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力与运动(复习课)

合集下载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能够运用力与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2)摩擦力的计算;(3)运用力与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4. 采用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汽车的启动与制动,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1)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复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复习牛顿定律:(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的内容;(2)通过实验或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定律的应用。

4. 复习摩擦力:(1)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2)介绍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作用。

初中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力与运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分类。

2. 理解力的相互性、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5.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与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力的分类:接触力、非接触力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二力平衡的条件5.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分类(10分钟)1. 接触力:弹力、摩擦力2. 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10分钟)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计算公式为G=mg。

2.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对其他物体的力,计算公式为F=kx。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计算公式为F=μN。

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二力平衡的条件(10分钟)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与质量有关。

3.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分析物体受到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2.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

3.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分类。

2. 学生能够理解力的相互性、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学生能够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5.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与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1.摩擦力
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得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得力,这就就是摩擦力
产生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
通常情况下,摩擦力得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
作用点可以取在接触面上也可以取在物体得重心上
效果
阻碍物体得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力得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得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运动速度大小与运动方向得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得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构造
弹簧、刻度盘、指针、挂钩、外壳
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得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
使



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就是否指零刻度线处;
使用前要先拉动几次挂钩,以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课 题
力与运动复习课
课 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朱继强
备课组长
任课教师
审核领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与力得三要素
(2)知道弹力,测力计得原理、用法。
(3)知道重力得方向,大小及与质量得关系;
(4)知道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
(5)知道力得平衡,会进行力得合成;
(6)理解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与运动关系;
方向
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指向地心)
应用
重垂线,水平仪
作用点
物体得重心——重力作用在物体上得等效作用点。说明:重心得位置与物体得;形状规则、质地均匀得物体得重心在它得几何中心上;物体得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空心圆球、圆环;增大物体稳定性得方法:增大支承面,如赛车;降低重心,如不倒翁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运动和力的关系(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运动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导: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定义、含义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力和运动关系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探讨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概念。

5. 汇报总结: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案细节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图片和动画。

3. 参考资料:牛顿三定律的案例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第二课时: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

力与运动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力与运动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A.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用力推小车,小车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慢慢停下来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
作业设计
同步探究P113第一大题.
教后反思
C.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例题2: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力(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题3:下面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科学家使用了几个非常典型的物理学方法.今天,我们重温这一伟大定律的发现过程,依然能感受到物理学方法的魅力.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时,没有使用下列物理学方法中的()
A.理想化实验法B.推理法
C.类比法D.观察法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汽车受到重力
C.汽车具有内能
D.汽车具有惯性
知识点3:力的合成
问题3:什么是合力?我们可以按怎样的步骤来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合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
4.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静止
B.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会改变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理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学会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利用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运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2)运动学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

(2)提问:力与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牛顿三定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讲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1)请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

(2)请学生根据给定的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2)总结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总结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强调力与运动的关系,提醒学生学会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复习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复习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 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举例
人能在冰面上快速慢行;汽车轮胎上常有凹凸的花纹;足球守门员要带上手套;登山运动员要穿防滑靴等
2.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定义
两物体接触时,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影响因素
说明:①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②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③当地球上的物体有很大的速度时就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实现飞出地球的愿望。
④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让弹簧测力计保持竖直状态,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就等于物体的重力G)
知识点3摩擦力
理解
重力不是地球的引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点所受重力也稍有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逐渐变大;离地面越高,重力越小
特点
①普遍性(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相互性(物体受重力时,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吸引力)③非接触性(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相同的)
施力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地球上的物体
大小
G=mg,其中g取kg,它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
判断方法
八字原则:“筒体、等大、反向、共线”,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应用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二力平衡和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找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
知识点7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受力情况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合力为0)

《力和运动》复习-完整版PPT课件

《力和运动》复习-完整版PPT课件

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为滚动。 ④分离摩擦面。
列举相关的事例: 1、手握单杆不能太紧 2、加润滑油
3、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4、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例1、重10N的木块,被25N的压力F静 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则墙壁对木块的摩 擦力的大小为__1_0_N__,假设用30N的压 力压这一木块,木块静止不动,则墙壁 对木块的摩擦力将__1_0_N___。
练 一 练
阻力
N 牵引力
G
3、一辆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运动的小 汽车,试举出小车所受的所有的力,这 些力中有哪些力是平衡力?
练 一 练
4、电灯吊在天花板下,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 衡力的是( B )。 A、灯受的重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B、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受的重力。 C、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 D、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次数 1 2 3
接触面情况 木块和木块 木块和木块 木块和毛巾
压力F / N 6 8 8
摩擦力f / N 1.2 1.6 3.5

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一 练
3、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能继续在空中运动,是因为( C )
A、火药的推力。 B、子弹的冲力。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4、竖直向上托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
因为( C )
A、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球受惯力 C、球有惯性 D、球受惯性作用
练 一 练
5、起重机提吊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 力T之间的关系是 ) D
A.货物匀速上升时,T > G
B.货物匀速下降时,T < G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和运动共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基础知识复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受力物体.3、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把物体拉伸、压缩或弯曲.(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其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①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②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③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④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发生变化.5、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二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a.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则其合力大小为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方向跟这二个力的方向相同.b.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合力方向与大力的方向相同。

6、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7、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8、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那两个平衡力的合力应该为09、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0、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

11、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三、作业:成长资源(p31-p32)第二课时:一、例题精讲:p29-p30例1—例3二、更正错题(成长资源p31-33)三、作业:总结下章基础知识要点。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能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能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3)运用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2)牛顿运动定律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 新课导入: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解决。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4. 观察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 实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复习课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复习课

2、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吗?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 基础上,通过推理而归纳得出 的规律,它不是实验规律。
3、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你知道 力和运动的关系了吗?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与运动》复习课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有力必然成对出现, 即相互作用力。
2、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 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改变其一均是运动状态 的改变。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6、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挤压的物体,当它们要发
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 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大小跟: 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3)静摩擦力: 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与产生相对运 动趋势的力的大小相等。
4、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又叫惯性 定律? 从两方面理解其内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自身有总保持原运动状态不 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存在, 因此又叫惯性定律。
5、怎样理解“惯性”?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其它因素无关。 注意: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线运动状态
9、怎样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 力?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能够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机械能的转化。

(3)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机械能的转化。

(3)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机械能转化的判断和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实验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出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机械能的转化。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验观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和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并能应用于物体运动分析。

(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直观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3)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力的示意图的绘制及意义。

(2)牛顿第一定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和动画演示。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提问:力的示意图有什么作用?如何绘制?2. 知识讲解:(1)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2)介绍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其意义。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力的示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力和运动》复习课课件

《力和运动》复习课课件

重力-地球引力
重力是物体相互吸引的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
弹性力-弹簧力
弹性力是一种物体在受到压缩或伸长后恢复原状的力,弹簧力与物体的位移 成正比。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的表面间的阻力,静摩擦力在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动摩擦力在物体滑动时产生。
圆周运动-离心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ppt 课件
从力到运动,带您领略物理世界的奥秘。本课程将涵盖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应用,助您深入理解力学的精髓。
什么是力和运动
力是物体改变其状态的原因, 运动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力的定义和单位
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位是牛顿(N)。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 式
斜抛运动是物体在斜向上抛的运动,其特点为水平方向速度恒定,竖直方向 上存在加速度,可以通过公式计算运动轨迹和时间。
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的定义和 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指能量在系统内不会消失或增加,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机械 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系统指由多个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齿轮的应用广泛,如车辆的传动和 机械装置的增减速。
杠杆原理-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杠杆原理指利用杠杆的力矩平衡的原理,杠杆可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应用于杠杆秤和剪刀等。
浮力原理-浮力定律
浮力原理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所受重力相等,浮力由物体排开液体所产生。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的改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 线运动和往返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静止时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外力作用于其上。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

2. 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摩擦力的概念。

3. 复习和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力和运动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状态外力作用下物体状态的改变3.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定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摩擦力的作用效果5.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与运动状态的改变平衡力的概念和条件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力的概念和运动规律。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验,引起学生对力的兴趣,并提出力的概念和三要素的问题。

2. 讲解力的概念和三要素: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和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三要素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讲解惯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状态,以及外力作用下物体状态的改变。

4.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5.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摩擦力的定义,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以及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力和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牛顿定律和摩擦力的掌握情况。

《力力与运动复习》课件

《力力与运动复习》课件

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来 源可以分为重力、弹力 、摩擦力等;根据力的 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拉力 、压力、支持力等。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述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在运动学中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
运动学基本概念与公式
运动学定义: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规律的学科 运动学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运动学基本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 运动学基本单位:米、秒等
• 题目:关于重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D.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答案:A 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BCD错误、A正确。 • 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 C.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 D.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 答案:A • 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BCD错误、A正确。
副标题:知识点梳理与巩固练习
知识点梳理: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包括力与运动的基 本概念、公式、定 理等。
巩固练习:通过例题、 练习题等形式,帮助 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 理解和记忆。
重点难点解析:对重 点、难点内容进行详 细解析,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知识点。
学习方法指导:提供 有效的学习方法,帮 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 节课的内容。
力的性质:掌握 力的方向、大小、 作用点等性质
力的单位:掌握 国际单位制中的 基本单位,如牛 顿、千牛等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掌握牛顿第二定 律的概念和公式
理解牛顿第二定 律在运动学中的 应用
掌握牛顿第二定 律在动力学中的 应用
理解牛顿第二定 律在生活中的应 用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4)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5)学会运用力和运动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课件、教材,梳理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2)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力和运动的相关实验,巩固理论知识;(3)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力和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运用力和运动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复习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4. 复习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5. 分析力和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力和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准备实验器材。

2.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 知识梳理:利用课件、教材,引导学生复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实验巩固:安排力和运动的相关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力和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6. 解决问题:运用力和运动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点。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4. 提高学生解决力和运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4. 力和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

2. 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

3. 结合生活实例和习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第二课时: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第三课时: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4. 第四课时:力和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5. 第五课时:复习测试和总结【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讲解】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重点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力和运动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练习】1. 教师布置力和运动问题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课堂小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序号 6 课题:力与运动 课型:复习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1、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例理解物体的惯性,识别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2、理解合力的概念,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

3、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难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难点 对二力平衡的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法、呈现法 【学法指导】发现法、强化法 【学习过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定律。

(2)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 或 。

(3)惯性是指什么?(4)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一回事吗?例1、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律是在 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此类实验叫做 。

例2、物体不受力等效于物体受 力,也就是所受合力为 。

例3、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字宙飞船将 ( ) A .立即静止 B .减速飞行 C .加速飞行 D .匀速飞行 例4、(2011浙江义乌)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

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B .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C .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力的合成(1)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分力?(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大小的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 ;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大小的 ,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 。

例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12N ,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5N ,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

例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3N 和15N ,则它们的合力是 。

例3、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物体运动的越快受到空气的阻力越大。

空降兵离开飞机后,先加速下落,后又匀速下落,从离开飞机到落地这个过程中,空降兵所受合力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B. 先减小后增大C. 先增大后减小D. 一直减小,直到等于零3、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是: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作用,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 ,相当于 ,这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物体处于 。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 上,那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例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 (2)实验中保持F 1和F 2相等,用手拉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

4、巩固提高1、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将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撤去,此物体将 。

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__仍能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继续前进。

但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受到地面__________作用。

3、(2011•河南)如图所示,2011年短道速滑世锦赛于3月11日在英国谢菲尔德进行,其中17岁的小将范可欣滑出了44.62 s 的成绩,在女子500 m 项目上夺得金牌。

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 .范可欣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 B .范可欣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范可欣在 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4、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在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其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 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 重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小宇用50N 的水平力把重15N 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 ;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作业布置1、2013年5月,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宣布退役。

人们将他的弧线球称为“贝氏弧度”,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力的 和 (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与直线球不同的作用效果。

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球具有 ,球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 的作用。

2、(2013•苏州)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 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 、B 两点 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 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A 、在B 点保持静止 B 、沿BE 方向运动 C 、沿BC 方向运动 D 、沿BD 方向运动 3、(2012宜昌)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 .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 .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 .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4、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前排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汽车速度太慢B.汽车转弯C.汽车突然启动D.汽车前端发生剧烈撞击 5、关于惯性、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要使小车拐弯,必须对小车施加力的作用B.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 汽车刹车时,人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向前倾倒D.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6、一只正在地面上向前滚动的小球,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的原因是( ) 没有推力的作用 B 、受到阻力的作用 C 、球的惯性太小 D 、球太重7、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能在空中向上运动一段时间才落下来,这是因为( ) A .物体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B .物体由于惯性同时又受到重力作用 C .物体向上惯性力大于向下的阻力 D .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8、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 .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玩排球的一个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排球在空气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排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不再受任何力D .排球在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所受重力与地面对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0、(2011浙江杭州)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B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C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D .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 11、(2015•黑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 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有关D .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12、(2015•长沙)湖南大学的博士生马超民及其团队发明了“汽车中控手势控制套件”。

该套件通过内置的摄像关采集手势并进行图像识别,进而转化成各种指令来控制中控设备,如图所示,汽车安装该套件后,驾驶员通过轻拍、抓取等手势就能实现接听和挂断电话、GPS 导航等功能。

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采集手势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D.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13、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13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 作用在B 物体上,使A .B 一起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 作用在B 物体上,使A .B 一起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 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情况下,A 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B .三种情况下,A 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C .①中A 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 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D .①中A 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 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14、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

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B .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C .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D .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15、放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的小铁片,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但他不会掉下来,其主要原因是( )A.他受到磁性黑板的吸引力B.它受到磁性黑板的静摩擦力C.它对黑板有吸引力D.它受到磁性黑板的滑动摩擦力16、如图所示,物体A 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 /2时,物体A 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A .减小为原来的1/2 B .和原来一样 C .增大为原来的2倍 D .无法判断17、如右图所示,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2>m1)。

当车从静止状态突然水平向右启动时,则两个小球( ) A .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 B .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 C .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等于m1的速度 D .对地面仍保持静止18、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 ,此时木块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N 。

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N 。

19、(2012•嘉兴)如图是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实验过程用到了许多科学方法:(1)怎样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呢? 方法是:把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下滑。

(2)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时受到 个力的作用。

(3)怎样反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方法是:比较 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或 . (4)怎样得到“小车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呢?必须要用 推理的方法,即: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 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