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学案]
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Word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内容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过程】导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范蠡(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前预习学案班级:姓名 .层【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自主学习]勾画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
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网络,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题目。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重点突破。
3.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讨,解疑答惑。
【课程标准】1.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难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原因、表现及其影响;城市职能的转变及其影响;正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自主学习】(A层)【知识拓展】重农抑商政策概念: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取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产生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些措施,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商业具有不稳定性和商人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与统治者发展农业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相矛盾。
发展历程:①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
商鞅变法中就有很多“重农抑商”的政策措施,如: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②发展:汉代的措施进一步加强。
如: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使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松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③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衰落。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继续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评价:①“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是正确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各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商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学情分析本课相关内容的具体知识,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接触,并在现实商品社会中有些感悟,所以本课易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还是比较多的。
按朝代顺序疏理各个朝代商业发展的史实及其特征,学生还是较易做到的。
教学方法1.本课可采用讲述、课堂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可结合课本自身和课外收集的图片来讲解,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本课学习最好能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商业行为和现象,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感悟历史。
2.在了解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城市职能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原因,探究影响,使学生逐步深化认识。
3.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总体特征,从中分析原因,并为现实献计献策,增强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信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解决老师设计的疑问,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为’深入理解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代商业发展在商业、城市、商路等方面的表现。
2.掌握古代商业发展在各阶段的突出表现和商业发展特点.3.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及其评价。
4.分析明清时期商帮产生的条件及影响.过程与方法1.依据时代的变迁,通过谈话法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古代商业、城镇发展的历程,便于学生识记与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历史的本质.在谈话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古代商业的繁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设计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标解读】应掌握不同时期国内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状况、货币的演变、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推行情况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影响;注意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同时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从而得出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梳理】一、商业的发展(一) 产生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______________ 的出现和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2.表现: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______________ 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发展概况1.商朝:______________ 和最早的______________已经产生。
2.西周:实行“______________ ”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______________服务,成为官商。
3.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逐渐取代______________ 成为商人的主体。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商业繁荣(1)原因:______________ 的统一和______________ 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的经济往来,商品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1)概况: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商人往来经商频繁。
陆上、海上______________ 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集镇、夜市兴盛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7.明代:出现许多新的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⑤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⑥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业务发展1、商朝:出现_________和最早的________2、周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商人的主体;形式____________4、隋唐: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宋:出现世界最早的_________;集镇、夜市兴盛6、元:广泛流通纸币7.明清时期:崛起、商业化二、城市的发展1、西周到唐:① 城市特征:城市中有官方城市;接受严格控制② 城市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________制2.宋代:____________允许市场交易,出现________;功能大大增强3、唐宋:沿海港口城市兴盛主要港口城市:四。
明清时期:江南崛起三、重农抑商1、______产生:原因: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 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2。
汉朝的发展: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避免商人因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3、____放松:原因:4。
明清时期: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进展:以阿根廷为主的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应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岳麓版必修2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商业是古代经济中特别活跃的成分,对古代中国文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原始商业产生。
自商代到清代,职业商人的出现及发展为商帮、城市商业的繁荣、货币的发展演变及商路的变化都体现了农耕时代商业的发展,但历代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摧残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
本课内容分三目。
第一目“商业的发展”,介绍了商业的出现及历代封建王朝商业发展的概况;第二目“城市的繁荣”,介绍了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对外贸易中兴起的城市;第三目“重农抑商”,介绍了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政策及原因、表现、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储备的仅是前几课关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一些基础知识,加上初中接触的中国经济以农立国、自然经济为主体的这些先入为主的观点,因此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很生疏,再加上这种跨越整个古代时期的专题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政府对待商业的重农抑商政策也较难理解,应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历史资料的再现搭建平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构建知识框架,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梳理,也要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成因、影响,以增加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文字材料等,运用学案教学法,让学生梳理出商业发展在商人、城市、国内外贸易方面的表现,最后通过归纳方式总结出商业发展的概貌。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难点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影响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处理方法:通过展示文字材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探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结合今天的市场经济探讨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国家商业政策,培养学生质疑历史、反思历史、评价历史的基本能力。
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高考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高考教案(岳麓版必修 2)一、商业的发展(一)原始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跟着节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有时出现以物易物的互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商业的盛行商代的商业活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特意经过物件互换牟利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钱币。
周灭商后,统治者就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漫游各地,贩运物产。
(三)官府垄断商业周代推行“工商食官” 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一致管理,为他们供给衣食,驱遣他们为政府服务。
(四)私商的盛行与发展壮大春秋战国期间,很多庶人突破官府的约束,在经营商业中发财致富,成为有强盛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私商渐渐代替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各国纷繁锻造钱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钱币。
跟着商业的繁华,形成了很多有名都会。
(五)秦汉到宋元期间,商业的起伏发展。
经历秦汉魏晋南北朝期间兴衰起伏,至隋唐期间,政治上的一致和大运河的开通,亲密了南北方经济的来往,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有名中外的多数会。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屡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体现出空前繁华的情景。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隆,元朝更宽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顶峰期。
(六)明清期间,商业发展的新特色明清期间,商业的发展出现很多新的特色。
不只商业市镇盛行,钱币经济占有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烟草、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广泛栽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构成部分。
宽泛使用贵金属钱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地区性的商人集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二、坊市与城镇(一)政治中心城市商业活动限制的逐渐松驰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华老是与城市联系在一同。
跟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也体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1.西周至唐朝,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高中历史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岳麓版必修2【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体系】【重难点解析】1.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
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费;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躁暴则交易少;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D.社会性质的变化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政府统一管理商业B. 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C. 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D. 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D.江南经济的繁荣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历史ⅱ岳麓版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5
历史ⅱ岳麓版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5【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状况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特点【学习重点】认识古代商业进展的缘故、特点及其地位【学习难点】明白得“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缘故及其对古代社会经济进展产生的阻碍【A级认识经历】一、商业的进展1.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显现、社会分工的进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然显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这确实是原始商业的产生。
2.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差不多产生。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治理,政府供给衣食,促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1)许多庶人冲破了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步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2)形成许多闻名都会。
5.隋唐(1)由于政治统一,又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
(2)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出现出空前繁荣景象。
6.宋:显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7.元: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进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8.明清时期商业的进展显现新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要紧地位。
(2)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如徽商、晋商等大商邦。
二、都市的繁荣1.地位:都市是社会的中心,随着商业贸易进展,古代都市功能和格局发生变化。
2.表现(1)时期特点显著①自周秦迄唐代。
a. 县治以上都市设市,并与民居隔开。
b.都市要紧职能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唐代都市布局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②宋代a.打破坊市界限,形成街市。
b.打破区域限制和时刻限制。
c.官府不再直截了当监控商业活动。
d.都市经济功能增强,空前繁荣。
(2)都市进展①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都市走向兴盛。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周至六中胡文化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从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明白得历史材料、以猎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2)从学习古代商业繁荣进展的概况中,明白得古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表现及特点教学难点:古代商业进展的特点三、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对古代的商业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存,平常也偶然接触有关商业活动题材的影视作品,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以模块化下的专题形式进行,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进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当下的社会,商品差不多上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构成社会经济专门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商业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与商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都市进展出现出如何样的特点?在历史进展的不同时期,统治阶级对商业活动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农耕时代的商业与都市”这节课。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都市一、商业的进展师: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让大伙儿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历程”意识,还记得不?那么我国古代的商业经历了如何样的进展历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表格。
生:通过阅读教材,差不多能够完成本表格。
师:依照上面的表格,我问大伙儿几个问题,看大伙儿有没有认真摸索。
(1)最早的货币是什么?“财”“账”“赊”“赋”“购”“贿赂”“贷”“贫”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优质教案(9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优质教案(9页)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2、通过对明清大商帮的探究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商业精神,联系取有效信息。
结合学生展示对表格中基础知识的梳理详细点拨以下几点:1.教师引导:为什么我们把做买卖的人叫“商人”。
2.创设图片和文字材料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以范蠡、吕不韦为代表的春秋末期大商人的兴起。
3、幻灯片展示唐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一队队的骆驼将中国丝绸、茶叶等带到欧亚国家,见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繁荣,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来自大漠的驼铃声------”4、幻灯片展示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5、幻灯片展示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市镇,景德镇、松江、汉口、佛山。
二、城市的繁荣从城市的演变中感受商业的发展:1、呈现唐长安和宋汴京的城市格局图。
问题设计:唐长安城与北宋的汴京城在整体外观上有何明显不同?结合教材内容,我们的一个小记者记录了下面的文字:长安: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集中在市中进行。
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教案4)
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解读: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三维目标1.基础知识①知道古代商业发展在商人、城市、商路等方面的表现,并认识商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②评价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2.能力与方法①在重现古代商业发展概貌过程中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发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史学能力。
②从文献、诗歌、多种类型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习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概况中,理解古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悟商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诚信、开拓、自由、交融等商业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清明上河图》展示北宋汴京城市的繁华,结合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商人逐利,古代商业繁荣的评价,由此导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课标要求整合课本知识,导出本课知识结构:第一部分: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完成表格:思考一:从历代商业发展的概况,指出能代表商业发展水平的几个因素,各体现了商业发展有什么特征?(一)商人:从先秦私商到明清商帮1.教师引导:为什么我们把做买卖的人叫“商人”?2.创设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以范蠡、吕不韦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兴起。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商帮,体会古代中国优秀的商业精神。
显示材料“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山西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4.教师引导:大家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板书:诚信、开拓进取等)5.教师小结:我们看,从商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经历了从先秦的私商到明清商帮的发展过程,古代商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商人几千年来诚信进取的精神财富,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重要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预习导读】
一、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难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三、预习要点(必会考点)
1、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代商业的基本特点。
2、比较唐、宋京城的布局的不同。
(时间、空间、管理、功能)
3、不同类型城市的产生的原因及代表城市
4、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及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堂导学】
一、基础自主学习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简单的以物易物,原始商业产生。
2、初步发展:商朝时期,出现了和。
西周:实行政策,官府垄断工商业。
3、繁荣时期:时间:
表现: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许多著名的。
4、蓬勃发展——隋唐时期
原因:政治上的和的开通
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贸易蓬勃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和之路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新高峰期——宋元
表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兴盛,广泛流纸币。
6、出现新特点——明清时期
商业市镇兴起;占主要地位,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投入市场,作物普遍种植;商人群体形成,如徽商、晋商等。
★针对练习
1、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探究学习1: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城市的的繁荣——商业发展的中心
1.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从周至唐:
城市设置: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作为交易场所,
城市功能:城市的职能主要是、;
城市布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隔开,分置,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的严格限制
(2)宋代:
城市布局:界限被拆除,形成街市。
原先禁止设市的和乡村允许设置市交易。
出现了、晓市、草市等,打破了、的限制。
城市功能:城市的大大增强。
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的直接监视。
★探究学习2:
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 指出有什么不同?思考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练习
1、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2.交通与城市的发展
(1)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
(2)明清时期:在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其以为盛。
(三)、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产生:时间:原因:商业的性及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时间:影响: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
3、松动: 以来,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强化: 时期,影响:虽不能完全遏制 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 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 潮流的后面。
★问题探究3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针对练习
1、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知识小结:
【拓展导思】
1、 我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 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② 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③ 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大商帮,如晋商、徽商。
④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⑤ 具有不稳定性,商人流动性大,开放性。
2、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①、积极的一面,从封建社会初期的角度去分析,该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②、消极的一面:使封建经济发展不充分,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知识导练】
1、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反映了( )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城市繁荣发展 古代商业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
推动 推动 阻碍
A 、自然经济的衰亡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政府职能的完善
3、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坊市分开 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③ 出现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阅读以下材料:
图2
请回答:①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②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B 2B 3C
答案:(1)长安、唐代。
(2)突破坊市制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
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