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史
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物理现象,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特性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方法。地震勘探原理是基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地震勘探原理的研究对于地下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地下水资源调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在地下的传播受到地下介质的影响,不同介质对地震
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都有不同的影响。当地震波遇到地下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被记录下来,并通过地震勘探仪器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地下的结构信息。
地震勘探原理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基本过程。首先,地震
波的产生通常是通过地震仪器或爆炸物等方式产生的,产生的地震波会向地下传播。其次,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受到地下介质的影响,不同介质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都有不同的影响。最后,地震波会被地震勘探仪器接收到,并记录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路径和特性,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推断地下的结构信息。
地震勘探原理的研究对于地下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石油勘探中,地震勘探可以通过分析地下介质的反射特性,来推断地下是否存在油气藏;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地震勘探可以通过分析地下介质的反射特性,来推断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此外,地震勘探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地下水资源调查等领域,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地震勘探原理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物理现象,通过地震波在
地震勘探发展史
地震勘探发展史
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叫作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地震勘探起始于19世纪中叶
1845年,R.马利特曾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测量弹性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1913年前后R.费森登发明反射法地震勘探。
1921年,J.C.卡彻将反射法地震勘探投入实际应用。
1930年,通过反射法地震勘探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3个油田。从此,反射法进入了工业应用的阶段。
20世纪早期德国L.明特罗普发现折射法地震勘探。
20世纪30年代,苏联Г。А。甘布尔采夫等吸收了反射法的记录技术,对折射法作了相应的改进。
20世纪50~60年代,反射法的光点照相记录方式被模拟磁带记录方式所代替,从而可选用不同因素进行多次回放,提高了记录质量。
20世纪70年代,模拟磁带记录又为数字磁带记录所取代,形成了以高速数字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记录、多次覆盖技术、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相互结合的完整技术系统,大大提高了记录精度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岩性和岩石孔隙所含流体成分。
我国的地震勘探发展
1955年,我国煤炭工业上开始采用地震勘探技术,并在华东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地震勘探队伍。
1971年,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研制成功MD-1型半导体磁带记录地震仪,这是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制造的煤田地震勘探仪器,并在国内煤田地震队中推广应用。
1979年我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出MDS-1型数字地震仪,对数字地震勘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谈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简史
谈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简史
王赞文
【期刊名称】《西北公路》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勘探仪器的研究过程;还介绍了影响地震勘探发展的若干事件以及该方法在油气、煤田勘探、工程勘察领域的重要贡献。同时也指出了该技术的研究方向和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方面。【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王赞文
【作者单位】陕西省公路勘探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谈《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 [J], 张梦影
2.谈《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学中实施科学素养教育 [J], 张梦影
3.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研究综述——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现状 [J], 勾丽敏;刘学伟;雷鹏;刘士军
4.谈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营口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J], 李智;白云;李东春;蒋越
5.谈《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J], 张梦影; 周世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
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
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方式,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地球物
理勘探方法。地震波是由地震事件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在地下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不同
地质体的影响而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从而携带着地下结构信息。因此,地震勘探可以
用来确定地下的地层结构、寻找矿藏、油气藏等目的。在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方法,本文将对地震勘探的原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地震波的产生
地震波是由地球内部的地震事件产生的,地震事件通常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比如地
震断裂带的发生、火山喷发等。当地球内部发生地震事件时,会产生由地震波作为机械波
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地下不同地质体的影响,并产生不同的反射、折射现象,携带着地下结构信息。
地震波的种类
地震波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压缩波(P波)和剪切波(S波)。P波是一种机械波,
它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S波是一种横波,只能在固体
介质中传播,不能传播在液体和气体中。P波和S波在地下传播时会受到地质体的影响而
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被记录并用来解释地下结构的特征。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受到地质介质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地震波遇到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另外一部分能量会继续向前传播。此外,当
地震波遇到介质的界面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这会导致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地
震波的这些特性可以被记录下来,并通过分析来进行地下结构的解释。
地震波的记录
地震勘探原理pdf
地震勘探原理pdf
摘要:
一、地震勘探原理简介
1.地震勘探的定义
2.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二、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
1.传统地震勘探技术
2.现代地震勘探技术
三、地震勘探的应用领域
1.石油天然气勘探
2.固体矿产资源勘探
3.地壳结构研究
4.地震灾害评估
四、地震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2.环保型地震勘探技术
3.智能化地震勘探技术
正文:
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研究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在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地壳结构研究以及地震灾害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当遇到不同介质界面时,地震波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现象,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形态、结构和性质。传统地震勘探技术主要采用地震仪和地震图来记录和分析地震波,而现代地震勘探技术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大大提高了勘探的效率和精度。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地震勘探技术为寻找油气藏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地震勘探,可以清晰地揭示地下岩层的形态、构造和分布,从而帮助石油工程师确定钻井的位置、方向和深度。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探领域,地震勘探技术也有助于查明矿藏的分布和规模。此外,地震勘探技术还在地壳结构研究、地震灾害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地震勘探技术将继续向高分辨率、环保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得地下岩层的更精细结构,为资源勘探和地壳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环保型地震勘探技术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勘探成本。智能化地震勘探技术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地震勘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地震勘探知识介绍
由图可知,成像剖面中同相轴层次分明,连续性较好,信噪 比、分辨率也比较高,同相轴在并轴上的闭合差较小
地震勘探前沿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
1.地震仪器 地震勘探仪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地震仪在轻便性、 灵活性、稳定性、实时性、高采样率、超多道、可扩充 性、质量控制、电源管理及导航控制等方面有了十分重 要的进步,由于目前的地震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 应性强、有线和无线混合、采用数据网络管理等特点, 因此,可以适应不同地理条件和地震地质条件的勘探活 动,从海洋、过渡带、陆地到自然条件恶劣的戈壁沙漠 都可开展目的和要求各异的地震勘探工作。目前法国 Sercel 408UL 和美国I/O的Image、Fairfield的BOX是 新型地震仪的代表。
左图为采集的共炮点道集的Z分量记录,震源深度为1310m,接受深度为 1672.5~975m,共280道(10级检波器提升28次),采样率为0.25ms,前放增 益为48d B,记录长度为1000ms。
从图中可以 看出P波的频 率从10Hz扩 展到360Hz 以上,优频 带为 160~240Hz, S波的频率从 10Hz扩展到 200Hz,优 频带为 60~120Hz。
地震勘测前沿技术
推荐书目:
《地震波原理》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 《油气勘探开发使用地震新技术》 石油工业 社 2002 《勘探地震学》 【美】谢里夫 1999 中石油公司网址 中国地震局 地震信息网
地震勘探相关的书
地震勘探相关的书
地震勘探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活动规律以及地震灾害预测与防治的学科。对于地震勘探,相关的书籍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几本经典的地震勘探相关书籍。
1. 《地震学导论》
《地震学导论》是地震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由多位地震学专家合著而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震源机制、地震波形分析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入门地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 《地震勘探方法与应用》
《地震勘探方法与应用》是一本介绍地震勘探方法和应用的专业书籍。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地震勘探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等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工程勘察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的应用。这本书对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是一本介绍地震勘探技术和应用的实用手册。该书详细介绍了地震勘探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地震震源激发、地震波接收、数据处理和解释等方面。同时,还介绍了地震勘探在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和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的应用。这本书适合从事地震勘探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4. 《地震灾害学》
《地震灾害学》是一本介绍地震灾害学原理和应用的专业书籍。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地震灾害的成因、发展规律以及预测与防治方法等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地震灾害的评价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对于从事地震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 《地震学与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与地球物理学》是一本介绍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综合性教材。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其中包括地震波传播、地震勘探、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地球物理场的观测与解释等内容。这本书适合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和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地震勘探
物理
5、地震勘探三大环节:
地震勘探工作分三个阶段: 1)、地震资料的采集
陆地地震勘探
海洋地震勘探
2)、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 分辨率、保真度)
处理之后的三维数据体
3)、地震资料的解释 广义上讲,地震资料解释就是将地震资料 转化为相应的地质资料,用以满足各个层次勘 探的需要。 狭义上讲,就是根据地质需要,在地震剖 面上追踪对比同相轴,做出构造图,经过综合 分析,确定地震数据的地质特征和意义。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主要)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 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 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很少用到透射),在地表 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通过对地震波 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 和形态。这就是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路径改变 地震波 弹性界面 能量吸收 强度、波形改变(A,f,ф) 知岩性 旅行时间、速度(t,v) 知构造
矿工 煤将 勘 产程 田其 探 的地 勘应 , 年 勘质 查用 并 , 探勘 、于 将 中 。查 石 其 国 , 油逐开 以 然渐始 及 气 进 某 资 行 些 源 地 金 勘 震 属 探
1951
。
现代的地震勘探正由以构造勘探为主的 阶段向着岩性勘探的方向发展
医学CT
计算机
数学
神经网络
生物进化
地质学
地震勘探原理pdf
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表的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的波阻抗差异,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与特点,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标提供依据。
具体来说,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式在地面产生震动,形成一个人工震源向地下发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在地下不同的岩石界面上形成反射最终回到地面来。然后,利用地震波接收仪器将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波记录下来,这些地震波携带了地下构造的信息。通过对地震波的波形和传播时间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下构造形态,进而推断出地下的地质特征。
地震勘探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地震勘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地震勘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固体废弃物,如测量使用的木桩、小旗等标志,建筑材料、设备维修废弃的零部件以及炉渣,废记录纸和包装材料,剩余的食品等。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地震勘探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例如,工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洗车污水的排放,爆炸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汽车、发电机尾气污染,爆炸气体污染等。因此,在进行地震勘探时,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勘探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1.保护自然环境:地震勘探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因此需要尽力保护这些环境,以免人为活动对其造成污染、破坏。例如,在田野上进行地震勘探时,侵入土地的车辆和步行者可能会对土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移动造成破坏。因此,必须尽可能减少这些干扰,采取适当的管控和安排。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以探测地
下结构和性质的地球物理方法。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
质灾害预测、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
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历程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震勘探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的地震勘探
是通过射出地震波并记录它们的反射来探测地下的岩层和地质构造。然而,由于当时地震反射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技术还不完善,
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逐步发展,地震勘探
技术开始向数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震勘探技术又经历了一次飞跃,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介质模型,
能更加准确的处理地震数据,得到更加精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二、地震勘探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1.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质结构中的传播速度、反射、折射等特性,可推断石油存在的地层位置和形状,从而指导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勘探中的主流技术。
2.地质灾害预测
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山区地震勘探可发挥出其高分辨率的优势,探查地下裂隙、断层等地质构造,预测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在城市中使用地震勘探技术探查地下隧道沉降,判断隧道建筑是否稳定。
3.地质环境调查
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调查领域。例如,利用地震勘探可探查地下水资源分布、地下岩溶洞穴等信息,指导水资源
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历程
地震勘探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们用它来测定敌方的炮位开始得到应用,到今天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
回顾地震勘探本世纪近80年的发展道路,使人感到这种技术始终处于不断改进、飞速提高的过程之中,而且自始至终贯穿着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表1)。
20年代中,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是折射波法,这是一种十分粗糙的方法,只能得到少数几个层的信息,并且误差很大。
30年代,出现了带自动增益控制及RC电路滤波器的地震仪器(1932年),并且开始使用组合检波技术(1953年),使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可以从浅至深得到多个反射信息,因而逐渐进入工业性生产,这算是第一次飞跃。
40年代,在美国开展了大量的陆上及海上石油勘探工作,但由于单次剖面的信噪比很低,人们只能在一片杂乱的干扰背景中去找有效波同相轴,所以精度还是很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地震勘探有很大的发展。随着人们找石油用传统的地质榔头转为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以及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也一天天被人们所意识到,于是人们重视起这项技术,井不断改进它。50年代中出现了多次覆盖技术(Maynes 1950)生产出模拟磁带记录仪(1952年),使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大幅度提高。这算是第二次飞跃,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时,多数陆上盆地及海上都可以得到信噪比较好、详情的覆盖叠加剖面。同时,一整套数字处理与时间序列的分析研究也在美国MIT等高等学府中作了技术准备(但真正开花结果还是在60—70年代)。50年代,是地震勘探在世界各国大规模推广的阶段,我国的地震勘探工作也是在这时候起步的。在这个阶段中相关滤波原理的可控震源工作法、重锤等非炸药震源的使用也使地震勘探扩大了应用范围。
1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
1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
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
一、实验原理
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爆炸或撞击地面)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地震界面后,在地层中产生反射和折射,部分地传回地表,用专门的仪器记录返回地面的波的旅行时间,研究振动的特征,来确定产生反射或折射的界面的埋深和产状,并根据所观测的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及波的振幅与波形变化,探讨介质的物性与岩性。
就波的传播特点而言,地震勘探一般可分为反射波勘探和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地震勘探的原理;
2.了解地震勘探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
3.掌握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三、实验仪器
Strata Visor NZⅡ数字地震勘探仪。
Strata Visor NZⅡ地震勘探系统一般由主机、多芯电缆、检波器、触发器、震源(大锤或炸药)、铁板、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线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
1.在工区布设测线
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使用皮尺标注检波器位置与激发点位置。
2.连接仪器的各个部分
将主机、电源、多芯电缆、检波器、大锤、触发器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注意:各接口均使用“防呆”设计,电缆插头与对应的插槽才能连接,电缆插头与非对应的插槽不能连接。禁止暴力插拔各插头、插槽,以防仪器损坏。
3.采集
开机后,直接进入SCS软件。
(1)survey--new survey菜单:设置测区名称和测线号;
(2)system--set date/time菜单:设置时间、日期;
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
一、引言
中国地质勘探行业作为地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资源调
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其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
变革,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将由浅入深地探讨中
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行业的演变
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地质勘探的初步发展
古代中国最早的地质勘探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工匠和农民就
已经开始探索和利用地下资源。他们通过挖掘、开采和冶炼的方式,
初步了解了地下矿藏的分布和性质。兵马俑的制作也体现了古代中国
对地下资源的利用和勘探。然而,古代地质勘探的发展极为有限,没
有形成专业的勘探队伍和科学的勘探方法。
三、中国近现代地质勘探的兴起
随着近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质勘探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先后建立了多所地质学院和研究机构,培养了
一大批地质勘探专业人才。矿产资源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地质勘探成为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进步,中国开始引进和发展了现代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电
磁勘探、重力勘探等多种方法,为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基础。
四、中国地质勘探的现状和未来
当前,中国地质勘探行业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地质
调查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地质勘探队伍规模庞大,专业技
术人才辈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中国地质勘探行
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资源勘查难度加大、勘探成本增加、勘探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未来中国地质勘探行业需要不断提升技
地震勘探原理
4. 应用实例:
胜利物探公司于1991年引进了美国的快速地面化探系统, 装备了一支国内领先的游离烃化探队伍,能够检测近地表游离 烃甲烷至丁烷共七种烃类指标,具有先进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 解释经验。同时地质院地化室具备检测土壤吸附烃、△C等土壤 化探指标的能力。
近几年来,物探公司化探队在草桥、曲堤、肖庄、潍北、 昌潍、黄县等地区进行了化探工作,共完成勘探面积4152km2。 从应用效果分析,在草桥、曲堤地区,化探成果得到了较好的 验证。在草桥地区,化探所圈定的异常与已知的油藏具有较好 的吻合关系;在曲堤地区化探所圈定的异常与后期发现的此堤 油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其他地区的化探普查中,化探成果 也有效地圈定了进一步油气勘探的靶区,对地震勘探起到了一 定的参考作用。图6-1是草桥地区游离烃化探CCHl4测线综合解 释剖面图,图中游离烃化探曲线上明显展现了油水边界、油层 尖灭和断层的出现位置。
(2) 用物探方法解决一项地质任务时,要实现两个转化,即先 将地质问题转化为地球物理的问题,再使用物探方法得到所期 望的物探异常,最后根据物理现象与地质体间存在的特点关系, 把物探结果再转化为地质语言或图示,并赋予地质含义,肯定 其地质效果。
(3) 物探方法的结果存在多解性,表现在:其一,不同地质体 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其二,地质体的大小、形状、密度与产 状等参数的不同组合,可引起相同的异常现象。
地球化学勘探的基础是烃类的垂向运移理论,尽管地表-近地表烃类渗漏的普遍性己成为石油地质学家所共知,然而 对烃运移的机制人们知之甚少,国外学者对烃运移进行了一 定的基础研究,认为不同地质背景下烃运移途径和过程及渗 漏类型不同,由地表---近地表烃渗漏来认识盆地地质学和石 油动力学更具有勘探意义,并通过建立烃渗漏谱解释了烃渗 漏与盆地地质之间的关系。相比之下,国内应更需要开展这 方面的基础研究和现场试验,总结陆相沉积盆地生油和烃渗 漏、烃运移的关系。
中国的工程勘察专业发展史
中国的工程勘察专业发展史
一、引言
工程勘察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期工作,其发展历程悠久,可追溯至古代。早在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就在成都平原开展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勘察。自此,工程勘察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为各项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程勘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勘察,我们才能准确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资源等因素,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工程勘察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得益于勘察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发展历程
1.古代勘察技术
中国古代的勘察技术主要以观测、测绘和调查为主。例如,都江堰工程勘察主要采用了水准测量、地形测绘和地质调查等方法。这些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依据。
2.现代勘察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程勘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工程勘察的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此外,现代勘察技术还包括地下探测、岩土测试、地质灾害评估等。
三、勘察领域的拓展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工程勘察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国
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勘察、地质勘察、水利工程勘察和建筑工程勘察等。这些勘察领域相互交叉,共同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专业服务。
四、政策与法规的影响
政府对工程勘察行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勘察标准和法规,如《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勘察质量,保障工程建设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史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地震勘探起始于19世纪中叶。地震勘探技术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从1845 年Mallet 以“人工地震”测量地震速度实验开始,1922 年明特罗普地震勘探公司正式组建装备了两个地震勘探队,利用机械式地震仪在墨西哥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进行折射波法地震勘探,1913 年由Reginald Fessenden 提出了反射法地震勘探,1924 年利用单次覆盖地震资料首次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穹隆油田。20世纪30年代,苏联Г。А。甘布尔采夫等吸收了反射法的记录技术,对折射法作了相应的改进。20世纪50~60年代,反射法的光点照相记录方式被模拟磁带记录方式所代替,从而可选用不同因素进行多次回放,提高了记录质量。20世纪70年代,模拟磁带记录又为数字磁带记录所取代,形成了以高速数字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记录、多次覆盖技术、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相互结合的完整技术系统,大大提高了记录精度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岩性和岩石孔隙所含流体成分。
我国的地震勘探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电子管技术阶段、模拟技术阶段、数字技术阶段、遥测技术阶段。
1955年,我国煤炭工业上开始采用地震勘探技术,并在华东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地震勘探队伍。1971年,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研制成功MD-1型半导体磁带记录地震仪。1979年我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出MDS-1型数字地震仪,对数字地震勘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4~1985年,随着对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煤田地震勘探队伍开始从国外引进21套以DFS-V和SN338为主的数字地震仪,同时引进了以IBM-4381为主机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1978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在伊敏河矿区开展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前提性研究。1989年、1993年山东煤田物探队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利用小型数字地震仪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试验研究。1994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和安徽煤田物探测量队联合开展的“煤矿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研究项目,在安徽淮南矿务局谢桥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中首次在采区地
质勘探中查明了落差大于5m以上的断层,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步开始到现在地震勘探快速的开展起来。
现在地震勘探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田勘探以及工程地震勘探领域。此外,地震勘探在寻找地下水资源、地热资源、圈定古墓和地壳测深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明.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8
[2]陆基孟,王永刚. 《地震勘探原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