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初中数学公式公里大全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一、基础运算法则1.加法法则:a+b=b+a2. 乘法法则:ab = ba3. 结合律:(a+b)+c = a+(b+c);(ab)c = a(bc)4. 分配律:a(b+c) = ab+ac二、整数运算1. 正整数的乘方:a的n次方:an = a × a × ... × a (n个a 连乘)2.负整数的乘方:a的负n次方:a^(-n)=1/(a^n)3.零的乘方:0的n次方(n为正整数):0^n=04.零的乘方:0的0次方:0^0=1三、代数运算1. 同底数幂相乘:ab^n = (ab)^n2. 积的幂:(ab)^n = a^n × b^n3.商的幂:(a/b)^n=(a^n)/(b^n)4.幂的乘方:(a^n)^m=a^(n×m)5.开方:a^(1/n)=n√a6.负指数的表示:a^(-n)=1/(a^n)四、二次方程1. 标准形式:ax^2+bx+c = 0,其中a≠02.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b^2-4ac))/(2a)3.解的个数: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解时,称为有两个不等实数根;有一个解时,称为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无解时,称为无实数根。
4. 判别式: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
五、几何公式1.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两边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外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3.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A4.三角形的两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腰相等。
六、平面图形1. 长方形:周长P = 2(l + w),面积S = lw2.正方形:周长P=4a,面积S=a^23. 三角形:周长P = a + b + c,面积S = 1/2bh4.梯形:周长P=a+b1+b2+c5.圆:周长C=2πr,面积S=πr^2七、概率与统计1.事件的概率:P(A)=n/N,其中n是事件A发生的次数,N是事件的可能发生的总次数。
2015初中数学目录(精简版)
初中数学课本目录
七年级(上)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七年级(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上)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八年级(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九年级(上)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第二十三章旋转
第二十四章圆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第二十七章相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初中数学方程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方程公式大全1、行程问题:(1)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相遇问题:快路程+慢路程=原距离速度和×时间=路程;(3)追及问题:快路程-慢路程=原距离(快车先跑又折返遇到慢车时候用)。
行程问题:(1)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相遇问题:快路程+慢路程=原距离速度和×时间=路程(3)追及问题:快路程-慢路程=原距离(快车先跑又折返遇到慢车时候用)速度差×时间=路程(4)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顺水(风)路程=顺水(风)速度×顺水(风)时间逆水(风)路程=顺水(风)速度×顺水(风)时间水(风)速=(顺水(风)速度-逆风(水)速度)÷2(5)列车过桥问题:(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2、工程问题中的:(1)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2)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3)总工作量在未知的情况下可以看作“1”(4)合作的效率:各效率之和(5)各部分工作量之和=工作总量3、调配问题(配套问题):(1)例如课本中:1个螺钉要配2个螺母,即螺钉/螺母=1/2 得到:1×螺母=2×螺钉(2)例如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
即甲/乙=3/2得到:2×甲的零件数=3×乙的零件数4、销售中的利润问题:(1)售价、进价、利润的关系是: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成本)(2)进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3)标价、折扣数、商品售价关系:商品售价=标价×(折扣数÷10)(4)商品售价、进价、利润率的关系: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
初一数学中的行程问题,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相关的基本公式和概念:
1. 路程=速度×时间,这是最基本的公式,描述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路程÷时间=速度,这个公式描述了通过除法来计算速度的方法。
3. 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描述了通过除法来计算时间的方法。
4.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两个相对的方向开始运动,最终在某一点相遇。
在相遇问题中,关键是确定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相对位置。
5. 追击问题: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后面开始运动,并试图追上它。
在追击问题中,关键是确定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
6. 流水问题:涉及水流对物体的影响,如船在河流中航行或顺流而下的皮筏。
在流水问题中,需要考虑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 静水速度:在没有水流影响的河流中,船的速度称为静水速度。
8. 水速:水流的速度。
9. 顺水速度:船顺流而下的速度,等于静水速度与水速的和。
10. 逆水速度:船逆流而上的速度,等于静水速度与水速的差。
此外,利润问题也有一些基本的公式,如现价=原价×折扣率等。
以上是初一数学中行程问题的一些基本公式和概念,需要更多信息可以查阅教辅或咨询数学老师。
初中数学方程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方程公式大全一、方程解法公式:1.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形如ax + b = 0的一元一次方程,其解为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形如ax^2 + bx + c = 0的一元二次方程,其解为x = (-b ± √(b^2 - 4ac))/ 2a。
3.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公式:对于形如{a1x+b1y=c1{a2x+b2y=c2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其解为x=(b2c1-b1c2)/(a1b2-a2b1),y=(a1c2-a2c1)/(a1b2-a2b1)。
4.消元法求解方程组:对于形如{a1x+b1y=c1{a2x+b2y=c2先通过消去一个未知量的方式,将两个方程化为一个未知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然后通过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得到结果。
5.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对于形如a(x-p)(x-q)=0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对等式进行因式分解,得到(x-p)(x-q)=0,进而得到x=p或x=q。
二、等式变形公式:1.合并同类项公式:对于a+b+c+...的形式,将其中的同类项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表达式。
2.移项公式:对于等式a+b=c,可以通过移动项的方式将其中的其中一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得到a=c-b。
3. 分配律公式:对于a(b + c) = ab + ac的形式,将括号中的表达式用a分别与括号内的各个项相乘,然后再将相乘得到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4. 因式分解公式:对于ab + ac的形式,可以将其因式分解为a(b+ c)的形式。
5.平方差公式:对于(a+b)(a-b)的形式,将其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得到a^2-b^2的形式。
三、计算方法公式:1.百分数计算公式:对于a%的百分数,可以将其转化为a/100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2.分数计算公式:对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可以将分数化简后,按照加减乘除法的规则进行计算。
3.平均数计算公式:对于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常用公式及单位换算表
常用公式及单位换算表一、长度单位转换公式:公里(km) 千米(km) 米(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1 公里(km) =1千米 (km) 1 公里(km) = 1000 米(m)1千米 (km) =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分米(dm)=10厘米(cm) 1厘米(cm)=10毫米(mm)1米(m)= 10 分米(dm) =100厘米(cm) = 1000 毫米(mm)1 毫米(mm) = 1000 微米(um) = 1000000 纳米(nm)1公里(km)=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 =100000厘米(cm) =1000000毫米(mm)二、重量单位换算:吨( t ) 千克 (kg) 克( g )1千克 (kg)=1公斤 (kg) 1千克 (kg)=1000克( g )1吨( t )=1000千克 (kg) 1吨( t )=1000千克 (kg) =1000000克( g ) 1公斤=500克 1市斤=10两 1两=50克三、时间单位换算: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2月29天,闰年全年366天四、面积换算:平方公里(km2)公顷(ha)平方米(m2)1平方千米(平方公里)=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 公顷 = 0.01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公顷=15亩=100公亩=10000平方米 1公亩=100平方米1亩=60平方丈=6000平方尺 1(市)亩=666.66平方米五、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015初中数学公式公里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大全一、代数部分。
1. 有理数。
-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 b=a+(-b)。
-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 b =a×(1)/(b)(b≠0)。
2. 整式。
- 同底数幂相乘:a^m· a^n=a^m + n(m,n为正整数)。
- 同底数幂相除:a^m÷ a^n=a^m - n(a≠0,m,n为正整数且m>n)。
- 幂的乘方:(a^m)^n=a^mn(m,n为正整数)。
- 积的乘方:(ab)^n=a^nb^n(n为正整数)。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a + b)=ma+mb。
-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a + b)(c + d)=ac+ad+bc+bd。
- 平方差公式:(a + b)(a - b)=a^2-b^2。
- 完全平方公式:(a± b)^2=a^2±2ab + b^2。
3. 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 + b = 0(a≠0),其解为x=-(b)/(a)。
4. 二元一次方程组。
- 代入消元法: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 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5. 一元二次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
初中数学方程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方程公式大全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简称一次方程)是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多项式等于一个已知数。
形如:ax + b = 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两大基本原则是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等于0和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非零数等于0。
通过这两个原则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简称二次方程)是一个未知数的平方项与一次项相加等于一个已知数。
形如:ax²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和图解法。
配方法即通过将方程变形为(a±b)²的形式来求解;公式法是利用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来求解;图解法是通过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三、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即含有两个未知数和一次项的方程。
形如:ax + by = c,dx + ey = f,其中a、b、c、d、e、f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和加减消法。
代入法即将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等式两边相等来求解;消元法是通过消去一些未知数的系数,将方程简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加减消法是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四、无穷解和无解方程无穷解方程是指方程有无数个解,解方程时将变量消去后得到一个恒等式。
比如2x+4=2(x+2),该方程的解是整个数轴上的所有点。
无解方程是指方程没有解,解方程时将变量消去后得到一个矛盾式。
比如2x+3=2x+4,该方程没有解。
五、绝对值方程绝对值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绝对值符号的方程。
解绝对值方程时,需要分情况讨论,将绝对值拆解为正负两个条件,分别求解并取交集,得到方程的解。
六、分式方程分式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分式的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需要先将分式化简为通分的形式,再通过消去分母的方法求解方程。
路程问题公式大全
路程问题公式大全路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计算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距离、时间和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路程问题时,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路程问题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此类问题。
一、匀速直线运动公式1. 距离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我们通常需要根据物体的速度和时间来计算其移动的距离。
距离公式如下:距离 = 速度 ×时间其中,距离的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常见的单位有米(m)和千米(km)。
2. 速度公式与距离公式相对应的是速度公式,当我们已知物体的移动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时,可以用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速度公式如下:速度 = 距离 ÷时间二、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在某些情况下,物体的速度并不保持不变,而是以一定的加速度进行运动,此时我们需要使用加速直线运动公式来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1. 位移公式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在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位移。
位移公式如下: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0.5 ×加速度 ×时间²其中,初速度表示物体在起点的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时间代表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2. 速度公式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也会不断变化。
使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
速度公式如下:速度 = 初速度 + 加速度 ×时间其中,初速度表示物体在起点的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时间代表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三、相对运动公式在真实的运动情况中,不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问题也是常见的。
如何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差异,可以通过相对运动公式来解决。
1. 相对速度公式在相对运动中,两个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相对速度公式来计算。
相对速度公式如下:相对速度 = 速度物体A - 速度物体B其中,速度物体A和速度物体B分别表示两个物体各自的速度。
初中数学公式公里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两点A(x1,y1)和B(x2,y2)之间的距离公式为:d=√((x2-x1)²+(y2-y1)²)2.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一次函数y = kx + b的斜率公式为:k = (y2 - y1) / (x2 - x1)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次函数过点A(x1,y1)和斜率k,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y1=k(x-x1)4.四则运算规则:加法:a+b=b+a减法:a-b≠b-a乘法:a*b=b*a除法:a/b≠b/a其中a、b为任意实数5.平均数公式:对于一组数x1, x2, x3, ..., xn,平均数公式为:平均数 = (x1 + x2 + x3 + ... + xn) / n6.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面积:A=边长²矩形面积:A=长*宽三角形面积:A=0.5*底边长*高圆的面积:A=π*半径²椭圆的面积:A=π*长轴*短轴其中π取近似值3.147.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V=长*宽*高立方体体积:V=边长³圆柱体体积:V=底面积*高圆锥体体积:V=1/3*底面积*高球体体积:V=4/3*π*半径³8.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公式: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相似,边长比为:AB/DE=BC/EF=AC/DF9.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公式: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相似,则面积比为:面积(ABC)/面积(DEF)=边长比²10.二次函数的求解公式: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的求解公式为:x = (-b ± √(b² -4ac)) / (2a)11.相反数与倒数的关系:一个数的相反数与它的倒数的关系为:相反数=-1×倒数12.平行线与楔形规则:若平行线AB和CD被截割成等份,相应的线段比相等,即:AC/BC=AD/BD13.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长对应的角为a、b和c,则余弦定理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14.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长对应的角为a、b和c,则正弦定理为:a/sinA = b/sinB = c/sinC15.钝角余弦定理:对于钝角三角形ABC,边长对应的角为a、b和c,则钝角余弦定理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16.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²A + cos²A = 1tgA = sinA/cosAcotgA = 1/tgA = cosA/sinA17.加法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 18.差法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19.幂函数的基本性质:x的n次幂与x的m次幂的乘积为:x^n·x^m=x^(n+m) x的n次幂除以x的m次幂为:x^n/x^m=x^(n-m)(x^n)^m=x^(n·m)20.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logb (a · c) = logb a + logb clogb (a / c) = logb a - logb clogb (a^n) = n · logb a。
路程问题的公式
路程问题的公式
路程问题的公式是指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在一定条件下最快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和时间方案。
这个问题在交通、物流、航空等领域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优化路线计划和运输成本。
下面是路程问题的公式和相关概念,包括:
1. 距离公式
在二维平面上,两点A(x1,y1)和B(x2,y2)之间的距离公式为:
d = √[(x2-x1)² + (y2-y1)²]
在三维空间中,两点A(x1,y1,z1)和B(x2,y2,z2)之间的距离公式为:
d = √[(x2-x1)² + (y2-y1)² + (z2-z1)²]
2. 速度公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不变的,而速度公式为:
v = d/t
其中,v表示速度,d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
3. 时间公式
时间公式指的是在已知速度和距离的情况下,计算出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的公式,它可以表示为:
t = d/v
4. 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量,表示为a。
加速度公式为:
a = (v1 - v0) / t
其中,v1表示终止速度,v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各种路程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公式,以便得出最佳方案。
路程问题公式大全
路程问题公式大全在数学和物理学中,路程问题涉及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路程问题公式及其解释:1.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物体平均每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
公式为:速度=距离/时间,即v = d / t。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3小时内经过了120公里的距离,则其平均速度为40公里/小时。
2.瞬时速度公式: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取极限来得到。
当时间间隔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接近瞬时速度。
公式为:瞬时速度= Δ距离/ Δ时间,即v = Δd / Δt。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t = 2秒时的位置变化为s = 12米,而t = 1秒时的位置变化为s = 8米,则这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为4米/秒。
3.路程与速度的关系:物体的速度可以用路程的变化率来表示,即速度等于路程对时间的导数。
公式为:速度=道路函数对时间的导数,即v = ds / dt。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的路程函数为s(t) = 2t^2,则其速度函数为v(t) = 4t。
4.瞬时加速度公式: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点的瞬时加速度,可以通过对速度的变化率求导数得到。
公式为:瞬时加速度=速度对时间的导数,即a = dv / dt。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函数为v(t) = 3t,则其瞬时加速度函数为a(t) = 3。
除了上述公式,还有其他与路程问题相关的公式,如:5.等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当物体做等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路程可以通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计算。
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即d = v × t。
6.加速度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当物体做加速度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路程可以通过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计算。
公式为:路程=初速度×时间+ 1/2 ×加速度×时间的平方,即d = v0 × t + 1/2 × a × t^2。
公里和千米的单位换算公式
公里和千米的单位换算公式导公里和千米是两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公里是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
草根大学生活网百科栏目提供全方位全方位的生活知识千米和公里是两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公里是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千米是国际计量制中的长度单位。
虽然两个单位都是用来表示长度的,但是两者之间有换算关系。
下面介绍公里和公里之间的换算公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公里和公里的定义。
公里是指一公里的长度,即一公里等于一公里。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1公里 = 1000米在这个公式中,我们把千米换算成米,因为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千米和公里都是以米为单位计算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将米换算成公里。
由于千的意思是一千,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1千米 = 1000米这个公式意味着一公里等于一千乘以一米。
所以,如果要把某个长度的米换算成公里,只需要把这个长度除以1000就可以了。
例如,如果我们想将5000米换算成千米,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5000米÷ 1000 = 5千米这个公式告诉我们5000米等于5公里。
反过来,如果要把某个长度的千米换算成米,只需要把这个长度乘以1000就可以了。
例如,如果我们想将3千米转换成米,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3千米× 1000 = 3000米这个公式告诉我们,3公里等于3000米。
综上所述,公里和千米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1公里 = 1000米1千米 = 1000米千米到米的转换公式:千米× 1000 = 米米到千米的转换公式:米÷ 1000 = 千米掌握了这些换算公式,我们就可以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轻松实现公里与公里之间的单位换算。
初中方程式公式大全
初中方程式公式大全初中数学方程式的公式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程式和公式: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 = 速度× 时间速度 = 路程÷ 时间时间 = 路程÷ 速度相遇问题:快路程 + 慢路程 = 原距离追及问题:快路程 - 慢路程 = 原距离利润问题:商品利润 = 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利润率 = 商品利润÷ 商品进价× 100%商品售价 = 标价× (折扣数÷ 10)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 (1 + 利润率)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x=2a−b±b2−4ac间接配方法: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相加减法: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然后求解另一个未知数。
代入法:将一些未知数的表达式代入另一个方程,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元方程,然后求解该方程。
分式方程的解法:通分法:将分式方程的分母通分,得到一个通分的方程,然后将分子相等的等式的分子相减,消去分母,求解得到未知数的值。
开方方程的解法:消去等号两侧的平方根:对方程两边进行等号两侧的平方操作,消除方程中的平方根,然后化简方程进行求解。
双边开方:对方程两边同时开方,得到一个新方程,然后化简方程进行求解。
此外,初中数学中还包括三角函数的公式,如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1−tanAtanBtanA+tanBtan(A−B)=1+tanAtanBtanA−tanB请注意,这只是初中数学方程式的一部分公式,实际中还有更多的公式和解题方法。
在学习和解题时,建议查阅教材或参考书,确保公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计算路程的公式
计算路程的公式路程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通常用公里或英里来表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路程,比如出差、旅游、运输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计算路程的公式,帮助读者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
一、直线距离计算公式直线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也称为空间距离或欧几里得距离。
在地图上,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计算。
在三维空间中,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
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则有: c = a + b将勾股定理应用到三维空间中,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d = √[(x - x) + (y - y) + (z - z)]其中,(x, y, z)和(x, y, z)分别为两点的坐标,d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经纬度计算公式在地球上,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所以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能简单地用勾股定理计算。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经纬度计算公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经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以东经和西经为正负。
纬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以北纬和南纬为正负。
经度和纬度可以用度(°)、分(′)和秒(″)来表示。
经纬度计算公式有多种,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1. Haversine公式Haversine公式是计算两个经纬度之间距离的一种方法,它基于球面三角形的余弦定理。
设两个点的经纬度分别为(λ, φ)和(λ, φ),则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 = sin(Δφ/2) + cos(φ) * cos(φ) * sin(Δλ/2)c = 2 * atan2(√a, √(1-a))d = R * c其中,R为地球半径(一般取6371km),Δφ和Δλ分别为两点纬度差和经度差的弧度。
注意,这个公式假定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因此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误差。
2. Vincenty公式Vincenty公式是一种更为精确的经纬度计算公式,它考虑了地球的椭球形状和不同纬度处的半径差异。
计算路程的公式
计算路程的公式路程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经过的距离,通常用单位长度来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路程,比如出行、旅游、运输等等。
那么,如何计算路程呢?本文将介绍几种计算路程的公式,并且逐一讲解其原理和应用。
一、欧几里得距离公式欧几里得距离公式,也称为直线距离公式,是最常用的计算路程的公式之一。
它的原理是根据勾股定理,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有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则它们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公式为:d = √((x2-x1) + (y2-y1))其中,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等等。
比如,如果要计算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距离,可以将北京的经纬度(116.4, 39.9)和上海的经纬度(121.5, 31.2)代入公式中,得到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1318.8公里。
二、曼哈顿距离公式曼哈顿距离公式,也称为城市街区距离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公式。
它的原理是计算两点的横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之和。
假设有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则它们之间的曼哈顿距离公式为:d = |x2-x1| + |y2-y1|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等等。
比如,如果要计算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距离,可以将北京的经纬度(116.4, 39.9)和上海的经纬度(121.5, 31.2)代入公式中,得到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1663.9公里。
三、哈弗曼距离公式哈弗曼距离公式,也称为树形距离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公式。
它的原理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它们的路径中所有边的权值之和。
假设有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则它们之间的哈弗曼距离公式为:d = ∑(i=1, n) wi其中,wi表示第i条边的权值,n表示两点之间的路径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等等。
公里数计算公式
公里数计算公式
中文计数基本上都是用角分制的方式,这种制度下的计量单位是
米和公里。
在中国,公里是一个普遍的使用单位,特别是在计算长距
离距离、旅行和行车距离时。
公里用于测量道路、铁路和航线等长度
单位。
因此,了解关于公里的计算公式对于日常生活和出行是非常有
用的。
公里数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它只是米数除以1000。
公式可以写成:公里数=米数/1000,其中公里数是要计算的结果,而米数是要转换为
公里的数值。
例如,如果距离为2500米,公里数计算公式将是:
2500/1000=2.5公里。
相信大家都知道,公里与英里是不同的度量单位。
公里的国际符
号是“km”,而英里的符号是“mi”。
英里是英制单位,它用于测量
距离和速度的单位。
在某些国家,如英国和美国,英里是普遍使用的
计量单位。
公里和英里之间的转换需要用到转换公式。
公里与英里之间的转换公式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公里数乘以
0.6214即可得到英里数。
反之,如果要将英里数转换为公里数,只需
要将英里数除以0.6214即可得到公里数。
例如,如果距离为3英里,
公里数计算公式将是:3/0.6214=4.828公里。
总结来说,知道公里数计算公式和公里与英里之间的转换公式可
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方便地计算距离。
对于那些需要长距离旅
行或行车的人来说,这些公式可能会更加有用和实用。
希望这篇文章
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使大家在计算公里数和英里数时更准确和方便。
路程的三个公式和字母
路程的三个公式和字母旅行是令人兴奋的。
从心理上讲,它让我们忘却日常的压力和任务,让我们开心地度过几天时间,获取新的经验和技能。
无论是短途旅行还是长途旅行,我们都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物理公式来理解我们的旅行中的里程,以及如何计算我们的速度。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三个与路程有关的物理公式,包括距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并介绍一些重要字母的含义。
1. 距离公式距离公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公式之一。
它描述了两点之间的距离,其计算公式为:d = v × t其中,d代表距离,v代表速度,t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是将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定义为距离。
例如,在旅行时,如果我们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且行驶了3个小时,那么我们行驶的距离将为:d = 60 × 3d = 180公里因此,在计算我们的里程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简单的公式来获得准确的数据。
2. 速度公式速度公式是另一个关键的物理公式。
它描述了物体的速度,其计算公式为:v = d ÷ t其中,v代表速度,d代表距离,t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是将距离除以时间定义为速度。
例如,如果我们行驶180公里需要3个小时,那么我们的速度将为:v = 180 ÷ 3v = 60公里/小时这个公式还可以进一步用于计算出旅行中当前速度的变化,因为如果我们知道距离和时间,则可以轻松地计算出速度。
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速率,其计算公式为:a = Δv ÷ t其中,a代表加速度,Δv代表速度变化,t代表时间。
例如,如果我们在旅行中开车时从60公里/小时加速到90公里/小时,且加速需要10秒钟,那么我们的加速度将为:a = (90 - 60) ÷ 10a = 3公里/小时^2这个公式还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计算出车辆在机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旅行中的运动过程。
那么这些物理公式中使用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呢?除了上述公式之外,其他重要的字母还包括:1. s - 路程:路程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
147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148平方差公式:(a+b)(a-b)=a^2-b^2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