境”。
4.思想局限: (1)混淆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区别,“月印万
川”; (2)割裂了道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孟子:
“经”与“权” ;列宁:相对中有绝对;黑格尔 :按照一个准则行动,就是一个迂阔的人;善意
的谎言。
(3)夸大了人际间与文化间的差异,只要是人,具 有人的生活形式,他们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说都是 可以理解的;
行动,按照这一方式,我也能够要求我的准则成为一 个普遍的法则。
1.准则:任何理性的人在采取认真的行动时都会有意 识无意识地遵循某种原则,这就是准则,也是行动的 理由;
宗教似的狂热是否幸福?
边沁快乐计算法
快乐的强度。 行为A带来了40人的快乐,每人的快乐强度是2,
那么总的快乐强度是80; 行为B带来了10人的快乐,每人的快乐强度是10,
那么总的快乐强度是100。 行为B优越于行为A。
快乐的持续时间。
行为A给3个人每人带来了8天的快乐, 那么快乐的总和是24天;
(4)道德相对主义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它一方面把 道德见解相对化,另一方面将相对主义观点绝对 化;
(5)道德相对主义消解了崇高,推到极端就是主观 主义,走到终点就是怀疑主义。
5.理论优势: (1)反对盲崇权威的价值观,强调用事实说话,以
展示不同的人、民族怎样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 己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这就要求准确地描述事实 ,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框架,而是要用对方文化内 部的语言、标准来理解这种文化中的社会行为。
《论语》注释·读解(10)
《论语》注释·读解(10)乡党第十这一篇在《论语》中非常特殊,不是记录语言,而是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情况,是一篇孔子的生活素描。
全篇原文没有分章,后世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分为若干节。
本书根据刘宝楠《论语正义》25节的划分选出6节,以见孔子生活情况之一斑,同时有助于读者从做人的角度来了解孔子,加深印象,从而更加深入而立体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精神。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原文】孔子于乡党①,恂恂②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③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④言,侃侃如⑤也;与上大夫言,圁圁(6)如也。
君在,踧踖(7)如也,与与(8)如也。
【注释】①乡党即邻里乡党,古代地方居民单位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这里的乡党相当于今天说家乡。
②恂恂(xun):恭顺的样子。
③便便:明辩。
④下大夫: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又分下大夫和上大夫。
⑤佩侃:和乐的样子。
⑤圁圁(yin):和颜悦色而正直的样子。
(7)踧(cu)踖(ji):恭敬的样子。
(8)与与:郑重而自然的样子。
【译文】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非常恭敬,极像不能讲话的样子。
他在宗庙和朝廷之上,讲话明辩但也很谨慎。
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而正直。
在君主面的恭恭敬敬,但威仪郑重而自然。
【读解】俗话说:“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
这不是庸俗,而是诗人处世恰如其分的问题。
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恭敬而近乎羞涩.很少说话,而在庙堂和朝廷上却明辩且侃侃而谈,显出雄辩的样子。
与作为政府高级官员的上大夫说话,与作为一般干部的下大夫说话,以及与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说话,都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仪态。
其实,不仅孔子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个人也都应该是如此。
否则,在儿女们面前说话像跟你的上司说话一样;或者反过来,当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用教训你的儿女一样的口气和态度,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了。
犬儒学派——像狗一样的活着
犬儒主义——“像狗一样活着的人的学派”犬儒学派因其创始人安提斯泰(Antisthenes)在一个名叫居诺萨格(Kunosarges)的体育场中讲学而得名。
因为Kuno就是希腊语“狗”的意思。
同时,“犬儒”这名称也标志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准确的来说,犬儒学派就是对世界的不信任和对任何事物抱消极态度的学派。
安提斯泰是苏格拉底的弟子,约长于柏拉图二十岁。
安提斯泰是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人物,在某些方面其有似于托尔斯泰。
直到苏格拉底死后,他还生活在苏格拉底贵族弟子们的圈子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非正统的征象来。
但是有某种东西——或者是雅典的失败,也许是苏格拉底之死,也许是他不喜欢哲学的诡辩——却使得他在已经不再年青的时候,摒弃了他从前所重视的东西。
除了纯朴的善良而外,他不愿意要任何东西。
他结交工人并且穿得和工人一样。
他进行露天讲演,他所用的方式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都能理解的。
一切精致的哲学,他都认为毫无价值;凡是一个人所能知道的,普通的人也都能知道。
他信仰“返于自然”,并把这种信仰贯彻得非常彻底。
他主张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财产,不要婚姻,不要确定的宗教。
他的弟子们(如果他本人不曾)谴责奴隶制。
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苦行主义者,但是他鄙弃奢侈与一切人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
他说“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欢乐”。
安提斯泰的名声被他的弟子狄奥根尼盖过了,狄奥根尼“是欧济尼河上西诺普地方的青年,最初他[安提斯泰尼]并不喜欢他;因为他是一个曾因涂改货币而被下过狱的不名誉的钱商的儿子。
安提斯泰尼命令这个青年回家去,但是他丝毫不动;他用杖打他,他也一动不动。
他渴望'智慧',他知道安提斯泰尼可以教给他智慧。
他一生的志愿也是要做他父亲所做过的事,要'涂改货币',可是规模要大得多。
他要涂改世上流行的一切货币。
每种通行的印戳都是假的。
人被打上了将帅与帝王的印戳,事物被打上了荣誉、智慧、幸福与财富的印戳;一切全都是破铜烂铁打上了假印戳罢了。
乡愿德之贼也的意思
乡愿德之贼也的意思意思是,表面很美好,实际却做着一些道貌岸然、损人利己的事。
是说假仁假义的人。
【成语】:乡愿德之贼也解释:比喻那些伪善的人。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愿速得君而正之;不然,无生民心。
”【示例】:①二乃必曰‘~’;倘稍见委曲便大怒。
②相与~而为群。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近义词】:沽名钓誉、心口不一、假仁假义【反义词】:高风峻节、急公好义、正直廉洁《战国策·齐策四》:“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故去就之间,轻重同之。
”何休注:“言己自修责备,周至矣;所接于人,小小以约,简易之行,是其所以轻重有异也。
”乡愿,又名“愿子”,孔子称他们为“乡原”,西汉戴圣称他们为“原气”。
孟子认为,这种伪善的人才是天下的祸害。
孔子所谓“愿子”即乡愿,可参见《论语·子罕》。
乡愿之徒指表面虚伪而实质并非如此的人。
他们用种种手段和方式,表现出一副“仁者”的假面具。
孔子就曾对子贡说:“乡愿,德之贼也。
”因此,乡愿之徒往往被人鄙视,或讥讽为“伪君子”。
而且,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常利用“乡愿”的伪善欺世盗名。
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乡愿”盛行的时代。
孔子骂那些沽名钓誉、心口不一的人为“乡愿”,把表里不一的伪君子称为“乡愿”。
乡愿,又名“愿子”,孔子称他们为“乡原”,西汉戴圣称他们为“原气”。
孟子认为,这种伪善的人才是天下的祸害。
《孟子·滕文公上》:“愿速得君而正之;……”《韩非子·二柄》:“儒者之性,出于粪土之中,而迁于粪土之上。
”《荀子·荣辱》:“乡愿,德之贼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智慧树知到《管理大略与领导小言》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管理大略与领导小言》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Swot分析的四个要素A: 优势B: 劣势》C: 机会D: 威胁答案: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2、管理的“一扇大门,四室一厅”中的一扇大门指的是@A: 管理的基本职能B: 管理的基本概念C: 管理的历史沿革D: 创新答案:(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的历史沿革3、管理的“一扇大门,四室一厅”中的“一厅”指的是A:计划B: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沿革C:领导—D:创新答案: 创新4、亨利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实质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A:对;答案: 对5、管理的对象只有人。
A:对B:错答案: 错}6、领导者一定是管理者A:对B:错答案: 错7、慧可断臂求法的精神说明工夫在平时。
&A:对B:错答案: 对8、管理学习是一个勤学、多做、常思、渐悟的过程。
A:对~B:错答案: 对9、管理体现的是群体中自发形成的追随关系。
A:对B:错…答案: 错10、领导体现的是依法任命的职权权威。
A:对答案: 错~第二章1、以下哪个是泰勒的思想A: 管理是用科学代替经验B: 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是一种社会职能C: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 管理是一种实践,它的本质不在于制、而在于行答案:管理是用科学代替经验,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是一种社会职能,2、个人的私德、职业的道德、社会的公德三者并不完全一致。
A:对B:错答案: 对3、管理的三个抓手>A: 思想B: 价值观C: 制度D: 行为答案:】思想,,行为《4、取决于“你是谁”的工资部分是浮动绩效工资。
A:对B:错答案: 错5、管理三个抓手中的“思想”,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什么,A:思想未必准确B:没有思想C:思想正确,但制度设计反映的不是原本的思想D:制度反映了思想答案: 思想未必准确,思想正确,但制度设计反映的不是原本的思想?6、管理往往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有足够的耐心,来追求期望的结果A:对B:错答案: 对7、管理的情景问题是希望大家树立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系统思考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愿”与“犬儒”
郝朝帅
“乡愿”和“犬儒”,应该算是两个生活中不多见的词。
一个源于本土,一个舶自西方,虽然从字面上看都不太好理解其含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无数人在天天践行着其精神。
“乡愿”本应是道德大忌,孔子曾说过“乡愿,德之贼也”,但具体什么是“乡愿”他没有解释清楚,。
不过他曾描述什么是“非乡愿”的人,即“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即好人喜欢他,恶人厌恶他;孟子对此解释得比较清楚,“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
”这样就大致可以知道,乡愿是指那些看似温良忠厚却没有原则、没有善恶观、媚世顺从的人,无论面临何事何人,一概做个好好先生。
以乡愿方式处世,就可以如明儒顾允成所言,“名利兼收,便宜受用”,永远能规避掉为人处世的各种危机和风险,所谓“玩得转,吃得开”。
“犬儒”则是古老的西方哲学名词,也是历经千年而流传。
其源头在古希腊那位乖张的第欧根尼。
他愤世嫉俗、自愿过着像狗一样邋遢无比的生活,但高迈的精神和通透的智慧让他倨傲狂妄。
当不可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来到他面前时,第欧根尼请他站到一边,以免妨碍自己晒太阳。
这样的人应该算是“遗世而独立”型,他以自己尖刻的“行为艺术”藐视着尘世众生蝇营狗苟的猥琐。
后来“犬儒”也成为一时名重的哲学流派。
这样说来,这两个词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能被并列地排在一起了。
然而且慢,古人的概念都是在后人不断地地诠释中“六经注我”,被不断地填充进去新的含义。
就好比在文学鉴赏中,有意义的“误读”本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乡愿”,今天的表现是:在很多场合上有原则不如无原则,无原则不如附和别人的原则,这就能做到“左右逢源”,不管别人说了什么,我都只管接一句“所言极是”。
对此种人士优雅的评价是:此人很有修养,从来都是谦谦君子状,温润如玉,仪态大方。
世俗的评价是:此人很有生存智慧,总能成功避免潜在的冲突,确实很能得人缘,看人家混得好也是必然的。
至于“犬儒”,今天更是早已褪去了自身的光环,不再有那种精英化的抗拒姿态,反而成为一种保守的心态。
由愤世嫉俗而到玩世不恭,最终是与现实和解,完全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无是无非,不悲不喜,随你怎样反正我一概照单全收,一概全然不信。
但我坚决不去对抗,甚至我会一本正经地去做我觉着不以为然的事情,因为我知道:较劲最没劲,一切不就是那么回事嘛。
这样就看到东西文化的合流了。
“乡愿”的精神被时代所发扬,成为待人接物的高级境界,“犬儒”的内涵被时代所发展,成为更多人的生活常态。
这就是新世纪社会心态的一种典型特征。
——于是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天会有各色人等为了“搏出位”,出卖性隐私还嫌不够、还要加上“有照为证”;做了“二奶”不觉难堪,还要在网上炫耀自己的富贵。
因为要想吸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难上加难,大家的心态都无比乡愿、无比犬儒,无论你说的多过分,做的多出格,我都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不为所动。
你只有不断地加码刺激,才有可能让人们无比坚硬的内心翻起小波纹。
不是吗,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永远别指望触痛人们的底线,因为大家本没有底线。
你晒艳照也罢,你秀名车也罢,都不会在大家的心里留下任何印痕。
当然,对于那些激昂地鄙视你的人,人们也是一样不往心里去。
其实,无论是乡愿还是犬儒,在今天都可以用一种时代痼疾来总结:“冷漠”。
而怎样医治这种时代病,就是今天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正在合力思考和解决的命题。
近些年来取得极大成功的“红色大片”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疗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