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
夜游》课文原文及赏析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析: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是两篇优美的写景短文。前者以描绘山川之美为主,后者则以月夜庭院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答谢中书书》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作者通过对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无尽魅力。而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等细节的点缀,更使得这幅画卷生动起来,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文章最后赞叹此景为“欲界之仙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则是一篇充满哲思的短文。作者通过描述月夜下的庭院,表达了人生无常,应珍惜当下的思考。文中的“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等景象,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而结尾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让人深思:生活中的美好并不缺乏,只是我们常常忙于琐事,缺乏欣赏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两篇短文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
❖
为“山中宰相”。
❖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
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
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
任务三:品味语言,思悟主题。
• 1.抓关键词句,探究苏轼的心境 • “欣然”表现苏轼当时夜游的兴致很高,从“念”
• “遂”“寻”“亦”中可体会到苏轼喜悦、遗憾、急切、 兴奋的心理变化。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形象 生动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 构成了一个清幽宁静、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 者赏月时悠然愉悦的心情。
•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放眼看去,蓝天作背 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 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 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答谢中书书》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40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答↓
谢
中 书
分写
四季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之景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醉 山
水wk.baidu.com
书↓
晨昏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之景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愉 悦
得
→ → 总写 抒怀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意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 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 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解题---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南唐初 年建寺,初名“南 禅寺”。北宋景 德四年(1007年 )赐名承天寺,其规
模仅次于开元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 横匾上有金光闪 烁的“月台”两
字,故又名月台寺
。
承天寺
走近苏轼
苏轼 : (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 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走近苏轼
其诗,词,赋,散文,均 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 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 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 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76)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107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1、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 能与其奇者。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试从结构、情感的角度分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3.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答 谢 中 二、具体描绘山水景物之美。 书 书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 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图解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 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 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蘅。
想一想?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
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 以说明。
沉浸能够在体 味出山水之美, 沉浸在和古代 名人为知音而 感到无限的愉 快。——不
写作思路探究
景物描写最讲究的是如何
安排所要描述内容的先后 顺序 其次是如何进行生动描写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开篇点题
美
高峰入云 仰 视
视 线
俯 视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 季
时 间
早 晚
时 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为官
在赏月的欣喜、 悠闲之中,包 含着无限的感 慨、无奈,甚 至是悲凉。— —
政治上不得志, 遭到贬压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4.
5.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争相跳跃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到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可编辑PPT
请双击文本框弹出对象, 便可编辑修改哦!!
1.考点链接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 等。 (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而”“然 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 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表达效果:“猿鸟乱鸣”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 之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8.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时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 得意之感。
(3)大可七八围许. 许:表示约数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空闲
10.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
了。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11.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 12.【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 想感情。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文章字词的梳理。
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3、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4、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这两篇文章极其短小精悍,而所蕴涵思想深度却比较深刻。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从作者个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
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准备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
教学课时:1~2课时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分析: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聚于笔端的定是反复观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
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正音,正确朗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 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yù tuí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指人间
全、都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潜游在水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的鱼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神仙生活的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美好世界, 或指天堂。 实是欲界之仙都。 (Yù)欣赏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就 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
答复
陶弘景
信
谢征,作者的朋 友。中书,是 谢征的官职。
陶弘景
• 陶弘景(456——536), 字通明,丹阳秣陵(今 江苏南京)人。 •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 医学家。隐居茅山。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 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 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 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 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 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 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 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写景技法大转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十句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作者究竟 运用了哪些手法?说说你的理解,看看是否和下边转盘上的内容一致。
修辞 手法
动静 结合
视角 多样
写景
四字 短句
面面 观点
聚焦 细节
对比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追慕与赞赏及对世人不懂山水 风情的惋惜之情。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添词助读,体悟情感
3.论一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言外之意。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添词助读,体悟情感
3.论一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言外之意。 康乐“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对康乐的追慕与赞赏。世人“未复有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添词助读,体悟情感
1.写一写: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为下列句子添加主语。 (1)()能与其奇者。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A.康乐(谢灵运)B.世人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添词助读,体悟情感
2.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1)(康乐)能与其奇者。 (2)(世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对世人不懂山水风情的惋惜之情。那作者呢? 通读全文,从作者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之中,可以看出,“与其奇者”不仅 指向康乐,还暗含着作者也“能与其奇者”,从而委婉地表明了自己能够 从山水中享受自然意趣的不流于世俗的自许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50张PPT)
夕日欲颓
沉鳞竟跃
(三)研读感悟 合作提升
积累文言词语
交相辉映 季节 消散 坠落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潜游在水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 这里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答 谢中书 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 南朝梁·陶弘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47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01 疏通文章
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重点字音〗①颓(tuí);②与(y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疏通文意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的是热烈欢快的晨景,“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静幽寂的暮景,晨昏的景色变 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 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01 文言积累
古古今今异异义义
四时俱备
古义:消散
晓雾将歇
晓雾将歇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古夕义日:欲消颓散
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 今义:萎靡
古义:坠落 今义:颓废、萎靡
夕日欲颓
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名词 意愿
四时俱备(季节
)
时
学而时习之( 按时
)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形容词用作名词,奇丽的景色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
《短文两篇》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答谢中书书》
一、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二、故事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三、课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归纳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6张PPT)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 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 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首句总领全文,奠 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合作探究
以“从
,我看到了
____ 美”,谈谈作者写景的角
布置作业
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 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 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 把它的美跃现纸上。
译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 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 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 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 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
译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wk.baidu.com
度。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四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种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意
境
美
高峰入云
俯
仰 视
视
视
线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山水 相映 色彩 配合
10.《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总
二、分写 具体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
分
三、抒情、议论 以感慨收束。 总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3. 美在何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俯仰结合之美。 其五:动静相衬之美。
4.作者怎样描绘景物的?
泰山之雄峻
黄山之幽奇
答谢中书书
峨眉之清凉
长江之浩渺
洱海之wk.baidu.com丽
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 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 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 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 谢中书书》。
目标启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分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 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 对偶句是哪一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 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 对偶句是哪一句?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能力训练: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的暇思。
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乐曲。
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 名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73张PPT)
高峰如云 清 山水相映之美 澈见底。
意
两岸石壁 林翠竹,
青 色彩相配之美
境 美
晓雾将歇 日欲颓,
夕晨昏变化之美
“美”景美在哪?
仰视
俯视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动静相称之美
平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视听结合之美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美”景美在哪?
观察角度: 时间跨度:
文中“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显 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 色,每处都有竹柏。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 大自 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 要心胸开阔, 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 能看到美景。可以看出作者的乐观旷达。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 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 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 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 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 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苏轼(1037——1101)
(唐宋八大家:宋朝的苏洵、苏轼、 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唐朝 的韩愈、柳宗元。)
著有《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含着什么感情?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 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赏文亭】赏写法
(可扩写为一篇书信体散文,注意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致敬语、署名、发出与朋友 共赏美景的邀请等)
最初的早晨,白雾缭绕于山间;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紧接 着似烟似缕,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太阳冉冉 升起,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傍晚来临, 红日西沉,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落日的余晖,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红晕, 好象一个娇羞的姑娘。飞鸟归林,猿猴栖树,山色苍茫,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 跳出水面,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冲破了湖面的寂静,别具意趣。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创意篇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赏文亭】赏写法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 成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 不胜收。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 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
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
《答谢中书书》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目标牌】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文。(重点)
2.把握文意,领会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难点)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自学径】
一、记文常
[解题目]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
[辨文体]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1.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
2.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3.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4.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
5.可以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6.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
[知作者]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朝代)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查背景]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二、立基础
[记音形]
夕日欲tuí(颓)沉lín(鳞)jìng(竞)跃(yuè)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四时jù(俱)备
[释词义]
1.一词多义
(1)欲:
①夕日欲颓(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欲望)
(2)与:
①未得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3)自:
①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自康乐以来(从)
2.词类活用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3.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译文意]
(一)逐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解释:共,共同。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解释:入,耸入。见,看见。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
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解释:四时,四季。俱,都。晓雾将歇:歇,消散。乱,纷乱。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相,争着。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二)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划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感知石】
三、划结构
以“美”字统率全篇,结构上“总分总”。
1.第一层(第1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抒情、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