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测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1
成绩: 100 分
一、单选题 共 30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准是看()
A、变化是否明显
B、变化是否超出度
C、变化是否发生
D、变化是否带来新特点
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矛盾和运动
C、普遍和特殊
D、个别与一般
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内容均体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所以为总特征。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
认为“原子”是万物的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
C、德谟克利特
D、王夫之
此题涉及的是哲学史上的一个事实。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
辩证的否定是()
A、形而上学
B、事物自己否定自己
C、全盘抛弃
D、外力推动
辩证法认为,否定的动力在事物自身的矛盾。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5 本题分数:2 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都是一元论
B、都是二元论
C、都是多元论
D、都是可知论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意识,都是一元论。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6 本题分数:2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A、物质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世界是可知的
D、世界是不可知的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不同,不仅在于提出了正确的哲学物质观,而且在于引入了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7 本题分数:2 分
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与现象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8 本题分数:2 分
空间的三维性是指空间的()
A、无限性
B、永恒性
C、不变性
D、前后、上下、左右的三维性
物质的空间特性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体积、空间位置。空间的前后、上下、左右的特点即为空间的三维性。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9 本题分数:2 分
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
C、德谟克利特
D、王夫之
此题涉及
的是哲学史上的一个事实。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0 本题分数:2 分
认为元气是万物的本原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
C、德谟克利特
D、王夫之
此题涉及的是哲学史上的一个事实。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1 本题分数:2 分
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相当于主张()
A、经验主义
B、理论有指导作用
C、教条主义
D、理论高于实践
一切从本本出发,相当于把理论当作是万古不变的教条。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2 本题分数:2 分
19世纪工人运动中明确提出“建立共和国”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 “人民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D、意大利工人起义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这表明了法国工人开始走上政治斗争的道路。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3 本题分数:2 分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A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部分。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4 本题分数:2 分
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B、《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5 本题分数:2 分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B、《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6 本题分数:2 分
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在物质观上的区别是( )
A、主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意识的基础
B、不仅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且认为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不仅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
的
D、主张物质是世界本原,反对把精神看作是世界本原
以往的唯物主义只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而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ABD都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而是两者的共性。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7 本题分数:2 分
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
A、连续分析法
B、因果分析法
C、质量分析法
D、矛盾分析法
原因和结果是矛盾关系。质和量是矛盾关系。连续分析只是分析过程的连续性,根本的是根据事物的矛盾分析事物的本质。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8 本题分数:2 分
科学史上的“灾变论”的错误在于( )
A、承认质变完成后还会有新的量变
B、承认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B都是正确观点。“灾变论”是认为质变可以不需要量变积累而突然发生。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9 本题分数:2 分
承认世界是统一的,这种观点是( )
A、一元论
B、唯物论
C、唯心论
D、辩证法
一元论主张万事万物统一于一个本原。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0 本题分数:2 分
以下违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观点是( )
A、先验论和反映论
B、循环论和直线论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经验论和唯理论
否定之否定规律主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承认前进性的是直线论,只承认曲折性的是循环论。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1 本题分数:2 分
把物质说成是意识的产物,这种观点是(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
认为意识派生物质,这是唯心主义的基本主张。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2 本题分数:2 分
唯心主义把实践理解为( )
A、纯粹精神的活动
B、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C、被动地适应外部世界的活动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BD都是马克思主义观点。C是旧唯物主义观点。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3 本题分数:2 分
常说的“掌握火候”,其含义是( )
A、火候大了就会坏事
B、火候小了就做不成事
C、把握适度原则
D、恰当的火候才能做出名菜
可能有人做这个题时会停留在AB两项上犹豫。其实只要注意题干的问法是“掌握火候”,而AB两项都是没有掌握火候,就可排除这两项。掌握火候,虽然表面上看有做菜时看火候的意思,但通常这么说,是取其引申的含义。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4 本题分数:2 分
事物发展
的根本趋势是由( )
A、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的
B、矛盾的斗争性规定的
C、矛盾的普遍性规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的
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朝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5 本题分数:2 分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体的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一种或几种常见物体看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6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是( )
A、发扬民主
B、调查研究
C、敢于实践
D、理论创新
理论和实践是辩证关系,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凡有社会变革,总是思想先行。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7 本题分数:2 分
马克思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创立了___,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
A、剩余价值学说
B、价值规律
C、唯物辩证法
D、人的本质论
规律是客观的,不是被创造的。C和D都是哲学方面的理论成果。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8 本题分数:2 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
A、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B、资产阶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C、封建主义的没落及其内在矛盾是尖锐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激化
从社会理想上说,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这种思想必须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才可能诞生。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9 本题分数:2 分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成果。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
A、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物主义形式系统阐述了辩证法
B、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阐述了辩证法
C、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可知论形式阐述了历史观
D、哲学史上第一个以不可知论形式阐述了历史观
虽然黑格尔完整、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但它的辩证法是与其唯心主义世界观相结合的。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30 本题分数:2 分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封建主义社会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初露萌芽
C、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蔓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资本主义初期大致在17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在21世纪。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
得分:2 分
二、多选题 共 10 题
题号: 31 本题分数:4 分
物质和运动()
A、不可分开
B、可以分开
C、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D、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A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2 本题分数:4 分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主要范畴有()
A、原因和结果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本质和现象
D、内容和形式
四个选项均为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此外,还包括可能性和现实性。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3 本题分数:4 分
以下变化属于量变的有()
A、人到中年
B、从猿到人
C、经济结构调整
D、积少成多
B是质变。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A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4 本题分数:4 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研究的新课题有()
A、新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问题
B、社会主义发展变化提出的新问题
C、资本主义发展变化提出的新问题
D、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不断发展的理论品质,理应研究这些问题。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5 本题分数:4 分
“马克思主义”一词的内涵包括()
A、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创立
B、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成果
D、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理论成果
创立指的是首创,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都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的首创,所以,A是不对的。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6 本题分数:4 分
实践客体的特点包括( )
A、主体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实践客体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的活动指向的对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会有不同。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7 本题分数:4 分
实践的主体有三种形式,它们是( )
A、个人主体
B、集团主体
C、类主体
D、纯粹主体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实践能力的人,这里说的“人”可以是个人、集团、人类。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ABC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8 本题分数:4 分
形式和内容关系的多样性表现为( )
A、同一内容可以采取不同形式
B、同一形式可以容纳不同内容
C、新内容可以采取旧形式
D、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可以用不同形式讲相同的故事。相同形式的文章可以写不同内容。新事情可以用传统形式表达。旧思想可以改头换面用新形式表现。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9 本题分数:4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哲学有两个分离,它们是(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离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分离
C、唯物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分离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分类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往往是形而上学的,而且只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辩证法都是唯心的。B和D中的两种观点本身就是对立的。
标准答案:AC
考生答案:AC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40 本题分数:4 分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尤为巨大的自然科学成就有( )
A、有机化学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C、细胞学说
D、生物进化论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巨大的是这三大科学发现。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本题得分:4 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2
成绩: 100 分
一、单选题 共 30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
能使主体和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是()
A、生产工具
B、人的实践
C、客观条件
D、主观能动性
作为主体的人只能在实践中接触客体。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多数人同意
B、理论的充分论证
C、感觉经验
D、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不存在根本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和人的认识的发展,将来总会被人们所认识。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
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绝对性,这是指()
A、实践标准的终极性
B、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C、实践标准的完全性
D、实践标准的操作性
只有这个标准,没有别的标准谓之绝对性。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5 本题分数:2 分
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表象是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是指曾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感觉的事物
在离开人的感官以后,它的感性形象在人的大脑中重新浮现。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6 本题分数:2 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7 本题分数:2 分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认识具有反复性
C、认识的辩证运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同时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8 本题分数:2 分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
A、不可能是统一的
B、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C、多样的、抽象的统一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在具体条件下可以是统一的,并与历史进程相一致。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9 本题分数:2 分
认识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
B、实践
C、感性认识
D、思维
人是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事物的。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0 本题分数:2 分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A、经济建设搞不好
B、政治建设搞不好
C、文化建设搞不好
D、脱离群众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1 本题分数:2 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A、肉体加灵魂
B、包含在自然本质中的
C、物质加意识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只能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2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基本矛盾
D、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3 本题分数:2 分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A、是决定性的
B、不是决定性的
C、有时是决定性的
D、是可以忽略的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只能影响社会的发展。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4 本题分数:2 分
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的()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分工协作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5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政治斗争
C、经济斗争
D、思想斗争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6 本题分数:2 分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 )
A、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限的,对社会的认识是有限的
B、主张只存在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C、坚持认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D、主张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A中内容不能成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C都不是两者的区别,而是两者的共性。机械唯物主义承认认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认为这种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7 本题分数:2 分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就必然主张( )
A、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坚持唯物主义就必然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这恰恰是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坚持辩证法就必然认为真理总是发展的,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是真理有局限性,既然有局限性,就必定要发展。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8 本题分数:2 分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之一是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另一个条件是( )
A、思想要和实际相结合
B、理论要为实际需要服务
C、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D、要让群众掌握理论
ABD都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所需要的条件。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9 本题分数:2 分
任何客体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这个特性决定了( )
A、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B、认识具有透彻性和尖锐性
C、认识具有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
D、认识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反映事物现象的是感性认识,反映事物本质的是理性认识。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
分:2 分
题号: 20 本题分数:2 分
“认识的根源是人心中固有的良知”,这是( )
A、辩证法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良知”属于人的主观精神,把认识的根源看成是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1 本题分数:2 分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 )
A、认识分为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纯粹的理性认识
B、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纯粹的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没有区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能互相转化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互相渗透的,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纯粹的理性认识,但不能因此认为它们没有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互相转化。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2 本题分数:2 分
被比喻为“理性认识的细胞”的是( )
A、感知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有了概念才能进行判断和推理。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3 本题分数:2 分
认识的起源和意识的起源( )
A、是一致的
B、认识起源晚于意识起源
C、认识起源是意识起源的一部分
D、是不同的
认识和意识在本质是一回事,只是两个词的用法不同。认识是针对实践用的,意识是针对物质用的。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4 本题分数:2 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话的意思是( )
A、理论总是浅薄的
B、向实践学习
C、向前人学习
D、学习要谦虚谨慎
不能只靠读书本,要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5 本题分数:2 分
生产力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是指( )
A、自然科学
B、生产工具
C、教育
D、经济管理
B是实体性因素。C是准备性因素。D是运筹性因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6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错误的、落后的社会意识能阻碍社会发展,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7 本题分数:2 分
阶级是个历史范畴,这等于说( )
A、阶级已经成为历史
B、阶级会象历史一样永恒地存在着
C、阶级会随着历史发展最终被
消灭
D、阶级是在历史一定阶段产生出来的政治集团
阶级是个历史范畴,这句话的意思是阶级只同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不是永恒的。阶级是经济集团。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8 本题分数:2 分
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A、物质利益的对立
B、被剥削阶级不能再忍受
C、剥削阶级的压迫太残酷
D、革命党的发动
对立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是相反的,要获得本阶级的利益就必定要通过阶级斗争。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9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自然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革命政党
社会发展是客观历史过程,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在阶级社会中,革命政党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同样不是决定性的,反而政党要由社会条件决定。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30 本题分数:2 分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
A、在关键时刻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
B、在特定条件下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能够创造历史发展规律
D、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为前提
历史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都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由其自己的规律决定。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二、多选题 共 10 题
题号: 31 本题分数:4 分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
A、知觉
B、推理
C、概念
D、判断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2 本题分数:4 分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表现在()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一性”和“第二性”只能用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3 本题分数:4 分
下列关于检验真理的正确观点是()
A、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可少的
B、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
D、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可少的。但逻辑证明的这种作用并不表明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取代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4 本题分数:4 分
群众观点主要内容包括()
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这是群众观
点的四个内容。要注意区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5 本题分数:4 分
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
A、信息功能
B、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C、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D、具有认识功能
这是文化功能的四个表现。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6 本题分数:4 分
哲学本体论和哲学认识论的关系是( )
A、两者不等同
B、两者不可分
C、本体论制约认识论
D、认识论表现本体论
本体论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认识论回答认识的本质问题,两者不等同。但两者也不可分。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7 本题分数:4 分
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 )
A、人创造自然界
B、人改变外部世界
C、人认识外部世界
D、人消灭自然界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标准答案:BC
考生答案:BC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8 本题分数:4 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的含义包括( )
A、实践只能相对部分认识作出检验
B、任何实践总是有局限性的
C、具体实践的检验具有反复性
D、只有部分实践能够检验认识
无限发展着的实践能够检验所有认识,所有认识无一例外地要经实践检验。
标准答案:BC
考生答案:BC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9 本题分数:4 分
生产方式是矛盾统一体,其中的两个矛盾方面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阶级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标准答案:AB
考生答案:AB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40 本题分数:4 分
阶级斗争的形式可以包括(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阶级融合
阶级斗争发生在对立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不可能融合。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ABC
本题得分:4 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2
成绩: 100 分
一、单选题 共 30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
能使主体和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是()
A、生产工具
B、人的实践
C、客观条件
D、主观能动性
作为主体的人只能在实践中接触客体。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多数人同意
B、理论的充分论证
C、感觉经验
D、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不存在根本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和人的认识的发展,将来总会被人们所认识。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
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绝对性,这是指()
A、实践标准的终极性
B、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C、实践标准的完全性
D、实践标准的操作性
只有这个标准,没有别的标准谓之绝对性。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5 本题分数:2 分
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表象是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是指曾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感觉的事物在离开人的感官以后,它的感性形象在人的大脑中重新浮现。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6 本题分数:2 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7 本题分数:2 分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认识具有反复性
C、认识的辩证运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同时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8 本题分数:2 分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
A、不可能是统一的
B、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C、多样的、抽象的统一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在具体条件下可以是统一的,并与历史进程相一致。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9 本题分数:2 分
认识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
B、实践
C、感性认识
D、思维
人是在实践中认识客
观事物的。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0 本题分数:2 分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A、经济建设搞不好
B、政治建设搞不好
C、文化建设搞不好
D、脱离群众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1 本题分数:2 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A、肉体加灵魂
B、包含在自然本质中的
C、物质加意识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只能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2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基本矛盾
D、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3 本题分数:2 分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A、是决定性的
B、不是决定性的
C、有时是决定性的
D、是可以忽略的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只能影响社会的发展。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4 本题分数:2 分
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的()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分工协作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5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政治斗争
C、经济斗争
D、思想斗争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6 本题分数:2 分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 )
A、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限的,对社会的认识是有限的
B、主张只存在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C、坚持认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D、主张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A中内容不能成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C都不是两者的区别,而是两者的共性。机械唯物主义承认认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认为这种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7 本题分数:2 分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就必然主张( )
A、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
体的能动反映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坚持唯物主义就必然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这恰恰是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坚持辩证法就必然认为真理总是发展的,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是真理有局限性,既然有局限性,就必定要发展。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8 本题分数:2 分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之一是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另一个条件是( )
A、思想要和实际相结合
B、理论要为实际需要服务
C、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D、要让群众掌握理论
ABD都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所需要的条件。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19 本题分数:2 分
任何客体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这个特性决定了( )
A、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B、认识具有透彻性和尖锐性
C、认识具有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
D、认识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反映事物现象的是感性认识,反映事物本质的是理性认识。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0 本题分数:2 分
“认识的根源是人心中固有的良知”,这是( )
A、辩证法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良知”属于人的主观精神,把认识的根源看成是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1 本题分数:2 分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 )
A、认识分为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纯粹的理性认识
B、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纯粹的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没有区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能互相转化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互相渗透的,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纯粹的理性认识,但不能因此认为它们没有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互相转化。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2 本题分数:2 分
被比喻为“理性认识的细胞”的是( )
A、感知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有了概念才能进行判断和推理。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3 本题分数:2 分
认识的起源和意识的起源( )
A、是一致的
B、认识起源晚于意识起源
C、认识起源是意识起源的一部分
D、是不同的
认识和意识在本质是一回事,只是两个词的用法不同。认识是针对实践用的,意识是针对物质用的。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4 本题分数:2 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话的意思是( )
A、理论总是浅薄的
B、向实践学习
C、向前人学习
D、
学习要谦虚谨慎
不能只靠读书本,要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5 本题分数:2 分
生产力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是指( )
A、自然科学
B、生产工具
C、教育
D、经济管理
B是实体性因素。C是准备性因素。D是运筹性因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6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错误的、落后的社会意识能阻碍社会发展,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7 本题分数:2 分
阶级是个历史范畴,这等于说( )
A、阶级已经成为历史
B、阶级会象历史一样永恒地存在着
C、阶级会随着历史发展最终被消灭
D、阶级是在历史一定阶段产生出来的政治集团
阶级是个历史范畴,这句话的意思是阶级只同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不是永恒的。阶级是经济集团。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8 本题分数:2 分
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A、物质利益的对立
B、被剥削阶级不能再忍受
C、剥削阶级的压迫太残酷
D、革命党的发动
对立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是相反的,要获得本阶级的利益就必定要通过阶级斗争。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9 本题分数:2 分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自然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革命政党
社会发展是客观历史过程,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在阶级社会中,革命政党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同样不是决定性的,反而政党要由社会条件决定。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30 本题分数:2 分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
A、在关键时刻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
B、在特定条件下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能够创造历史发展规律
D、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为前提
历史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都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由其自己的规律决定。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二、多选题 共 10 题
题号: 31 本题分数:4 分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
A、知觉
B、推理
C、概念
D、判断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2 本题
分数:4 分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表现在()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一性”和“第二性”只能用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3 本题分数:4 分
下列关于检验真理的正确观点是()
A、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可少的
B、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
D、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可少的。但逻辑证明的这种作用并不表明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取代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4 本题分数:4 分
群众观点主要内容包括()
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这是群众观点的四个内容。要注意区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5 本题分数:4 分
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
A、信息功能
B、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C、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D、具有认识功能
这是文化功能的四个表现。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6 本题分数:4 分
哲学本体论和哲学认识论的关系是( )
A、两者不等同
B、两者不可分
C、本体论制约认识论
D、认识论表现本体论
本体论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认识论回答认识的本质问题,两者不等同。但两者也不可分。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7 本题分数:4 分
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 )
A、人创造自然界
B、人改变外部世界
C、人认识外部世界
D、人消灭自然界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标准答案:BC
考生答案:BC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8 本题分数:4 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的含义包括( )
A、实践只能相对部分认识作出检验
B、任何实践总是有局限性的
C、具体实践的检验具有反复性
D、只有部分实践能够检验认识
无限发展着的实践能够检验所有认识,所有认识无一例外地要经实践检验。
标准答案:BC
考生答案:BC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39 本题分数:4 分
生产方式是矛盾统一体,其中的两个矛盾方面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阶级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标准答案:AB
考生答案:AB
本题得分:4 分
题号:
40 本题分数:4 分
阶级斗争的形式可以包括(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阶级融合
阶级斗争发生在对立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不可能融合。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ABC
本题得分:4 分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