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合成路线的研究
阿莫西林工艺开发报告((Amoxicillin))
阿莫西林工艺开发报告1.产品开发理由阿莫西林(Amoxicillin)是葛兰素史克研制开发的半合成青霉素,作为第二代青霉素的主要品种,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之迅速变为球形而破裂溶解。
由于杀菌力强,毒性小,目前作为一线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阿莫西林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酶法。
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化学合成工艺。
它以6-APA和羟邓盐为基本原料,经过(羟邓盐)混合酸酐反应、(6-APA)溶解反应、缩合反应、水解反应、结晶反应得到阿莫西林。
该法需要用到较多的有机化学物质(如:溶剂二氯甲烷、吡啶、二甲苯胺等),且反应条件苛刻,如需无水条件,反应温度低(有的需低至-400C),反应步骤多,产生大量的三废需处理, 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阿莫西林酶法合成工艺是以6-APA与D-对羟基苯甘氨酸为基本原料,经过(D-对羟基苯甘氨酸)酯化反应、缩合反应得到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酶法合成工艺,反应流程短,步骤少,反应条件温和,减少了危险化学原料的使用,生产过程中带进成品的杂质少,产品质量优越,并且生产能实现固化酶的回收和重复利用,提高了生产中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了三废的排放,环境污染小,有利于节能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荷兰帝斯曼公司最早将阿莫西林的酶法合成工艺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
我公司的阿莫西林原料药是国内首个以酶法工艺生产并获得注册批件的产品。
阿莫西林酶法生产工艺由我公司自主研发,工艺中所用青霉素G酰基转移酶由印度FBL公司提供。
经过大量的小试实验,最终确定了目前的成熟工艺。
将此工艺进行了三批中试放大试验,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水平。
生产车间生产的三批产品进行工艺验证,表明产品的工艺稳定,质量可控,产品的稳定性好,收率高。
在进行质量研究时,我们不仅和国内化学法生产的阿莫西林进行了质量对比研究,也和DMS生产的酶法阿莫西林做了质量对比研究。
此外还与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做了质量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我公司采用酶法生产的阿莫西林,质量优于化学法生产的阿莫西林,杂质种类和数量与DMS公司酶法合成的阿莫西林基本一致,残存蛋白及杂质谱与DMS公司产品相当。
(整理)阿莫西林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整理)阿莫西林合成新工艺的研究目录一、前言-------------------------------------------------------21、阿莫西林的简介----------------------------------------------2 (1)阿莫西林的药理与作用--------------------------------------3 (2)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以阿莫西林胶囊为例)------------------42、阿莫西林的合成方法介绍--------------------------------------6二、实验部分---------------------------------------------------61、合成路线----------------------------------------------------6 (1)混酐制备反应----------------------------------------------7 (2)缩合反应--------------------------------------------------82、仪器及试剂--------------------------------------------------8 (1)仪器------------------------------------------------------8 (2)试剂------------------------------------------------------93、实验步骤----------------------------------------------------9 (1)混合酸酐的制备--------------------------------------------9 (2)6-APA盐液的制备-------------------------------------------10 (3)缩合反应--------------------------------------------------10 (4)水解反应--------------------------------------------------10 (5)结晶反应--------------------------------------------------104、结果与分析--------------------------------------------------10 (1)混酐时间的影响--------------------------------------------10 (2)混酐温度的影响--------------------------------------------11 (3)缩合时间的影响--------------------------------------------11 (4)缩合温度的影响--------------------------------------------12 (5)催化剂的影响----------------------------------------------12 (6)助溶剂的影响----------------------------------------------13 (7)保护剂的影响----------------------------------------------13 三、讨论-------------------------------------------------------14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阿莫西林合成新工艺的研究朱玲儿0802化学制药技术[摘要] 本文介绍了阿莫西林的新合成工艺,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催化剂、保护剂、助溶剂等,得到了阿莫西林的最佳工艺条件:混酐时间是100分钟;混酐温度是-30~-25℃;缩合时间控制点为120分钟;缩合温度为-30~-25℃;吡啶为催化剂;乙酰胺为助溶剂,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质量和收率都明显提高。
阿莫西林胶囊剂详解
处方设计
由6-APA(6-氨基青霉烷酸)与N-(3-乙氧羰基-1-甲基乙烯基)对羟基 苯甘氨酸钠盐经缩合而制得阿莫西林。 合成路线如下:
1、处方 用料名称 用料量 6-氨基青霉烷酸 2600.0g N-(3-乙氧羰基-1-甲基乙烯基)对羟基苯甘氨酸钠盐
2600.0g 原材料处理辅料 使折合含阿莫西林标示量90%~110% 合成处理后阿莫西林 2500.0g 制 成 10000粒
近年来,国际阿莫西林胶囊市场发展较为平稳,除美国对阿莫西林胶 囊的需求量较大以外,其次是欧洲国家,对阿莫西林胶囊的青睐越来越 明显;新兴市场如俄罗斯也掀起了对阿莫西林胶囊的喜爱。在欧美等国 家的带动下,国际阿莫西林胶囊市场容量不断增长。截止2011年国际阿 莫西林胶囊市场容量达到了3879亿美元,同比增长7.83%。2012年在整 个国际经济形势下,阿莫西林胶囊市场有望增长8.79%。在我国,预计 2012年阿莫西林胶囊市场容量增幅为14.08%,市场容量达到522.98亿 元。
阿莫西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服用方便,安全 性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价格能让百姓接受,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选 用。市场占有率不断增长,发展前景较好。
理化性质
密度:1.54g/cm3 熔点:195°C (dec.) 溶解度(水):4.0mg/ml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中的一种,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侧链, 与AMP(单磷酸腺苷)相比,在其侧链苯环上多一个羟基,所以 二者性质非常相似。阿莫西林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 苦,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比旋度在+2900~+3100 范围内。耐酸,在胃肠道吸收好,且不易受大部分食物影响。纤 维会影响吸收,降低药效。
药理毒理作用
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 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 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 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 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AMO抗菌活性 起主要作用的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中的β—内酰胺环, 可专一地与细菌内膜上靶位点结合,抑制细缺 损,菌体膨胀裂解。
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优化研究
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优化研究作者:王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8期摘要:目的:酶法合成阿莫西林工艺优化和稳定性研究。
方法:利用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为侧链在青霉素酰化酶催化下,与底物6-氨基青霉烷酸合成阿莫西林;对温度、pH、侧链与底物投料比、投酶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取化学法和酶法阿莫西林进行6个月加速实验,对比含量变化,考察成品稳定性。
结果:工艺优化后阿莫西林摩尔收率达84.3%;6个月加速实验后酶法阿莫西林含量平均下降值比化学法少0.78%。
结论:酶法阿莫西林工艺流程简单,方法绿色环保,杂质少,产品稳定性优于化学法。
关键词:酶法;制备阿莫西林;工艺优化阿莫西林又名安莫西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当前我国生产量最大的药品之一。
阿莫西林主要呈半丝粉末,半衰期为61.3分钟。
在酸性条件下,其为胃肠吸收率在90%左右,其穿透细胞膜的能力较强,并且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阿莫西林制剂主要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和分散片等多种,就当前医药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通常情况下与克拉维酸合用制成分散片。
阿莫西林在实际制备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制备工艺,一是化学法,二是酶法。
1 酶法制备阿莫西林概述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酶法耦合反应以水介质为主要依托,在此种情况下,青霉素酰化酶会被固定于颗粒状的载体内部,在发生反应后能够受到反应的作用,进而在溶液内部结晶和沉淀。
就整体情况来看,产品、固定化酶颗粒与母液三者之间保持着相互分离的关系,其悬浮液也会在最终实现分离,因此任何阶段的反映过程都可能对阿莫西林的收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由于酶法在实际生产制备过程中,主要以低粉尘性结晶的阿莫西林为主要原材料,能够获取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酶法制备的阿莫西林所含的杂质与化学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纯度。
通过酶法来对阿莫西林进行制备时,其产品的味觉与嗅觉方面与传统化学法制备的阿莫西林相比,药品内部活动成分得到了可靠的保证,药品质量和药性满足国家药品质量监管部门的实际要求,并且酶法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酶法制备阿莫西林受到了医药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阿莫西林的合成方法综述
第13期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殭殭殭殭专论与综述 收稿日期:2020-04-30基金项目:浙江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2019D60SA855962)作者简介:虞正烨(1986—),浙江台州人,工程师,理学学士,东邦药业β-内酰胺类药物省级企业研究院副主任,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开发工作。
阿莫西林的合成方法综述虞正烨,高 扬(浙江东邦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台州 317016)摘要:阿莫西林具有广谱、高效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作为首选的β-内酰胺类口服抗生素之一。
本文主要对阿莫西林的合成路线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拓展思路。
关键词:阿莫西林;合成方法;化学法;酶法中图分类号:TQ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3-0045-03AReviewoftheSynthesisMethodsforAmoxicillinYuZhengye,GaoYang(ZhejiangDongbangPharmaceuticalCo.,Ltd.,Taizhou 317016,China)Abstract:Amoxicillinisoneofthemostwidelyusedβ-lactamantibioticsandsuitableforabroadspectrumofbacterialinfections,whichisrecommendedbytheWHOasthepreferredoralB-lactamantibiotics.Inthispaper,wewillreviewthesynthesismethodsofAmoxicillintodevelopforitsfurtherresearchandapplication.Keywords:amoxicillin;synthesismethods;chemicalroute;enzymaticroute 阿莫西林(Amoxicillin)称羟氨苄青霉素,由英国比彻姆(Beecham)公司于1968年开发研制的青霉素系列抗生索,其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型粉末,稍有特异的气味和苦味,是第二代青霉素的主要品种,系广谱半合成抗生索,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高效的广谱抗菌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很小,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本品作为首选的β-内酰胺类口服抗生素,在口服抗生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
阿莫西林制作工艺实习报告
阿莫西林制作工艺实习报告一、前言阿莫西林,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性质稳定、广谱、杀菌力强、耐酸可口服、制剂多样、联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
我国于1976年开始试产阿莫西林,1979年正式生产。
阿莫西林的合成有两种工艺,即化学法和酶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酶法工艺在阿莫西林生产中逐渐展现出优势。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阿莫西林的制作工艺及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二、阿莫西林制作工艺1. 化学法工艺化学法生产阿莫西林工艺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将羟基苯甘氨酸钾盐和特戊酰氯混合,再经过混酐、缩合、水解、结晶等工序得到阿莫西林。
化学法工艺比较成熟,整个工艺线路很长,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生产完成,所以整体效率较低,需要较高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特戊酰氯、吡啶、三乙胺和二氯甲烷等有毒溶剂,加入化学保护基团以实现反应顺利。
制备在低温下运行,需要使用卤烃制冷剂,操作环境恶劣,严重威胁着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产生大量三废,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2. 酶法工艺酶法工艺制备过程中基本无使用有毒溶剂。
比较酶法、化学法阿莫西林可以看到,酶法制备阿莫西林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减少反应步骤,缩短合成反应的时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优异;酶法阿莫西林具有更强的质量稳定性,可以提升阿莫西林的纯度、所含杂质极少。
酶法阿莫西林外观颜色白、含量高。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阿莫西林的生产车间,了解了阿莫西林的生产设备和操作流程。
在生产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 严格的生产操作:生产车间内的操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生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2. 环境保护:生产过程中,企业采取了有效的环保措施,如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安全生产:生产车间内设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罩、报警器等,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介绍阿司匹林是世界最重要的解热镇痛药之一。
目前全世界阿司匹林原料药产量已达5万吨左右,年产片剂1千多亿片。
多年来,阿司匹林一直是我国解热镇痛药的支柱产品之一,年产量达1万多吨,也是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的大宗产品,2005年的出口量为7522吨,出口金额达到2055万美元。
1 . 采用乙酸酐为酰化剂的工艺路线催化剂类别需用原料及配方实例原料名称规格组分比(份)酚甲酸98.5% 25乙酸酐98.5% 27制备工艺:混料投入带配有冷凝器的烧瓶中,在油浴上控温于150~160℃,反应约3小时,于减压下蒸去过量之乙酸酐及反应中生成的乙酸,其蒸出物重约16份,余品重为31份。
再用2倍重量的苯重结晶,可得18份纯品。
若将余液浓度增高,还可收得10份纯品。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阿司匹林的生产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到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
由于此生产工艺不复杂,收率、成本等也较为理想,几十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基本按照这条工艺路线进行生产。
故该工艺较为成熟。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厂商对其生产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做得不多,所以这方面的专利以及研究论文也较为少见。
工艺探索不断在传统的阿司匹林生产中,由水杨酸和醋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需要加温,使反应在80℃~90℃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2小时左右,耗能量较大。
近年来,由于基本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反应时间越长则能耗越大,成本越高。
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更易进行,时间更短,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1.1 水杨酸与醋酸酐法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美国专利局2001年8月公开了Handal-Vega等人的“阿司匹林工业生产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个水杨酸和醋酐合成阿司匹林的新方法: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得到一种乙酰水杨酸和醋酸钙或醋酸锌以及最大为2%游离水杨酸的混合物。
酶法生产阿莫西林生产工艺技术
酶法生产阿莫西林生产工艺技术
1.概况
阿莫西林(Amoxicillin)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CAS:26787-78-0
化学式:C16H19N3O5S
分子量:365.4
据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阿莫西林原料药产能规模约15000吨,同比增长25%左右,预计2007年产能超过此规模。
其中,鲁抗、哈药、石药、华药和联邦制药三大企业占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阿莫西林年产能均已超过3000吨,由此以来,但是他们的生产方法都是化学合成为主,酶法也只是处于探索阶段。
如以酶法生产阿莫西林,成本会更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2. 酶催化工艺概述
耦合反应在水介质的条件下发生,并将青霉素G酰化酶固定在颗粒上。
当反应进行,产品从溶液中开始沉淀的同时,产品也和离析物以及固定化酶颗粒分离开来。
结晶体和离析物溶液以及固定化酶颗粒的悬浮液分离的方式是反应堆中由下而上的筛子,随后通过离心对结晶体进行回收,后附反应体系。
阿莫西林得率:〉90%(保证值)97%(最高)
3.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提供专有工艺,反应釜设计与酶法生产技术诀窍。
阿莫西林合成
商品名:阿莫西林
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分子式:C16H19N3O5S·3H2O
分子量:419.46
物理化学结构:
性质:抗生素类药。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
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来山分公司生产的阿莫仙源阿莫西林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113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的白云山5261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4102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
发现史:1962年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被设计和合成。
1959年,从发酵液中可以得到6-氨基青霉烷酸(copy6-APA)。
1960年通过全合成用青霉酰化酶水解青霉素得到6-APA。
由bai6-APA为原料进行半合du成青霉素的研究,寻找广谱.耐酸.耐酶的半合成青霉素。
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的发现源于对天然青霉素N的研究,人们从头孢霉菌zh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青霉素N,在其侧链上含有D-a-氨基已二酸单酰胺。
青霉素N侧链氨基是产生对dao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重要基团,由此从中发现活性较好的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相同药物:头孢类药物。
第一代,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唑啉等,对革兰性阳性菌作用较二代,三代强,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第二代,头。
阿莫西林合成工艺实验
阿莫西林合成工艺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掌握阿莫西林的合成工艺,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1.准备工作:将苯甲酸、氨、β-内酰胺酶、甲醛、氯化钾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并备好。
2.反应:将苯甲酸、氨、β-内酰胺酶、甲醛加入反应瓶中,并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氯化钾,反应温度控制在50℃左右。
3.水解:反应后的产物用水进行水解处理,使其水解为阿莫西林。
4.提纯:将水解后的产物进行过滤、结晶等处理,得到纯净的阿莫西林。
5.检测:对制备的阿莫西林进行质量分析,包括纯度、熔点、元素分析等指标的测试。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加深对阿莫西林的认识和了解其合成工艺,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
- 1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合成路线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合成路线引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由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组成。
阿莫西林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克拉维酸钾则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具有双重抗菌活性,对许多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合成路线。
该合成路线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阿莫西林的合成、克拉维酸的合成以及最后的合成反应。
阿莫西林的合成阿莫西林的合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苯丙酸的甲基化、甲基苯丙酸的酰化、酰化产物与4-氨基苯甲酸的缩合反应以及最后的氨基化反应。
1.苯丙酸的甲基化:首先,将苯丙酸与甲醇进行反应,利用酸催化剂将苯丙酸甲基化得到甲基苯丙酸。
2.甲基苯丙酸的酰化:将甲基苯丙酸与酰氯反应,生成酰化产物。
3.酰化产物与4-氨基苯甲酸的缩合反应:将酰化产物与4-氨基苯甲酸进行缩合反应,生成阿莫西林的前体。
4.氨基化反应:最后,将阿莫西林的前体与氨水进行反应,进行氨基化反应,生成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的合成克拉维酸的合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2-甲氧基乙酯的羧酸化、羧酸化产物的酰化、酰化产物的水解以及最后的合成反应。
1.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首先,将乙醇与甲醇反应,生成2-甲氧基乙醇。
然后,将2-甲氧基乙醇与碘化氢反应,生成2-甲氧基乙酯。
2.2-甲氧基乙酯的羧酸化:将2-甲氧基乙酯与过氧化苯甲酰进行反应,进行羧酸化反应,生成羧酸化产物。
3.羧酸化产物的酰化:将羧酸化产物与酰氯反应,生成酰化产物。
4.酰化产物的水解:将酰化产物与碱进行反应,进行水解反应,生成克拉维酸。
合成反应最后,将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进行合成反应,生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该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溶剂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并添加适量的催化剂。
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具有双重抗菌活性。
其合成路线主要包括阿莫西林的合成、克拉维酸的合成以及最后的合成反应。
阿莫西林生产工艺
阿莫西林生产工艺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杀灭细菌。
下面将介绍阿莫西林的生产工艺。
阿莫西林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糖基化反应:首先将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酸(AMCA)与D-葡萄糖酸进行糖基化反应,得到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酸-Acid GlcNac(AGA)。
2. 齐墩果酸衍生物制备:将AGA与齐墩果酸进行缩合反应,得到N-左氧氟沙星齐墩果酸酯(NALMS)。
3. NALMS水解:将NALMS与碳酸钠一起水解,得到左氧氟沙星齐墩果酸(ALMS)。
4. 阿莫西林的合成:将ALMS与4-氟苯甲醛进行缩合反应,生成阿莫西林的前体物。
5. 阿莫西林的纯化:通过结晶、过滤、洗涤等方法将阿莫西林的前体物纯化。
6. 阿莫西林的水解:将阿莫西林的前体物与酶进行水解反应,生成阿莫西林。
7. 阿莫西林的精制:通过过滤、结晶、洗涤等方法对阿莫西林
进行精制。
以上是阿莫西林的基本生产工艺,不同的生产厂家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工艺细节。
此外,还需注意合成反应中的温度、PH 值、反应时间等条件的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生产工艺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精细的控制,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生产工艺也需要符合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酶法合成阿莫西林原理
酶法合成阿莫西林原理酶法合成阿莫西林介绍β-内酰胺抗生素经过多年的发展,己成为抗生素中的最主要类型之一。
由于具有良好的抗菌效力,较低的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发展非常迅速。
现全世界耗用量已过万吨,预计今后还会增长。
其中,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最重要的两大类β-内酰胺抗生素。
酶法合成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酶缩合反应技术、产品分离以及固定化酶技术等方面取得很大的发展,配套技术日益完善,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全球著名的β-内酰胺抗生素生产厂家如荷兰DSM公司已有酶法合成的商品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产品面世。
由于酶法应用于β-内酰胺抗生素合成,不仅可减少反应步骤,而且还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优异,所含杂质极少。
因此,21世纪β-内酰胺抗生素的酶法合成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酶法合成研究起步并不晚,但至今仍未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国外先进厂家差距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政府对环保的重视,政府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绿色化学制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加快工业化生产的推进进程。
酶法产品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产品含量稳定、变化小,可降低制剂在有效期内的检测风险,并且杂质低,降解速度慢,对制剂的安全性,尤其是特殊制剂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二是酶法产品生产批量能够达到化学法产品的2~3倍,这既能够大幅度节省制剂生产商的检验成本,粗略估算原料检测成本能够节约人民币9元/kg;同时,也便于物流、仓储和生产管理。
三是酶法产品是通过生物酶一步到位生产而得,以纯净水为介质,不使用传统化学工艺中的特殊化工原料,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大幅度减少90%,废水排放减少80%,品质更纯净。
1 青霉素酰化酶的发展青霉素酰化酶是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特定活性的蛋白质。
能够产生青霉素酰化酶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酵母中,如:醋酸杆菌、假单胞菌、粪产碱菌、黄单胞菌、产气单胞菌、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枝状杆菌、克氏梭菌( Kluyvera) 等,其中常用的有巴氏醋酸杆菌、粪产碱酶法阿莫西林国内外生产概况:阿莫西林自问世以来,因疗效确切、抗菌谱广、治疗方便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上迅速取代青霉素成为用量第一的β内酰胺抗生素。
阿莫西林生产工艺流程
阿莫西林生产工艺流程
《阿莫西林生产工艺流程》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高效。
阿莫西林的生产通常从苯甲酸和氨基苯甲酸的化学合成开始。
首先,苯甲酸和氨基苯甲酸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一个称为“特抗”。
特抗是阿莫西林的前体药物,它在接下来的生产过程中将被转化成最终的阿莫西林产品。
接下来,特抗会与其他化学物质进行反应,形成最终的阿莫西林产品。
这个步骤通常需要进行水解、酰化、酯化、氧化等多种化学反应,以确保生成的阿莫西林产品具有高纯度和理想的化学结构。
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结晶、洗涤、干燥等步骤,以去除杂质并得到纯净的阿莫西林晶体。
最后,通过粉碎、包装等步骤,将阿莫西林制成片剂、颗粒或注射剂等不同的制剂形式,以供临床使用。
随着现代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阿莫西林的生产工艺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例如,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采用生物法合成的方法来生产阿莫西林,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废物的排放、提高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总的来说,阿莫西林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改进和优化,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高效。
这种成熟的生产工艺为医药行业提供了高品质的抗生素产品,并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阿莫西林的高效合成方法研究
阿莫西林的高效合成方法研究引言: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药物。
它的研究和合成方法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阿莫西林的高效合成方法研究,以期为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阿莫西林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阿莫西林的化学名称是(2S,5R,6R)-6-[(R)-2-Amino-2-(4-hydroxyphenyl)acetamido]-3,3-dimethyl-7-ox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ic acid,其结构中包含一个β-内酰胺环和一个氨基甲酸苯酯基团。
阿莫西林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二、传统合成方法的局限性传统合成阿莫西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包括酰化、酰胺化、环化等步骤。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合成出阿莫西林,但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传统合成方法的步骤繁多,反应时间长,产率低,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其次,传统方法中使用的试剂和催化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高效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为了克服传统合成方法的局限性,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高效合成阿莫西林的方法。
以下列举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展。
1. 生物合成方法:生物合成方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酶或细胞代谢合成阿莫西林的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阿莫西林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导入到工程菌中,使其具备合成阿莫西林的能力。
这种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等优点,但需要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2. 催化剂辅助合成方法:催化剂辅助合成方法是利用催化剂促进反应进行阿莫西林的合成。
例如,采用金属催化剂可以催化酰化反应,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催化剂在反应中选择性地引入或去除保护基团,从而简化合成步骤。
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等优点,但对催化剂的选择和优化有一定要求。
3. 新型合成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合成方法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优化研究
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优化研究摘要】现代科技及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阿莫西林这一常见抗菌药物,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制作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的工艺包括化学法及酶法,酶法应用范围目前虽低于化学法,但是其工艺优势较高,因此酶法制备阿莫西林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阿莫西林的工艺设计过程中不断提升其生产效率可促进其生产,本研究结合阿莫西林酶法工艺,在酶法制作工艺优化过程中,充分发挥该工艺生产的特点,对阿莫西林的酶法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阿莫西林;酶法;工艺优化;药物制备【中图分类号】R9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84-02阿莫西林作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被人们广泛熟知,在抗生素的市场中具有重要的比重,但是在传统阿莫西林的药物制备中,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限制,导致大量的生产原料及能源的浪费,需要对药物生产工艺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阿莫西林的生产效率[1-2]。
目前阿莫西林的制备仍以化学法为主要的制备形式,利用对羟基苯甘氨酸及特戊酰氯混合形成的化学合成技术以获得阿莫西林,该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存在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且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较多的有毒物质,因此给生产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以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更注重原材料的环保性,加入一定的酶催化剂,大大缩短了制备的周期,且不使用到有毒试剂,使生产过程更为安全[3],本研究将从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进行探索,介绍其工艺优化措施。
1.进行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必要性酶法制备阿莫西林工艺可有效的降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底料消耗过多的问题,并降低成本。
在阿莫西林的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底料消耗数量,有效控制阿莫西林制备中药物PH值,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优化,降低制作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4]。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成本主要集中在反应链条件及反应温度的探索上,而忽视了阿莫西林的优化工艺,可能导致酶法制备阿莫西林并未在合适的PH值及温度条件之下,因此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更加的注重阿莫西林的反应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其生产工艺的优化及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
关于阿莫西林的研究分析
关于阿莫西林的研究分析阿莫西林为半合成的耐酸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
该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对主要的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如链球菌、巴氏杆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均敏感。
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动物的尿道、呼吸道及皮肤的敏感菌感染。
临床使用的主要为阿莫西林钠及阿莫西林三水化合物。
阿莫西林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梭菌、棒状杆菌、梭杆菌、丹毒丝菌、放线菌、李斯德氏菌等的作用与青霉素近似。
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如布鲁氏菌、变形杆菌、巴斯德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等有抑杀作用。
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较强,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故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节西林迅速而强。
阿莫西林在胃酸中较稳定,胃内服后约74%-92%被吸收。
食物能降低其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其吸收总量。
其生物利用度约是青霉素的5倍,约是氨节青霉素的1.5-3倍。
阿莫西林在肝、肺、前列腺、肌肉、胆汁和腹水、胸水、关节液等组织和体液中广泛分布。
当脑膜有炎症时阿莫西林可不同程度地渗透入脑脊液中。
阿莫西林在房水中浓度极低,在乳汁、泪液、汗液和唾液中微量存在。
也能通过肾小管排泄,在尿中排泄。
部分在肝内代谢水解成无活性青霉噻唑酸而排入尿中。
通过对测定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本文中作了阐述,以供参考。
测定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效价测定法、碘量法、电位滴定法、旋光法、分光光度法以及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等,下面对以上这几种方法一一说明。
1微生物效价测定法作为抗生素测定经典方法之一,微生物效价测定法同样适用于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测定,通过该种方法测定出的数据能够直接反应阿莫西林对病菌微生物的抑杀能力,但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操作繁琐、工作量较大。
具体方法是以藤黄八叠球菌郎伪试验菌种,试验培养基为药典号培养基进行实验,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 g/I,日内和日问变异系数小于15%,线性范围为0.05-400m g/I,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异辛醇中酶法合成阿莫西林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异辛醇中酶法合成阿莫西林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病症。
目前,阿莫西林的生产主要使用青霉素为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得到,该方法存在化学品使用量多、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更为环保、高效的合成方法。
近年来,利用酶催化合成药物的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而异辛醇中酶法合成阿莫西林是一种新型、绿色的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绿色环保、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选取该方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优化异辛醇中酶法合成阿莫西林的工艺条件,探究最佳反应条件,并考察各反应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1. 研究异辛醇中酶法合成阿莫西林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酶活性等影响因素的优化。
3. 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合成反应,并对产物进行分析鉴定。
4. 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反应的产率、纯度等性质。
5. 对该合成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及环境评估。
四、预期成果1. 确定异辛醇中酶法合成阿莫西林的最优反应条件。
2. 评价该方法的反应产率、产品纯度等性能表现。
3. 对该合成方法进行环境评价,提出合适的方法以减少环境污染。
4. 提供一种新型、环保的阿莫西林合成方法。
五、研究方法1. 查阅与异辛醇中酶法合成阿莫西林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反应机理及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
2. 设计合成反应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研究各反应因素对于合成反应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反应条件。
3. 对产物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包括质量浓度、IR谱图等。
4. 对产品的纯化方法进行优化,并进行所需检测。
5. 对该合成方法进行环境评估,分析其可行性以及环保性。
六、进度安排1. 研究计划书编写:3天2. 背景及现状调研:7天3. 实验条件确定:5天4. 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20天5. 合成反应实验:30天6. 产品质量分析及纯化:20天7. 可行性分析及环境评估:15天8. 撰写论文:30天七、参考文献1. Kumar, A., Kumar, V., & Sharma, P. (2014). An overview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A journey from benzylpenicillin to the end of the fifth-gener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33(6), 879-912.2. Wei, W., Zhang, Y., Lv, D., Wang, Z., & Yuan, C. (2016). Enzymatic synthesis of amoxicillin using lipozyme TL IM in organic media.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 40(12), 689-692.3. Wang, X., Fan, F., Zhang, Y., & Duan, X. (2016). Synthesis of amoxicillin by enzyme-catalyzed acylation of 6-aminopenicillanic acid in 2-methyl-2-butano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12, 40-44.4. Yang, Y., Shi, J., & Zhao, X. (2017). Synthesis of amoxicillin in aqueous-organic biphasic system using living cells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37, 257-263.5. Bhoir, S. A., Kapadi, U. R., & Bhanage, B. M. (2018). Enzymatic Synthesis of Amoxicillin using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s. Journal of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 63(1), 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