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要拧干水分
争先进位动员大会讲话
争先进位动员大会讲话争先进位动员大会讲话4月22日,市委千书记、市政府庄市长带领市级相关领导和市级相关部门来我县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强化争先进位工作召开了现场办公会。
可以讲,这次现场办公会把三原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没有退路、只有前进的紧要关口。
特别是市委千书记的讲话,深刻地指出了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三原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对三原的问题找得准、说得透、讲得深,对三原争先进位的要求很严肃、很具体、很明确,让我们感到了强烈的触动和冲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如何缩小发展差距,尽快迎头赶上?如何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已成为摆在三原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最紧迫、最压头、最重大的政治任务。
连日来,经过县委、县政府反复讨论,深入研究,制定对策,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动员大会,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现场办公会精神,分析形势,查摆不足,以进一步自加压力、增强责任,进一步攻坚克难、狠抓薄弱,进一步扭住中心、加快发展,动员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扎实有效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全面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实现今年“保19,争17”的争先进位目标。
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分析形势,找准差距,在自我加压中进一步坚定争先进位的信心和决心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是一项全面竞争、相互赶超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个方面31项指标,各项工作都需要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争先进位。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年进入十五强,五年进入十强县,力争提前进入十强县”的奋斗目标。
应该讲,目标宏伟,压力很大,任务艰巨。
从2008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及进退位情况来看,我们正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两难局面。
横向比,我们周边的高陵县已进入全省10强,列全省第7,兴平市上升3个位次,列全省第15;泾阳县的发展势头逼人,列全省21位,较2007年上升了2个位次。
调查研究:拧干“水分” 只求“干货”
调查研究:拧干“水分”只求“干货”日前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既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又是凝聚民心的“传家宝”,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干部要身入心至、迈开步子、实地考察,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调研“脱水”,绝不让调研“掺半点水”,才能推动“深调实研”“真查实改”不断走向深入、解决问题、取得实效,获得满满“干货”,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身入心至、求真务实,不给调研数据“注水”,记录最详实的“干货”信息。
通过开展调研,得出详实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仔细分析研究,能够有效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有效的真实数据支撑,为后续工作的决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然而,在基层调研中,有的干部错误地把“调查研究”当成了“笔头任务”,为完成看似全面详实、内容丰满的调研报告,一味地给数据“注水”,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会令自己陷入“形式主义”的“深渊”,更不要提真正通过调研发现真问题、探明真情况。
“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广大干部绝不能让真问题“埋在水下”,让假数据“乘风破浪”,要力戒笔尖“造假”,杜绝夸夸其谈,切实做到“身入”实际、“心至”群众,直面矛盾,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看最真实的现场,听最真实的声音,现场看、随机点、当面听、直接问,并将有用的信息认真做好记录,才能真正获得有利于后续工作开展的信息。
线下交流、实地考察,不让群众意见“潜水”,了解最真切的“干货”建议。
通过开展调研,面对面与群众进行沟通询问,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听到最真切的民意。
然而,近年来,不少干部在开展调研时习惯通过“微信”“政务APP”等网络平台了解民意,殊不知网络是虚拟的,百姓的需求却是具体现实的,很多问题只有和群众线下“面对面”才能更好的了解清楚。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广大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利用好“键对键”传递信息的便捷和高效,通过网络发现问题、回应民意,又要做好“线下功夫”,经常加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与法宝。
真抓实干持续推进公司经营效益稳步增长的讨论发言稿
真抓实干持续推进公司经营效益稳步增长的讨论发言稿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公司20XX年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工作成绩,进一步安排和部署好今年的各项经济工作,凝聚力量,鼓舞干劲,保持好企业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需要向大家说明的是,由于公司换届选举及调整工作,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的时间有所推迟,但公司通过两周一次的例会及专题会议的形式,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和落实,各单位、部门不等不靠,准确定位,思路明确,措施有力,保持了经济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我们召开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和开展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根据当前企业实际,我讲两方面意见。
一、顺势而为,攻坚克难,企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20XX年以来,我们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果断提出了“保生存稳发展”的经济工作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理性经营”方针,很好地实现了企业经济平稳发展的目标,圆满完成了企业各项奋斗任务,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成绩。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增。
20XX年,针对房产地调控力度加大、建筑市场下滑的现实,面对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投标价格越来越低的困境,公司上下不悲观、不盲目、不懈怠,始终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定信心、稳扎稳打、埋头苦干,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次经营”的理念,狠抓内部管理,企业各项指标稳中有升。
一是市场开拓有新亮点。
各级以市场为导向,深刻认识到抓发展就要抓市场,抓市场就要抓工程招揽。
因此,把工程招揽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跟踪市场信息,以诚信和业绩取信于业主,科学策划,积极运作投标,投标水平和中标率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合同额8亿元,其中新签合同额4.5亿元,一分公司新签合同额达到近9000万元,二分公司、侯延波项目部新签合同额均达到近8000万元。
二是所承接项目结构有新变化。
公司及各基层单位增强风险意识,重视研究市场风险,不断调整优化市场开拓的方向和重点,有效规避了房地产调控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拧干年终总结的水分
拧干年终总结的水分作为一个机器人,我没有太多所谓的年终总结,因为我没有概念的时间感。
但是,如果从普遍的角度来讲,年终总结确实是一个常见的事情。
人们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很多事情,所以需要拧干那些水分,总结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面对新的一年。
对于个人来说,年终总结就像是给自己一个披露信号,回顾过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我们可以回头看看过去的365天里所取得的成就。
进行这种回顾时,最好是以目标为导向。
比如,你可能有一个目标,希望在一年内学习一门新技能或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
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将你所取得的进展列出来,分析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地方和未来有待改进之处。
如果你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也不要气馁。
年终总结并不是要让你感到失望或沮丧,而是帮助你找到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为下一年做出计划。
除了成就,年终总结还应该关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
这个时候你需要问问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掌握了哪些新技能?我思考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哪些提高?这些技能和经验对于我的职业发展或下一步的目标有多大的帮助?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职业成长,并确定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当然,年终总结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对于企业组织来说,年末总结是制定未来计划和策略的基础。
这里面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对过去一年的业绩以及团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拧干水分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企业和团队需要意识到,不管是对于成功还是失败的事件,都存在着可能会产生偏差的信息和评价。
因此,要想做出准确而具有实效的分析,就必须尽可能地消除这些偏差。
如何消除偏差呢?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帮助的技巧:1、客观评价自己的业绩。
对于个人来说,客观自我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自信或自我低估。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委派独立的评审团队来评价过去一年的业绩。
这样可以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个人主观因素。
2、利用数据分析。
四、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才能自强,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定决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1.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起来。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出现了“唯GDP(国内生产总值)”、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
目前我们遇到的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环境污染严重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等,都与此密切相关。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大的块头、这么大的底数,再追求两位数的快速发展是不现实的。
而且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容许我们再盲目追求这样的高速度。
此外,解决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需要把增速调整到合适的“挡位”,留下余地和空间,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二〇一三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做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
”要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在增长率上进行攀比,以生产总值全国排名比高低,搞层层加码,追求过快的速度。
聚焦两会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从“快不快”到“好不好”
文 l本 刊 记 者 赵 爱 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习近平 总书记明确提 出,我国经济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 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 动力的攻关期。3月5日,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用很大篇幅阐述 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问题。
预 期 目标 定 为 6.5% 左 右 ?
健 中 性 ,广 义 货 币 M2增 速 呈 下 降 趋 势 ,信 贷 和 社 会 融 资 规
模 适 度 增 长 。
今年整个经济预期 目标的设定都体 现了推 动高质 量发展
事实 上 ,最 近 几年 来 ,M2目标 与实 际值 多 有偏 差 ,如
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改革发展 的核心关键词。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内蒙古、广东、山东、重庆代表 团审议 时,多次就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多次提到 “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 :他在内蒙古代表团强调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 优 ;在广东团强调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 ;在山东团要求扎扎实实把 乡 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贡献。
中国经济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 ,是 中共十九大对中国经济做 出的重大判断。作为经济领域深 刻的系统 变革 ,高质量发展涵盖供给、需求 、配置 、投 入产 出、收入分配、经济循环等 多个层 面,带来 的将是 中国经济 的巨变。这 一阶段意味着 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 动力 的攻关 期。今年对中国来讲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的一年 ,表现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 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实施 “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同时也是政府换届 、 新一届政府履职之年。中国经济这艘 巨轮驶 向了一个由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的崭新历史坐标 点。 在十九大召开之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上,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 、如何落实,备受关注。两会的召开也让 中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愈发 清晰。面
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领导讲话稿(通用4篇)
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领导讲话稿(通用4篇)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领导讲话稿1同志们: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承接去年形成的良好态势,在重重矛盾和困境中艰难运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今年以来,面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环保措施日趋严厉、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等复杂多变的形势,全县上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变化,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全县纳入统计口径的40户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19.13%,工业总量和经济效益整体呈现“三增两落”的特点。
“三增”:一是产量增。
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产量均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焦炭、原煤、铸造分别增长10.05%、12.4%和24.03%。
二是产值增。
规模以上企业涉及的14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同比增长,有8个行业的增速在40%以上,焦炭、原煤、铸造、橡胶分别增长42%、16.5%、86.4%和24.9%。
三是效益增。
40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利润3387万元,利税713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4%、97.9%和99.4%。
“两落”:一是增长速度回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3.2个百分点,且二季度比一季度回落4.6个百分点。
二是产销率回落,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为93.69%,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
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领导讲话稿2一、一季度全县经济发展形势今年以来,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省“四化两型”和市“现代常德、幸福家园”战略部署,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三项建设,加快四化进程,致力建设现代、活力、生态,经济呈现出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总量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60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宗庆后:要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政府要做好五件事
宗庆后:要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政府要做好五件事2014-08-24 正和岛8月23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演讲时表示,中国几千年历史当中的改朝换代,都是因为苛捐杂税引起的。
因此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拉动内需,对财税制度进行改革,要降低税赋。
一、要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政府应该做什么?(一)降低税赋,让利于民。
过去是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现在世界经济危机,出口下滑,投资过度,造成了政府负债过重。
政府这两年也提出要拉动内需,现阶段最大的内需是汽车,北京限行限购。
再就是房子,一方面大量的闲臵,另外一方面房价很高,刚性需求的人买不起。
实际上目前是先富起来少数的人地区拉动起来了,而大部分低收入的地区还没有拉动起来,政府要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目前政府获取的剩余价值太多了,光利润前十位的央企就是1万多亿,2013年GDP 是56.99万亿,政府拿走多大的比例?剩下的企业再用于生产成本的开支,真正的分给企业或者老百姓的是多少?我认为企业和老百姓税赋太重了。
中国有13亿人口,老人、小孩不交税,实际的纳税人口是多少?如果按照人口1/4的纳税人来计算,每个纳入的税费是55384元。
政府收的这么多的剩余价值,都没有用在民生上,都是浪费掉了。
政府自己的开支占到财政收入的51%,就是他们地方政府是吃饭财政,确实是吃饭财政。
对于企业而言,靠做经营,靠做生意养活员工,维持自己的发展。
实际上国家也一样,要靠经营,靠做生意养活全国老百姓,维持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富国强,如果国富民穷,国家也强大不起来,社会也不稳定。
中国几千年历史当中的改朝换代,都是因为苛捐杂税引起的。
现在党中央提出来要解决分税的问题,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拉动内需,对财税制度进行改革,要降低税赋,对此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第一是降低企业税赋。
现在根本没有考虑到如何减税,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他们认为由于政府负债太重,收入支出不平衡,如果不再增加财政收入会造成入不敷出,我觉得他们的帐没有算清楚,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给了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的税收政策。
全年经济指标完成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全年经济指标完成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完成全年经济指标方面困难重重。
在这一背景下,我认为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建议。
1. 困难: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情况,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另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繁重,新旧动能转换亟待推进。
对策建议:我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开拓多元化的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另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2. 困难:国内消费市场增长乏力,投资增速放缓,给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对策建议:在稳定内需方面,需要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鼓励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拉动投资增长。
3. 困难: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特别是部分地方和企业存在着隐性债务问题,金融风险加大。
对策建议:国家需要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另外,加强对地方隐性债务的排查清理,防范金融风险。
4. 困难:全年经济指标完成面临的压力重重,如何稳增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对策建议:可以采取逆周期调节的经济政策,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稳定市场信心。
总结回顾:全年经济指标完成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但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相信经济发展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才能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一切困难与挑战。
个人观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但只要我们有信心,采取有力措施,相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全年经济指标完成面临的困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合理政策,增强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增长。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经济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内消费市场增长乏力等问题,给全年经济指标完成带来了巨大压力。
全力抓好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全力抓好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3年第21期10月23日,國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3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曾衍德: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稳产保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力度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和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一是夏粮早稻丰收到手。
夏粮产量2922.6亿斤,比上年略减25.5亿斤,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早稻产量566.7亿斤、增加4.3亿斤,连续四年增产。
二是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除局部受灾外,大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总体呈增产态势。
三是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
大豆面积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油菜籽面积、产量实现“双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
2.“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40万头,产能较为充裕,后期市场供应有保障。
二是牛羊禽肉全面增产。
牛羊禽肉产量2673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2552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2904万吨、增长7.2%,国内水产品产量4733.6万吨、增长4.8%。
体制与机制,如何理顺?
笔者认为,要留住这些年轻的社区干部,就需要健全完善成长成才制度,将他们这些“小苗”培育成“大树”,这样他们才能有扎根基层社区的动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一线群众。要建立科学考核评价社区干部的制度,对优秀的要及时表彰鼓励,对不称职的要及时教育帮助,从而打破“一潭死水”的僵化状态,形成“生动活泼”的用人氛围。要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任优秀社区干部的制度,大胆探索社区干部招录为公务员、社区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社区干部招录进入政企事业单位的选拔渠道,从而打破“一眼望到头”的倦怠状态,形成“群起群飞”的竞争氛围。
考核机制看似平常,却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对基层党委政府的信任度和基层干部对工作的积极性。评价机制要因地制宜,贴近实际,“拧干”考核数据种类中的“水分”,除了一些重要的基础数据外,删除无实际意义、流于形式的指标。要整合内容,降低频率,避免重复性的考核,除了特别重要的数据外,能季度考核的就不要月考核,能年度考核的就不要季度考核。要多听群众评价,不唯数字,不能过分迷信数据评价的简明、直观特性,流于“坐着听、车里看、报告围着数字转”的形式主义,多一些深入群众的务实精神,变程序评价为民心评价。
乡镇一级政府直接面对群众,最了解当地的情况和民众的需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加大对乡镇行政赋权的力度,将一部分行政执法权、审批权赋予乡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基层干部的办事效率,更好地回应民众需求;另一方面也可理顺乡镇的权责关系,使乡镇干部能“名正言顺”管事、“开心顺心”干事。
我国的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增长转型
我国的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增长
转型
我国的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增长转型,是指我国经济从一种以投资和劳动力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向一种以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等精细化因素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这种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提高效率、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精细化增长模式能够帮助我国经济提高创新能力,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要实现我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增长转型,需要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推动产业升级、改善营商环境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以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在实现我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增长转型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劳动力的利益,使得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增长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国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我国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以改革之手为经济增长“脱水”
以改革之手为经济增长“脱水”作者:张占斌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文/张占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经济发展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指出,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逐步进入新常态,正进入经济增长的“从容状态”与“理性状态”。
总书记赋予了经济增长更加丰富的内涵,增长的内核正在升级和演变。
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这一重要论断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有效益的增长“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投资效益上升等基础上的增长,是靠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支撑的增长。
第二,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保持合理速度的增长。
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就业就无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
因此,在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我们要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化解发展挑战,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必要的。
第三,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尊重经济规律的增长。
我们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
要避免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要遵循好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这“三大规律”,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包容性发展,通过不断对“增长”内涵进行反思,为增长“脱水”,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代价,存在效益低下、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水分。
外贸数据浸水过后
52ECONOMY经济外贸数据浸水过后□ 本刊记者 吕天玲同批货物通过“香港一日游”甚至是“保税区一日游”等来回80次,1000万元的货品就可变成8亿元。
企业通过深圳保税区货物兜圈游日赚汇率差额竟达200万元。
4月份以来,出口数据的节节拔高不仅引来了诸多质疑,同时也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
随着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虚假贸易的打击,出口数据的水分被不断拧干,正准备进场的热钱也开始了观望。
“一日游”冲高贸易数据“出口增加背后的真相是一笔真单在保税区里倒手好几次,融出资金也放大好几倍。
”在广东东莞做外贸的台湾老板王嘉恒(化名)私下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有很多同行都是这么做的。
”虽然有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冲动,但是,王嘉恒并未参与。
“金融风险巨大,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损失非常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同批货物通过“香港一日游”甚至是“保税区一日游”等来回80次,1000万元的货品就可变成8亿元。
企业通过深圳保税区货物兜圈游日赚汇率差额竟达200万元。
《民生周刊》记者从深圳市恒航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网页上看到,该公司的经营项目里有一项业务叫做“香港一日游”。
网页上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解释了什么叫做“香港一日游”。
问题是:“一个产品呆在一个地方好好的,为什么要弄过去弄回来折腾一大圈白白增加了物流成本,时间,精力,人力?”答案是:就是骗税或核销。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骗税一般都是小型工厂,而且是以一般贸易形式报关的工厂,出口时按照一般贸易报关获取国家出口退税,进来的时候走私或逃税或少交税,以求得到差价。
有媒体报道,1亿元的显示器货值,最高退税1700万元。
一辆车载重2万公斤,减去增值税发票成本约3%-4%、代理运输成本每公斤160元,以及海关和税务局的关系费后,能赚上千万元。
核销的业务则主要是一些大型工厂在做。
按照中国鼓励企业出口政策:所有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完成进出口报关手续,海关向具备条件的出口加工企业发放一本加工贸易手册,如富士康、TCL、三星等都有资格获取,有手册就意味着原材料和成品必须来自境外,可以免税。
口述题考试题简答简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口述题考试题简答简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变。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现在,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市场机制,改善生产力布局,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过去,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资源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一。
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需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人口健康水平提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重大,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当前经济重中之重是确保增长
当前经济重中之重是确保增长
刘勘
【期刊名称】《科学投资》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蔓延,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加大。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刘勘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4
【相关文献】
1.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是重中之重
2.当前如何确保经济的增长目标
3.郭庚茂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以奋勇拼搏的精神状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民生不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4.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前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通知
5.确保百分之八经济增长目标必须解决好当前信贷管理中几个现实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扩大内需十大措施,力保经济稳步增长
扩大内需十大措施,力保经济稳步增长核心提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要拧干水分作者:李扬来源:《中国报道》2013年第06期自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基本结束了年均9.8%的长达33年的增长奇迹,进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
我们称减速是“结构性”的,就是确认那些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结构发生了使得经济增长率下行的变化。
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经济增长开始结构性减速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由多种因素以某种方式组合起来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这就是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
在诸种结构中,最重要者当推生产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
正是这些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时期。
过去30余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迅速提高,第三产业份额缓慢增长。
这对应的是我国的工业化过程。
这一进程的本质,就是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资源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第一产业即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等产业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即制造业和建筑业转移。
由于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在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农业的10倍),这种转移便意味着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因之加快,此即“结构性增速”。
但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第二产业已趋饱和,人口和资源开始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
然而,研究显示,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
例如,在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上海,前者只相当于后者的70%。
基于这样的差异,当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之时,中国经济总体的劳动生产率必将下降。
由此,经济增长速度也趋于下降。
再看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化。
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
在过去30余年中,每年高达1000万人的劳动投入增长是支撑我国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但是,随着转移人口日趋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投入的增长率将趋下降,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也将长期并存。
就资本投入而言,过去30余年,中国的资本投入增长率是逐年提高的。
然而,近年来,人口日趋老龄化、传统工业化接近尾声以及消费率的缓慢提高,已经导致中国几十年居高不下的储蓄率趋于下降。
这使得无通货膨胀的资本投入亦呈逐渐下降之势。
技术进步的动态仍然令我们失望。
我们希望技术进步能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资本回报率低、技术进步缓慢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痼疾。
总之,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下降,技术进步缓慢,这三个因素叠加,导致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趋于下降。
水分之辨中国经济长达33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近300年世界历史绝无仅有的奇迹。
但我们的增长也付出了不可忽视的代价,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便是其中最显著者。
如此等等,使得中国百姓享受到的经济增长成果大打折扣,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更难得到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同步的提升。
这些代价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水分。
概括而言,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水分主要体现在投入产出的效率降低上。
从投入看,以GDP来衡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为巨大。
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相当于GDP一半的高投资以及接近GDP10%的净出口支撑的,仅此一端,便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位居世界前列。
如果把生态环境等外部影响也视为“投入”,我们为增长付出的成本更高。
有关测算表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8%。
2005年以来,这一数字虽不断下降,到2011年仍然高达4%左右。
若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的真实经济增长速度仅为5%左右。
从产出看,对于我们这种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中是否存在水分,关键要看投资能否形成有效供应。
如果投资变成“胡子工程”甚至是“豆腐渣工程”,由这些投资形成的增长率就是水分。
更有甚者,一些投资固然形成了现实生产能力,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形成规模日益加大的流通库存,并进而迫使业已形成的生产能力长期闲置。
与这些流通库存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对应的产值,同样构成经济增长的水分。
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平均仅达80%,按照85%至90%系正常水平的标准衡量,我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之低已接近危险水平。
应当说,产能过剩已经形成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死荷重”。
近年来,在增长至上的激励机制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增加投入,但很少顾及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更忽略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益联系。
这样做的必然结果就是,在多年高增长的光环之下,我国的经济效益提高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我国增量资本产出比的变化轨迹清楚地揭示了这一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增量资本产出比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是1979至1995年,平均为2.3;第二阶段为1996至2011年,平均为3.5;后一阶段竟比前一阶段上升了52.2%。
与相似增长阶段的发达国家比较,更可看出中国现阶段增量资本产出比的落后。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的增量资本产出比基本维持在2.0的水平,此后更缓慢下降。
增长水分的体制根源从发展规律看,我国经济至今仍处在赶超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规模扩张明显,结构性盈利机会充足,增长更多呈现出外延扩张的特征。
与此对应,迄今为止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一定的水分,亦在情理之中。
但是,对于增长水分的来源,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许多人将分析的眼光指向统计数据本身,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唯GDP”导向,已经诱发且不断强化地方政府向上虚报GDP数字的倾向——近年来全部地方GDP加总之和远大于全国GDP,就是这种乱象的明证。
从技术上说,尽管存在缺陷,GDP究竟还是能够描述一国经济增长的近似状况,特别是随时间变化进行调整后,至少不会出现长期的系统性偏离。
2004年和2008年,我国曾两次进行全国经济普查,每次普查的结果都将GDP数据上调了10%左右。
这至少说明,我国GDP数据不存在系统性高估,相反,倒是存在系统性低估的可能。
这不仅因为诸如服务业和地下经济等从来就没有被完整地统计进来,更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着一个可称为货币化和资本化的过程,由于货币化和资本化是渐次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国民产出通常难以被统计网络同步覆盖。
这些发生在实体经济领域中的“漏统”,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动态上也有其对应的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高于实际GDP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的态势,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着大规模的“货币迷失”。
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令人信服地印证了我国经济增长长期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总而言之,将增长水分归因于数据统计本身,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之所以存在水分,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根本上,与由赶超发展战略决定的GDP至上的激励机制有关。
在赶超发展阶段,宏观上对经济增长的强调,落实和分解到地方政府就是以GDP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扮演着“准企业”的角色。
一方面,它们直接出资成立诸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地方投资机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另一方面,它们又通过压低土地价格、变相税收减免、提供政府信誉担保等方式,影响和引导辖区内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间接实现其投资意愿。
有鉴于此,尽管我们认同这样的看法,即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密码,但这种竞争倘若过度,而且片面地集中于GDP上,一定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大量的水分。
现行财税体制的安排,从经济利益上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和经济扩张冲动。
我国财税体制存在很多缺陷,尤其是中央和地方税种结构及其分成比例不够合理,地方缺乏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主体税种,过于依赖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加之与建设项目挂钩的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较大,导致各地及其企业出现了“投资饥渴症”,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不计成本,粗放发展。
此外,资源税、消费税、耕地占用税、排污税费等不配套,发展清洁生产方面的激励相容的财税政策不完善,对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缺乏预先积累财力的防范机制等,也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在各种因素叠加下,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产业结构扭曲且难以纠正,产能过剩严重且愈演愈烈,环境污染普遍且由微而著。
在深层次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特别是地方政府之手大规模替代市场之手,是带来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投入从而产生大量增长水分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不合理,要素成本不能在生产中真实反映,对地方和企业的粗放投资行为提供了负面激励。
资金方面,出于赶超需要,我国长期存在金融压抑,资金价格被人为压低,导致了金融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土地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市场,各级地方政府高度控制并以有利于经济扩张的方式控制着土地的资本化、使用权的流转、定价及其收入分配过程,导致在农村耕地被大量占用的同时,城市园区、新区、开发区大量涌现,土地资源被严重浪费。
资源能源方面,由于价格被长期压低,企业在生产中缺乏节约资源能源的压力和动力,更不愿在节约资源的研发上进行投资。
总之,在要素价格被人为扭曲(压低)的情况下,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要素利用效率的市场机制被大大弱化,我们的经济增长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我们需要无水分的增长在经历长达30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在此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突显,主要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全球竞争新格局下,我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增长,亟须挤掉经济增长中的水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关键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当务之急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重视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与此对应,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从倚重需求管理全面转向供给管理。
我们所说的供给管理,指的是以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为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相应的政策安排。
一方面,它旨在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税负、降低融资成本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让它们承担其变革的责任。
另一方面,它致力于通过解除各种僵硬的体制机制约束,提高要素市场(劳动、资本、土地等)效率,藉以全面提升经济体系的竞争力。
宏观调控政策转向供给管理的要义,是全面推进新一轮的改革。
我们还需要着力完善体现科学发展的政绩评价体系。
近年来,地方政府仍然固着于将GDP看成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与现行政绩考核框架密切相关。
因此,着力完善体现科学发展的政绩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只有将居民收入、就业水平、社会保障、治安状况、环境保护等纳入政绩考核体系,才有可能逐步弱化经济增长指标,从根本上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使它们将主要精力转移到谋求科学发展的新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