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36张)
初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初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陶弘景〔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二、一词多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形容词作名词,指山水奇丽答谢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答谢中书“书”:书信。
《诗词曲赋文·答谢中书书》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答谢中书书》原文与赏析《诗词曲赋文·答谢中书书》原文与赏析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著名的道教学者。
他身历宋、齐、梁三朝,一生好道术,爱山水,史称他“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谓人曰;‘仰青山,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南史·陶弘景传》)15岁时作《寻山志》,已露向往林泉、隐遁出世之心。
他英才早慧,不到20岁即任齐诸王侍读,其间得遇孙游岳,从受上清经法、符图,成为孙的入室弟子。
37岁时,陶弘景决计栖隐,上表辞禄,退居于江苏句容之句曲山(茅山),自号华阳隐居。
居茅山45年,创道教茅山宗,主张三教调和,佛道双修,以信奉道教《上清》经为主,发展了道教的修炼理论,为道教建立了神仙谱系,使道教向义理化发展,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深远。
他虽隐居不仕,但对政局颇有影响。
他曾帮助萧衍定国号“梁”。
据《南史》本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咨询。
月中常有数信。
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享年八十有一,朝廷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其中诗文在山川景物的描绘上有一定的成就。
本文是他用骈文体写给谢微(或作徵)谈山水的信,因谢微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南北朝时期,骈文发展到了顶峰,几乎占领了整个文坛,但成就并不高,大多文章内容空洞,雕琢词句,堆砌典故。
本文却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没有丝毫的浮艳气息,仅用68个字描绘了江南山水的自然美景,清新隽永,简直可以和“二谢”的山水诗比美,成为历来传诵的写景名作。
这封书信的开头没有一般的寒暄客套,起笔谈景,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山川”即山水。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水中所蕴含着的大自然之美。
答谢中书书
答
谢
中
陶 弘
书
景书
《答谢中书书》
这是作者写给谢中书 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 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 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 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 “谢中书”。本文是作者 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 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 叫“尺牍”或曰“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 陈情。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 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 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 安慰。
让我们伴随着音乐,由读领 略文章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 音,口齿清楚,缓急有秩,轻 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动
有能与其 奇者。
总
分
总
括
评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 之情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融合之意
能力提升
你敏感的心灵发现自然的生命美 了吗?好吧,下载一幅你 喜欢的风景 图片,用今天学习的景 物描写的技巧 与方法,用优美的文字、心灵的感受 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自己 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山水相映 之美
两岸石壁 色彩搭配 意
青林翠竹, 之美
境
美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夕日欲颓, 之美 猿鸟乱鸣 动静相衬
沉鳞竞跃。 之美
山川
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静 实是欲界
山川之美 清流见底 五色交辉
之仙都。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 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 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 的得意之感。
-
8
合作探究,感悟背诵
1、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 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 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2、背诵比赛: 准备:(1)小组接力朗读并背诵。
-
13
背诵比赛
❖山
,古
。
❖高
,清
。
❖两
,五
。
❖青
,四
。
❖晓
,猿
。
❖夕
,沉
。
❖实
。
❖自
,未
。
-
14
小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 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 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 品名作。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 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 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2)小组之间背诵比赛。
-
9
山水相映之美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
你看,山的峻峭,水
的明丽。水的动势给
山增加了活力,山的
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
二者相映成趣。
-
10
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
你看,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蓝天作背
景,绿水为衬托,绚
丽动人,美不胜收。
-
11
晨昏变化之美。
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
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
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①夕日欲颓:副词,快要 (4)欲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5)与
②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跟
2.古今异义
古义:消散 (1)歇
今义:歇息
古义:季节 (2)时
今义:时间
古义:坠落 (3)颓
今义:坍塌,衰败
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壹
任务一 先自行默读,再听音频纠正自己读错的字音,
重新齐读一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h辉uī。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x歇iē,猿鸟乱鸣;夕日欲t颓uí,沉lí鳞n竞jì跃ng。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任务二 先结合书上注释,尝试自行理解本文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引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
号华阳隐居。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 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 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 《陶隐居集》
引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 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 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 绘水,以示自己的志趣,并以此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颓:坠落
B. 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和
D. 四时俱备
俱:都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 康肃忿然曰 B. 夕日欲颓 C. 肃遂拜蒙母 D. 山川之美
欣然起行 实是欲界之仙都 遂成枯落 水陆草木之花
第11课《答谢中书书》 (共25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品读●语言情感
“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具体的描写景物的 句子和词语入手,赏析这奇丽之景。
“我从
(句或词)发现奇丽之景,它奇在写出了
。”
可从以下角度来赏析:
动静 声色
视听 时空
远近 俯仰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
入:耸入 。 见: 看见。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 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 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 文学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而不出 ,便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2、创作背景。
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 战争连绵不断,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一些文人墨客主张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洒脱。
替:用现代汉 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语序, 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 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 实在意义的词。
选:结合文言 语境选择适合的意 项。
译读●文言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四季。
消散。
交相辉映。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译读●文言翻译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谈论、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 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鸟此起彼 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 人能欣赏、领悟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答谢中书书》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编,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7.晓雾将歇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36张)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 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 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 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山水相映 之美
• 高峰入云,仰
• 清流见底。府
本文是一篇美文。试分析 美在何处。
意境美 结构美 语言美
( 1) 意境 美 风光 绮丽, 融入 感情, 形成 优美 的意 境。
山水相映 之美
• 高峰入云,仰
• 清流见底。府
• 两岸石壁,
静
色彩配合 之美
• 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
相 衬 之 美 动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之美
• 猿鸟乱鸣;听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描 绘 景 色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感慨、议论 总括全文 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山水小品
陶 弘 景
答 谢 中 书 书
教学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 诵读能力。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 优美的意境, 4、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 体?
“书” 即书信,一种应用性 文体,古代书信多记事陈情, 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两岸石壁, 平视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静景
晓雾将歇, 听觉 通过描写朝夕变 化,生物的活动,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视觉 为画面增添了灵 动感,传达了生 沉鳞竞跃。 命气息。
动景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鉴赏《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答谢中书书》
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
4、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悲凉、难言.
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 断月色之明了,“水中藻、性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
感官冲击:有 视觉(高峰入云),有 听觉(猿鸟乱鸣) 。
对比阅读中常见
1、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山 川景物“美”)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算,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 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山
川
静 实是欲 界之仙 都。 自康乐 以来, 未复有 能与其 奇者。 总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山川之美 两岸石壁 古来共谈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 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猿鸟乱鸣
总 分
动
⑴文中两人的相同点是都是闲人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思考
⑵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
民。”
16、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17、《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 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山川 山河
高峰 高山 两岸 两岸
之 的
入 耸入
美, 古来 美景,自古以来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峰
入
入
云
云
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
清流见底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自 这从 里南 实朝 在的 是谢 人灵 间运 的以 仙来 境 啊 !
“山中宰相”
陶弘景
南朝齐梁时期道 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 居。丹阳秣陵(今南 京)人。仕齐拜左卫 殿中将军。入梁,隐 居句曲山(茅山)。 武帝礼聘不出,但朝 迁大事辄就咨询,时 人称为“山中宰相”。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高
峰
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图解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 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 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蘅。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想一想?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
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 以说明。
沉浸能够在体 味出山水之美, 沉浸在和古代 名人为知音而 感到无限的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高兴)起行。 ▪念(考虑,想到 )无[人]与(和) [吾]为乐者, ▪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 ppt课件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又被称为“山中 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 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 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 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 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 “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 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 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远景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近景 )
( 平视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听觉)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视觉)
( 晨昏变化 )
完层 整次 统分 一明
语言美
句式2:美在精于炼字。 例如:用一个“乱”字,写出猿鸟起此彼伏 的争鸣声,为我们营造出一片勃勃生机的 热闹景象。
课后练习四
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结构美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②念无与为乐者: 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 书信,是一种文体。 ②谢答中书书: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③军书十二卷: 文书
古今异义: ①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30张PPT)
景物描写
总 领
抒 情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因为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唐朝大诗人李白对谢灵运颇为推崇,曾有"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句。
一词多义
①答谢中书书(“书”与“中”合用为官名) 答谢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②夕日欲颓(快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重点虚词
①山川之美(的,结构助词)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指示代词,“这”)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代词,……的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学习目标
赏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鉴赏力。
感受作品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原文: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对照翻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潜游在水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欣赏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一译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 林 翠 竹, 四 时 俱 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整体把握之朗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yù )其奇者。
整体把握之字义
交相辉映
季节
消散 坠落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感。
背 诵 课 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背 诵 课 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背 诵 课 文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背 诵 课 文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背 诵 课 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背 诵 课 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背 诵 课 文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提升
你敏感的心灵发现自然的生命美 了吗?好吧,下载一幅你 喜欢的风景 图片,用今天学习的景 物描写的技巧 与方法,用优美的文字、心灵的感受 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自己 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
同学们,学过《三峡》,我们无不为三峡 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我们伟 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 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 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 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
山水小品
书答 书谢 景 陶中
弘
.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 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川 猿鸟乱鸣。
化,生物的活动,
景 色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视觉
为画面增添了灵 动感,传达了生
命气息。
。
.
动景
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高低,远近) 景物形象:由显而微; 景物状态:由静而动; 感官调动:视听结合; 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美”: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 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
.
描 绘
高峰入云, 仰视 极力描写山之高, 清流见底。 俯瞰 水之净
了 秀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平远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 林和五彩的山石互相 映衬,呈现出绚烂辉
美 青林翠竹, 高远 煌的气象,万物勃发
的 四时俱备。
的生命力。
静景
山 晓雾将歇, 听觉 通过描写朝夕变
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乐曲。
.
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的画面,空气里只 有快乐的气息,什么烦恼都随着微风飘走了。 湖面像镜子一样平静,岸边的小船好像睡着了, 一动也不动地躺着。整个天空都映在湖里了, 蓝天碧水融合为一体。两岸连山围绕着湖,似 乎为这里的宁静而感到喜悦。茂盛的小草依傍 着山,虽然天空只有白云,可蓝天下还有美丽 的景象陪伴着,才不至于感到寂寞。偶尔有几 声鸟叫声,犹如为这宁静增添欢乐。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 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 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 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5、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 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 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 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 安慰。
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四季。 都。存在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散尽。
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 沉鳞
竞 跃。
坠落 潜鳞在,水 借中代的鱼鱼。。争相。跳出水面。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指人间 指仙境。 南朝的谢灵运 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6、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 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7、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 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能力训练: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的暇思。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抒情、议论,以感慨收束。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 公比肩的自豪之感。。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与古今 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 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
一、总写。以感慨发端。
总
二、分写 具体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
分
三、抒情、议论。 以感慨收束。 总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写,以感慨发端。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 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 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
陶弘景
南朝人,字通明, 号华阳隐居。丹阳 秣陵人,去官隐居 茅山,人称“山中 宰相”。有《陶隐 居集》。本文是六 朝山水小品名作。
本文与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可称双璧,同为六朝. 山水名作。
陶弘景―― “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 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 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 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 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 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 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 人”。
猿鸟乱鸣。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
山川之美,古来 共
谈。
一起。 谈论,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 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3)语言美。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
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 用。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 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文中的
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 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让我们通过朗读领略文章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 口齿清楚,缓急有序,轻重有度, 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